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合肥一六八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入学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赵伟敏 审题人:周大莉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准确地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否则不得分。‎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 ‎1、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A.重农抑商政策已经有所改变    B.商品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C.农业是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    D.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 ‎2、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如下图造型和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 B.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 C.瓷器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外销商品 D.清政府采取鼓励瓷器出口的政策 ‎3、据陈顾远《中国婚姻史》考证:“明洪武元年,令庶民嫁娶悉依《朱子家礼》,凡男十六岁、女十四岁以上并听婚娶。还要求同里民户互相资助,以保证男女及时完婚”。明朝这样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 B、维护传统的思想 ‎ C、保证农业人口的增长 D、保障封建经济基础 ‎4、宋代徽人有家规:“族中子弟不能读书,又无田可耕,势不得不从事商贾者,族众或提携之,或从亲友处推荐之,令有恒业,可以糊口。”这表明当时 A.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B.徽州地区的商业发达 ‎ C.血缘关系是徽商集团纽带 D.重农抑商观念已经被打破 ‎5、1927—1936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如最大的民族资本荣氏申新厂纱锭数和布机台数,在这十年间增长300%和281%,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搪瓷工业都有较大的发展。促进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 ‎①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政局相对稳定 ②国民政府的推动、支持 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 ④爱国实业家的努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6、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7、1898年光绪皇帝上谕:“各省士民若有新书以及新法制成新器,果系足资民用者,允宜奖赏以为之劝。所制之器,酌定年限,准其专利。”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推动了洋务军事工业转向民用工业 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开创了近代专利制度的先河 D.清政府调整了民族工业政策 8、 在一次收藏品拍卖会上展示了一张股票证,上盖有“洛阳市制粉合作作坊”的公章,发证日期为“公元一九五六年八月二十四日”。此股票的历史价值在谁见证了 A. 新中国改造民营资本的创举 B.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恢复 C.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D.我国利用市场关系发展经济 ‎9、《时事新报·图画新闻》(宣统年间出版)载文说:“湖南抚院为破除缠足之害,必须当道者躬行表率,嗣后无论绅宦妇女,一律改作圆头薄底靴,俾民间得资楷模。”该材料说明 A.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迁 B.晚清时期封建陋习已基本被清除 C.部分清朝官员提倡鼓励女性放足 D.废止缠足已经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10、《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日后成为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据此分析,该报畅销的原因有 ‎①反映社会习俗 ②传递商业信息 ③倡导尊重传统 ④宣传中外时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6.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的措施中,土地所有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①土地改革 ②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此后20年,中国经济奇迹般的腾飞,其政治基础、舆论基础乃至社会基础,均由小平同志那席南方谈话开始奠定。”上述评价主要基于,南方谈话 A.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B.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C.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D.提出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 ‎13、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说明: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通过这些规定可以看到 ‎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已改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被打破 ‎14、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相结合 B.开始探索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已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路线 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 ‎15、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的“革命因素”是指 ‎ A.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壮大 B.贸易中心的转移 ‎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货币地租的兴盛 ‎16、狄更斯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这是个令人绝望的冬天;我们前面什么都有,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这表明了工业革命 A.引发了社会的动荡 B.使民众与政府的矛盾不断加深 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导致经济和民众生活产生反差 ‎17、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18、1895年美国300家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内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这表明 A. 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B. 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 C.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标志着美国产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这表明 A.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援助   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人才 C.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   D.苏联成为西方国家的产品倾销市场 ‎20、《美国总统经济史》评述到:“新政中流传久远的部分是积极利用财政政策来保证有足够的总需求,致力于解决低收入人口的分配问题,以及加强对某些经济部门的管制。”下列属于“解决低收入人口的分配问题”的举措是 A.开展蓝鹰行动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实行美元贬值 D.鼓励农民减耕减产 ‎21、北京师范大学黄安年教授认为:“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革命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罗斯福和邓小平改革不同之处在于 A. 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 B.解决经济发展严重困难 C. 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 D.保障原有社会制度 ‎22、下面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国营企业或公司的照片,它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民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哪一主要特点 ‎ A.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干预 B.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 C.资本主义国家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 D.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重视限制私有企业的发展 ‎ ‎23、‎1998年6月10日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董事会主席格林斯潘说到:“我每天观察美国经济状况近50年,目前的经济表现,包括强劲增长和低通货膨胀率,可以同我所见过的最出色的表现媲美。”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信息化和全球化是其增长的重要动力 B.美国出现了新一轮经济发展奇迹 C.未能摆脱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规律 D.是凯恩斯主义实践的产物 24、 自2009年希腊债务危机至今,欧洲多国陆续陷入经济危机。而欧盟成员国不同的利益考量、繁冗的决策程序、补课避免的讨价还价带来了巨大的决策成本,并且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有效的应对策略。2016年6月英国离开欧盟,即为表现之一。由此可知欧盟 A.尚未建成集体决策机制 B.制度缺陷不能应对危机 C.存在利益多元化的矛盾 D.一体化进程将难以为继 ‎25、1958年至1959年间,苏联集体农庄购置的拖拉机及各种设备的总值达到了320亿卢布,约有100万技术人员转到了集体农庄,使得集体农庄摆脱了机器拖拉机站的控制,有了自主经营的权利,能够根据自身的力量来使用各种机器和技术力量。这项改革 A.打破了斯大林模式 B.发挥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C.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D.确立了与美争霸的优势地位 ‎26、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②和周期⑤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 ‎ ‎ A.“世界工厂”、“美元帝国” B.殖民帝国建立、罗斯福新政 ‎ C.代议制确立、美国独立 D.垄断组织形成、“冷战”开始 ‎27、196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托宾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十年来我们在收支平衡中能够允许亏空,是因为我们的债券普遍地被作为货币接受。”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 C.关贸总协定的制定 D.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实现 ‎28、(20世纪)60年代,美国跨国公司大批涌入欧洲,欧洲的公司董事、银行家、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官员们和各国政府都充分了解这种局势。他们认为,建立更大的公司来对付日益激化的国际竞争是关键所在。材料表明欧洲走向联合 A.为了重振欧洲在世界的中心地位 B.时刻面临美苏争霸的严重威胁 C.在于发展欧洲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 D.推动欧洲企业管理方式的根本变革 29、 欧洲煤钢共同体是在煤钢领域建立一个超国家的机构,六国把管理煤钢生产、贸易的主权让渡给它,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节。从欧洲共同市场的建立到统一货币欧元的诞生使用,无不是主权的让渡。这反映了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 A.超国家机构权力大                                B.各国主权不断丧失 C.各国被迫主权让渡                                D.各国对主权的分享 30、 在2016年9月的G20峰会中,金砖国家领导人宣布将继续致力于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金砖国家无心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作对,但金砖国家确有愿望能校正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对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忽视。材料从侧面表明 A.旧的国际货币体系尚未解体 B.政治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C.金砖国家在金融体系中发挥领导作用 D.世界货币体系的机构已失去了作用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 材料题 ‎ 31、阅读下列材料:‎ ‎(18分)时尚是不同时期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19世纪,南京布在英法等西欧国家上流社会特风行,是贵妇们追逐的时尚面料。”《中国博览》中有这样的记载:“(英国)人人以穿着‘南京布’为荣,似乎没有这种中国棉布裁制的服装,就不配称为绅士,难以登大雅之堂。”在那个年代,“南京布”‎ 做成的上衣、裤子、长袍等是当时欧洲上流社会最时髦的穿戴。《南京商贸史话》中记载着这样的数据:1820年之前,英国东印度公司每年运到英国的“南京布”多达20万匹。英国散商在1817年至1827年,每年运出的南京布保持在40万至60万匹。‎ ‎——摘编自《南京曾输出欧美时尚“nankeenbosom”》‎ 材料二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18世纪英国的社会时尚特别是服装时尚的巨大变化,使棉纺织品成为最具诱惑力的商品之一,造就了巨大的棉纺织品消费市场;换言之,是社会的时尚变化带来了英国棉纺织市场的需求压力。而当时英国棉纺织业本身发展的落后状况,又使英国在贸易中处于完全被动地位。经济利益的驱使,加上棉纺织业本身具备的适于率先进行技术革新的条件,英国工业革命顺势最先在棉纺织业发生。‎ ‎——《18世纪英国的社会时尚与工业革命的发生》‎ 材料三 摄影是时尚杂志内容的重要载体,是传达信息的重要形式。20世纪30年代的时装摄影都以冷静的构图和深沉的光影为基调,远离20年代那种金碧辉煌的装饰主义艺术风格,只是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富有情绪的人的个体状态。面对现实,也没有必要怨天尤人了,只能在委屈的阴郁中暗自度过,生活还在继续,只是有点遥遥无期。‎ ‎——摘自观潮网《30年代低迷经济下的时尚印象》‎ 材料四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普通人的生活。20世纪80年代初,戴蛤蟆镜、穿喇叭裤是最时髦的扮相,一部《霹雳舞》带动了蝙蝠衫、高帮运动鞋、发带的流行。此外,大垫肩、超短裙都是街头的风景,牛仔裤也逐渐为大众所接受,从香港传来的萝卜裤成为潮流……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后,运动服开始流行,最红的要数滑雪衫。 ‎ ‎——《时尚中国六十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国家上流社会中南京布风行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工业革命最先在棉纺织业发生的原因。(6分)‎ ‎(3)据材料三,从经济的角度分析,什么原因促成了20世纪30年代时装摄影的特点。(2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普通人的生活的条件。(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22分)当今世界,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重视“福利国家”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因为“福利国家”建设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的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剩余型社会福利的观点认为:在通常情况下,家庭和市场是满足个人需求的自然渠道,但是当发生诸如家庭解体、较大范围内的经济萧条或者个人年老、疾病等的特殊情况下,家庭和市场就不能满足个人的正常需求,这时候就需要作为满足个人需求的第三种社会机制即社会福利制度的介入,当通常的制度恢复正常以后,社会福利制度就会撤回。‎ ‎——摘编自朱燕《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政策变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 著名经济家凯恩斯也认为:“市场在保障人类再生产上失败了。为了创造健康和幸福和生产力,人们要组织起来,以集体的形式来共同分担风险与不幸,而这个风险的分担经常是由国家来规划的,有时候通过投资的形式来完成,国家在其中充当着主要角色。”‎ ‎——唐钧《社会政策: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 材料三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社区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难以提供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布局不合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政府投入不足,民间投资规模有限;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行业发展缺乏后劲;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服务规范、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督有待加强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1)据材料一,分析剩余型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在经济危机期间解决社会福利问题的措施。(6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凯恩斯福利理论同剩余型社会福利观点相比产生的变化。(6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社会养老存在的问题。你对我国发展社会养老事业有何建议?(10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座位号: ‎ 合肥一六八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入学考试 高二历史答题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31题18分,32题22分,共计40分。)‎ ‎31.(18分)‎ ‎(1)‎ ‎(2)‎ ‎(3)‎ ‎(4)‎ ‎32.(22分)‎ ‎ (1)‎ ‎(2)‎ ‎(3)‎ ‎1—5DBDCA 6—10ADACC 11—15DCDBA 16—20DABCB 21-25AADCC 26—30ABCAB ‎31、(1)原因:中欧商业交流和贸易的发展;中国手工业生产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4分)‎ ‎(2)时尚需求带来了巨大的消费市场;棉纺织业落后使英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棉纺织业生产技术落后,利润空间大,较易采用新的技术和新设备。(6分)‎ ‎(3)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人们看不见危机结束的曙光,只好抑郁、无奈、甚至绝望地生活着。(2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密切了大陆和港台的联系;中国同西方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外交局面得到进一步改善;重大国际活动的推动等。(6分)‎ ‎32、(1)特点:替代性、暂时性、补充性。(3分)措施:加强救济工作,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等弱势群体提供保障;实施“以工代赈”。(3分)‎ (2) 变化:福利对象从弱势群体扩展到全体社会公民;由选择性、暂时性社会福利向普遍化、制度化社会福利转变;由实施主体不明确到国家成为明确的实施福利政策的主体。(6分)‎ (3) 存在的问题: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社区养老供需矛盾突出;设施建设不完善;布局失衡;建设资金缺乏;服务质量和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只要答出三点即可,6分)建议:国家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资金扶持,加速社会养老的立法和建设步伐;重视养老机构基本设施建设和从业人员服务意识的培养;注意养老资格准入的公正性、公平性。(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