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2-07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历史八下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主备人: 审核人: 讲课人: 授课时间地点: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863计划的涵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掌 握 四位老科学家的建议、邓小平的批示,《“863”计划纲要》的形成及其涉及的领域,计划的总体目标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搜集资料处理信息 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分析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正确运用QQ 和论坛提高个人素养,培养他们辩证处理问题并且有效地进行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主动探索实际应用 通过《史海荡舟》专题网及其“友情链接”的许多历史网站探索相关知识,正确运用其中的留言板、论坛或电子邮件等工具传递短篇文本、交流见解、切磋问题,创造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爱国情感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系民族发展为已任的爱国主义情感 继承传统立志成材 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863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小树立起献身于祖国科技事业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863计划的制定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体验感悟和讨论回答:从20世纪70 年代中期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它的影响之大,使得世界各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变得十分敏感、十分激烈。邓小平根据这种状态说过:“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他多次论证了科技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强调要用科技的力量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今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确实已经享受到了新科技带来的许多福利。这真得感谢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以及老一辈科学家为了造福于国家和人民而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人奋斗实践。现在让我们共同重温那时的情境吧,看看谁感悟到的人生真谛最多。(组织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根据本课知识线索,展示各自搜集整理的有关资料,进行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863计划 1 “863”计划的含义是什么?(“86”指1986年,“3”指当年3月。那时王淦昌、王大衍、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了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所以称作“863”计划。) 2《863计划纲要》涉及哪些高科技领域?你对哪些领域较感兴趣?能否向大家介绍你对这些领域的了解? (A. 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高技术。 B. 由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与相关学科自然渗透。 C. 由组内同学配合展示资料,进行情境表演或旁白解说等活动,体验合 作探索的愉悦情感。 D. 组织全班学生记忆这些领域并进行“接龙”比赛。 E.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93页“练一练”,提醒大家凭印象果断书写,然后对照课文订正。) 1根据课本91页“动脑筋”:我们现在经济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搞高新技术的研究? (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B. 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各国竞争激烈,适者才能生存和发展。) ·教师过渡:在这八个领域里,我国的生物技术已经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关于这一点,请大家看看94页“自由阅读卡”。至于同学们已经普遍接触的则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了,它属于信息技术范畴。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 ·指导学生观看课本92页插图,体会邓小平对于普及计算机知识的关注。组织讨论: 1你喜欢上网吗?(·举手示意即可) 2你知道《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吗?是否愿意遵守?(·举手示意即可) 3学生分组用“要……”对“不……”的形式诵读92——93页《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4鼓励学生通过《史海荡舟》专题网及其“友情链接”的许多历史网站探索相关知识,正确运用其中的留言板、论坛或电子邮件等工具,有效地传递文件、交流见解、切磋问题。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完成《历史填图册》24页各题。 2根据《新学案》48——50页,掌握[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强调要学会书写那几位老科学家的姓名)。 3按组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个人学习心得,根据下表进行自我测评,由小组其他同学将评语登入《历史学习记录卡》: 项 目 表 现 与 进 步 人文精神 方法和能力 知识的获得 自己学习的特点 4提醒学生预习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教学反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