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2020届高三5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2020届高三5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机密★启用前 ‎2020年5月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联合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严峻形势,习近平主席提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对于坚定全球抗击疫情的信心、携手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具有重要引领作用,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 享有健康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是各个国家的共同责任。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严重威胁全人类的健康与福祉,也暴露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短板,凸显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能否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不仅是对中国的一场大考,也是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如何有效应对这一重大挑战、最终战胜疫情?关键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不仅针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而且着眼于人类卫生健康事业的长远发展,关乎全人类的未来,进一步彰显了中国携手国际社会合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坚定决心,也充分彰显了中国自觉把自身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统一起来的大国胸怀和历史担当。‎ - 29 -‎ 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基,人人享有健康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其中“普遍安全”就包含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倡议,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更好地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保驾护航,维护人类的整体安全与健康福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归根结底是要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今天,各国人民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增多的新形势下,凝聚全球之力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共同抵御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风险挑战,维护世界普遍安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紧迫任务。‎ 人类文明史也是一场人类与疾病的抗争史。这次疫情充分说明,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是最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之一,维护这一产品,国际社会任何成员都不能置身事外。习近平主席指出:“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实践已经表明,要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唯有通过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面对疫情在全球蔓延的严峻形势,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需要采取切实行动,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坚决打好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要凝聚各国力量,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建立起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尽力阻止疫情跨境传播;共同合作加快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科研攻关,力争早日取得惠及全人类的突破性成果;携手帮助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能力;等等。各国应支持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各国之间的信息沟通、政策协调、行动配合。‎ ‎(摘自2020年04月14日《人民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普遍安全”是指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补齐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短板。‎ B. 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既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对中国的一场大考。‎ C. 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世界各国都不能置身事外。‎ D. 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重点是提高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应对能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主要论证了“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必要性、紧迫性和主要措施。‎ B. 文章主要针对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严峻形势展开论述,针对性强。‎ C. 文章从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角度论述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D. 文章末段论证联合国及世卫组织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正发挥核心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9 -‎ A. 有效应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最终战胜疫情,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B. 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 C. 应该把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生活的地球村建设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实现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 只有通过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才能赢得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斗争的胜利。‎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正确的一项。‎ A项,“是指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错,范围缩小,原文第三段“普遍安全”是说“包含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 B项,“既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对中国的一场大考”错,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是“能否不仅是对中国的一场大考,也是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选项删掉了“能否”,且句子顺序调换。‎ D项,“携手帮助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能力”只是“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措施之一,文章没有说是“重点”。‎ 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 D项,原文末段论述的是“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主要措施,“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是措施之一,而且根据原文“各国应支持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可知,并非“正发挥核心作用”。‎ - 29 -‎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 B项,无中生有,原文第一段说“这对于坚定全球抗击疫情的信心、携手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具有重要引领作用,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这”是指上文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但文章并没有说“核心是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容易得到最广大人民理解和支持。‎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是‘小康之家’。”1984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说:“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现在我们所讲的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社会发展阶段。‎ - 29 -‎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全面实现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底线任务,是一个标志性指标。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 ‎(摘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材料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结合实际实施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注重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致富内在动力。坚持“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既不能降低标准,也不盲目抬高标准。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 ‎(摘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材料三:‎ 图1 2011-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 - 29 -‎ 图2 2011-2018年中国全面小康指数变化图 ‎【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数(简称“全面小康指数”)以100为预期点。‎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材料四:今日的十八洞村群山环抱,山霭缭绕,房舍林立,游客络绎不绝。仅仅5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十八洞村时,这里还是一个交通落后、村容破旧、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668元的贫困村。近年来,十八洞村转变思想观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乡村游、猕猴桃种植、苗绣加工等产业体系,向全面小康稳步迈进。今天,十八洞村不仅实现了自身脱贫摘帽,其脱贫经验更复制、推广到了全州。这几年,湘西州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上升,成为其减贫人口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增收最快和获得感最强的时期。‎ ‎(摘自2019年3月31日《人民日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之所以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是因为这不仅符合中国发展实际,而且更容易得到最广大人民的理解和支持。‎ B. 改革开放之初,“小康”这个词首先被邓小平同志使用,是因为需要运用“小康”这个词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 C. 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意义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而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关键又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1-2018年末的8年间,全国农村贫困发生率每年均下降达一个百分点以上。其中,2011-2012年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均降低最快。‎ - 29 -‎ B. 2011-2018年的8年间,中国全面小康指数整体一路攀升,发展态势良好。其中,2013-2014年间中国全面小康指数上升最快。‎ C. 十八洞村从先前的贫困村经过5年发展为小康村,湘西州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此二者的成功经验充分说明脱贫经验复制、推广的重要性。‎ D. “结合实际”“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等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理念在十八洞村得到了充分实践。‎ ‎6.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4. A 5. C ‎ ‎6. ①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②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结合实际实施好“五个一批”工程。③将脱贫经验复制、推广。‎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项,原文是“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容易得到最广大人民理解和支持”明显是并列关系。而选项中是“这不仅符合中国发展实际,而且更容易得到最广大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变成了递进关系。‎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C项,“此二者的成功经验充分说明脱贫经验复制、推广的重要性”错,湘西州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确实是由于十八洞村脱贫经验的复制、推广;但十八洞村的脱贫则主要是由于前文所说的“转变思想观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故选C。‎ ‎【6题详解】‎ - 29 -‎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题干问的是“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知答题区间主要在材料二和材料四。材料二中说,“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结合实际实施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材料四中说,“今天,十八洞村不仅实现了自身脱贫摘帽,其脱贫经验更复制、推广到了全州。”考生根据这些关键句,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孝子 刘连群 百先鞋店程掌柜的老娘去世,惊动了南市一片几条街巷的店铺、住户,吊唁的人群从早到晚络绎不绝,各界送来的挽联、幛子铺天盖地,场面竟比城中达官显贵家的丧事还要壮观。‎ 院子里搭起了天棚,灵柩停放中央,两旁悬挂着分别由市商会和风化正育会送的丈余长的巨幅深色绸幛,上面白纸黑字,写有“孟德操守”和“孝感天地”,灵旁侍立的程掌柜满身重孝,面容憔悴,人似瘦了一圈,被伙计们搀扶着,一副痛极木然的呆相,让人看了好不心焦,不由得不在暗中连声赞叹:孝子啊!‎ 程掌柜是南市有名的孝子。细说起来,人们还是由孝子而后知他这个鞋店掌柜的。‎ 百先开业时,这一带已经有了几家鞋店,早占上热闹繁华的街头路口,生意红火。程掌柜来得晚,只在二条后街租到两间铺面,地利上就吃了大亏,门前行人稀少,顾客寥寥,一两个月了,好多人还不知道附近又开了一家店铺。‎ - 29 -‎ 那些日子,倒是有桩新闻渐渐成了街谈巷议的热点。每天清晨,街上都会出现一辆崭新的推车,造型精巧,两大两小的四只轮子,驮着一张高靠背的扶手椅,形状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诸葛亮那辆有名的四轮车,上面坐的却是一位白发如银的老太太,气度雍容,颇有大家气派,一路上神态悠闲地左顾右盼;推车的是个胖乎乎的中年汉子,个头不高,面容白净、和善,将车推得极稳,遇到路面坑洼不平的地方,总要小心翼翼地费力绕行,唯恐车上的老人受了颠簸。南市的街头总是有闲人的,此车每天准时从眼前经过,就有好奇者上前搭讪,老人微微眯缝着眼睛,用山西口音慢声细语地应答,她是从太原府来看儿子的,儿子怕她待在家里憋闷,让她出来见见天津卫的世面,特地定作了这么一辆推车,以车代步——太破费了,也算是做儿子的一片孝心吧!说着,老人回过头,含笑指点身后的汉子,后者的脸色就红了。恭顺、拘谨不安地笑笑,仿佛小孩子听到大人夸奖的样子,并不言语。听者却顿时肃然起敬了,何等的孝子啊,自己都一把年纪了,还天天亲自推着老娘逛街散心,难得呀!很快,事情就在周围传开了,推车再在街上缓缓行进时,迎来的便都是敬佩的目光。后来众人知道了推车人的姓名,程掌柜一下子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店铺也随之有了名气,百先者,不就是取自《太上感应篇》中的名句“百善孝为先”嘛!于是八方顾客纷纷慕名而来,许多老人让儿女搀扶着上门,生意越来越兴旺,不久便胜过了同业的老字号。‎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前些天一个秋雨乍寒的清晨,程老太太上街着了风雨,回去就发起了高烧,勾发了老病。虽经多位名医调治,还是撒手西去了。噩耗传出,闻者无不痛惜。据说那天程掌柜本阻拦过的,不让上街,老人执意不听,这就是天数了。‎ 丧事完毕,设宴答谢宾客,程掌柜只敬了一盅便不胜酒力提前告退,留下一位同乡陪席。那同乡一边劝酒,一边提起程掌柜的家事,程家原是没落的书香门第,老太太的娘家却世代经商,在晋中一带很出名的,老人当闺女时就帮着家里照应买卖,精于经营之道。过门后又操持一大家人的生计,很不容易的。说着,同乡感慨地叹道,可惜老人家晚年得了青光眼,看不见东西,也没能享上几天清福,众人听了,随之感叹,却有老字号盛福鞋店的掌柜慢悠悠地问道:您是说,她老人家成了睁眼瞎?‎ 同乡点头。盛福鞋店掌柜的两只细眼漾出了笑意,徐徐遍视众人,在座诸位面面相觑,就觉出了异样的意味。后来,风化正育会的会长忽然使劲摇起头来,喊道不对,程掌柜每天推着老娘观景散心,我们都是亲眼见过的,怎么会是瞎子呢?您别再张冠李戴了吧?众人也紧跟着表示不信,说此事不可乱扯的。同乡见辩不清,赌气说你们不信,自己去问程掌柜嘛。问就问,一群人当时往后屋涌来。‎ 程掌柜孝服未脱,连腰间的麻绳都没有解下,正冲着地上的四轮车发呆。听了客人们的询问,半晌没有吱声,后来突然一头向车撞去,撕心裂肺般地哭喊:娘啊,坑死孩儿了!坑死了呀……客人们慌忙阻拦,晚了一步,程掌柜的额头已经血流如注了。‎ - 29 -‎ 眼见这般惨景,众人又愧又恨,像程掌柜这样的孝子,还有人胡乱编排,这是缺了八辈子的大德!等到怒冲冲地回头去寻那老乡,早已不见了踪影,追出大门外头都没找着,只有痛骂一顿祖宗解气。‎ 程掌柜伤得不轻,加上连日伤心、劳乏,大病了一场。‎ 半个多月后,鞋店重新营业,顾客盈门,比先前还要红火。程掌柜对顾客更加和气、耐心了,各类鞋精工制作,包换包修,极重信誉,还新设了小鞋专柜,缠足或放足的老太太过去很难买到合适的鞋穿,百先量脚加工定做,不额外收费,这一独家业务,坚持了几十年,如今仍为京、津乃至华北一带的老人们所称道。至于程掌柜的孝子名声,则更是代代传颂不已。‎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采用倒叙手法,写程老太太不同一般的葬礼,是为了引出人物,突出程掌柜孝子的名声。‎ B. 程掌柜百先鞋店开业时顾客寥寥,是因为程掌柜作为孝子,要照顾母亲,推母亲出来逛街散心,无暇照顾店面。‎ C. “盛福鞋店掌柜的两只细眼漾出了笑意”,表明他从同乡的话中看出了程掌柜假装孝子的伎俩,为此得意。‎ D. 小说结尾的叙述,表明程掌柜的孝子之名可以为他招来顾客,但周到贴心的服务才是经商的根本。‎ ‎8. 小说中的“同乡陪席”在情节发展中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这篇小说的人物写得相当鲜活,程老太和程掌柜共同完成了“孝子”的形象塑造。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程老太太的形象。‎ ‎【答案】7. B 8. (1)照应前文(“释疑”)。交代程老太精于经营之道,表明前文程掌柜推他母亲散心逛街是程老太设计的;(2)使情节波澜起伏。无意中透露老人家晚年得了青光眼,看不见东西,使人对孝子的行为产生怀疑。(3)推动情节发展。人们对孝子的怀疑,直接导致程老板被逼以头撞车,不惜付出身体受伤的代价,以成就孝子之名。 ‎ ‎9. (1)出身不凡。文章正面描写了她的外貌特征:气度雍容,颇有大家气派。(2)精于经营之道。看儿子鞋店生意不好,为儿子设计策略,赢得孝子之名,扩大知名度。(3)爱子心切。为了成就儿子的孝子之名,明知天气不好,执意上街,最后染病而死。‎ ‎【解析】‎ ‎7题详解】‎ - 29 -‎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是因为程掌柜作为孝子,要照顾母亲,推母亲出来逛街散心,无暇照顾店面”错误,根据原文“程掌柜来得晚,只在二条后街租到两间铺面,地利上就吃了大亏,门前行人稀少,顾客寥寥”可知,选项因果关系错误。‎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要情节在文中的作用,作答时,首先要把握设题语段的内容,分析其在内容上的作用,然后再结合改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分析其与上下文之间的关联。小说三要素中的故事情节要为人物和主旨服务,可以结合情节的内容特点与人物性格的关系来具体分析,指出这样安排对塑造人形象和表现主题产生的艺术效果。‎ 在人物和内容结构上,通过同乡陪席插叙“程掌柜的家事”,补充说明了程老太太“精于经营之道”,暗示程掌柜的“孝子”形象是经营出来的,是一种商业的经营策略,照应前文读者对于程老太太执意出门的疑问;在情节上,由于同乡说“可惜老人家晚年得了青光眼,看不见东西,也没能享上几天清福”,使情节再起波澜,让大家对程掌柜推车让老太太散心的行为产生质疑,同时结合后文“同乡见辩不清,赌气说你们不信,自己去问程掌柜嘛。问就问,一群人当时往后屋涌来”“听了客人们的询问,半晌没有吱声,后来突然一头向车撞去,撕心裂肺般地哭喊:娘啊,坑死孩儿了!坑死了呀……客人们慌忙阻拦,晚了一步,程掌柜的额头已经血流如注了”可知,推动了后文情节的发展,程掌柜通过以头撞车来成就自己的“孝子”美名。在主题上,暗示程掌柜的“孝子”的美名只是一种商业的经营之道。‎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往往首先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再根据文中人物的具体言行综合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个角度进行概括。‎ - 29 -‎ 由“上面坐的却是一位白发如银的老太太,气度雍容,颇有大家气派,一路上神态悠闲地左顾右盼”可知,通过正面的外貌描写,突出程老太太的气度不凡;由“程家原是没落的书香门第,老太太的娘家却世代经商,在晋中一带很出名的,老人当闺女时就帮着家里照应买卖,精于经营之道”“老人微微眯缝着眼睛,用山西口音慢声细语地应答,她是从太原府来看儿子的,儿子怕她待在家里憋闷,让她出来见见天津卫的世面,特地定作了这么一辆推车,以车代步——太破费了,也算是做儿子的一片孝心吧”可知,通过同乡评论的侧面描写和对老太太神态语言描写突出其精于经营之道;由“前些天一个秋雨乍寒的清晨,程老太太上街着了风雨,回去就发起了高烧”“据说那天程掌柜本阻拦过的,不让上街,老人执意不听”可知,程老太太为了给儿子经营“孝子”的名声执意上街,突出其爱子心切。‎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选项的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汤者,杜人也。其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还而鼠盗肉,其父怒,笞汤。汤掘窟得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①,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其父见之,视其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父死后,汤为长安吏。‎ 武安侯为丞相,征汤为史时荐言之天子补御史使案事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太中大夫。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拘守职之吏。汤至于大吏,内行修也。通宾客饮食于故人子弟为吏及贫昆弟,调护之尤厚。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是以汤虽文深意忌不专平,然得此声誉。‎ 人有盗发孝文园瘗钱②,丞相青翟朝,与汤约俱谢。至前,汤念独丞相以四时行园,当谢,汤无与也,不谢。丞相谢,上使御史案其事,汤欲致其文“丞相见知”,丞相患之。三长史皆害汤,欲陷之。汤数行丞相事,知此三长史素贵,常凌折之。以故三长史合谋曰:“始汤约与君谢,已而卖君;今欲劾君以宗庙事,此欲代君耳。吾知汤阴事。”使吏捕案汤左田信等,曰汤且欲奏请,信辄先知之,居物致富,与汤分之,及他奸事。事辞颇闻。上问汤曰:“吾所为,贾人辄先知之,益居其物,是类有以吾谋告之者。”汤不谢。于是上使赵禹责汤。汤乃为书谢曰:“汤无尺寸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为三公,无以塞责。然谋陷汤罪者,三长史也。”遂自杀。‎ - 29 -‎ 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奉赐,无他业。昆弟诸子欲厚葬汤,汤母曰:“汤为天子大臣,被污恶言而死,何厚葬乎!”载以牛车,有棺无椁。天子闻之,曰:“非此母不能生此子。”乃尽案诛三长史,丞相青翟自杀。上惜汤,稍迁其子安世。‎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 ‎【注】①爰(yuán)书:古代记录囚犯供辞的文书。②瘗(yì)钱,陪葬的钱币。‎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征汤为史/时荐言之/天子补御史/使案事/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太中大夫 B. 征汤为史时/荐言之天子/补御史/使案事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太中大夫 C. 征汤为史时/荐言之/天子补御史/使案事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太中大夫 D. 征汤为史/时荐言之天子/补御史/使案事/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太中大夫 ‎11. 下列对文中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丞,古代中国中央和地方官员的称呼,一般是辅助官员,如大理寺丞、县丞等。‎ B. 昆弟,即从弟,堂弟之意,如文中所指;也比喻关系亲密如兄弟般友好。‎ C. 刀笔吏,古人用简牍时,如有错讹,以刀削之。因刀笔并用,故常指称掌文案的官吏。‎ D. 棺椁,古代的葬具,“棺”即盛放死者的葬具,“椁”则是套在棺外的匣子。‎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汤审刑办案,颇有天赋。幼时看家疏忽大意,以致肉被老鼠偷吃而遭父亲鞭打;于是张汤掘洞取证,审鼠施刑,记录案件的文书清晰如老狱吏。‎ B. 张汤注重修养,善于结交。他做了大官,还与宾客交往,同他们喝酒吃饭;他拜问三公,不避寒暑。所以张汤虽然执法严酷,却得到好名声。‎ C. 张汤得罪权贵,被诬身死。因得罪丞相及其门下的三位长史,遭到三长史的嫉恨,被诬下狱;张汤在狱中,感念皇帝提携之恩,无怨无悔,最终自杀身亡。‎ D. 张汤为官清廉,克己及人。张汤死后家里没有其他的产业,只有皇帝赏赐的五百金,皇帝听闻后感慨不已;张汤制定法令务求苛刻严峻,严格约束在职官吏。‎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汤数行丞相事,知此三长史素贵,常凌折之。‎ ‎(2)吾所为,贾人辄先知之,益居其物,是类有以吾谋告之者。‎ ‎【答案】10. D 11. B 12. C ‎ - 29 -‎ ‎13. (1)张汤多次代行丞相职权,知道这三位长史一向尊贵,所以常故意凌辱(欺凌)他们。‎ ‎(2)我所想要做的事,商人都事先知道,越发囤积那些货物,这好像是有人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们一样。‎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征召张汤做内史,经常向天子推荐他,被任命为御史,让他处理案件。他主持处理陈皇后巫蛊案件时,深入追究同党。于是汉武帝认为他有办事能力,逐步提拔他当了太中大夫”。‎ ‎“时”的意思是经常,作为副词用来修饰动词“荐”,所以应在“时”前断开,排除BC;‎ ‎“补御史”的主语是张汤,而不是“天子”,所以应在“天子”后断开,排除A。‎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昆弟,即从弟,堂弟之意”有误,“昆弟”即兄弟,而“从弟”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29 -‎ C项,“下狱”于文无据;“无怨无悔”说法有误,由原文“汤无尺寸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为三公,无以塞责。然谋陷汤罪者,三长史也”可知,张汤死前对三长史的陷害仍耿耿于怀。‎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数”,多次;“素”,一向、向来;“凌折”,欺凌、凌辱。‎ ‎(2)“益居”,越发囤积;“类”,好像;“是类有以吾谋告之者”,判断句,意思是“这好像是有人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们一样”。‎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张汤是杜县人。他父亲当长安县丞,有一次出门去,张汤当时是小孩,父亲就让他在家看门。父亲回家后,看到老鼠偷了肉,就对张汤发怒,用鞭子打了他。张汤掘开鼠洞,找到偷肉的老鼠和没吃完的肉,就举告老鼠的罪行,加以拷打审问,记录审问过程,反复审问,把判决的罪状报告上级,并且把老鼠和剩肉取来,当堂最后定案,把老鼠分尸处死。他父亲看到这情景,又看到那判决辞就像老练的法官所写,特别惊讶,于是就让他学习断案的文书。父亲死后,张汤就当了长安的官员。‎ 武安侯田盼当了丞相,征召张汤做内史,经常向天子推荐他,被任命为御史,让他处理案件。他主持处理陈皇后巫蛊案件时,深入追究同党。于是汉武帝认为他有办事能力,逐步提拔他当了太中大夫。他与赵禹一起制定各种法律条文,务求苛刻严峻。张汤虽做了大官,自身修养很好,与宾客交往,同他们喝酒吃饭,对于老朋友当官的子弟以及贫穷的兄弟们,照顾得尤其宽厚。他拜问三公,不避寒暑。所以张汤虽然执法严酷,内心嫉妒,处事不纯正公平,却得到这个好名声。‎ - 29 -‎ 有人盗走了汉文帝陵园的陪葬钱,丞相庄青翟上朝,与张汤相约一起谢罪。至武帝面前时,张汤暗想,只有丞相在四时到各园陵拜祭,此事只应由丞相请罪,他自己并不参与其事,没有必要(承担责任)谢罪。丞相谢罪后,武帝派御史查办这件事。张汤欲呈上(丞相四时巡视陵墓的)法令条文,暗示丞相知道偷盗者而故意放纵,犯了见知故纵的法令。丞相庄青翟为这件事忧虑不已。丞相府的三位长史因此准备打击张汤,以罪名陷害他。张汤屡次兼任丞相的职务,知道这三个长史原来地位很高,就常常欺负压制他们。因此,三位长史合谋并对庄青翟说:“开始张汤同你约定一起向皇上谢罪,紧接着就出卖了你;现在又用宗庙之事控告你,这是想代替你的职位。我们知道张汤的不法隐私。”于是就派属吏逮捕并审理张汤的同案犯田信等人,说张汤将要向皇上奏请政事,田信则预先就知道,然后囤积物资,发财致富,同张汤分脏,还有其他坏事。有关此事的供辞被皇上听到了,皇上向张汤说:“我所要做的事,商人则预先知道此事,越发囤积那些货物,这好像有人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们一样。”张汤不谢罪。于是皇上派赵禹审问张汤。张汤就写信谢罪说:“张汤没有尺寸之功,起初只当文书小吏,陛下宠幸我,让我位列三公之位,无法推御罪责,然而阴谋陷害张汤的罪人是三位长史。”张汤于是就自杀了。‎ 张汤死时,家产总值不超过五百金,都是所得的俸禄和皇上的赏赐,没有其他的产业。张汤兄弟和儿子们仍想厚葬张汤,他母亲说:“张汤是天子的大臣,遭受恶言诬告而死,何必厚葬呢?”于是就用牛车拉着棺材,没有外椁。天子听到这情况后,说:“没有这样的母亲,生不出这样的儿子。”就穷究此案,把三个长史全都杀了。丞相庄青翟也自杀。皇上怜惜张汤,逐渐提拔他的儿子张安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 ‎[南宋]陈亮 离乱从头说。爱吾民、金缯不爱,蔓藤累葛。壮气尽消人脆好,冠盖阴山观雪。亏杀①我、一星星发。涕出女吴②成倒转,问鲁为齐弱何年月?丘也幸,由之瑟。‎ 斩新换出旗麾别。把当时、一椿大义③,拆开收合。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这话霸、又成痴绝④。天地洪炉谁扇鞲,算於中、安得长坚铁?淝水破,关东裂。‎ ‎【注】①亏杀:辜负。②涕出女吴:春秋时,齐本大国,因齐君畏惧吴国流着泪把女儿嫁到吴国。③一椿大义:指抗金这一正义事业。④痴绝:极端的痴心妄想。‎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9 -‎ ‎ 词的上片回顾宋朝屈辱的历史,讽刺了南宋统治者把纳币输绢的屈辱说成是爱民不爱金缯的行径。‎ B. “冠盖阴山观雪”一句批判了南方豪门士族偏安一隅偷生享乐粉饰太平。‎ C. “丘也幸,由之瑟”为过片,既以振作之态收束上片,又引出了下文设想中的救国行动的描述。‎ D. 本词词风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风相似,豪放苍凉沉郁。‎ ‎15. 夏承焘先生认为陈亮和辛弃疾酬唱的几首《贺新郎》“最能见出他热烈激越的感情”,诗人在词中如何表达感情的,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直抒胸臆,“亏杀我、一星星发”痛惜自己把头发都等白了,等到的竟是如此耻辱的现实。“这话霸(即话柄)、只成痴绝”,明说这一切只不过是幻想,饱含作者的失望和痛苦。“问鲁为齐弱何年月?”并非有疑而问,乃是用肯定语调发出的谴责和质问。②用典抒情,“涕出女吴成倒转,问鲁为齐弱何年月?”借用历史故事(春秋时,中原大国齐的国君景公畏惧处于南夷之地的吴国,只有流涕送女与之和亲;还有鲁国也曾因遭受强齐欺凌而不予反抗),来批判南宋统治者求和苟安的行径。③运用想象手法,叙事抒情。“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想象投奔这支抗金新军后大显身手的兴奋情景。‎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批判了南方豪门士族偏安一隅偷生享乐粉饰太平”错, “冠盖阴山观雪”是说堂堂汉使到金廷求和,交涉不能取得任何胜利,惟有陪侍金主出猎阴山,观赏北国雪景而已。这句承上文继续写投降政策所造成的恶果。‎ 故选B。‎ ‎【15题详解】‎ - 29 -‎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的能力。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从多角度考虑,可以从修辞角度,抒情方式角度,表现手法角度来考虑。抒情方式分两类:一类是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一类叫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结句写景又叫以景结情。表现手法,包括动静相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相结合,以虚衬实,想象,联想,用典,对比,烘托,细节描写,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等手法。先点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答题前先通读诗歌,整体理解把握诗歌所写的内容,所抒发的情感。考生对诗歌中常见常用的表现手法要熟知,并能结合诗句加以分析判断和赏析。‎ 上片是回顾宋朝屈辱的历史。这首词开头第一句“离乱从头说”似乎就有意提出人们早已忘却的往事,以引起回忆。“爱吾民、金缯不爱,蔓藤累葛”是追述自宋初以来长期的耻辱外交。下一句“壮气尽消人脆好”进而再揭露统治者多年来在“爱吾民、金缯不爱”的幌子掩护下推行投降政策所造成的恶果,其结果就只有“冠盖阴山观雪”——珠冠华盖的堂堂汉使到金廷求和。可是,他们的交涉不能取得任何胜利,惟有陪侍金主出猎阴山,观赏北国雪景而已。作者想到这里,直抒胸臆,不禁感叹道:“亏杀我、一星星发!”痛惜自己把头发都等白了,等到的竟是如此耻辱的现实。下面再借用历史故事来批判现实:春秋时,中原大国齐的国君景公畏惧处于南夷之地的吴国,只有流涕送女与之和亲;还有鲁国也曾因遭受强齐欺凌而不予反抗,遂日衰一日。这里所谓“问”,并非有疑而问,乃是用肯定语调发出的谴责和质问。写到此,话题和情绪同时一变,以重新振作之态,写出“丘也幸,由之瑟”六字。通过引用《论语·述而》来表达虽举国均以举兵北伐为过,但我俩迄今坚持不懈。‎ 下片是写设想中的救国行动。这种设想,也许早在上饶鹅湖之会时二人就商议过,因此,这里所谓“把当时、一桩大义,拆开收合”,可能就指的是这件事。基于此,“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扑肢动骨”便是作者想象投奔这支抗金新军后大显身手的兴奋情景。继而,语势却忽然一落千丈,接一句“这话霸(即话柄)、只成痴绝”,明说这一切只不过是幻想。这种语气的跌宕起伏,恰恰说明作者情绪大起大落。他虽然残酷地宣告自己幻想的破灭,却又极其冷静地指出了真实。“只成痴绝”四字虽然饱含作者的失望和痛苦,却又是他理智的反映。“天地洪炉谁扇鞲,算於中、安得长坚铁”是发自幻灭之后的感叹。他有感于《庄子·大宗师》中所谓天地是大熔炉的说法,想到人生犹如铁在洪炉之中,扇鞴(鼓风吹火的皮袋)鼓风,火力顿炽,顷刻即将消熔。不过,作者的这种幻灭感,却又并非对理想产生了什么怀疑和失望,而是深为人生有限而感到惋惜。但他又不是单纯留恋人生,而是深憾于不能亲见理想的实现。关于这点,在结尾的“淝水破,关东裂”二句中可以得到印证。这里,作者再一次用了他在《念奴娇·登多景楼》一词中已用过的谢安于淝水之战中大破苻秦八十万大军入犯的典故,但这不是雷同,正说明这个对历史了如指掌的爱国志士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和对胜利的憧憬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怀的。他的这些话是说给好友辛弃疾听的,自然不是只谈他自己的志气与渴望,而是表达了他们两人共同的心声。‎ - 29 -‎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先论述人才必须经受艰苦磨砺,然后指明其益处“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描写诗人谪居之时,独自借酒消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劝学》和《师说》都是我国古代探讨学习问题的名篇。前者的核心在谈“__________”;后者围绕师道展开,针对“__________”不良现象,展开批评。‎ ‎【答案】 (1). 所以动心忍性 (2). 曾益其所不能 (3). 春江花朝秋月夜 (4). 往往取酒还独倾 (5). 学不可以已 (6). (而)耻学于师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本题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曾”“朝”“已”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没有孟浩然那份清澈恬淡,没有王维的那份和谐优雅,也缺乏杜甫的那种 ,他常常漫无节制恣意幻想,盲目希求,鲁莽灭裂,粗野狂暴,甚至连自己也无法控制自己,从不知道讲究平衡,更不求 。然而正是他才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但这并不是因为李白有什么布衣的 ‎ - 29 -‎ ‎,或仅仅充满了某种“青春奋发的情感”,或者表现了“怀才不遇和人生若梦”的主题,而是由于他同时汇聚了涌动在当时民族情感中的两股激流:向往建功立业和渴望精神自由。这两股时代的激流内化于他一身的时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就形成了他所特有的那种悖论式的人生追求,( )。我们在他诗中难以 到雍容典雅的韵致,但随时能见到排山倒海的情感巨潮,更易于体验到他那山呼海啸般的汹涌力量。李白的气势和力度孕育了盛唐文化,盛唐的两股时代激流使他的个体生命得以充分激励,并因此将我们民族所爆发出来的处于封建鼎盛时期的伟大民族活力推向顶峰。这就是李白的意义与力量之所在。‎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博大精深 温柔敦厚 自恋感 领略 B. 博大深沉 温柔敦厚 自豪感 领略 C. 博大深沉 文质彬彬 自豪感 领会 D. 博大精深 文质彬彬 自恋感 领会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情感的左冲右突、相互抵撞被这种追求所造成,强大的情感张力因此形成 B. 他情感的左冲右突、相互抵撞被这种追求所造成,并因此形成强大的情感张力 C. 这种追求造成了他情感的左冲右突、相互抵撞,强大的情感张力因此形成 D. 这种追求造成了他情感的左冲右突、相互抵撞,并因此形成强大的情感张力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李白的气势和力度孕育于盛唐文化,盛唐的两股时代激流使他的个体生命得以充分激扬,并因此将我们民族所爆发出来的处于封建鼎盛时期的伟大民族活力推向顶峰。‎ B. 李白气势和力度孕育了盛唐文化,盛唐的两股时代激流使他的个体生命得以充分激励,并因此将我们民族处于封建鼎盛时期所爆发出来的伟大民族活力推向顶峰。‎ C. 李白的气势和力度孕育于盛唐文化,盛唐的两股时代激流使他的个体生命得以充分激扬,并因此将我们民族处于封建鼎盛时期所爆发出来的伟大民族活力推向顶峰。‎ D. 李白的气势和力度孕育于盛唐文化,盛唐的两股时代激流使他的个体生命得以充分激励,并因此将我们民族处于封建鼎盛时期所爆发出来的伟大民族活力推向顶峰。‎ ‎【答案】17. B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 29 -‎ 第一处,“博大精深”和“博大深沉”的主要区别在于“精深”“深沉”,“精深”侧重于“高深”,“深沉”侧重于“深厚沉着”,杜甫的诗歌应该是情感深厚沉着,所以不用“博大精深”。‎ 第二处,“温柔敦厚”指温和宽厚。“文质彬彬”形容人文雅有礼貌。“文质彬彬”侧重于形容人,而“温柔敦厚”可以用作对诗作的要求。这里形容李白诗作不求温和宽厚,所以不用“文质彬彬”。‎ 第三处,“自豪”指“自己感到光荣,值得骄傲”,“自恋”指“自己爱恋自己”。“布衣的自豪感”指李白作为平民,傲视王侯,有一种自豪感,而不是自己爱恋自己,所以不能用“自恋感”。‎ 第四处,“领略”指“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辨别它的滋味”,“领会”指“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能和后文“韵致”搭配的是“领略”。所以不用“领会”。‎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句子涉及语法、修辞、逻辑等诸多方面,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根据已有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做这类试题,要能联系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上下文和语体特点等内部语境,以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对象、场合、目的等外部语境(即语言交际的情景)作为切入点,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合理的续写。‎ 为了和前句结尾“悖论式的人生追求”相衔接,括号中应当以“这种追求”开头;括号后面具体阐述李白诗歌中的情感张力,括号中应当以“强大的情感张力结尾”以和后文衔接。‎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横线处的句子有三处语病:“孕育了盛唐文化”不合逻辑,应当改为“孕育于盛唐文化”;“生命得以充分激励”搭配不当,“激励”应当改为“激扬”;“我们民族所爆发出来的处于封建鼎盛时期的”语序不当,应当改为“我们民族处于封建鼎盛时期所爆发出来的”。把这三处都改了的是C项。‎ - 29 -‎ A项,“我们民族所爆发出来的处于封建鼎盛时期的”语序不当,应当改为“我们民族处于封建鼎盛时期所爆发出来的”。‎ B项,“孕育了盛唐文化”不合逻辑,应当改为“孕育于盛唐文化”;“生命得以充分激励”搭配不当,“激励”应当改为“激扬”。‎ D项,“生命得以充分激励”搭配不当,“激励”应当改为“激扬”。‎ 故选C。‎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在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经常看到媒体呼吁献血,让人感觉血液似乎一直不够用。其实,血液是需要定期采集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血液制剂需要“ABO血型”和“RH血型”等不同的血型,______,这样输血后患者身体才不会产生排异反应;_____。全血制剂和红细胞制剂的使用期限是采血后的21天内,血小板制剂的使用期限是4天内,血浆制剂的使用期限是1年。因此,需要通过定期献血来收集血液。需要注意的是,一个人的安全献血量不能超过全身血量的1/10。体重过轻的人循环血量少,采血量如果超过整体血量的1/10就有可能损害献血者的健康,因此,______。‎ ‎【答案】 (1). 只有输血时血液制剂的血型与患者一致 (2). 另一个原因是血液制剂有使用期限 (3). 体重过轻的人不适合献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连贯中补写句子的能力。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该语段介绍了血液需要定期采集 - 29 -‎ 原因及安全献血量的相关知识。第一处,后文的语境是“这样输血后患者身体才不会产生排异反应”,可以推断应该是“只有输血时血液制剂的血型与患者一致”,只有这样才不会产生排异反应;第二处,前文是“原因有两个”,先说了一个原因“一是因为血液制剂需要‘ABO血型’和‘RH血型’等不同的血型”,可知这里应该填另外一个原因,后文是“全血制剂和红细胞制剂的使用期限是采血后的21天内,血小板制剂的使用期限是4天内,血浆制剂的使用期限是1年”,可以推断是填使用期限,可以填成“另一个原因是血液制剂有使用期限”;第三处,语境是“体重过轻的人循环血量少,采血量如果超过整体血量的1/10就有可能损害献血者的健康”,推断应该是填“体重过轻的人不适合献血”。‎ ‎【点睛】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1.下面是某康复医学会研究组招聘启事的内容。请将这些内容分为四类,并将序号分别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①对应聘人员进行笔试以及专业操作考试,并根据成绩按计划数1:3的比例进行面试。‎ ‎②海外留学回国人员或优秀的国内出站博士后X人,海外留学回国人员优先。‎ ‎③具有优秀的英文写作能力。‎ ‎④协助指导研究生,协助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⑤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或相关专业,具备一定的有机化学知识。‎ ‎⑥笔试、专业操作考试与面试按照25%、25%、50%的权重计入总成绩。‎ ‎⑦独立开展科研项目,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及论文撰写。‎ ‎⑧熟悉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多种实验技术及相应的数据处理,如FMRI、EEG等。‎ 岗位需求:_____‎ 岗位职责:_____‎ 任职要求:_____‎ 成绩构成:_____‎ ‎【答案】 (1). ② (2). ④⑦ (3). ③⑤⑧ (4). ①⑥‎ ‎【解析】‎ ‎【分析】‎ - 29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主要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是考查招聘启事的内容,要求根据题干要求,将这些内容进行分类,做题时对内容进行归纳即可。②句“海外留学回国人员或优秀的国内出站博士后X人,海外留学回国人员优先”,分析此内容可知,这是该康复医学会研究组所需要的人员范围,属于“岗位需求”。④句“协助指导研究生,协助实验室的日常管理”;⑦句“独立开展科研项目,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及论文撰写”,是该岗位的工作范畴,属于“岗位职责”。③句“具有优秀的英文写作能力”;⑤句“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或相关专业,具备一定的有机化学知识”;⑧句“熟悉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多种实验技术及相应的数据处理”,是对应聘者的具体职责要求,属于“任职要求”。①句“对应聘人员进行笔试以及专业操作考试,并根据成绩按计划数1:3的比例进行面试”;⑥句“笔试、专业操作考试与面试按照25%、25%、50%的权重计入总成绩”是应聘人员成绩的核算标准,属于“成绩构成”。‎ ‎【点睛】招聘启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一、招聘公司信息:公司名称、公司简介、岗位需求等;‎ 二、招聘职位信息:岗位名称、岗位职能介绍、岗位评估(职位和未来的晋升空间)、任职资格、薪酬福利、招聘人数等;‎ 三、信息接收方式:联系人、联系方式(电话、电子邮箱)、公司地址、导航公交路线等。‎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新春,武汉不吵,不堵车,‎ 武汉像被按下了暂停键,‎ 热闹像被病毒藏起来了。‎ 疫情从武汉到全国,‎ 支援从全国到武汉。‎ 你看,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 每一种爱都刻进武汉的心脏。‎ 他们不顾生命地保护我们的生命,‎ 只有一个目的:‎ 把武汉还给我们,把我们还给武汉。‎ 别怕,再等一等,‎ - 29 -‎ 等这个城市重新按下播放键,‎ 等地铁里的人多到挤不下这一班,‎ 等去武大看樱花的人比花还多,‎ 等过早抢不到最爱的那碗热干面,‎ 我们可以笑着飚一句“我信了你的邪”。‎ 武汉,我们等你。‎ 也请你们,等等武汉。‎ 经过七十多天的苦战与坚守,4月8日,武汉终于迎来“重启”,迎来新生。受到疫情影响的同学们,此次经历对你未来的成长有何影响?你有何感想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因为坚持,一切向“暖”‎ 你看,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每一种爱都刻进武汉的心脏。——题记 时值四月,东风正好。和暖的阳光倾洒人间,给人天地温柔之感。然而这个春天,却是大疫当前之际。想起一句话:“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有人默默替你负重前行。”我几乎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为这句话所体现的“承担”一词深深动容,为这句话中涌动的坚持力量所震撼。‎ 我想,我们太应当“看到”这种无处不在的坚持和执着不舍了。‎ 我们匆匆结束的午餐,也许父母得在厨房的油烟和闷热中“忍受”两个小时;我们完成一堂简单的课程,也许老师们早已反复练习十几遍;我们参加一场活动,也许背后是几千人的辛劳……就像此时,我们正在参与紧张地考试。窗外,环卫工、医生、战士正坚守在各自不为人知的战斗的第一线,为我们的正常生活保驾护航。‎ - 29 -‎ 诚然,我们喟然感叹四位院士在“邦灾国难”中力挽狂澜的“托举”,但我们却实实在在地忽略了每一次默默承担的重量,以及无数平凡的人们默默的坚持的精神。这种忽略,让我们太容易失去感恩的美德,太容易困怨于眼前的苦难。而当我们看见这些承担时,我们看见的是什么?我们看到的是一副副平凡肩膀扛起的责任,看到的是一次次恪尽职守体现的爱与担当,看到的是一个个普通而伟大的人--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温暖多情的世界。将目光抛洒向“自我”之外的天地,我们也许才更能感受到“把生命置于山高水长,将人生释于大千茫茫”的广阔高远,而不再局促于眼前的泥潭沼泽,自怨自艾。‎ 我祝愿,每一份承担和坚持的情怀都被看见,同时也还有另一份迫切的希冀——我希望撑起这个世界的人群里,有我的身影,我渴望加入承担负重,坚持不舍的行列。‎ 这个时代,浪潮汹涌。2020的开年,是一场席卷世界的疫情。世界各地都仍饱受疫情迫害,生命正在经受巨大的威胁;中国疫情好转,然而经济科技文化都亟待重建。疫情之后,许多家庭处于困难、焦虑的生活阶段,也许我们的亲人也正为我们承担着生活的负担……这些苦难,让我感到无能为力的苦恼,但也更感到一种大有可为的热望,这就是一种坚持的精神和情怀,就是一种无声的大爱。‎ 海明威曾说:“我期望理解,但是也慢慢地感受到了一种责任,给予比接受伟大,去爱比被爱伟大。”‎ 尽管面临高考,然而年值十八的我仍然深切地期盼着,能尽快地找寻到自己的那一份承担并执着地追梦。我想,我目前所能做的极其有限,不过是提升自我,然而我所能做的无限之处也在于提升自我。作为未来世界的主体,我们年轻人肩负着为这个世界拓宽知识边界的使命,也承担着为这个世界保护崇高品德的责任。当我们博学强识,这个世界才充满智慧;当我们善良温暖,这个世界才盛满温柔。我希望,我们都能对每一个梦想报以尊重,对每一次进步充满欢喜,对每一份承担心怀感激,对每一段苦难饱含悲悯。‎ 愿我们的每一份承担,每一份坚持,像阳光,给武汉和全国的同胞以温暖踏实的力量,同时又给人祥和暖心的祈盼。心若向阳,再创辉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 29 -‎ 审题过程及要点: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开头是一首诗歌,其中的诗句“武汉像被按下了暂停键,热闹像被病毒藏起来了;你看,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每一种爱都刻进武汉的心脏……武汉,我们等你。也请你们,等等武汉”等等语句是非常感动人心的,非常鼓舞人心的“暖语”。题干要求学生就此次疫情经历对你未来的成长有何影响?你有何感想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显然可以从此次疫情的经历中提炼“坚持”“团结”“担当”等关键词,而且这些关键词对青年的成长是极其有帮助的。总之,严格按照题干的要求来写作,体现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即可。‎ 立意角度:‎ ‎1.心若向阳,无谓忧伤。 ‎ ‎2.坚持的力量,是一切向暖、向好的原动力。 ‎ ‎3.疫情当下,奋斗不已,团结向上。 ‎ ‎4.武汉是中国的武汉,要齐心协力,众志成城。‎ ‎5.支援武汉,“等等武汉”;让“她”早日回归祥和安宁。‎ 结构层次:‎ 例文《因为坚持,一切向“暖”》,最妙是细读前面的诗歌,并将其中的“你看,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每一种爱都刻进武汉的心脏”这句话作为题记,既抓住了武汉疫情,又紧扣了全国上下的努力和奉献精神。而这种爱的传递,这种与病毒作斗争的精神背后是坚持的力量,所以很自然地引出中心论点,并点了题。行文主体部分,抓取了国难邦灾的时刻的英雄壮举镜头,从院士到普通民众,都折射出了坚持的精神和情怀。最后,作者期待:我们的每一份承担,每一份坚持,像阳光,给武汉和全国的同胞以温暖踏实的力量,同时又给人祥和暖心的祈盼。心若向阳,再创辉煌。整篇文章写出了高三学子对疫情的感悟和思考,仅仅抓住“坚持”的力量写作,语言隽永,思路清楚,感情真挚,催人奋进。‎ 素材积累:‎ ‎1.4月7日,“停课不停学”一路相伴,河南省高三学子迎来复学的激动人心时刻。郑州交警疏导学校交通,洛阳公安开启“护学模式”,平顶山医生值守校园,鹤壁各部门联动保障学子顺利返校,濮阳复学首日局长陪学生吃午餐。‎ ‎2.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83岁的钟南山院士披挂出征,逆行武汉,耄耋之年救民于水火,是院士也是战士。有网友说,“雷神山,火神山,钟南山,三山齐聚镇妖疫”,有钟老在,我们踏实。‎ ‎3.‎ - 29 -‎ ‎ 2020年春节,新型肺炎疫情严峻。当疫情来临,全国上下都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抗争中。在抗争人群中,有这样一群人,被人们称为“最美逆行者”。“最美逆行者”不仅指那些前往疫情区的人,更指在这样严峻大背景下,依然默默在岗位上坚守,团结一致维护基础服务功能不紊乱的人,他们是铁路职工,是警察,是环卫工,是社区服务者等等。虽然要求居民尽量少出门,甚至不出门,但是城市基础性功能还需要运转,病毒不能将一座城、一群人击垮,疫情早晚都要过去,美好的生活还需继续,“最美逆行者”们就是让美好生活继续的一群人!‎ ‎4.致敬守护万家灯火的最美“逆行者”,因为他们心中有大家,胸中有大局,肩上有大任;因为他们在这场阻击战中选择了坚守,选择了坚持,选择了坚韧;因为他们是不怕困难、不惧挑战、不畏艰险的最可爱战士。正是因为有他们的担当奉献,有“万众一心加油干”的磅礴合力,有“越是艰险越向前”昂扬斗志,我们相信,一切困难都能战胜,一切沟坎都能跨越,一切战斗都能打赢。‎ ‎5.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迈不过的坎。当新冠病毒疫情来临时,白衣天使们不畏艰险,逆风而行;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公安交警不辞辛苦,奋战前线;社区物业人员守土有责,毫无怨言;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守护群众安全;爱心人士捐款捐物,世界各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络教学,生产服务一线员工坚守岗位,守望相助……各行各业携手同行,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当代国人的“硬核”担当。‎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 29 -‎ - 29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