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诗词讲究用字,下面各句加点的字起到化静为动作用的一项是 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比喻修辞时搜集到的课本例句,经过梳理归类,其中“像”或“好像”都不表示比喻的一项是 ‎ ‎①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 ‎②从地面你一跃而上,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 ‎ ‎③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 ‎④火车停了,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着台儿沟的寒冷。 ‎ ‎⑤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 ‎⑥还有学者认为,像水稻这样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制种困难,无法应用于生产。 。‎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下面是某同学描述故乡变化的文字,请仔细阅读并完成下列小题。‎ 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故乡的模样,数十座低矮不一的房屋,在炊烟弥散的树影里错落,根茎般伸延的土路衔连所有的院落;几棵浓荫翳日的榕树屹立村头,一湾沟圳从树旁穿过。村里人总是与缠身的贫穷作战,( )。他们甚至在春意 的日子里,也无心留意花红柳绿,即使是夜晚,也没有闲心去想一想春天的 ,而是头顶三两疏星,到下弦月映照下的田沟去看水、放水。而今,故乡的变化可谓是_____,最让我高兴的是,故乡开始注意生态保护,花草复萌,疏浚河沟,遍栽的果树,滴翠的竹林。每当我在村头漫步、桥上徜徉;或在亭中流连、塘边沉吟……无不身入、心入,感受每一寸土地呈现的变化。对我自己来说,尽管往事如流水一般过去,但回望故乡人身上_____的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品格,都激励着我在生活中、在学习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无论白天黑夜,总是把心搁在田野上,搁在庄稼中,搁在泥土里 B.无论白天黑夜,他们总是把心搁在泥土里,搁在庄稼中,搁在田野上 C.他们无论白天黑夜,总是把心搁在庄稼中,搁在田野上,搁在泥土里 D.无论白天黑夜,他们总是把心搁在田野上,搁在泥土里,搁在庄稼中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萦绕 花团锦簇 翻天覆地 凸现 B.缠绕 姹紫嫣红 判若云泥 凸显 C.萦绕 姹紫嫣红 翻天覆地 凸显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D.缠绕 花团锦簇 判若云泥 凸现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故乡开始注意生态保护,花草复萌,疏浚河沟,遍栽的果树,滴翠的竹林。‎ B.故乡开始注重生态保护,疏浚河沟,遍栽果树,花草复萌,竹林滴翠。‎ C.故乡开始注重生态保护,疏浚河沟,遍栽果树,复萌的花草,滴翠的竹林。‎ D.故乡开始注意生态保护,花草复萌,遍栽果树,疏浚河沟,竹林滴翠。‎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 材料一: 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主持人:您的杂交水稻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请问您,是什么促使您从事这项研究的呢? ‎ 袁隆平:我们现在13亿人口,人均大概一亩三分地;到2030年可能达到16亿人口,人均就只一亩地。我们要修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城市要扩大,还要退耕还林, 退田还湖,每年减少几百万亩耕地,可是人口每年增加1000多万,这是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中国人能不能养活自己?所以,我们始终把产量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 主持人:30多年前,您还是一个偏僻农村的教师,后来,正是您推出了一代又一 代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我想,您的探索之路,一定充满艰辛吧? ‎ 袁隆平:唉,几十年了,其间遇到的困难、挫折、失败,真是一言难尽!我的工作地点主要在试验田,常常要到田里去察看,打雷、刮风、下雨时我也去,去观察稻子倒伏不倒伏,观察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这很重要哩! ‎ 主持人:听说,您每天都骑着摩托车去稻田观察,从1979年至今,已经骑坏了八九辆车。除了能吃苦以外,搞科学研究还有什么是最重要的? ‎ 袁隆平:我认为,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特色,就是创新,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 ‎ ‎(摘编自《袁隆平访谈录》) ‎ 材料二: ‎ ‎“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几十年如一日,一双胶鞋两腿泥,从田边到田里,从这块田到那块田。一辈子当“庄稼汉”研究玉米,当年做出这个决定,只是出于一个朴素的愿望:多打粮、吃饱饭。 ‎ ‎1972年,一则美国农民华莱士创造春玉米亩产2500斤的消息让他心里暗暗较上了劲儿。那时,我国玉米亩产量只有两三百斤。李登海说:“他是美国的农民,我是中国的农民,他能开创美国的高产纪录,我要开创中国的高产玉米纪录。” ‎ ‎1973年,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震惊世界。南方的口粮问题解决了, 可北方呢?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李登海不分昼夜地啃书本,骑着自行车各地拜师。在莱阳农学院,老师刘恩训被他的勤奋打动,送给他20粒从国外带回来的杂交玉米种子, 这在当时真是比黄金还要珍贵。 ‎ 在北方,夏玉米一年只能种一季,于是从没有出过远门的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海南,把一年一次育种变成三次。他一次次从山东到海南,犹如大雁般迁徙。一年又一年,李登海的作息只有“玉米时间”,没有“北京时间”。太阳一出来就要下地, 整天跟着玉米转。几十年,他没回家过过一次春节。 ‎ ‎1988年,李登海率先育出亩产超过1000公斤的掖单13号,此后六次刷新了中国夏玉米的高产纪录,但他从未停止前行的脚步,力争“在后半生再为国家增产1000亿公斤粮食”。 ‎ ‎(摘编自邢斯嘉王茂盛《李登海:一粒种子寄家国》) ‎ 材料三: ‎ 中国政府14日发布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用事实表明,14亿中国人非但没有对世界粮食安全造成威胁,还创造出以有限资源确保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安全的世界奇迹。 ‎ 中国依靠自身力量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白皮书介绍,目前中国粮食产量约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 中国粮食安全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确立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其中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至关重要。2018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3%,其中,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单产达到每公顷近18.1吨,刷新了世界纪录。 ‎ 当今世界依然面临严峻的粮食安全挑战,仍有8亿多饥饿人口,作为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发展中大国,养活自己就是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但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同时,中国还不断加强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白皮书宣示,积极与世界主要产粮国分享中国巨大的粮食市场,践行自由贸易理念,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 ‎(摘编自中央广电总台国际锐评《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作为一篇人物访谈,主持人详细介绍了袁隆平的成绩,从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起因以及探索之路等方面进行了采访。‎ B.李登海和袁隆平在探索之路上有许多共同点,如都有非常明确的目标,都充满艰辛,都勇于创新,不断突破自己创造的记录。‎ C.材料三是一篇新闻评论,主要介绍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的内容,并结合数据说明中国在粮食生产上取得的成就。‎ D.中国在实现了粮食自给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情况下,还不断加强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是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袁隆平、李登海都是粮食科技创新的践行者。‎ B.我国的杂交水稻和玉米的产量都已经非常高,这充分表明,单就粮食的产量而言,中国的粮食安全是非常牢固的。‎ C.《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展现了中国粮食安全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表明了中国为世界粮食安全作贡献的决心。‎ D.中国不断加强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积极分享粮食市场,表明中国是坚决反对国际粮食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 ‎8.请从文体角度分析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是如何表现袁隆平、李登海二人优秀品质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嘱 咐 孙犁 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他在门口遇见了水生嫂,亲热地喊了一声:“你!” ‎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的白布鞋,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两个人在那里站了一会。还是水生把门掩好说:“不要哭了,家去吧!”他在前面走,女人在后面跟,走进院里,女人紧走两步赶到前面,到屋里去点灯。 ‎ 他走进屋,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眼泪笑着说:“这是你爹,成天说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回来了。”说着已经不成声音。水生抱了一会儿孩子,女人又哄她睡了。孩子的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的阳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的升起又幸福的降落。她呆望着孩子的脸,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孩子,孩子好像是从别家借来的,好像不是她生的,不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梁地里,在那残酷的扫荡里奔跑喘息,丢鞋甩袜抱养大的。她好像不曾在这孩子身上寄托了一切,并且在孩子的身上祝福了孩子的爹“那是远远的人,早一天胜利回来吧!”好像她并没有常常在深深的夜晚醒来,向着那不经事的孩子,诉说着翻来覆去的题目:“你爹哩,他到哪里去了?打鬼子去了……他拿着大枪骑着大马……就要回来了,把宝贝放在马上……多好啊!”现在,丈夫像从天上掉下来,她好像想起了过去的一切,还编排那准备了好几年的话,要向现在已坐到她身边的丈夫诉说了。 ‎ 水生看着她。离别八年,她好像并没有老多少,今年29岁,头发虽乱而黑,脸孔苍白可两眼里的光还是那么强烈。他望着她身上那自织自纺的棉衣和屋里的陈设,身上心里,都表现出是一种深藏的志气支撑,闯过了无数关口。 ‎ 水生告诉女人,自己在外想家。“我们可常想你,黑夜白日,你能猜猜我们想你的苦情吗?我们想你,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日本人在村边。可夜里一觉醒来,我就想,你能像天上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能够吗?” ‎ ‎“这不回来晃一晃吗?明天早上起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同志们都来了。” 女人呆了。她低下头去,又无力的仄在炕上。过了好半天,她说:“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 ‎ 鸡叫三遍,女人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女人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出了村,她要丈夫到爹的坟上去看看。水生说等以后回来再说,女人不肯。她说:“你去看看,爹这一辈子为了我们。八年,你只在家里待了一个晚上,爹叫你出去打仗了,是他一个人照顾了全家。这是什么太平日子呀?整天介东逃西窜。因为你不在家,爹对我们娘俩,照顾的唯恐不到。只怕一差二错,对不起在外抗日的儿子。每逢夜里一有风声,他老人家就先在院里把我叫醒,说,水生家起来吧, 给孩子穿上衣裳。不管是风里雨里,多冷多热,老人背上孩子跑,累得哮喘咳嗽。是这苦日子、遭难的日子、担惊受怕的日子把老人家累死。还有那年大饥荒……” ‎ 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女人轻轻跳上后尾,像只蜻蜓爬上草。轻轻用竿子一点, 冰床就飞起来,像离开冰面行走,摧起的冰屑打起团团旋花。她的围巾向后飘起来,脸冻得通红,嘴里却冒着热气。前面一条窄小的冰缝,水在里面汹汹的流,她只说了声“小心”,两脚轻轻用劲,冰床像受惊的蛇,抬起头来窜了过去。水生警告她:“你疯了吗?慢些!”女人没言语,呆望着丈夫,停了一会儿,轻轻的喘了两口气,说: “你知道,我心里很乱。八年我才见到你,又送你去。我为什么撑得这么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场去?是想你快快去,快快打走了进攻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快得回来,和我见面。我们这些留家里的女人,最盼胜利。我们在地洞里、在高梁地里等这一天。这天来了,我们的高兴是不能和别人说的。进攻我们的敌人,是坐飞机来的;他们躲在后方,妻子团聚了八九年。他们来了,可把我们的幸福打破了,他们打破了我们的心,他们罪孽这么重,一定要把他们全消灭!” ‎ 太阳从冰面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胡同,照在冰床上。女人说:“爹活着时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能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了。八年,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如今国民党又和日本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逼死。你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的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 水生上了岸,望着呆呆站在冰床上的女人说:“村里去暖和暖和吧。”女人忍住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 ‎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运用“成天说”“你爹哩”“焦愁”等口语,增强了文章的乡土气息,符合人物的身份,也表现出作者对平原农村生活的熟悉。‎ B.作者没有让水生爹正面出现,而是借水生嫂的叙述,将一位理解革命、支持亲人投身革命、期盼胜利的老人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C.本文采用顺叙的叙述方式,描写了水生夫妻短暂相聚又分离的故事,以时间为节点,结构分明,脉络清晰,富有层次而又浑然一体。‎ D.“这不回来晃一晃吗?”“你疯了吗?慢些!”这些语言自然朴实,体现了水生的直爽,反映出他一心报国、舍小家顾大家的坚强决心。‎ ‎10.小说的题目是“嘱咐”,但主要内容是围绕“重逢”而展开的,你认为题目用“嘱咐”好,还是用“重逢”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o ‎11.水生嫂是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具有独特魅力的女性形象,本文将其刻画得生动形象。 请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 ‎(1)巧用神态描写,“呆”中见深情 ‎(2)品其话,见其人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 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 ‎ 材料二: ‎ 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第二》) ‎ 材料三: ‎ 荆州牧刘表死,鲁肃乞奉命吊表二子,且以观变。肃未到,而曹公已临其境,表子琮举众以降。刘备欲南济江,肃与相见,因传权旨,为陈成败。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遏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于江陵,使乐进守襄阳。权自率众围合肥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憙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 ‎ 材料四: ‎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日:“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获、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 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赢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 ‎(《资治通鉴·卷六十五》)‎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肃乞奉命吊表二子 吊:讨伐 B.使诸葛亮诣权 诣:前往拜见 C.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次:驻扎 D.可烧而走也 走:击退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权自率众围合肥/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憙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B.权自率众围合肥/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憙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C.权自率众围合肥/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憙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D.权自率众围合肥/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憙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家著史常于细节之中见褒贬。魏、蜀、吴三家史书均称曹操为“公”而不称其名,体现其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表现《三国志》作者奉曹魏为正统的情感取向。‎ B.史家写人善传其神。《吴书》记载孙权在曹操大军压境、力量悬殊、众臣畏惧的情况下,力排众议,坚持与刘备联军抗曹,彰显其英勇果断的一代雄主风范。‎ C.史家纪事讲究详略。四则材料同记赤壁之战但详略有别,后两则材料都详细记述作战过程,记述了火攻奏效,曹军战船被孙刘联军全部焚毁,只能败逃的史实。‎ D.史家善于将观点隐于叙事之中。材料四记述黄盖诈降,曹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指点点,毫无防范,暗示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而非自然条件和物质条件。‎ ‎15.请将下面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o ‎ ‎(1)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赢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2)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 ‎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貔虎,貔和虎。亦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16.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开篇点题,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相照应。‎ B.“鱼龙怒”运用比喻、拟人手法表现出周瑜火攻曹军时的排山倒海之势。‎ C.“今如许”三字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写出词人对功名事业的淡漠。‎ D.词人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到向道旁杨柳的发问之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17.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赤壁之战,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诗歌的本质是对生命的独特发现与表达。李白宁可被赐金放还,也不阿附权贵,屈心抑志,大声疾呼(1) “______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活得脊梁愈挺,豪情满怀;陶潜挂冠归隐,如俊鸟出笼,任意西东,一句(2) “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充分表达了他重获自由的愉悦;白居易谪居浔阳,醉听琵琶,发出(3) “______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的感慨,同病相怜,惺惺相惜,自有一见如故的惊喜;不管是李清照的酒淡愁浓,还是辛弃疾遥想当年(4) “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壮怀激烈,都满溢了生命的诗意。‎ 评卷人 得分 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六、语言表达 ‎19.下图是“农民休闲生活方式”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请据此图就如何提高农民精神生活水平向当地政府提两条建议。要求:建议中不能出现数字,每条不超过20字。‎ 评卷人 得分 七、小作文 ‎20.‎ 在返乡调查过程中,家乡的许多风物,如一颗挂在秋日枝头的柿子、秋天落叶后的白杨、村中的老槐树、高大的银杏树、老牛、锄头、镰刀等农村的动植物以及农具等等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请参照下面的诗歌,自选一个事物,写一首短小的现代诗歌,以备入编《家乡风物记》诗集。要求:事物必须明确;运用比喻或拟人手法;不必仿照示例句式;不多于10行。示例:‎ 枫树 真是一个淳朴的山里女子 秋风,一句悄悄的情话 便让她羞红了 整个季节 评卷人 得分 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八、命题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o ‎ 读书,就是一场场美丽的遇见。在必修上语文教材的学习中,我们曾遇见独立在橘子洲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少年毛泽东,遇见行走在乡野间“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袁隆平,遇见站立在柜台后“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的张秉贵,遇见屹立在高原上“立心天地厚”的钟扬,领悟到“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鲁迅,我们还穿越千年与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等诗意地相逢。‎ 这一次次的相遇,必会激起情感的浪花,或同情他们的遭遇,或羡慕他们的生活,或崇敬他们的精神。‎ 请以“假如我与____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③中心突出,叙述详略得当,细节具体生动。‎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诗词讲究用字,下面各句加点的字起到化静为动作用的一项”,本题考查的是“化静为动”,把静物显示出动态的一种表现手法。诗,要有情、景。情、景,要有动、静。既要有动态之美,也要有幽静之美。‎ A项,“翔”,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是动作描写。‎ B项,“绕”,环绕。是动作描写。‎ C项,“鸣”,鸣叫。是动作描写。‎ D项,一个“穿”字赋予静态的“乱石”以动感,写出了赤壁的高峻气势。‎ 故选D。‎ ‎2.D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本题考查的是比喻修辞。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十二种。③“她好像”,表示揣测;④“像是在抱怨着”,是比拟性描述;⑥“像水稻这样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表示举例子。故选D。‎ ‎3.D ‎4.C ‎5.B ‎【解析】‎ ‎3.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无论白天黑夜”放在前而,起强调作用,与后文一致;“搁在田野上,搁在泥土里,搁在庄稼中”是由大到小,越来越具体。综合分析,D项最恰当。故选D。‎ ‎4.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萦绕”的对象是内心、心灵、思想等非具体的事物和东西;“缠绕”的对象是相对比较具体的、有具体形态的事物。结合“春意”分析,选用“萦绕”‎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与文中的春天相符,故用“姹紫嫣红”。‎ ‎“翻天覆地”是形容变化大。“判若云泥”比喻差距极大,差别悬殊就像云和泥的距离那样。文中强调的是变化,选用“翻天覆地”。‎ ‎“凸显”指清楚的显露;“凸现”指突出的显现。结合“故乡人身上”“品格”分析,选用“凸显”。‎ 故选C。‎ ‎5.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注重生态保护”动宾搭配,后面四个短语,动宾短语“疏浚河沟”“遍栽果树”是故乡的做法,排除A项、D项;‎ 主谓短语“花草复萌”“竹林滴翠”是注重生态保护的结果,排除C项。‎ 故选B。‎ ‎【点睛】‎ 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6.B ‎7.B ‎8.①材料一是一篇人物访谈,主持人精心设计访谈问题,通过袁隆平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同答,表现出了袁隆平的优秀品质。②材料二是一篇人物通讯,作者精心选取李登海的典型事例,通过对这些事例的叙述、议论,向读者展现了李登海的优秀品质 ‎【解析】‎ ‎6.‎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详细介绍了袁隆平的成绩”错,结合材料一内容分析,原文中主持人并没有详细介绍了袁隆平的成绩。‎ C项,结合材料三内容分析,“主要介绍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的内容”错;‎ D项,“实现了粮食自给”错。结合“中国依靠自身力量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为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发展中大国,养活自己就是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但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同时,中国还不断加强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等分析,“实现了粮食自给”错。‎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项,“这充分表明,单就粮食的产量而言,中国的粮食安全是非常牢固的”错误。结合“用事实表明,14亿中国人非但没有对世界粮食安全造成威胁,还创造出以有限资源确保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安全的世界奇迹”“中国依靠自身力量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白皮书介绍,目前中国粮食产量约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及材料二内容分析,“水稻、玉米的产量高”并不能得出后面的结论。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材料一摘编自《袁隆平访谈录》,结合“您的杂交水稻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请问您,是什么促使您从事这项研究的呢”“30多年前,您还是一个偏僻农村的教师,后来,正是您推出了一代又一 ‎ 代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我想,您的探索之路,一定充满艰辛吧?”“听说,您每天都骑着摩托车去稻田观察,从1979年至今,已经骑坏了八九辆车。除了能吃苦以外,搞科学研究还有什么是最重要的?”等,主持人精心设计访谈问题;结合“中国人能不能养活自己?所以,我们始终把产量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几十年了,其间遇到的困难、挫折、失败,真是一言难尽”“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特色,就是创新,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等分析,通过袁隆平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同答,表现出了袁隆平的优秀品质。材料二摘自邢斯嘉王茂盛《李登海:一粒种子寄家国》。结合“‘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几十年如一日,一双胶鞋两腿泥,从田边到田里,从这块田到那块田”“当年做出这个决定,只是出于一个朴素的愿望:多打粮、吃饱饭”“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李登海不分昼夜地啃书本,骑着自行车各地拜师。在莱阳农学院,老师刘恩训被他的勤奋打动,送给他20粒从国外带回来的杂交玉米种子”“于是从没有出过远门的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海南,把一年一次育种变成三次”“此后六次刷新了中国夏玉米的高产纪录,但他从未停止前行的脚步”等分析,是一篇人物通讯,作者精心选取李登海的典型事例,向读者展现了李登海的优秀品质。‎ ‎【点睛】‎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9.D ‎10.观点:以“嘱咐”为题好。理由:①内涵更丰富,“嘱咐”既有水生爹的嘱咐,也有夫妻二人的嘱咐。②突出主题,“嘱咐”中体现了根据地人民相相理解、相互支持、患难与共的精神。③体现主要内容,“嘱咐”是故事的高潮,也是小说主要内容。④让人物性格更鲜明,在夫妻相互的嘱咐之中彰显人物形象。‎ ‎11.参考示例:巧用神态描写,“呆”中见深情。本文善用细腻的神态描写,多次用“呆”字揭示水生嫂内心情感世界,凸显人物性格形象。如“女人呆了”“呆望着孩子的脸”“呆呆站在冰床上”,细微之处见真情, 平淡之中见波涌,将夫妻二人重逢而又接着分别的内心感受体现得真挚感人,写出了水生嫂历尽磨难但毅然坚忍的性格特点。‎ ‎【解析】‎ ‎9.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D项,“反映出他一心报国、舍小家顾大家的坚强决心”错误。“这不回来晃一晃吗?”“你疯了吗?慢些!”这些语言自然朴实,体现了水生的直爽,写出了对水生嫂的感激和关心等。故选D。‎ ‎10.‎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分析文本标题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你认为题目用‘嘱咐’好,还是用‘重逢’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需要明确观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理由。此类试题,一般认为原文标题好。结合“女人说:‘爹活着时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能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了。八年,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如今国民党又和日本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逼死。你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的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女人忍住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分析,“嘱咐”既有水生爹的嘱咐,也有夫妻二人的嘱咐,“嘱咐”是故事的高潮,也是小说主要内容。结合“你去看看,爹这一辈子为了我们。八年,你只在家里待了一个晚上,爹叫你出去打仗了,是他一个人照顾了全家”“八年我才见到你,又送你去。我为什么撑得这么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场去?是想你快快去,快快打走了进攻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快得回来,和我见面”“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等分析,突出主题,“嘱咐”中体现了根据地人民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精神。‎ ‎1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巧用神态描写,‘呆’中见深情”“品其话,见其人”,需要明确自己的选择,结合文本内容鉴赏人物形象。(1)巧用神态描写,“呆”中见深情,“呆”属于神态描写。结合“她呆望着孩子的脸”“‘这不回来晃一晃吗?明天早上起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同志们都来了。’ 女人呆了”“女人没言语,呆望着丈夫,停了一会儿,轻轻的喘了两口气”“水生上了岸,望着呆呆站在冰床上的女人说”等分析,抓住人物此时百感交集的心态。细微之处见真情, 平淡之中见波涌。水生嫂既盼丈夫如星星一样在眼前晃一晃,表现了她对丈夫的真爱,担心他的安全;但她又并不想叫丈夫回来,又表现了她的深明大义,支持她丈夫抗日打鬼子。(2)品其话,见其人,结合语言描写“含着眼泪笑着说:‘这是你爹,成天说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回来了。’”“她说:‘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她说:‘你去看看,爹这一辈子为了我们。八年,你只在家里待了一个晚上,爹叫你出去打仗了,是他一个人照顾了全家。这是什么太平日子呀?整天介东逃西窜。因为你不在家,爹对我们娘俩,照顾的唯恐不到。只怕一差二错,对不起在外抗日的儿子。每逢夜里一有风声,他老人家就先在院里把我叫醒,说,水生家起来吧, 给孩子穿上衣裳。不管是风里雨里,多冷多热,老人背上孩子跑,累得哮喘咳嗽。是这苦日子、遭难的日子、担惊受怕的日子把老人家累死。还有那年大饥荒……’”“你知道,我心里很乱。八年我才见到你,又送你去。我为什么撑得这么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场去?是想你快快去……他们打破了我们的心,他们罪孽这么重,一定要把他们全消灭!” “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等分析,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她的深明大义,对丈夫抗日事业的支持。‎ ‎【点睛】‎ 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2.A ‎13.C ‎14.C ‎15.(1)(曹操)就命令疲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疲弱的士兵被骑兵践踏,陷在泥中,死的很多。‎ ‎(2)我离京调外任职二年来,宁静安适,随遇而安,而今被这个人的话触动,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流放的感觉。‎ ‎【解析】‎ ‎12.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吊”,结合“荆州牧刘表死”“且以观变”等分析,鲁肃请求奉孙权的命令向刘表的两个儿子表示吊唁。译为吊唁,安慰。故选A。‎ ‎13.‎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曹公”为“还”的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B项。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未至”应该是省略了主语“张憙”,可以单独成句,排除D项。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句意:孙权亲自率军包围舍肥,攻打了一个多月不能取胜,曹操从荆州返回,派遣张憙率领骑兵奔赴合肥救援,张憙还没有抵达合肥,孙权就闻讯撤军了。‎ 故选C。‎ ‎14.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说两则材料都记叙“曹军战船被孙刘联军全部焚毁”错,材料三中是“公烧其余船引退”。故选C。‎ ‎15.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补充主语“曹操”;“悉”,全、都;“羸”,虚弱的;“负”,背、担;“之”,代词,指路;“乃”,连词,才;“为……所”,表被动,被;“蹈藉”,践踏,蹂躏;“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被动句)。(2)“出官”,离京调外任职;“恬然自安”,宁静安适,随遇而安;“感”,感触,被触动;“斯”,代词,这;“是”,代词,这;“始”,才;“迁谪”,被降职流放。‎ ‎【点睛】‎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材料一: ‎ 十二月,孙权为救刘备攻打合肥。曹操自江陵出发征伐刘备,行军到巴丘,派张憙援救合肥。孙权听说消息后就撤军了。曹操到了赤壁,和刘备开战,战败。在这时又爆发瘟疫,士兵损伤很多,曹操就带兵返回.,刘备于是占据荆州、江南诸郡。 ‎ 材料二: ‎ 刘备派遣诸葛亮与孙权结盟,孙权派遣周瑜、程普领军数万,与刘备合力,与曹操在赤壁交战,大败曹军,焚烧了曾军战船。刘备与吴军水陆大军齐发,追击曹军直到南郡,当时军中又爆发瘟疫,曹军伤亡惨重,曹操引军撤退 ‎ 材料三: ‎ 荆州牧刘表去世,鲁肃请求奉孙权的命令向刘表的两个儿子表示吊唁,并借机观察局势的变化。鲁肃还未到荆州,而曹操却已到了荆州境内,刘表的儿子刘琮率众投降., 刘备准备向南渡过长江,鲁肃与刘备相见,于是转达了孙权的想法,并陈说了决定胜败的各种因素.刘备进驻夏口,派诸葛亮拜见孙权,孙权派遣周瑜、程普等出发。这时候曹操刚得到刘表的部下,势力强盛一议事的官员们畏惧曹军实力强大,纷纷劝说孙权迎降曹操。只有用瑜、鲁肃主张坚决抵抗,与孙权意见相同。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各领一万人,与刘备一起进军,与曹军在赤壁相遇,大破曹军。曹操烧掉战斗中尚未毁坏的船只,率军撤退,士卒遭受饥饿疫病,死者过半。刘备、周瑜等又追到南郡,曹操就领军回返北方,留下曹仁、徐晃镇守江陵,派遣乐进镇守襄阳。孙权亲自率军包围舍肥,攻打了一个多月不能取胜,曹操从荆州返回,派遣张憙率领骑兵奔赴合肥救援,张憙还没有抵达合肥,孙权就闻讯撤军了。‎ 材料四: ‎ ‎(孙、刘联军)进军,与曹操(的军队)在赤壁相遇.,这时曹操军中的士兵们已经有疫病发作,刚一交战,曹操的军队(就)失利,(曹操)率军退到江北驻扎一周瑜的军队驻扎在南岸,周瑜部下的将领黄盖说:“现在敌多我少,很难同(他们)持久对峙。曹操的军队正好把战船连接起来,首尾相接,可用火烧来打退他们。”于是调拨十只大小战船,装满干苇和枯柴,在里面灌上油,外面用帷帐包裹,上面树起旗帜,预备好轻快小船,系在战船的尾部。先送信给曹操,假称要投降。这时东南风来势很急,黄盖把十只战船排在最前头,(到)江中挂起船帆,其余船只都依次前进。曹操军中的将领、士兵都走出营厉站在那里观看,指着说黄盖前来投降。离曹操军队二里多远时,(各船)同时点起火来,火势很旺,风势很猛,船只行驶像箭一样,把曹操的战船全部烧着,并蔓延到岸上军营。霉时间,烟火满天,人马被烧死的、淹死的很多。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精兵随后杀来,擂鼓震天,曹操的军队彻底溃散了。曹操带领军队从华容道步行逃跑,遇上泥泞的道路,道路不能通行,天又(刮起) 大风,就命疲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疲弱的士兵被骑兵践踏,陷在泥中,死的很多。刘备、周瑜水陆一齐前进,追击曹操到了南郡。这时,曹操的军队饥饿、瘟疫交加,死伤大半。,曹操于是留下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把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把守襄阳,(自己)率领(其余)的军队退回北方。‎ ‎16.C ‎17.①苏词意在表现青年周瑜才能卓越、年少立功,反衬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无成,怀古是为伤己;②戴词意在表现战争场面宏大激烈,反衬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哀颓,怀古是为讽今。‎ ‎【解析】‎ ‎16.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对功名事业的淡漠”错,主要表现词人对时事的伤感。词写到这里,陡然转折,用“今如许”三字提出问题:现在又怎样呢?这转折一问,问得很好,感慨苍茫,意味深厚。南渡之后,国势一日不如一日,复古将大半生目击心伤的国事,全含在这一问句中。故选C。‎ ‎17.‎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赤壁之战,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需要结合词句内容分别分析用意。《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出长江中赤壁之战的战场,缅怀赤壁之战的英雄,再具体描写壮丽奇险的赤壁古战场,最后由江山引发思考:如此江山,必然会产生许多与之相称的豪杰。结合“多情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分析,应笑我多愁善感,过早地生长出花白的头发。怀古是为伤己。《满江红•赤壁怀古》,“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两句,用精工的对偶句,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写出了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用“今如许”三字提出问题:现在又怎样呢?这转折一问,问得很好,感慨苍茫,意味深厚。千古风流人物,也随着滚滚东流的长江而流逝了,现在又有谁能收拾祖国残破的山河啊!词人向道旁杨柳发问:问道旁杨柳在为谁生春,为谁摇动金色的柳条。言下之意是,由于自己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观赏了。以无心观赏美景来抒写作者的时代感伤。怀古是为讽今。‎ ‎【点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事”“颜”“返”“涯”“逢”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9.①加强公共文化场所建设,丰富农民体闲生活。②加强农家书屋建设,引导农民读书学习。③加强健康生活官传,组织公众文体活动。④发展乡土文化活动,传承优秀民俗文化。‎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农民休闲生活方式”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图文转换的题目主要是概括图文反应的内容,针对反应的内容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类型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需要结合“看电视或听广播”“打扑克”“搓麻将”“下象棋”“读书看报”所占的比例分析,就如何提高农民精神生活水平向当地政府提两条建议。能够针对图表反映出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即可得分,注意是“向当地政府”提建议。‎ ‎20.老牛 拖动起沉重的犁,‎ 只默默挥洒着汗。‎ 永远有着耕不完的田,‎ 它喘着粗气却从不抱怨。‎ 心中有着无数的期待,‎ 他只是抬头望望夕阳落山。‎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题干要求“请参照下面的诗歌,自选一个事物,写一首短小的现代诗歌,以备入编《家乡风物记》诗集”,如可以选择“一颗挂在秋日枝头的柿子”“秋天落叶后的白杨”“村中的老槐树”“高大的银杏树”“老牛”“锄头”“镰刀”等农村的动植物以及农具。要求事物必须明确;运用比喻或拟人手法。所选事物具体明确,能够表现出事物的特点。如选择“老牛”,需要突出它的任劳任怨;选择“一颗挂在秋日枝头的柿子”,需要突出红红火火的特点,写家乡生活的蒸蒸日上;如选择“镰刀”,可以突出其曾经的价值,留存记忆的痕迹等。能够运用比喻或拟人手法,给人以美感。‎ ‎【点睛】‎ 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 ‎21.假如我和鲁迅生活一天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社会史上,鲁迅无疑是当之无愧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凌厉的战斗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热爱和尊敬,也以其一生辉煌的业绩在近现代史上奠定了崇高的地位。我们在上学的时候读过鲁迅先生的很多作品,像《朝花夕拾》、《孔乙己》、《纪念刘和珍君》、《祝福》等。 ‎ 在鲁迅的世界里,自由的天地,崭新的生活。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免读深奥难懂的《四书》、《五经》,还可以同农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到密如蛛网的河上去划船、捉鱼、钓虾,去欣赏带着点点渔火的水上夜景,或者到岸上去放鹅、牧牛、摘罗汉豆,呼吸清新的空气…… ‎ 我会邀请鲁迅看一场电影,因为我们这儿没有社戏。记得以前,每逢村子里演社戏的时候,鲁迅就和小伙伴们一起摇船儿来到半个在岸上、半个在湖里的戏台前面,看武功演员翻筋斗。有时,他还和农民的孩子一起学演戏、扮小鬼。他们在脸上涂上几笔彩画,手握一杆杆钢叉跃上台去,愉快地玩耍着。 ‎ 农村,对少年时代的鲁迅是很有吸引力的。这一天里,我会和他去农村,再次去找寻自己内心的寄托。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我们不仅学到了许多社会知识和生产知识,还和农民家的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逐渐了解了农民勤劳、质朴的性格。和鲁迅一起学习他的作品,领略旧社会阶段压迫、阶级剥削的血淋淋的事实,感受那个时代的悲惨。我们将和农民的孩子常念诵的一首渔歌中,就有这样的悲惨的句子:“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两天不下河打渔),饿得发白;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要哭出声”。这些对鲁迅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鲁迅知道农民“是毕生受着压迫的,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 ‎ 这一天里,还要和他探讨弃医从文的事情。回到中国的他,便以鲁迅为笔名,开始了写作生涯,他也发表了中国历史让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自此,鲁迅这个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他时刻都在写作,在作品中,不断唤醒国人的勇气,也去嘲讽那些坏人。于是,很多坏人都想去杀了他,因为他的文章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精神食粮,很多人都会和那些坏人作对,使得坏人们很难得以发展,使得国人的抗战意识高涨。 ‎ 鲁迅是一位真正的爱国人士,为了祖国的发展,可以弃医从文,放弃自己学习很多年的医术,只是为了能够救国图存,那样的一位英雄,或许可以值得我们能够永远铭记。‎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本题属于材料加命题式的命题作文,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即作文材料和作文命题。审题的时候,需要考生对“材料”和“命题”双管齐下,分析“材料”和“命题”之间的关系,切忌抛开材料或片面理解材料去行文。“材料”和“命题”有如下几种关系,如导入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的指向,一步步引出命题本身;解说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加以必要的阐释说明,一般是借助材料来阐释命题所包括的内涵或命题所涉及的范围;限制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的内涵或外延适当加以限制,以避免命题过大或过宽泛。本题的材料和命题之间属于导入关系,即命题“假如我与____生活一天”由材料引出,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标题进行立意作文即可。‎ ‎【审题】‎ 材料主要讲“读书,就是一场场美丽的遇见”。进入高中以后,在书本上遇到了很多伟大的人物,如“毛泽东”“袁隆平”“张秉贵”“钟扬”“曹操”“杜甫”等。表明重逢的价值。我们读这些名人,或同情他们的遭遇,或羡慕他们的生活,或崇敬他们的精神,必会激起情感的浪花,有所收获。要求以“假如我与____生活一天”为题,需要注意抓住关键词“我”“生活一天”,需要明确选取的对象。结合选取的对象的个人经历、思想、成就、影响等方面,设想和他生活一天发生的事情,表达情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选取的人物,增强民族自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生活一天”这一要求,比较适合写记叙文,可以以时间为线索,来构思这一天的相处。叙述你和他在一起的故事,要给你自己一个合理的身份,故事要有生动的情节和细节,这一点很考验记叙文剪裁叙事描写的功力。‎ 参考立意:假如我与苏轼生活一天,学习他的旷达;假如我与鲁迅生活一天,感悟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这些文人精神永垂不朽;新时代,更需要鲁迅这样的文人;用发展的观点看文化名人等。‎ 行文结构:确定标题《假如我与苏轼生活一天》。开头可以写“壬戍之秋,七月既望……”一陈眩晕随之而来,引出人物“苏轼”。然后可以用对话体,也可以用场景描摹,塑造苏轼的人物形象。调动所学过的关于苏轼的评价,苏轼的一些诗词内容,结合苏轼的思想和个人经历,对他进行采访,在一问一答中,再次感悟苏轼的旷达。最后可以写随后,我与苏轼二人,一在船头,一在船尾,静静地看这山这水,我感觉自己仿佛融入了这自然。渐渐地,我失去了知觉……‎ ‎【素材】‎ ‎“鲁迅”这个人物,大家都很熟悉,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鲁迅同时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鲁迅一生追求民主,早在新文学运动伊始时期便向封建旧文化宣战,不断与压迫民众的旧思想旧文化斗争。“女师大学潮”发生后与迫害学生的军阀进行论争,鲁迅不畏强暴执笔对战,显示出一个正直文人的气概。可以结合学过的鲁迅的作品,如《社戏》《祝福》《纪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等,了解鲁迅的事迹,感知他的精神等。‎ 毛泽东:“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无数英雄人物: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邓稼先……,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中华英雄令人钦敬,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榜样。‎ 已经是深夜了,司马迁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地沉着,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暮秋的风裹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包括司马迁那件破旧的长衫。穿越千年历史,这一天我和心中的英雄司马迁生活在一起,我是一个卑微的小吏。我再次走到司马迁近旁悄声心痛地说:“太史公大人,我可以帮您逃离天牢,从 此隐姓埋名,便可躲过此劫,日出之前,您要做好选择,否则就没机会了。”昏暗的灯光下,司马迁猛然站起:“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死,用一 腔热血去控诉昏君的无道,用高贵的头颅去证明自己的清臼;活,忍辱偷生,完成未竟事业,使文采表于后世。岂可隐姓埋名,湮没于世?”‎ ‎“苏先生,哦,不,东坡居士?”我谨慎地说。“何事?”他回问。我站起来,踱步到他身边,可在他脸上看不到一丝忧伤,奇怪,苏轼不是被贬了吗?难道他还并不知情?“东坡居士,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苏轼扭头瞥了我一眼,然后又深情地望向荡起微波的江面,漫不经心地说道:“讲吧,无妨!”随即便开怀大笑。他的表现令我有点儿害怕,我小声说:“您因‘乌台诗案’入狱,而后被贬黄州,您知晓吗?”苏轼又是一阵大笑,随后说道:“正是,但此地即为黄州赤壁山。”“啊?!”我惊得皱起了眉,瞪大了眼。奇怪,这苏轼怎么被贬了还开心呢?‎ ‎【点睛】‎ 命题作文需要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展开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巧妙构思,化抽象为具体。“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