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word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word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港珠澳大桥的起点是香港大屿山,经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后分成Y字形,一端连接珠海,一端连接澳门。它是全球第一例集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大桥。如图,完成下列各题。‎ ‎1. 港珠澳大桥中部采用的是海底隧道设计,主要是为了 A. 方便欣赏风景 B. 利于海空交通 C. 避免破坏景观 D. 降低建设成本 ‎2. 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 提升澳门物流业的区域主导地位 B. 极大破坏珠江口水域的生态环境 C. 有利于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向澳门转移 D. 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背靠珠江三角洲,由氹仔岛、路环岛和澳门半岛三部分组成,港珠澳大桥中部建设成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便于大型轮船通行,不影响其他交通方式。采用的海底隧道设计,无法欣赏风景,同时也会增大建设成本,对景观的影响较小。因此B选项正确。‎ ‎【2题详解】‎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大大缩短了三地之间的时空距离,有利于促进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D正确。澳门物流业在该区域中不占主导地位,且澳门是工业转出地,大桥建设对珠江三角洲的生态有一定影响,但不严重。故选D。‎ 西北航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以往因受冰封影响,航运有限,但据2007年的观测,西北航道未来有望实现通航。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如果西北航道进入大规模商业运营,下列国家经济受冲击最大的是 A. 加拿大 B. 丹麦 C. 巴拿马 D. 俄罗斯 ‎4. 若不考虑地形等因素,一架飞机从甲地沿最近的线路飞往乙地,结合所学知识,该飞机飞行方向是 A. 先西北,后西南 B. 先东北,后东南 C. 一路正西 D. 先西南,后西北 ‎5. 图示区域甲地距北极点的最短距离约为 A. 1800km B. 2500km C. 3330km D. 4100 km ‎【答案】3. C 4. A 5. B ‎【解析】‎ ‎【3题详解】‎ 如果西北航道进入大规模商业运营阶段,则原先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巴拿马航线肯定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 ‎【4题详解】‎ 由图示经度可判断是以北极为中心的,自转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甲在乙的东北方向,从甲地飞往乙地是沿着地球上最短劣弧飞行的,先西北,后西南。选A项正确。‎ ‎【5题详解】‎ 考查经纬网的应用。从图中看甲地位于68°N附近,到极点的距离为22×111千米,约为2500km,故B 项正确。‎ ‎【点睛】经纬网的应用 ‎1.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1)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 ‎(3)在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上,靠近北极点的在北,劣弧范围内,在逆时针方向上的点在东;南极点则相反。 ‎ ‎2.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 ‎(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图中弧AB)。‎ ‎(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起(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弧MPK,而不是弧MQK,赤道上除外)。‎ ‎(3)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 ‎ ‎3.利用经纬网定“距离”‎ ‎(1)任一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约是111千米。‎ ‎(2)任一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11千米cosθ (θ为该纬线的纬度数)。 (3)不同经线和纬线上:计算两点间距离时可进行估算。一是可以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算出两点间的距离。‎ 人类密集地区称人类大陆。读图,回答下列下列各题。‎ ‎6. 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布 A. 高纬度比低纬度多 B. 欧洲比亚洲多 C. 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D. 平原比山区多 ‎7. 关于图中①—④人口密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人口增长率高,迁入人口比重大 B. ②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表现明显 C. ③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捷 D. ④制造业发达,是产业转移的承接区 ‎【答案】6. D 7. C ‎【解析】‎ ‎【6题详解】‎ 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布平原比山区多,平原地区自然条件好,交通便利,适宜生活居住,A对。欧洲比亚洲人口少,B错。西半球比东半球人口少,C错。高纬度比低纬度人口少,D错。‎ ‎【7题详解】‎ 图①-④人口密集区中,①人口增长率较高,人口多,迁入人口比重小,A错。②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没有逆城市化现象,B错。③主要是发达国家,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捷,C对。④制造业发达,是产业转移的迁出区,D错。‎ 点睛:世界人口的分布平原比山区多,平原地区自然条件好,农业发达,交通便利,适宜生活居住。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劳动力充足,是人口迁出区。城市化水平低,没有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是产业迁出区。‎ 下图示意每5°纬度带世界海陆分布及平均温度年较差。读图,回答下列下列各题。‎ ‎8. 图中 A. 图例甲表示海洋,乙表示陆地 B. 北半球高纬比低纬海洋面积大 C. 南回归线附近海陆面积相差最小 D. 南半球中纬比北半球海洋面积大 ‎9. 图中对平均温度年较差的叙述 A. 40°S比40°N平均温度年较差小 B. 平均温度年较差和纬度成负相关 C. 北半球比南半球平均温度年较差小 D. 北半球所有纬度都比南半球同纬度的平均温度年较差大 ‎10. 据图推断 A. ①地亚寒带针叶林面积广大 B. ②地可能为热带雨林气候 C. ③地以海陆间循环为主 D. ④地有日本暖流流经 ‎【答案】8. D 9. A 10. B ‎【解析】‎ ‎【8题详解】‎ 从图中看45°S处甲面积小、乙面积大可知甲表示陆地,乙表示海洋;北半球高纬比低纬海洋面积小;北回归线附近海陆面积相差最小;南半球中纬比北半球海洋面积大,D正确。‎ ‎【9题详解】‎ 图中右侧纵坐标表示平均年温差,结合图可读出,40°S平均温度年较差为6,40°N平均温度年较差为23,40°S比40°N平均温度年较差小,A正确;平均温度年较差和纬度成正相关;北半球比南半球平均温度年较差大;北半球15°比南半球同纬度的平均温度年较差小。‎ ‎【10题详解】‎ ‎①地位于40°N附近,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60°N附近;②地位于赤道附近,可能为热带雨林气候,B正确;③地位于海洋上,以海上内循环为主;④地位于南半球,日本暖流流经北半球。‎ ‎11.读下列四图,若只考虑昼夜和云量情况,下列气温排序正确的是 A. a>b>c>d B. c>d>a>b C. c>b>d>a D. b>a>c>d ‎【答案】B ‎【解析】‎ 阴天时,图d是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消弱强,地面升温慢,气温不会太高。图a是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强,气温不会太低。晴天时,图b是夜晚,大气对地面保温效应差,地面气温低。图c是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消弱作用弱,气温高。若只考虑昼夜和云量情况,气温排序正确的是c>d>a>b,B对。A、C、D错。‎ 随着气温的下降,森林变得多姿多彩,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下图是美国赏秋地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美国不同地区赏秋时间的差异,主要体现了 ‎①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②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③垂直分异规律  ④地方性分异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3. 造成图中A地区赏秋时间晚于B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较低 B. 降水较多 C. 降温较慢 D. 植被较密 ‎【答案】12. B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美国不同地区赏秋时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东西不同上。东部地区由北向南越来越晚,这是因纬度差异而造成的;而西部山区则随海拔而变,这是因山区海拔高度不同,水热组合差异造成的垂直分异规律的体现,因此①③正确,故答案选B项。‎ ‎【13题详解】‎ A地区赏秋时间晚于B地区必定是A比B降温较慢,这是因为图中A地区东部、北部均有山地阻挡冷空气,且受海洋影响较大,温度较高,入秋较迟;而B地区居于内陆,地形开敞,受冷空气影响大,入秋较早,选C。‎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大陆沿岸在不同季节盛行不同方向的风会导致附近海域形成不同性质的洋流。从而使附近地理环境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下图为某季节北印度洋局部海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 图中①虚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可能是 A. 深海沟 B. 岛弧链 C. 板块消亡边界 D. 板块生长边界 ‎15. 此季节图示洋流的影响是 A. 使沿岸地区形成荒漠景观 B. 使该海域温度升高,影响鱼类生长 C. 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 D. 使该海域的污染物向西南方向扩展 ‎【答案】14. D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图中①虚线经过红海,从走向分析最可能是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地带,是板块生长边界。本题D选项正确。‎ ‎【15题详解】‎ 读图,根据盛行风向,此季节北半球是夏季,图示洋流是索马里寒流,降温减湿加剧沿岸荒漠景观的形成,A正确。使该海域温度降低,影响鱼类生长,B错。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C错误。此时的索马里寒冷流向使该海域附近的污染物向东北方向扩展,D错。‎ 下图为乌拉尔河水系示意图,①②③为三个水文观测站。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 下列关于乌拉尔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参与陆地内循环 B. 补给水源主要为高山冰川融水 C. 径流量季节变化小且年际变化小 D. 全流域航运价值大 ‎1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至③河段径流量不断增大 B. 蒸发旺盛导致①处径流量小 C. ①至②河段的结冰期最长 D. ②至③河段支流汇入少,下渗量大 ‎【答案】16. A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该河流位于大陆内部,发源于乌拉尔山脉,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季节性积雪融水,4~5月径流量大是因为此时气温升高,积雪融化,B、C错误;该河流所处纬度较高,结冰期长,且水量季节变化大,所以航运价值较小,D错误。乌拉尔河注入里海.属于内流河,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故A正确。‎ ‎【17题详解】‎ 该河流中下游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水量逐渐减小,A 错误;①河段以北地区因纬度高、海拔高的结冰期最长,C错;②水文站以上河段有众多河流汇入,水量较大,下游地区支流汇入少,途径荒漠地区且下渗量大,径流量逐渐减小,故B错误,D选项正确。‎ 下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与其他3个链状火山岛屿的分布示意图。许多科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由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而形成的。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8. 此处位于 A. 生长边界 B. 消亡边界 C. 南极洲板块 D. 太平洋板块 ‎19. 下列最能代表从夏威夷群岛主岛1到链状火山岛屿2、3、4年龄分布情形的是 A. B. ‎ C. D. ‎ ‎【答案】18. D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3个链状火山是太平洋板块移动而形成,所以此处位于板块内部,D项正确。‎ ‎【19题详解】‎ 由题干信息可知,链状火山岛,是由板块运动岩浆喷发的“热点”上移动而成,所以离岩浆喷发地越近,形成越晚,年龄越轻,根据图示箭头可知,年龄由轻到老的顺序为1、2、3、4,所以选B项。‎ 下图示意伏尔加河三角洲位置变化及里海海平面变化,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 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变化的特点有 ‎①增速先慢后快 ②向东南方向扩展 ③面积不断增大 ④坡度逐渐趋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1. 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可能位于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22. 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将导致河口及附近水域 A. 河口盐碱化加剧 B. 生物多样性增加 C. 三角洲面积缩小 D. 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答案】20. C 21. B 22. A ‎【解析】‎ ‎【20题详解】‎ 从左图可以看出伏尔加河三角洲从1900—1978年的变化是:面积扩大;增速减缓;向东南方向扩展,综合各点C正确;从图中读不出坡度变化,④错。‎ ‎【21题详解】‎ 由右图可知,里海2000年的海平面高度与1920-1940之间高度一致,所以2000年时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应位于1920-1940年之间,即乙处,B正确。‎ ‎【22题详解】‎ 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库,会对下游水文特征产生影响,尤其使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含盐量增加,河口盐碱化加剧,A正确。入湖水量减少,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水位下降,三角洲面积增大,BC错;水库具有调节作用,水位季节变化减小,D错。‎ ‎【点睛】‎ 突破该题的关键在于把左右两图进行对比,尤其对于第2题至关重要。另外需要清楚伏尔加河和里海的关系,以及修建水库的一般意义,对于做此类题目十分重要。‎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K城海拔1048米。很早以前居住在K城附近的印第安人就发现这里的冬季常出现一种神奇的气流,能使厚达10厘米左右的积雪在一天之内融化,因此称之为“吃雪者”。回答下列各题。‎ ‎23. 影响K、L两城气候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 A. 纬度 B. 地形 C. 洋流 D. 大气环流 ‎24. “吃雪者”形成的原因是 A. 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 B. 暖锋过境增温 C. 反气旋气流下沉增温 D. 暖流流经增温 ‎【答案】23. B 24.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和焚风效应,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和调动知识的能力。‎ ‎【23题详解】‎ 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北美的西部地区,而且处于受西风带影响的纬度范围,结合北美地形的分布可知,L城位于落基山脉的西部,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K 城处于落基山脉的东部,是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判断影响K、L两城气候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地形。故选B。‎ ‎【24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K城处于落基山脉的东部,是西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愈接近地面,温度愈高。故选A。‎ ‎【点睛】山地背风坡受焚风效应影响,气温偏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 ‎“闹海风”是一种大风并伴有吹雪、雪灾等的灾害性天气,其形成与亚洲高压的移动、风的“狭管效应”、水汽含量、大气对流运动密切相关。吉木乃县冬季“闹海风”频发。下图示意吉木乃县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5. 图示地区最容易发生“闹海风”的地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6. 强烈的对流运动会引起大风、暴雪等天气。一天中“闹海风”最易发生在 A. 清晨 B. 上午 C. 午后 D. 子夜 ‎【答案】25. A 26. C ‎【解析】‎ 本题考查最容易发生“闹海风”的地点分析和“闹海风”最易发生的时间。认真阅读材料结合图中的信息可以分析得出答案。‎ ‎【25题详解】‎ 从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两山之间,冬季北方有亚洲高压,来自亚洲高压的风经峡谷挤压,风力骤然增强,加上沿途夹带的沙雪,形成了闹海风,A对;乙、丙、丁均不位于两山之间的峡谷,B、C、D错误。‎ ‎【26题详解】‎ 根据题目可知强烈的对流运动会引起大风、暴雪等天气,而一天中气温高值出现在午后,此时对流运动强烈,所以一天中“闹海风”最易发生在午后,C正确。‎ 下图为某山地自然带及积雪分布图,读图可答下列各题。‎ ‎27. 该山地最有可能位于 A. 非洲 B. 南美洲 C. 欧洲 D. 澳大利亚 ‎28. 图中自然森林是 A. 季雨林 B. 针叶林 C. 常绿硬叶林 D. 常绿阔叶林 ‎【答案】27. C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南坡高于北坡,说明南坡热量条件好,应位于北半球,非洲地区主要为热带气候,在2500左右的山顶不会有永久积雪存在,故选C项。‎ ‎【28题详解】‎ 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读图可知,图中的自然森林在灌丛草甸带以下,最可能为针叶林,故选B。‎ 发源于五大湖的圣劳伦斯河以“冰钓”闻名于世,魁北克是一座冰钓之城,每逢冰钓季、在冰封的河床上会搭建起近500间垂钓的小屋,蔚为壮观(下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 ‎29. 与魁北克段河流相比,康沃尔段圣劳斯河的水文特点是 A. 流量小,流速快、结冰期短 B. 流量大、含沙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小 C. 流量大,流速慢,结冰期长 D. 流量小,含沙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 ‎30. 为了使垂钓小屋在冰面上更加稳固,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A. 在河床中打木柱 B. 在冰层上铺水泥 C. 在小屋周围大量浇水 D. 在冰面上大量撒盐 ‎【答案】29. C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以从流量、流速、含沙量、结冰期、径流量变化等角度进行描述。康沃尔段河流位于上游,魁北克段圣劳斯河位于下游河段,有众多支流汇入,且所处纬度较高,因此,其的水文特点为流量大、流速慢、结冰期长。‎ ‎【30题详解】‎ 在冰封的河床上用浇水的方法,水结成冰后可以很好地固定垂钓小屋,并且省时省力,简单易行。在冰面上撒盐会使冰融化,在冰层上铺水泥、在河床上打木桩的方法耗时费力。故选A。‎ ‎【点睛】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2.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阿塔卡马沙漠号称是“世界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然而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2015年10月沙漠中休眠已久的花的种子迅速生长,形成“沙漠花海”的自然奇景。如图示意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和相关地理景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1. 关于阿塔卡马沙漠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类活动破坏原有植被 B. 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C. 位于安第斯山西侧,东北信风的背风坡 D. 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 ‎32. 当2015年10月,“沙漠花海”出现时 A. 秘鲁渔获量增加 B. 秘鲁沿海海鸟数量减少 C. 秘鲁沿海地区空气对流活动減弱 D. 秘鲁附近上升补偿流增强 ‎【答案】31. D 32. B ‎【解析】‎ ‎【3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读图分析可知,阿塔卡马沙漠地处南美洲西海岸,位于副热带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很少;沿岸附近有秘鲁寒流流经,有减湿作用,D正确;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区(或离岸风区),气流干燥,加剧干旱,C错误;所以地表水缺乏,河流欠发育;植被稀疏;该地自然植被为荒漠,受人类影响较小,A错误;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该地降水是增多的,B 错误。故答案选D项。‎ ‎【32题详解】‎ ‎10月份阿塔卡马沙漠出现花海的原因,可以从气温、降水、径流等方面回答。由材料可知,该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有非常大的关系,正常年份,南太平洋的东侧由于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在南美洲的西岸,形成离岸流,进而又产生冷水上泛,导致该海域气温较低,气流多以下沉为主,降水较少;当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东南信风减弱后,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会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下沉气流减弱,上升气流增强,导致降水较多,C、D错误;秘鲁沿岸水温升高,秘鲁渔获量下降,海鸟数量减少,A错误,B正确。故答案选B项。‎ 草树是澳大利亚特有植物。耐火烧,火后易开花,花莛为开花部位。木质茎(树干)是由无数叶子基部剩余部分黏液黏合堆积而成,高约69m,成熟需上百年时间;茎上有1m以上常绿草状叶子,细长如钢丝,是良好的插花花材。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3. 草树分布可能在澳大利亚的 A. 大堡礁 B. 东南端 C. 大分水岭西 D. 大分水岭东 ‎34. 草树最有价值的开发方向是 A. 园艺业 B. 旅游业 C. 畜牧业 D. 医药业 ‎【答案】33. D 34. A ‎【解析】‎ ‎【33题详解】‎ 草树是澳大利亚特有植物,主要分布降水量较多大分水岭地区,大堡礁是位于海洋中,油橄榄 和牧羊业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34题详解】‎ 由于草树独特性,成熟需上百年时间,可以发展旅游业,获得的价值最大。‎ ‎【点睛】草树这种植物最高的记录也很少有超过4米的,因为他们生长得实在太缓慢了,他们没生长1米的高度就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据观察每生长2-3厘米它将形成一个花序,它在开花的时候花莛生长得速度是很快的,大约每天可以生长300毫米,然而果实成熟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大约2-3年的时间。‎ 下图为某大陆沿140°经线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5. ②地年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 位于高大山脉的背风坡 B. 受沿岸寒流影响 C. 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D. 地处干旱的沙漠地区 ‎36. ①地降水主要集中在 A. 3~5月 B. 6~8月 C. 9~11月 D. 12~2月 ‎【答案】35. B 36. D ‎【解析】‎ 试题分析:‎ ‎【35题详解】‎ 该图,根据图中纬度和方向,可以判断是南半球。位于某大陆东岸,沿140°经线年降水量分布图,所以此经线为140°E。结合②地纬度可知,②地位于澳大利亚大陆内部,是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所以降水稀少,B对。‎ ‎【36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大陆为澳大利亚大陆,所以①地位于澳大利亚大陆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12~2月时候,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西北风从海洋挟带大量水汽给该地带来丰富的降水,D对。‎ 考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主要气候特征及成因。‎ 黄土塔古建筑群被称为“蜂巢屋”,是最古老的人类聚居地之一。“蜂巢屋”一般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由3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墙体厚达80厘米。左图中左图为“蜂巢屋”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蜂巢屋”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7. “蜂巢屋”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 地形崎岖 B. 气候干旱 C. 森林密布 D. 河湖众多 ‎38. “蜂巢屋”建筑结构的主要作用有 A. 夏季通风 B. 夏季排水 C. 冬季采光 D. 冬季保温 ‎【答案】37. B 38. D ‎【解析】‎ ‎【37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地处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整体气候干旱。由于气候问题,当地植被稀少,河流稀少,CD错误;当地木材缺乏,但黄土广布,地势平坦,当地人就地取材,用泥土筑起黄土塔,A错误,B正确。故选B。‎ ‎【38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据材料和图可知,圆锥形屋顶利于冬季快速排除雨水,减轻屋顶压力;同时减弱春秋季的风沙对房屋的冲击。厚墙可以阻隔阳光,减缓夏季室外高温,冬季保温,减小室内温差,,D正确,ABC均错误。故选D。‎ 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地面野草、荆棘丛生,半岛上没有高大树木,但半岛陆地上栖息着181种鸟类,半岛海湾内繁殖着大量鲸等大型海洋动物,是闻名遐迩的“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一直以来,瓦尔德斯半岛人迹罕至,但近年来日益受到各国游客的重视。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9. 瓦尔德斯半岛上不能生长高大树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纬度 C. 地形 D. 洋流 ‎40. 不属于瓦尔德斯半岛周边海域成为“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的原因是 A. 海湾内风浪小、栖息环境好 B.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 C. 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影响小 D. 半岛上多盐湖,盐度适宜 ‎【答案】39. C 40.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学生要根据地区的地理条件分析各因素的相互关系。‎ ‎【39题详解】‎ 根据材料提示, 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半岛位于安第斯山脉的东侧, 虽然靠近海洋, 但由于受地形阻挡, 处于西风的背风坡, 降雨量小, 所以不能生长高大树木,选择C。‎ ‎【40题详解】‎ 瓦尔德斯半岛周边海域成为“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说明该海域适宜海洋动物生存,生存环境好。读图可知,海湾内风浪小、栖息环境好,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材料提到瓦尔德斯半岛人迹罕至,人类活动影响小,所以成为“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半岛上有盐湖,但海鸟和海洋动物是生存在海洋里,所以 D项所述不是其原因。 ‎ 二、综合题。‎ ‎4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马达加斯加岛(下图),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386千米,南北长达1700千米,东西宽约600千米,为世界第四大岛屿。2000多年前,人类首次从亚洲和非洲移居于此,目前该岛人口已超过2000万,年增长率为3%;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80%为特有物种。如珍稀动物狐猴,已完成长达5500万年的进化历程。狐猴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近年数量剧减,处于濒危状态。‎ ‎(1)指出狐猴集中分布区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生物物种丰富的原因。‎ ‎(3)推测马达加斯加岛狐猴数量剧减的原因。‎ ‎【答案】(1)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形成地形雨,再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从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2)热量和水分条件好;受人类影响时间短,干扰少;岛屿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区域差异显著,生存环境多样。‎ ‎(3)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狐猴生存空间(栖息地)、食物减少;(生产、生活造成)环境污染,狐猴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非法捕杀狐猴获利;全球气候变化,狐猴生存环境改变;(狐猴为特有物种)生存进化能力较弱。(任答3点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马达加斯加岛为背景区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围绕人地关系,重点考查了小尺度区域自然带及其成因、人类面临的突出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有效的考查了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和探讨论证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能力;同时也重点考查了学科的主干知识、知识与能力兼顾;本题还体现了由“能力立意”向“核心素养立意”的转变,隐含了人地关系的协调,具体表现为推测狐猴剧减的原因。‎ ‎【详解】(1)分析热带雨林景观的成因,考察了学生对小尺度地区区域特征的认知,又考查了学生依据答题模板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能掌握归类答案要点的能力。读图分析可知,该岛为非洲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岛,从纬度位置可以判断,该岛常年受东南信风的影响,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能够带来丰富的水汽;根据图示等高线可知,岛上的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能够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在岛屿的东侧多形成地形雨;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因此该地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发育了热带雨林景观。‎ ‎(2)本题主要考查物种丰富且极为独特的成因,问题直接指向了图文材料中提供的信息, 突出考查了学生把问题落脚于图文材料,并能借助澳大利亚大陆生物独特性,灵活迁移运用知识,用准确地理专业术语阐述答案的能力。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岛“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386千米”,说明岛屿与大陆远离,地域相对孤立,容易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2000多年前人类首次移居于此” “该岛人口已超过2000万,年增长率为3%”“经济以农业为主”说明该地受人类影响时间短,人口的增长速度慢,人口较少,受人类干扰少;该岛屿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岛屿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西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山地垂直变化明显,气候区域差异显著,生存环境多样。‎ ‎(3)本题主要考查该岛狐猴数量剧减的原因,结合该岛自然地理特征和图文资料,考察学生对于人地关系的反思,暗含人地关系的协调,注重了对学生人地观的培养。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变化,生物的进化规律来分析,人为原因主要从人类活动对生物的栖息地和食物的破坏和影响来分析。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多,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狐猴生存空间减小,栖息地受到破坏、食物减少;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从而使得狐猴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再加上人类非法捕杀狐猴获利;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因而狐猴生存环境发生改变,适宜生存的空间逐渐减小;狐猴为该地的特有物种,生存进化能力较弱,对环境的变化适宜性较差。‎ ‎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阿拉斯加油气资源丰富,油气多通过管道输送到南部不冻港——瓦尔迪兹,再转运到美国本土加工炼制。这是世界上第一条深入北极圈的输油管道,有近一半的输油管道架空并采用“之”字形铺设(图b)‎ 材料二:下图a是阿拉斯加和输油管道简图 ‎(1)指出阿拉斯加油气田的分布特点。‎ ‎(2)说明阿拉斯加输油管道部分路段采取架空铺设的原因。‎ ‎(3)与诺姆相比,分析瓦尔迪兹港成为不冻港的原因。‎ ‎【答案】(1)分布不均,北多南少;主要分布沿海。‎ ‎(2)减轻地震和冻土的冻融作用对管道的破坏;为野生动物留出通道。‎ ‎(3)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北部有高大山地对冷空气有强烈的阻挡作用;受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阿拉斯加和输油管道为背景,考查石油的分布特点,考查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阿拉斯加油气田的分布特点是分布不均。北多南少,主要分布沿海地区。‎ ‎(2)阿拉斯加输油管道部分路段采取架空并呈“之”字形铺设,有利于减轻地震和冻土的冻融作用对管道的破坏。为野生动物留出通道,保护生态环境。‎ ‎(3)与诺姆相比,瓦尔迪兹港成为不冻港,主要原因是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北部有高大山地对冷空气有强烈的阻挡作用,受冷空气影响小。受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受西风影响,带来暖湿气流。‎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等温线特点 纬度位置 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与纬线平行 海陆位置 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 与海岸线平行 海拔高度 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每升高1 000m气温下降60℃)‎ 大体与等高线平行 洋流 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高于寒流流经地区 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 人类活动 同一城市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4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美国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 美国甲地到乙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示意 材料三 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1)与同纬度欧洲西部比较,美国中部平原气候大陆性强,试分析原因。‎ ‎(2)结合材料二,推断甲、乙两地农业类型的差异。‎ ‎(3)结合材料,简述密西西比河航运发达的自然条件。‎ ‎【答案】(1)西部高大的山地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西风气流,使得中部平原受海洋影响小;中央大平原南北贯通,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北上,使得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高;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长驱南下,使得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低,加大了气温年较差,加剧了气候的大陆性。‎ ‎(2)甲:种植业;乙:畜牧业。‎ ‎(3)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流量大,通航里程长;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缓,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美国部分地区图为背景,考查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考查影响航运的主要自然条件,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读图A,美国西部高大的山地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西风气流,使中部平原受海洋影响小。中央大平原南北贯通,夏季墨西哥湾暖湿空气北上,使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高。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长驱南下,使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低。加大了气温年较差,加剧了气候的大陆性。‎ ‎(2)结合图B分析,甲地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为湿润半湿润地区,适合种植业发展。乙地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利于牧草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所以甲地的农业类型为种植业,乙地的农业类型为畜牧业。‎ ‎(3)根据材料三分析,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流量大。中、下游流经平原,水流平缓,便于航运,通航里程长。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