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1-29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政治通用版二轮复习创新训练:“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力练——“12+3高考过关练
“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力练——“12+3”高考过关练 一、选择题 1.(2017·淄博联考)中国汉字拼写大赛在CCTV—10热播,活动旨在通过汉字拼写大赛,让大家重视汉字、重视我们中华民族最基本、最传统的东西,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传承下去。这是因为( ) ①汉字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志②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着中华文化发展的基本轨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 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错误;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③错误;材料体现了汉字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①④正确,故选C项。 2.(2017·威海模拟)中国人的姓氏既是家族血脉传承的符号,也是中国人利用汉字形音义的韵味传承中华文化的独特方式。2017年3月23日召开的“中国姓氏文化研讨会”,主题是“挖掘姓氏文化的当代价值”。对这一主题认识正确的是( ) ①认祖寻根的姓氏文化能够凝聚中国人的家族信仰和民族认同感 ②姓氏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③姓氏文化是时代文化特征的一种反映并随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 ④对姓氏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有利于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 ②中“姓氏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说法欠妥;姓氏文化是家族血脉传承的符号,不能说是时代文化特征的一种反映,③不选;姓氏文化能够凝聚中国人的家族信仰和民族认同感,利于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①④正确,故选B项。 3.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式微,流失严重。一些人士和地方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我国方言( ) ①魅力独特,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②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③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运用广泛,是不同民族间沟通交流的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主要是基于保护方言的重要性,材料并未强调方言的时代特色,②不选;方言俗称地方话,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通语有所差异的话,在我国,不同民族间沟通交流主要应使用普通话,若使用方言,则会存在交流障碍,④不选;①③正确切题。 4.长征精神是我们党和军队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高度凝结,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突出体现,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长征精神教育和鼓舞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努力奋斗,他们前仆后继,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由此可见,长征精神( ) ①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 ②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在社会实践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共同发展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长征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突出体现说明了①;长征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不是根本动力,②错误;长征精神鼓舞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奋斗,他们前仆后继,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体现了③;材料没有体现长征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④排除。 5.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献礼文艺作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特殊类型,通过重温历史,回眸经典,追溯燃情岁月,不仅可以为重大政治活动和重要节日、纪念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更可以带领观众追忆光辉岁月,致敬伟大历史。优秀的献礼文艺作品应( ) ①将人民群众作为源泉和动力,坚持作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②聚焦时代主题,彰显理想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立足社会实践,讲好中国故事、讴歌中国精神、弘扬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 ④将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根本任务,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 ①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材料强调“献礼文艺作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特殊类型,通过重温历史,回眸经典,追溯燃情岁月,不仅可以为重大政治活动和重要节日、纪念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②③符合题意;④表述错误,优秀的献礼文艺作品以培育“四有公民”为根本任务。故选B项。 6.全媒体时代,社会思想呈现多元多样态势,主流媒体要更加注重贴近基层,更加注重话语创新,更加注重以精彩的故事吸引人、用深沉的情感打动人,报道要“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杜绝“千人一面”“千文一面”。这是因为( ) ①主流媒体必须弘扬主旋律,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②文学创作应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文化发展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推动文化内容形式的创新 ④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就是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①说法正确,但是材料强调的是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故不符合题意,并据此选择②③;④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选B项。 7.(2017·肇庆模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提出,文化企业提供精神产品,传播思想信息,担负文化传承使命,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这表明( ) ①文化生产要提高人们辨别异质文化的能力 ②文化生产应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③文化企业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担当 ④文化产品应走向主旋律,保持先进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文化企业提供精神产品,传播思想信息,担负文化传承使命,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这表明文化企业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担当,文化产品应走向主旋律,保持先进性,③④当选;①②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选D项。 8.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艺术宝藏浩瀚精深。中国的民族音乐绵延千年,中国的舞台传统写意凝练,是东方审美观的独特表达。放着自家的宝贝不为我所用,却心甘情愿地被洋派俘虏、绑架,说到底是缺乏民族自信的表现。可见,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必须( ) ①坚决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②坚决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④加强文化交流借鉴,增进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放着自家的宝贝不为我所用”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心甘情愿地被洋派俘虏、绑架”是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这两种观点都要反对,故②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放着自家的宝贝不为我所用”说明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故③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9.《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于2016年12月发布。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全民阅读“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由此可见,推动全民阅读( ) ①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提升国际影响力 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③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④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促进文化多样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D 全民阅读“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这说明推动全民阅读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②③符合题意;①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潮,凝聚共识,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项。 10.(2018届高三·潍坊联考)IP剧是指在有一定粉丝数量的国产原创网络小说、游戏、动漫等基础上创作改编而成的影视剧。2017年IP古装剧盛行,玄幻是重头戏,著名导演尤小刚指出,电视剧的各种题材自然都要考虑年轻人的需求,但是不能盲目地“跪求”年轻人,使剧情在价值观和内容上出现偏差。由此可见,IP古装剧的改编创作要( ) 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②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既要叫好更要叫座 ③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重要源泉 ④承担社会责任,处理好精品与市场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文化发展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②错误;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③错误;IP古装剧不能盲目地“跪求”年轻人,使剧情在价值观和内容上出现偏差,这要求IP古装剧的改编创作要承担社会责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④正确,故选B项。 11.(2017·晋江摸底)在2016最佳电视剧十强名单中,《十送红军》、《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等主旋律剧集占据大半。这些主旋律虽然题材风格各不相同,但有一条是共同的,它们都在寻找和提炼一种精神,一种倔强的、顽强的民族精神。这就是文艺创作者( ) ①要在文艺作品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②要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不能追求文艺作品的经济效益 ③要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呼声 ④ 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文化创造活力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 ①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民族精神,而不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②表述错误,要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应该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③符合题意,材料中2016中国电视剧十强名单中,主旋律剧集占据大半,这说明文艺创作者要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呼声;④符合题意,这些主旋律虽然题材的共同点是“都在寻找和提炼一种精神,一种倔强的、顽强的民族精神”,说明文艺创作者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故选D项。 12.(2017·烟台模拟)“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由教育部关工委、全国总工会宣教部主办,将大国工匠请进职业院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传授做人学艺的经验和体会,旨在生动展示工匠精神,助力职教育人。这一活动( ) ①有利于通过教育这种文化传播的途径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能把大师们的敬业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 ③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途径 ④使教育具有了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A 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途径,③错误;教育不是因为这一活动的开展才具有了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④错误;“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有利于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①②正确,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13.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独特历史文化传统的伟大民族,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发展进步,缔造了多元一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是有了伟大民族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中华民族才历经磨难而经久不衰,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学习历史,就要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历史文化,珍视先辈们创造的优良传统,深切感悟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不断增强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担当,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凝聚起推动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材料二 翻阅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从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到岳飞“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从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到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古往今来,几多中华儿女以悲壮的付出和牺牲延续中华民族命脉,强健中华民族肌体!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知识。第(1)问,要能够从名人名句中提炼出精髓即“爱国主义”,然后结合爱国主义的有关知识叙述即可。第(2)问,要结合两则材料,分别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两个方面来作答。 答案:(1)材料二中的名人名句都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②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2)①正是有了伟大民族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中华民族才历经磨难而经久不衰,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②我们要深切感悟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不断增强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担当,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凝聚起推动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说明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③古往今来,几多中华儿女以悲壮的付出和牺牲延续中华民族命脉,强健中华民族肌体,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重要功能。 14.仁爱孝悌,传承祖宗古训;重学尚贤,突出文脉相继;科普教化,增强村民素养;民俗表演,彰显文化底蕴;白话故事,凝聚价值取向;热歌劲舞,展现时代气息——意在满足村民的多样化需求,引领乡村核心价值理念的文化礼堂在浙江遍地开花。面对快节奏生活对乡村的影响,文化礼堂以休闲娱乐文化活动让人放松心境;面对开放社会给乡村带来的人伦文化负面冲击和价值冲突,文化礼堂起到了价值重建和引领的重要作用。乡村价值引领是文化礼堂建设的关键,它能让村民在此精神家园里丰富精神生活,构筑精神支柱,坚守乡村的精气神。 运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关知识,阐述乡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属于意义类试题,注意限定的知识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括其根本任务,对教育、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等意义。答题时一定要遵循从“小”到“大”的原则,避免缺漏要点。 答案: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乡村文化礼堂建设有利于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乡村文化礼堂是村民教育、农技普及和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阵地,丰富了村民精神生活。 ③文化礼堂建设,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利于培育乡村文明风尚。 15.(2017·天津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大力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涌现出一大批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文明家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要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 家风是无言的教育,良好家风的涵养绝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是累寸土之功、积细流之举的过程;是批判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过程;是用社会主义精神进行改造和熔铸,使之升华为社会主义新文化、新道德,并凝聚激发为强大的正能量的过程。 (1)结合材料并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说明为什么要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 (2)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如何涵养良好家风,促进社会和谐。 (3)以“建设美丽家庭,涵养时代家风”为主题,列举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20个字以内。 解析:第(1)问为原因类试题,知识限定明确。结合材料信息可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思想道德建设等角度阐述。第(2)问为措施类试题,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考查方向可以做如下解答:克服不良习气,批判继承传统道德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风的涵养要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批判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树立创新精神;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做到与时俱进,让传统家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第(3)问为探究题,考生只要言之成理,且主题鲜明,朗朗上口,字数符合要求即可。 答案:(1)①培育良好家风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有利于创设良好文化环境,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促进人的健康成长。 ②培育良好家风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 ③培育良好家风是文化建设中心环节的要求,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社会和谐,传播正能量。 (2)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克服不良习气,批判继承传统道德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求重视量的积累。家风的涵养要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③辩证的否定观及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精神。坚持“扬弃”,要批判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④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让传统家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使之升华为社会主义新文化、新道德,并凝聚激发为强大的正能量,做到与时俱进。 (3)答案示例: ①宣传家庭美德,争创文明社区。 ②弘扬家庭美德,倡导精神文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