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21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海南省定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 解析版
定安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生物科 考试试题(理) 一、选择题 1. 关于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为64个 B. 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种对应的密码子 C. GTA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 D. 同一种密码子在人和大肠杆菌细胞中编码的氨基酸不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密码子共有64个,有3个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故能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为61个,A错误; 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对应的密码子,B正确;密码子位于信使RNA上,信使RNA中不含碱基T,C错误; 所有生物共有一套遗传密码子,因此同一种密码子在人和大肠杆菌细胞中编码的氨基酸相同,D错误。 考点:密码子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需要掌握密码子 正确区分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子和反密码子 (1)基因、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对应关系 (2)氨基酸与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关系 ①每种氨基酸对应1种或几种密码子(密码子简并性),可由1种或几种tRNA转运。 ②1种密码子只能决定1种氨基酸,1种tRNA只能转运1种氨基酸。 ③密码子有64种(3种终止密码子,61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反密码子理论上有61种。 2. 欲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是纯合子,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 A. 杂交 B. 观察 C. 测交 D. 自交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对于植物鉴定是否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如果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是纯合子,如果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是杂合子,故选D。杂交通常用于判断显隐性,基因型无法直接观察,测交通常用于鉴定动物是否纯合子,故A、B、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鉴定方法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3. 豌豆的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红花对白花显性。现有两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杂交,其后代红花与白花的比例可能是( ) A. 2:1 B. 3:1 C. 4:1 D. 8:1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两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杂交,可能以下3种情况: (1)这两种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时,子代都表现为红花; (2)这两种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子代都表现为红花; (3)这两种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时,子代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3:1. 4. 下图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个时期的模式图。据图分析,该细胞有 A. 4个DNA 分子 B. 8条染色体 C. 4个四分体 D. 2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该图中有8条DNA分子,A错误;该图中有4条染色体,B错误;该图中有2个四分体,C错误;该图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D正确。 考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名师点睛】分析图形:该图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会出现配对的现象,此现象称之为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由于经过间期的复制,所以联会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故称为一个四分体,由于每条染色单体上都有一个DNA分子,故每一个四分体均含有四个DNA分子。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着丝点。 5. 一个由N15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培养,复制4次后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 ( ) A. 1/4 B. 1/8 C. 1/16 D. 1/24 【答案】B 【解析】一个由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培养,复制4次后得到24=16个DN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其中有2个DNA分子各含一条母链,其他DNA分子不含15N ,所以复制4次后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2/16=1/8,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6. 一对雌雄蛙,若用人工方法孕育出1000只蝌蚪,从理论上推算,至少需要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的数量分别是( ) A. 280 和 1 000 B. 1 000 和 250 C. 1 000 和 4 000 D. 4 000 和 2 000 【答案】B 【解析】精子的形成过程: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4精细胞→4个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个卵原细胞→1个初级卵母细胞→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第一极体→1个卵细胞+3个第二极体。由以上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可知,1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能形成4个精子,而1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1个卵细胞,所以要用人工方法孕育出1000只蝌蚪,从理论上推算,至少需要1000个卵原细胞和250精原细胞。 【考点定位】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受精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精子的形成过程及结果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结果,明确1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能形成4个精子,而1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1个卵细胞,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答案即可。 7. 如图所示,正常情况下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⑥ C. ⑤⑥ D. ②④ 【答案】B 【解析】图中③④两过程只能发生在某些病毒的宿主细胞中,⑥过程是不存在的。B正确。 【考点定位】中心法则 【名师点睛】学生混淆中心法则的内容 利用流程图分类剖析中心法则 (1)细胞生物及噬菌体等DNA病毒的中心法则为: 。 (2)烟草花叶病毒等大部分RNA病毒的中心法则为: 。 (3)HIV等逆转录病毒的中心法则为: 。 8. 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下面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本题结合图形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要求考生明确染色体结构变异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能根据这四种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特点分析各选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将各选项中染色体上基因序列与已知的染色体进行比对可知,选项A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选项B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选项C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选项D中的染色体没有方式变异,其基因排列顺序与已知染色体相同,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9.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类遗传病都是先天性疾病 B.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为了测定人类46条染色体的全部碱基对序列 C. 人们常常采用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措施达到优生目的 D. 单基因遗传病指受一个致病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人类遗传病不一定都是先天性疾病,也不一定都是家族性疾病,故A错;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为了测定人类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的全部碱基对序列,故B错;人们常常采用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措施来预防遗传病的发生,从而达到优生的目的,故C正确;单基因遗传病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概念、特点、类型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10. 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 ) A. 诱导染色体多次复制 B. 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C. 促进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 D. 促进细胞融合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能够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诱导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加倍,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多倍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1. 某二倍体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下图中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同,据题意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是8条,则应该是4对,两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中有4条染色体且形态各异;所以选C。 【考点定位】染色体组 【名师点睛】染色体组的组成特点 由上图可知,要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应具备以下几条: (1)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2)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在形态、大小和功能上各不相同。 (3)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本物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 12. 下图甲、乙、丙、丁表示的四株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甲、乙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之比是9∶3∶3∶1 B. 甲、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之比是1∶1∶1∶1 C. 四株豌豆自交都能产生基因型为AAbb的后代 D. 丙、丁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之比是3∶1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aBb和AaBb的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之比是9∶3∶3∶1,A正确;AaBb和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之比为(1:1)(1:1)=1∶1∶1∶1,B正确;四株豌豆自交产生基因型为AAbb的后代的比例分别为:1/16、1/16、1、1/4,C正确;AAbb和Aabb杂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D错误。 考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13. 下图中字母表示的特定的物质或结构,不正确的是( ) A. A表示脱氧核糖 B. B表示核糖核苷酸 C. C表示蛋白质; D. D表示染色体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表示脱氧核苷酸,B错误。DNA和蛋白质构成了染色体,CD正确,本题选B。 考点:染色体的组成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14. 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不同的有机物。下列被标记的部位组合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DNA中不含S元素,因此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S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部位,即图中的①。DNA中含有P,而蛋白质中很少含有P,因此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图中②③④构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其中含有P元素的是②磷酸基。故选A项。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核酸和蛋白质的结构,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15.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正确顺序是( ) A. 注入→吸附→释放→组装→复制 B. 复制→组装→释放→吸附→注入 C. 吸附→注入→复制→组装→释放 D. 吸附→注入→组装→复制→释放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属识记内容,噬菌体侵染细菌吸附→注入→复制→组装→释放。答案C。 16. 图甲、乙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交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 A. B. C. D. 【答案】D ........................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也相同 B. 人的身高与体重是一对相对性状 C. DNA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 D. 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论断,运用了类比推理 【答案】D 【解析】萨顿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18. 一对夫妇生了“龙凤双胞胎”,其中男孩色盲,女孩正常,而该夫妇的双方父母中,只有一个带有色盲基因。则此夫妇的基因型为( ) A. XbY,XBXB B. XBY,XBXb C. XBY,XbXb D. XbY,XBXb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这对夫妇生了“龙凤双胞胎”,其中男孩色盲(XbY),女孩正常(XBX_ ),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而且母亲表现正常,说明该夫妇中的妻子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基因型为XBXb。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19. 从理论上分析下列各项,其中错误的是( ) A. 2倍体4倍体→3倍体 B. 2倍体2倍体→2倍体 C. 3倍体3倍体→3倍体 D. 2倍体6倍体→4倍体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及其减数分裂过程,要求考生能理解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能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的角度分析不同多倍体是否会出现联会紊乱现象,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从理论上分析,二倍体产生的配子中含1个染色体组,四倍体产生的配子中含2个染色体组,六倍体产生的配子中含3个染色体组,因此2倍体x4倍体→3倍体,A正确;2倍体x2倍体→2倍体,B正确;2倍体x6倍体→4倍体,D正确;三倍体细胞内含有3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配子,因此3倍体x3倍体,往往得不到子代,C错误。 20. 下图表示某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其正确的排列顺序应为( ) A. ④①③⑤② B. ④③①⑤② C. ①④③⑤② D. ①④⑤③②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其中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②为精子;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次级精母细胞);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初级精母细胞);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精细胞).据此答题. 解:精子形成过程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因此图中精子形成过程的正确顺序为:①④③⑤②. 故选:C. 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2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选择调查的遗传病与方法恰当的是( )。 A. 红绿色盲,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 B. 白化病,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C. 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D. 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研究×××病的遗传方式,被调查的遗传病最好是单基因遗传病,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才可得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C正确;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病调查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2. 如图为高等动物进行有性生殖的3个生理过程示意图,则图中①、②、③分别为( ) A.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 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C. 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D. 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答案】B 【解析】①、②、③分别表示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选B。 【考点定位】有性生殖过程 23. 下面是四位同学拼制的RNA分子平面结构模型,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C正确;A、上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基应该与下一个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相连,A错误;B、脱氧核糖应位于磷酸基与含氮碱基之间,B错误;D、下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基与上一个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连接,连接点不对,D错误。 【考点定位】DNA分子结构 【名师点睛】DNA分子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两条主链呈反向平行,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对应碱基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和T配对、G与C配对,对应模式图如下: 24. 酪氨酸酶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和毛囊等处的细胞中,它能促使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若编码此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将导致白化病,这种现象说明( ) A. 性状的改变与基因无关 B. 性状能控制基因的表达 C. 性状由基因决定 D. 基因不能决定性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需要酪氨酸酶,编码此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将导致酪氨酸酶不能合成,导致白化病,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合成来控制细胞代谢,从而控制生物性状,C正确,AD错。性状受基因控制,不能控制基因,B错。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对性状控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5. 将基因型为AABbCc和 aabbcc的植株杂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后代表现型比为( ) A. 9∶3∶3∶1 B. 4∶4∶2∶2 C. 1∶1∶1∶1 D. 3∶1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将3对基因分开考虑,则有AAxaa的后代只有1种表现型;Bbxbb的后代表现型比值为1:1;Ccxcc的后代表现型比值为1:1;所以AABbCc和 aabbcc的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为1x(1:1)x(1:1)=1:1:1:1,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26. 下面是某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1、2、3、4的中文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碱基通过_____连接成碱基对。 (3)若DNA分子中,其中的一条链的(A+G)/(T+C)为0.4,那么它的互补链中,(A+G)/(T+C)为___。 (4)已知该物质中共有碱基100个,其中胞嘧啶20个,那么该物质中应有___个腺嘌呤。 (5)该物质的空间结构是________结构。 (6构成DNA分子的碱基有___种,各种碱基间的配对遵循______原则。 (7)遗传信息储存在DNA_______中,其中,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称为_______。 【答案】 (1). 磷酸 (2). 脱氧核糖 (3). 腺嘌呤 (4).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5). 氢键 (6). 2.5 (7). 30 (8). 双螺旋 (9). 4 (10). 碱基互补配对 (11). 脱氧核苷酸序列 (12). 基因 【解析】试题分析:(1)1、2、3、4的中文名称分别是磷酸、脱氧核糖、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碱基对是通过氢键连接的。(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DNA中一条链的(A+G)/(T+C)=0.4,则互补链中,(A+G)/(T+C)=2.5。(4)DNA中碱基有100个,C=G=20个,则A=T=30个。(5)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6)DNA的碱基有4种,分别是A.T、G和C,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7)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中脱氧核糖核苷酸(或者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而基因是指D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考点: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7. 下图为某二倍体高等动物(基因型MmNn)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细胞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__个染色体组。该细胞最终分裂成__( 精或卵 )细胞 (2)该细胞分裂过程中, M与m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_________次分裂。M与M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_______次分裂, (3)若该细胞产生了一个mN生殖细胞,请写出与之同时生成的其它三个生殖细胞的基因型___________。 【答案】 (1). 4 (2). 8 (3). 2 (4). 精 (5). 一 (6). 二 (7). mN Mn Mn 【解析】本题结合图形考查减数分裂过程,要求考生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及核DNA变化规律,能区分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根据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图中含2对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向细胞两极移动,细胞质从中部向内凹陷,是初级精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图像,可据此分析答题。 (1)分析图像可知,该图所示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2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2个染色体组。由于该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分离向细胞两极移动,细胞质从中部向内凹陷,是初级精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图像,因此该细胞最终分裂成精细胞。 (2)该细胞分裂过程中, 等位基因M与m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基因M与M随姐妹单体的分开而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因此若该细胞产生了一个mN生殖细胞,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含基因m与基因N的一对非同源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一极,则另一极必然是含基因M与基因n的一对非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因此该精原细胞若产生了一个mN生殖细胞,则与之同时生成的其它三个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mN、Mn、Mn。 【点睛】解题方法指导——据基因型或染色体“互补性”判断配子 (1)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完全相同”,(注及应视作相同),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2)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恰好“互补”,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3)若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有的相同,有的互补,只能判定其可能来自同一生物不同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28. 根据某家庭遗传病的系谱回答。(等位基因用A和a表示)。 (1)该病属于___(常、X)染色体___(显、隐)性遗传病。 (2)Ⅰ1和Ⅱ4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3)Ⅱ5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Ⅱ5与Ⅱ6(纯合子)婚配,其子女患病概率为_____。 【答案】 (1). 常 (2). 隐 (3). Aa (4). aa (5). AA或Aa (6). 0 (1)分析系谱图可知,Ⅰ1和Ⅰ2正常但其女儿Ⅱ4是患者,说明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Ⅱ4的基因型为aa,Ⅰ1和Ⅰ2的基因型均为Aa。 (3)由于Ⅰ1和Ⅰ2的基因型均为Aa,而且Ⅱ5为正常个体,因此Ⅱ5基因型即比例为AA:Aa=1:2,若Ⅱ5与Ⅱ6(纯合子)(基因型为AA)婚配,其子女患病(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0。 29. 白化病和黑尿症都是酶缺陷引起的分子遗传病,前者不能由酪氨酸合成黑色素,后者不能将尿黑酸转变为乙酰乙酸,排出的尿液因含有尿黑酸,遇空气氧化变黑,下图表示人体与之相关的系列生化过程 (1)上述事实说明: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细胞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__________的 (2)蛋白质在细胞质内合成,简要指出酶B在皮肤细胞内合成的主要步骤有________和_________ (3)上图中的酶A能催化苯丙氨酸转变成酪氨酸,而不能催化β-羟苯丙氨酸转变成尿黑酸,这是由于酶的催化作具有_______ (4)四种酶A、B、C、D能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主要因为它们的________不同,才决定其功能不同。 【答案】 (1). 性状 (2). 转录 (3). 翻译 (4). 专一性 (5). 空间结构 【解析】本题结合图形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蛋白质的表达过程、酶的专一性及蛋白质多样性,要求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此题难度不大。 (1)结合题意分析图形可知,白化病和黑尿症都是因为相应的酶缺失而导致相关反应无法正常进行,导致相关疾病出现的,说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细胞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的。 (2)酶B的成分是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合成的主要步骤有转录和翻译。 (3)上图中的酶A能催化苯丙氨酸转变成酪氨酸,而不能催化β-羟苯丙氨酸转变成尿黑酸,说明了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4)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四种酶A、B、C、D的成分都是蛋白质,但四种酶能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主要因为它们的空间结构不同,才决定其功能不同。 30. 下图是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示意图。 (1)由丙图的实验结果看出,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分离出来的______侵染正常烟叶后,可以使烟草感染,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乙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置甲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RNA (2). 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3). 烟草花叶未被侵染 (4). 蛋白质不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5). 对照 【解析】本题考查“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的实验分析,要求考生能根据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分析实验过程图,通过对照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由丙图的实验结果看出,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分离出来的RNA侵染正常烟叶后,可以使烟草感染,与甲图的实验结果相同,因此可以得出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2)由乙组实验可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烟草花叶未被侵染,与甲图的实验结果不同,因此可以得出蛋白质不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3)设置甲组实验的目的是对照,即甲组作为对照组,乙、丙均为实验组,将乙、丙两组的实验结果分别与甲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对照,从而得出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