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2017-0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2017-07)

阿左旗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答题卡 高 二 语 文 ‎ 制卷人:周海峰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同学们:又一个学期高中生活结束了,相信你在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又一次检验你学习水平的时候到了,希望你认真审题,多角度思考,工整书写,全面作答。本试卷卷面分3分,由批阅作文的老师根据书写情况扣分或加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制定出了一系列的自然环境保护法规及其配套措施。有关环境保护的法令,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夏商周三代。夏禹曾下禁令:“春三月,斧斤不登山林,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数罟不入川泽,以成鱼鳖之长。”西周时期曾颁布《崇伐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这些也许可称之为世界上最早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了。但形成法律条文,当首推秦王朝制定的《田律》。它有一部分专讲环境保护,几乎包括生物资源保护的所有方面,如山丘、陆地、水泽以及园池、草木、禽兽、鱼鳖等,非常全面。《田律》中明文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麇卵谷,毋毒鱼鳖,置井罔,到七月而纵之。”秦以后各朝代,也曾对环境保护制订过法令。如公元前六十三年,汉宣帝曾下过一道诏书:“令三辅(今西安周围地区)毋得以春夏捅巢探卵,弹射飞鸟,违者徙。”唐朝《唐律•杂律》载:“诸部内,有旱、涝、霜、雹、虫、蝗为害之处,主司应言不言,及妄言者,杖七十。”“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诸弃毁官私器物及毁伐树木、庄稼者,准盗论。”‎ 在环保机构的设置上,古代各朝也非常注重适应和符合环境保护的客观现实和规律。我国早在帝舜时期就设立了管理山林川泽草木鸟兽的官员——虞,这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早的环保管理机构,以后又设立虞部下大夫、大司徒等。尤其是周朝,其环保机构的建制极为完整。根据《礼记•地官》的记载,周代的环保机构归地官司徒管辖。当时的司徒是朝廷六卿之一,主管农业林牧渔业的税收;虞人则专管“山泽所生之物及其禁令”,据《史记》和《尚书》记载,《周礼》中规定司徒“以土宜之法……以阜人民,以蓄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 ‎ 考察动植物生活状态,使之正常繁衍。这些机构与官员具体职责是监督生态保护法规的执行, 禁止破坏和损害生态的行为,引导合理开发山林川泽,以保护自然生物资源。秦汉以后,历朝都设置有类似的环境保护机构,只是上下级的隶属关系及其名称有所变化。汉武帝时的主管官员改称为水衡都尉。隋唐以后,除元朝设置有专门的虞衡司外,其他各朝都由工部负责环保的工作,主管山林川泽的开发和保护。古代环保机构的最大特点就是各朝都将环保部门与相关部门统属于某一上级部门,比如周代,虞部直属于司徒,隋唐以后由工部统辖,所属的这些上级部门除负责环保禁令的发布以外,往往还兼管农林渔业、手工业、各项工程等与之相关的部门。这样设置的目的就是便于协调各部门的冲突,帮助环保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有利于各部门的配合以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规律。‎ ‎1、下列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统治者对自然环境保护非常重视,禁止破坏环境、重罚破坏环境的当事人是很多法令的共同点。‎ B.早在夏代,中国就有了环境保护的法令,夏禹曾颁布禁令,不要在夏季砍伐树木、频繁捕鱼。‎ C.秦朝的《田律》是古代有关环境保护最早的成文法,它不是环境保护的专门法,但相关规定非常全面。‎ D.古代关于环境保护的法令,多针对春夏两季的相关行为,多涉及林木、鱼鳖鸟兽等生物资源的保护。‎ ‎2、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表述,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设置环保机构是古代各朝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注重适应和符合环境保护的现实和规律,是机构设置的重要原则。‎ B.周代环保机构的重要官员司徒是朝廷六卿之一,除了承担监督生态保护法规的执行等职责外,还主管农业林牧渔业的税收工作。‎ C.周代环保机构的建制很完整,这些机构与相应官员的职责很明确,因此周代的自然生物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D.秦汉以后,历朝的环保机构在设置目的与官员职责上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不同的是这些机构上下级的隶属关系及其名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环保机构的最大特点是将环保部门与相关部门统属于某一上级部门,周代虞部直属司徒是这一特点的体现。‎ B.从远古到汉代,再到隋唐以后,环保机构大体经历了从专职官员到专职部门的管理模式的变化,这是一种进步。‎ C.工部是隋唐以后环保部门的上级机构,管辖范围广,从而能够保证环保目标的实现,以及生态系统规律的充分利用。‎ D.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将环境保护的意识以法律的形式制度化,并通过环保机构加以落实,这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活着的手艺 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面子要多大,腿要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他就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树,因为木匠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 但是,这个木匠,他,在我们村里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除了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可要请他做一些小活,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什么的,他都回答:没空。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 有一年,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粪舀的柄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他说不忙。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我帮你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子,边告诉我说:“他啊,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你知道为什么?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木匠做的都是这些事,动斧头锯子的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我干不了。他去路边等活儿干,等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儿,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 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 ‎——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 ‎——你给我写本书,就讲讲大学生如何实现在网上发帖做“二奶”的。‎ 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我知道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他不懒,但他比谁都孤独。‎ 春节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问他:在哪儿打工?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5000元呢。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 ‎(选自杨晓敏、郭昕主编的《金奖小小说》)‎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写“他”小时候就能用凿子制作精致的木碗,显示了“他”的木匠天赋,也为后文表现“他”的性格做了铺垫。‎ B.懒木匠“他”从小就对木工有兴趣和天赋,随着年龄的增长,凭借他无师自通的雕刻技艺,很善于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 C.本篇小说中“我”对木匠“他”由不理解到理解,最后到敬重的转变过程,可以使读者看出现代人在迷茫中寻求自我的心理路程。‎ D.小说用木匠对木材独具慧眼的敏锐和雕工的神奇进行正面描写,用人们对木匠作品的喜爱及对木匠到来的盼望进行侧面描写,突出了木匠技艺的高超。‎ ‎5.作者笔下的木匠“他”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人物,请简要概括其性格特征。(5分)‎ ‎6.小说标题为“活着的手艺”,而随着工业文明、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却是传统手工艺的日趋式微,请结合文本内容和你的认识,谈谈如何才能让这些传统手工艺永远“活着”。(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老树画画:常在江湖行,心气总难平 高培蕾 ‎ 老树,本名刘树勇,是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老树”‎ 是很早以前学生为他起的昵称,他欣然接受也愿意以此自称。中央财经大学艺术会堂的一个地下室是老树工作室,没有网络信号,隔绝打扰,是静谧自由的私人空间。一进门,正对着的几张大桌子上随意摆放着各式陶器瓦罐,不少烟头随意散落其中,右拐中间的空地上还搭着一个简易的摄影棚。再往里走,最深处的一张长条桌上堆满纸墨笔砚各类杂物,一个圆鼓鼓的瓦罐里斜斜地插着一节松枝。此处空气潮湿,纸张绵软,便于创作,老树大部分的作品都在这里完成。为此,他甚至饶有趣味地专门刻了一方印叫“一个地下工作者”。‎ ‎ “他拥有山东大汉与生俱来的粗犷,内心却敏感细腻,情感也十分丰富。”老树的研究生曾泽鲲说。与课堂上诙谐豪放的树老师不同,私下里的老树很期待享受这个属于自己的孤独空间,“有点孤寂的感觉”。‎ ‎ 而几乎每一幅画,老树都会配上相应的小诗,采用苍茫宽博的碑体,诗画相融,或洒脱率真,或清新呆萌,或调侃戏谑,笔在纸间行走,心在天上游荡。老树偏爱民国,于是穿着民国衣衫、戴着斗笠的无脸长衫男就成为画中出现最多的形象。民国时期中西交融,自由洒脱,老树刻意将清新健朗的气象注入长衫先生的故事当中。‎ ‎ “我的经验,由他表达,我心向往之却不能至的地方,委托我的长衫兄弟去。”于是,有了长衫先生倚坐田园赏花,山水间潇洒行走的一幅幅图景。‎ ‎ “他是我,又不是我。”老树说。画中的长衫先生,闲适、率性,肆无忌惮。一如过去的老树,会戏谑地表达情绪。‎ ‎ 中央财经大学校园内流传着老树多样的故事。一天,学院老师开会,院长讲话,老树坐在院长旁边抽烟,听了一会实在听不下去,抖句牢骚“你TM有完没完”,转身便走。‎ ‎ 有读者提出,画中一片桃花源,现实却如此愤世嫉俗,会否有分裂感?‎ ‎ 老树则以他一贯的哲学回复试图消解这种疑问,“我觉得人还是要处在焦虑状态,如果一个人绝对的舒服了,这个人也废了,但是处于绝对的紧张,可能到精神病院里才能找到那样的人,我恰好处在这两者之间,目前尚未分裂。”‎ ‎ 作家冯唐也惊诧于老树的文章和他本人的对比呈现出如此之大的反差。但他随即又笑着解释,“我觉得正是这种张力和矛盾,反而才有可能产生好玩的东西。”‎ ‎ 当无法排解的焦虑慌张变成了现代城市生活的主题时,老树画画恰恰彰显的是一种岁月静好、平安温和的人生情趣以及“舍”与“得”的生活态度。“与其与人纠结,不如与花缠绵”,老树的画不轻不重地敲打着慌乱的心。于是,活得很累的现代人,在老树的画中,找到共鸣。这种设定不可避免将老树画画打上心灵鸡汤的烙印,但又因其肆意嬉笑怒骂,一诗一画简约搭配,格外容易被人所青睐。‎ ‎ 江湖与花构筑了老树画画中永恒的世界。‎ ‎ 聊天中,老树口中时常提到“江湖”,这两个字也频频出现在他为画所配的诗文中。他说,他吐槽不断,“三十年江湖游走,见各等人物,做诸般事情,看明白,也就几碗米饭。五十载人生经验,得多少利益,争什么功名,说到底,不过一握烟云。”也有想缩回原地的意味,“不如寄身江湖侧,一路看尽雨中花。”‎ ‎ 大片繁花是老树画画中又一个长盛不败的主题。热热1]闹闹,繁花乱开,才最符合他的审美,过去画花,总是一枝一枝,画梅时的枝干必须从下面伸展上去,因为古人讲究不能“倒梅”,怕倒霉。“‎ 古代的画,赋予了太多的道德情感,十分讨厌,”老树说,为什么梅花一定是高洁的,兰花就一定要君子的,“花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性,为什么不去探寻?”‎ ‎ 每发布一些新作,微博下面总会引来一些网友的争相唱和,偶尔发现一些写得不错的诗词,老树也会推敲琢磨一下,但很少主动与其发生联系。老树说他画画的终极目的并不是为了给别人看,“我是要哄自己玩儿”。‎ ‎ (选自《南都周刊》第854期,有删节)‎ ‎7.下列不属于老树画作的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老树的画会配上小诗,诗画相融。‎ B.老树对中国古人画花既有数量又有寓意的讲究深恶痛绝。‎ C.老树的画作中人物形象洒脱,有清新健朗的气象。‎ D.在画作中大片繁花是他长盛不衰的主题。‎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 A.文章开篇详细描写了老树工作室,隔绝打扰,静谧自由,只是为了让读者了解老树的工作环境。‎ ‎ B.老树画作中的身穿民国长衫、戴着斗笠的长衫先生,闲适,率性,就是现实中的老树的真实写照。‎ ‎ C.“老树的画不轻不重地敲打着慌乱的心”中,“敲打”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老树的画有缓解当代人焦虑情绪的作用,给人安慰,使人共鸣。‎ D.老树画画恰恰彰显的是一种岁月静好、平安温和的人生情趣以及“舍”与“得”的生活态度。‎ E.“江湖”两个字频频出现在老树为画所配的诗文中,江湖与繁花构筑了老树画画中永恒的世界。‎ ‎9.文章在介绍老树的同时,引用了老树的研究生曾泽鲲、作家冯唐的话语,试分析引用的作用。(5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柳虬,字仲盘,河东解人也。虬年十三,便专精好学。时贵游子弟就学者,并车服华盛,唯虬不事容饰。遍受《五经》,略通大义,兼涉子史,雅好属文。孝昌中,扬州刺史李宪举虬秀才,兗州刺史冯俊引虬为府主簿。樊义为扬州刺史,乃以虬为扬州中从事,加镇远将军。非其好也,并弃官还洛阳。属天下丧乱,乃退耕于阳城,有终焉之志。‎ 大统三年,冯翊王元季海、领军独孤信镇洛阳。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存唯有虬在阳城裴诹在颍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为行台郎中诹为北府属并掌文翰 ‎。时人为之语曰:“北府裴诹,南府柳虬。”时军旅务殷,虬励精从事,或通夜不寝。季海常云:“柳郎中判事,我不复重看。”四年入朝,周文帝欲官之,虬辞母老,乞侍医药,周文许焉。又为独孤信开府从事中郎。信出镇陇右,因为秦州刺史,以虬为二府司马。虽处元僚,不综府事,唯在信左右谈论而已。因使见周文,被留为丞相府记室。追论归朝功,封美阳县男。‎ 虬以史官密书善恶,未足惩劝,乃上疏曰:“古者人君立史官,非但记事而已,盖所为鉴诫也。伏惟陛下则天稽古,劳心庶政,开诽谤之路,纳忠谠之言。”事遂施行。除秘书丞。旧丞不参史事,自虬为丞,始令监掌焉。迁中书侍郎,修起居注。时人论文体者,有今古之异。虬又以为时有古今,非文有古今,乃为《文质论》。‎ 虬脱略人间,不事小节,弊衣蔬食,未尝改操。人或讥之。虬曰:“衣不过适体,食不过充饥,孜孜营求,徒劳思虑耳。”恭帝元年冬卒,时年五十四。赠兗州刺史,谥曰孝。有文章数十篇,行于世。‎ ‎(选自《北史•柳虬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存/唯有虬在阳城/裴诹在颍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为行台郎中/诹为北府属/并掌文翰 B.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存/唯有虬在阳城/裴诹在颍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为行台郎中/诹为北府属/并掌文翰 C.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存/唯有虬在阳城/裴诹在颍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为行台郎中/诹为北府/属并掌文翰 D.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存/唯有虬在阳城/裴诹在颍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为行台郎中/诹为北府属/并掌文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五经》是儒家典籍《诗经》《尚书》《大学》《周易》《春秋》的合称。‎ ‎ B.史官是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员,职责是记录国家大事、人物生平和帝王言行等。‎ C.“陛”有时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在文中是对皇帝的尊称。‎ D.元年,可以指帝王即为的第一年,也可以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还有其他含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柳虬崇尚简朴,不慕高官厚禄。他不注重打扮,也不追求车马衣服华丽整齐;他进入官场,却非其所好,弃官回了洛阳。‎ B.柳虬办事尽职尽责,得到赏识。他应对繁忙的事务,勤于职守,得到元季海的夸赞;他在独孤信手下得到重用,被其封为美阳县男。‎ C.柳虬积极建言,期待广开言路。他认为设立史官是为了借鉴警诫,朝廷应该发挥史官的作用;他希望皇上关心政务,广纳忠言。‎ D.柳虬为人洒脱,坚守节操。他做事率性而为,不拘小节;而对别人的讥笑,他坚持自己的主张,始终穿破衣吃粗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每小题5分)‎ ‎(1)属天下丧乱,乃退耕于阳城,有终焉之志。(5分)‎ ‎(2)周文帝欲官之,虬辞母老,乞侍医药。周文许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对 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4.下列选项中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中用“多”字写出“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和诗人沉重的心情;用“独”字写出环境的险恶,抒发诗人的愁苦之情。‎ B.颔联正面呼应题目“对雪”,暗示了诗人独坐斗室,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积雪风回,借这样的景写出了混乱而又充满危机的社会现状。‎ C.“瓢弃樽无绿”一句,“绿”借喻指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D.“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望。‎ E.本诗是在安禄山占领长安时写的,诗中的老翁贫寒交困,孤苦伶仃,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而又壮志难酬的情怀。‎ ‎15.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5分,每空1分)‎ ‎(!)《出师表》中与“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意思一致的话是:‎ ‎ , 。‎ ‎(2)《桃花源记》中交代“‘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原因的句子是:‎ ‎ ,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②在全省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经济工作而言,可谓空谷足音。‎ ‎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磨刀、补锅等许多曾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的传统手工业正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④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所替代,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飘渺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地调整梦想。‎ ‎⑤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似乎放弃了纯粹的诗学考量,开始把目光从修辞转向情怀,对作家中的“少数”乃至“例外”青眼有加。‎ ‎⑥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身居书斋十余年,焚膏继晷,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 A.②⑤⑥ B.①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④‎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乔布斯将互联网装进了我们的口袋,不仅他让我们享受到信息革命的成果,而且改变了我们了解世界的方式。‎ B.首届跨境电商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数十名来自各知名电商的代表齐聚一堂,分析了电商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C.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D.近年来,原创剧本少、主题雷同、过度追求票房和频遭盗版等原因,将导致中国电影的发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19.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 B.您嘱咐我给您的大作写一篇书评,恨自己才疏学浅,恐怕难以胜任。敬请宽恕。‎ C.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 D.张老师您好!拙作已寄出,如能得到您的斧正,我将感到不胜荣幸。‎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如果真的允许人体器官自由交易,① ,买方则是富人。② ‎ ‎?又有哪一个穷人能高价买得起肾?此外,卖了肾或其他器官又引起其他疾病,岂不成外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正因为这许多问题,即使在荷兰这样最开放的国家,③ 。‎ ‎21.我们在语文学习和实际生活中,可能经常会发现,一句话在字面意义之外,还可能有类似于戏剧中“潜台词”的言外之意,逻辑学上叫“预设意”或“隐含意”。请你指出下列语句的“预设意”或“隐含意”:(共6分,每空2分)‎ ‎(1)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 ‎ ‎(2)你完成今天的作业了吗?‎ ‎ ‎ ‎(3)你准备坐飞机还是乘火车到上海?‎ ‎ ‎ ‎22.作文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俄国著名的小说家契诃夫曾经满含深情的对俄国作家蒲宁说:“我只害怕托尔斯泰。您想想吧,是他写出了这样的文字,说安娜感觉到,她看见自己的眼睛在黑暗中放光。”蒲宁,这位在俄罗斯文坛一向清高、独来独往的贵族作家,对托尔斯泰也同样怀着这种高山仰止的敬意,他在回忆录中供述:“不知怎样的,这位老人还是让我害怕的。”‎ 害怕,都是害怕。他们害怕这位文学巨人,害怕他拥有的父亲般的威严。‎ 是的,害怕。我们太害怕了,害怕失去权势,害怕没有金钱……‎ 可是,我们又太不害怕了。我们不害怕大自然,不害怕杜会的力量,不害怕真理,不害怕正义,不害怕良知……‎ 当我们什么都不害怕的时候,什么事不敢做?当我们什么事都敢做的时候,我们还能做什么?‎ 读懂材料,联系现实,结合材料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答案: 1、B 2、C 3、C ‎ ‎ 解析: ‎ ‎1、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项,原文为“春三月,斧斤不登山林,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数罟不入川泽,以成鱼鳖之长”,原文指“不要在春季砍伐树木”而非“夏季”。“数”是“密”之意,而非“频繁、多次”之意。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倾向性,检查选项的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项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C项,原文表述为“以保护自然生态资源”, 未提及“周代的自然生物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3、 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也即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态度,有时比较直接、明显、集中;有时则比较分散,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而有时则比较分散,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而有时则隐含于字里行间,还需仔细分析和抽象概括。结合原文可知,C项,原文“帮助环保目标的实现”,并非“能够保证”。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回答本题,先在文中分别找到备选项内容的对应语段,采用比对方法,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4.B“无师自通”缺少文本依据。‎ ‎5.①不惧世俗。自信而不随波逐流。(2分)②有坚定的人生追求,即便生活贫困,也对自己的传统手艺一如既往地热爱和敬重。(3分)‎ ‎6.①手工艺者不仅要有自己的坚守,有时还要懂得与时具进,推陈出新;②世上的手艺都有着自己的尊严和生命,我们必须像敬重生命一样敬重“活着的手艺”;③在全社会范围内,创造良好的适应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如有其它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7.B,不属于老树画作的特点,且老树深恶痛绝的是赋予花道德情感。‎ ‎8.AB,A项概括不全面,除介绍工作环境外,也衬托老树闲适宁静的性格;B项“真实写照”错。‎ ‎9.①这些引用突出了老树的精神和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1分)研究生的话体现了老树粗犷而细腻的性格,(1分)冯唐的话揭示了老树的文章与本人反差大。(1分)②用侧面描写丰富刻画传主的手段,用别人的评论增强文本介绍的可信性、客观性。(2分)‎ 文言文阅读答案:‎ ‎10.D 11.A 12.B ‎13.(1)此时天下动乱,归耕于阳城,想终老于此。‎ ‎(2)太祖将授予官职,柳虬以母亲老迈而推辞,请求回去侍候医药。太祖批准他。‎ 参考译文:‎ 柳虬字仲蟠,是司会柳庆的兄长。十三岁时,便专精好学。当时贵族子弟上学的人,都车马衣服华盛,惟有柳虬不加修饰。学完了《五经》,能理解其大义,同时博览子史等书籍,喜欢写文章。孝昌年间,扬州刺史李宪推举柳虬为秀才,兖州刺史冯俊举荐柳虬为府主簿。不久樊子鹄为吏部尚书,其兄樊义为扬州刺史,以柳虬为扬州治中,加镇远将军,他不喜欢,于是弃官回归洛阳。此时天下动乱,归耕于阳城,想终老于此。‎ 大统三年,冯翊王元季海、领军独孤信镇守洛阳。当时洛阳荒废,没有什么人才,惟有柳虬在阳城,裴詉在颖川。独孤信等将他们征召来,任柳虬为行台郎中,裴谶为都督府属,都典掌文书。当时人说:“北府裴诹,南省柳虬。”当时军务繁多,柳虬勤勉处理,有时通宵不睡。元季海曾经说:“柳郎中判定的事务,我不必再看。”四年,入朝,太祖将授予官职,柳虬以母亲老迈而推辞,请求回去侍候医药。太祖批准他。很长时间之后任为独孤信开府从事中郎。独孤信镇守陇右,任秦州刺史,因而委任柳虬为二府司马。虽然是最高的僚吏,但不管府中之事,只在独孤信身边参加议论而已。因为出使而见到太祖,被留下任为丞相府记室。追论归附朝廷的功劳,封为美阳县男。‎ 柳虬认为史官秘密书写善恶,起不到惩劝作用。于是上疏称:古时人君设立史官,不仅仅是记事而已,也是用来作为鉴戒。陛下以天为法,治理天下,考察古事,勤劳政务。可以广开进谏之路,接受忠直之言。此事便依柳虬建议施行。委任为秘书丞。秘书不参与撰写史事,而从柳虬任此职,开始监掌撰写史事。十六年,迁任中书侍郎,撰修起居注,依然兼管秘书丞事务。当时人讨论文章体裁,有古今文体不同的意见。柳虬认为时代有古今之别,文章没有古今之分,因此著文《文质论》。‎ 柳虬为人轻慢不拘,不拘小节,穿破旧的衣服,吃粗淡的茶饭,未曾改变操守。有人讥笑他。柳虬说:“穿衣不过是合体,吃饭不过是充饥。刻意追求,徒劳费神。”魏恭帝元年冬天去世,终年五十四岁文言文阅读答案 《北史·柳虬传》柳虬,字仲盘,河东解人也。古诗词鉴赏。获赠兖州刺史。谧为孝。有文章数十篇流传于世。‎ ‎(二)诗歌鉴赏答案 ‎14.AB,‎ C项“借喻”应为“借代”。D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错,这句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火似红”是想象的。E项“壮志难酬”错,诗歌中没有体现。(共5分,选对一项给3分,选对两项给5分)‎ ‎15.①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又无从着力之慨。“多新鬼”写出了战争的灾难,“乱云”“急雪”等借景抒情,抒发了愁苦之情,“书空”是借典故表达忧愁无聊,无从着力之感。‎ ‎②对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忧虑。“数州消息断”,诗人身陷长安,前线战况和妻子儿女的消息都无从获悉,体现了他的忧虑之情。(共6分,每点3分,其中思想感情1分,分析2分)‎ ‎16.(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世隔绝。‎ ‎17.A,①反戈一击指掉过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或拥护的一方。‎ ‎③休戚相关指祸福相关联。‎ ‎④从一而终指用情专一,“一女不侍二夫”或“忠臣不事二主”。‎ ‎18.B,A项语序不当,“他”应在“不仅”前面。C项搭配不当,“广泛而热烈”和“思考”不搭配。D项不合逻辑,“将”表示“未实现”,“不争事实”为“已实现”。‎ ‎19.D,A.“惠顾”“你”不得体。B.“宽恕”程度太深。C.“垂询”不得体。‎ ‎20.①卖方一定是穷人②有哪一个富人肯把自己的一个肾卖掉③也不允许人体器官的交易 ‎21.(1)我走的路与他们不一样。‎ ‎(2)“你”常常不按时完成作业。‎ ‎(3)他以往去上海不是坐飞机就是乘火车。‎ ‎22.按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赋分。‎ 注:卷面分3分,潦草者扣三分,美观者加3分,其余不加减。卷面分在作文赋分之后单另体现。如作文45分,书写潦草,最后赋分为45—3。‎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