- 2024-05-06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台州市书生中学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 命题人: 2019.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是《史记》中有关西周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其中属于同一类受封对象的是 ①“卫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墟。” ②“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③“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④“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有夜郎国,东接交阯,西有古滇国,北有邛都国,各立君长。”夜郎在秦朝时期属于 A.岭南地区 B.河套地区 C.西南夷地区 D.百越地区 3.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 地区 时间 赴试人数 分配名额 录取比例 苏州 庆历中 200 4 50:1 绍兴二十六年 2000 13 153:1 福州 绍兴二十六年 3400 62 56:1 淳熙十年 15000 62 242:1 A.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 B.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 C.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 D.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 4.自古以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为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历代王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列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属于中央官署的是 ①典客 ②宣政院 ③秦朝的道 ④理藩院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④ 5.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其中殿试是最高一级,考中者称为“天子门生”,皇帝举行 殿试的地方是 A.太和殿 B.中和殿 C.保和殿 D.文华殿 6.从下图中得知这是哪一时期修筑的长城 A.春秋战国 B.秦 C.汉 D.明 7.有评论说:“秦以前是建立在方国联 合体之上的‘血缘性’国家,秦以后才 是‘地缘性(即民族性)’国家。”此 观点主要依据的是秦统一前后 A.君王的行政权力不同 B.选拔官员的途径不同 C.地方行政组织方式不同 D.国家统治的区域不同 8.某著作写到“……有的土官绝嗣,后继无人,或宗族争袭,就派流官接任;土官之间互相仇杀,被平定后,即派流官接任;有的土官犯罪,或反王朝被镇压后,以罪革职,改由流官充任;有的在土民向封建王朝申请‘改土归流’时,王朝以所谓从民之意,革除土官世袭,改为流官。”与材料所述相关的有( ) ①流官接任方式未被固定化 ②边疆政策的灵活性 ③加强了对蒙藏地区的统治 ④流官大规模出现于雍正年间。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9.著名的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到》:“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转折点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这场战争)是作为欧美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战争的结果是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的领土),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这场战争 A.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B.引发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探索 C.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成为八国联军侵华的导火索 11.理解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和历史贡献,需要将他们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进行具体分析。以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林永升 B.北伐战争——孙中山 C.长城抗战——宋哲元 D.解放战争——张自忠 12. 近代以来,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清政府对列强的条约要求全面回绝 B.清政府由保卫国家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C.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 D.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13.下面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②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制度③建立民主共和政体、防止临时大总统专权④具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德国学者南特微希曾这样评价毛泽东:”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人从封建残余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这里所说的”找到一条路“是指 A.坚持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中心论 B.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C.在抗日战争中坚持持久战 D.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15.“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是强军梦。”1927年的南昌起义 ①已经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②是中共独立建立革命军队的开始 ③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④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16.1940年9月4日蒋介石发出一则通电:“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此电文嘉奖的应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17.1942年2月,蒋介石访问印度,与甘地进行会谈,试图奉劝甘地放弃反英反战的立场,甘地一方面表达了对中国抗战的祝福,另一方面拒绝了蒋介石的主张。以下关于这一历史事件的解读,合理的是 ①蒋介石这次访印可能受中共七大的影响 ②蒋介石访问印度时,具有中国国家元首和盟军战区统帅的双重身份 ③蒋介石访印时,中国政府已经对日德意正式宣战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18.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大渡桥横铁索寒 D.辽沈战役 19. 美国学者德克·博迪在《北京日记》中述及“大逃亡开始”“南方战役”“投诚”“一个王朝的覆灭”等。这些现象最有可能集中出现于 A.1911-1912年 B.1924-1927年 C.1937—1945年 D.1948—1949年 20.《巍峨与卑微:太阳神坛下的祭牲》中载:刘少奇在一次批判大会后从怀里抽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刘少奇用《宪法》维护自己权利的依据是( ) A.《宪法》体现了公民的权利 B.《宪法》是由人民制定的 C.《宪法》规定了人民民主原则 D.《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 21.201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依法治国“的理念,并决定将12月4日定位”国家宪法日“。下列有关新中国宪政史实说法错误的的是 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新中国的施政纲领 B.1954年宪法确立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C.1982年宪法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D.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22.1978年宪法颁布后,当年的《全国报刊索引》曾在第4、5、6、7期开辟了《学习新宪法,宣传新宪法,遵守新宪法》等专栏,共索引210篇,其中讲无产阶级专政或阶级斗争的文章有75篇。该现象主要表明 A.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冲突 B.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得以健全 C.无产阶级专政开始写入宪法 D.“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占主流 23.2016年1月18日,蔡英文获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胜利。美国德国等多国发表声明说,将维持着一贯的“一个中国”政策,与台湾保持合作关系。下列有关台湾的历史事实阐述正确的是 A.丘逢甲是甲午战后反割台斗争中著名的清军将领 B.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C.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并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 D.1992年大陆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一个中国原则”共识 24.20世纪五六十年代某次会议的最后公报指出:“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A.日内瓦会议 B.第26届联大 C.亚非会议 D.不结盟国家领导人会议 25.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据此判断 A.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民间交流有利于中日关系发展 C.中国外交僵局已被打破 D.日本主动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 26.宏村基本形成”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身、桥围脚“的牛形村的布局是在 A.唐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27. 罗马教廷的十字架位于佛罗伦萨大教堂的中心位置,该教堂的圆顶是世界上第一个建在鼓座上圆顶,直径世界第一。尽管这座教堂的尖顶拱依然是哥特式的,但他的圆顶已经开始具有古典艺术的特点。这个圆顶唤起了艺术家对于古典艺术的兴趣,从而投身到其中来,据此可知,佛罗伦萨大教堂 ① 建立意图是复兴古希腊文化 ② 见证了文化形态的过渡历程 ③ 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文精神 ④ 成为宗教改革胜利的纪念碑 A.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 明清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下列关于故宫介绍错误的是 A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代表封建皇权的核心,是三大殿中规模最大、气势最雄伟的 B太和殿是现存中国古代最高最大的宫殿 C清朝时,每年除夕,皇帝在太和殿举行盛宴,宴请王公贵族和文武大臣 D明清两代,皇帝生日和登基即位等活动在太和殿举行隆重典礼 29. 西斯廷小教堂是罗马教皇的私人礼拜堂,是文艺复兴盛期绘画艺术的宝库。下列哪些作品是在西斯廷小教堂内的 ①表现圣彼得和圣保罗使徒事迹的挂毯 ②《雅典学院》 ③《创世纪》 ④《小帆》 A.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30.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不能体现在 A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无比珍贵的教科书 B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促进了解、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资源 C是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 D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有重大经济价值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民族问题一直都是统治者的关注重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结束了战国以来封建诸侯长期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这个国家的疆域,东至海,西至陇西,南至岭南,北至河套、阴山、辽东。有效统治范围大大超出周代。 ——据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等 材料二 1691年,清朝确立了对漠北蒙古的正式管辖,但保留蒙古三大部首领汗的称号,在行政上依照蒙古之例编旗。蒙古原有若干部会盟的传统,编旗后盟长作为会盟的召集人,由皇帝在盟中诸旗中指定一人担任,同时起到代表朝廷监督各旗的作用。清朝统治者反复宣称“满蒙一体”,大力发展满蒙贵族的联姻关系,对蒙古王公百般优待,爵同宗室,使其成为清朝统治的得力柱石。 材料三 尽管在旧的社会制度下各民族之间不可能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平等关系……但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不断增进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向心力和认同感。(1840年以来)在国家四分五裂、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御外侮,为维护国家主权统一、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各民族进一步联合起来,同仇敌忾,抗击侵略,保家卫国。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2005年) (1)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是如何扩大有效统治范围的。元代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采取了什么制度?(5分)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处理民族问题建立什么制度?最早是在哪个文件中提出的?你如何评价这个制度。(6分)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故宫不仅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符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清代,中国的商人群体兴起了营造“民间故宫”热潮,其中的代表有晋商的王家大院、徽商的承志堂。承志堂屋内有大小“天井”9间、7处楼层、60余间厅堂,林林总总,想到的几乎都有,但是内外、主次、尊卑、大小、虚实、繁简,依然有序,有条不紊。承志堂采用中轴线通过前院花坛平移的手法,使二门错位,从而避免了视线的一览无余。进入大院后,目光所触,尽是木雕镂空门窗。而步入厅堂,举目环顾,上下左右,尽是木雕。 ——摘编自单德启《安徽民居》等 材料二 在故宫的所有殿宇里,要数太和殿建筑等级最高。……八国联军在紫禁城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阅兵仪式,这支队伍穿过天安门、午门和太和殿,然后出德胜门向北行进。……1945年,华北战区受降仪式在太和殿广场举行的,这是侵华日军16场投降仪式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当时中国第十一战区考虑了政治和历史的因素,同时结合国民观礼的需要,决定取消原定于中南海怀仁堂内的受降计划,地点改为故宫太和殿。 ——摘编自《北平抗战实录》 (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承志堂位于哪一皖南古村落,并说明承志堂被誉为“民间故宫”的主要理由。(4分)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建筑装饰的角度说明“在故宫的所有殿宇里,要数太和殿建筑等级最高”这一结论。1945年华北战区受降仪式为何改在太和殿举行?(6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关中美关系的漫画 材料二 1964~1972年主要年份新中国新增建交国家数量变化 时间 1964年 1965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新增建交国家数量(个) 7 1 5 14 17 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来,苏联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中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安全战略。这种战略调整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缓和中美关系来对抗苏联的威胁,避免两面作战的危险局面。……毛泽东多次表命中国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安会战略的调整是导致中美两国接近的最重要原因。他在1973年2月在会见基辛格时说:我们两家处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1975年12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福特时也指出,中美联合对付苏联是君子协定。 ——摘编自《中美关系缓和的多角度分析》 材料四 邓小平说:“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0年历久弥新》 (1) 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中美关系的变化对新中国外交的主要影响。(6分)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缓和对中国的影响。(3分) (1) 材料四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主张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4分) 高二历史答案 CCADC DCCDB CDDBA DCADA AABCB CACBD 31.(1)措施:平定岭南,在此置郡(或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实施有效统治;在“西南夷”地区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使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3分)制度:行省制。(2分) (2)尊重各民族的习俗和信仰;笼络上层知识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4分,写出两点即给满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共同纲领》(1)评价: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4分) 32.(1)村落:宏村。(2分) 理由:厅堂众多,规模大;整体布局清晰明确,有条不紊,有中轴线;以木雕为代表的雕刻装饰富丽堂皇。(2分,写出亮点即可) (2)说明:采用最尊贵的屋顶形式;正中摆放皇帝的九龙金漆宝座,雕刻精细;宝座两旁有六根蟠龙金柱;宝座上方的藻井,雕有蟠卧的巨龙;殿内的地面用特制的金砖铺成。(3分,写出3点即可) 原因:太和殿在故宫三大殿中建筑等级最高,可以体现受降仪式的庄严性和高规格;从明清两代开始,太和殿就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八国联军曾侵占故宫,在此受降,可以洗刷民族耻辱,激发民族自信心;太和殿前有故宫最大的广场,可以容纳更多观礼民众。(3分,写出3点即可) 33.(1)变化:由中美对抗转变为中美关系正常化。(2分)影响:60年代的中美对抗,使中国处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与孤立下;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并正常化后,中国外交孤立状态被打破,从而推动了中国与日本等西方国家关系的缓和。(4分) (2)影响:结束了长期以来的中美对抗;实现了中国对外的战略调整;遏制了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推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高潮的出现。(3分) (3)主张:建立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2分) (4)认识: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外交政策;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分歧,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要坚持求同存异);对分歧与矛盾,要加强沟通、对话;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4分,写出两点即满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