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读下图,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 荒漠化严重地区的分布及其产生的自然原因是( )。‎ A. 许多沙漠边缘地区——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B. 沙漠地区——滥垦滥牧,植被受破坏 C. 许多沙漠边缘地区——任意开发矿产,生态环境遭破坏 D. 灌溉农业区——土壤盐碱化、气候变干 ‎2. 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 )。‎ A. 东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华北地区 D. 西南地区 ‎3. 为防止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大,我国在风沙危害较严重的地区建设的大型林业生态工程是( )。‎ A. “三北”防护林 B. 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 C. 东南沿海海防林 D. 西南岩溶地区生态林 ‎【答案】1. A 2. B 3. A ‎【解析】‎ ‎1. 本题考查的是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滥垦滥牧、开矿及灌溉区的土壤盐碱化都是人为原因,B、C、D错。气候干旱,风力大,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是自然原因,选A。‎ ‎2. 荒漠化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内陆,距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故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西北地区,选B。‎ ‎3. ‎ 我国荒漠化和风沙危害主要分布于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故我国正在建设“三北防护林”,防治荒漠化问题,选A。‎ ‎【点睛】‎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②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动力因素):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④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持续干旱会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加大。②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目前,发达国家已开始把GPS技术引入农业生产,即所谓的“精准农业耕作”。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 GPS在“精准农业耕作”中可以(  )‎ ‎①获取农田信息 ②分析处理获取的信息 ③决策管理措施 ④将产量和土壤状态信息装入带GPS设备的喷药、施肥设备 A. ①②③④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①②‎ ‎5. “精准农业”与“石油农业”相比,可以(  )‎ A. 忽视农田内农作物的差异 B. 对同一农田内的作物统一施药 C. 在不减产的情况下,增加生产成本 D. 降低因施肥除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答案】4. B 5. D ‎【解析】‎ ‎4. “精准农业”利用GPS获取农田信息定位,包括产量监测、土样采集等,①对;计算机系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决策出农田地块的管理措施,属于GIS的功能,②、③错;把产量和土壤状态信息装入带有GPS设备的喷施器中,从而精确地给农田地块施肥、喷药,属于GPS功能,④对。故选B。‎ ‎5. “精准农业”针对农作物的差异,进行精准喷药、施肥,A、B错;通过实施精准耕作,可在尽量不减产的情况下,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效避免资源浪费,降低因多度施肥除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C错、D对。‎ ‎【点睛】‎ ‎“石油农业”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这一模式之所以被称为“石油农业”,是因为它大量地使用以石油产品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大量使用以石油制品为原料的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机械化和化学化是这一农业现代化模式的共同特点。‎ 地理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利用遥感卫星,可以(  )‎ A. 发现水稻虫害的类型 B. 了解农作物长势 C. 计算台风灾害的损失 D. 评价土壤的质量 ‎7.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城市道路规划时,比较适宜的基准图件是(  )‎ ‎①城市等高线地图  ②城市气温分布图 ‎ ‎③城市行政区划图  ④城市商业网点分布图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6. B 7. D ‎【解析】‎ ‎6. 健康作物与病害作物的反射率是不同的,可以通过RS 可以了解农作物长势,选B。‎ ‎7. 在自然要素中,地形是城市道路建设首先要考虑的因素,选①;在社会经济要素中,商业网点的分布是影响城市道路建设的基本因素,选④。故D正确。‎ ‎【点睛】‎ ‎“3S”技术应用巧记 RS:记住“调查、监测”四个字。遥感是用来搜集信息的,涉及调查、监测一类的字眼,一般都是遥感的应用领域。如国土资源的调查、台风灾害的监测等。‎ GPS:记住“定位、导航”四个字。飞机导航、汽车导航都要用全球定位系统。要特别注意,全球定位是三维定位,除能确定经纬度位置外,还能确定海拔,所以高程测量也是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领域。‎ GIS:记住“管理、分析”四个字。它的主要功能是对数据的管理、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为人类的行为提供参考数据。如城市管理、出租车的调度管理、商业区的选址分析等。‎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入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8. 在我国的各类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总是位于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 A. 纬度差异巨大 B. 空间距离遥远 C. 中间相隔更多地形区 D. 整体状况差异明显 ‎9. 对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牧业为主 B. 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干旱农业 C. 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 D. 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 ‎【答案】8. D 9. B ‎【解析】试题分析:‎ ‎8. 每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而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的整体状况区别明显,故属于两个不同的区域。‎ ‎9. 农业生产发展方向的确定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制定。‎ 考点:我国的区域地理和农业生产 ‎10. 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偏高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西北地区因为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考点:荒漠化的防治 ‎11. 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 B. 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 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 D. 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纬度高,不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A错。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B正确,选B。跨流域高山流水会使区域水资源增多,减轻荒漠化,C错。建国以后,该地区荒漠化面积呈扩大趋势,D错。‎ ‎【考点定位】区域荒漠化的原因。‎ ‎【名师点睛】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干旱主要是因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的原因。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跨流域高山流水会使区域水资源增多,减轻荒漠化。建国后,由于发展粮食生产的需要,我国荒漠化面积有扩大趋势。‎ ‎12. 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全世界的荒漠都属于荒漠化土地 B. 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 C. 荒漠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 D. 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 ‎【答案】D ‎【解析】荒漠并不等同于荒漠化,荒漠化土地只是荒漠的一部分,A错;我国荒漠化主要分布于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B错;荒漠的形成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类活动因素,后一个因素往往是形成荒漠化的主导因素,C错。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D对。‎ ‎13. 导致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东西方向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水分条件向东向西逐渐变干 B. 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减 C. 水分条件由西向东逐渐变干 D. 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加 ‎【答案】A ‎【解析】西北地区主要延伸方向是东西方向,东部距海近、降水多,西部距海遥远、降水少,自东向西随水分减少,自然景观也自东向西渐变。选A。‎ ‎14. 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 A.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B. 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C. 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D. 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天气 ‎【答案】B ‎【解析】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全球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因此亚马孙雨林的减少直接影响着全球的碳氧平衡,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由此带来的间接后果是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和岛屿等地势较低的地区。答案选B项。‎ 点睛:生态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唱的生态环境破坏。(二)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 ‎15. 下列行动有利于亚马孙雨林保护的是( )‎ A. 修建贯穿亚马孙雨林的公路 B. 移民亚马孙平原 C. 吸引国外投资在此开辟肉牛牧场 D. 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修建贯穿亚马孙雨林的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吸引国外投资在此开辟肉牛牧场都会破坏雨林的环境,不有利于保护,A.B.C错。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雨林,D对。‎ 考点:保护雨林的措施、方法。‎ 下图是怒江大峡谷示意图,读图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示地区地理环境比较脆弱,人们面临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 A. 荒漠化 B. 水土流失 C. 泥石流 D. 地震 ‎17. 最可能直接导致大峡谷生态破坏的常见原因是( )。‎ A. 人类开发 B. 气候变暖 C. 季风强弱 D. 构造运动 ‎18. 兼顾怒江大峡谷的开发与保护,正确的做法是( )。‎ A. 边采伐边造林,使青山永在 B. 只采伐森林,不开发矿产 C. 设立自然保护区,适当开发旅游观光 D. 封山育林,建设大型水电站 ‎【答案】16. B 17. A 18. C ‎【解析】‎ ‎16. 怒江位于长江的上游,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地质灾害比较频繁,由于人们破坏植被,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选B。‎ ‎17. 最可能直接导致大峡谷生态破坏的常见原因是人类活动,即人类开发,选A;气候变暖 和季风强弱不能直接导致大峡谷生态破坏,B、C错;构造运动并不常见,D错。‎ ‎18. 为了保护长江上游的生态,国家建立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怒江大峡谷本身就是比较好的自然风光,在不破坏生态的基础上,可适当开发旅游观光,选C。‎ ‎19. 关于山西省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山西地处我国东部地区,可就近输煤、输电到京、津地区 B. 山西地处我国西部地区,可就近输煤、输电到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 C. 山西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可就近输煤、输电到京、津地区 D. 山西省交通便利,在便捷的铁路网和内河运输网 ‎【答案】C ‎【解析】根据我国经济地带的划分,山西地处我国中部地区,距离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的京津地区较近,A、B错,C对;山西省内河运输不发达,D错。‎ ‎【点睛】‎ 根据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的地区差异,将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带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9个省、自治区。‎ ‎20.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加强对交通设施的建设,逐渐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B. 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加强对交通设施的建设,逐渐形成了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C. 山西省从“一五”时期就开始加强对交通设施的建设,逐渐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D. 山西省从“一五”时期就开始加强对交通设施的建设,逐渐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水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山西的能源运输问题。山西省的煤炭运输,由于运量大,且北方地区河运不便,故主要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 ‎21. 在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产业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山西省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很大 ,财政收入的70%来自农业 B. 山西省产业结构中煤炭工业比重很大,财政收入的98%来自农业 C. 山西省产业结构中煤炭工业比重很大,农民人均收入的六分之一来自煤炭 D. 山西省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很大,煤炭工业所占产值很小 ‎【答案】C ‎【解析】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煤炭工业是全省经济的核心部门,财政收入的70%来自煤炭,煤炭工业的产值及上缴利税占全省工业总产值和上缴利税的37%,农民人均收入的1/6来自煤炭。选C。‎ ‎22. 下列不属于山西省主要产业链的是( )‎ A. 煤—电—铝 B. 煤—电—铜 C. 煤—焦—化 D. 煤—铁—钢 ‎【答案】B ‎【解析】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选B。‎ ‎23. 关于田纳西河流域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属于暖温带地区,气候温暖如春 B. 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C. 夏秋季节多降水,冬春季节降水较少 D. 春秋季节多降水,冬夏季节降水较少 ‎【答案】B ‎【解析】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mm左右,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选B。‎ ‎24.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 A. 河流的梯级开发 B. 防洪 C. 航运 D. 旅游 ‎【答案】A ‎ ‎ ‎25. 田纳西河流域自19世纪后期环境恶化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由于人口激增,对资源的大规模掠夺式开发 B. 长期高强度种植玉米,造成土地退化 C. 为了获取炼钢用的木炭,大片伐林,造成水土流失 D. 炼钢企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的东南部,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影响,为美国主要的棉花带分布区,在19世纪,该地区主要的生产活动为农业生产,但由于长期的掠夺式开发而导致“黑风暴”肆虐。‎ 考点:流域的综合开发 ‎26. 关于山西省煤炭资源市场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全国的煤炭都是由山西来供应 B. 山西省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煤炭出口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 C.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会继续增加 D.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节能意识的增强,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会有所下降 ‎【答案】C ‎【解析】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但全国的煤炭不都是由山西来供应的,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其他省份(如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等)煤炭产量也较大,A错;山西省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但受国家宏观调控、煤炭质量和成本、国际煤炭供需关系等因素的制约,山西煤炭出口市场仅限制于日本、韩国等亚洲地区,B错;‎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随着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会继续增加,C对,D错。‎ ‎27. 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 ‎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③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 ‎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雨林的光合作用能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雨林破坏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雨林有涵养水源和蒸腾作用,所以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因雨林的生态功能减弱,所以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雨林地区物种丰富,是世界的基因宝库,所以物种灭绝速度将大大加快。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雨林被毁的影响。‎ 点评:理解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要保护雨林。‎ 下图是长江的干流剖面图和中下游逐月流量变化曲线图,联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利用的经验,结合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28. 下列描述能正确反映长江中下游气候、水文特征的是( )。‎ A. 温带季风气候,河流有两个汛期 B. 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夏汛冬枯 C. 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水量夏秋多、冬春少 D. 高寒气候,冬季断流 ‎29. 受流域自然背景的影响,长江的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是( )。‎ A. 上游以生态效益为核心,开发旅游业 B. 中游疏通河道,大力发展航运 C. 下游兴建大坝,防洪、发电D.采取梯级开发,实现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 ‎30. 长江三峡工程的修建,带来的影响是( )。‎ A. 长江航运被大坝完全阻断 B. 改善了三峡河段的航行条件 C. 使坝址上游洪水发生几率增加 D. 长江中游平原耕地盐碱化现象加剧 ‎【答案】28. C 29. D 30. B ‎【解析】‎ ‎28. 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河流只有夏汛,冬季不会断流,故选C。‎ ‎29. 长江上游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开发水能资源为重点;中游地区利用丰富的资源,发展工农业生产,发电不是重点;下游地区在整治环境污染的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长江水能资源丰富,要采取梯级开发,对整个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故选D。‎ ‎30. 长江三峡工程的修建,改善了三峡河段的航行条件,特别是三峡水库对川江航道的改善,水库建成后,险滩淹没,水流趋缓,航道加深加宽,通航能力提高,运输成本降低。故选B。‎ 二、综合题(40分) ‎ ‎31. 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A地区的名称是_________,该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 ‎(2)B是________山脉,对A地区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 ‎(3)D是_______(洋流),它对A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 ‎_______________。‎ ‎(4)A地区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________,这种资源如果遭到破坏,将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亚马孙平原 热带雨林气候 ‎(2)安第斯山脉 增加降水量(阻挡秘鲁寒流的影响)‎ ‎(3)巴西暖流 增温增湿 ‎(4)热带雨林 全球气温升高, 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难度小,主要考查巴西热带雨林地区的基础知识,包括地形、气候、洋流等自然环境要素及雨林的生态效益。‎ ‎(1)根据经纬度和海陆分布可知,A为亚马孙平原,当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为热带雨林气候。‎ ‎(2)根据经纬度和海陆分布可知,B为安第斯山脉,它可以阻挡西海岸的秘鲁寒流对A地区的降温减湿作用,且使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在山脉东侧形成地形雨,增加A地降水。‎ ‎(3)根据经纬度和海陆分布可知,D为巴西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 ‎32. 读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能源 A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看出,我国的能源消费以___________为主,与世界相比较,我国天然气消费比例太___________(低、高)。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以___________为主。‎ ‎【答案】(1)石油 煤炭 天然气 ‎ ‎(2)煤炭 低 石油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和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难度小,根据常识和图表即可作答。‎ ‎(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其次是石油;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为主,其次是煤炭,再次是天然气。故A为石油、B为煤炭、C为天然气。‎ ‎(2)看左图可知,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读图,世界天然气消费比例为23%,我国天然气消费比例为2.7%,与世界相比较,我国天然气消费比例太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为主。‎ ‎33.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材料二 下左图是东北地区土壤分布示意图,下右图是东北地区土壤垂直剖面示意图。‎ ‎(1)分析“北大荒”沼泽地形成的原因。‎ ‎(2)近年来,“北大仓’’土地质量下降,有人说“北大仓”又将会变成“北大荒”,简要分析其原因。‎ ‎(3)说说该地区沼泽的生态功能。‎ ‎【答案】(1)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季节性冻土融化;下层为永久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造成积水。‎ ‎(2)随着人们对“北大荒”的不断开发,黑土将大量流失,土壤有机质减少,生产能力逐渐降低乃至丧失。(黑土流失) ‎ ‎(3)沼泽是湿地(水源地、蓄水池),它可以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丹顶鹤、天鹅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湿地的形成与功能等知识。‎ ‎(1)沼泽形成的原因可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利于沼泽形成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蒸发弱、下渗少、地表水丰富但排水不畅。‎ ‎(2)“北大仓’’土地质量下降主要是因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养分流失,导致黑土质量下降。‎ ‎(3)沼泽的生态功能主要是调节气候和维持生物多样性。‎ ‎【点睛】‎ 湿地资源的功能:①调节功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②降解功能:许多湿地中的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③生态功能: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④产出功能:湿地能产生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⑤旅游功能:美化环境,同时产生经济效益。‎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