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河北省邯郸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44小题。每小题1分,共4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各地,位于中纬度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2. 下列有关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位于(50°N,20°E) B. ②地以南位于低纬度地区 C. ④地所在经线,常被视为国际日界线 D. ③地以东为东半球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以30°和60°纬线为分界线可划分为高、中、低纬度三部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30°和60°为高、中、低纬度分界线,不能严格归结到那一个范围里,就像赤道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一样,没有讨论意义。①点的纬度50°N,属于中纬度;②的纬度是30°N,在分界线上,不属于中纬度;③ 的纬度是45°S,属于中纬度;④的纬度是60°S,在分界线上不属于中纬度;因此①③正确,故答案选D正确。‎ ‎【2题详解】‎ 首先判断出四点的经纬度,①(50°N;20°W);②(30°N;0°);③‎ ‎ (45°S;160°E);④(60°S;180°)。A错;②地以南至30°S属于低纬度地区,B错;③地以东至20°W为西半球;④地所在经线为180°经线,常被视为国际日界线。C正确,D错误。选项C正确。‎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 假设甲、乙、丙三地有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则速度最快的是 A. 乙 B. 甲 C. 丙 D. 乙和丙 ‎4. 有关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乙处比例尺最小 B. 甲、乙、丙处比例尺相同 C. 甲处比例尺大于乙,乙处比例尺大于丙 D. 甲处比例尺最小,丙处比例尺最大 ‎【答案】3. A 4. A ‎【解析】‎ ‎【3题详解】‎ 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对经纬线长度变化的特点把握不清;二是不能正确比较比例尺的大小。甲、乙、丙三地与180度经线都相差了5个经度,但甲、乙、丙三地的纬度位置不同,虽然经度间隔相同但纬线长度不同,相同经度间隔的纬线长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高纬线越短,因而乙地船速度最快。故答案选A。‎ ‎【4题详解】‎ 纬度相差一度的经线长在任何地方都是相等的,结合上面的分析可知,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的面积是乙大于丙,丙大于甲。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代表的实际面积越大,比例尺越小,从而可以判断三地的比例尺是甲处大于丙处,丙处大于乙处。故答案A 。‎ 读我国西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回答下列各题。‎ ‎5. 图示地区 A. 最低处海拔不足‎900m B. 地形类型以丘陵为主 C. 总体地势南高北低 D. 河流两岸的坡度平缓 ‎6. 图中瀑布 A. 落差最大可达‎80m以上 B. 在甲处观赏有“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效果 C. 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 D. 为保证水量稳定上游水库需在夏季放水 ‎【答案】5. A 6. C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读图,计算得到相读图,北部海拔最高出大于‎1080米,而南部海拔小于‎960米,因此,南低北高的地势,故C错;地形类型以山地为主,B错;该图的等高差是‎20米,计算得到最低处海拔是‎880米以下,因此最低处海拔不足‎900米正确, A正确;从河流两岸的等高线的密集程度可以看出,河流两岸的坡度较陡,故D错。故答案选A项。‎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西南地区降水的季节差异。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读图,在形成瀑布的地方有两条等高线重叠,因此落差最大可达‎20米,A错;当从甲处,即本图中的最高点来看瀑布时应该是观看不到的,应该站在瀑布的下游才能观看到瀑布的景象,故B错;本图是西南地区某地的地形图,该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因此,应该在夏季蓄水而不是放水,放水是在水比较少的冬春季,故D错;在西南的山地流水侵蚀地貌是最为常见的地貌类型,而瀑布的形成就是流水侵蚀密切相关,故选C。‎ 如下图为我国某湖泊等深线图,图中等深距为‎10m。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 该湖泊位于 A. 东北平原 B. 青藏高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四川盆地 ‎8. 图上比例尺X代表的数值为 A. 1 B. ‎1000 C. 100 D. 10‎ ‎9. 该湖泊最大深度可能为 A. ‎65m B. ‎55m C. ‎75m D. ‎‎85m ‎【答案】7. B 8. D 9. A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图示纬度大约位于30°N-31°N,经度大约位于85°E,此外该湖泊深度较浅,因此可能位于青藏高原,所以B正确。‎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判断。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图示纬度大约位于30°N-31°N,经度大约位于85°E,比例尺可能为1:‎10米,所以D正确。‎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应用。此外该湖泊深度较浅,图中等深距为‎10米,该湖泊最大深度在60‎-70米之间,结合四个选项,可能为‎65米,所以A正确。‎ 读下侧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 B. 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 C. 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 D. 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最中间的一层 ‎11. 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 B. B圈层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 C. 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 D. E圈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答案】10. C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各圈层的特点。地球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 以地表为界,人们把地表往上的称为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地表往下的称为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结合选项判断,ABD正确,C错误。故答案选C项。‎ ‎【11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的A圈层是大气圈,它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C圈层是地壳,它只是岩石圈的一部分;E圈层是地核,而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结合选项答案选A。‎ ‎【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成岩石圈。‎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把富余的电能并入电网。目前上海市正在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预计到2030年,上海市20%的用电将来自太阳能。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 上海市的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由于上海市 A. 地势高,空气稀薄 B. 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C. 纬度偏低,晴天多 D. 地面裸露,比热容小 ‎13. 下列关于上海市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地理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上海市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B. 上海市常规能源短缺 C. 太阳能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 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密集,能源消耗多 ‎【答案】12. C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上海、德国、日本的纬度和气候可知,上海的纬度较德国、日本偏低,且德国和日本气候的海洋性特征突出,因此阴雨天相对较多,而上海相对晴天较多。所以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故选C。‎ ‎【13题详解】‎ 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上海地区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缺乏。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 ‎2‎ ‎.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如赤道地区赤道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而副热带地区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的太阳辐射弱于副热带地区。‎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观测到了一颗距离太阳系不远的红矮星(恒星)的耀斑爆发,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数千次太阳耀斑释放能量的总和,会吹散行星的大气层。回答下列各题。‎ ‎14. 此恒星耀斑爆发时 A. 是一个增亮的斑块 B. 一定会扰乱地球大气层,造成无线电通信中断 C. 是一个暗黑的斑点 D. 一定会造成地球上气候的异常 ‎15. 此次耀斑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附近行星时,行星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①大气层被吹散,表面是不毛之地 ②行星表面温度迅速下降 ③行星上出现大潮④行星上出现“磁暴”现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4. A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暗黑的斑点是发生在红矮星(恒星)上的黑子,故C不符合题意;红矮星(恒星)会吹散行星的大气层,不一定扰乱地球大气层,造成无线通信中断,故B不符合题意;耀斑是红矮星(恒星)上出现的局部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故A正确;红矮星(恒星)会吹散行星的大气层,不一定在造成地球上气候的异常,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题详解】‎ ‎①大气层与行星的质量和体积有关,大气层被吹散,表面是不毛之地,正确;②耀斑对行星表面的温度有一定影响,但不一定下降,错误;③大潮的出现与太阳、卫星三者位置关系有关,错误;④行星上出现“磁暴”现象,正确。因此①④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对气候:使降水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呈相关性。‎ 对电离层: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对地球磁场: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对高纬大气:在高纬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下图为北印度洋(局部)洋流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当新一天的范围正好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时,图中①地的区时为 A. 7时 B. 9时 C. 21时 D. 12时 ‎17. 如果图中的虚线为晨昏线,则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A. 8时 B. 14时 C. 18时 D. 10时 ‎【答案】16. B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地位于东经45°,处于东三区。当新一天的范围正好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时,即有18个时区位于新一天,东十二区是新一天开始最早的地区,所以区时为18时,根据区时计算,计算出东三区的区时为9时,B对。A、C、D错。故答案选B项。‎ ‎【17题详解】‎ 根据图中洋流流向判断,印度洋北部洋流是顺时针方向,此时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如果虚线为晨昏线,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判断,虚线应该为昏线。所以虚线与赤道的交点处,即东经60°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可以计算国际标准时间为14时,B对。A、C、D错。故答案选B项。‎ ‎【点睛】日期界线 ‎  1. 两条日界线的区别。   ‎ ‎ ‎ 人为日界线 自然日界线 区 别 原则上规定180°经线为日界线,但实际的日界线是曲折的,在地球表面是固定不变的 不固定,可以是地球上任何一条经线 钟点不固定,从0点到24点 钟点固定,0点(或24点)‎ 日界线的东侧,为旧的一天;日界线的西侧,为新的一天 自然日界线的东侧,为新的一天;自然日界线的西侧,为旧的一天 ‎  2. 人为日界线的特征。‎ ‎    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旧的一天的终点,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从这条线开始。日界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些曲折的,不完全按照180°经线延伸。这是为了使附近国家和地区居民生活的方便,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这样一个国家和地区就不会被分作两个日期。‎ ‎  3. 过人为日界线时日期的变更。‎ ‎    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一天。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下图中弧ACB是晨昏线,C地点位于格陵兰岛上。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8. 飞机从A地点飞往B地点,最近的航线是 A. 从A地点出发沿纬线向东飞到B点 B. 从A地点出发沿ADB飞到B地点 C. 从A地点出发沿经线向北经北极点,再沿B地点所在经线向南飞到B地点 D. 从A地点出发沿ACB飞到B地点 ‎19. 若图中A地点正当日出,此时刻北京时间是 A. 11时 B. 5时 C. 18时 D. 23时 ‎【答案】18. D 19. D ‎【解析】‎ ‎【18题详解】‎ 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图中晨昏线ACB是大圆的劣弧,所以最近航线是从A点出发沿弧线ACB飞行到B点,D对。‎ ‎【19题详解】‎ 若图中A点正值日出,则B点是日落,CD线是正午12点。C点位于格陵兰岛上,所以C点经度是45°W,时刻是12点,可以计算出北京时间是23点, D对。‎ ‎20. 一国际地理奥林匹克考察小组在厄瓜多尔的赤道地区做了如下的实验:当水杯下的木塞拔下,水下漏时,下列哪种现象是可信的 ‎ A. 在赤道以南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顺时针转动 B. 在赤道以北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顺时针转动 C. 在赤道上时扌,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逆时针转动 D. 在赤道上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顺时针转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当木塞被拔下,水下漏时,四周水体向中心运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形成逆时针运动的水流,南半球向左偏形成顺时针运动的水流,赤道上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体不会发生偏转运动。故B正确。‎ 考点:洋流。‎ 下面左图、右图为由北极星方向俯视地球公转运动的两种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当地球运行到左图中的远日点附近时,其位置最接近右图中的 A. B位置 B. A位置 C. C位置 D. D位置 ‎22. 当地球位于右图中的哪个位置时,北京的昼长时间长于广州 A. D位置 B. B位置 C. C位置 D. A位置 ‎【答案】21. B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当地球运行到左图中的远日点附近时,其位置在夏至日附近。根据右图中地轴北极的倾斜方向,北极靠近太阳的是夏至,所以最接近右图中的A位置,B对。‎ ‎【22题详解】‎ 当地球运动到右图中的夏至日时,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北京的昼长时间长于广州。结合前面分析,夏至日对应的位置是 A位置,D对。‎ 如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日出景观图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 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 A. ‎7月1日 B. ‎4月1日 C. ‎1月1日 D. ‎‎10月1日 ‎24. 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 A. 10小时 B. 11小时 C. 14小时 D. 13小时 ‎【答案】23. A 24. C ‎【解析】‎ ‎【23题详解】‎ 别德马(64°W,40°30′S)是南半球,位于西四区,纬度与北京相当。别德马与北京时间差大约是12小时,所以当时别德马日出的时间是7点左右,当地为冬季,因此北京是夏季,当时最可能应该是‎7月1日。正确答案是A。‎ ‎【24题详解】‎ 由于别德马当时日出的时间是7点左右,可以得知其夜长大约为14小时,与北京的昼长相当。正确答案是C。‎ 下图示意我国东北地区某校在操场积雪融化期间,测得的某日每隔2小时记录的旗杆影子方向和长度(图中时间均为地方时)。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5. 与图示测量日期最接近的是 A. ‎12月22日 B. ‎6月22日 C. ‎3月21日 D. ‎‎9月23日 ‎26. 上述测量结束后一个月内,该旗杆正午的影长将 A. 逐渐变长 B. 逐渐变短 C. 先变短后变长 D. 先变长后变短 ‎【答案】25. C 26. B ‎【解析】‎ 试题分析:‎ ‎【25题详解】‎ 读图,根据杆影的方向与时间,该是日出6点,日落18点,应是二分日附近,A、B错。东北地区积雪融化期间应是春季,所以,与图示测量日期最接近的是‎3月21日,C对。D错。‎ ‎【26题详解】‎ 上述测 量结束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北移到赤道以北,该地下午太阳高度角增大,旗杆正午的影长将逐渐变短,B对。A、C、D错。‎ ‎【考点定位】日出、日落时间与方向,下午太阳高度变化。‎ 如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7. 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A. 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 B. 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C.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 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28. 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 ‎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 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 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④b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27. C 28. D ‎【解析】‎ ‎【27题详解】‎ 该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大气的能量来源,不是直接热源,因为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较少。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近地面大气),因为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近地面大气吸收热量以后再通过对流、传导等方式向上专递,近地面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所以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C。‎ ‎【28题详解】‎ 高原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强,①故不符合题意;地面通过吸收太阳辐射而使地面增温继而产生地面辐射,可知高原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高于同纬度地区,故而地面辐射不弱,故②不符合题意;由大气受热过程可知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故地势高大气稀薄吸收地面辐射能力较弱,故温度低,故③正确;b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较弱,即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弱,故④正确,综合得知③④正确。故选D项。‎ 下图为某山区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9. 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 A. 山顶昼雨少 B. 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 C. 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大 D. 河谷盆地夜雨多 ‎30. 造成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A. 太阳辐射 B. 热力环流 C. 植被状况 D. 地形起伏 ‎【答案】29. D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由图可知, 12~20时山顶地区降水量大于河谷盆地,24~次日8时河谷盆地降水量大于山顶;山顶日降水量变化幅度大;从河谷盆地到山地,日降水量增加。故答案选D项。‎ ‎【30题详解】‎ 由于山顶与河谷盆地白天与晚上热力性质的存在差异,所以在山顶与河谷盆地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所以晚上河谷盆地盛行上升气流,即多夜雨,同理,山顶多昼雨。故答案选B项。‎ ‎【点睛】影响降水的因素:大气环流+地形+局部下垫面+海陆位置+洋流+人类活动 ‎(1)大气环流:单一气压带(单一风带)或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2)地形:坡向(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海拔(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对流不旺盛,形成凉爽的热带草原气候);‎ ‎(3‎ ‎)局部下垫面:植被和部分湿地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降水偏多(如果遇到冷空气,会形成降雪,其中以冬季的日本西北部地区和冬季的美国五大湖沿岸最为突出);‎ ‎(4)海陆位置:如果是大区域,离海近降水多,离海远降水少,如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是由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递减(但如果是局部范围有根据等降水量线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如福建的东南沿海平原和西部山区地区就是一个特例);‎ ‎(5)洋流: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作用明显,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6)人类活动:如人工降水、城市雨岛效应等。‎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1. 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 A. 西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北风 ‎32. 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31. C 32. D ‎【解析】‎ ‎【31题详解】‎ 等压线图上具体一点风向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北半球向右偏转,P地此时的风向是西北风。故答案选C项。‎ ‎【32题详解】‎ 根据等压面“凸高为高,凸低为低”的判断法则,即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同一地点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故等压面位置越偏上气压值越低,反之越高。同一等压面上压强相等。在同一水平方向上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由题中图,若Q地外围等压线为1005,根据“高于高值、低于低值”原理可知Q地气压为1002.5-1005之间,同理,若Q地外围等压线为1007.5,Q地气压为1007.5-1010之间,图中甲的气压值为1010-1012.5,乙的气压值为 ‎997.5-100,丙的气压值为1005-1007.5,丁的气压值为1002.5-1005,故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丁。故选D。‎ 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甲、乙所在的平面为地面。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3. 若上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低于乙地,则 A. 该环流是高纬环流 B. 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C. 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 D. 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信风带 ‎34. 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 地中海气候 B. 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33. C 34. A ‎【解析】‎ ‎【33题详解】‎ 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甲处气流下沉,由此可推知,甲是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乙是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该环流为北半球的中纬度环流,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选项C正确。‎ ‎【34题详解】‎ 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甲地又以下沉气流为主,甲地只能是副热带高气压带,选项中的四种气候类型中只有地中海式气候夏季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其它气候类型与副热带高气压带无关,选项A正确。‎ 读印度洋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5. 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 A. 暖湿 B. 冷湿 C. 热干 D. 冷干 ‎36. 与盛行风①形成原因无关的是 A.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B. 地转偏向力 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海陆轮廓 ‎【答案】35. A 36. D ‎【解析】‎ ‎【35题详解】‎ 仔细读图,可知图中盛行风①,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所以性质温暖;该盛行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来自海洋的气流性质湿润;所以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暖湿,故选项A正确。‎ ‎【36题详解】‎ 根据南亚夏季风形成的原因可以推断图中盛行风①的成因。该盛行风①是由于北半球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此时南半球为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上形成高压,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故选项D符合题意。‎ 在赤道附近地区,同地面接触的低空空气,因温度增高而强烈上升,气压下降,这里垂直上升的气流显著,风力微弱,所以叫赤道无风带。结合南美洲东北部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37. 关于赤道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南美洲分布最厂 B. 位置相对固定 C. 天气状况单 D. 气温年较差大 ‎38. 此时,图中K地盛行 A. 西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南风 ‎【答案】37. A 38. D ‎【解析】‎ ‎【37题详解】‎ 考查大气运动、风带。赤道无风带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要说分布只有南美赤道地区分布最广且最典型,其次是非洲赤道的刚果盆地。由于地球公转运动热赤道位置不是固定的,其热带雨林气温年较差较小,天气因多对流雨(一天两场对流雨)而不单一天气状况。故答案选A。‎ ‎【38题详解】‎ 本题考查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K地南侧为高压,而且位于南半球,因此判断该处风带为东南信风,风向为东南风。故答案D项。‎ 下表为某市‎2016年11月28日、‎11月30日和‎12月2日天气信息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9. ‎11月28日、‎11月30日、‎‎12月2日 天气分别大致对应“天气系统示意图”(下图)中的序号是 A. ③②① B. ④⑤⑥ C. ⑥⑤④ D. ①②③‎ ‎40. ‎12月2日,可能出现的现象正确的是 A. 中午,迷雾重重,仍未散尽 B. 清晨,室外的乒乓球台上结了薄薄的一层白霜 C. 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气压降低 D. 由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昨日有所升高 ‎【答案】39. A 40. B ‎【解析】‎ ‎【3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了锋面与天气,根据表格中‎11月28日、‎11月30日和‎12月2日气温、风力和天气状况判断对应“天气系统示意图”中的序号。‎11月28日,气温较高,天气晴朗,说明受暖气团控制,对应③;‎11月30日,阴雨天气,降水较多,说明受冷锋影响,对应②;‎12月2日,气温较低,天气转晴,说明冷锋已过境,受冷气团影响,对应①。‎ 故选答案选A。‎ ‎【40题详解】‎ 依题意,该天气系统过境造成了剧烈的温度下降和云雨天气,应为冷锋过境。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日较差较大,清晨温度较低,空气达到饱和状态,可能形成白霜,故B符合题意;由于天气转晴,再加上微风的影响,存在迷雾的说法不可信,故A不符合题意;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压升高,故C不符合题意;冷锋过境后应是冷气团控制,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河南某中学气象兴趣小组,根据亚欧大陆局部地面等压线分布形势图,探究该省秋末冬初天气变化状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1. 根据上图,学生绘制了四幅安徽省天气要素变化图,最接近实际状况的是 A. B. ‎ C. D. ‎ ‎42. 该气象兴趣小组预报了安徽省未来两天天气状况,其预报结果最可能出现的是 A. 皖北地区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等级较高 B. 皖北地区雨过天晴,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C. 皖南地区可吸入颗粒物空气污染指数增加 D. 江淮地区出现狂风、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答案】41. B 42. B ‎【解析】‎ 试题分析:‎ ‎【41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形势结合图中天气系统图例可知,图中锋线地区两侧气团物理性质差异大,南部等压线较为稀疏,风力小,故排除选项C;图中显示此时安徽省北部受冷锋系统影响,暖气团被迫沿锋面爬升,水汽凝结形成云雨天气,锋线北侧云量多,故排除选项D;由于安徽省北部受冷气团控制,温度低,气压高;南部受暖气团控制,温度高,气压低,故选项B正确。‎ ‎【42题详解】‎ 注意题目要求是“未来两天”;根据安徽省地形特点可知,皖北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滑坡、泥石流灾害少,故排除选项A;根据冷锋符号可知,冷空气不断南移,安徽南部将要受冷锋影响;冷锋过境易产生云雨天气,对空气起净化作用,可吸入颗粒物减少,故排除选项B;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影响;江淮等中纬度地区秋末冬初不会形成强对流天气,故选项C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地理图表的判读、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影响。‎ ‎【方法总结】本题组要求学生根据图中等高线、冷锋符号指向等推断安徽省的天气差异;从而推断选项中的地理坐标图中气温、气压、风速、云量等南北差异是否正确;基础是等压线图的判读,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推断气压场类型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鞍部;②判断风向③分析天气变化。判读规律:①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高压脊——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低压槽——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②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的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③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天气:是指大气短时间内的物质状态,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下图示意2017年某日亚洲部分地区天气状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3. 这一天最有可能是 A. ‎10月12日 B. ‎‎9月21日 C. ‎12月31日 D. ‎‎5月22日 ‎44. 对该日天气形势分析符合实际的是 A. 西安(34°N,109°E)风力大于北京 B. 东京阴雨,偏东风 C. 首尔阴雨,西南风 D. 台北晴,偏北风 ‎【答案】43. C 44. D ‎【解析】‎ ‎【43题详解】‎ 读2013年某日亚洲部分地区天气状况图,亚洲为高压中心,说明亚洲大陆降温快,气温低,大陆形成高压中心,此时为北半球冬季,这一天最有可能是‎12月31日。‎ 故选C。‎ ‎【44题详解】‎ 风力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程度,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西安(34°N,109°E)风力小于北京,故A不符合题意;H为高压中心,台北位于高压脊附近,天气晴朗,具体一点风向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北半球向右偏转,台北吹偏北风,故D正确;L为低压中心,低压槽附近形成冷锋,首尔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具体一点风向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北半球向右偏转,首尔吹偏西风,故C不符合题意;L为低压中心,低压槽附近形成冷锋,东京位于锋面附近,多阴雨天气,具体一点风向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北半球向右偏转,东京吹偏西风,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利用等压线图,可以判断的主要内容有:‎ ‎1.判读气压形式 ‎ (1)低压中心: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 ‎ (2)高压中心: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下沉气流)。‎ ‎ (3)高压脊: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脊线。‎ ‎ (4)低压槽: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槽线。‎ ‎ (5)鞍部:两处低压和两个高压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2.判断风向 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 ‎3.判断南北半球 ‎ (1)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 ‎ (2)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 ‎4.判断风力(风速)大小 ‎ (1)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 (2)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5.判断季节 ‎ (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 ‎ (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 ‎6.判断天气状况 ‎ (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 (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 (3)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 (4)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 第Ⅱ卷 ‎45. 我国某城市(36.5°N)的一个集欧美建筑精华的住宅小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豪华典雅,完工后当地居民争相购买,然而一年后底层住户以采光条件差将开发商告上法庭。左图为该小区分布平面图,右图为该小区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日旗杆杆影轨迹示意图。(0为立杆处,虚线为杆影,曲线为杆影端点轨迹,tan30°≈0.57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右图中F、G、H、I四个杆影中最接近日落时段的是_________,该日前后小区搂影的长度较_________。‎ ‎(2)该小区底层住户因采光条件差将开发商告上法庭。请你用所学知识为住户们拿出有力的证据。‎ ‎(3)为保证住宅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你认为该城市住宅楼群的楼房间距与哈尔滨相比有何差异?对你的结论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G 短 (2)小区位于36.5°N,‎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30°;正午时,楼的影长达‎34.66 m,远大于楼间距‎20 m (3)楼房间距应比哈尔滨窄。该城市纬度比哈尔滨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比哈尔滨大 ‎【解析】‎ ‎(1)由图乙旗杆杆影轨迹示意图判断F最接近日出时段(影子与太阳光线方向相反,此时日出的方向是东北方向)。由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知此时正值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住户客厅内的正午光照面积较小。‎ ‎(2) 遮光的标准是冬至日日照房屋时间不足一小时。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计算该小区‎12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0°,求得此时楼影长为34.‎66米.远大于楼间距‎20米。‎ ‎(3)上海比此地纬度低,冬至日楼影长较短,故楼间距较短,而此地楼间距应比上海宽。‎ ‎46. 根据材料和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希望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至18:00的温升数据并绘制了图甲、图乙。(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 材料一 几种下垫面的吸收率。‎ 材料二 图甲中小区1为下垫面吸收率较高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2为下垫面吸收率较低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64。‎ 材料三 图乙中小区3为风速较大的小区,风速为‎3m/s;小区4为风速较小的小区,风速为‎2.5m/s。‎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下垫面的吸收率对小区温升的影响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与原因。‎ ‎(3)分析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有何启发?‎ ‎【答案】(1)下垫面吸收率小的小区的温升幅度(作用)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原因:大气增温的热源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下垫面不同,热容量不同。吸收率小的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和对流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引起的温升幅度小 (2)风速与热岛强度(温升幅度)呈负相关,风速越大,温升幅度越小。原因: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热量扩散快。可见,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建筑群的“热岛效应”;风速小则相反(3)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小的建筑材料,避免采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来铺设全部地面;增加绿地和水面,以增加下垫面热容量(减少地面辐射量);通过合理布置小区建筑物(建筑密度布局要适当),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有利于城区的热量散失,从而有效改善小区的“热岛效应”‎ ‎【解析】‎ 根据材料一、二可以看出,下垫面吸收率小的小区的温升幅度(作用)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这是因为大气增温的热源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不同下垫面,热容量不同。吸收率小的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和对流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引起的温升幅度小。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风速越大,温升幅度越小;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由风带走的热量也越多。可见,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建筑群的“热岛效应”;风速小则相反。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的启示有: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小的建筑材料,增加绿地和水面,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可以减小热岛程度。‎ ‎47. 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中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并简述甲地每日日照时数较长的原因。‎ ‎(2)描述A地降水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C气候成因的是__________。请评价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D处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我国典型,试从其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 ‎【答案】‎ ‎(1)南部和东部日照时数较短,向中部和西部逐渐增加。甲地主要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晴天多,每日日照时数长(2)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半年多雨,冬半年少雨。原因:A地夏半年受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冬半年受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南季风控制,干燥少雨(或夏半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雨;冬半年受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3)④ 气温: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降水:雨热不同期或夏季降水少,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4)表现:D处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原因: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南部日照时数较短,中部、西部较长。甲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 ‎(2)A地夏半年受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B地冬半年有时能受到北移的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多。‎ ‎(3)C地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②地、④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④地7月份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说明该地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②地7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说明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③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①地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对农业生产不利,但夏季光照充足,又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与养分的积累。‎ ‎(4)D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其差异的原因主要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小的角度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