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13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红绡(xiāo) 鹰隼(sǔn) 两靥(yàn) 乳媪(ǎo) B. 捧袂 (jué) 玉醅(pēi) 鼓枻(xiè) 龟裂(jūn) C. 襜帷(chān) 桀骜(ào) 铁臼(jiù) 绣闼(tà) D. 庖丁(páo) 挣揣(zhuì) 汶汶(mén) 圜墙(yuán)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辨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A项,“靥”应读yè;B项,“袂”应为“meì”;D项,“揣”应读“chuài。 2. 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夙婴疾病.:缠绕 日薄西山:迫近 置杯焉则胶:粘连不动 新沐者弹冠:洗身 B. 逸兴遄飞 :急速地 流觞曲水:酒杯 垣墙周庭:四周 余稍为修葺:修补 C. 吾妻归宁:女子出嫁 命途多舛:不顺 寻蒙国恩:不久 迨诸父异爨:等到 D. 形影相吊:慰问 过蒙拔擢:提拔 躬逢胜饯:亲自 负大舟也无力:载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沐”,洗头;B项,“周”,围绕;C项,“归宁”,出嫁女子回家省亲。 3. 下列对于文学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里中的“趋庭”指来到父亲的面前,接受父亲的训导,后因以“趋庭”为承受父教的代称。 B. “时维九月,叙述三秋”里的“三秋”,古人将秋天分为仲秋、孟秋、季秋,分别指的是七、八、九三个月。 C.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里的“乌鸟私情”是说乌鸦衰老时幼鸦会捕食喂它,后来用“乌鸟私情”比喻对长辈的孝养之情。 D.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里的“流觞曲水”指古人的饮酒的游戏,“觞”指的是酒杯。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学知识。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正确的应该是“孟秋,仲秋,季秋”。江南农民根据时令和收、种、管三项农事所定的名称。 4. 下面四幅对联,依次对应的建筑,正确的一项是 ①龙德正中文,回海雍乾熙符光远;凤城回北斗,万邦和谐颂平章。 ②孤鹜落霞生秋水,才人江上送斜阳。 ③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④眼底乾坤千里月,胸中忧乐万重山。 A. 北京太和殿/黄鹤楼/眉山三苏祠/岳阳楼 B. 南京夫子庙/滕王阁/杜甫草堂/黄鹤楼 C. 北京太和殿/滕王阁/杜甫草堂/岳阳楼 D. 南京夫子庙/黄鹤楼/眉山三苏祠/岳阳楼 【答案】C 5. 下面句字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 明亮的歌喉和绚美的羽毛,将消失于蛇像地狱那样狭长而腥臭的肠胃。(《斑纹》) B. 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啸,瓤肉莹白如冰雪。”(《南州六月荔枝丹》) C. 根据河流动力学,设计了内河,丰富了公园的景观,岛上的灯光水塔也就成了航标灯塔。(《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D. 柳枝的每个枝子上长着好些叶子,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那太细了,可是他们也要细末细琢地粘上去。(《景泰蓝的制作》)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辨析。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比喻句就是打比方,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A项,把“蛇的肠胃”比喻成“地狱那样狭长而腥臭”;B项,把“壳、膜、瓤肉”分别比喻成“红缯、紫啸、冰雪”;D项,把“每片叶子两笔”比喻成“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 6. 根据《茶馆》《雷雨》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一段对话选《茶馆》,根据内容,分别写出相应的人物名称。 A: 卖青菜哪!铁杆庄稼没有啦,还不卖膀子力气吗? B, 您怎么样啦? B: 怎么样?我想大哭一场!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 A: B,您能写能算,难道找不到点事儿做? B: 嗻,谁愿意瞪着眼睛挨饿呢!可是,谁要我们是旗人呢!想起来呀,大清国不一定好啊,可是到了民国,我挨了饿! C: (端起一壶茶来。给A钱)不知道您花了多少,我就给这么点吧。 A: (接钱,没看,揣在怀里)没关系! A是__________ B是__________ C是_________ (2)“他身体魁伟,粗黑的眉毛几乎遮盖他的锐利的眼,两颊微微地向内凹,显着颧骨异常突出,正同他的尖长的下巴,一样地表现他 的性格的倔强。”这是《雷雨》里哪个人物的外貌描写?__________ (3)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周朴园的形象。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 (1). (1)A常四爷 (2). B松二爷 (3). C王利发 (4). (2)鲁大海 (5). (3) 唯利是图 、 (6). 专制蛮横、 (7). 自私虚伪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考查的内容是《茶馆》。需要联系上下文语境内容分析人物。A角色,结合内容“卖青菜哪,铁杆庄稼没有啦,还不卖膀子力气吗”分析是常四爷;B角色,“谁要我们是旗人呢”,松二爷;C角色,“端起一壶茶来”,王利发。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考查的内容是《雷雨》。结合人物的外貌描写分析人物,需要熟记《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特征。结合外貌描写内容“身体魁伟”“他的锐利的眼”“他的性格的倔强”等内容分析可知,应该是鲁大海。鲁大海是一个有思想、有行动的年轻工人的形象。他直爽、质朴但又头脑清醒。他作为工人代表,和生父周朴园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显示了他的反抗精神。通过他的斗争毕竟表现出了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的革命情怀和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中国无产阶级斗争到底的决心。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概括。注意题干要求“三个四字短语”,周朴园是一个带有浓厚的封建性的资本家,他贪婪、残忍、唯利是图,“只要能弄到钱”“什么也做得出来”。他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是极凶狠狡诈的伪君子。他行为放荡,道德沦丧。当“死去”多年的侍萍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可能破坏他努力维持的大家庭的秩序时,他软硬兼施,前后矛盾的言行彻底撕下了穿在身上的伪装,露出伪善、肮脏、丑恶的灵魂。在家庭生活中,他更是一个封建暴君。他十分重视自己家庭的秩序和自己在家庭中君临一切的地位,专横独断,唯我独尊,他的意见就是法律。在为人称道的“喝药”一场戏里,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他的专横性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彭鹏,字奋斯,福建莆田人。幼慧,有与其父仇,欲杀鹏,走匿得免。顺治十七年,举乡试。耿精忠叛,迫就伪职,鹏阳狂示疾,椎齿出血,坚拒不从。事平,谒选,康熙二十三年,授三河知县。三河当冲要,旗、民杂居,号难治。鹏拊循惩劝,不畏强御。有妄称御前放鹰者,至县索饩牵,鹏察其诈,絷而鞭之。治狱,摘发如神。邻县有疑狱,檄鹏往鞫,辄白其冤。二十七年,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 三十三年,疏劾顺天乡试中式举人李仙湄闱墨删改过多,杨文铎文谬妄,给事中马士芳磨勘通贿。下九卿等察议,以鹏奏涉虚,因摘疏语有“臣言如妄,请劈臣头,半悬国门,半悬顺天府学”,以为狂妄不敬,应夺官。命鹏回奏,鹏疏言:“会议诸臣,徇试官徐倬、彭殿元欺饰,反以臣为妄,乞赐罪斥。”上不问,而予倬、殿元休致。 是年,顺天学政侍郎李光地丁内忧,上命在任守制,光地乞假九月。鹏劾光地贪恋禄位,不请终制,应将光地解任,留京守制,上从之。会廷臣集议,鹏追论杨文铎文谬妄,与廷臣忿争,事闻,命解职,以原品效力江南河工。三十六年,召授刑科给事中。三十七年,出为贵州按察使。 广东因借兵饷,改额赋征银为征米,较估报时值浮多,户部屡饬追完。鹏至官,是年岁稔米价低,以米计银少七万三千有奇,疏请令经管各官扣追存库,并议嗣后额赋仍依原则征银,采购兵米;其按年应追完之银,实因丰歉不同,米价无定,乞免重追:诏允行。鹏视事勤敏,遇墨吏纠劾无少徇。岁旱,步祷日中,诣狱虑囚,开仓济粟,旋得雨。民大称颂。四十三年,卒官,年六十八,上深悼惜,称其勤劳,赐祭葬。寻祀广东名宦。 (摘编自《清史稿·彭鵬传》) 7. 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走匿得免 躲藏 B. 檄鹏往鞫 审问 C. 是年岁稔米价低 庄稼成熟 D. 纠劾无少徇 懈怠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因放榜之日桂花飘香,又称“桂榜”。“乡试”第一名称为“会元”。 B. “休致”指官吏年老辞官,后泛指辞官,“致仕”、“乞骸骨"亦有此意。原品休致指享有原来官职的品级而告老退休。 C. “丁内忧”指遭母丧事。源于汉代,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孝,不准为官,如国家因特殊原因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 D. “户部”是尚书省下属的六部之一,长官为尚书,副职称侍郎。掌天下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其他还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9.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旱,步祷日中,诣狱虑囚,开仓济粟,旋得雨。 (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0. 概括文中彭鹏在为官方面的特点。 【答案】7. D 8. A 9. ①年岁干旱,(他)在正午祈祷走动,到监狱中复核囚徒的罪状,打开官家的粮仓用小米救济百姓,很快天就下雨了。 ②庭院里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死的那年亲手种植的,如今已经高高挺立,枝叶繁茂像伞一样。 10. 刚正不阿;正直无私;清正廉洁;体恤百姓;勤政机敏;不畏强权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D项,“徇”,结合内容“鹏视事勤敏,遇墨吏”分析可知,应该译为徇私。 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乡试的第一名是“解元”,会试的第一名是“会元”。 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1)“诣”译为到;“济”译为救济;“旋”译为不久、很快。(2)“手”译为亲手,“亭亭”译为高高挺立,高耸直立的样子;“盖”译为用草编的覆盖物,引申为器物的盖子。 点睛:做翻译题学生易犯三个毛病:一是翻译不周全,一是语序混乱,一是不注重上下文。翻译要领如下:(1)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2)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先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3)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4)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 1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彭鹏在为官方面的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鹏阳狂示疾,椎齿出血,坚拒不从”,刚正不阿;“鹏拊循惩劝,不畏强御”,不畏强权;“治狱,摘发如神”,正直无私;“知尔清正不受民钱”,清正廉洁;“岁旱,步祷日中,诣狱虑囚,开仓济粟,旋得雨。民大称颂”,体恤百姓等。 参考译文: 彭鹏,字奋斯,是福建莆田人。幼年聪慧,有人和他父亲有仇,想要杀掉彭鹏,彭鹏逃开藏匿起来得以幸免。顺治十七年,在乡试中中举。耿精忠反叛,逼迫彭鹏接受伪职,彭鹏假装癫狂以示自己有病,敲打自己的牙齿出血,坚决抗拒不服从。耿精忠叛逆的事情被平定后,彭鹏赴吏部应选。康熙二十三年,被任命为三河知县。三河县位处要地,旗人、平民混杂居住在一起,有名的难治理。彭鹏安抚百姓,惩办坏人,奖励好人,不怕强暴。有一个谎称自己是皇帝身边放鹰的人,到县城索要活牲畜,彭鹏察觉到他欺诈,就把他拘执起来用鞭子打。彭鹏审判案件,揭发(奸诈行为与隐秘之事)如同神灵。邻近的县中不易判明的案件,发檄文让彭鹏前往审讯,总是可以昭雪冤情。康熙二十七年,圣祖皇帝巡游京畿附近的地方,下诏询问彭鹏做官以及抗拒耿精忠伪命令的情况,赐给他国库银三百两。晓谕他说:“知道你为官清廉公正不接受百姓的钱财,用这点银子让你保持清廉,胜过一般人几万两钱财了!” 康熙三十三年,彭鹏上疏弹劾顺天府乡试考试录取的举人李仙湄的试卷删改过多,杨文铎的文章荒谬狂妄,给事中马士芳勘察官员政绩的时候收受贿赂。皇帝将这件事下发到九卿那里查验讨论,认为彭鹏奏疏里所提的事情是假的,于是摘录他奏疏中的话语“我说的话如果是虚假的,就劈开我的头,一半悬挂在国门上,一半悬挂在顺天府学门口”这些话,认为他对皇帝狂妄不敬,应该罢官革职。诏命彭鹏回奏这件事,彭鹏上疏说:“集会商议的大臣们,袒护负责考试的官员徐倬、彭殿元欺骗皇上掩饰真相的事,反而认为我所奏的事情是虚假的,乞求皇帝赐罪贬斥他们。”皇上没有问罪他,让徐倬、彭殿元辞官。 这一年,顺天学政侍郎李光地遭逢母亲去世,皇上命令他在职位上守孝,李光地请求给九个月假期。彭鹏弹劾李光地贪恋俸禄官位,不请求服满三年之丧,应该将李光地解除任职,留在京城守孝,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适逢朝廷大臣集体议事,彭鹏又追究杨文铎文章谬误狂妄的事,和廷臣忿怒相争,事情被皇帝知晓,下令把彭鹏免职,按照原来的品级为江南河工效力。康熙三十六年,朝廷下诏授予他刑科给事中。康熙三十七年,彭鹏出京做了贵州按察使。 广东因为求兵饷,改规定的征收银子为征收大米,所征收的比起估算上报时的数量要多,户部屡次催促追缴完毕。彭鹏上任以后,(发现)当年大丰收米价很低,用大米折算成银两少掉了七万三千多,(于是)上疏请求让经营管理的各个官库填补存库,并建议以后规定的赋税仍然按照原来的规则征收银两,(再)用银两采购大米;其中按照一年应该追缴完毕的银两,确实是因为丰收或者减产多有不同,米价没法定价,乞求皇帝免除重新追缴:皇帝下诏允许实行。彭鹏任职勤奋敏捷,遇到贪污官吏纠察弹劾不徇一点儿私情。遇上天旱,在正午走动祷告上天,到监狱中复核囚徒的罪状,打开官仓用小米去救济百姓,很快天下了雨,百姓对他大加称扬。康熙四十三年,彭鹏死在官任上,年纪六十八岁,皇帝非常哀伤惋惜,称赞他勤劳,赐给他祭祀和下葬的物品。不久入祀在广东名宦祠中。 1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 踏莎行·春暮 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墉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1)词的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 (2)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的画面,黄莺鸣叫低沉,红花凋落青梅还未成熟; 视听结合,拟人,以声衬静 (2)对春色逝去的感伤和惋惜;孤独寂寞之情;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句内容理解及手法分析。这首词开头三句都是写“春暮”之景,运用了从一般到具体的写作手法,从总的感触,到所闻“莺声”,再到所见“青梅”,动静互见。以“莺声渐老”衬托室外环境的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进行描绘的,开篇描绘出一幅暮春风物,莺儿声老,红英落尽后,梅树上也结出了小小的青色果子。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词的情感的题目,是词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词的标题、注释和词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这首词题为“春暮”,通篇都是写女主人公在红英落尽、芳歇春去的节候中的伤感,暗寓着一种青春易逝、美人迟暮的情绪。上阕抓住春暮景物的特点加以形象描绘,情景交融,充满画意。以“余香袅袅”来衬托室内环境的静这两句,含蓄地写出了女主人公对于远人无结果的、渺茫的期待。过片写女主人公在落寞失望中,又一次回忆起昔日依依惜别时那私下的约言,然而对方一直音信杳然。“菱花尘满慵将照”,写女主人公懒于对镜梳妆,镜匣很久不打开,那上面都积满尘土了。这三句连贯直下,把她为情所苦,但却决不负情的心愫 ,通过句句加深 ,层层加重的复叠手法 ,表现得沉挚凝炼。结拍写女主人公心情极度难过,似乎魂都为之“销”,于是去倚楼望远,可是这时候眼睛所能望见的,只是长空暗淡、芳香连绵。而翘望着的那个人,却始终不见归来。 点睛: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词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词, 词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词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词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词的角度理解词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_________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2)_____________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3)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4)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__________________ 。(王实甫《长亭送别》) (5)_____________,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6)_______________;《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司马迁《报任安书》) (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8)_________________,蝇头微利。(王实甫《长亭送别》) 【答案】 (1). (1)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3). (3)而御六气之辩 (4). (4)淡烟暮霭相遮蔽 (5). (5)北海虽赊 (6). (6)仲尼厄而作《春秋》 (7). (7)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8). (8)蜗角虚名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负”“辩”“暮”“五”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田间话絮 和 谷 ①雨水时令过后,渭河北原却下了一场透彻的大雪,洋洋洒洒,让人尝到了乍暖还寒的味道。归时雪满故园路,两道曲曲弯弯的车辙在引我回到老家。这么盈尺厚的雪,别说在春初,就是在数九寒冬也是罕见的。尽管是姗姗来迟了的春雪,也足以使庄稼人开心,丰年有了指望。 ②雪霁之后,屋檐上的冰凌在滴答着晶莹透亮的水珠,积雪的边缘也在滋滋地融化,阳光下的雪水便泥泞了乡间的土路。麻雀和喜鹊的喳喳声,摇落了柳树、桐树、核桃树枝丫上的残雪。半晌工夫,朝南的向阳山地便将雪白的绒毯变戏法似地化为乌有,湿漉漉的田坡在暖阳下酣畅地呼吸着,一片氤氲的气象。 ③在坡路的拐弯处,我碰见了碎爷。他扛了一把锃亮的锄头,说是去地里转悠。我和碎爷一起走过守护着老宅的古槐旁,远远就看见五叔弓着腰在油菜地里忙活。油菜是去年秋后种的,不畏严寒,从越冬到入春一直是绿油油的,稍遇暖风即绽芯抽薹子。待到山原上的水桃花、杏花、杜梨花露出粉白的眉眼,油菜地便金黄璀璨,招蜂引蝶,点亮寂寥了一个冬天的穷乡僻壤。 ④碎爷在油菜地边荷锄而立,与五叔搭讪着,探节数时,量晴校雨,其舒坦的话语是雪霁晴朗的自然氛围所赋予的。五叔拿一把小铲,在茁壮的油菜丛中挖荠菜和茵陈芽子,说是咬春尝鲜,也可用来喂鸡的。在老家,牛马骡驴业已绝迹,猪狗羊鸡也很少有人养。知道五叔抽烟——恐怕也是村上最后一位抽旱烟的老汉了——我敬上一支烟给五叔,他却板着脸说,我不吃纸烟,好烟烂烟一个味儿,不如我的旱烟锅子。 ⑤五叔就地畔坐下,与碎爷拉话,我成了一个插不上言的旁听者。他们说,大油菜籽比小油菜籽产量高,但不香,味儿不正。买的混合油在热油锅里不见增量,好的纯菜籽油会膨胀变多。我发现油菜地里栽了不起眼的一排排小花椒苗,青色的,刺儿尖锐。五叔说,种的油菜是自己吃的,不算经济账,人家一亩花椒能收入几千元,干椒湿椒有人上门来收购,种麦也就三五百元,不值钱。花椒中的大红袍收益好,但没有难伺候的老品种狗椒吃起来香。记得几十年前,全村仅有沟畔上的一树狗椒,别说椒籽,就连椒叶子也被捋光了。谁家油锅里放入几粒花椒,满村人都闻到了香味儿。是人的味觉迟钝麻木了,还是花椒退化抑或变种了?是谁给老花椒起的名字,为啥叫了个“狗椒”? ⑥我问,这些年麦子普遍增产,啥原因?碎爷说,机械化耕种,土壤深翻了,底肥化肥跟得上,合理密植,种子也改良了。早先牲畜犁地浅,粪土效力低,籽种近亲繁殖,当然产量少,吃不饱肚子。碎爷用脚蹭着路边密匝匝的野燕麦苗,说这东西自生自灭,却从来没有断种。 ⑦若算计经济账,种麦子的收益一年也顶不了一个月进城打工的收入,庄稼人是念及对土地和粮食的与生俱来的情感,才不忍心撂荒生存的根本。而流转规模化经营、生态观光、美丽乡村的前景,近在咫尺,亦艰难繁复。 ⑧沟对岸,背洼洼里的残雪在春日下泛着光,不日会冰雪消融,毕竟,春分之后就是清明了。碎爷和五叔说,山挡不住云,树挡不住风,节气不饶人,神仙也挡不住。 (选自2017年3月1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3. 文章以我与碎爷、五叔在田间谈话为线索,请分析其作用。 14. 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1)他却板着脸说,我不吃纸烟,好烟烂烟一个味儿,不如我的旱烟锅子。 (2)是人的味觉迟钝麻木了,还是花椒退化抑或变种了? 15. 分析第二段中划线句的表达特色。 16. 请探究文章结尾一段的意蕴。 【答案】13. 作用:串联全文;呈现农村的生活状态;表达农民对于农村生活的真实见解;便于作者抒发情感,表达观点。 14. (1)五叔的严肃表情和话语表现了他对自己原来生活方式的偏爱。 (2)通过对人的味觉和花椒退化的疑问,表达了对过去狗椒品质的赞美肯定和对现在只追求产量收益的忧思和批判。 15. 远近结合、视听结合;运用比拟、夸张的修辞手法;使用叠词、拟声词,语言表达富有韵味;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雪霁后乡野的景象。 16. 残雪消融:时节变化的必然性;碎爷和五叔的感慨:暗含农村变化的必然趋势和农民对新生活的期待;同时表达了对发展中经济效益为先行为的隐忧和对过往生活的留恋。 【解析】 13.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文章以我与碎爷、五叔在田间谈话为线索,请分析其作用”,是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线索作用能力。有时文章中的某个词或某个事物从头至尾反复出现。有时候用议论或抒情来显示线索等。本文线索:我与碎爷、五叔在田间谈话。线索主要作用是贯穿全文。文章通过“我”与碎爷、五叔在田间的谈话,表现了农村生活状态、农作物的变化以及以碎爷和五叔为代表的农民对农村生活变化的见解,表达了老一辈农民对原来生活方式的偏爱,对过去农作物农产品比如小油菜籽、狗椒等品质的赞美肯定和对现在只追求产量收益的忧思和批判。表达了农村变化的必然趋势的无奈和对过往生活的留恋。所以文章以“我”和碎爷、五叔的田间谈话串联全文;呈现农村的生活状态;表达农民对于农村生活的真实见解。 点睛: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这是明线。如果有暗线,是与明线共同贯穿全文,也为抒发的感情找到了一个很巧妙的切点,但有时会有双线索,即两条线索相辅相成,既处处相关联,又看似毫无关系,是文章线索的难点。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线索,才会疏理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情感心理分析能力。答题时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不如本题,(1)根据句子中“板着脸”“好烟烂烟一个味儿”“不如”等词,可以推知此句表达了五叔对自己原来生活方式的偏爱。(2)“是……还是”的选择关系,这个选择关系的复句, 表达了碎爷和五叔对过去狗椒品质的赞美肯定和对现在只追求产量收益的忧思和批判。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赏析句子,先指出句子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句子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本题,画线句子“屋檐上的冰凌在滴答着晶莹透亮的水珠,积雪的边缘也在滋滋地融化,阳光下的雪水便泥泞了乡间的土路。麻雀和喜鹊的喳喳声,摇落了柳树、桐树、核桃树枝丫上的残雪。半晌工夫,朝南的向阳山地便将雪白的绒毯变戏法似地化为乌有,湿漉漉的田坡在暖阳下酣畅地呼吸着,一片氤氲的气象”,写景角度上运用了远近结合和视听结合。“屋檐上……”是近景,“朝南的向阳山……”是远景;“屋檐上的冰凌”“晶莹透亮的水珠”“雪水便泥泞了乡间的土路”“摇落了柳树、桐树、核桃树枝丫上的残雪”“朝南的向阳山地便将雪白的绒毯变戏法似地化为乌有”为视觉,“冰凌在滴答”“滋滋地融化”“麻雀和喜鹊的喳喳声”为听觉;“积雪的边缘也在滋滋地融化”运用了夸张手法,“朝南的向阳山地便将雪白的绒毯变戏法似地化为乌有”运用了比喻修辞,“湿漉漉的田坡在暖阳下酣畅地呼吸着”运用了拟人手法;还有叠词拟声词,比如“滋滋”“喳喳”。这些表现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雪霁后乡野的景象。 16.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请探究文章结尾一段的意蕴”,是考查学生探究能力。此类题,既要结合文本拟人分析,也要拓展延伸。探究文章结尾一段意蕴,要结合最后一段的内容具体分析。分析的方向为文章标题、主旨、情感、精神等。本文的尾段前半部分“沟对岸,背洼洼里的残雪在春日下泛着光,不日会冰雪消融,毕竟,春分之后就是清明了”,说明因为时节的变化必然性——“春分之后就是清明”,残雪消融也是必然的。后半部分“碎爷和五叔说,山挡不住云,树挡不住风,节气不饶人,神仙也挡不住”,“山挡不住云,树挡不住风,节气不饶人”表面是说山挡不住云,树挡不住风,人挡不住季节的变化,其实是说时代在发展,农村的变化是必然趋势,任何也也阻挡不了。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留恋和对发展趋势的无奈之情。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诗人的孤寂 朱光潜 ①心灵有时可互相渗透,有时也不可互相渗透。在可互相渗透时,就可以默然相喻;在不可渗透时,隔着一层肉就如隔着一层壁。惠子问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反问惠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谈到彻底了解时,人们都是隔着星宿住的。 ②比如眼前这一朵花,你我所见的完全相同吗?你我所嗅的完全相同吗?你我所联想的又完全相同吗?你觉得香的我固然也觉得香,你觉得和谐的我固然也觉得和谐,但是香的、和谐的,都有许多浓淡深浅的程度差别,毫厘之差往往谬以千里,一般人较量分寸而无暇剖析毫厘,以为这无关宏旨,但是古代寓言不曾明白地告诉我们,压死骆驼的就是最后一茎干草吗? ③凡是情绪和思致,愈粗浅,愈平凡,就愈容易渗透;愈微妙,愈不寻常,就愈不容易渗透。一般人所谓“知解”,都限于粗浅的皮相,而浓淡深浅上的毫厘差别是无法从这个心灵渗透到那个心灵里去的。在粗浅的境界,我们都是兄弟;在微妙的境界,我们都是秦越。曲愈高,和愈寡,这是心灵沟通的公例。 ④诗人之所以异于常人,是在感觉方面异常锐敏。常人的心灵好比顽石,受强烈震撼才生颤动;诗人的心灵好比蛛丝,微嘘轻息就可以引起全体的波动。常人所忽视的毫厘差别对于诗人却是奇思幻想的根源。一滴水便是大自然的返影,一阵螺壳的啸声便是大海潮汐的回响。在眼球一溜转或是肌肤一蠕动中,诗人能窥透幸福者和不幸运者的心曲。他与全人类和大自然的脉搏一齐起伏震颤,然而他终于是人间最孤寂者。 ⑤诗人有意要“孤芳自赏”吗?他看见常人不经见的景致不曾把它描绘出来吗?他感到常人不经见的情调不曾把它抒写出来吗?他心中本有若饥若渴的热望,要天下人都能同他在一块赞叹感泣。可是,在心灵探险的途程上,诗人不得不独自踯躅了。 ⑥在一般人心目中,这位独自踯躅者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诗人布朗宁在《当代人的观感》一首诗里写过一幅很有趣的画像。一位穿着黑色大衣的人天天牵着一条老狗在不是散步的时候在街上踱来踱去,到处探头探脑,他真是一个怪人!——诗人的当代人这样想,一般人对于诗人的了解就是如此。 ⑦一般人不也把读诗看作一种时髦的消遣吗?伦敦、纽约的街头不也摆满着皮面金装的诗集,让老太婆和摩登小姐买作礼物吗?群众所叫好的都是前一代的诗人,或是模仿前一代诗人的诗人,他们的音调都已在耳鼓里震得滥熟。如果有人换一个音调,他们就不免“对牛弹琴”了,“诗人”这个名字在希腊文中的意义是“创作者”。凡真正诗人,都必定避开已经踏烂的路去另开新境,他不仅要特创一种新风格来表现一种新情趣,还要在群众中创出一种新趣味来欣赏他的作品。但是这事谈何容易?“千秋万岁名”往往是“寂寞身后事”。诗人能在这不可知的后世寻得安慰吗?汤姆生在《论雪莱》一文里骂得好:“后世人!后世人跑到罗马去溅大泪珠,去在济慈的墓石上刻好听的殊语,但是海深的眼泪也不能把枯骨润回生!” 17. 请概括文章的论证思路。 18. 请结合全文,指出“诗人的孤寂”的原因。 19. 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案】17. 首先阐述人与人的心灵在微妙境界的隔阂;然后指出诗人与常人的心灵在感觉方面的差异导致诗人的孤寂;最后从一般人对诗人无法理解的角度阐述诗人孤寂的原因。 18. ①人的心灵有时候难以沟通。②常人没有诗人那样的敏锐感觉。(或:诗人表现事物时看到了事物的精微差别,而常人只能在粗浅的境界沟通。)③普通大众只把读诗看做一种时髦的消遣。(不懂诗,鉴赏水平低下。)④诗人要不断创新,但创新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19. 后世群众所叫好的都是前一代的诗人,或是模仿前一代诗人的诗人;而新的诗人往往是“寂寞身后事”,他们很可能只会在不可知的后世寻得安慰;表明作者对一般人只为前代诗人叫好而忽视当代诗人的态度的批评。 【解析】 1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论证思路分析,立足文本内容分析。分析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的词语。将文段(文章)内容进行分层。开始概括每层次所写的内容。概括时尽量使用原句,并把原句用引号引起来。根据内容层次决定答题时使用连接词语。结合文本内容“心灵有时可互相渗透,有时也不可互相渗透”“诗人之所以异于常人,是在感觉方面异常锐敏”“他与全人类和大自然的脉搏一齐起伏震颤,然而他终于是人间最孤寂者”“诗人有意要‘孤芳自赏’吗……在心灵探险的途程上,诗人不得不独自踯躅了”分析概括即可。 1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筛选、概括。指出“诗人的孤寂”的原因,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浓淡深浅上的毫厘差别是无法从这个心灵渗透到那个心灵里去的”,人的心灵有时候难以沟通;“诗人之所以异于常人,是在感觉方面异常锐敏”,常人没有诗人那样的敏锐感觉,“一般人不也把读诗看作一种时髦的消遣吗”,普通大众只把读诗看做一种时髦的消遣;“凡真正诗人,都必定避开已经踏烂的路去另开新境,他不仅要特创一种新风格来表现一种新情趣,还要在群众中创出一种新趣味来欣赏他的作品”,诗人要不断创新,但创新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点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 19. 试题分析:句子的含义注意表层和深层之分。把语句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其次要注意分析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第三要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结合前面内容“‘千秋万岁名’往往是‘寂寞身后事’。诗人能在这不可知的后世寻得安慰吗”分析可知,后世群众所叫好的都是前一代的诗人,或是模仿前一代诗人的诗人;而新的诗人往往是“寂寞身后事”,他们很可能只会在不可知的后世寻得安慰。“但是海深的眼泪也不能把枯骨润回生”,作者对一般人只为前代诗人叫好,忽视当代诗人的态度的批评。 20.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的一生很漫长,有人说做好长远的规划,可以让自己有目标去努力和奋斗;也有人说与其空谈长远的规划,不如保留一些不确定性,让自己去寻找和发现。 【答案】长远规划之辨 岁末年初,有的人满怀憧憬拿出笔墨“规划”人生;有的人不屑于此,更愿意走一步看一步。孰对孰错?议论不休。 不可否认,长远的规划能让人明确努力与奋斗的方向,自由勤奋的王冕、天赋异禀的莫扎特,都受益于对自己人生的长远规划。它不受限于你的出身家境,只关乎你的梦想所求,可谓人人平等。 但反对者便说了,平等建立的规划却总得不到平等成功到达彼岸的机会,于是大肆鼓吹目标的无用,更甚者放肆自我,打着“世事莫测,及时行乐”的幌子虚度人生。我们肯定生活的不确定性,但我们更应发现变化中的不变。 但凡那些失败的长远规划,总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违背了计划的本真,“赚一个亿”绝对不是一种人生规划。真正的长远规划是探寻自己的人生愿景后对自己未来生活的畅想,是自己面对生活的变化有能力掌控航行的方向。马克•吐温并非一路在作家之路上平步青云,矿场与密西西比河上的漂泊看似与作家梦毫无关联,在把握自己命运之手的掌控中,亦可成为实现梦想达成人生规划的奠基石。 同样,也有的人是长远规划的狂热者,写下一份计划便将其如神般地供奉,有的人甚至安排了人生的每一步,但当突变来临,他便束手无策了。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对待长远规划的正确态度也是你能否达到彼岸的重要依据。一纸规划,并不意味着你走入了舒适区,面对抉择挑战与改变的勇气才是在规划中走远的法宝。晚清重臣李鸿章极力想用洋务运动振兴民族,可大势并不允许他实现最初的设想,他保留着自己的爱国本心,周旋于外交内政之间,纵然愿景无法满足,人生其实亦无憾矣。 人生漫漫,长远的规划是人之所需,看清自己的所想,端正远行的态度,才能让这份愿景不会一蹴而就。做好规划,并非迷信规划,忠于本心并非固执不变。如此待世,长远的规划就可以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辨明长远规划,远观才会坚持自我,近探而处变不惊,方可笃行万里。 .................. 点睛:给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要领:第一,就是如何审读给材料作文题,寻找到合适的写作点。第二,就是如何围绕写作点展开写作。第三,就是如何用最基本的方法,完成给材料作文的议论文写作。既然是给材料作文,那么作文就一定要与材料关联。关联得越紧,你的作文就可能越得题旨。关联得越深,你的作文就越能够击中要害。所以,我们就是要在阅读材料的时候,看看我们能不能找到那个关联点,能够关联得很深、很紧的这个点。作文不是文学创作,不可率性而为。如审题中对核心概念词的把握和思考、辩证思维、结构的严密性等方面可多加探索和强调。议论文或者记叙文的基本写作模式已经掌握,在提升方面应当下功夫。比如,形象化的议论,但又不能过分,否则为朦胧了。思维再深入一层,长远规划与眼前不确定谁主谁次的问题等。最好做到思考的深刻性和素材的文学性相结合,让人信服的同时,也能心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