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23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阿长与山海经学案 新人教版
阿长与《山海经》 编制教师 总序号 审核人 学生姓名 班级 小组序号 课题内容 9、阿长与《山海经》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 学习重点 欲扬先抑的写法及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把握阿长形象 学法指导 多种教学方法及多种教学手段综合使用 一、预习案 1、《山海经》:中国第一部地理著作,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汇编。 记载《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2、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于1918年5月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作。鲁迅是文化新军的最伟大的和最勇敢的旗手,最热忱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的方向。---毛泽东 3、为下列点字注音(出题意图: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骇( ) 掳( ) 悚( ) 絮说( ) 惶急( ) 疮疤( ) 诘问( 霹雳( )辟头( ) 画舫( ) 4、问题导学:试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列出我的疑惑 二、探究案 1、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 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 4 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是课文记叙的重点。 2、思考: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 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第二课时 问题探究 1、长妈妈最突出的的特点是什么?作者对她的感情有个怎样的变化历程? 仔细研读课文第1—5自然段,从这几个自然段的描写中,长妈妈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从这几个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了解到长妈妈“生得黄胖而矮”;喜欢“切切察察”;对“我”管得很严,喜欢到母亲那儿告“我”的状;夏天睡觉喜欢在床中间摆“大”字,挤得“我”无法翻身。这些描写真切生动,作者采用戏谑的口吻来描写,又显得很风趣,刻画出长妈妈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 2、分角色朗读6—17自然段,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元旦除夕吃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寄托着长妈妈善良真诚的愿望!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为并不是些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 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从对这些烦琐的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是关心爱护“我”的,不然她也不会这样“切切察察”、不厌其烦地告诫“我”。 (3).作者还用诙谐的笔墨叙述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人看到了长妈妈的无知、淳朴。这在一个孩子的眼中,她有“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 3、齐读第18—28自然段,指名学生复述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仙海经》。叫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文中用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惊”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了“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作者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宛然可见。 4、文章中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前后有什么变化?前半部分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么? 态度变化:不大佩服她——特别的敬意——这种敬意逐渐淡薄,最终完全消失——发生新的敬意。“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在具体的描写中流露出同情和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合儿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只求一年顺顺溜溜,鲁迅在具体描写中饱含同情。 5、拓展延伸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象阿长那样关心你、并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写一篇小作文,和同学交流。尽可能写得真实、生动、传神。 我的知识网络图 三、训练案 语文主题阅读 第3本(第17篇《麦黄黄杏黄黄》 1、结合全文主要内容说说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写出了“父亲”的什么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第⑩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1、父亲每年外出做麦客,是一个勤劳、有责任感的人;无偿帮助一个老婆婆,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用仅剩的一分钱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买杏,是一个遵守诺言、爱孩子的人;大病初愈后急着赶回家割麦子,是一个有责任心、能吃苦、爱家庭的人。 2、为自己未能及时回家割麦、未能挣到钱满足孩子们的愿望而内疚自责;不想为自己开脱;不想让家人为自己担心。 4、这棵长在院子边上的杏树是由一颗杏的核生长起来的,的杏的核生长出来的,那颗杏是父亲做麦客时大病一场后用仅剩下的1分钱买来的,也是家人相互谦让、 都舍不得吃的。这棵杏树承载了父亲的责任和对孩子们深挚的爱,更承载了一家人相互关心的浓浓亲情,这种爱和亲情将永远留驻我们心间,让我们时刻都感到温暖。 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