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2-14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2019
- 1 - 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 72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红楼梦》的开篇神话 ①《红楼梦》是由一个神话故事开端的。说的是大荒山无稽崖下,有一块女娲补天时未 被采用的石头,幻化为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浇灌三生石畔上的一棵绛珠仙草,后来仙草修 成女儿身,愿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的情。因此一事,便引出一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②故事虽然说来荒唐无稽,但是任何神话都有其尘根俗缘。曹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故事,毫 无疑问也是有其现实的基础的。那么,《红楼梦》中的这块顽石,到底生于何方何地呢?作者 说是本于“大荒山,无稽崖”,用脂砚斋评说的话来说,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 可稽考之处。在我看来,这是作者和评批者有意让读者处于扑朔迷离之中,它应当是真有其 处的。依据相关材料揆情度理,我认为,它应当是我国东北部的长白山。在远古时代,人们 便称此山为“大荒山”。我国第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 在肃慎之国。”肃慎,位于我国东北的东北部;不咸,蒙语即神仙的意思;不咸山,即仙山。 长白山天池之畔有一天豁峰,山峰形状奇特。山石巨大,其中最大的一块,便名曰“补天 石”。“绛珠仙草”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它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人参。人参常被称为“神 草”或“仙草”,长着对生的绿叶,绿叶中间挺立着一株长长的花柱,柱上结着一串串红宝石 似的珠果,颜色绛红绚丽,形状如同南国红豆,晶莹剔透。这样看来,这个“绛珠仙草”不 是人参又是什么呢? ③“神瑛侍者”呢?他似是“神鹰”的谐音。很早以前,满族人中间流传着一个神话:有三 个仙女在长白山天池里洗澡,有一只神鸟(也有称说神鹰的)噙来一颗绛红的仙果放到最小 的仙女佛库伦的衣服上,仙女吞下红果后生个男孩,便是清世祖先布库里雍顺。因此,神鸟 (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曹雪芹只不过是将 其巧妙地改造了一番,且完全不露 一点痕迹。 ④为什么曹雪芹要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来牵引出这部百年望族的兴衰史呢?曹雪 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他们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 越功勋。因此曹雪芹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开篇,这与他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有着直 接的关系。曹雪芹生于末世,当年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 - 2 - 唯独他结庐在荒凉的西郊荒野村,穷困潦倒,怎能不产生“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 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呢? ⑤曹雪芹在一首《画中诗》中说:“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 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这里明明点出这块顽石 的来历,它的根源本来尊贵,详溯其源当是出自太古的大荒山(即长白山)山巅,遥想 当年是何等的荣耀,只是今日才蒙蔽尘埃,埋没于蓬蒿之中。现虽 欲返璞归真,但又不 愿去攀结那些豪门权贵,只能是“自怨自愧,日夜悲哀”而已!并于万般无奈之中,才 求诸笔墨文字,冀图得到诸如《红楼梦》中的空空道人之类的仙人去传述其一番历历可 数的心迹罢了。 1、下列几种说法中,不符合本文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3 分) A.《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绛珠仙草”,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被人们称 为神草或仙草的人参。 B.《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当年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那块石头出自大荒山无 稽崖下,“大荒山,无稽崖”,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 C.《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神瑛侍者”,“神瑛”似是“神鹰”的谐音,神鹰 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 D.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红楼梦》的开篇 神话故事表现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作者认为《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大荒山即是我国东北的长白山,是因 为在远古时代,人们称此长白山为“大荒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块巨大山石名为“补天 石”。 B.满族人神话中神鸟(或神鹰)与绛红珠果的兰因絮果缔结在三生石畔的故事,被 曹雪芹妙若无痕地运用到了《红楼梦》中。 C.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而曹雪芹虽为清室开创基业, 屡立卓越功勋却穷困潦倒,所以让他产生“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 D.本文作者认为“绛珠仙草”即人参,因为人参长着对生的绿叶,中间花柱头上结 着一串串宝石似的珠果,与《红楼梦》描写的“绛珠仙草”很像。 3.以下对于文章相关自然段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纵观全文,作者对《红楼梦》的开篇神话中涉及的主要事物一一作了考证,说明 - 3 - 作者对满族历史及满族风情非常熟悉。 B.在第②自然段,作者援引脂砚斋 评说红楼梦的话,意在证明“大荒山”就是今天 的长白山,引用《山海经》中的句子,是为了证明“绛珠仙草”就是人参。 C.在第③自然段,作者引用满族人中间流传一个神话,是为了证明神鸟(或神鹰) 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 D.在第④自然段,通过追溯曹氏家族兴衰,剖析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 二、古代诗文阅读(38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8 题。(22 分) 马芳,字德馨,蔚州人。十岁为北寇所掠,使之牧。芳私以曲木为弓,剡矢射。俺 答①猎,虎虓②其前,芳一发毙之。乃授以良弓矢、善马,侍左右。芳阳为之用,而阴 间道亡归。周尚文镇大同,奇之,署为队长。数御寇有功,当得官,以父贫,悉受赏以 养。嘉靖二十九年秋,寇犯怀柔、顺义。芳驰斩其将,授阳和卫总旗。 寇尝入威远,伏骁骑盐场,而以二十骑挑战。芳知其有诈,用百骑薄伏所,又三分 军锐,以次击敌,敌骑辟易十里。寇营野马川,克日战。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 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芳战益力,寇乃去。累迁指挥佥 事,复以功,超迁都督佥事。 已,袭寇有功,进二秩,为右都督。寻以功进左,赐蟒袍、钱百万,衣被刀剑下至 居室什物,无不悉备。三十六年,迁蓟镇副总兵,分守建昌。土蛮十万骑薄界岭口,芳 与总兵官欧阳安斩首数十,获骁骑猛克兔等六人。寇不知芳在,芳免胄示之,惊曰:“马 太师也!”连却。四十五年七月,辛爱以十万骑入西路,芳迎之马莲堡。堡圮,众请塞 之,不可。请登台,亦不可。开堡四门,偃旗鼓,寂若无人。 比暮,野烧烛天,嚣呼达旦。芳卧,日中不起,敌骑窥者相属,莫测所为。明日, 芳蹶然起,乘城,指示众曰:“彼军多反顾,且走。”勒兵追击,大破之。芳有胆智,谙 习敌情,所至先士卒。一岁数出师捣巢,或躬督战,或遣裨将。家蓄健儿,得其死力。 尝命三十人出塞四百里,多所斩获,寇大震;芳起行伍,十余年为大帅,身被数十创, 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石州城陷,副将田世威、参将刘 宝论死,芳乞寝己荫子,赎二将罪。为御史所劾,敕自省。后世威复为将,遇芳薄,芳 不与校,时人多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九》) - 4 - ①俺答:北方蒙古首领 ②虓(xiāo):虎吼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芳阳为之用,而阴间道亡归 间道:(偏僻的)小路 B.复以功,超迁都督佥事 超迁:越级提升 C.衣被刀剑下至居室什物 什物:各种物品 D.芳有胆智,谙习敌情 谙习:熟悉了解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 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B 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 断后/顷之/寇果靡至 C.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 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D.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 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 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每个时辰 有固定名称,同时古人也习惯用十二地支来分别对应十二时辰。文中的“日中”也就是 午时。 B.“秩”在古代本指官吏所领的俸禄,后来也成为官职级别的代称,文中“进二秩” 是说马芳因攻敌有功,被晋升两级官职。 C.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个皇帝至少对应着一个年 号。如文中的“嘉靖”即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朱厚璁的年号。 D.《明史》记载了明朝自朱元璋洪武元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它 与《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一样均属纪传体史书。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马芳年少英勇,事亲至孝。马芳年少时被北寇掳去做了牧童,后一箭射杀猛虎救 了俺答,俺答让他随侍左右;逃回后抗敌立功,他把所得封赏都拿来奉养父亲。 B.马芳巧破敌谋,名震边陲。威远之战,马芳识破敌人诡计,将计就计大破敌军; 界岭口之战,敌寇初以为马芳不在,后来见到他就纷纷退却。 - 5 - C.马芳智勇双全,多次建功。马莲堡之战,马芳先采用疑兵之计,大开堡门,通宵 鼓噪,次日又卧床不起,麻痹敌军,最后一举击破敌人。 D.马芳身先士卒,爱护下属。每次出战马芳都亲身前往;部将田世威、刘宝被判罪, 马芳不惜请求停止荫封自己的儿子,来为二将赎罪。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芳知其有诈,用百骑薄伏所,又三分军锐,以次击敌,敌骑辟易十里。(5 分) (2) 为御史所劾,敕自省。后世威复为将,遇芳薄,芳不与校,时人多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9—10 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 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 769)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 世只有一年。 9.本诗的景与情的关系与《登高》相比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 分) 10.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山 - 6 - 谷间发出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2)杜甫《咏怀古迹》中在表达诗人对昭君只能魂归故里的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的 同时也表达对昏庸的统治者揭露讽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文人擅长借典故寄托情思,李商隐在《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蓝田云烟的 典 故 抒 写 世 间 风 情 迷 离 恍 惚 , 可 望 而 不 可 即 的 感 慨 的 两 句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1)--(4)题。 八月骄阳 汪曾祺 张百顺年轻时拉过洋车,后来卖了多年烤白薯。德胜门豁口内外没有吃过张百顺的 烤白薯的人不多。后来取缔了小商小贩,许多做小买卖的都改了行,张百顺托人谋了个 事由儿,到太平湖公园来看门。一晃,十来年了。 每天到园子里来遛早的,都是熟人。 来得最早的是刘宝利。他是个唱戏的。剧团演开了革命现代戏,台上没有他的活儿, 领导动员他提前退了休。 跟他差不多时候进园子遛弯的叫顾止庵,早年教私塾,后来给人抄书,抄稿子,代 写家信。解放后,又添了一项业务:代写检讨。后来搁了笔。每天就是遛遛弯儿。 这天他进了太平湖,公园看门的张百顺正在湖边淘洗螺蛳。 “顾先生,您说这文化大革命,它是怎么一回子事?” “您问我?——这谁知道。” “这红卫兵,呼啦——全起来了,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他们怎么有这么大的权?谁 给他们的权?” 刘宝利来了。 “昨儿,我可瞧了一场热闹!” “什么热闹?” “烧行头。嗬!堆成一座小山哪!大红官衣、青褶子,这没什么!帅盔、八面威、相貂、 - 7 - 驸马套„„这也没有什么!大蟒大靠,苏绣平金,都是新的,太可惜了!这值多少钱哪!一把 火,全烧啦!火苗儿蹿起老高。烧糊了的碎绸子片飞得哪儿哪儿都是。” “唉!” “火边上还围了一圈人,都是文艺界的头头脑脑。有跪着的,有撅着的。有的挂着 牌子,有的脊背贴了一张大纸,写着字。都是满头大汗。您想想:这么热的天,又烤着 大火,能不出汗吗?一群红卫兵,攥着宽皮带,挨着个抽他们。劈头盖脸!有的,一皮带 下去,登时,脑袋就开了,血就下来了。——皮带上带着大铜头子哪!” “唉!” 这工夫,园门口进来一个人。六十七八岁,戴着眼镜,一身干干净净的藏青制服, 自家纳的千层底布鞋,拄着一根角把棕竹手杖。这人见了顾止庵,略略点了点头,往后 面走去了。这人眼神有点直勾勾的,脸上气色也不大好。这人走到靠近后湖的一张长椅 旁边,坐下来,望着湖水。 顾止庵说:“茶也喝透了,咱们也该散了。” 张百顺把螺蛳送回家。回来,那个人还在长椅上坐着,望着湖水。 柳树上知了叫得非常欢势。天越热,它们叫得越欢。赛着叫。整个太平湖全归了它 们了。张百顺回家吃了中午饭。回来,那个人还在椅子上坐着,望着湖水。 粉蝶儿、黄蝴蝶乱飞。忽上,忽下。忽起,忽落。黄蝴蝶,白蝴蝶。白蝴蝶,黄蝴 蝶…… 天黑了。张百顺要回家了。那人还在椅子上坐着,望着湖水。 蛐蛐、油葫芦叫成一片。还有金铃子。野茉莉散发着一阵一阵的清香。一条大鱼跃 出了水面,歘(xū)的一声,又没到水里。星星出来了。 第二天天一亮,刘宝利到太平湖练功。发现有人投湖啦!他叫了两个打鱼的人,把尸 首捞了上来,放在湖边草地上。这工夫,顾止庵和张百顺也赶了过来。 顾止庵四下里看看,说:“这人想死的心是下铁了的。他投湖的时候,神智很清醒, 你们看,他的上衣还整整齐齐地搭在椅背上,手杖也好好地靠在一边。咱们掏掏他的兜 儿,看看有什么,好知道死者是谁呀。” 顾止庵从死者的上衣兜里掏出一个工作证,是北京市文联发的:姓名;舒舍予 职务: 主席。 顾止庵看看工作证上的相片,又看看死者的脸,拍了拍工作证: “这人,我认得!怪不得昨儿他进园子的时候,好像跟我招呼了一下。我还上他那儿 - 8 - 聊过几次。人挺好,有学问!” “您等等!他到底是谁呀?” “他,就是老舍呀!” 刘宝利看着死者: “我认出来了!在孔庙挨打的,就有他!您瞧,脑袋上还有伤,身上净是血嘎巴!—— 我真明白。这么个人,旧社会能容得他,怎么咱这新社会倒容不得他呢?” 顾止庵说:“‘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这大概就是他想不通的地方。” 张百顺撅了两根柳条,在老舍的脸上摇晃着,怕有苍蝇。 “他从昨儿早起就坐在这张椅子上,心里来回来去,不知道想了多少事哪!” “‘千古艰难唯一死’呀!” “那干吗要走了这条路呢? 这秋老虎虽毒,它不也有凉快的时候不?” 顾止庵环顾左右,沉沉地叹了一口气:“‘士可杀,而不可辱’啊!” 刘宝利说:“我去找张席,给他盖上点儿!”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小说通过对刘宝利、顾止庵、张百顺三个市井百姓人物身份的交代,直接揭示了 当时的社会环境。 B.刘宝利、顾止庵、张百顺三个人关于文革所见所闻的对话表现了普通百姓对于文 革中发生的“烧戏服”“打人”事件的困惑和气愤以及一种看热闹的心态。 C.小说中描写了文革中普通百姓能“忍”和老舍的“不忍”,表现了中国老百姓的 坚韧和作为知识分子的老舍的脆弱。 D.刘宝利、顾止庵、张百顺是平常人物,也是最符合艺术真实 的人物。对他们身份的交代,既为下文的谈话内容做铺垫,也为见证一位作家的死 作铺垫。 E.作者冷静地反复叙述这个人“坐在后湖的一张长椅上望着湖水”,这个动作的四 次重复,笔端凝注了无限的悲怆与沉痛。 (2)小说中的老舍先生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 9 - (3)小说中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4)小说采用第三人称,老舍先生的遭遇包括死亡,均由几位当事人眼中看到、口 中道出,用的是侧面描写。请结合文本谈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8 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78 分) 四、基础知识和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1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海明威,英国著名现代作家。1954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 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B.我国古典诗歌又分为古体诗(又叫古风)和近体诗(又称格律诗),李白的《蜀 道难》 《望庐山瀑布》、杜甫的《咏怀古迹》《登高》以及李商隐的《锦瑟》《马嵬》均属于 近体诗。 C.鲁迅的三部小说集分别是《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孔乙己》和《藤野 先生》出自《呐喊》,《祝福》则出自小说集《彷徨》。 D.杜 甫,字子美,他的诗反映了唐代动乱的现实,揭示了人民的痛苦生活,被称为 "诗史"。杜甫在艺术上为古代诗歌开辟了现实主义广阔道路,创建了沉郁顿挫的艺 术风格。 1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①杭州彩民刘先生 8 元中体彩“超级大乐透”2040 万 ,面对记者提问,刘先生怕 泄露身份会惹来麻烦而__________ 。 ②周星驰的作品一贯保持“猜不透”的风格,在发布会上,他对最新影片《美人鱼》 的具体故事___________。 ③董卿休假风波再次点燃了“央视主播离职”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凡离职的主 播,对于走的“原因”都_________。 A. 讳莫如深 守口如瓶 三缄其 B. 守口如瓶 三缄其口 讳莫如深 - 10 - C. 守口如瓶 讳莫如深 三缄其 D. 三缄其口 守口如瓶 讳莫如深 1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 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B.如果我们的作家动辄则“与市场接轨”,轻易认同“卖书比写书更重要”,那么, 怎么指望他们沉潜静思、面壁独处,写出具有独特思想情怀的优秀作品呢? C.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发展良好与否,关系到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未来。 D.我们遵守的第一个诺言,就是对朋友的一种感恩:感谢他们的无私陪伴和支持, 感谢他们让我们在悲伤哭泣无助的时候能给予一双坚强的羽翼。 16.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路怒”即带着愤怒情绪驾驶机动车,俗称“开斗气车”,国外又称为“攻击性驾 驶”,在交通违法行为上表现为强行变更车道、强行超车、违法抢行、占道行驶和不按规 定让行等交通违法行为。__________。今年以来,全国共查获上述违法行为 1733 万起, 同比上升 2.8%。从性别看,“路怒”症中涉及的男司机占 97%、女司机占 3%。 A.“路怒”是心疾,由此引起的攻击性驾驶行为是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既不利于 驾驶人的身心健康,又危害他人与自身的人身安全 B.“路怒”是心疾,既不利于驾驶人的身心健康,又危害他人与自身的人身安全, 由此引起的攻击性驾驶行为是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 C.由此引起的攻击性驾驶行为是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既危害他人与自身的人身安 全,又不利于驾驶人的身心健康,“路怒”是心疾 D.既不利于驾驶人的身心健康,又危害他人与自身的人身安全,由此引起的攻击性 驾驶行为是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路怒”是心疾 17.下面是某学校团委组织的“情暖环卫天使”活动的构思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 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连标点不超过 90 个字。(6 分) 团委确定方案 服务性社团 文艺性社团 - 11 - 角色换位 跟踪摄影、照相 召开座谈会 组织主题展示 五、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 少于 800 字。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B 【解析】“出自大荒山无稽崖下”并非作者的观点,而是曹雪芹的观 点。 2. 【答案】C 【解析】“曹雪芹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不符合原文意 思,应是其先人。 3.【答案】B 【解析】作者援引脂砚斋评说红楼梦的话,是证明“大荒山、无稽崖” 是“无可稽考”之处;引用《山海经》中的句子,是为了证明“大荒山”就是我国东北 的长白山。 二、古代诗文阅读 4. A 【解析】“间道”在句中属名词短语活用为状语,应解释为“从(偏僻的) 小路”。 5. C 【解析】原文正确断句为: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 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麕至。 6.D 【解析】《资治通鉴》为编年体史书。 7.D 【解析】“每次出战马芳都亲身前往”不准确,原文中说“或躬督战,或遣裨 将”。 8.(1)(5 分)马芳了解(知道)敌人有诡计,用一百骑兵迫近敌军埋伏的地方,又 将(自己的)精兵分成三部分,依次攻击敌人,敌军骑兵退避了十里。 (得分点:“薄”“伏所”“军锐”“以次”“辟易”各 1 分) (2)(5 分)(马芳)被御史弹劾,皇帝下诏命他自我反省。后来田世威又担任将领, - 12 - 对待马芳很刻薄(不厚道),马芳也不与他计较,当时的人们都称赞马芳。 (得分点:“敕”“薄”“校”“多”、被动句各 1 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马芳,字德馨,蔚州人。十岁时被北方敌寇掳掠去,让他放牧。马芳暗中用曲木做 箭弓,削成箭习射。俺答打猎,猛虎在他前面怒吼,马芳一箭将老虎射死。于是俺答授 予马芳上等弓矢和好马,让他在身边侍候。马芳佯装为他所用,却暗地里从偏僻小路逃 回。周尚文镇守大同,对此感到惊奇,让他代理队长。数次抵御敌寇有功,应授官职, 而他因为父亲贫困,接受全部赏赐来侍养父亲。嘉靖二十九年秋天,敌寇侵犯怀柔、顺 义。马芳驰马斩敌将,被授予阳和卫总旗的官职。 敌寇曾经侵犯威远,在盐场埋伏骁勇骑兵,而用二十个骑兵挑战。马芳了解敌人有 诡计,用一百骑兵迫近敌军埋伏的地方,又将精兵分成三部分,依次攻击敌人,敌军骑 兵退避了十里。敌寇扎营在野马川,约定作战日期。马芳估计敌寇要逃遁,急忙趁机攻 击,斩杀敌人很多。众人正要庆贺,马芳立刻鞭打坐骑说:“贼寇来了。”催促士兵扼守 险要之地,而自己断后。不久,敌寇果然聚集冲来。马芳战斗得更加尽力,敌寇最终退 去。多次升迁到指挥佥事,又因军功,被越级提拔为都督佥事。 不久,马芳攻敌有功,晋升两级,担任右都督。不久又因军功再提拔为左都督,被 赏赐蟒袍、金钱百万,衣服被子刀剑下到住宅的各种器物,无不完备。三十六年,马芳 改任蓟镇副总兵,分守建昌。土蛮十万骑兵逼近界岭口,马芳和总兵官欧阳安歼敌数十 人,俘获骁勇骑兵猛克兔等六人。敌寇不知道马芳在,马芳脱下盔甲给他们看,敌寇都 惊恐地说:“这是马太师!”于是纷纷退去。四十五年七月,辛爱率十万骑兵入侵西路, 马芳在马莲堡迎击他们。堡墙坍塌,众人请求堵上它,马芳不同意。众人又请求登上高 台,马芳也不同意。马芳下令打开城堡四门,偃旗息鼓,寂静得就像没人一样。 等到天黑,火光冲天,通宵鼓噪。马芳躺在床上,到中午也不起来,敌人窥探的骑 兵接连不断,没人能猜透他要干什么。第二天,马芳突然一跳而起,登上城头,指着敌 人对众人说:“敌军多回头看,将要逃跑。”他率兵追击,大破敌军。马芳有胆有智,熟 悉了解敌情,所到的地方都是身先士卒。一年之中多次出师捣毁敌巢,有时亲自督战, 有时派副将督战。马芳家里养着健壮之人,得到他们效死力。他曾经命令三十人出塞外 四百里,斩杀俘获很多敌人,敌寇非常震恐。马芳出身士兵,十多年后成为大帅,身体 受伤几十处,以少击多,没有不大胜的,威名震动边陲,是一时将帅之首。石州城被敌 寇攻陷,副将田世威、参将刘宝被判死罪,马芳请求停止荫封自己的儿子,来为二将赎 - 13 - 罪。马芳被御史弹劾,皇帝下诏命令他自我反省。后来田世威又担任将领,对待马芳很 刻薄,马芳也不与他计较,当时的人们都称赞马芳。 9.①《登高》是以哀景写哀情:借萧瑟凄凉的悲秋之景来抒发作者孤苦悲凉之感; ②本诗以乐景写(或反衬)哀情:借美妙迷人的春江之景来反衬作者愁苦悲哀、无 以自遣的心境。(每点 2 分) 10.①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 ②垂老多病之叹:作者已近垂暮,疾病缠身,孤苦伶仃,满怀悲叹; ③心系朝廷:内心不忘君恩,总是北望长安; ④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 (每点 2 分,概括和分析各 1 分, 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11. (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3)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2(1)D E (D 项 3 分 E 项 2 分 A 项 1 分) 【解析】A 对三个市井人物身份的交代,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B 主要是“困惑”和“看热闹”,“气愤”并无明显体现。 C 老舍的自杀是保持自己尊严和气节的一种抗争方式,不是脆弱。 12(2)①自尊刚毅:有强烈的自尊心,为保气节,以死抗争,可杀而不受辱。 ②赤胆忠诚:“将心托明月”,他热爱党,爱自己的国家。 ③严 谨清正:衣服穿得干干净净,人自杀了,上衣和手杖还整齐摆放。 ④善良亲切:临去世前见到顾止庵依然打招呼。 (每点 2 分,概括分析各 1 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 12(3)①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从上午到中午到晚上,主人公一直坐在长椅上,内心 经历了长时间的痛苦挣扎。 ②通过描写知了、蝴蝶、蛐蛐、油葫芦等的热闹和喧嚣,衬托了主人公安静的外表 下不平静的心情。 ③以景衬情,表达了作者对老舍先生的悲剧命运的沉痛、悲愤的心情。 ④渲染一种悲凉气氛,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发展作铺垫。(每点 2 分,答 3 点得满分) - 14 - 12(4)①侧面描写写作难度较小。老舍自杀前的复杂激烈的心理冲突比较难以把握, 作者采用侧面描写,避免了与死者的直接对话,以“可见”表现“不可见”,用“可说” 暗示“不可说”。 ②侧面描写也避免了凄惨恐怖内容的展现。从旁观者的视角来观察老舍之死,于和 谐恬淡中寄寓悲剧。使文字纯美而有震撼力,具有独特的打动人心的力量。 ③能使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更丰富、主题更深刻。 小说借三个人物的对话既写出了老舍先生的不幸遭遇,更写出普通世人眼中的老舍 先生的性格品质,流露出的对老舍先生的同情、理解、敬仰,也是当时整个社会最真实 的表达,同时也促使人们对那场浩劫进行反思。 ④更好地体现了老舍先生作品的特点。市井百姓一直是老舍先生笔下的主角, 本文中的三个小人物也是最平常而真实的市井百姓,作者以这一方式表达了对老舍 先生的怀念和崇敬。 (每点 2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 13. D【解析】A 项海明威为美国作家;B 项《蜀道难》属古体诗;C 项《藤野先生》 并非小说,而是散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14. D 【解析】三缄其口:形容说话十分谨慎,不肯或不敢开口。守口如瓶:形 容说话慎重或严守秘密。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15.C 【解析】A 项有歧义,“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指的是影片《三 体》还是影片《星际穿越》,不明确;B 项“动辄则”重复;D 项句式杂糅,主动与被动 杂糅,“感谢他们让我们在悲伤哭泣无助的时候能给予一双坚强的羽翼”应改为“感谢他 们在我们悲伤哭泣无助的时候能给予一双坚强的羽翼”或“感谢他们让我们在悲伤哭泣 无助的时候能获得一双坚强的羽翼”。 16. B 【解析】B 项表达连贯,语脉自然,逻辑关系明晰 17. 【参考答案】本次活动由团委组织,(1 分)要求“服务性社团”和“文艺性社 团”参加,(1 分)服务性社团在与环卫工人进行角色互换后召开心得座谈会,(2 分)文 艺性社团在活动期间跟踪摄影、照相,然后组织主题展示。(2 分) 六、写作 审题提示:“到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到达顶端,归功 - 15 - 于它有一双矫健、敏捷的翅膀;蜗牛能到达顶端,则归功于它的吃苦耐劳和执著精神。 立意提示: 1 、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 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 3、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 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 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 参考标题:1 创业中的蜗牛精神(着眼于蜗牛)2、凡人想成功,该走蜗牛路(着眼 于蜗牛)3、是只蜗牛又何妨(着眼于蜗牛)4、用坚持向成功挺进(着眼于蜗牛)5、成 功源于对生命的执著(着眼于蜗牛)6 、执著努力,打造成功的宝剑(着眼于蜗牛)7、 超群的实力是成功的保证(着眼于老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