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自我检测五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自我检测五含解析

高考专练之自我检测(五)‎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诗歌、散文、戏剧一样,对于中国现代小说形式发展的评价,离不开五四初期的语言变革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决定性意义这个“基点”。每次语言变迁都带来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和变化。初期现代小说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也使得现代小说的复调叙述成为可能;政治文化语境下语言方式的变动,推动了小说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小说语言的政治化”带来的“标语口号”、“概述”、“讽刺”、“直语”等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小说文体带来“审美危机”,而作为对政治语言的反援,又是小说发展了限制性语态、隐喻和幽默修辞封个等文体表现形式;30年代新媒体影响下的语言变迁,催生了新的小说语言方式,带来了现代都市新小说的形式,如跳跃的小说节奏、画报体小说、电影化小说等形式的发展;40年代小说语言的“口语化”,带来了小说形式的戏剧化追求,推动了章回体等传统小说形式的再利用和再发展。‎ ‎ 从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角度,不仅可以准确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得与失,也能更加客观地评价同样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古典文学,重新来看待和审视文言之于文学形式的意义。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从当时的文化发展大目标出发,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完成了白话语言方式的确立,这种历史功绩自然不能抹杀。但当年有许多学者对五四语言革命中彻底丢弃文言文的观念和实践持保留态度,他们的言论、思考和忧虑中的合理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被人们重新认识。时过境迁,尤其是在冷静面对白话语言给文学带来的一些困境时,在追寻白话语言的“艺术化”加工过程中,当年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事后的反思性意见,与五四白话文运动中以“学衡”为代表的反对派意见,在语言与文学关系问题的许多认识上有着惊人的一致。而且很多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在各类文学文本的写作中,也吸收了大量文言的因素和成分,甚至创作了大量的文言诗词,其造诣也是很高的。这不仅证明了文言作为文学语言的生命力,并未因白话文的兴起而消失,而且也表明:事实上文言也参与了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过程。‎ ‎  (所选文段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19‎ ‎ ) A.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运用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进而推动了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 B.“小说语言的政治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现代小说文体带来“审美危机”,但客观上仍然起到了推动小说形式发展的作用。 C.在五四白话文运动中,“学衡”一派对中国古典文学色语言艺术持否定态度,但并不是所有学者都支持彻底抛弃文言文的极端做法。 D.冲语言变革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重新看待和审视文言文对文学形式的重大价值。 2.从内容出发,最适合做选文标题的一项是(   ) A.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历程 B.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得与失 C.语言变革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 D.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深受语言变迁的影响 3.根据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指出文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两点作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林丰俗:印章盖下去就是你的脸面 端阳时节,凤凰花开,不觉想起林丰俗先生。‎ 他笔下的凤凰花极富感染力,那幅创作于1972年的《公社假日》让人过目难忘:火红的凤凰花下,如释重负的人们骑车穿行,轻松喜悦的神态与鲜艳怒放的凤凰花相映成趣,人与自然的和谐,真实亲切的生活气息,让人们在铺天盖地的样板戏和宣传画之外窥见真正的艺术之美。‎ 如今提起林先生,知道的人已经不多。广州美术学院的陈侗老师称他为“20世纪中后期岭南最重要的山水画家”。如此举足轻重的画家,生前却从未举办过大型个展,低调得难以想象。‎ 林丰俗本姓施,1939年出生于广东潮安县彩塘镇一个铁匠家庭。适逢日寇占据,禁止民间打铁,生计变得艰难,家里孩子又多,只好把他过继给金石镇的远房亲戚。养父姓林,在新加坡务工,家境相对宽裕。林母将他视为己出,爱护有加,尽力培养,除供他上新式学校之外,寒暑假还让他入读私塾。林丰俗一生钟爱诗文,在古文方面积淀深厚基础,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林丰俗小时候就因为热爱家乡祠堂庙宇装饰画,开始自学绘画,初中时已经能画梅兰竹菊,高中时受过李屏周先生指点。1959年考进广州美术学院,受关山月、黎雄才、卢振寰等名家栽培。他觉得自己是农村出来的,基础不扎实,所以在学业上特别刻苦。‎ 19‎ ‎1964年毕业,分配到怀集县文化馆工作。之后几年,一直在粤西北山区,种地、造林、卖杂货、搞宣传,就是没有好好画过画,一直身处各种“运动”之中。‎ ‎1972年有过一次全国画展。已经整整八年没画过山水的林丰俗激情难抑,一口气创作了《石谷新田》和《公社假日》。清新脱俗的田园诗意,活泼浓烈的生活气息,超越了当时的命题艺术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两幅作品都参加了大展。‎ ‎1975年,林丰俗调任肇庆群艺馆副馆长,搬进肇庆众多文艺单位聚居的一个称为“独立营”的片区内。由于他有学问,好相处,大家都喜欢找他请教、交流,他家因此成为当地的“文艺交流中心”。‎ ‎1981年底,林丰俗开始在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任教,全身心投入到山水画的教学当中,直至退休。教学上林丰俗一丝不苟,对学生的基础训练要求非常严格;在艺术观念上他和学生平等交流,不认同的观点,从不反驳,只是说出自己的观点,旁敲侧击,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思考和领悟。他强调画外之功,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实践、多深入生活,从自然与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不要像我”是他提醒学生最多的一句话。在生活上他对学生十分关心,毕业后的工作、生活他都亲自过问,给予帮助。‎ 林丰俗待人和善、谦虚,说话慢悠悠,声音不大,面带微笑,朋友和学生都称他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其实他是一个外柔内刚的人,在生活和艺术理念方面尤为执着。在创作《石谷新田》的时候,一开始黎雄才先生批评他石头画得太黑,以当时黎老的权威,换作他人,可能就改了,他却不肯让步,坚持按原来的设想完成。看到最后效果,黎雄才先生夸赞:“幸亏石头够黑。”‎ 林丰俗喜欢读诗,尤喜陶渊明。他一生淡泊名利,晚年将自己的房子命名为“心远草堂”,是他心境的写照。早年学校想让他担任一些行政方面的工作,他婉拒了,认为行政工作花费太多时间,没法静心,还是安心教书为好。‎ 林丰俗一生好静,没有手机,不爱运动,读书画画、三两学生朋友谈天说地是其最爱。晚年极少参加公开的活动,能推则推。有一次参加开幕式回来说:“去看人,被人看,就是没看到画,以后不参加开幕式了。”‎ 近年艺术品市场兴旺,求画的人很多,林丰俗能推则推。在他看来,钱不用多,够花就好,为钱而画,会影响和左右自己的艺术追求。他告诫晚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画家靠手艺挣钱,无可厚非,但要认真,印章盖下去就是你的脸面,马虎不得。不要忽悠人,更不能忽悠自己。”‎ 19‎ 退休后,家人朋友鼓励他办大型个展,他不知是怕麻烦还是觉得自己还可以画新作品,总是说“不急,迟一点,迟一点”,不料竟成憾事。‎ ‎2019年3月19日,大型个展《自然与田园——林丰俗的绘画世界》在广东美术馆开幕,距林丰俗辞世已接近两年。开幕式五百多人参加,参观人次多达数万,反复观展者不在少数。正如陈永锵先生所说:“我观察这次来看画展的都不是为捧场来的,是林老师的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感召来的。”‎ ‎(摘编自陈斯鑫《林丰俗:印章盖下去就是你的脸面》)‎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丰俗的养父母对他爱护有加,相对优越的家境让林丰俗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积淀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 B.林丰俗从小就热爱绘画,初中时便能画梅兰竹菊,此后还受过许多名家指点。虽然基础不扎实,但林丰俗在学业上特别刻苦。 C.林丰俗的代表画作清新脱俗,富有田园诗意,散发出活泼浓烈的生活气息,超越了当时的命题艺术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D.林丰俗有学问,好相处,因此大家都喜欢向他请教,交流艺术创作。他的住所也被朋友们亲切地称为"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一句"凤凰花开"一语双关,既点出了林丰俗创作的凤凰花极富艺术感染力,也暗示了林老蓬勃的艺术创作热情。 B.文章交代了林丰俗波折的命运曲线,与其对艺术不灭的热情形成对比,表现了林老对艺术的执着坚守与追求。 C.文中写到林丰俗对学生的基础训练要求非常严格,表现了林丰俗对艺术教学的一丝不苟,对艺术创作的精益求精。 D.林丰俗曾在创作上与师傅黎雄才产生分歧,但他坚持按自己的设想完成,最终得到师傅认可,赞扬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林丰俗先生告诫晚辈“印章盖下去就是你的脸面,马虎不得”。结合材料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吉米・海斯和缪里尔 ‎(美)欧・亨利 19‎ 一 吃过晚饭,营地上安静了下来,只有用玉米皮卷烟草的窸窣声。草原狼在嚎叫。德克萨斯边境营的半个骑兵连分散在篝火周围。‎ 营地北面茂密的丛林里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小槲树枝碰到马證时的颤动和刮擦声。游骑兵们细心倾听。一个愉快的声音安抚地喊道:”打起精神来,缪里尔,好姑娘,我们快到啦!别再吻我啦!别把我的脖子搂这么紧,我们可能摔下来。”    ‎ 两分钟后,一匹累得够呛的枣红马跑进营地。一个瘦长的、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懒洋洋地跨在鞍上。他刚才与之谈话的"缪里尔”,连影子都没有。‎ ‎“嗨,弟兄们! ”骑马人快活地嚷道,“这儿有一封给曼宁中尉的信。”他下马卸鞍,把拴马索扔到地上,从鞍头取下马脚绊,细心地蹭掉脚绊圈里的干泥巴疙瘩。‎ ‎“弟兄们,”中尉朝游骑兵们挥挥手说,“这位是新来的海斯先生,我们的新队员。海斯,弟兄们会替你弄一点吃的。”‎ 游骑兵们热诚地接待了新伙伴。但是他们并不马上做出判断,而是冷眼观察。在边境选择伙伴,审慎的程度比选一个姑娘当恋人还要高出十倍。‎ 海斯饱餐一顿后,来到火堆边,游骑兵们看到的是一个瘦长懒散的年青人,亚麻色的头发,黨黑天真的脸上带着善意的微笑。‎ ‎“弟兄们,”新来的游骑兵说,“我给你们介绍我的女友。从没听谁说她长得漂亮。出来吧,缪里尔!”‎ 他敬开蓝色法兰绒衬衫的前襟。一只角蟾(注)却爬了出来。细长的脖子上系着一个漂亮的、大红色的缎带结。它爬到主人的肩头,一动不动地坐着。游骑兵们咧嘴笑了。‎ 二 吉米•海斯成了营地里受欢迎的人物。但并没有立刻获得同伴们的信任。他们爱他的幽默和滑稽,但是逗乐并不是游骑兵的全部生活,他们还要追踪盗马贼,镇压杀人越货的罪犯,同亡命徒交火。吉米说自己在巡逻作战方面没什么经验,游骑兵们心里不免有点嘀咕。众所周知,连队的荣誉和骄傲取决于它的个别成员的英勇。‎ 两个月来,边境相当平静。游骑兵们没精打采地闲呆在营地里。接着,使人高兴的是,萨尔达,有名的墨西哥土匪,带了一帮人渡过格朗德河,骚扰德克萨斯一带。吉米-海斯很快就有机会显示他的勇气了。‎ 19‎ 一天下午日落时分,游骑兵们长途奔驰后停下来吃晚饭。马匹没有卸鞍,站着直喘气。骑兵们在煎咸肉,煮咖啡。萨尔达那帮人突然从灌木丛里出现,呼叫呐喊,开着六响手枪冲过来。游骑兵们骂骂咧咧,纷纷拿起温彻斯特连发枪。但这次突击纯粹是墨西哥式的耀武扬威,来犯者随即后撤,呼啸着朝河下游跑去。游骑兵们上马追赶,没跑两英里,那些疲惫的马就难以坚持,曼宁中尉下令返回。‎ 那时发现少了吉米•海斯。第二天早晨,他没有回来。他们在附近搜索,没有结果。接着,他们继续追踪萨尔达匪帮,可是那帮人似乎也失踪了,再也没有消息。‎ 他们相信吉米・海斯在呼啸的子弹下成了懦夫和逃兵,没有其他解释。有人指出,见到海斯朝他的马跑去后,那帮匪徒没放过枪。他不可能被杀。‎ 曼宁支队十分沮丧。这是它名誉上的第一个污点。‎ 三 几乎过了一年,曼宁支队去离他们营地几英里远的地方执行任务。一天下午,他们穿过茂密的牧豆树丛,来到一块洼地,他们见到了一幕悲剧场景。‎ 一个大坑里有三具墨西哥人骷髅。最大的一具肯定是萨尔达,因为他的宽帽檐上有许多金饰,赫赫有名。现在上面有三个弹孔。坑边的几支枪已经生锈,指向一个方向。那是一场殊死的战斗。‎ 游骑兵们朝那个方向走了五十码。发现小凹洼里另有一具骨骼,他的来复枪指着三具骨骼的方向。没有什么能辨别那个孤独的防御者。‎ 就在那时候,死者久经风吹日晒的破衣服底下,扭动着爬出一只角蟾,脖子上系着褪色的红缎带结,它坐到早已无声无息的主人肩上。‎ 角蟾无言,但仿佛讲述了那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的故事——为了连队的荣誉,他献出了生命。‎ ‎(有删改)‎ ‎(注)角蟾,一种形如蛤蟆的蜥蜴。‎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吉米・海斯的出场,运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方式与之类似。 B.游骑兵们久经战阵,受到萨尔达匪帮突然袭击时,他们从容迎战,因为担心遇到埋伏,所以停止了追击。 C.作为初出茅庐的游骑兵,吉米・海斯幽默风趣,英勇过人,珍惜集体荣誉,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D.欧・亨利的这篇小说构思精巧,讲求技巧,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带有鲜明的"欧・‎ 19‎ 亨利风格"。 2.请简析小说首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3.小说中的“角蟾”有什么作用?请从故事情节设置方面,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也。年十六丧父,中表愍其孤贫,咸共赠赗,悉辞不受,称财以送终。长八尺,美须眉。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相友,俱游学于异国,并敬善陈仲弓。天下大乱,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遂与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度虚馆以候之。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太祖为司空,辟宁,度子康绝命不宣。中国少安,客人皆还,唯宁晏然若将终焉。‎ 黄初四年,诏公卿举独行君子,司徒华歆荐宁。文帝即位,征宁,遂将家属浮海还郡,公孙恭送之南郊,加赠服物。自宁之东也,度、康、恭前后所资遗,皆受而藏诸。既已西渡,尽封还之。诏以宁为太中大夫,固辞不受。 ‎ 自黄初至于青龙,征命相仍,常以八月赐牛酒。诏书问青州刺史程喜:“宁为守节高乎,审老疾尪顿①邪?”喜上言:“宁有族人管贡为州吏,与宁邻比,臣常使经营消息。贡说:‘宁常著皂帽、布襦袴、布裙,随时单复,出入闺庭,能自任杖,不须扶持。四时祠祭,辄自力强,改加衣服,著絮巾、故在辽东所有白布单衣,亲拜馔馈,跪拜成礼。宁少而丧母,不识形象,常特加觞,泫然流涕。又居宅离水七八十步,夏时诣水中澡洒手足,窥于园圃。’臣揆宁前后辞让意独自以生长潜逸耆艾智衰是以栖迟每执谦退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 ‎ 宁卒,时年八十四。拜子邈郎中,后为博士。初,宁妻先卒,知故劝更娶,宁曰:“每省曾子、王骏之言,意常嘉之,岂自遭之而违本心哉?” ‎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第十一》,有删改)‎ ‎【注】①尪顿:衰病困顿,衰病困顿之身。‎ 19‎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揆宁/前后辞让意/独自以生长潜逸/耆艾智衰/是以栖迟/每执谦退/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 B.臣揆宁前后辞让意/独自以生长潜逸/耆艾智衰/是以栖迟/每执谦退/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 C.臣揆宁/前后辞让意/独自以生长潜逸/耆艾智衰/是以栖迟/每执谦退/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 D.臣揆宁前后辞让意/独自以生长潜逸/耆艾智衰/是以栖迟/每执谦退/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命:指皇帝征召的命令。管宁曾写《辞征命上疏》,表达了不愿入朝为官的意愿。 B.耆艾:古以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亦指尊长、师长。文中泛指老年人。 C.博士:有博今通古、古代学官、对某类人的尊称的含义。文中指古代学官。 D.《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西晋史学家陈寿著,分为"魏书"、"蜀书"、"吴书",是国别体史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宁十六岁时父亲去世,他的表兄弟们同情他孤独贫困的处境,送给他治丧的费用,但他没有接受,而是根据自己的财力为父亲办丧事。 B.自从管宁东渡,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等人前前后后给了他很多的资助馈赠,管宁都接受后收藏起来,西渡之后,全都封好退还给了公孙氏。 C.太祖任司空后,任命管宁为太中大夫,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截留了任命书,管宁坚决辞让没有接受。 D.皇帝曾经下诏书询问青州刺史程喜,管宁不愿做官是守节自高还是因为老病衰弱,程喜认为管宁不是故意矫情以显示自己的高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国少安,客人皆还,唯宁晏然若将终焉。‎ ‎(2)每省曾子、王骏之言,意常嘉之,岂自遭之而违本心哉?‎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踏莎行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荷花所处环境,绿柳环绕,鸳鸯双憩,衬托出荷花的幽独。 B.词作既表现了荷花无人欣赏的寂寞,也抒写出芳华零落的悲苦。 C.词作运用双关、拟人等多种手法,既写荷花处境,也咏荷花情怀。 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怀,情景交融,呈现出柔婉曲折的美感。‎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的部分。‎ 19‎ ‎(1)《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交融一起写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明“留别”真正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3)《登岳阳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当下文坛出现了一种令人__________的现象,那就是评论家和主流文坛的脱节。那些在市场上 ____________、十分火爆的作品,却并未进入文学批评的视野。而那些评论家经常谈及的作品,在大众阅读中并不被看好。这一现象产生的关键是与主流文学批评家的不屑介入和大众没有能力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品析分不开的。‎ 文学批评急需改进和调整。有的批评家的思想与情绪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面对超出已有经验的新的文学现象,他们显得___________,评论时要么_________,要么失语、缺席。( ),批评家要在观念上、方法上和语言上,及时吐故纳新、与时俱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疑惑不解 洛阳纸贵 力不从心 言不由衷 B.犹豫不决 不胫而走 惊慌失措 文不对题 C.疑惑不解 不胫而走 力不从心 文不对题 D.犹豫不决 洛阳纸贵 惊慌失措 言不由衷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产生这一现象的关键与主流文学批评家的不屑介入和大众没有能力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品评和分析是分不开的。‎ B.这一现象产生的关键是主流文学批评家的不屑介入和大众没有能力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分析和品评。‎ C.产生这一现象的关键是主流文学批评家的不屑介入和大众没有能力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分析和品评是分不开的。‎ D.这一现象产生的关键是主流文学批评家的不屑介入和大众没有能力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品评和分析。‎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学的现状在不断地变化 B.为改变不断变化的文学现状 19‎ C.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文学现状 D.文学的现状需要不断地适应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无论人类还是动物,①__________。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良好的睡眠,人和动物都会身心俱疲,甚至导致死亡。人一般会躺着睡觉,②__________。鸟类可以单脚独立睡着,狗睡觉时需要耳贴地面,蝙蝠能够倒挂着睡。很多人认为鱼类不需要睡觉,事实上,鱼类也可以在水中睡觉,只是为了保持平衡,睡觉时经常划动鳍和尾,所以。③__________。‎ ‎9、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四个关键词。 ‎ 引力全称万有引力,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简单说就是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视野里,引力等价于弯曲的时空。而引力波就是在弯曲的时空这个大背景下,当发生有质量物体加速运动导致的扰动时,由此产生的波动如波纹一样向外传播的现象。 ‎ 一个世纪前,爱因斯坦预测了引力波的存在,但近百年来,科学家们并未找到证明它存在的直接证据。华盛顿当地时间2016年2月11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LIGO)实验组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观测到了由两颗恒星级黑洞13亿年前并合产生的引力波。这是科学史上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 ‎ 引力波的发现对普通人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科学家们表示,一个新的重大科学发现,总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发展。18世纪描述电磁波的麦克斯韦理论确认的时候,也没有人知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但是现在不管是电视机还是移动电话,都与电磁现象有关。‎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 ‎ ‎ ‎ ‎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C; ‎ ‎3.①有益于白话语言的“艺术化”。②丰富了现代文学创作的表现形式。‎ 解析:1.题干要求选出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A项根据文本第一节内容“初期现代小说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孕育了中国现代化的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也使得现代小说的复调叙述成为可能”可知,选项“进而”错误,强拉因果。C项根据文本第二节内容“当年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事后的反思性意见,与五四白话文运动中以‘学衡’为代表的反对派意见,在语言与文学关系问题的许多认识上有着惊人的一致”可知,曲解文意。D项根据文本第二节内容“从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角度,不仅可以准确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得与失,也能更加客观的评价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古典文学,重新来看待和审视文言之于文学形式的意义”可知,“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重新看待和审视文言文对文学形式的重大价值”表述不准确。‎ ‎2.本题主要考查适合做选文标题的,实际上就是能够准确概括文意的,本文主要讲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变革对各个方面的影响,故C项合适。‎ ‎3.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根据题干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指出文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两点作用”,“在各类文学文本的写作中,也吸收了大量文言的因素和成分,甚至创作了大量的文言诗词,其造诣也是很高的”“尤其是在冷静面对白话语言给文学带来的一些困境时,在追寻白话语言的‘艺术化’加工过程中”,分别概括为有益于白话语言的“艺术化”。丰富了现代文学创作的表现形式。‎ ‎ ‎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D;‎ 19‎ ‎ 3.林丰俗淡泊名利,认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创作者应该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不能忽悠他人;林丰俗在艺术理念方面尤为执着,有着较高的艺术创作要求,任何作品都要认真创作,不能马虎;生活中的我们也要怀有敬畏精神,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形成良好的人格修养。 解析:1.原文为林丰俗觉得自己基础不扎实,而非选项中的林丰俗基础不扎实。 2.“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原文中无依据。原文中只写了黎老对林丰俗的认可。 3.结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画家靠手艺挣钱,无可厚非,但要认真,印章盖下去就是你的脸面,马虎不得。不要忽悠人,更不能忽悠自己”“其实他是一个外柔内刚的人,在生活和艺术理念方面尤为执着。在创作《石谷新田》的时候,一开始黎雄才先生批评他石头画得太黑,以当时黎老的权威,换作他人,可能就改了,他却不肯让步,坚持按原来的设想完成’‘林丰俗一生好静,没有手机,不爱运动,读书画画、三两学生朋友谈天说地是其最爱。晚年极少参加公开的活动,能推则推“等句子可以具体概括。‎ ‎ ‎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①交代时间、地点。 ‎ ‎②以声衬静,玉米皮卷烟草的窸窣声、草原狼的嚎叫声渲染了营地周围静谧、恐怖的氛围。‎ ‎③为吉米•海斯的出场做铺垫。 3.解除“误会”,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合理。‎ ‎①吉米•海斯出场时的语言,是小说的第一处悬念,造成误会,吸引读者注意,等到吉米・海斯把角蟾展示出来,解除误会,让人会心一笑。‎ 19‎ ‎②战斗结束时吉米•海斯失踪,造成误会,是小说的第二处悬念,等到结尾时角蟾出现,解除误会,让人感慨不已。 解析:1.本题中,B项,“因为担心遇到埋伏,所以停止了追击”错误,原文“游骑兵们上马追赶,没跑两英里,那些疲惫的马就难以坚持,曼宁中尉下令返回”,由此可知,停止追击的原因是疲惫的马就难以坚持。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环境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其作用首先从本身分析,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同时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然后从其它的要素分析,从人物的角度是为人物的出场做铺垫,具有暗示人物的心理和人物的命运的作用,从情节的角度是推进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是暗示文章的主旨,或是升华主旨。本题中,首段的环境描写为自然环境,从其本身分析,首先具有交代时间地点的作用,时间为晚饭后,地点为德克萨斯边境营的营地;其次具有渲染气氛的作用,安静的营地,只有用玉米皮卷烟草的窸窣声和草原狼的嚎叫声,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渲染了营地静谧而又恐怖的氛围。从人物的角度分析,首段的环境描写为下文人物的出场做了准备与铺垫工作,正是因为环境安静,才能听到丛林里传来的“小槲树枝碰到马證时的颤动和刮擦声”,从而引出人物“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场面的描写。此外,恐怖的环境中却传来愉快的声音,同时也具有暗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 3.①次要人物或物象本身所具有的的意义。 ‎ ‎②烘托主要人物或物象。 ‎ ‎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 ‎④深化主题。 ‎ ‎⑤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如本题题干为“小说中的‘角蟾’有什么作用?请从故事情节设置方面,简要分析”,即题干已经明确要从故事情节设置方面简析“角蟾”的作用;接下来就要回到原文,找出写到“角蟾”的相关语段,最后联系全文内容,具体分析其对情节设置的作用。小说中,“角蟾”共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在小说第一部分的结尾,让读者突然明白:原来吉米•海斯出场使所说的姑娘、女朋友就是“角蟾”;第二次出现在小说第三部分的结尾,再次解答了读者心中的疑惑,让读者看到了一个英勇过人,珍惜集体荣誉的吉米•海斯。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角蟾”在小说中的出现,就是为了不断地解除读者的疑问,消除人们对吉米•海斯的误会,从而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 ‎ ‎4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D; 3.C; 4.(1)中原地区稍稍安定后,(逃到辽东)客居的人都返归(家乡),只有管宁安闲自在,像要在那里终老一样。 ‎ ‎(2)每次审读曾子、王骏的话,心里常常表示赞许,哪里能自己遇到了这种事而违反本意呢?; 解析:1.略 2.《三国志》为纪传体史书。 3.太祖任司空后征召管宁,没有说具体官职;管宁坚决辞让没有接受的是文帝下诏任命的太中大夫。 4.参考译文: ‎ 19‎ 管宁,字幼安,北海国朱虚县人。十六岁时父亲去世,表兄弟们怜悯他孤独贫困,都送给他治丧的费用,(管宁)全都推辞没有接受,根据自己的财力为父亲送了终。(管宁)身高八尺,胡须眉毛长得很美。与平原人华歆、同县人邴原为好友,都到其他郡学习,都敬重亲善陈仲弓。天下大乱以后,(管宁)听说公孙度在海外推行政令,就与邴原及平原人王烈等到辽东郡。公孙度空出馆舍等候他们。拜见了公孙度之后,管宁随即就居住在山谷中。当时渡海避难的人大多住在郡的南部,而管宁却住在郡的北部,表示没有迁徙的意思,后来的人渐渐都来跟从他。太祖任司空后征召管宁,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截留诏命,不对管宁宣布。 中原地区稍稍安定后,(逃到辽东的)客人都返归了,只有管宁安闲自在,就像要在那里终老一样。 ‎ 黄初四年,文帝诏令公卿大臣举荐节操高尚的君子,司徒华歆举荐了管宁。文帝即位后征召管宁,管宁于是带着家眷部属渡海回到北海郡,公孙恭把他送到南郊,加倍赠给他服饰器物。自从管宁东渡,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前后给他的资助馈赠,他都接受后收藏起来。西渡之后,全都封好退还给了公孙氏。文帝下诏任命管宁为太中大夫,(管宁)坚决辞让没有接受。 ‎ 从文帝黄初年间直到明帝青龙年间,征召管宁的命令接连不断,常常在八月赐予牛酒。明帝又下诏书询问青州刺史程喜:“管宁是守节自高呢,还是老病萎顿呢?”程喜上报说:“管宁有一个族人叫作管贡,现为州吏,与管宁是邻居,臣下常常让他探听消息。管贡说:‘管宁常常戴黑色帽子,穿着布衣布裙,随季节不同或单或夹,出入于内室外庭,能凭借手杖走路,不须扶持。一年四季的祭祀,总是自己强力支撑,改换衣服,穿着粗丝棉巾和过去在辽东时所有的白布单衣,亲自布置食物供品,跪拜行礼。管宁小时就失去了母亲,不记得母亲的形象,常常特意加设酒杯,(伤心得)泪流满面。另外他的住宅离水池有七八十岁远,夏天时到水中洗手洗脚,在园圃中观赏。’臣下揣测管宁前后推辞谦让的意思,只在于认为自己生长在隐居中,年纪老迈,智力衰退,所以安于休息,每次都谦逊退让。这是管宁志向行事所一定要保全的,不是故意矫情以显示自己的高尚。” ‎ 管宁去世,时年八十四岁。任命他的儿子管邈为郎中,后来又为博士。当初,管宁的妻子先去世了,知心故友劝他再娶,管宁说:“每次阅读曾子、王骏的话,心里常常表示赞许,哪里能自己遇到了这种事而违反本意呢?”‎ ‎ ‎ ‎5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荷花不愿意在春风中开放,‎ 19‎ ‎ 没有理由地却被秋风耽误了(在秋风中凋落)。这两句托物言志,表现了自身不愿趋时媚俗(高洁、孤芳自赏)的品质;以及年华虚度、失时零落的悲哀(或者怀才不遇、不受重用,郁郁不得志、功业未成的感伤)。 解析:1.词的上、下片都将写景抒怀相融合。 2.这是一首咏莲词,实际上是借咏莲倾诉自己怀才不遇的一腔怨愤,“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意思是,当初拒绝了春风的追求,错过了大好时光,没来由落了个被秋风断送的下场。这里作者依然运用拟人修辞,将“莲”拟人化,“不肯嫁春风”,意指莲花不愿在春季里开花。这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荷花不肯在春天开发,只在夏日盛开,最终在秋风中凋零的凄凉命运。作者托物言志,借“莲“的形象表达词人不愿趋时附势的高雅节操以及怀才不遇、年华虚度的苦闷。‎ ‎ ‎ ‎6答案及解析:‎ 答案:1.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 ‎3.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解析:该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 ‎ ‎ ‎7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B; 3.C 解析:1.疑惑不解:因为有疑问而困惑不能理解。‎ 犹豫不决:迟缓动摇,拿不定主意。根据语境,应选“疑惑不解”。‎ 洛阳纸贵: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根据语境,应选“不胫而走”。‎ 力不从心:心里想做,可是能力或力量够不上。‎ 惊慌失措:惊恐慌乱,不知怎样办才好。根据语境,应选“力不从心”。‎ 言不由衷:说的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指心口不一致。‎ 文不对题:文章的内容跟题目没关系,也指答非所问或者说的话跟原有的话题不相干。根据语境,应选“文不对题” 2.画线句子,既有句式杂糅,又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杂糅部分可改为“这一现象产生的关键 是……”或“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有关”,由此可排除A、C两项。D项,语序不当,应将“品评”和“分析”互换位置 3.考虑到与下文的衔接,括号内的内容应是阐述“批评家要在观念上、方法上和语言上,及时 吐故纳新、与时俱进”的原因或目的,据此排除A、D两项;“改变”“文学现状”不合文意,故排除B项 ‎ ‎ ‎8答案及解析:‎ 答案:都需要睡觉; 而动物们的睡姿却千奇百怪; 很难发现它其实是在睡觉 19‎ 解析:文段主要介绍动物千奇百怪的睡姿。①据后文“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良好的睡眠,人和动 物都会身心俱疲”及反复出现的“睡觉’分析,其内容应是“需要睡眠”之类,填写时还要注 意关联词“无论……都..…的搭配,故可填入“都需要睡觉”之类内容。②据后文“鸟类可以单脚独立睡着,狗睡觉时需要耳贴地面,蝙蝠能够倒挂着睡‘’可知,这是谈动物的睡姿,再据其前的“人一般会躺着睡觉’,此处应是转入并领起动物的睡姿,其内容应是“动物的睡姿千奇百怪”之类。③由“所以”可知是对前面“鱼类”睡觉论说得出的结论,再据前文“很多人认为鱼类不需要睡觉,事实上’分析,其内容应是“很难发现它其实是在睡觉”之类。‎ ‎ ‎ ‎9答案及解析:‎ 答案:引力波;首次(或“美国”);发现;影响(或“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材料第1段引出中心话题“引力波”,第2段主要谈引力波首次被发现的过程,第3段谈及引力波被发现的意义。根据各段的主要信息,可以提取出关键词。‎ ‎ ‎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 家庭教育,决定人生 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便是一个集体中的一员——家庭一员。从那一天起,家庭、父母便与我们紧密相随,我们也在那一刻开始了我们一生的学习,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家庭教育。我们的父母便成了我们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人生中,家庭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古语有:子不教父之过,说的便是孩子如果品行不好,一定与父母有关。其实,今天,当我们观看法制节目时,那些少年犯们,绝大多数走上犯罪道路都与他们的家庭有关。‎ 我还依旧记得,中央电视台某次播放的“法制在线”,记者走访了北京部分少管所采访了那些少年犯,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是在说:父母忙,不管他们,所以想到外面玩,就走上了这一条道路。其中有一位少年犯让我记忆最深,那位少年犯因喝酒斗殴而被拘留,他告诉记者,从前,他吸烟、喝酒,什么事都做。记者看着这样一位年仅15岁的男孩,觉得十分不解,为什么这样一个男孩会做如此多的不良行为?男孩说:他的父亲与母亲离异后,把他带在身边,而父亲喝酒、吸烟成性,久而久之,他便学会了。‎ 19‎ 听着这一则消息,不免让我们震惊,在少管所中有如此之多的少年犯,他们就是因为父母的不良行为,使之走上犯罪的道路。也许有人说,他们中有绝大多数父母离异。其实父母离异并不会给孩子带来多大阴影,哈佛女孩刘亦婷也是生活在单亲家庭,可是她成为了一个优秀人才,并在2002年被哈佛大学录取。她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单身母亲,从小,她的母亲就从各方面培育刘亦婷,着重培养其身心发展。‎ 家庭教育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良好的家庭教育,正确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在今后更好的容入社会,与人相处,成为一名优秀的人。‎ 当今家长,是否该考虑一下教育方式,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做孩子的榜样,从各方面教育孩子,使孩子成为一位优秀的人?家庭教育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必不可少。可以说成功,90%来源于家庭教育。‎ 世上无一物多余 漫漫长夜里,明星闪烁、月光粼粼、萤火微芒,都以其渺小的力量照耀着整个世界然而这世界少了任何微光都不再完整,没有了星,月亮便只能孤独地在天上守候;没有了月,便再无人望其思乡;没有了萤火,自然便少了一丝生机。万事万物只要来到了这个世界,便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无一物多余。‎ 作为学生的我们,会经常被“以成绩论英雄”,然而满分与及格之间并不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要坚信每一个人身上都有着属于他自己的人格魅力与闪光点,这是独一无二且与成绩毫无关联的,即便他可能不够优秀。“生命之所以宝贵,不在于它只有一次,而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轨迹。”毕淑敏一语点破了天机..差生不代表永无翻身之日,只要像蜗牛一样一步一步向上爬,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天,而好学生也不必拘泥于高分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小退步仅仅是暂时的,不足以成为你失去信心的理由。‎ 大海中的清洁鱼,默默为路过的大鱼提供身体清洁服务它们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却是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了它们,海洋中鱼类的健康便难以得到保障。土壤里的蚯蚓,蠕动身体松软土壤,看似多余却不可或缺。飞鸟、蝴蝶,甚至是甲虫,这些微不足道的东西,没有了他们,世界便不再多样,失去了勃勃生机,变得灰暗与阴沉。只要你静下心来去欣赏大自然微不足道的美,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发现自然中每一物存在的价值。‎ 19‎ 在我们的学生时代,我们总是会抱怨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那么多科目,到了高中会分文理科,上了大学又只会学专业的课程,殊不知,文科可以帮我们启智明理,理科可以让我们开拓思维,数学可以培养我们的严谨,语文可以让我们谈吐优雅,而英语会让我们博学多才。可以说每一门课程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少学了任何一门课程,我们的人生和思想都将会是不完整的。我们要脚踏实地地去学好每一门课程,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才有机会拥抱更广袤的世界。‎ 在我们认为自己熟知的世界里,还有无数的微小事物等我们去发现它的意义与价值只要你睁大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做一名伯乐,我想世界在你眼中定会变得更加美丽动人。正确认识自己,生活中就多了一分自然和舒坦,少了一分束缚和压力;多了一分淡泊与宁静,少了一分浮躁与纷争,得以看穿事物的本质。‎ 世上无一物多余,因为其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万物都值得珍惜。‎ 教育,不能缺失了“掌痕”‎ 有人将夏明的漫画稍作改动,其画面清晰可见:条纹衣男生第一次考 100分,得到一个亲吻的奖赏,第二次考98分时得到的却是一个耳光的惩罚;黑短袖男孩,第一次考55分,挨了一巴掌,第二次考61分,得到了一个亲吻。两幅画面的寓意很明显:无论基础如何,只要有进步就会得到奖赏,退步了必将遭到惩罚。‎ 从纵向对比中我们还会发现,条纹衣男生得到了“吻印”之后却堆以维持现状而退步了,而黑短袖男孩第一次收获了 “掌痕”之后,成绩很快进步了。‎ 这是不是在警示我们: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能缺失适当的惩罚吗?‎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之所以耐寒,是因为它不畏惧严冬。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经不起严峻考验,何来顽强的意志力? 纵观当今社会,人们一谈教育必言賞识,谈“惩”而色变。在这种赏识教育的温室里,孩子们失去了最基本的挫折承受力。有的家长,为了激励孩子学习进步,口头表扬不起作用之后便是不惜重金奖励,而面对孩子成绩下降时却敢怒不敢言。因为家长们担忧:长春17岁男孩因父母的几句批评跳楼身亡了。因为老师们害怕:徐州丰县某高一学生因在数学课上看小说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后跑出教室从5搂跳下去了;扬州一小学生因不愿意打扫卫生被老师批评而负气跳楼轻生了。老师们更是恐慌:湖南桃江一学生因不叠被子被老师批评而跳楼,教师夫妻被逼下跪之后没有丝毫的教师尊严了。这些生命之花为何如此脆弱?因为在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中缺失了惩罚,就像长期生活在温室里的花儿一样经不起风吹雨打。‎ 在缺失磨难与挫折教育的环境中,我们很难培养出多次被贬而乐观豁达的苏东坡,更难以出现忍辱负重而奋笔疾书的司马迁。‎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几句批评都无法承受的人,是因为缺少了磨难;连一点挫折都承受不起,何谈担当大任!‎ 19‎ 受教育者失去了惩罚教育,而教育者必将遭到惩罚!近年来,老师因批评学生而挨打,父母因教训子女而遭杀害的例子已不再是新闻。‎ 我无意提倡棍棒教育,但棍棒教育也并非一无是处,近年来出现的虎妈狼妈鹰爸们也确实将他们的孩子送进了理想的名牌大学,当今赏识教育环境中的孝子也不一定比“棍棒底下”出现的人数多。“高薪养廉”并没有减少贪官的数量,“废除死刑”倒是让监狱“人满为患” 了。奖赏远不如严惩更具威慑作用,奖罚不明的军队必定失去战斗力, 只奖不罚的教育难以培养出意志坚强者。在适当的惩罚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不仅意志力强,而且更孝顺父母,珍惜生命。回归适当的惩罚教育,回报我们的不仅仅是孩子优异的学习成绩,更是给了我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值得欣慰的是,在因失去惩罚教育而遭遇惨痛教训之后,人们终于记忆起了 “吻印”与“掌痕”的故事,尤其让大家明白,“掌痕”并没有让人消沉反而是激励成蜻提升的有效措施。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而在某些环境中,磨难与挫折远比奖赏更具教育作用。‎ 只奖不罚的教育必将面目全非,缺失惩罚的教育必将丧失其应有的功能!‎ 解析:本题为材料作文,材料为一幅漫画。答题时仔细观察,漫画反应的问题其实并不新颖,左边的孩子考上高分时,父母就喜上眉梢,受到鼓励表扬——给他一个吻,孩子很高兴,而当他成绩下降时,他的父母便对他进行责罚——给他一个巴掌,孩子很伤心。而右边的这个孩子,在父母的巴掌下,成绩较差,后来有了一点进步,父母便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孩子非常高兴。通过孩子成绩的变化,受到的待遇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主题是关于“家庭教肓”与“分数”的思考。‎ ‎ ‎ 1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