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1-29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 《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雍也》曰:“敬鬼神而远之”,把人们从对天神的迷信转向对人际亲情的反思,这表明孔子( ) A. 提倡民本 B. 呼唤仁爱 C. 关注现实 D. 倡导美德 【答案】C 【解析】“把人们从对天神的迷信转向对人际亲情的反思”表明孔子关注现实,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对“把人们从对天神的迷信转向对人际亲情的反思”的分析理解。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2. “这一派别对宇宙论、认识论或者个人伦理道德不感兴趣,这些谋略家只专注于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以下观点中与该派别的思想主张一致的是( ) A. 仁者爱人尊君爱民 B. 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C. 崇尚贤能厉行节俭 D. 厉行赏罚崇尚法治 【答案】D 【解析】“只专注于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与法家厉行赏罚崇尚法治一致,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是“只专注于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3.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段材料反映了老子( ) A.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B. “道”是世界本原的学说 C. “小国寡民”的愿望 D. 天地万物为一的精神境界 【答案】A 【解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表明老子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诘难,于是出现了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1. 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朱熹意在( ) A. 否定等级制度 B. 倡导重德修身 C. 强调学习实践 D. 维护纲常名教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可知,朱熹强调道德和礼仪,这反映不出朱熹适应了皇权的需要,故A项错误,B正确; C、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解题的关键是“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宋明理学,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 2. 宋陆九渊《语录》卷上:“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 ) A. 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B. 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 C. 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D. 否定“六经”的地位与价值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基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的追根究底”,结合陆九渊心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他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故C项正确; 心学不等于自由阐释儒家经典,故A项排除; 陆九渊心学也属于儒家思想发展,故B项排除; 心学没有否定“六经”的权威地位,故D项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解题的关键是“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基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的追根究底”。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宋明理学,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3. 表1为不同文献对李贽的评价。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李贽( ) 记述 出处 “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判圣人 者,奠基于李贽。” 顾炎武《日知录》 (李贽著作)“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李贽)“好为惊世骇俗之论,务反宋儒道学 之说。” 沈瓒《近事从残》 A. 否定孔孟儒学思想 B. 批判官场欺诈腐败 C. 深受当时学者推崇 D. 具有离经叛道思想 【答案】D 【解析】“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判圣人者,奠基于李贽”“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好为惊世骇俗之论,务反宋儒道学之说”表明李贽具有离经叛道思想,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解题的关键是“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判圣人者,奠基于李贽”“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好为惊世骇俗之论,务反宋儒道学之说”。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从儒家思想中吸取有意的营养,构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1. 西学的传入,使“明清之际的知识分子从一种传统封闭的状态中摆脱出来,突破陈旧保守的思维模式,为中国的知识和文化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刺激”。材料中的“新刺激”( ) A. 宣扬了近代民权思想 B. 促进了实用思潮兴起 C. 否定了君主政治体制 D. 推翻了儒学统治地位 【答案】B 【解析】明清之际的知识分子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这种“新刺激”促进了实用思潮兴起,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解题的关键是“明清之际的知识分子从一种传统封闭的状态中摆脱出来,突破陈旧保守的思维模式,为中国的知识和文化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刺激”。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从儒家思想中吸取有意的营养,构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2. 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 ) A. 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 B. 四大发明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C. 发明重要性与是否实用关联度高 D. 科学思想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答案】C 【解析】“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表明古代中国发明重要性与是否实用关联度高,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3. 唐人史邕曾这样描述一书法家的作品风格:“风雨惊兮魍魉走,山岳动兮龙蛇斗。千尺松枝如蠹朽,欲折不折挂岩口。”如图与其风格相似的作品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风雨惊兮魍魉走,山岳动兮龙蛇斗。千尺松枝如蠹朽,欲折不折挂岩口”可知,反映的是草书的特点,A项是楷书,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B项是行书,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C项是草书,符合题意。 D项是小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需要掌握草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风雨惊兮魍魉走,山岳动兮龙蛇斗。千尺松枝如蠹朽,欲折不折挂岩口”的分析判断出是草书的特点,结合楷书、行书、小篆以及草书的特点对图示的分析。 本题考查对草书特点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明代小说的主人公已不再局限于千篇一律的才子佳人,发迹的商人、手工业者、市井小民等种种最为普通的人成为了文学中的典型形象。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B. 文学作品创作贴近生活 C. 民众的文化水平较高 D. 文学作品揭露民间疾苦 【答案】B 【解析】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出现了新的景象,社会生活亦趋日杂丰富,古典小说创作进入了繁盛时期。随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壮大,这一时期产生了长篇白话小说,反映了现实社会生活,故B正确。 A明显错误,排除。 CD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明清小说演变的相关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 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是对西方侵略者做出的最积极回应,是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同时吹响了晚清军事向近代化迈进的号角。材料表明《海国图志》( ) A. 具有思想启蒙的价值 B.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 是一部军事科技专著 D. 倡导顺应潮流适时变法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海国图志》是对西方侵略者做出的最积极回应,是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同时吹响了晚清军事向近代化迈进的号角”可以看出《海国图志》冲破了华夷观念,起了思想解放作用,故A项正确。 B项是洋务运动的作用,排除。 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海国图志》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涉及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新思想的萌发。需要掌握《海国图志》的内容和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对“《海国图志》是对西方侵略者做出的最积极回应,是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同时吹响了晚清军事向近代化迈进的号角”的分析,结合《海国图志》的内容和意义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海国图志》的内容和意义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表2为1896年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发表文章类别统计,据此推断其创办的主要目的是( ) 类别 篇数 比例 列强在中国 215 47.4% 经济/财政/商务 87 19.2% 总论 19 4.2% A. 希望得到西方支持 B. 向国人介绍西学 C. 揭露列强瓜分阴谋 D. 为变法制造舆论 【答案】D 【解析】从表中可知,列强在中国所占比例较大,表明《时务报》创办的主要目的是为变法制造舆论,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维新思想,解题的关键是看懂表的内容。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维新思想,他们的思想是从西方引进来的,然后把外国的东西加以民族化,并非社会实践的产物。 3. 胡适评价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十五年来,吾国人士所以稍知民族思想主义及世界大势者,皆梁氏之赐”。在此胡适赞扬了梁启超( ) A. 主张革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B. 宣扬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C. 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思想启蒙 D. 倡导托古改制,挽救时局 【答案】C 【解析】“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十五年来,吾国人士所以稍知民族思想主义及世界大势者,皆梁氏之赐”表明胡适赞扬了梁启超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思想启蒙,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 本题考查维新思想,解题的关键是“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十五年来,吾国人士所以稍知民族思想主义及世界大势者,皆梁氏之赐”。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维新思想,维新派用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提出了系统的维新变法的理论和主张。 1. 从1920年开始,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等五所学校讲授“唯物史观研究”等课程,1923-1924年又先后开设《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史学思想史》等课程。这些做法( ) A. 表明李大钊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B.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C.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 说明马克思主义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讲到李大钊讲授“唯物史观研究”课程、开设《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课程,这些课程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十分密切,从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C正确; 在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就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就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了,不是到1920年才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故A错误; B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可以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解题的关键是“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等五所学校讲授“唯物史观研究”等课程,1923-1924年又先后开设《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史学思想史》等课程”。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2.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是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此番话表明孙中山( ) A. 正式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B. 发展了“民族主义”的内涵 C. 要求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D. 接受中共建议改组国民党 【答案】B 【解析】A.正式提出新三民主义是在1924年。 B.从材料可以看出,孙中山对旧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内容有一定的发展。 C.推翻帝制,实行共和,在1920年之前已经完成。 D.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要求学生结合三民主义的内容特征和发展过程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的内容特征,要搞清楚1920年中国政治环境的特点。 3. 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的历史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由此可知( ) A. 毛泽东开始认识到农民的伟大力量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并完善 C.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 作者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答案】D 【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材料是黄仁宇对毛泽东理论的肯定,而不是强调毛泽东的认识。 B.材料应该反映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特征,而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完善的表现。 C.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抗日时期,材料中涉及到的毛泽东思想,应该是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D.从材料可以看出,黄仁宇肯定了毛泽东在农村的革命活动,实际上是肯定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理论。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要求学生结合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毛泽东思想的内容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方针”提出的背景是( ) A. 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形成 B.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C. “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已实施 D. 九年义务教育在我国基本普及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7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随着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故B正确。 ACD出现的时间均在1957年之后,故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1957年。 本题考查新中国教育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依据材料材料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偏低。 2. 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实现人所具有的本质,要对过去的一切观念重新进行审查,要随着历史的进展而确立新的观念、新的思想,这反映出他主张( ) A. 不断地认识自我 B. 不必遵守法律判决 C. 肯定美德的作用 D. 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文字“要对过去的一切观念重新进行审查”“要随着历史的进展而确立新的观念、新的思想”可知,苏格拉底主张不断地认识自我,故A正确; B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哲学家。这一时期,智者学派的思想比较兴盛,在小国寡民的雅典城邦,人们贪图没有节制的个人自由和个人享受,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同时,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也带来了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于是苏格拉底针砭时弊,批判雅典的政治领袖,批评颓废的社会风气,在寻找人的价值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3.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伏尔泰上述观点的主旨是( ) A. 反对宗教迷信 B. 赞成“开明专制” C. 主张信仰自由 D. 提倡“主权在民” 【答案】C 【解析】“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表明伏尔泰主张信仰自由,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是“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的统治,提倡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和科学。 1. 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 A. 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 B. 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 C. 实现了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 D. 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答案】B 【解析】“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表现为文艺复兴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宗教改革运动把人的信仰从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启蒙运动则强调人摆脱专制统治和宗教愚昧的束缚,确立起民主、平等、法治的价值观念,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与材料中“从神的权威下解放”相符,故A项错误; 人与上帝直接沟通是宗教改革运动,但与材料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不符,故B项错误; 宇宙运行的奥秘是科学而非个人的解放,与材料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不符,故C项错误; 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与材料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相符,故B项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新兴自然科学证明自然是受理性所管辖的。大多数启蒙时期的哲学家和苏格拉底及斯多格学派这些古代的人文主义者一样,坚决相信人的理性。所以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被称为“理性时代“.哲学家们认为他们有责任依据人不变的理性为道德、宗教、伦理奠定基础。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2. 马由多趾演变为适于奔跑的单蹄;爱尔兰鹿由于过度发达的角对生存弊多利少,以致最终灭绝。与材料现象研究相关的科学理论成果是( ) A. 进化论 B. 量子论 C. 细胞学说 D. 相对论 【答案】A 【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适者生存的特点,是生物进化论的内容。 B.材料体现不出量子论的特征。 C.材料与细胞学说没有关系。 D.材料反映的是生物学成就,相对论是物理学成就。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论,要求学生结合生物进化论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生物进化论的内容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3. 二战后机器人和其他代替劳动力装置的采用激起了人们更多地减少工作时间的期望。但1992 年美国人就曾断言,“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在这个机器人和计算机时代,美国出版了名为《过分劳累的美国人》的书籍,日本人则创造了一个词汇“过劳死”。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 A. 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B. 科技的快速革新导致人们就业竞争激烈 C. 科技的进步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D. 科技进步亟需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由二战后机器人等“激起了人们更多地减少工作时间的期望”,到于是出现“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过分劳累的美国人》、“过劳死”,这些都反映了随着高科技的飞快发展,生产力提高了,但人们的工作强度、社会竞争、生活节奏等也更快了,社会压力更大了,不是期望中的工作轻松。因此人们的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必须相应的作出调整,故D项正确; 社会危机、就业竞争及对人的身心健康威胁只是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上的表面现象,不是本质,故排除A、B、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是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二是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门正式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 本题主要考查科技进步的影响及学生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科技是把双刃剑,它带给人类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带来环境污染、军备竞赛等问题,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需要世界共同努力解决。 1.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如图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 ) A. 《拾穗者》 B. 《格尔尼卡》 C. 《日出•印象》 D. 《自由引导人民》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如图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房子造型新奇扭曲,外形看起来酷似一对正在牵手共舞的男女,设计现代感极强,强烈的风格反差给人带来极深的视觉印象,语言难以形容对它的感受,属于反传统的建筑,属于现代主义风格建筑,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格尔尼卡》。《拾穗者》是现实主义。《日出•印象》是印象派。《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 故选:B。 本题考查现代主义美术,具体考查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和代表作。 本题考查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和代表作,重点考查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现代主义美术诞生的背景、主要特点、影响。 2.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和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布罗代尔强调( ) A. 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知 B. 西欧文明与中国文明有相通之处 C. 史学无需穷尽人类的文明 D. 应该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研究历史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准确解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一种文明的历史……它有待解决的问题……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旨在说明从文明的角度去解读历史,故D正确。 ABC均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历史常识。关键信息是“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准确解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总体难度适中。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无为而治”不再适应社会需要,亟待树立新的主流价值观念。武帝初年,起用儒学之士数百人。《汉书•武帝纪》记载:“令二千石举孝廉……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将孝廉制度化,宣扬了忠孝观念。董仲舒取道家之帝术,紧步商、申、韩等法家后尘,鼓吹绝对尊君论,提出“为人君者其要贵神”,得到汉武帝的认可。与此同时,汉武帝设置太学,把五经教育官方化,在中央设五经博士;地方上,令各郡国都设立学校,教授儒学,宣扬忠孝之道。 --摘编自陈辉《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借鉴意义》材料二在中世纪封建割据和教会影响下,国家并无主权可言。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家们首先提出了民族统一、政教分离、王权高于教权的思想,积极倡导俗权、君权和主权的价值观。这些主张反映了群众合理的呼声。同时文艺复兴时还存在着这样的价值取向:“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渴望用他们获取的金钱去谋取城市积极的生活和享受现世的快乐,……在他们看来,接受生活的挑战比天国的许诺更激动人心。”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以后,涌现了大量以近世人生观为主题的文艺作品。以建筑为例,主题由宗教走向人生,由寺院转为宫室,许多建筑由尖形长窗变为宽基厚柱、圆拱低窗。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等材料三新文化运动被认为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1917年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1919年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提出了推翻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宣言、崇尚民主与科学的号召,以及反对传统道德伦理观念的战书。新文化运动从文学、制度、思想等各方面来攻击传统文化,以求建立以大众为基础,以西方所输入的观念、学术、体制为内涵的新文化。这一时期提倡以新的眼光“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以决绝的方式揭批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端与罪恶,倡导“人的文学”。 --摘编自陈方正《试论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期主流价值观的特点及其宣扬的途径。 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内涵,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人文主义价值观对同一时期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的原因。 【答案】【小题1】(1)关于特点:依据材料“将孝廉制度化,宣扬了忠孝观念。董仲舒取道家之帝术,紧步商、申、韩等法家后尘,鼓吹绝对尊君论”、“为人君者其要贵神”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吸收各家思想;外儒内法;具有神学化色彩。关于途径:依据材料“,汉武帝设置太学,把五经教育官方化,在中央设五经博士;地方上,令各郡国都设立学校,教授儒学,宣扬忠孝之道”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重用儒生;改革选官制度;建立起中央到地方的教育系统。 (2)关于内涵:依据材料“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渴望用他们获取的金钱去谋取城市积极的生活和享受现世的快乐”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崇尚人性,肯定人的价值;重视现实生活,追求物质幸福;表达人的真实感情,强调发展个性。关于影响:依据下来“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家们首先提出了民族统一、政教分离、王权高于教权的思想,积极倡导俗权、君权和主权的价值观。这些主张反映了群众合理的呼声”、“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以后,涌现了大量以近世人生观为主题的文艺作品。”的逼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下:促进了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创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条件;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冲击了宗教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 (3)依据材料“文化运动从文学、制度、思想等各方面来攻击传统文化,以求建立以大众为基础,以西方所输入的观念、学术、体制为内涵的新文化”从原因。表现、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示例如下: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都涉及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改良和革新;都动摇了旧的思想体系,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故答案为: (1)特点:吸收各家思想;外儒内法;具有神学化色彩。 途径:重用儒生;改革选官制度;建立起中央到地方的教育系统。 (2)内涵:崇尚人性,肯定人的价值;重视现实生活,追求物质幸福;表达人的真实感情,强调发展个性。 影响:促进了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创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条件;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冲击了宗教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 (3)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都涉及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改良和革新;都动摇了旧的思想体系,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西汉儒家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将孝廉制度化,宣扬了忠孝观念。董仲舒取道家之帝术,紧步商、申、韩等法家后尘,鼓吹绝对尊君论”德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渴望用他们获取的金钱去谋取城市积极的生活和享受现世的快乐”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主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总体难度偏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7年,牛顿撰写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揭示了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指出自然界也是按照某种法则运行的。他的研究方法是从实验观察得到的效果或规律出发,经过物理--数学演绎,得出可观察效果的解释。恩格斯说:“牛顿由于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进入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性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课程专题解析》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后,牛顿经典力学才在中国传播开来。1859年刊行了三部和物理学关系密切的译著,分别是李善兰和伟烈亚力合译的《谈天》、《代微积拾级》,以及和艾约瑟合译的《重学》。在《重学》中提出“异日人人习算,制器日精,以威海外各国。令震慑,奉朝奉。”1879年赵元益和传教士金楷里合译丁铎尔的《光学》,将牛顿的光学传播到中国。1891年丁韪良著《西方考略》第一次用中文介绍苹果落地的故事。1908年,鲁迅在《科学史教篇》中介绍了牛顿及其学说。20 世纪初,孙中山将牛顿的科学理论作为他的“建国方略之心理建设”的一个思想基础。同时,民国时期在《开明国语读本》中引用了牛顿的相关故事鼓励学生探索未知世界。 --摘编自戴念祖《科学新闻》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牛顿力学体系的贡献。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及影响。 【答案】【小题1】(1)从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完成了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发展了科学实验的研究方法;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确立了理性的科学思维方式;为启蒙思想产生提供了理论武器。 (2)从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在中国传播,是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也与中国救亡图存的需要和近代教育的发展,以及有识之士的推动密切相关,经典力学体系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有利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社会思潮的解放和救亡运动的展开。 故答案为: (1)贡献:完成了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发展了科学实验的研究方法;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确立了理性的科学思维方式;为启蒙思想产生提供了理论武器。 (2)原因:西学东渐的影响;救亡图存的需要;近代教育的助力;有识之士的推动。影响:有利于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促进社会思想的解放;推动救亡运动的开展。 【小题2】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经典力学体系,要求学生结合经典力学体系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经典力学体系,要求学生结合经典力学体系对中国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经典力学体系的内容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近代,有人认为,《尚书》中的“民为邦本”具有现代“民约”思想的精髓,将墨子的“兼爱”与西方的“博爱”划等号,甚至表示黄宗羲的学说思想与卢氏(指卢梭)相同。 中国 西方 《孟子•尽心章句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如果人民心怀不满,君主是永远得不到安全的……拥有堡垒不如不受人民的憎恨来得更安全。” 贾谊《新书•大政》:“民者,万事之本。” 洛克《政府论》:“(统治者)如果他的命令和行动不以保护他的人民的财产而以满足自己的野心和任何其他不正当的欲望为目的,那就是暴政。” 朱熹《四书集注》:“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私有故也……天下之务,莫不大于恤民。” 卢梭《民约论》:“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撤换他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人也。” 康德《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要这样行动,无论是对你自己或对别人,在任何情况下把人当作目的,决不只是当作工具。” 解读材料,结合中外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第一小问的论题,依据表格信息可以从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有本质区别提取论题。第二小问的阐述,结合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民主思想产生背景、发展以及积极和消极影响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 论题: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有本质区别。 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是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为地主阶级的统治服务的;经过汉代儒学的发展,到宋明时期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其“民本”主张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到重要作用;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也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构想,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以民为本。 西方民主思想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明确提出了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构想。经过长时期的斗争与改革,逐步扩大了人民的权力,体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民主。 近代中国为了宣扬民主思想,将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联系,减轻了阻力,但没有看到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不利于人们真正理解西方民主思想,不利于民主运动的开展。 【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方的思想。考查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民主思想产生背景、发展以及积极和消极影响。 本题考查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民主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