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二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二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历 史 ‎ ‎ ‎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第Ⅰ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第Ⅱ卷作答在答题纸上,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2.请按照题号在答题纸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交答题卡和答题纸。‎ ‎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1-24题)‎ ‎1、“君王自命‘天子’,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 ‎ 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2、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这种变化反映了(  )‎ A. 司法机构逐渐独立 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专制皇权趋于顶峰 D.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3、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 ) ‎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 ‎4、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中国古代( )‎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专制加强 C.“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D.中央集权削弱 ‎5、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并购买西方人出版的报纸,招募翻译“以定控制之方”,大量购买西洋炮,还仿造了两艘“底用铜包,篷如洋式”的西洋船,并将购买的武装商船改造成清军水师的训练舰。这表明林则徐( )‎ A.已摆脱传统“夷夏”观念 B.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D.洞悉英国的武装实力 ‎ ‎6、1950年1月,英、美、法等国前驻北平领事馆都收到一张布告,宣称“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兵营。现在此项地产权,因不平等条约之取消,自应收回。”这里的不平等条约是指( )‎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 ‎7、1935年12月,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是有区别的,地主买办营垒内部也不是完全统一的,“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这一报告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将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C.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8、“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 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C.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D. 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9、洪仁玕在《资政新篇》提出“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说明( )‎ A. 洪仁玕的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 ‎ B.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C. 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 D.《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得到继承和发展 ‎10、历史上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去走了一遍,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 C. 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D. 反封建不彻底 ‎11、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12、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材料中所提及的“军”和事件指的是(  )‎ A. 湖北新军和国民革命 B. 国民革命军和北伐 C. 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 D. 八路军和抗日战争 ‎13、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合理的是( )‎ 材料 结论 A 新中国成立 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B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 ‎1949年《共同纲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 ‎14、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变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问题 B.纠正社会普遍存在的有法不依现象 C.亟待建设并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增强民众的民主与法治观念 ‎15、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见右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 ‎ 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D.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 ‎ ‎16、中国自1990年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先后向全球各地派出5000多人次的维和人员。今天,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也是承担联合国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出资额在联合国所有成员国中位居第二。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 A.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B.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C. 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伙伴关系”‎ D.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7、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民主政治,被认为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典范。雅典民主的表现包括( ) ‎ A.成年男性公民都有机会担任公职 B.本地自由民皆可参加公民大会  ‎ C.五百人议事会可行使司法审判权 D.国家的公职人员均由推荐产生 ‎ ‎18、公元58年,驻守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指挥官下令对一名犹太人执行鞭刑,犹太人对指挥官说:“你难道可以合法地鞭打一位没有犯罪的罗马公民吗?”指挥官有些诧异:“我花了许多银子才获得了罗马公民身份。”对方说:“我生来就是。”这表明此时罗马公民( ) ‎ A.身份的获得有不同途径 B.必须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C.来自共和国内各个地区 D.拥有免受法律处罚的权利 ‎19、“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这说明英国( )‎ A.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 B.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 C.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 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20、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各州批准宪法 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 A. 联邦体制确立经历艰难历程 B.各州的矛盾和分歧已经消除 C.南方与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 D.邦联政治体制尚未正式建立 ‎21、马克思说: “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 )‎ A. 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 B.在否定传统中预知未来 C.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 D.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 ‎22、巴黎公社将会议讨论的重要问题、形成的重要决议等及时刊登在它出版的《公报》上,公社的许多法令和施政措施都是经过各俱乐部提出,在得到民众同意的情况下陆续颁布和实施的。这些举措(  )‎ A. 提高了公社的工作效率 B. 保证了公社政策的正确 C. 有利于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D. 体现了政权的民主性原则 ‎23、当代俄罗斯历史学家阿列克谢耶夫院士将文明演进与现代化进程等量齐观。他认为:“‎ ‎20世纪世界文明进程的特点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被称为现代化的现代工业社会的紧张过渡。这种过渡在某种程度上涉及了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因此就出现了俄国的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及其后果这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从人类文明演进史(即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的历史)的角度看,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在于( )‎ A.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B.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C.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D.促进了世界的和平发展 ‎24、有学者说:“如果没有超级大国的诞生和冷战的爆发,……欧洲一体化的梦想也就只能是一个梦想。”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美欧关系趋于紧张 B. 美苏冷战客观上有利于欧洲一体化 C. 美国冷战战略受挫 D. 美苏帮助欧洲实现一体化 ‎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25-27题)‎ ‎25.2018年12月18日上午10时,习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古今中外,各国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关国家的中央权力机构分布图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 ‎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材料三 改革开放4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它是在前4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4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4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40年的民主增量。‎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各图所展现的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3与图2相比在国家管理体制上的进步创新之处。(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实现“民主增量”的主要表现。(4分)‎ ‎(4)通过对中外政治体制变化的研究,请你谈谈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认识。(6分)‎ ‎26、材料 “妥协”一词在中国近代政治语境中常以贬义的形式出现,意为无原则的让步、退缩,“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被看作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然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宪政的实践却显示出,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淌过深水区和激流区。‎ 试以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践为例,阐述以上观点。(要求至少以两个国家为例,论述充分、表达清晰)(1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 100多年中,它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 ‎ ----《大国崛起》‎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同盟内部因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热战”被“冷战”所取代。 ‎ ‎ ----《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 ----《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5分)‎ ‎(2)材料二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件。(5分)‎ (3) 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48分)‎ ‎1---5 D B D B B 6—10 C C B B D 11-15 B B D C D ‎16-20 D A A D A 21-24 C D B B ‎ 二.非选择题(52分)‎ ‎25.答案: (24分)‎ ‎(1)10分 图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图2:奴隶制民主共和制度;图3: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或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图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创新:①民主实现形式上,美国实行间接民主,摈弃了雅典的直接民主;‎ ‎②地方管理体制上,美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联邦制,突破了小国寡民的限制;‎ ‎③国家权力分配上: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通过分权制衡来维护和保障民主制度。(只答美国政体的创新之处也可。)‎ ‎(2)4分 ‎①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 ‎②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 ‎③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力。‎ ‎(3)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法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实行依法治国;加强基层民主建设。(4分)‎ ‎(4)认识: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各阶级、各阶段民主可以相互借鉴和影响;民主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6分)‎ ‎26、答案(12分)‎ ‎27、答案(16分)‎ ‎(1)国家:法国和德国 ;‎ 变化:法德和解,两国关系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事例: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欧共体形成等 (5分)‎ ‎(2)国家:苏、美。‎ 变化: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 事例:北约组织、华约组织成立,柏林墙修建,古巴导弹危机爆发。(5分)‎ ‎(3)根本原因:国家利益。‎ 影响:法、德和解与欧共体的形成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对美苏两极格局产生了冲击;美苏“冷战”使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