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2-1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推荐】2018年4月8日+每周一测-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
1.如图所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某条战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作战双方为塞尔维亚与奥匈军队 B.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发生在该战线 C.“兴登堡防线”修筑在该战线 D.同盟国集团一度将进攻重点放在该战线 2.杰弗里·帕克在《剑桥战争史》中记载:“1916年……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的崩溃。”在这里作者认为德国在一战中失败的原因是 A.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B.国内矛盾的激化 C.经济实力不够强大 D.军事实力不如协约国 3.1935年《英德海军协定》规定,德国可以拥有等于英联邦成员国海军总吨位35%的军舰和45%的潜水艇。该协定 A.违反了《凡尔赛和约》 B.突破《五国条约》海军军备的限额 C.拉开了绥靖政策的序幕 D.推动了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的形成 4.一位战地记者记载二战期间英国的一次军事行动:“等着上船的士兵富有纪律性,他们撤离已战斗了三个星期,他们缺少睡眠,忍饥挨渴,然而他们一直保持队形,直至开到海滩,仍服从指挥。”该军事行动产生的影响是 A.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B.英军在北非的战果丧失殆尽 C.德国开始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 D.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 5.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对于世界人民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迟到的祝福,而对于当时法西斯侵略的形势来说,它又可谓是姗姗来迟。下列有关这一同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法西斯的侵略已严重威胁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B.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对其形成起了催化剂作用 C.其形成的标志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D.它的形成加速了二战胜利,成为二战转折点 6.毛泽东说:“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仑的道路,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灭亡的决定点。”下列有关斯大林格勒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B.德国精锐的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 C.罗马尼亚等法西斯仆从国退出战争 D.发生了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9月5日,英法军队转入反攻,展开了马恩河战役……经过马恩河战役,德军在西线的进攻被遏制,法军保住了巴黎……到年底,西线转入相持,各自挖壕对阵。1914年的战争,由于西线德军攻势的受挫,东线的迅速开辟,德国被迫分兵两线作战,因而,以速决战为其战略目标的“施里芬计划”彻底破产了,总参谋长小毛奇被革职,由法金汉取代。 材料二 1915年战争重心东移。德国鉴于在西线的失败,决定改变“施里芬计划”,把主力调往东线,企图击溃俄军,迫使俄军单独媾和,以解除东方的威胁……1915年春,在伊普尔战役中,德国首次使用毒气,英法损失惨重。 材料三 1916年,对于交战双方来说,都是关键性的一年。双方都力图打破僵局,决一胜负。1915年东线的战事表明,俄军不堪一击,但其幅员辽阔,德军不敢贸然深入,便决定在西线寻找英法主力决战……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选择了凡尔登为德军1916年进攻的主要目标……战斗一直持续到12月……凡尔登战役是德国进攻的高峰,因此,它的失败也就成了一个转折点:此后,德奥方面每况愈下。 ——以上材料均摘自《新编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恩河战役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登战役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指出一战战局的演变及战场重心的转移过程。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2年6月3日,中途岛海战开始。日军首先攻击阿留申群岛,但没能诱出美军舰队北上。4日凌展,负责进攻中途岛的第一机动编队正式发起进攻,但美军早有准备,已经升空的飞机迎击日机,使日军未能取得预期的战果。编队指挥官急令第二波攻击机改装炸弹,准备再次攻击中途岛。美军舰队见机突然出击,日方舰队失去空防,无力还手,4艘重型航空母舰全部都被炸沉。除此之外,日本还损失1艘重巡洋舰、332架飞机和数百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而美军只损失1艘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和147架飞机,扭转了珍珠港事件后军事实力上的劣势。 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之后日军逐渐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而美军逐渐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1942年8月7日,美军乘胜反击,进攻日本威胁美、澳交通线的最前沿——瓜达尔卡纳尔岛。但是,美、英的全球战略是“先欧后亚”,没有向太平洋地区抽调更多的兵力,因此瓜岛争夺战持续了半年之久。美军占领瓜岛后,完全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途岛海战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洋战场日本战败的原因。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分析地图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见,此战线应为一战中的东线,一战的第二年即1915年,同盟国曾一度将进攻的重点放在东线,故选D。东线的作战双方为俄军与德奥军队,南线为塞尔维亚与奥匈军队,故A项错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是1916年2月的凡尔登战役,发生在西线,故B项错误;德法之间的“兴登堡防线”出现在西线,故C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根据材料文字“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可知,作者认为德国在“一战”中失败的原因是经济实力不够强大。A、B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 3.【答案】A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意义。由材料中英国军队“等着上船的士兵富有纪律性,他们撤离已战斗了三个星期……他们一直保持队形,直至开到海滩,仍服从指挥”可见,1940年英国成功地完成了敦刻尔克大撤退,为以后的战略反攻保存了实力,故选D。A、B、C三项分别与不列颠空战、德军进攻北非和诺曼底登陆相关,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5.【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苏联和美国都卷入到了战争中,战争达到最大规模,法西斯的侵略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在这样的背景下,1942年初,中、美、苏、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它的形成加速了二战的胜利,A、B、C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设问要求,排除;D项前半句正确,后半句表述错误,但符合设问要求。故选D项。 6.【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莫斯科保卫战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的破产,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B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1944年8月,罗马尼亚退出战争,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库尔斯克战役发生了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 7.【答案】(1)遏制了德军在西线的进攻,宣告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使西线转入相持阶段。 (2)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德国进攻凡尔登的失败成为一个转折点,此后德奥逐渐转入防御阶段,协约国军队逐步取得了战略优势。 (3)演变:1914年西线双方转入阵地战,进入相持阶段;1915—1916年战争的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过程:1914年,西线;1915年,东线;1916年,重新回到西线。 8.【答案】(1)增强了美军和美国人民的自信心;改变了美日两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力量对比,美军逐渐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败亡,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2)从日本方面分析:日本战略资源的贫乏,战略战术的失误。从美国方面分析:美国拥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且对战争有一定的准备。从世界方面分析:中国的抗战牵制了日军的主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相互配合。 【解析】(1)据材料“扭转了珍珠港事件后军事实力上的劣势”可知增强了美军和美国人民的自信心;据材料“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之后日军逐渐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而美军逐渐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可知改变了美日两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力量对比,美军逐渐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失败,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斗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