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6-1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6-11)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 ‎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人的怜悯之心是 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撒在水上的一片湿润而灿烂的夕照,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可是在这个时代,充斥在生活中的要么是欲望膨胀的嚎叫,要么是 的冷漠。此时的哀愁就像丧家犬一样流落着。生活似乎在日新月异发生着变化,新信息 ,几达爆炸的程度,人们生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帽子,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 A.裹挟 麻不不仁 纷至沓来 B.裹带 无动于衷 络绎不绝 C.裹挟 无动于衷 络绎不绝 D.裹带 麻不不仁 纷至沓来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A.对斑纹和斑点的收集乐趣使蓑鲉同其他鱼种显著地区别开来,加之它傲慢得极其懒散的泳姿,让我乍一看把它误认为植物。‎ B.通过对原有形式和场地进行增与减的设计,可以更艺术化地再现原址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更诗化地揭示场所的精神,更戏剧化地讲述场地的故事。‎ C.面对着生与死的抉择,怎样担当起生命难以承受之重?鲁迅的回答是:直面人生。直面人生,就是正视人生的苦乐顺逆,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人格的健康通达快乐。‎ D.宇宙的浩渺和心灵的深邃,是古今中外的思想者探索和审美的世界,正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有两种伟大的事物,我们越是经常、执着地思考它们,我们心中就越是充满新鲜、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3. 下列诗词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常作岭南人。‎ B.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C.一春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D.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 ‎4.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面对社会悲剧,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 , 。 , , , , 。‎ ‎①因此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 ‎②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浑浑噩噩,是非颠倒 ‎③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 ‎④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地优越于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⑤演给我们心目中绝对清醒公正的观众看 ‎⑥我们称这观众为历史、上帝或良心 ‎⑦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 A. ④②③①⑦⑤⑥ C. ①③②⑥⑦⑤④‎ B. ①③②⑤⑥⑦④ D. ④①③②⑦⑤⑥‎ ‎5. 下列各句表述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古代官吏的选拔制度,经历了先秦的世卿世禄制、汉代的察举制和征辟制、魏晋的九品中正制、隋朝的科举制等四个阶段。李密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说的就是 “察举制”。《长亭送别》里洁云唱“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说的就是科举制。‎ B.景泰蓝,我国特种工艺品之一,明代景泰年间在北京开始大量制造,珐琅彩釉多用蓝色,所以叫景泰蓝。‎ C.“伊甸园”是《圣经》中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居住的乐园。后来,夏娃受蛇的诱惑,偷食了知善恶树的果子,并也让亚当食用,二人遂被上帝赶出伊甸园。‎ D.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故事均取自欧洲的历史传说。莎翁在四大悲剧中涉及到的大多数问题都是关于人与宇宙、人性、灵与肉、人生终极目标等根本性问题,属于超道德范畴,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周君墓志铭 归有光 ‎  君以嘉靖某年月日卒。先是,其子诗试礼部,下第还。会大司成奏言:“监学法久坏,天下士云会京师,一旦不为有司所录,往往去,居家自便;六馆几空,非所以为太平之观。乞下所在长吏,敦遣至京,修舍法以几化成之效,有不如诏者,罪之。”制曰:“可。”于是诗在南雍,间岁不归,不见君之殁。‎ ‎  君之配,先十年卒。诗与其弟谏、训、谟,启攒,与君合葬于县郭外小虞浦之原,请铭于余,泣且言曰:“先人少遭闵凶,孤露无依,寄于吾外家。与先妣誓志自立。从里师学,无所成;为农贾,又不能就。已而入县书狱。诗时为童子,县令见其文而爱之,以是待吾先人不与他从事比。然其教子,不为一切,优游而已。先妣独严迫不少假贷。尝曰:‘吾为生良苦,汝宜自勉。吾见某某皆以贫贱发迹。汝能自立,无忘吾言。’先妣寻卒。先人井臼之事,身自为之。前此不问也。盖不欲使儿辈与闻,惧用志之分。诗所与游者,年皆与先人若,先人益和光如己友。盖游吾父子间者,欢然无间也。念吾祖之蚤殁,每祭,辄潸然泪下。叹处世之难,不敢少自宴逸。比诗获举于乡,始用自适。而诗方卒业太学,待试于礼部,几斗升之禄,而天之降割,遂至于此!自念家故微,先君、先妣勤一生之力,俾有田庐,使诗兄弟得专志于学。视前世以孤童自奋者,不及诗远矣。而不一日养,尤可痛也。愿夫子赐之铭。”按其友沈孝状云云,诗语良然。‎ ‎  君讳寰,字民服,年四十有九。孺人姓金氏,年三十有八。葬以甲子正月日也。呜呼!人子之痛,何有穷乎?‎ ‎  余闻君为从事时,巡抚都御史尝捕人,误以同姓名系南京司寇狱,论死。其父老矣,且无子。诉于县,君为言县令,即日上状白其冤,取其人还。其所全活类是。稽之于古,后当有兴者。是为铭。‎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A. 先妣独严迫不少假贷 贷:宽容 B. 比诗获举于乡 比:等到 C. 俾有田庐 俾:使 D. 视前世以孤童自奋者 视:觉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君之子在周君去世之前到礼部应试,落第后一直留在南雍,隔了一年也没返回家乡,没有看到父亲去世。‎ B.周君原配早周君10年而死。周君之子与弟弟周谏、周训、周谟拾取母亲骨骸,将其与周君合葬在县城外小虞浦之原。‎ C.周君教子宽松但周君之妻教子严厉,曾提及她自己谋生辛苦,教育子女应该自勉自立。‎ D.周君担任从事时,巡抚都御史曾经抓捕人,误把同姓名的人关押在南京司寇狱中,被判处死刑。那人父亲向县里申诉,周君帮助了对方。‎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 念吾祖之蚤殁,每祭,辄潸然泪下。叹处世之难,不敢少自宴逸。(3分)‎ ‎ ‎ ‎⑵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3分)《报任安书》‎ ‎ ‎ ‎⑶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3分)《太史公自序》‎ ‎ ‎ ‎9.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周君是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概括。(3分)‎ ‎ ‎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京口月夕书怀 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注】诗人家在温州平阳,本诗是他旅居镇江之作。‎ ‎⑴ 请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3分)‎ ‎ ‎ ‎⑵ 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书怀”的内容。(4分)‎ ‎ ‎ ‎⑶ 请简要赏析尾联“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4分)‎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山顶千门次第开。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⑵ 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⑶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西厢记》)‎ ‎⑷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 。(《诗经·邶风·击鼓》)‎ ‎⑸ ,则芥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 ‎⑹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⑺ 长太息以掩涕兮, 。 (屈原《离骚》)‎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清凉古道 张恨水 ‎①有人这样估计:东亚的大都市,如上海、汉口、天津、北平、香港、广州、南京、东京、大孤、名古屋、神户,恐怕都要在这次太平洋战争里毁灭。这不是杞忧,趋势难免如此,这就让我们想到这多灾多难的南京,每遇二三百年就要遭回浩劫,真可慨叹。【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②我居住在南京的时候,常喜欢一个人跑到废墟变成菜园竹林的所在,探寻遗迹。最让人不胜徘徊的,要算是汉中门到仪风门去的那条清凉古道。这条路经过清凉山下,长约十五华里,始终是静悄悄地躺在人迹稀疏、市尘不到的地方。路两旁有的是乱草遮盖的黄土小山,有的是零落的一丛小树林,还有一片菜园,夹了几丛竹林之间,有几户人家住着矮小得可怜的房舍。这些人家用乱砖堆砌着墙,不抹一点石灰和黄土,充分表现了一种残破的样子。薄薄的瓦盖着屋顶,手可模到屋檐。屋角上有一口没有圈的井,一棵没有树叶的老树,挂了些枯藤,陪衬出极端的萧条景象,这就想不到是繁华的首都所在了。三牌楼附近,是较为繁华的一段,街道的后面。簇拥了二三十株大柳树,一条小小的溪水,将新的都市和废墟分开来。在清凉古道上,可以听到中山北路的车马奔驰声,想不到一望之遥,是那样热闹。同时,在中山北路坐着别克小坐车的人,他也不会想到,菜圃树林那边,是一片荒凉世界。 ‎ ‎③‎ 是一个冬天,太阳黄黄的,没有风。我为花瓶子里的腊梅、天竹修整完了,曾向这清凉古道走去。鹅卵石铺着的人行古道,两边都是菜圃和浅水池塘,夹着路的是小树和短篱笆,十足的乡村风光。路上有三五个挑鲜菜的农民经过,有一阵菜香迎人。后面稍远,一个白胡老人;骑着一头灰色的小毛驴,得得而来,驴颈子上一串兜铃响着。他们过去了,又一切归于岑寂。向南行,到了一丛落了叶的小树林旁,在路边有二三户农家的矮矮的房屋,半掩了门。有个老太婆,坐在屋檐下晒太阳。我想,这是南京的奇迹呵!走过这户,是土山横断了去路,裂口上有个没顶的城门洞的遗址。山岩上有块石碑,大书三个楷书字:“虎踞关”。石碑下有两棵高与人齐的小树,是这里唯一的点缀。我站在这里,真有点怔怔然了。 ‎ ‎④在明人的笔记上,常看到“虎踞关”这个名字,似乎是当年南都一个南北通衢的锁钥。可以料想当年到这里行人车马的拥挤,也可以遥思到两旁商店的繁华,于今却是被人遗忘的一个角落了。南京另一角落的景象,实在是不能估计的血和泪,而六朝金粉就往往把这血泪冲淡了。 ‎ ‎⑤回到开首那儿句话,东亚大都市,有许多处要被毁灭,这次在抗战时期,南京遭受日寇的侵占与洗劫,也不知昔日繁华的南京,又有哪几条大街,变成清凉古道了。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原载1945年月‎1月23日重庆《新民报》)‎ ‎12.本文题目是“清凉古道”,简要说明作者这样命题的用意。(4分)‎ ‎ ‎ ‎13.本文第3段画线部分写景,请赏析其表达特色。(4分)‎ ‎ ‎ ‎14.本文处处对比映衬,说说都有哪些描写构成对比映衬的关系。(6分)‎ ‎ ‎ ‎15.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抒发什么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6分)‎ ‎ ‎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①卫恒《四体书势》讲:“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以自然鸟兽外在紧张的动态形式特征来描绘书法。其语义是强调说明内在的“势”与内在的节奏。‎ ‎②书法中对于迟与速、燥与润、疾与涩都不能偏重一面,比如为了“燥”的效果而简单的使用渴笔或特殊的墨。书法的用笔及形态表现要燥中有润、润中有燥是非常清楚的,看起来干炼秋风的线条、用笔,却又有润泽如春的感觉,方能入妙。概括地从表象、形式的层面谈及燥与润、迟与速、疾与涩的对立统一关系都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书法只从这些表象和形式入手,从我们古代书论来讲,必然不是一个最好的路径。因为我们中国艺术的本质,包括书法,不是一种形式上的追求,它的节奏感也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节奏感,而是内在心灵的蕴藉,是在某种特殊的场合中间,一种生命的反应。这种生命的反应跟人的情绪、情感、潜在的理性知识以及对某一问题独特的领会角度有关,其直觉和理性都在起作用,是一种整体的呈现。这样的东西不是在形式的节奏上把握就能达到的,而需要艺术家具有良好的修养、特别的情愫、内在的资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独特的感觉世界,这才是最根本的东西。所以像迟与速、燥与润、疾与涩的问题,是人的内在情性的培植与外在的艺术形式如何契合的问题。‎ ‎③在书法与绘画中,我们讲“意在笔先”,有人讲书法是一种纯形式艺术,德国音乐学家汉斯力克讲音乐是一种纯形式的艺术,音乐本身是没有感情的,音乐节奏本身也不是感情。但节奏背后必然要受感情、知识、理性的左右。所以,“翰逸神飞”必要“神融笔畅”,神融是关键,孙过庭讲“取会风骚之意、本乎天地之心”,不是玄虚的东西,它要求必须有非常大的气度,像弘一法师早年与晚年的书法有很大的不同,绝非简单的形式感的变化问题,而是另外的哲学、思想、情感对他的影响,造成了他书法风格的变化。虽然书法被有些学人称为“形式之艺术”,但书法不能导向“技”的方面。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中国艺术最典型的表征形式,正因为它是“写意的”中国艺术的最典型的表达,它代表中国艺术的特点,不在于它的线条,而在于它重视情性。‎ ‎④书法不是形式之艺术,而是“表现”之艺术。从这方面来讲,例如黄庭坚的书法就有极高的价值。黄庭坚若没在“苏氏集团”中的悠游,没有他对道禅哲学的领会,他书法风格的独特面貌也不会出现。‎ ‎⑤书法当观“韵”, 韵不是形式感的问题,还是内在情性的东西。所以“意在笔先”、“书在写意”还是中国艺术的本质,中国书法体现中国艺术的特征也是在这里。‎ ‎16.请简要概述第2段的论述层次。(6分)‎ ‎ ‎ ‎17.第3段中写到“弘一法师”,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6分)‎ ‎ ‎ ‎18.请结合文章,阐释“书法不是形式之艺术,而是‘表现’之艺术”的内涵。(6分)‎ ‎ ‎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戴胄《斗牛图》,暇日展曝于厅前。有输租氓见而窃笑。公疑之,问其故。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方其斗时,夹尾于髀(bì,大腿)间,虽壮夫膂(lǚ,脊背)力不能出之。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公为之叹服。‎ 要求:‎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3分)A(裹挟:形势、潮流把人卷进去,迫使其采取某种态度。裹带:携带。根据语境,应是“裹挟”。麻木不仁:形容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程度很深。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而也不动心,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心的事情毫无反应或者漠不关心。根据语境,应该选“麻木不仁”。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不仅指人,还可泛指一切事物。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根据语境,应是“纷至沓来”。)‎ ‎2.(3分)A(A语自必修五P21页)(B,最后两句位置错误,应先说实,再说虚。语自必修五P34页。C,最后一句中“人格的健康通达快乐”和前词序不对称,应该是“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通达快乐的健康人格”。语自必修五P70页。D,主宾搭配不当,首句应该是“浩渺的宇宙和深邃的心灵”。语自必修五P92页。)‎ ‎3.(3分)C(A句夸张。B句拟人和对偶。C句“鱼雁”借代书信。D句没有修辞。)‎ ‎4.(3分)D(注意选项之间的内在联系。语自必修五P86《直面苦难》)‎ ‎5.(3分)D(四大悲剧不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应该还有《麦克白》)‎ ‎6.(3分)D(视:比较)‎ ‎7.(3分)A(周君之子周诗落第后,就返回了家,只是后来朝廷要求返回京城留在南雍,没能回来,而不是一直留在南雍。)‎ ‎8.⑴想到我的祖父早逝,每次祭奠的时候,就潸然泪下,感叹做人的艰难,不敢稍微贪图安逸。(蚤殁,早逝,1分;少,稍微,1分;宴逸,贪图安逸,1分。全句不畅,酌情扣分)‎ ‎⑵我克制忍耐苟且偷安,被囚禁在监狱里而不反抗,是因为我遗憾我的心愿尚未完全实现,就平平庸庸地死了,文章不能在后世显露。(隐忍,1分;恨,1分;句式,1分。全句不畅,酌情扣分。)‎ ‎⑶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了忧郁愤懑,不能实现自己的主张,因而追述往事,寄希望于后来人。(一句1分,全句不畅,酌情扣分)‎ ‎9.①县令手下的从事;②幼遭不幸,努力自立;③教育子女,顺其自然;④勤俭持家,操劳一生;⑤为人着想,救人水火。(一点0分,两点1分,三点2分,四点3分)‎ ‎10.(1)①交代了时间、季节、地点,山间秋夜。②照应标题“月夕抒怀。”③奠定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每点1分)‎ ‎(2)①年华老去的哀叹; ②功业无成的伤感; ③长期漂泊的悲苦; ④思念家乡的孤独。(每点1分)‎ ‎(3)①想象联想,由颈联仰首望天联想到白天登楼远眺的长淮之景。(2分)②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以“雁叫”和“秋霜”来表现诗人内心愁绪的无边无尽。(2分)‎ ‎11.(每题1分)‎ ‎⑴长安回望绣成堆 ⑵只是当时已惘然 ‎⑶柳丝长玉骢难系 ⑷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⑹化作相思泪 ‎⑺哀民生之多艰 ‎12.①暗示本文的立意,写清凉、写古道就是写历史。曾经的繁华变成了清凉,曾经的都市变成了古道。(或这是本文的着眼之处,通过一个古道,来讲历史的变迁。)②以小见大,从细微处入手,写古道悟历史观天下。③本文将清凉古道放在大的抗战历史背景下,给人更多的启发。(每点2分,答到两点即可)‎ ‎13.①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如“池塘”“菜圃”“小树”和“篱笆”,突出其“清凉”“荒败”,凸显沧桑之变。②色调清淡,如“太阳黄黄的”,毛驴是灰色的,老人胡子是白色的。③以动衬静,如写小毛驴“得得而来”“一串兜铃响着”。④写农人的宁静生活,与后来战争的杀戮形成对比。(每点2分,手法1分,举例1分,答到两点即可)‎ ‎14.①清凉古道的荒凉冷清与三牌楼的热闹繁华对比;②南京古今对比,昔日繁华,今日可能因洗劫而荒凉;③战争前后对比,战前繁华,战后荒凉;④作者在南京和在重庆的生活状态对比;⑤自然山水与历史遗迹对比。(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5.本文抒发的感情非常丰富:①对故都的思念和牵挂;②对日寇侵略带来破坏的控诉;③对和平与繁荣的渴望;④对古都沧桑变迁的深深优思。(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2分,三点给4分,四点给6分)‎ ‎16.首先,提出书法中的对立统一不能只从表象和形式入手的观点;其次,阐释书法是一种生命的反应,需要艺术家有良好的内在的性情;最后,指出书法中的对立统一是人内在性情的培植与外在艺术形式的契合。(每点2分)‎ ‎17.①对比论证,作者认为弘一法师书法变化的原因不是简单形式感的变化,而是哲学、思想、情感的影响,与本段开头汉斯力克等人认为艺术是纯形式的观点形成对比,使观点更加鲜明突出。②举例论证,通过弘一法师书法风格变化的原因来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书法不在于它的线条,而是在于它重视情性。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神融是关键”,引出下文的观点“书法是写意的,重视性情的”。逻辑严密,说服力强。(每点2分)‎ ‎18.①书法的形式指的是表象的用笔、线条、形态、节奏,但书法的本质不是这些形式上的追求,不是不带感情的技。②书法是写意的,有气韵的。③书法是内在心灵的蕴藉,一种生命的反应,是内在性情的表现,因而是“表现”艺术。(每点2分)‎ ‎19.立意提示:‎ 从画牛者的角度:艺术源于生活;认知要联系实际等。‎ 从马正惠晒画的角度:不耻下问;炫耀;希望分享;突破惯性思维的影响等。‎ 从输租氓评画的角度:经验的重要性;实践出真知;不畏权威,要敢于质疑等。‎ 从画牛者与输租氓评牛的关系的角度:人人各有所长,也有所短;三人行必有吾师等。‎ 综合以上角度,可以得出几个不同的立意,但这几个立意内容与主旨之间的关系似乎并不处于同一层次,能够揭示材料蕴含的主旨的立意是:‎ ‎①文艺创作必须反映生活,忠实于生活;‎ ‎②有实践生活的人往往有真知灼见,实践出真知;‎ ‎③不能盲目崇拜权威,要敢于质疑等。‎ 附录 ‎【参考译文】‎ 周君在嘉靖某年某月去世。在此之前,他的儿子周诗去礼部应试,落第后回来。适逢大司成上奏说:“国子监的法度遭到破坏很久了,天下读书人云集在京城,一旦不能被官府录用,就纷纷离开了,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家闲居;六馆几乎空无一人,这不是用来建立太平盛世应有的景象。请下令给他们居住地的官吏,敦促他们返回京城,整治国子监的法度(使他们继续学习)来达到教化成功的效果,如果有人不按照诏令做,就治他们的罪。”皇上下诏说:“可以。”于是周诗留在南雍。隔了一年也不能回来,没有看到周君去世;周君死时又不是因为有病,真令人痛心啊!‎ 周君的原配,早他10年死了。周诗与他的弟弟周谏、周训、周谟,拾取母亲的骨骸,将其与周君合葬在县城外小虞浦之原,请我做铭文,哭着对我说:“先父幼年遭遇不幸,孤苦无依,寄养在我外婆家。与先母誓言要自立。跟从乡里 老师学习,一无所成;从事农商,又不能有所成就。不久进入县衙门书写狱词。我当时还是个孩子,县令看到我的文章并且喜爱我,因此对待我的父亲与对待其他的差役不一样。但是先父教育我,什么也不做,顺其自然罢了。唯独先母严厉没有丝毫的宽容。她曾经跟我说:“我谋生很辛苦,你应该自勉。我看到某某都因为贫贱发迹。你能够自理,不要忘记我说的话。”先母不久就去世了。先父操持家务,自己亲自做。在此之前从来不过问。大概不想使孩子们参与并得知其事,担心我们会因此分心。我所交往的人,年级都与我先父相似,先父对待他们也如同自己的朋友。因此在我们父子间交际的人,都很开心没有什么隔阂。想到我的祖父早逝,每次祭奠的时候,就潸然泪下,感叹做人的艰难,不敢稍微贪图安逸。等到我在院试中考中,才因此感到悠闲快乐。而我刚刚在太学完成学业,等到在礼部应试,希望获得升斗之米的俸禄,而老天降下灾祸,于是到了这种地步!自己想到家中的情况,先父先母勤劳了一生,才使得家中有了田地房产,让我们兄弟得以专心致力于学业。比较上辈人以孤童的身份自己努力的情况,不及我的太多啦。而我却没有供养他们一天,尤其让人痛心啊。希望先生赐一篇墓志铭。”根据他的朋友沈孝介绍的情况,周诗所说确实如此。‎ 周君讳宸,字民服,享年49岁。妻子姓金,享年38岁。在甲子年正月某日下葬。哎!为人之子的伤痛,哪里有穷尽啊!‎ 我听说周君担任从事的时候,巡抚都御史曾经抓捕人,误抓了嫌犯,把同姓名的人关押在南京司寇狱中,被判处死刑。那人父亲老了,并且没有子女。向县里申诉,周君帮助他告诉县令,当天送上诉状昭雪了那人的冤情,把他从狱中领出来送回家。他所保全救活的人都类似于这种情况。拿古代的事来查考,(他的家庭)将来一定会兴旺发达起来的。这就是我写的墓志铭。‎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