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2-08 发布 |
- 37.5 KB |
- 3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唐山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说明: 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卷Ⅰ答案点击智学网上对应选项,卷Ⅱ将写在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拍照上传至智学网,一题一张.。 卷Ⅰ(选择题 共50分) 一、课本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阜(fù)盛 监生(jiàn) 瘦削(xiāo) 殉(xún)葬 B. 盥(guàn)洗 按捺(nài) 忖度(dù) 瞋(chēn)视 C. 懵(měng)懂 宸(chén)翰 绾(wǎn)着 胡诌(zhōu) D. 笑靥(yǎn) 遂(suí )心 讪﹙shàn﹚笑 罥(juàn)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能力。解此类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项,“瘦削”的意思是“形容身体或脸很瘦”,其中“削”应读“xuē”。“殉葬”是“古代的一种风俗,逼迫死者的妻妾、奴隶等随同埋葬,也指用俑和财物、器具随葬”,其中“殉”应读“xùn”; B项,“按捺”的意思是“压下去;控制”,其中的“捺”应读“nà”。“忖度”的意思是“推测;揣度”,其中的“度”应读“duó”; D项,“笑靥”的意思是“酒窝;笑脸”,其中的“靥”应读“yè”。“遂心”的意思是“合自己的心意;满意”,其中的“遂”应读“suì”。 故选C。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烟阜(土山)盛 不经(道理)之谈 走投(投奔)无路 B. 敛声屏(抑制)气 攒眉蹙(皱)额 行踪诡(欺骗)秘 - 35 - C. 孽(子 )根祸胎 少不更(经历)事 膏(肥肉)粱子弟 D. 居下讪(讥笑)上 将功赎(补偿)罪 东施效颦(皱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能力。理解词语的意思,要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本题,阅读题干可知:所要理解意思的加点词语都是成语或者词语中的一个字。要理解这些加点字词意思,就要理解字词所在的成语或者词语的意思。 A项,“人烟阜盛”的意思是“指某地方人口很多”,所以“阜”的意思是“盛多”; B项,“行踪诡秘”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的行动的踪迹怪异隐秘让人不易捉摸”,所以“诡”的意思是“怪异”; C项,“孽根祸胎”的意思是“灾祸的根源,旧指坏的儿子”,“孽”的意思是“邪恶”。 故选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数罟不入洿池 数:多次 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 B. 而绝江河 绝:横渡 蒙故业,因遗策 因:承袭 C. 奋六世之余烈 烈:功业 秦人开关延敌 延:延续 D. 揭竿为旗 揭:砍下 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 A项,“数罟不入洿池”的意思是“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所以“数”的意思是“密”; C项,“秦人开关延敌”的意思是“秦人打开函谷关口迎战敌人”,所以“延”的意思是“迎战”; D项,“揭竿为旗”的意思是“举起竹竿作军旗”,所以“揭”的意思是“举起”。 故选B。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扪参历井仰胁息 胁:呼吸 以手抚膺坐长叹 膺:胸膛 B. 独留青冢向黄昏 冢:坟墓 弦弦掩抑声声思 思:想念 C. 间关莺语花底滑 滑:流畅,流利 往往取酒还独倾 倾:到,这里指饮酒 - 35 - D. 使快弹数曲 快:迅速 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忽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 A项,“扪参历井仰胁息”的意思是“摸着参星经历井星,仰头望天,紧张的屏住呼吸”,所以“胁”的意思是“屏住,收敛”; B项,“弦弦掩抑声声思”的意思是“每根琴弦都饱含着抑郁,每个音符都充满愁思。或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愁思”,所以“思”的意思是“愁思,悲伤”; D项,“使快弹数曲”的意思是“让她畅快地弹奏几曲”,所以“快”的意思是“畅快”。 故选C。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石栈,俗称“栈道”,是古人在山崖上凿石架木建成的通道。 B.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代行政区划,后用作中国的代称。 C. 山东,战国时期是指崤山以东的地区,即东方的各个诸侯国。 D. 谪戍,古代指将有罪的人派到远方防守,如白居易贬谪浔阳。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白居易贬谪浔阳”是贬官,而非谪戍。 故选D。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忤逆(wǔ) 睥睨(bì) 汤镬(huò) 砧板(zhēn) B. 刎颈(wěn) 捱靠(ái) 列观(guān) 罪愆(qiān) C. 提防(dī) 冗长(rǒng) 煴火(yūn) 神祇(qí) D. 汤镬(huò) 倩请(qiàn) 症候(zhēng) 纶(guān)巾 【答案】C - 35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能力。解此类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A项,“睥睨”的“睥”应读“pì”,意思是“眼睛斜着看,表示傲视或厌恶”; B项,“列观”的“观”应读“guàn”,意思是“一般的宫殿”; D项,“症候”的“症”应读“zhèng”,意思是“疾病,症状”。 故选C。 7.下列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求人可使报秦者 报:答复 则幸得脱矣 脱:免罪 B. 均之二策 均:比较 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寿:长寿 C. 相如持其璧睨柱 睨:斜看 逆强秦之欢 逆:迎接 D. 左右皆靡 靡:倒下 于是秦王不怿 怿:高兴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 B项,“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的意思是“用赵国的十五座城池为秦王献礼”,所以“寿”的意思是“进酒或献礼”; C项,“逆强秦之欢”的意思是“触犯强大秦国对我们的感情”,所以“逆”的意思是“触犯”; D项,“左右皆靡”的意思是“侍从们都吓得倒退”,所以“靡”的意思是“退却”。 故选选A 8.下列各组句子,全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B. 与旃毛并咽之 信义安所见乎 C. 于是相如前进缶 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D. 固请,召有司案图 前以降及物故 【答案】C - 35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判断文言文中通假字能力。“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通假字一般有三种情况:同音替代、音近替代、形近替代。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其实就是写出本字并解释。这就要求考生能根据语境和自己知识储备判断出通假字,并写出本字进行解释。所以考生对于常用的通假字要能够识记,并理解其意思,平时也要多记诵。本题, A项,“庭”通“廷”,朝堂。“孰”通“熟”,反复,仔细; B项,“旃”通“毡”, 毛织品。“见”通“现”,显现; D项,“案”通“按”,审察,察看。“以”通“已”,已经。 故选C。 【点睛】通假字一般有三种情况:同音替代、音近替代、形近替代。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其实就是写出本字并解释。这就要求考生能根据语境和自己知识储备判断出通假字,并写出本字进行解释。判断语句中是否存在通假现象,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握语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申义等解释时,就要考虑通假问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或音变等把握是否通假。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汉亦留之以相当 B. 璧有瑕,请指示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C. 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D. 独阏氏子弟在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理解判断能力。所谓古今异义词,指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一致,但意思不同。古今异义词往往是双音节词,所以看到这种词,就要仔细区分,一般可以用逐字组词的方式来区分,因为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平时注意多积累。本题, A项,美人:古义,嫔妃。今义,美丽的人。相当:古义,相抵。今义,差不多,等同; B - 35 - 项,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宣言:古义,公开扬言。今义,一般指国家、政府、政党、团体或其领导人为说明其政治纲领或对重大问题表明其基本立场和态度而发表的文告; C项,戏弄,两个词,戏(于)弄臣。戏,戏耍,游戏。弄,弄臣,指专为帝王狎玩取乐之臣,这里是蔺相如自称。今义,耍笑捉弄。丈人:古义,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义,岳父。 D项,子弟:古义今义均为:年轻的后辈。以为:古义今义均为:认为。 故选D。 【点睛】所谓古今异义词,指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一致,但意思不同。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词义扩大,指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古义被包括在今义之中。词义的扩大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 10.下列句中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 以勇气闻于诸侯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 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 A项,之:近指代词,这/之:第一人称代词,我; B项,以:介词,凭借/以:连词,因为; C项,而:连词,表并列,同时/而:连词,表并列,同时; D项,且:连词,表并列,并且/且:连词,况且。 故选C。 【点睛】 - 35 - 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11.下列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稍迁至栘中厩监 稍:略微 汉亦留之以相当 当:抵押 B. 置币遗单于 币:财物 私候胜曰 候:拜访 C. 以状语武 状:情况 使卫律治其事 治:惩办 D. 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 惠等哭,舆归营 舆:车马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 A项,“稍迁至栘中厩监”的意思是“逐渐被提升为掌管皇帝鞍马鹰犬射猎工具的官”,“稍”的意思是“渐渐”; C项,“使卫律治其事”的意思是“命令卫律调查审理他们叛乱的事”,“治”的意思是“审理,调查”; D项,“惠等哭,舆归营”的意思是“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舆轿把苏武抬回营帐”,“舆”为动词,意思是“用舆轿抬”。 故选B。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12.下列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 单于使使晓武 晓:告知 B. 谋杀近臣,当死 当:应当 乃幽武置大窖中 幽:囚禁 - 35 - C. 劾大不敬 劾:揭发 加以老母系保宫 系:关押 D. 会论虞常 论:讨论 自分已死久矣 分:断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 B项,“谋杀近臣,当死”的意思是“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刑”,“当”的意思是“判处”; C项,“劾大不敬”的意思是“被指控为大不敬的罪”,“劾”的意思是“指控”; D项,“会论虞常”的意思是“一起来审处虞常”,“论”的意思是“审处,判罪”。 故选A。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非汉所望也 皆为陛下所成就 B. 吾母与弟在汉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C. 惶恐饮药而死 单于视左右而惊 D. 明日复然 喟然叹曰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 A项,所:助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所+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如本题翻译成“期望的”/所:助词,被动标志; B项,与:连词,和/与:介词,跟,和; C项,而:连词,表承接,不译/而:连词,表承接,不译; D项,然:代词,这样/然: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故选C。 14.下列各句都有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35 - ①宜皆降之 ②屈节辱命 ③单于壮其节 ④空以身膏草野 ⑤反欲斗两主 ⑥天雨雪,武卧啮雪 ⑦杖汉节牧羊 ⑧武能网纺缴 A. ①②⑤/③/④⑥⑦⑧ 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 ②③⑥/①④⑦/⑤⑧ D. ①⑤⑥/②⑦⑧/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活用类型判断能力。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规律。本题, ①降: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②屈、辱:动词使动用法,使……屈,使……辱;③壮: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壮;④膏:名词动用,做肥料;⑤斗:动词使动用法,使……争斗;⑥雨:名词动用,下;⑦杖:名词动用,拄着;⑧网:名词动用,结网。 ①②⑤动词使动,③形容词意动用法,④⑥⑦⑧名词做动词。 故选A。 15.对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皆为陛下所成就 ②何以女为见 ③空自苦亡人之地 ④见犯乃死,重负国 ⑤使决人死生 ⑥何以复加 ⑦为降虏于蛮夷 ⑧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⑨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A. ①⑤/②④/③⑥⑦/⑧/⑨ B. ①④/②⑥/③⑤⑨/⑦/⑧ C. ①④/②⑨/③⑤⑥/⑦/⑧ D. ①⑤/②⑥/③④⑦/⑧/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本题, - 35 - ①为被动句,“为……所”表被动;②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③为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即“空自苦于亡人之地”;④为被动句,“见”表被动;⑤为省略句,省略了“使”的宾语“之”,即“使之决人死生”;⑥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⑦状语后置句“为降虏于蛮夷”即“于蛮夷为降虏”;⑧定语后置句,“留在汉者”作后置定语,修饰“匈奴使”,即“留在汉匈奴使”;⑨为省略句,省略了“与”的宾语“之”,即“常惠请其守者与之俱”。 ①④被动句,②⑥宾语前置句,③⑤⑨省略句,⑦状语后置,⑧定语后置。 故选B。 16.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书》,又称《前汉书》,班固著,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B. 节,旄节,是使者所持的信物。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故称。 C. 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圆顶毡帐。《敕勒歌》中有“天似穹庐”。 D. 通侯,原称彻侯,秦汉时最高级爵位,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说法错误,应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故选A。 【点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高考考查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一般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品阶勋爵)、科举、姓名、礼俗(冠礼、婚姻、丧葬)、宗法(族,昭、穆,大宗、小宗,亲属,丧服)、宫室、车马、饮食、衣饰等。复习备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要做到:阅读文言文时,要时时关注相关的文化常识专有名词,通过查字典、找资料等方式识记这些文化常识的具体内容,并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常识内容按照定的分类标准加以整理。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秘诀只有一条,就是注重平时积累。具体的方法有:①对古代文化常识进行分类整理。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多涉及:思想文化(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或著作)、古典文学(文学流派、作家、作品)、姓名称谓(姓名字号、亲属称谓等)、礼制官制、天文历法(天文学名词、历法)、地理交通(地理名词、交通工具)、建筑(住宅布局及名称)、科举制度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通过查找资料解方法,积累相关的文化常识,②各个击破,积少成多,对已经收集整理的文化常说,要经常阅读、理解以达到记忆的目的。比如我们对古代的官制就可以分类整理,积累之后,还要注重记忆。 - 35 -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观太学 观:游学 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 B. 施关发机 发:发动 雅闻衡善术学 雅:美好 C. 帝引在帷幄 引:延请 妙尽璇机之正 正:道理 D. 不遵典宪 宪:法制 阴知奸党名姓 阴:暗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 B项,“施关发机”的意思是“装置机关,(用来)拨动机件”,“发”的意思是“拨动”。“雅闻衡善术学”的意思是“(汉安帝)平素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雅”的意思是“平素”。 故选B。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B.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 C.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D.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衡常思图身之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 A项,因:介词,趁着/因:介词,凭借; B项,乃:副词,才/乃:副词,就; C项,以:介词,用/以:连词,表目的,来; D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的。 故选D。 - 35 - 19.下列古代诗词的句子中,没有语序颠倒现象的一项是 A.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B.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D.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古诗词语序能力,或者说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诗词由于协韵、平仄和表意的需要,常常改变正常的语序,运用所谓“倒卷之笔”(即倒装句式)。鉴赏时对这些诗句要防止误读,并细细体会它的妙处。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古代诗词的句子中,没有语序颠倒现象的一项”, B项,正常语序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感慨自己不能像周瑜一样回得到赏识和重用,虚度年华。抒发的是怀才不遇,烈士暮年的惆怅。 C项,正常语序为:玉簪螺髻,献愁供恨。词中是主谓倒装。好处,一是协韵,二是突出愁恨。 D项,正常语序为: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这是因为协韵的需要,“处”,起首用韵。 故选A。 2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夫妻俩工作上互相理解支持,生活中互相照顾,真是恩爱和睦、礼尚往来的一对儿。 B. 张老师教学有方,经常在课堂上故弄玄虚,以启发学生,收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 C. 三年自然灾害,家里处在最为困难阶段,他的母亲总是吃孩子们剩下的残羹冷炙。 D. 如不加紧治理,南水北调这一造福工程可能成为纵贯南北的污水网,会贻笑大方。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A项,礼尚往来: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本句是说夫妻间的理解支持、关心照顾,使用错误; B项,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含贬义。本句是说老师再课堂采用的教学方式,根据后文“以启发学生,收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没有讽刺批判的意味,不能使用贬义成语; - 35 - C项,残羹冷炙:指吃剩下的饭菜。前面用“剩下的”修饰,语意重复; D项,贻笑大方:指让内行笑话。符合语境。 故选D。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二、诗词阅读 21.对这首词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楚辞·招隐士》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A. 词人登上高楼凭栏极目远眺,却因目及远方而产生了黯然春愁。 B. 萋草、烟光、残照烘托了凭栏词人无处倾诉、不被理解的孤凄。 C. 词人为了消释春愁决意痛饮狂歌,但痛饮狂歌后终觉索然无味。 D. 词人因思念远方那人而感“衣带渐宽”,身体消瘦,面容憔悴。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词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 C - 35 - 项,“拟把”是打算的意思,“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三句意思是说,真想痛饮一醉,借酒消愁,可是痛饮狂歌真的能排遣心里的愁苦吗?这种强迫自己寻得欢乐的方式反而最终会感觉索然无味。这是对词人心理活动的描写,并非真的去痛饮狂歌。 故选C。 2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浪淘沙令 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注】①伊吕:指伊尹和吕尚。伊尹,耕于莘野,后受商汤任用,辅佐汤灭了夏桀。吕尚,晚年受周文王重用,后辅佐武王灭商。②风虎云龙:古代有“云从龙,风从虎”的说法。 A. 词人歌咏的伊尹、吕尚两位历史人物都经历过窘困和顺利的境遇。 B. 伊尹、吕尚是因为遇到了英明的君王,否则也会默默地老死乡野。 C. 遇到明君的伊尹、吕尚犹如龙虎,人生从此乘风踏云,直上云霄。 D. 词人以为从古至今的千年间,伊尹、吕尚所建立的功业没人可比。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词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C项,“遇到明君的伊尹、吕尚犹如龙虎”赏析错误,“风虎云龙”中龙虎比喻君王,云风比喻贤臣。 故选C。 23.下面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①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②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①庵:茅屋。②归来:指作者淳熙八年冬遭弹劾落职,闲居上饶带湖。 A. 饥鼠绕床觅食,蝙蝠围灯翻飞,这番破败景象说明王氏茅屋已经久无人居。 - 35 - B. 绕床饥鼠,翻飞蝙蝠,交加风雨,扰得词人难眠,只好对着破窗自言自语。 C. 好容易入梦,却梦见自己奔驰于塞北江南,归来后头发已花白的人生经历。 D. 虽然从秋夜梦境醒来,但词人精神状态仍留梦境,故云“眼前万里江山”。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词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下面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 B项,“只好对着破窗自言自语”赏析错误,这里“自语”是拟人手法。“破纸窗间自语”的意思是破裂的糊窗纸在瑟瑟鸣响。 故选B。 2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A. 蝉栖身高树,餐风饮露,难以饱腹,虽费力鸣叫却也是徒劳无果。 B. 蝉叫至五更,声疏欲断,但一树绿叶却依旧苍翠,显得冷酷无情。 C. 职卑诗人如随水漂荡的树枝长期宦游,以致家乡田园杂草丛生。 D. 诗人希望蝉与自己互相提醒,因为诗人与蝉相似,都是举家清贫。 【答案】D 【解析】 【详解】 - 35 -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词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项,“诗人希望蝉与自己互相提醒”赏析错误,“相警”不是“互相提醒”,而是提醒我的意思。 故选D。 【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5.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秦州①杂诗(其七) 杜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②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①秦州,唐陇右道州名(今甘肃天水)。公元759年,杜甫弃去华州官职,携家远赴秦州,期间创作《秦州杂诗》。②属国,即典属国,是主管外交事务之官。这里指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归来后,被授予典属国一职。 A. “莽莽”、“万重”写出了秦州四周山岭的绵延和雄奇,突出了秦州咽喉要道的险要地势。 B. 地面无风,但高空却风动云移。虽未入夜,但边城已明月高悬。这里写出秦州特有景象。 C. 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始终坚守气节。作者借此激励唐朝使者也要像苏武那样坚贞。 D. 诗人想起国家正处内乱,于是眼前仿佛看见到处战尘弥漫,烽烟滚滚,一片萧索的景象。 【答案】C 【解析】 【详解】 - 35 -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词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C项,“作者借此激励唐朝出使各国使节也要像苏武那样”理解错误,苏武、傅介子那样的故事已经不可能重演了。诗句中包含今昔盛衰之感和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 故选C。 三、文言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列小题。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礼。后十世不绝。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2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辩:辩驳 B. 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啖:给……吃 C. 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谏:规劝 D. 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属:嘱咐 2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请以人君礼葬之 - 35 - B. 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 恐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 C.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 言我孙叔敖之子也 D. 我,孙叔敖子也 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2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B. 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C. 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D. 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2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讽谏,用含蓄委婉的话规劝君主或尊长,使之改正错误。 B. 华屋,装饰华美的屋宇,是古代君臣朝会、议事的地方。 C. 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是先秦诸侯与后来诸侯王的自称。 D. 为寿,指在老人过生日时向老人敬酒,祈祝他健康长寿。 3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优盂言辞诙谐幽默。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严词拒绝;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B. 孙叔敖十分看重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C. 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D. 优盂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不应贪鄙求财,否则将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但廉吏死后,其家人却会面临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 【答案】26. A 27. C 28. A 29. D 30. C 【解析】 【26题详解】 - 35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 A项,“多辩,常以谈笑讽谏”的意思是“多有诙谐之语,常在谈笑之中讽谏”,“辩”应为名词,意思是“诙谐之语”。 故选A。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 A项,以:介词,用,以……方式/以:介词,按照。 B项,而:连词,表承接,就/而:连词,表递进,而且; C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D项,也:判断语气,不译/也:陈述语气,啊。 故选C。 【2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 BC项,“楚相”意思是“楚国宰相”,为一个词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C两项; D项,“其子”作“无立锥之地”的主语,意思是“他的儿子无立锥之地”,意思独立,结构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再结合本句意思:像孙叔敖当了楚相,尽忠尽职廉洁奉公来治理楚国,楚国得以称霸。现在他死了,他的儿子无立锥之地,穷困得要靠背柴来养活自己。一定要像孙叔敖,不如自杀。句子可以断开为: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故选A。 【29题详解】 - 35 -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D项,“为寿,指在老人过生日时向老人敬酒”说法错误,为寿,是席间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 故选D。 【3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C项,“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说法错误,根据原文是“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意思是“请允许我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再来(决定是否)为相”,再结合下文可知“与妻子商定”“又责怪庄王”都是无中生有。不是史实,是优孟的杜撰。 故选C。 【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参考译文: - 35 - 优孟,楚之乐人。身高八尺,多有诙谐之语,常在谈笑之中讽谏。楚庄王的时候,有一匹爱马,穿的马衣要绣有花纹,住在华丽的屋室之中,用露床为席,用枣脯来喂它。马患肥胖症而死,楚玉要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左右群臣对此直言规劝,认为不可以。楚庄王下令说:“有胆敢用葬马来进谏的人,罪当死。”优孟听说了这件事,进入殿门,仰天大哭,楚庄王很吃惊问他为什么这样。优孟说:“这马是大王最心爱的,凭楚国这样堂堂大国,有什么寻求不到的?用大夫的礼制下葬太薄了,请求君王用君王之礼下葬它。”楚庄王说:“我的过错全都到这种地步了。”于是把马交给负责的官吏,并下令不要让天下人知道此事,速速处理不可声张。楚国宰相孙叔敖知道他是个贤能的人,平素很善待他。得病将死时,嘱咐他的儿子说:“我死了,你定会贫困窘迫。你去见优孟,说你是孙叔敖的儿子。”过了几年,孙叔敖之子穷困不堪背柴为生,碰到优孟,对他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父亲将要死时,嘱咐我贫困窘迫时去见优孟。”优孟说:“如果没有远见怎会有这种安排。”立即更换上孙叔敖的衣冠,与其子亲切谈话,一年多时间,优孟言谈像极了孙叔敖,身边的人都不能分辨。楚庄王摆酒,优孟前去祝寿,庄王见到他大惊,以为是孙叔敖再生,想要让他任相位。优孟说:“请允许我回去和老妻商议商议这件事,三天后再为相。”庄王答应了他。三天后,优孟又来了。庄王问:“老妻说什么?”优孟说:“她说谨慎考虑,不要做楚相。楚国宰相不值得做。像孙叔敖当了楚相,尽忠尽职廉洁奉公来治理楚国,楚国得以称霸。现在他死了,他的儿子无立锥之地,穷困得要靠背柴来养活自己。一定要像孙叔敖,不如自杀。”优孟趁机高歌曰:“居山中耕田苦,难以果腹。出山为官,贪婪鄙陋的人会发财,不顾廉耻受辱,人死后家室富足,又担心被加以奸邪之罪,性命没了,家也灭了。贪官怎么能做呢!想做廉洁之官,尊奉法律忠于职守,到死不敢胡作非为。廉吏怎可以做呢!楚国宰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处困境,背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于是庄王谢过优孟,就召见孙叔敖的儿子,封他寝丘封地,民四百户,来俸养祖祀。以后十代都未曾断绝过封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列小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故终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乃著论日:“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温薨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刀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豫章郡居此州之半。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藉。郡城先有六门,宁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愿出臣表下太常 - 35 - ,议之礼典。”诏曰:“汉宣云:可与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有删节) 3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少笃学,多所通览 笃:专心 B. 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 替:衰落 C. 资膏粱之傲诞 资:依赖 D. 利口之覆邦,信矣哉 信:诚实 32.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B. 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C. 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D. 初/宁以春秋谷粱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3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 解褐,义与“释褐”相同,指开始担任官职。“褐”是指粗布衣服。 B. 庠序,古时候学校的名称。殷称“序”,周称“庠”,后泛指学校。 C. 五经,《易》《书》《诗》《礼》《春秋》,加《论语》为“六经”。 D. 太常,官名。秦称奉常,掌宗庙礼仪。汉取“尊大”意,改名太常。 34. 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宁崇尚儒学。范宁认为王弼、何晏二人的玄理之说导致儒学衰微、其罪孽超过了桀纣,于是专门写文章斥责他们。 B. 范宁热心教育。范宁崇尚儒学、重视教化,任地方官职时都积极兴办学校,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来资助求学之人。 C. 范宁正直无私。范宁敢于直言指斥朝臣的不端行为,对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亲外甥王国宝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斥。 - 35 - D. 范宁勤于治学。范宁在少年时期就专心于学问,博览群书,即使晚年免官闲居于丹阳,也仍然勤于经学,毫不松懈。 35.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答案】31. D 32. B 33. C 34. C 35. 简文帝做丞相时,想要征辟范宁做属官,被桓温劝阻,于是这件事就被搁置不办。 【解析】 【3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 D项,“利口之覆邦,信矣哉”的意思是“善于诡辩的言论颠覆国家,确实有这样的事情啊”,“信”应为名词,意思是“是真的,确实有这样的事情”。 故选D。 【3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如本题,可以先圈出名词、名词性词组“宁(人名)”“春秋谷梁氏”“善释”“集解(《集解》)”“义”“世”“徐邈”,虚词“以”“为”“之”“其”“既而”,“为……所”表被动,标志性词“既而”,然后根据语义和语法进行排除, AD项,“积年”是说“沈思”时间之长,所以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 C项,“精审”是“其义”的谓语,所以二者不能断开,排除C项。 再结合本句意思:当初,范宁因为《春秋谷梁传》没有好的注本,于是深入思考多年,为《春秋谷梁传》做了《集解》。《春秋谷梁传集解》这部书义理精密详实,被天下人看重。不久徐邈又为《春秋谷梁传》做注,世人也很称赞。句子可以断开为: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故选B。 【33题详解】 - 35 -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中, C项,“加《论语》为‘六经’”说法错误,“六经”应为“《易》《书》《诗》《礼》《春秋》《乐》”。 故选C。 【3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题中, C项,“对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亲外甥王国宝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斥”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到范宁指斥王国宝。 故选C。 3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得分点:“为”,做;“辟”征辟;“为……所”,表被动;“讽”,劝阻;“寝”,搁置,这里指被搁置。 【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参考译文 - 35 - 范宁字武子。从小就专心好学,博览群书。简文帝做丞相时,想要征辟范宁做属官,被桓温劝阻,于是这件事就被搁置不办了。所以在桓温在世期间,范宁兄弟没有一个在朝廷做官的。当时的人竞相宣扬清谈虚无的玄理,儒学影响日益衰颓,范宁认为这种风气开始于王弼、何晏,王、何两人的罪过超过了桀与纣。(范宁)于是撰文说“王何两人贪图天下人都赞美的虚名,凭借富贵人家的傲慢与荒诞,画魑魅来夸耀自己的机巧,鼓动天下人把不遵礼法作为习俗。郑国音乐扰乱了纯正的音乐,善于诡辩的言论颠覆国家,确实有这样的事情啊!”范宁崇尚儒学贬抑玄学,大都像这样。桓温死后,(范宁)才走入仕途,担任余杭县令。范宁担任余杭县令期间,兴办学校,教育学生,廉洁立身、躬行礼法,崇尚儒学的人没有不尊崇他的。过了一年,余杭的风俗教化大为改观。自从中兴以来,崇尚儒学、重视教化,没有比得过范宁的人。后来朝廷征召他,授予他中书侍郎的职位。范宁在中书侍郎任上,提出了很多有好的建议并否定了很多不好建议,对国家政治很有帮助。孝武帝非常喜欢文化学术,(范宁)很被孝武帝亲近喜爱,朝廷有疑难事情的时候,(孝武帝)就向范宁咨询。范宁指摘朝廷大臣的缺点错误,都直接了当地说,没有任何避讳。王国宝是范宁的外甥,因为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害怕不被范宁所容忍,就挑拨范宁和皇帝的关系,范宁因此被皇帝疏远。范宁请求补任豫章太守,皇帝说:“你不适合担任豫章太守,为什么急着去亲自体验死亡呢?”范宁不相信占卜,坚持请求去补任豫章太守。范宁在豫章又大兴学校,派人到交州购买磬石以供修建学校所用,并改革旧有的制度,不拘泥于常规。从远近各地来豫章求学的有一千多人,这些人的耗费全都出于范宁的私人俸禄。范宁又将本郡的四姓子弟全都召集到学校来做学生,督促他们读《五经》。范宁又修筑学台,学校的功能更加齐备。江州刺史王凝之向朝廷弹劾范宁,说“豫章郡占了江州的一半。豫章太守范宁在朝廷做官参与机要,在地方做官担任大郡的长官(可见朝廷对范宁的信任),但是范宁却无所顾忌地做奢侈污浊之事,所作所为不合法度。郡城先有六座城门,范宁全部改建成层楼,又修建两座城门,加上以前的城门,豫章郡现在一种有八座城门。范宁还建造了七所私宅……希望将臣的这份奏章下发给太常寺讨论,按照礼法将范宁判罪。”皇帝下诏说,“汉宣帝说,‘可与之共同管理天下的,是优秀的郡守’,如果范宁真的像王凝之奏章中所说的那样,怎么还可以继续担任郡长官呢!”范宁因此被判罪接受惩处。范宁的儿子范泰当时为天门太守,弃官(为范宁)申诉。皇帝认为范宁所致力的只有儒学,这件事拖延了很久都没有判决。(后来)恰好碰上大赦,范宁就没有被判罪。范宁免官之后,定居在丹阳,仍然勤于经学,一年从头到尾毫不懈怠。范宁六十三岁时,在家中去世。当初,范宁因为《春秋谷梁传》没有好的注本,于是深入思考多年,为《春秋谷梁传》做了《集解》。《春秋谷梁传集解》这部书义理精密详实,被天下人看重。不久徐邈又为《春秋谷梁传》做注,世人也很称赞。 四、小说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 35 - 会餐 阿城 音河【注】往东流去。一入秋,水小了,于是河滩上的柳树棵子和一绺一绺的灌木秃立着,准备过冬。 太阳已经完全沉下去,凉气激人。 东边儿地线上升起大圆月亮,微微有些黄。大家纷纷问:“明天十五咋吃啊?”队长撒开袄襟儿,手在空中往下一抓,说:“今年这个八月十五,旗里规定要好好办会餐,还要派人到各队视察,要评比。可钱呢?我算计了,夏天来的几个知青,旗里拨了安家费,队上总算还有点儿现金。多打酒。”说话间到了屯子里。 队长路过知青的土房,一掀布帘,到了西屋。男知青们正东倒西歪地在炕上,见了队长,也不大动。队长说:“累了,累了,洋学生咋受过这罪?可既来了,不受咋整?说给你们,明天,八月十五,晚上,队里会餐,凡劳动力都有一号,你们都算。早起呢,把你们这炕的被卧挪开,用你们的炕,用你们的灶。会写字画画儿的明天把队部整置整置,闹得漂漂亮亮的,旗里有人下来视察。晚上有酒,有肉,有豆腐,有土豆子,有面饼,撒开肚子吃。女学生们呢?”就起身过到东屋,东屋立时就尖声尖气叫成一片。 早上四点多,窗外就有了响动。有人搬来柴火,又吱吱嘎嘎挑来水,在灶间支起木架。天亮了,猪圈叫成一片。两只猪被攒蹄扛了来,放倒在草地上。杀猪师傅用膝骨压在猪身上,猪就乱蹬,用一辈子的力气叫着。师傅火了,左手一拧猪耳朵,猪叫就又高上一个八度,右手执刀从项下往胸腔斜里一攮,伤口抖着,血连着沫出来,并不接,只让它流在地上。队长来了,见血流在地下,急急地问:“咋不接?”杀猪师傅说:“这早晚儿了也不说肝儿咋个处置,我就不管了。”队长瞪了眼,说:“肝儿你拿一副吧,那一副炒了给老人们下酒。”杀猪师傅就把血接了,又在猪脚处割开口,用铁条通上去,再吹进气,用线缚了,使棒把气周身打匀,鼓鼓的在热水里刮毛,又把肉卸开,肠头、肚头弄干净,分盆装了。肉拿进灶间,放在西灶上煮。东灶上熬好的三锅豆浆,都点了卤,凝了,上面压了磨盘,等着出豆腐。 日近中午,太阳还是有些辣,地气蒸上来,师傅们赤了膊,都是一身精白的肉,只是脖脸和手是红黑的,倒像化了装的人。净肉煮出来,分盛在桶里。净肉加了豆腐,在一起煮好,分盛在桶里。豆腐单加一些葱再煮,又分盛在桶里。肉汤煮了土豆子,还是分盛在桶里。几十只桶被人提到队部,出来的人嘴都动着。酒早已有人买来,摆在桌子中央。 天还没黑,人们已经聚在队部外面。劳动力们都很兴奋。平日在地里,天地太大,显不出什么,只能默默地做。今日有酒有肉,无异于赛会,都决心有个样子。 - 35 - 终于队长第一个进门了,大家稳住气跟在他身后。到了屋里,队长先让了屯里几个极有声望的老者和旗里的视察的干部坐一小桌,其他自便。墙上用红纸写了语录,贴了四张,又画了工农兵各持武器。大家都说历年没有手画的画儿,知识青年来了,到底不一样。 照例是旗里的干部先讲话。干部讲完了,大家鼓掌。于是队长讲。队长先捏一本儿语录,祝福了。大家于是跟着祝福。队长说,秋耕已胜利完成,今天就请旗里来的同志给旗里带去喜报。这会餐,大家要感谢着,不然怎么会有?——吃吧。 于是提桶上来,啪啪地打瓶盖儿。队长给老人们斟酒,老人们颤着手拦,还是满了。队长先端起碗来,又祝福了,敬了,再敬了老人们,一气喝下,大家叫一声好,都端了碗,只喝一口,急忙伸筷。第一巡菜几乎没有嚼就渐见桶底,于是第二巡又上。到第三巡,方才慢下来,说话多起来,而且声儿大起来。 老人们先出来了。没有了长辈,屋里大乱,开始赌起四大碗。知青们出来一个人,与一个壮汉比。于是各喝四大碗,站起,走出来,大家也一拥出来。 空地上早拴好两匹马。两个赌了酒的人各解一匹。知青先上了,别人一鞭,马便箭一样出去,一下将那知青遗在地下躺着,众人都喝彩。壮汉拽着缰绳,却踏不上镫。马转起来,壮汉就随它转。终于踏着,一翻身上去,用缰绳一抽,马便箭一样出去,众人又都喝彩。 不多时,马回来了,却不见壮汉在上面。一个女人叫起来,往野地里寻找,孩子跟着,被母亲叱住,让兜了两人的菜,先回家去。 月亮照得一地青白。有人叹了,大家都仰起头看那月亮。那月亮竟被众人看得摇摇晃晃,模糊起来。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节) 【注】音河:嫩江下游支流,流经内蒙古自治区。阿城曾在此插队。 3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并没有对时代背景予以明确交待,但根据文中“大队”“知青”“工农兵”等词语可以推测出故事是以“文革”为背景的。 B. “今日有酒有肉”,劳动力们“都决心有个样子”,短短几句心理描写,暗示出了小说未来情节的发展走向。 C. 小说中的“老人们”象征着对年轻人构成约束的对立力量,因此随着“老人们先出来了”,年轻人们就把会餐的欢乐推向了高潮。 D. 作者阿城作为插队知青回望这段历史时,截取了“会餐”这一饮食事件,来表达自己关于人性的深沉思考。 37. 请结合全文分析,第4段为什么要详细描写“杀猪”过程? - 35 - 【答案】36. C 37. ①社会环境方面:描写杀猪场面,渲染节日欢乐气氛,反应当地风俗。②主题方面:突出主旨,表现物质匮乏时代人性的“真”与美。③情节结构方面:为下文盛好饭菜的几十只桶做铺垫,为会餐高潮蓄势。 【解析】 【3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 C项,“小说中的‘老人们’象征着对年轻人构成约束的对立力量”分析错误。原文相关信息有——“终于队长第一个进门了,大家稳住气跟在他身后。到了屋里,队长先让了屯里几个极有声望的老者和旗里的视察的干部坐一小桌,其他自便。……队长给老人们斟酒,老人们颤着手拦,还是满了。队长先端起碗来,又祝福了,敬了,再敬了老人们,一气喝下,大家叫一声好,都端了碗,……老人们先出来了。没有了长辈,屋里大乱,开始赌起四大碗”,可见小说中写老人们,写了村长敬老人们,是为了表达对老人的尊敬,表明这个地方民风淳朴。 故选C。 【3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相关段落及情节安排的作用分析能力,对于小说情节或段落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或段落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题干为“第4段为什么要详细描写‘杀猪’过程?”。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理清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悟小说的主旨,然后重点阅读第4段内容。第4 - 35 - 段,写“杀猪”过程,是从知青的视角来描写的,这样能表现知青对农村杀猪的惊奇,对农村生活的陌生,这在知青以前的生活中是不曾有过的。从表现主旨的角度分析。写杀猪过程中,杀猪师傅想要猪肝又没明说,所以放猪血时没接,队长看了不满意,理论之下,才知杀猪师傅想要猪肝,于是队长决定给师傅一副猪肝儿,那一副炒了给老人们下酒。于是皆大欢喜。这表明即使是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人性中的美好品质,真诚和善良也有感动人的力量。细写杀猪过程,也为下文写煮猪肉煮土豆,烧豆腐,装了几十桶做铺垫,也为下文队里大会餐时大伙的激动和兴奋做铺垫,因为大伙已经好久没吃到肉了。 【点睛】分析情节作用答题方向: 1.结构方面的作用。所处具体位置不同,结构方面的作用不同。①开头部分情节的作用常常是开门见山、点明题旨;统领全文、交代写作原因,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渲染气氛,奠定文章感情基调等。②文章中间情节的作用常常是照应或承接前文,开启下文某个情节,起纽带作用。③文章结尾情节的作用常常是照应标题、开头,强化、深化某种思想、情感;卒章显志,揭示文章主旨;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2.内容方面的作用。从人物、主旨、作者思想情感等不同的角度思考。①根据人物在具体情节里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等,分析情节在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性格特点等方面的作用。②根据情节的发展趋向、设计情节的目的,分析情节在表达文章主旨方面的作用。③根据作者设计情节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轻、重、褒、贬等),分析情节里蕴含的思想情感等。 五、情景默写 3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古人开辟出蜀道的壮烈。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音乐由婉转流畅变阻塞压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深层心理原因。 (4)《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描写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5)《劝学》中的两句是: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行路设喻,反面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答案】 (1). 地崩山摧壮士死 (2).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 间关莺语花底滑 (4). 幽咽泉流冰下难 (5). 位卑则足羞 (6). 官盛则近谀 (7). 沧海月明珠有泪 (8). 蓝田日暖玉生烟 (9). 故不积跬步 (10). 无以至千里 【解析】 【详解】 - 35 -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摧、钩连、莺、咽、卑、谀、沧、生、跬、至。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六、写作 3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春节之际,新冠病毒袭击了武汉,许多健康的生命被病毒吞噬,武汉成了生命的禁区。然而很多人迎着风险前进。病毒科学家、医生护士去与病毒厮杀,警察、社区管理人员去阻断病毒传播,工人抢时间建设方舱医院,出租车司机方义务接送医护人员仓,等等。这些可爱的人被网友称为“逆行者”。 对于这些在新冠病毒肆虐期间的“逆行者”,你有何感想?又会有什么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感想或感悟。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逆行者 时隔十七年,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在这场战争中,总有人留给世界的是背影,他们被叫做“逆行者”。 逆行需要拥有常人无法拥有的勇气。 冠状病毒1月份突然爆发,武汉最为严重,在这时,国家紧急召集各地志愿医生前往武汉志愿,他们没有怨言,没有畏惧,面对这次险战,他们勇敢地说出“召必回!”新冠病毒肆虐,2003年领队战胜了“SARS”病毒的钟南山院士,给出了“不要到武汉去”的建议,但84的他却再度挂帅出征。各地高铁像一条条银蛇,在黑夜中静谧而坚决地奔向武汉。这场战役他们无法预估到底有多困难,但是他们知道,没有他们,这个国家如何安睡?正是这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勇气,让他们逆风而行,前线聚集。 - 35 - 逆行需要承受常人无法承受的压力。 与自己的父母隔窗相望却无法相见,看着自己父母流泪却无法为他们擦拭,自己的孩子独自一人在家无人照看,自己还要面对着不可预知的恐惧,以及漫漫无期的治愈,还要时刻警惕自己被感染,物资被扣押无法到达医院,社会舆论让他们不堪重负……这种种压力全被他们默默吞咽下去,鼻子被磨伤肿得大高,护目镜被汗蒸气遮住,为了节约一套防护服八小时不喝一口水……而他们,却只是一批青年,一批理应享受风花雪月大好年华的青年。小草在夹缝中生存,他们在压力中历练。谁的青春不是满腔热血,谁的双眼不会流泪,逆行的他们尽管心系家园、尽管心灵负重,却也从未后退。 逆行需要做到常人无法做到的无私。 医院床位不够怎么办?建!急召工人前往火神山、雷神山工地,十天的时间建出符合国际标准卫生的医院,向全世界昭示了什么叫做“中国速度”。他们一天24小时超负荷工作,有的工人累的直接摊睡在土地上,有的工人忙的只穿了一件单衣,终于,医院如期完成,他们每个人得到了七千元的工资,但却一扭头就将自己的报酬拿去给医护人员买牛奶。那一个个朴实的脸上,散发的是无私的光亮。太阳向世人散发光亮不求回报,逆行的他们亦如此。 那么,后方的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沉迷游戏?妥协惰性?我想,除了以“静”致敬外,我们还需拿起书本,充实自我,待来年,国家有需,你我除了有勇气去担当,强臂膀去抗压,心无私去奉献,更要有能力去如他们一样逆风而行,弄潮云端。 鲁迅先生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想说:“真的英雄,敢于直面未知的危难,敢于迎接严峻的挑战”,中国,加油!逆行者们,加油!你,我,加油! 疫情有你我,携手护华夏 逆者,您好! 庚子鼠年,新春之始,本该是充满阖家欢乐的温馨,谁料想,仅吃了一只蝙蝠,却造生出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它们疯狂地肆虐着中华儿女,闹得天地间人心仿徨,每个人都避而远之。 明知前方山有虎,偏向虎山行!1月23日,武汉封城。新春佳节,您连年夜饭都没有吃上一口,却在一列赶往武汉的高铁上,是您,发出了“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铮铮誓言! - 35 - 您,是医护人员,寒冬的夜晚,按下心心相印的手印,用高昂而尊贵的血红,义无反顾得在病毒中逆行,脸庞上的深深印痕是您的荣耀,白色的防护服是您的象征。 您,是英勇的警察,用钢铁般的身躯,投身战“疫”。逆行,逆行,再逆行!为人民、国家乃至世界,堆叠起厚重稳扎的隔离墙,以自身的力量为国担当重任。 什么是英雄?在我看来,英雄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神坛人物。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一颗无私奉献的心。而您,就是一位英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们之所以仍能安好,正是因为有您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一袭白衣承载的是生命的希望,一身装备守候的是百姓的明天。您知道自己的家人在家等候,却含泪丢掉电话;您知道您的朋友在担心您,您却奔赴战场。纯白色的救护车驶出了生命之路,蓝红交织的警铃响出生命的曙光。毛祥红、张新忠、孙士贞、马承勇……为了更多的生命,您接过了前辈的烛火,继续点亮美好的明天。 斟美酒,举金杯,且将子饯,碎山河,只待一肩担;抵磨难,神州子,兴邦梦,现华魂。在这一场疫战中,我们众志成城,不传谣、不信谣,相信我们一定能漂亮地打完这一场战。 03年的非典我还没有出生,此时的我也无法做什么,但这我将为您默默祈祷,为您献上祝福。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此致 敬礼! 某某 2020.5.23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能力。写作任务十分明确——对于这些在新冠病毒肆虐期间的“逆行者”,你有何感想?又会有什么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感想或感悟。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那些在新冠病毒肆虐期间的“逆行者”感想或感悟。材料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时事的关注、独立的思维、规范的表达,让学生以此立心志、成担当。材料首先指出2020 - 35 - 年春节之际,新冠病毒袭击了武汉,许多健康的生命被病毒吞噬,武汉成了生命的禁区这一社会时事,然后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多人迎着风险前进,病毒科学家、医生护士去与病毒厮杀,警察、社区管理人员去阻断病毒传播,工人抢时间建设方舱医院,出租车司机义务接送医护人员仓,等等。接着指出这些不顾自己生命安危,迎着风险前进人被网友称为“逆行者”。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这些在新冠病毒肆虐期间的“逆行者”感想或感悟。逆行者来自己全国各行各业,当我们在家躲避病毒的时候,他们为了能控制疫情,挽救他人生命,保障人民生命生活,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坚守岗位,迎着风险前进,在默默奉献。根据以上分析,具体作文时,“责任”“担当”“奉献”“信念”“坚强”“希望”“光明”“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最美逆行者”“向逆行者致敬”等均可以成为作文行文立意的方向。 行文结构安排:具体作文时,给作文拟写一个能显示或者隐含中心论点的题目——比如“逆行者”,先由“非典”过去17年,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总有人留给世界的是背影,他们被叫做“逆行者”,引出中心论点“逆行者”,然后采取并列式结构,从“逆行需要拥有常人无法拥有的勇气”“逆行需要承受常人无法承受的压力”“逆行需要做到常人无法做到的无私”三个方面对“逆行者”进行全方位的剖新,最后指出莘莘学子现在需要拿起书本,充实自我,待到将来国家有需的手,自己这一辈人除了有勇气去担当,强臂膀去抗压,心无私去奉献,更要有能力去如如今的逆行者一样逆风而行,弄潮云端。并改编鲁迅的话“真的英雄,敢于直面未知的危难,敢于迎接严峻的挑战”向“逆行者”致敬。 相关素材积累: 1. 在当今和平年代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时刻保卫着我们的安全,似乎永远不知疲倦,哪里有危险,他们就会用身躯挡在危险的最前线,他们就是最美“逆行者”。 2. 在2020年的春节来临之际,一场不见硝烟,不闻炮响的战争打响了,不宣而战。“新型冠状病毒”这个令人谈虎色变的字眼,跳跃到了我们眼前,这是生命与病毒的对抗。成千上万名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纷纷请战,勇敢“逆行”于第一线,他们没有被吓倒,凭着大无畏的气概,守护着每一位病人。 3. 鼠年的钟声刚响起!一场人类的家园保卫战悄然无声地打起!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人群中的逆行者,他们向人们相反的地方坚定地走去,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他们的名字叫白衣天使。 4. - 35 -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医务人员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他们成了逆向而行的孤胆英雄。在生死时速的生命通道上,毅然担起了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社会重任。84岁的钟南山院士,本该退休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却在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候,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再次“挂帅出征”,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看着他疲惫的身影,心中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夜以继日,不眠不休,他们拼尽全力,与病毒较量,为生命站岗。他们逆行的背影,是庚子年最美的风景! 5. 寒风瑟瑟,路上人烟稀少,只剩下星星点点的“小黄人”“小蓝人”,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个逆风骑行的背影。他们默默无闻,只为给不能出门的人,送去一份温暖! 还有一群背影,我看不到他们真实的面目,只知道他们是新闻报道的书写者,他们是图片影像的记录者。他们为民生福祉急急奔走,为城市建设悉心戮力,为国家发展鼓劲呐喊。重大疫情面前,总会有他们的背影,他们不是不惧危险,只为传播最真实的声音! 还有许多背影,警察、城管、清洁工、出租车司机……不同的职业,共同守护着这座城,属于我们的城!不同的身份,共同温暖着城里的人,有情有义有担当的中国人! 6. 在上次SARS病毒中,冲在最前面的钟南山爷爷,这次又临危受命,不顾生死,他说:“千万不能去武汉,危险!”而他转身就去了武汉。今年已经是84岁的高龄的钟南山爷爷,他把今生的一切都投在了医学上,在这种疫情爆发期间,他更是奋不顾身,没有飞机就坐动车,没有坐票,就买站票,在动车上的餐车办公,那憔悴的身影,让多少年轻的心灵为之动容。 7. 在医院里,一位得了新型冠状病毒的老人因为害怕而在病床上流泪,护士长马晶紧紧地握住了老人家的手,并安慰道:“我们一直会陪着您,不要怕!” 8. 此刻,离我们这么近,白衣天使的工作是如此危险,当人民群众的生命遭遇危险,他们用生命诠释新时代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就是最美的逆行者!作为当代少先队员的我,要向最美逆行者学习、致敬! 9.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万紫千红的春天已经不远了,我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战疫”。 10.最美的逆行者,期待人间再也没有病痛与伤害。愿你们,英雄没有用武之地。谢谢你们! 【点睛】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 - 35 - 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3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