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20世纪前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独与其他国家相抗衡,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积极寻找同盟以壮大自己的力量。下列属于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 A. 德奥缔结同盟条约 B. 英法签订协约 C. 法俄缔结军事协定 D. 英俄签订协约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俄签订协约标志着三国协约的成立,也标志着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德奥缔结同盟条约两大军事集团尚未最终形成,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英法签订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也尚未最终形成,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法俄缔结军事协定两大军事集团也尚未最终形成,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 1919年,中国对欧洲国家的商品进口额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868年的33.4%下降到11%。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当时资本输出成为主流 B. 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 C. 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D. 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 ‎【答案】B ‎【解析】从材料来看,中国对欧洲国家的商品进口额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868年的33.4%下降到11%,这说明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所减弱,且中国自身民族工业有所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一战所引起的,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资本输出早在甲午战争之后就已经开始;C、D选项不是主因。 ‎ ‎3. 1914年9月,在一场战役后,小毛奇向德皇威廉二世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按:指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战役发生在下图中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按: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可知该战役是马恩河战役,与图示②符合,B项正确。①为索姆河战役,与题干无关,排除A。③为凡尔登战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④为日德兰海战,与题干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4. 法国的罢工人数在1916年为41000人,1917年猛增至29万人,罢工工人提出了“打倒战争”的响亮口号。这一事实说明 A. 欧洲不再是世界格局的中心 B. 法国工人为自身的自由而战 C. 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D. 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答案】C ‎【解析】材料“l917年猛增至29万人”“罢工工人提出了“打倒战争”的响亮口号”中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故C项正确;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打倒战争”说明B项错误;材料提出的时间点是1916-1917年,当时一战还没结束,故D项错误。‎ ‎5. “12月18日,天津商会等团体召开市民大会……到会者约十万余人。社会人士李实忱宣布了与日交涉原则: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满蒙领土完全。经全场同意后,致电张仲述,请其在美仍‘督促专使提鲁案于大会讨论’。津埠民众运动达到高潮。”上述史实发生于 A. 五四运动期间 B. 巴黎和会期间 C. 华盛顿会议期间 D. 开罗会议期间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与日交涉原则”“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在美”“太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会议中涉及关于中国山东问题的交涉问题,“社会人士李实忱宣布了与日交涉原则: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满蒙领土完全”说明,当时日本已经占领山东,由此可知,材料中的史实发生于华盛顿会议期间,故选C。‎ ‎【考点定位】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名师点睛】本题华盛顿会议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的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读的能力。因此这启示我们在备考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6. 唐太宗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下面各项主张与唐太宗的认识比较接近的一项是 A. 无为而治 B. 重农抑商 C. 民贵君轻 D. 以法治国 ‎【答案】A ‎【解析】题干中唐太宗的观点是:君主是根源,百姓是树叶,君主清静为政,百姓就可以安居乐业。A项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思想主张,认为统治者应清静无为,宽刑薄赋,百姓得以安居。与唐太宗“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的观点具有一致性。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农业与商业的关系。故B 项错误。唐太宗认为君主是本根,百姓是枝叶,君主最重要,百姓则次要,与“民本”思想相悖。故C项错误。材料主张清静无为,并没有提到法治。故D项错误。‎ ‎7. 下图所示为秦始皇廿六年诏铭:“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对这一史料解读错误的是 A. 六王毕,四海一 B. 创建皇帝制度 C. 诏铭所写字体创始于秦代 D. 诏铭颁发于秦统一后26年 ‎【答案】D ‎................................................‎ ‎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述:“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千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行政区”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 B. “废……封建国家”指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C.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完全消除 D. “国土”被划分为州、郡,县三级行政区 ‎【答案】A ‎【解析】:材料描述了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废除分封制和推行郡县制的情况,郡县的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A项说法是正确的。“废除封建国家”是指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度,所以B项错误;C项说法绝对化了,可以排除;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是把地方分为郡,县两级,而不是三级,D项说法也是错误的。‎ ‎9. 唐太宗时期,在某一地区实行“授以生业、教之礼仪……选其酋长”,“子孙世袭,各安其居,不编户籍、不上贡赋”的政策。这一地区主要在 A. 吐蕃地区 B. 东突厥地区 C. 西突厥地区 D. 西南夷地区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时期在东突厥实行的册封政策,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和吐蕃是和亲,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和西突厥是武力政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和西南夷也是武力政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0. 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帝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标志着外蒙古纳入了清帝国的版图。这次会盟 A. 接受了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的臣服 B. 为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创造了条件 C. 册封了达赖、班禅、章嘉等四大活佛 D. 彻底平息了噶尔丹分裂叛乱势力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时的确接受了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的臣服,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为解决中我东段边界问题创造了条件是尼布楚条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达赖、班禅等和外蒙古无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噶尔丹分裂叛乱势力和新疆与关,而和外蒙古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1. 毛泽东某一著作有如下阐述:“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该著作是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井冈山的斗争》‎ C.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 《新民主主义论》‎ ‎【答案】D ‎【解析】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指出了中国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前者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后者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故性质不同,所以正确答案为D。‎ ‎12. 拿破仑改造法国的措施中,对资本主义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 创办法兰西银行 B. 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军事体制 C. 编纂《民法典》‎ D. 废除雇佣兵制,代之以征兵制 ‎【答案】C ‎【解析】拿破仑编纂《民法典》,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立法规范,影响最为深远,故C正确;创办法兰西银行属于金融方面的措施,不是影响最为深远的,故A错误;政府改革也不是影响最为深远的,故B错误;征兵制属于军事方面,也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词“影响最为深远”,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的角度分析拿破仑改造法国的各项措施,据此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3. 有学者指出:“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在17世纪的英国,上述“极端道路”表现在 A. 议会军和王军的战争 B. 克伦威尔建立共和国 C. “光荣革命”‎ D. 英王“统而不治”‎ ‎【答案】B ‎【解析】议会军和王军的战争体现了议会限制王权的传统,故不属于“极端道路”,故A排除;克伦威尔建立共和国,实行资产阶级军事专政,既不尊重传统,也不崇尚中庸,故B正确;“光荣革命”是不流血的政变,不属于“极端道路”,故C排除;英王“统而不治”也不属于“极端道路”,故D排除。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极端道路”,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温和、中庸特点出发,即可分析选项,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符合“极端道路”特点的选项。‎ ‎14. 钱乘旦先生在其《英国通史》中说,英国革命“以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最终却不得不以另一个人的专制结束,这里面是否有内在的必然性?”上文中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 A. 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B. 詹姆斯二世威廉三世 C. 克伦威尔乔治一世 D. 威廉三世乔治一世 ‎【答案】A ‎【解析】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反抗查理一世专制统治开始,克伦威尔建立共和国,实行资产阶级军事专政,故“以另一个人的专制结束”,故A正确;詹姆斯二世并不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反对的对象,故B错误;克伦威尔也不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反对的对象,故C错误;威廉三世也不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反对的对象,故D错误。故选A。‎ ‎15. 有学者认为,这本发表于150年前的著作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之上,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成熟。这本著作指的是 A. 《共产党宣言》‎ B. 《资本论》‎ C. 《德意志意识形态》‎ D. 《法兰西内战》‎ ‎【答案】B ‎【解析】据材料“150年前的著作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成熟”并结合所学知识,《共产党宣言》并没有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故A项错误;《资本论》详细地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也是科学社会主义成熟的标志,故B项正确;《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了系统的阐述,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法兰西内战》分析了巴黎公社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意义,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词“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学生应该注意区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法兰西内战》等著作的内容的不同点,据此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6. “加速运动系统里的惯性力”、“引力场使光线发生弯曲”、“空间和时间发生弯曲”。对上述现象作出解释的是 A. 《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 B. 量子理论 C.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D. 《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材料中的“空间、时间等字眼即可看出材料反映的是相对论”,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相对论而非光和色的新理论,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相对论而非量子理论,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和材料主旨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7. 下图为米开朗基罗参与设计的某教堂平面图,下列关于该教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 B. 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诞生 C. 为提高佛罗伦萨共和国声誉而建 D. 内壁绘有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 ‎【答案】A ‎【解析】从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这幅图反映的是圣彼得大教堂;它是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故A项正确;BC项是指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故排除;D项是指西斯廷教堂,排除。‎ ‎18. 下图分别是北京清代皇宫及“夏宫”俯视图,从图中可直接得出两处宫殿建筑的整体设计共性是 A. 神人共治,前朝后寝 B. 灵魂不灭的思想观念 C. 四进院落式的布局 D. 贯通南北的中轴对称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图片北京清代皇宫及“夏宫”俯视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处宫殿建筑的整体设计都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气魄宏伟,规划严整,体现皇权,故D选项正确;材料图片无法体现神人共治前朝后寝的特点,故A选项错误;图片也没有反映灵魂不灭的思想观念,故B选项错误;清代皇宫及“夏宫”都属于皇家宫殿,主要建筑特点并非四进院落式的布局,故C选项错误。故选D。‎ ‎19. 嘉庆三年(1798),苏州官府设立《钦奉谕旨给示》碑,碑文中有“扬州向习昆腔,近有厌旧喜新,皆以乱弹为新厅可喜,转将素习昆腔抛弃,流风日下,不可不严行禁止”的文字,实际上反映了昆曲受到挑战的原因是 A. 水磨腔的出现 B. 折子戏的兴起 C. 政府压制雅部 D. 来自花部的冲击 ‎【答案】D ‎【解析】材料“扬州向习昆腔,近有厌旧喜新,皆以乱弹为新厅可喜,转将素习昆腔抛弃,流风日下,不可不严行禁止”体现清乾隆、嘉庆年间昆曲在“花雅之争”中受到冲击,逐渐衰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花雅之争是清代中叶以来戏曲花部和雅部之间的竞争,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材料“扬州向习昆腔,近有厌旧喜新,皆以乱弹为新厅可喜,转将素习昆腔抛弃,流风日下,不可不严行禁止”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正确答案。‎ ‎20. 下列对秦始皇陵园兵马俑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面积最小的坑是这组兵马俑的指挥部 B. 兵马俑坑内的兵马军阵一致坐北朝南 C. 兵马俑坑为坑道式地下土木建筑结构 D. 兵马俑阵生动展现了秦军威武雄壮的豪迈气势 ‎【答案】B ‎【解析】根据选项和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陵园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故B项错误,符合设问;指挥部是研究制定严密的作战方案,面积最小的坑是这组兵马俑的指挥部,这是古代军事战术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A项正确,但不符合设问,排除;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陶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于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C项正确,但不符合设问,排除;兵马俑阵生动展现秦军的风采,形象地展示了秦朝军队的兵种、编制和武器装备情况,生动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扫灭六国的磅礴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D项正确,但不符合设问,排除。所以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21. 下面是一战时期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百万吨)变化表。它反映了 ‎1914年8月1日 ‎1914年9月15日 ‎1917年某日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生铁 ‎22‎ ‎22‎ ‎16‎ ‎25‎ ‎50‎ ‎15‎ 钢 ‎19‎ ‎21‎ ‎16‎ ‎25‎ ‎58‎ ‎16‎ 煤 ‎394‎ ‎331‎ ‎346‎ ‎355‎ ‎851‎ ‎340‎ A. 帝国主义大战日益白热化 B. 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C. 帝国主义大战已发生转折 D. 美国的参战具有重要影响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914年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军需品生产量相差不大,但1917年协约国军需品的生产量大大超过同盟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成一战期间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的参战,故D项正确;帝国主义大战不可能是一方势力有很大的增长,故A项排除;B项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排除;材料中无法体现战争的转折,故C项排除。‎ ‎22. 1930年6月30日,法军比规定的日期提前五年从莱茵区撤出,同日,法国外长白里安将关于建立“欧洲联邦”的“备忘录”寄往欧洲各国。“备忘录”建议在国联内建立一个欧洲安全体系,下设“欧洲议会”“常设政治委员会”“秘书处”;提出加强欧洲各国的经济合作,建立“共同市场”,以促进各国商品、资本和人员的流通。“备忘录”反映了 ‎①《洛迦诺公约》的精神 ‎②欧洲联合的设想由来已久 ‎③维护《凡尔赛和约》对德原则 ‎④谋求法国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建立一个欧洲安全体系……提出加强欧洲各国的经济合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建立一个欧洲安全体系符合《洛迦诺公约》的精神,故①正确;“加强欧洲各国的经济合作”说明欧洲联合的设想由来已久,故②正确;法军提前五年从莱茵区撤出,说明它没有维护《凡尔赛和约》对德原则,故③错误;法国外长白里安的提议说明他谋求法国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故④正确。故①②④组合正确,故选C。‎ ‎23. 下图为《相互保证公约》节选,对该公约的解读有误的是 ‎①折射出英国扶持德国抑制法国的意图 ‎②有助于法德关系的改善和欧洲的稳定 ‎③是国联主持缔结的《日内瓦议定书》的组成部分 ‎④一定程度上贯彻了《非战公约》的和平主义理念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25年10月,德法比英意和波捷等有关国家在洛迦诺开会,缔结了德法比英意《相互保证公约》;根据材料“德法和德比边界维持现状;遵守莱茵非武装区的规定”等信息可知,一定程度上反映英国扶持德国抑制法国的意图,故①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AB。根据《相互保证公约》可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法德关系的改善和欧洲的稳定,故②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C。《相互保证公约》的内容是《洛迦诺公约》的组成部分,故③错误,符合设问。《非战公约》是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强大压力下签订的,在国际关系中对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斗争有一定的作用,在国际法上也有一定的意义;与材料中《相互保证公约》不符,④错误,符合设问。综上所述,③④符合设问,选D。‎ ‎24. 《凡尔赛和约》在相当长时间里成为法西斯纳粹党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借口,这主要是因为和约要求德国 ‎①承担战争罪责 ‎②支付巨额赔款 ‎③接受分区占领 ‎④放弃海外殖民地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③接受分区占领”是二战后的事情,而《凡尔赛和约》是一战后的事情,本题凡是含③均是错误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含③,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含③,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含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5.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对近世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四个古老民族——中国、印度、以色列、希腊都在差不多同时猛抬头,迈开了大步”。这一时期东西方先哲的下列主张中,与中庸思想不具有相似之处的是 A. 孔子:“过犹不及”“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B. 亚里士多德:“凡行为共有三种倾向,其中两种是恶,即过度和不及”‎ C. 印度的释迦牟尼:“避免两种极端,即理性自觉”‎ D.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答案】D ‎【解析】“美德即知识”,在苏格拉底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地思考我们的生活,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然后真正做出自己的决定,与中庸思想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A、B、C都能体现出中庸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 ‎26.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他认为人为了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可以放弃现实的幸福 B. 他否定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认识是主观感受 C. 他对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 D. 他的理论是完全的唯心主义 ‎【答案】C ‎【解析】亚里士多德并不主张放弃现实的幸福,故A项错误;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故B项错误;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故C项正确;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并非是完全的唯心主义,故D项错误。故选C。‎ ‎27.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被誉为“东、西方的先哲”,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们的共同之处有 ‎①崇尚道德,推行德治 ‎②创立私学,因材施教 ‎③提出“中庸之道”‎ ‎④挑战权威,注重理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崇尚道德,推行德治”的主张只符合孔子,故①错误;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孔子也创立私学,因材施教,故②正确;亚里士多德和孔子都主张“中庸之道”,故③正确;孔子也不主张挑战权威,故④错误。故②③组合正确,故选C。‎ ‎28.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欲肆威海外,乃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又使尉屠碓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使监渌凿渠运粮。”所凿之渠在下图中的位置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凿之渠是灵渠。灵渠沟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所以从地图看其位置是③,因此本题选C。‎ ‎【点睛】秦并6国后,秦始皇为开拓岭南,统一中国,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命屠睢率兵50万分5军南征百粤,每军要占领五岭一个主要的隘道,而占领湘桂两省边境山岭隘道的,就是其中的一个军。最初遭到当地民族的抵抗,3年兵不能进,军饷转运困难。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监御史禄掌管军需供应,督率士兵、民夫在兴安境内湘江与漓江之间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运载粮饷。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 ‎,灵渠凿成,秦始皇迅速统一岭南。‎ ‎29. 昭莫多战役后,康熙帝认为“塞外其地不毛,运粮尤苦,不可妄动”。康熙五十四年,他派人在喀尔喀蒙古牧地察勘地亩,试图让军队从事农耕。康熙五十五年初,又决定:“今岁停止进兵,候种地及一应事务预备完毕,审察两下军情,再行定夺。”这表明康熙帝 A. 以农耕吸引蒙古百姓归顺清朝 B. 从缓和满汉矛盾出发重视农耕 C. 强化后勤保障以保卫北疆安全 D. 让军队农耕戍边防备殖民侵略 ‎【答案】C ‎【解析】据材料“运粮尤苦,不可妄动……候种地及一应事务预备完毕……再行定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康熙帝注重边疆军事战争的粮食后勤问题,故C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康熙帝以农耕吸引蒙古百姓归顺清朝,故A选项错误;康熙帝重视农耕的目的不是缓和满汉矛盾,而是巩固边疆,故C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让军队农耕戍边防备殖民侵略的意图,故D选项错误。故选C。‎ ‎30. 康熙帝亲政后,在养心殿近侧特意选了一个房间,作为学习教室,请讲官讲解满汉文化和儒家经典,还请西方传教士讲解自然科学知识,并购置了大批科学仪器。这说明康熙 A. 学习西方,应对边疆外来威胁 B. 安定民心,解决满汉民族矛盾 C. 顺应时代,萌生师夷长技思想 D. 好学不倦,提高治国理政能力 ‎【答案】D ‎【解析】康熙时期中国的边疆外来威胁并不严重,且材料并不限于说明康熙学习西方,故A项错误;康熙学习满汉文化和儒家经典、了解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安定民心、解决满汉民族矛盾,故B项错误;师夷长技思想属于鸦片战争时期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故C项错误;康熙学习中外知识,体现了他好学不倦,提高治国理政能力的特点,故D项正确。故选D。‎ ‎31. 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唐太宗和康熙帝相同的做法有 ‎①曾经使用过武力手段征服 ‎②设立羁縻府州进行管辖 ‎③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④给予少数民族一定的自治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唐太宗和康熙帝都曾经使用过武力手段征服少数民族,如唐太宗征突厥,康熙征准噶尔,故①正确;设立羁縻府州进行管辖,只符合唐太宗,故②错误;唐太宗和康熙帝也注意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故③正确;两者都给予少数民族一定的自治权,如唐太宗创立了新的羁縻府州制度,康熙册封达赖喇嘛,故④正确。故①③④组合正确,故选D。‎ ‎32. 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这段话反映 ‎①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 ‎②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同时具有侵略性一面 ‎③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 ‎④拿破仑的对外战争防止了波旁王朝的复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拿破仑改革 ‎33. 英国历史学家艾诗立写过两部克伦威尔的传记,其早年著书《克伦威尔——保守的独裁者》,将克伦威尔说得几乎一无是处;20年后出版的第二部名为《克伦威尔的伟大》,之前那个专横独断的篡位小人成了民族英雄,作者承认自己过去是有眼不识泰山,作者的观点认为 A. 仅凭道德的名义,不足以解答历史问题 B. 所有的历史结论,都需要后人来重新考证 C. 历史现象复杂,不可能获得正确的认知 D. 道德情感,不能用于历史现象价值判断 ‎【答案】A ‎【解析】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后来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对保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具有重大意义,故仅凭道德的名义,不足以解答历史问题,A正确;B、D表述过于绝对化,错误;C表述错误,排除。‎ ‎34.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说:“世界经济如不曾大崩溃,希特勒肯定不会出现。十之八九,也决不会有罗斯福这号人物。”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说:“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这两则观点都 A. 反对脱离经济背景讨论政治 B. 认为经济危机催生独裁政治 C. 认同历史人物影响历史进程 D. 认可社会环境影响历史人物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时势造英雄”的理解。 历史上特定人物的作为和思想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决定的,英雄能够影响历史的发展,但是并不是英雄造就了时势。故选D。A项错误,材料并不仅仅说的是经济方面的决定作用;B项错误,只是符合材料中说的有关希特勒的情况;C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材料主要说的是时势对历史人物的影响。‎ 考点:史学常识•时势对历史人物的影响 ‎35. 华盛顿作为美国的政治中心,是世界重要城市。下列内容所涉及的文件签订于华盛顿的有 ‎①意大利主力舰吨位为17.5万吨 ‎②签字国用全部力量反对轴心国 ‎③集体安全原则的确立 ‎④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1921年华盛顿会议规定了美、英、日、法、意五国主力舰总吨位比例,故①正确;1942年26国代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及其仆从国家作战,故②正确;1920年,日内瓦国联成立,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故③错误;1928年巴黎签订《非战公约》,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36. 《甘地自传》中记述:大英国帝国近百年的殖民统治在这小小盐粒攻击下岌岌可危。这指的是“食盐进军”运动 ‎①迫使殖民当局改变策略 ‎②使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 ‎③引起全国性的反英斗争 ‎④实现了“英国退出印度”的政治诉求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食盐进军”运动并未实现 “英国退出印度”的政治诉求,本题凡是含④均是错误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含④,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含④,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37. 1924年,孙中山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内成立了工人部和农民部,还推动开设多处工农运动讲习所,为工农传授知识。孙中山此举意在 A. 帮助中共发展党组织 B. 夯实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C. 提高工农的经济地位 D. 建立工农联盟的民主政权 ‎【答案】B ‎【解析】1924年国民革命运动开始,工人、农民阶级是国民革命的阶级基础之一,孙中山发展工农运动,意在巩固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故B项正确;孙中山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国民革命,不是帮助中共发展党组织,故A项错误;孙中山的主要目的也不是提高工农的经济地位,故C项错误;孙中山的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不是建立工农联盟的民主政权,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孙中山发展工农运动的根本目的,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大革命的性质和目的任务出发,即可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38. 孙中山在1905年之前发表的文章中对满族和清朝政府有“满洲鞑子”“满奴”“满贼”“异种”“外国人”等近20种蔑称,但他在1906年又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他在1912年进而提出“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上述现象可以说明 ‎①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②孙中山最终完全摆脱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③近代民族国家的构建经历了艰难的思想历程 ‎④历史人物的历史认识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A. ①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客观、全面、公正,根据他们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客观上所起的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对人民有利还是有还而予以肯定或否定,这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故①中“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说法错误;②表述过于绝对,不恰当,排除;从材料看出孙中山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逐步改变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主张团结各族人民反对外国侵略、建立民族国家,故③④正确,故选C。‎ ‎39. 下列重大史事,体现了毛泽东在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实践是 ‎①首创用赎买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③1953年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④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据题干“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三大改 造中用赎买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符合题意,故①正确;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 出政权”,属于民主革命时期,故②错误;1953年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体现了探 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③正确;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也符合题意,故④正确。故①③④组合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题干关键词“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区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概念的不同点,再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40.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堪称人类“最伟大的合作”。下列史事,他们共同参与的是 A. 撰写《共产党宣言》‎ B. 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C. 发表《法兰西内战》‎ D. 指导和推动第二国际成立 ‎【答案】A ‎【解析】《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故A项正确;《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恩格斯根据自己在英国居住期间的材料写成的一部著作,故B项错误;《法兰西内战》是马克思在总结 巴黎公社经验基础上写成的一部重要著作,故C项错误;第二国际成立与恩格斯有关,故D项错误。故选A。‎ ‎41. 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下列报刊或著作是列宁参与创办或写作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火星报》‎ ‎②《国家与革命》‎ ‎③《四月提纲》‎ ‎④《论粮食税》‎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①③②④‎ D. ①③④②‎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考查列宁的活动《火星报》是最早的,十月革命前提出《四月提纲》,然后又提出《国家与革命》,十月革命之后才提出了《论粮食税》,是最晚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顺序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顺序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顺序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42. 某位同学通过查阅相关材料,整理出马克思不同时期的主要居留地(详见下表)据此推断马克思在伦敦期间进行的革命活动有 地点 时间 地点 时间 特利尔 ‎1818—1835‎ 伦敦 ‎1847‎ 波恩 ‎1835—1836‎ 巴黎 ‎1848‎ 柏林 ‎1836—1841‎ 科隆 ‎1848—1849‎ 科隆 ‎1842—1843‎ 维也纳 ‎1848‎ 巴黎 ‎1843—1845‎ 巴黎 ‎1849‎ 布鲁塞尔 ‎1845—1848‎ 伦敦 ‎1849—1871‎ ‎①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②创办《新莱茵报》‎ ‎③创建“国际工人协会”‎ ‎④撰写《法兰西内战》‎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1846年初,马克思、恩格斯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新莱茵报》创刊于1848年欧洲革命大风暴中的德国工业中心科伦,“国际工人协会”是1864年在伦敦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法兰西内战》写于 1871 年 的伦敦,故 C. ③④正确。‎ ‎43. 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填补了中国铁路史上的空白。詹天佑为解决这一建筑难题,采用了 ‎①气压沉箱法 ‎②“人”字形路线 ‎③直井施工法 ‎④传统打桩法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詹天佑为解决京张铁路的难题既采用了“人”字形路线又采用了直井施工法,而没采用气压沉箱法和传统打桩法,凡含①或④均是错误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含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含④,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44. 詹天佑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铁路事业,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下列近代铁路中,詹天佑主持修建的是 ‎①关东铁路 ‎②京张铁路 ‎③唐胥铁路 ‎④川粤汉铁路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詹天佑修建的是关东铁路工程中的难点滦河大桥,不符合“主持修建”的要求,故①错误;京张铁路为詹天佑主持修建并负责的中国第一条铁路,故②正确;唐胥铁路是英国人修建的,故③错误;川粤汉铁路由詹天佑出任总工程师主持修建的,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45. 对称是指一种同形同量的形态,对称性的结构形式使建筑物富有重力感,对称往往与均衡联系在一起,让人产生健康和平静的均衡感。下列项中布局讲究对称特点的是 ‎①平遥古城 ‎②颐和园 ‎③布达拉宫 ‎④明清故宫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平遥古城街道格局为“土”字形,整体布局遵从八卦方位,体现了明清时期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故①正确;颐和园以中轴线对称的建筑组团也体现了对称特点,故②正确;布达拉宫因山就势,高低错落,不能体现对称特点,故③错误;明清故宫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故④正确。故①②④组合正确,故选B。‎ ‎46. 古代希腊,中国都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雅典卫城和布达拉宫都 ‎①循山势而建,错落有致 ‎②兼有宗教、政治和生活多重功能 ‎③反映了当时的宗教文化 ‎④有雍容华贵体态轻盈的女性雕像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雅典卫城和布达拉宫都因山就势,高低错落,故①正确;布达拉宫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并不具有生活功能,故②错误;雅典卫城和布达拉宫都反映了古希腊和中国西藏地区当时的宗教文化,故③正确;只有雅典卫城有雍容华贵体态轻盈的女性雕像,故④错误。故①③组合正确。故选A。‎ ‎47. 平遥古城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其古民居建筑的主要特点是 ‎①轴线分明,左右对称 ‎②数量众多,保存完好 ‎③精巧秀丽,安全舒适 ‎④“三雕”精美,典雅俊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平遥古城整体布局体现了明清时期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 轴线分明,左右对称,故①正确;平遥古城现存文物古迹众多、建筑保护基本完好,故②正确;江南建筑精巧秀丽,平遥古城并不具备精巧秀丽的特点,故③错误;平遥古城主要是借助了木雕、砖雕、石雕三种建筑装饰艺术,典雅俊秀,故④正确。故①②④组合正确,故选B。‎ ‎48.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下列属于昆曲特点的有 ‎①闲雅整肃清俊温润 ‎②轻歌曼舞一唱三叹 ‎③注重文学性和戏剧性 ‎④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结合,故①、②正确;昆曲过于专注于曲格、音韵、宫调这些方面,戏剧性、文学性居于次要地位,故③错误;昆曲行腔优美,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追求旋律性、音乐性,故④正确。故①②④组合正确,故选D。‎ ‎49. 明朝王骥德《曲律》说:“‘昆山’之派,以太仓魏良辅为祖。”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在于魏良辅 A. 把昆曲推上了戏曲舞台 B. 为昆腔赢得“官腔”的称号 C. 借鉴北曲优点革新昆曲 D. 使昆曲成为独立演出的短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昆曲魏良辅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良辅是明朝杰出的戏曲音乐家、戏曲革新家,他借鉴北曲优点革新昆曲,对昆山腔的艺术发展有突出贡献,被后人奉为“昆曲之祖”。故C项正确;昆曲本来就属于舞台戏曲,故A项错误;昆腔传入北京后,赢得“官腔”的称号,与魏良辅无关,故B 项错误;折子戏的演出使之成为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与与魏良辅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C。‎ ‎50. 下列关于戈雷岛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相继被荷兰、法国、葡萄牙等殖民国家占领 ‎②是欧洲殖民者贩卖奴隶活动的中转站 ‎③是旅游胜地也肩负着历史教育的使命 ‎④荷兰殖民者18世纪在岛上修建了奴隶堡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答案】C ‎【解析】戈雷岛是非洲最大的奴隶贸易中心和中转站,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其后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都先后卷入这种惨无人道的奴隶贸易活动中,故①错误,②正确;荷兰殖民者18世纪在岛上修建了奴隶堡,戈雷岛还有许多殖民时代的遗迹,从而使其成为肩负历史教育使命的旅游胜地,故③④正确。所以答案选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两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7年,美国的参战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变数。如果这场战争基本上是一起欧洲争端,那么许多美国人都会认为与美国无关,美国人理应继续享受和平。可是,随着大战持续进行,这项叫做孤立主义的政策却逐渐变得不切实际。到19世纪末,美国已经照搬了西欧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经济,西欧和北美变得越来越像对方。……其实,早在1915年威尔逊就向国会递交了一份咨文,建议增加陆军,扩大舰队和增加海军人员。美国人看出,如果不适时参战,战后世界将与美国无缘。‎ ‎——引自【美】费尔南德斯·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等 材料二残酷的战争俄国战前就已表面化的矛盾,战争武装了人民,沙皇政权土崩瓦解。列宁敏锐地意识到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的绝好时机来了。根据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显然尚未成熟。但是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使无产阶级能够在“十月”首先夺取政权,并在1918年退出大战,然后解决国同发展问题。……孙中山曾言:“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姚海《俄国革命》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不再“继续享受和平”,介入“这场战争”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列宁为“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在理论上进行的重大探索,并说明俄国革命给“世界人类”带来“大希望”的理由。‎ ‎【答案】(1)原因:美国希望参与争霸、扩大在世界的影响力;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联系加强;战争爆发前,美德关系紧张;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2)探索: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得胜利。‎ 理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榜样;为民族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新范式。‎ ‎【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美国已经照搬了西欧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经济,西欧和北美变得越来越像对方。……如果不适时参战,战后世界将与美国无缘”并结合所学即可从扩大在世界的影响力;与协约国的经济联系加强;美德关系紧张;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等方面分析美国不再“继续享受和平”,介入“这场战争”的原因。‎ ‎(2)本题据材料二“残酷的战争俄国战前就已表面化的矛盾,战争武装了人民”并结合所学即可从战争引起革命、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得胜利等方面概括指出列宁为“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在理论上进行的重大探索。再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际无产阶级斗争榜样、民族解放实践指导、现代化的新范式等方面说明俄国革命给“世界人类”带来“大希望”的理由。‎ ‎5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08年,康熙帝下令编绘《康熙皇舆全览图》。这是中国第一幅绘有经纬网的全国地图。聘请西洋传教士经过经纬度测量绘制而成。其中,实测经纬度值的地点有六百馀处,多处使用三角测量法,并使用少数的天文测量法。比例为四十万分之一。地图描绘范围东北至库页岛,东南至台湾,西至伊犁河,北至北海(贝加尔湖),南至崖州(今海南岛)。绘图人士有耶稣会的欧洲人士雷孝思、马国贤、白晋、杜德美及中国学者何国栋、索柱、白映棠、贡额、明安图以及钦天监的喇嘛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理藩院主事胜住等十余人。‎ ‎——根据《清廷三大实测全图集》整理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特别强势的群体观念,很早以来就发展了群体构图的概念:建筑群以院落的形式横向伸展,占据很大一片面积。这就产生了外部空间的课题,即通过多样化的院落方式,把各个构图因素有机组织起来,包括各单体之间的烘托对比、院庭的流通变化、空间与实体的虚实材料相映、室内外空间的交融过渡,以形成总体上量的壮丽和形的丰富,渲染出强烈的气氛,给人以深刻感受。‎ ‎——萧默《建筑的意境》‎ ‎(1)概括材料一中《康熙皇舆全览图》编绘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确定当时清朝东北边界的法律依据。‎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建筑的主要特点。以故宫为例,予以说明。‎ ‎【答案】(1)条件:统一多民族的巩固;技术条件:“西学东渐”(西方先进技术的应用)。依据: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的《尼布楚条约》。‎ ‎(2)特点:中国注重群体构图 ‎ 说明:采取严格对称的三进院落式的布局;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线,主体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宫内建筑按照前朝后寝的格局布置,外朝以三大殿为中心,内廷院落重重;为了突出太和殿主体地位,在殿前中轴线上先后设置了天安门、端门、午门等。‎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康熙皇舆全览图》编绘的条件要从政治条件、技术条件两个方面分别论述。清朝东北边界的法律依据就是要回答出《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即可 ‎(2)首先应该明白材料二强调了群体构图,所以古代中国建筑的主要特点就要突出注重群体构图,本问其实就是回答出故宫的具体构造来印证群体构图即可,例如,以中轴线、三大殿为中心、太和殿主体地位等具体构造为线索回答出注重群体构图。‎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