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2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实验中学高二9月入学学业检测地理试题
成都市实验中学2017年9月入学学业检测试题 高二年级 地理学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图1,完成1-2题。 1.图1 A、B、C、D四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 2. D图中,从甲地到丁地,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一直向东走 B.先向正南,再正北方向走 C.先向正北,再正南方向走 D.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 图2为一方格状经纬网示意图,图中A、B两地相距33.3厘米,地方时相差16小时。据此回答3—4题。 3. 有关该图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上比例尺到处都一样 B.AC段的比例尺大于AB段 C.AB段的比例尺为1∶10 000 000 D.CD段的比例尺比AB段大2倍 4. 从A点去B点,距离最短的走法可能是 A.从A点向东至B点 B.从A点向西至B点 C.先向东北,再转向东南 D.先向西北,再转向西南 5. 不考虑海陆、地形、冰雪等条件,有人从极点附近(包括极点)的某地出发,依次向正北走5km,向正东走35km,再向正南走5km,正好回到原地。从极点上空看,向东走时不可能 A.顺时针方向走了一个完整的圆圈 B.逆时针方向走了一个完整的圆圈 C.顺时针方向走了<360º的圆弧 D.顺时针方向走了>360º的圆弧 6. 将1:10000的地图图幅放大为原图的四倍,表示的实际范围不变,则新图的比例尺为 A. 1:2500 B. 1:5000 C. 1:40000 D. 1:1000 7.图3中四幅地图,岛屿面积最小的一幅是 如图4是某地地形剖面图,其纵坐标划分间隔为0.5cm,横坐标划分间隔为1cm,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的垂直比例和水平比例分别是 A.1:1000和1:50000 B.1:2000和1:50000 C.1:5000和1:20000 D.1:10000和1:5000 9.图中B点的绝对高度和相对于A点的相对高度分别是 A.175米和100米 B.100米和125米 C.150米和125米 D.100米和150米 图5为某大陆沿海某地区七月份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0~13题。 10.若仅从地形因素考虑右上图的四幅剖面图与左上图沿EF线地势起伏状况最符合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1.若左上图的比例尺为M,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为N,则 A.M<N B.M>N C.M=N D.无法判断 12.按气温垂直变化的一般规律判断,该地区地势最低点和最高点的相对高度可能 ①1120米 ②920米 ③820米 ④620米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13.图5中a、b、c、d四地降水量最多的是 A.a B.b C.c D.d 图6为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可能为A.40m B.45m C.55m D.65m 15.若该地森林茂密,需要在Q点建立一处火情了望哨,则下列地点一定不在了望哨视野范围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7),回答16~17题。 16.图中P~Q两地间有一座桥梁,该桥和其下溪谷的高差最接近 A.10米 B.40米 C.80米 D.110米 17.当地环保部门在桥下采样检测水质量,发现高浓度的农药残留。这些农药最有可能来自下列哪一个地区? A.甲 B.乙 C.丙 D.丁 图8是华北地区某地实测的海拔高程数据,读图完成18-19题。 18.根据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坡度:甲>乙 B.气温:丙>丁 C.降水:乙>丁 D.海拔:甲>丙 19.图中四地中,植被分布最茂密的是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图9为某大洋中的一小岛,读图回答20~21题。 20.关于该岛屿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岛上山顶海拔约1680米 B.山顶“天池”是由冰川侵蚀而成 C.岛屿位于东半球 D.附近洋流自西向东流动 21.若在岛上修建一港口,最适宜的位置是 A. a B. b C. c D. d 读图10,回答22-23题。 图10 22.关于两图中河湖补给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河补给A湖 B. A湖补给甲河 C. B湖补给乙河 D. 乙河属于外流河 23.如果两幅图中等高距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河比乙河流速快 B. 乙河比甲河流速快 C. 甲河、乙河流速相同 D. 无法确定 图11为我国西北某局部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24—25题。 24.图中P等值线的数值为 A.711米 B.712米 C.713米 D.714米 25.图示局部地貌可能是 A.风力侵蚀地貌 B.风力堆积地貌 C.流水侵蚀地貌 D.流水堆积地貌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12),回答26~27题。 26.站在图中MN与XY的交点,不能看到的点是 A.a B.b C.c D.d 27.若a、b、c、d为四个居民点,该地区拟建一座水库,计划蓄水位达到175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小部分面积被淹没,将出现一个岛屿 B.只有d居民点可以不搬迁 C.该地区将出现两个小岛,b、c、d将被水淹没 D.四个居民点都不必搬迁 图13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米)”,途中虚线表示山脊线或溪流。读图,回答28~29题。 图13 28.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描述景观相符的是 A.a B.b C.c D.d 29.d图中甲处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A.滑坡 B.地震 C.泥石流 D.火山 30.图14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 图14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成都市实验中学2017年地理试9月入学学业检测试题 9月月考地理答题卷 一、选择题答案填写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综合题(40分) 31.(13分)读图15,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_ ___________,B点与A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所属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______ ______,C点和D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F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_______ _____,所属的纬度地带为________________,F点在E点的______________方向。 (4)图中A点在C点的________________方向,E点在C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 32.(10分)图17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夏令营在图示区域进行了野外天文、地质、植被、聚落等综合考察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沿图中的登山线路行进,观察到沿途植被垂直变化不大。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图示拟建一火情瞭望台,最佳位置应在何处?请用“X”符号在图中标出。同学们把夜晚宿营地点选在图中A处,从图中提供的信息简述理由。(3分) (3)若考察小组在D处突遇泥石流,①②③④四条逃生线路中最佳的是____________。某同学因私自外出,在B处迷了路,请你给他指出独自走出困境的最佳路线。(2分) (4)简要分析图中E城镇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3分) 33.图18为“某地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千米。在图19中绘制A—F的地形剖面图并标明水平比例尺、垂直比例尺、单位。(7分) 图19 图18 34、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所示地区是我国水果重要产区之一,①地适宜种植的水果是 (单项选择,1分) A.苹果 B.菠萝 C.椰子 D.柑橘 (2).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应选择 (②或③)线,理由是 。(2分) (3).如果在该地区建设小城镇,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 , 理由是 。(3分) (4).为了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该地区计划在④处修建水电站。选坝的理由是 。 但随之可能带来 、 问题。(4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B D C B A D B A B D A C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C B D B B A C A A B C A D 31.(13分,每空一分) (1)15ºS,15ºW 南半球、东半球 1110千米 低纬度 (2)60ºs,170ºE 南半球、西半球 275千米 (3)70ºN,180º 北半球、西半球 高纬度 西北 (4)东北 东北 32.(8分,每空2分) (1)沿线相对高度不够大,水热状况垂直分异不显著 (2) 550米山顶。位于鞍部,地形相对平坦开阔 (3)顺河谷的溪水流向走 33(画图6分) 垂直比例尺1分 水平比例尺1分 单位2分 剖面2分 34答案(1).D (2).② 坡度小、工程量小 (3).丁 地势平坦开阔、水陆交通便利 (4).工程量小(水库蓄水量大) 淹没村庄和农田(需要移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