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2-16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开学摸底考试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35小题,共70分。) 1.每至清明,陕西黄陵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礼祭黄帝。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宗法制 D. 分封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公祭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祭祖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的是血缘宗法关系,而禅让制是早期国家形成阶段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即把职位传给贤能人的制度,与血缘宗法无关,故A项错误;世袭制是指权位一家一姓中传承,形成‚家天下‛的局面,材料内容与此不符,故B项错误;宗法制是西周时期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时至今日,宗法制虽已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民间大量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都与宗法制有关,故C项正确;分封制是周武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的制度,材料内容与此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2.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是 A. “工商食官“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C. 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 D.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答案】B 【解析】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主要根源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封建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也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答案选B。A项错误,官办手工业不进入市场;CD项只是说了一个方面。 3. 1934年《申报》载“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哪一个不是成了洋货商店的好主顾,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差不多除了她们固有的中华血统的皮肉之外,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饰用品。连日常的食品,为了求清洁卫生的绝大理由,也积极地洋化起来,以期脱胎换骨,由黄皮肤黑眼珠渐渐地变成优生的雅利安或是斯拉夫的新种”。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 ( ) A. 服饰的西化 B. 洋货倾销中国 C. 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 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差不多除了她们固有的中华血统的皮肉之外,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饰用品。连日常的食品,为了求清洁卫生的绝大理由,也积极地洋化起来”反映了1934年间中国服饰和食品方面的洋化现象。AB项只是题干现象的表面或某个方面,不符合题意;题干从服饰与饮食两个方面反映了社会上的崇洋现象,C项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是物质生活的变迁,无法反映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其“迫切”说法错误。故选C。 考点: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准确地理解题干的反映的历史现象,注意题干中的限制词:主要反映。A项不具有综合归纳性,而D项歪曲题干意义。 4.从1867至1947年中国近代入超总值约为71亿海关两,1930~1936年共入超32亿海关两,占近代入超总值45%,数额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造成1930~1936年中国入超严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长期战争的影响 B. 国共对峙的影响 C. 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D. 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材料“1930~1936年共入超32亿海关两,占近代入超总值4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1930—1936年正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时期,这说明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都很大,故C项正确;近代以来战争不断,故A项排除;国共对峙从1927-1937年,故B项排除;国内经济发展,入超应该不断减少,故D项排除。 点睛:从时间判断,中国在1930~1936年入超的海关税占近代入超总值的近一半,这就要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这个时间正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时期。 5.1951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圆明园遗址要保留,地不要拨用了”。保留圆明园遗址是因为它 ①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 ②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③具有热爱世界和平、进行国际友好交往的教育功能 ④标志着封建专制堡垒的土崩瓦解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后付之大火,保留圆明园遗址有重大历史意义,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具有热爱世界和平、进行国际友好交往的教育功能。本题选B项,第④项说法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被焚烧无关。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点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闯进北京,火烧了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马克思称为强盗式的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的范围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明显扩大: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由沿海开始向内地发展。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6.1939年5月,毛泽东在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中说:“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②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运动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④揭开了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性运动。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从此,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①②③④说法均正确,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说法不全面,排除ABC项。 7.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法国巴黎公社的经验与俄国二月革命的教训对无产阶级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两者的共同启示是 A. 工人阶级必须建立工农民主专政 B. 应采取较为严厉的新闻政策 C. 无产阶级可以发动资产阶级 D. 无产阶级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答案】D 【解析】 本题需要找到巴黎公社和俄国二月革命的共同点。A选项错误,巴黎公社中没有工农联合的部分;B选项错误,巴黎公社就采取严厉的新闻政策,结果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C选项错误,这不是两者留下来的经验教训;D选项说法正确,这是非常重要的共同教训。 8. 以下观点中,与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不相符合的有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②“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山泽资源)不出则财匮少”③“待农而食之,虞(山泽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④“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解题时紧扣“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等关键信息,据所学可知古代中国的基本经济政策为重农抑商政策,而题干中①强调的是农为本,商为末,即“重农抑商”政策,与题意不合;②强调的是农、工、商地位同等重要,与“古代基本经济政策”不合;③强调的是农、工、商地位同等重要,与题意要求相一致;④强调的是“重本轻末“,与我国古代经济政策相一致,但不合题意,综合分析可知②③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农业的发展•重农抑商 9.下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关于该广告发布背景说法正确的是 ①广告反映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②广告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③广告反映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对民族工业的推动作用 ④广告反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出现于1912年至1919年,故①项错误。由广告中“提倡国货,挽回利权”等信息可知,当时的民族资本家大都抱有实业救国的理想,体现了他们的爱国精神,故②项正确。“提倡国货,挽回利权”体现了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故③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在1935年开始提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④项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排除ABC,所以选D。 10. 清初设立军机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严防亲王权臣乱政。但是清代中期以后,亲王入值军机处成为常态。如同治时期的恭亲王奕诉,宣统时期的庆亲王弈勖。这反映了 A. 军机处权力失控 B. 君主专制加强 C. 军机处取代内阁 D. 皇权逐渐削弱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清初“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到“亲王入值军机处成为常态”,反映了亲王也成为皇帝控制国家的工具,与军机处权力失控无关,故A项错误;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完全听命于皇帝,甚至连亲王入职都成为常态,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故B项正确;军机处取代内阁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军机处人员的变化反映的是皇权加强而不是削弱,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军机处 11.有学者认为,雅典式的民主给欧洲文明播种了一颗很好的种子。这表明雅典民主为近代欧洲 A. 民主法治奠定了基础 B. 提供民主政治的源泉 C. 多数国家直接所继承 D. 直接民主提供了借鉴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丰富和实践了近代民主基本原则和理念,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泉, B 项正确;法治不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侧重点,A 项错误;雅 典民主是一种较为原始的直接民主,某些方面存在局面不可能全面直接继承,C 项 错误;近代欧洲确立的是间接民主,D 项错误。所以选B 12. 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民主与专制”的明显差别,形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 因是 A. 思想观念不同 B. 经济活动方式不同 C. 地域位置差别 D. 人口数量不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海洋文明从事工商业,形成自由平等开放的理念;大河文明从事农耕经济,自给自足, 造成封闭。这种差异最终形成了民主与专制的不同政体形式。故选B。其它各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主要原因。 考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中国古代文明•两者区别 13. 电影《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法庭,村长终被拘留。这部影片反映了( ) A. “文革”后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B. 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C. 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 D. 我国已形成了完备的法律制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材料不能反映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故排除A;材料不能反映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当时村民民主自治制度尚未建立,故排除B;材料中主要反映的是人民的法制意识增强,我国法制建设也不断的发展,因此C正确;D项错误,从材料无法看出是否建立了完备的法律制度。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 14.2017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1997年中国能够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最主要原因是 A. 邓小平“一国两制”的英明决策 B.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C. 英国逐渐放弃了殖民主义政策 D. 英国以主权换治权主张得到双方的赞同 【答案】B 【解析】 中国能够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最主要原因为本题主要考查点。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收回香港主权的根本保障,故选B;其他选项皆是次要原因,排除。 15.1609年,某地成立银行,而后各种银行林立,成为欧洲的储蓄和兑换中心。依靠雄厚的金融力量,此地还开启股票市场,进行融资和投机,被后人称为“17世纪的华尔街”。“某地”是指 A. 英国的伦敦 B. 法国的巴黎 C. 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D. 意大利的威尼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商业的中心也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7世纪的荷兰掌握世界商业霸主地位,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其临海城市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金融和贸易中心。此时英国伦敦作为金融中心尚未兴起;法国巴黎位于内陆,金融、贸易等发展不如沿海城市;意大利的威尼斯在新航路开辟后走向了衰落。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欧洲金融贸易中心的变 16.“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此诗主要反映了近代西方殖民者 A. 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情景 B. 从事可耻的鸦片贸易的情景 C. 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的情景 D. 开辟新航路的情景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中“像牲畜一样”“奴隶主”等反映的现象可以看出,这是进行黑奴贸易的情景,故选A项。B是鸦片战争之前;C属于对于美洲政策;D属于15-16世纪。不符合题意。 17. “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形成以责任内阁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首相成为政府首脑。下列英国首相产生的程序,正确的是 A. 普遍选举——国王批准——议会任命 B. 党内选举——本党获议会多数——国王任命 C. 国王任命——当选政党领袖——本党获议会多数 D. 议会提议——党内同意——国王任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的规则,国王批准首相之前,要经过党内选举和议会选举两道程序,但都与议会任命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一个政党成为多数党时就获得执政地位,党的领袖就会被国王任命为首相,故B项正确;在法律上,国王有选择和任命首相及其他内阁大臣的权力,但实际上,国王只能接受议会选举的结果,故C项错误;依据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的规则,担任首相的前提是其所在的党通过选举成为议会中的多数党,与议会提议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名师点睛】英国君主立宪制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常考的地方如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发展过程: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君主立宪制确立;责任内阁制的出现,君主立宪制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君主立宪制成熟。在英国责任内阁制下,内阁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首相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18.“1832年改革的结果,使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到了80.8万,有选举权的人口占当时英国总人口的比率也从大约2%增加到3.3%。”对这次改革评述不正确的是 A. 使工业资产阶级直接参与政权管理 B. 新兴工业城市可以选代表进入议会 C. 为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开辟道路 D. 人民群众中多数人仍然没有选举权 【答案】C 【解析】 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材料反映了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结果,它使工业资产阶级直接参与政权管理,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英国议会改革后新兴工业城市可以选代表进入议会,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之前,英国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故C错误,符合题意;“有选举权的人口占当时英国总人口的比率也从大约2%增加到3.3%”说明人民群众中多数人仍然没有选举权,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1832年改革的结果”,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出发,即可发现英国议会改革之前英国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据此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19.据统计,1912—1919年的8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 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②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 ③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 ④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A. ①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和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和民族工业发展状况可知为民族工业短暂春天阶段。根据所学可知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爱用国货等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市场条件。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为其提供了政策保障。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为其提供了有利的国内环境。因此D项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20.《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 近代工业中,消费资料的生产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生产比重逐年下降 B. 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C. 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 D. 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地域布局不合理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33年和1936年的数据消费资料生产比重有所上升,生产资料比重有所下降,但不能说明其“稳步增长”、“逐年下降”,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且根据数据可知当时消费资料的生产有所发展,不能说民族工业举步维艰,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消费资料的生产和生产资料的生产比重差距过大,表现了近代工业结构畸形发展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工业在不同地域上的发展情况,无法推断出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地域布局不合理,排除D。 21.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拍摄了《红旗谱》《燎原》《平原游击战》《董存瑞》《白毛女》等一系列影片,一方面是对战争胜利的歌颂,另一方面是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这主要体现了电影的 A. 教化价值 B. 娱乐价值 C. 商业价值 D. 艺术价值 【答案】A 【解析】 “一方面是对于战争胜利的歌颂,另一方面是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说明电影为政治倾向明显,电影为政治服务,具有教化价值,故A正确;其它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2.2016年4月,阿里巴巴公司依托互联网推出Buy+的全新购物方式,即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辅助传感器,生成可交互的三维购物环境, 使网购变得更“触手可及”。这说明互联网 A. 颠覆了人们的学习方式 B. 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C. 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D. 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虚拟现实技术……生成可交互的三维购物环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互联网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故C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们的学习方式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2016年之前信息时代已经到来,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故选C。 23. 墨西哥的征服者迪亚斯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废除了印第安人中间的盲目崇拜和其他令人憎恶的东西之后,上帝保佑了我们的努力,我们给男人.妇女和所有征服后出生的孩子施洗礼,要不然他们的灵魂可能已下到地狱。”材料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 A. 经济因素 B. 社会因素 C. 宗教因素 D. 技术因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废除了印第安人中间的盲目崇拜和其他令人憎恶的东西”和“给男人.妇女和所有征服后出生的孩子施洗礼”可以看出迪亚斯等人在印第安人中传播基督教,即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因素。故本题答案选C项;ABD与材料无关。 考点: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开辟·原因 24. 20世纪初,美国华尔街开始流行一个段子,老师问学生:是谁创造了世界?学生回答: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重组了一回。对该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 A. 反映了上帝创世说 B. 肯定了摩根先生的功绩 C. 体现了垄断时代资本的深刻影响 D. 强调了美国的世界地位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重组了一回”可知,该时期美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垄断资本的强大时期,反映垄断资本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影响,故C项正确。A项理解错误,材料强调垄断时代资本的深刻影响,排除。材料不是肯定摩根先生的功绩,而是强调垄断时代资本的深刻影响,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美国的世界地位,而是强调垄断时代资本的深刻影响,排除D。 25.1851年,英国举办世界博览会,在展览会的入口处,摆放了一块重达24吨的大煤块,其主要目的是 A. 宣布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 B. 展示新能源的发明和利用 C. 突出蒸汽时代的能源特色 D. 表明英国的煤储量世界第一 【答案】C 【解析】 19世纪中期英国的工业革命基本完成,A、D两项的说法本身就不正确;B项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煤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得到利用,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煤炭的作用日益重要,并成为当时最主要的能源,被称为“黑色黄金”,故C项正确。 26.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丝、茶等农产品,农业中的自给成分减少 B. 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 小农经济的解体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小农经济解体的速度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是相同的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源源不断的涌入中国导致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正确,排除;出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需求沿海地区农民该种丝茶等经济作物,导致农业中自给成分减少,A 正确,排除;自然经济的瓦解,有利于国内市场的扩大,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C正确,排除;自然经济的解题过程中,通商口岸等地方的速度快于内地,D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点睛: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为,在西方经济侵略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等,尽管近代新的经济因素产生但始终没有能够取代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 27.下列文献中,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设想的是 A. 《资政新篇》 B. 《天朝田亩制度》 C. 《海国图志》 D. 《革命军》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意的限定信息“首次”、“发展资本主义设想”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A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战争的结晶,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与题意不符,排除B。《海国图志》是魏源所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与题意不符,排除C。《革命军》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邹容宣传革命思想的著作,与题意不符,排除D。 28. 与以往的农民运动相比,太平天国运动体现的时代特点不包括 A. 提出平均分配土地的主张 B. 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任务 C.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时代正是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以往农民战争一样反封建提出平均分配土地的主张,不属于它的时代特点,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同时它还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新任务,属于时代新特点,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世界形势来看,发展资本主义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思潮,《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符合时代的新特点,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任务,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特点 29. 《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 ) A. 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 B. 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 C. 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D. 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材料中“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的信息,说明当时中国倡导西式礼节,这属于社会习俗的变迁,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材料信息没有提及,排除;C项属于民主政治思想范畴,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的说法,仅从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故选A。 考点: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迁·相关状况 30.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上海人都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电。电车公司即刊文发表“大众可座、稳快价廉”等字样,以资号召,并且说明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此后,上海市民逐渐接受了方便而价廉的电车。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 大众传媒推动出行方式变化 B. 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 C. 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 D. 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电车公司即在车旁标着‘大众可座、稳快价廉’字样行,此后,上海市民逐渐接受了方便而价廉的电车”说明广告业的发展推动了民众的出行方式,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错在“抛弃”;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最早”,故C 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没有体现出妇女地位的提高,故D项排除。 二、材料题(36题15分、37题15分,共30分) 31.材料一有人描述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时写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为承担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他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制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所有的布匹都按照我们的款式制造,并使之符合人们的需要。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是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 ——《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20世纪初,世界市场业由“看不见的手”操控着。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世界市场的基本状况。 (2)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初世界市场存在什么不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后是如何克服这些不足的? 【答案】(1)状况:多数地区建立经济联系;出现国际分工(其他国家提供原料由英国提供工业品);英国处于主导地位。 (2)不足:自由主义思想盛行,在贸易、关税、汇率等方面缺乏规则(或出现严重争端)。 解决:①1944年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1945年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②1947年成立“关贸总协定”;③1995年组建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19世纪上半期世界市场的基本状况、20世纪初世界市场存在的不足和解决办法,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9世纪上半期世界市场的基本状况,从材料中的“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他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 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制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可以得出多数地区建立经济联系,以及出现国际分工;从材料中的“所有的布匹都按照我们的款式制造,并使之符合人们的需要”等信息可以得出英国处于主导地位。 (2)20世纪初世界市场存在的不足,根据材料中的“20世纪初,世界市场业由‘看不见的手’操控着”可以看出是自由主义思想盛行,在贸易、关税、汇率等方面缺乏规则。以后如何克服这些不足,应当联系所学从二战结束前后的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1947年“关贸总协定”,以及1995年组建世界贸易组织等方面来回答。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西方世界兴起后,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先后成为大国,但后来降为二流国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导致“扩大了交往”的是指什么历史事件?导致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隐含的“一流国家”是哪个国家?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其成为“一流国家”的原因。 【答案】(1)事件:开辟新航路。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严重阻碍了东西方的商路。 (2)国家:英国。 原因:①政治上,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②经济上,英国贩卖黑奴、工业发达,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③军事上,拥有强大的海军。④市场上,“日不落帝国”拥有广阔的市场。 【解析】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对西方国家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材料中的“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可知,导致“扩大了交往”的是指新航路开辟。联系所学可知,导致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严重阻碍了东西方的商路。 (2)联系所学可知,在“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后来降为二流国家”时的一流国家是英国。其成为“一流国家”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海外市场等方面来说明。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