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9届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9届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人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分子与细胞》模块考核试卷 一、选择题 ‎1. 构成有机物基本骨架的元素是( )‎ A. 碳 B. 氢 C. 氧 D. 氮 ‎【答案】A ‎【解析】碳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也是构成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元素,A正确;氢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之一,但不是构成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元素,B错误;氧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但不是构成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元素,C错误;氮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之一,但不是构成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元素,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名师点睛】细胞中和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的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其中C、H、O、N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碳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因为碳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2.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是细胞中能源物质之一 B. 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少会引起抽搐 C. 细胞内的水是生化反应的重要介质 D.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脂肪是储能物质,ATP是直接能源物质;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少会引起抽搐;细胞内的自由水是生化反应的重要介质,也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参与者;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故答案选A。‎ 考点: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点评:基础题,细胞中的水以两种形式存在,既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种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3. 一个由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共有m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共需水分子( )‎ A. n个 B. m个 C. (m+n)个 D. (m-n)个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蛋白质的合成方式是脱水缩合,形成一个肽键脱去一分子水,在蛋白质水解时,原来脱去的水中的-H和-OH重新形成氨基和羧基。题述蛋白质含有m-n个肽键,所以完全水解共需m-n个水。‎ 考点:蛋白质。‎ 点评:本题是有关蛋白质合成的计算,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就可以准确解答,在一般考试中经常出现这类题目。‎ ‎4. 在动物细胞中贮存能量的糖类是( )‎ A. 麦芽糖 B. 葡萄糖 C. 糖原 D. 淀粉 ‎【答案】C ‎【解析】麦芽糖植物二糖,A错误;葡萄糖是单糖,是生物体的重要能源物质,不是储能物质,B错误;糖原想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C正确;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D错误。‎ ‎5. 使用10×的物镜和15×的目镜,在观察到黑藻叶肉细胞后,不移动切片直接转换为40×物镜后,观察同一位置的细胞,所见到的细胞比前一次( )‎ A. 多而大 B. 少而小 C. 少而大 D. 多而小 ‎【答案】C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并且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当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细胞数目减少,细胞体积增大,但是光线变暗。根据题意分析,“观察同一位置的细胞”,因此当物镜由10×转换为40×后,细胞数目减少,细胞体积增大,但是光线变暗,故选C。‎ ‎6. 细胞学说揭示了( )‎ A.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 生物体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 C. 细胞为什么能产生新细胞 D. 人们对细胞的认识过程 ‎【答案】B ‎【解析】细胞学说没有揭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A错误;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说明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正确;细胞学说表明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但没有揭示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C错误;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经历了曲折过程,但不属于细胞学说的内容,D错误。‎ ‎7. 质膜的结构特点是( )‎ A. 仅有磷脂分子可以运动 B. 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静止的 C. 仅有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D. 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 ‎【答案】D ‎【解析】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可以运动,但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A错误;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运动的,B错误;构成生物膜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但磷脂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C错误;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运动的,从而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 ‎8. 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 )‎ A.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 细胞识别和免疫 C. 催化细胞内的全部化学反应 D. 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答案】C ‎【解析】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A错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与细胞识别和免疫等有关,B正确;催化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的是酶,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C错误;细胞膜存在于细胞的最外边,作为系统的边界,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使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开,产生了原始的细胞,对生命的起源起重要作用,D错误。‎ ‎9. 下列有关细胞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它所执行的功能无关 B. 细胞溶胶中只含有水而不含酶或其他成分 C. 细胞溶胶是指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的液体部分 D. 细胞中各种细胞器膜上的蛋白分子都完全相同 ‎【答案】C ‎【解析】结构决定功能,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它所执行的功能有关,A错误;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含有水、葡萄糖、氨基酸、酶等多种化合物,B错误;细胞溶胶是指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的液体部分,C正确;细胞中所有生物膜的结构成分相似,而不是完全相同,D错误。‎ ‎10. 在人的肌肉细胞中,明显比口腔上皮细胞多的细胞器是( )‎ A. 核糖体 B. 线粒体 C. 内质网 D. 高尔基体 ‎【答案】B ‎【解析】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一般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数目较多,A错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人的心肌细胞比腹肌细胞的代谢旺盛,需能多,B正确;内质网在合成分泌蛋白、脂质的细胞中数量较多,C错误;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D错误。‎ ‎11. 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都具有( )‎ A. 基粒 B. 细胞液 C. 膜结构 D. 少量DNA ‎【答案】C ‎【解析】基粒是叶绿体具有的结构,线粒体和内质网没有,A错误;细胞液存在于液泡中,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都没有液泡,B错误;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都是具膜细胞器,C正确;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少量DNA,内质网没有,D错误。‎ ‎12. 细胞中含有DNA的结构是( )‎ ‎①染色体 ②叶绿体 ③线粒体 ④中心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考查细胞器知识。含DNA的两个细胞器就线粒体、叶绿体两个。‎ ‎13. 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3H标记的亮氨酸(一种氨基酸),下列细胞结核,预期放射性首先出现在( )‎ A. 细胞核 B. 线粒体 C. 高尔基体 D. 内质网 ‎【答案】D ‎【解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故选D。‎ ‎14. 细胞核最重要的功能是( )‎ A. 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B. 进行能量转换和代谢的主要场所 C. 分拣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D. 贮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 ‎【答案】D ‎【解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错误;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和叶绿体,B错误;蛋白质的加工和分类的主要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错误;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代谢的控制中心,D正确。‎ ‎15.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是( )‎ A. 有无遗传物质 B. 有无核糖体 C. 有无细胞膜 D. 有无核膜 ‎【答案】D ‎【解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遗传物质,A错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含有核糖体,B错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C错误;真核细胞有核膜,原核细胞没有核膜,D正确。‎ ‎16. ATP中的“A”水解后的产物为( )‎ A. 腺嘌呤 B. 腺嘌呤与核糖 C. 腺嘌呤与脱氧核糖 D. 腺嘌呤、脱氧核糖、磷酸 ‎【答案】B ‎【解析】ATP分子中的“A”表示腺苷,是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的,因此ATP中的“A”水解后的产物为腺嘌呤与核糖,故选B。‎ ‎17. 将哺乳动物的新鲜红细胞放入下列溶液中,会使红细胞涨破的溶液是( )‎ A. 0.9%生理盐水 B. 5%盐水 C. 10%盐水 D. 蒸馏水 ‎【答案】D ‎【解析】0.9%的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浓度等渗,不会使红细胞涨破,A错误;将红细胞放入5%盐水中,细胞会失水皱缩,B错误;将红细胞放入10%盐水中,细胞会失水皱缩,C错误;蒸馏水是低渗溶液,将红细胞放入蒸馏水中,红细胞会吸水涨破,D正确。‎ ‎18. 下列各选项中,与细胞主动转运有关的是( )‎ A. 蛋白质通过胞吐出细胞 B. 细胞吸收O2,排出CO2‎ C. 逆浓度梯度运输离子 D. 水分子进出细胞 ‎【答案】C ‎【解析】蛋白质通过胞吐出细胞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不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细胞吸收O2,排出CO2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只能从高浓度梯度向低浓度梯度运输,因此逆浓度梯度运输离子的方法只能是主动运输,C正确;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属于主动运输,D错误。‎ ‎19.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温度对酶发挥作用没有影响 B. 酶只能对物质的分解起作用 C. 酶的合成与发挥作用均需在胞内 D. 大部分酶是具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答案】D ‎【解析】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环境因素的影响,A错误;酶既可以促进物质的分解,也可以促进物质的合成,B错误;酶是在细胞中合成的,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C错误;酶是生物催化剂,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D正确。‎ ‎20. 如下图分别表示温度、pH与酶活性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A上的b点对应的温度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 B. 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活性与曲线B部分相似 C. pH=9.0时,曲线B代表的酶丧失活性,而曲线C代表的酶活性最高 D. 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在未达到最适温度以前,随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加;超过最适温度以后,温度越高,酶活性减弱。‎ 考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点评:本题考查本节的重点内容,也是考查的热点,不仅要求学生会分析曲线,还可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1.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需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继续参与反应 B. 高等植物细胞只能进行需氧呼吸,不能进行厌氧呼吸 C. 人体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溶胶 D. 需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全部转变成ATP中的化学能 ‎【答案】A ‎【解析】在需氧呼吸过程中,第二、三两个阶段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因此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需要穿过线粒体的双层膜进入线粒体,A正确;高等植物不仅能进行需氧呼吸,有时也能进行厌氧呼吸,如水稻的根能进行厌氧呼吸,B错误;人体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C错误;需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D错误。‎ ‎22. 如果酵母甲在有氧条件下与酵母乙在无氧条件下呼吸产生的CO2的量相等,则这两种酵母菌细胞呼吸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 )‎ A. 1:2 B. 2:1 C. 1:3 D. 3:1‎ ‎【答案】C ‎【解析】根据酵母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反应式分析,需氧呼吸:C6H12O6+6H2O+6O2→6CO2+12H2O;厌氧呼吸:C6H12O6→2CO2+2CH3CH2OH;所以产生CO2等量时,后者消耗的葡萄糖是前者的3倍,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3,故选C。‎ ‎23. 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蓄、保鲜所需要的条件应为( )‎ A. 低温、干燥、低氧 B. 低温、温度适中、低氧 C. 高温、干燥、高氧 D. 高温、温度适中、高氧 ‎【答案】B ‎【解析】蔬菜和水果贮藏保鲜时的条件:零上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低氧(抑制无氧呼吸)、高CO2浓度(抑制有氧呼吸)和适宜的湿度。零下低温使得水果细胞因结冰而冻坏;无氧时,水果无氧呼吸积累较多的酒精而损害细胞,使水果品质下降,干燥环境中水果和蔬菜的水分容易流失,适所以应该保持适宜的湿度,故选B。‎ ‎24. 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 )‎ A. 红光和绿光 B. 红光和蓝紫光 C. 红光和黄光 D. 黄光和蓝紫光 ‎【答案】B ‎25. 下列对于碳反应阶段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需要黑暗条件的酶促反应 B. 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 C. 碳反应中可以生成C3酸 D. 将CO2转变成有面物 ‎【答案】A ‎【解析】碳反应阶段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可以进行,A错误;碳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正确;碳反应阶段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反应,可以生成三碳化合物,C正确;碳反应阶段二氧化碳经过固定和还原,最终生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D正确。‎ ‎26. 一般情况下光照增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但是在光照最强的夏季中竿,由于气孔关闭,CO2进入叶肉细胞减少,绿色值物的光合作用不但不继续增强,反而下降,这是因为( )‎ A. 水光解后产生的NADPH数量不足 B. 叶绿体利用光能合成的ATP的数量不足 C. 供给光反应光解的水的数量不足 D. 碳反应生成的C3酸化合物数量不足 ‎【答案】D ‎【解析】水光解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光照最强的夏季中午水光解产生的[H](NADPH)数量充足,A错误;水光解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光照最强的夏季中午光反应产生的ATP的 数量充足,B错误;在光照最强的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进入叶肉细胞中的二氧化碳减少,导致光合作用过程减弱,C错误;夏季中午,蒸腾作用强,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不能进入细胞间隙,形成的三碳化合物少,影响暗反应,D正确。‎ ‎27. 用水蕴草(一种水生植物)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实验过程中定理记录试管顶端的气体量。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 水温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B. 光照对光合作用速度的影响 C. 水温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 D. 光照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 ‎【答案】A ‎【解析】从实验装置中看出,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15℃、30℃)不同,因变量为产生的气体量,该气体是由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因此实验可探究环境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故选A。‎ ‎28.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总是同时进行 B. 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能在细胞呼吸中被利用 C. 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全部用于细胞呼吸 D.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分别在叶肉和根细胞进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不总是同时进行,如黑暗条件下,只能进行细胞呼吸,A错误;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能作为细胞呼吸作用的底物而被利用,B正确;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C错误;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可同时在叶肉细胞中进行,而根细胞无叶绿体,只能进行呼吸作用,D错误。‎ 考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进行的条件及物质变化。‎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29.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 B. 生物体上的体细胞不可被诱导表现出全能性 C. 分化的结果是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 D. 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答案】B ‎【解析】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贯穿于生物体的整个生命历程,AD正确;生物体上的体细胞在离体的条件下可被诱导表现出全能性,B错误;分化的结果是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C正确。‎ ‎30.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 )‎ A. 不再分裂 B. 不再进入细胞周期 C. 可以无限增殖 D. 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增加 ‎【答案】C ‎【解析】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具有无限增值的能力,A错误、C正确;癌细胞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B错误;癌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减少,D错误。‎ ‎31.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预期实验现象错误的是( )‎ 编号 实验操作 预期实验现象 ‎1‎ 在苹果汁中加入本尼迪特后直接观察 出现砖红色沉淀 ‎2‎ 在花生子叶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洗去浮色后显微镜下观察 细胞中有橙黄色颗粒 ‎3‎ 在剪碎的菠菜叶中加入二氧化硅、碳酸钙和95%乙醇后,充分研磨、过滤并层析 出现四条色素带 ‎4‎ 稀释蛋清液加入双缩脲A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B 溶液变紫色 A. 1 B. 2 C. 3 D. 4‎ ‎【答案】A ‎ ‎ ‎32. 下列有关细胞体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积大的细胞结构一定比较复杂 B. 生物体的体积大,其细胞体积也大 C. 细胞体积小,其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较大 D. 细胞体积小,不利于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答案】C ‎【解析】生物的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大的细胞不一定比小的细胞复杂,A错误;生物体体积越大,其细胞体积不会越大,细胞不能无限生长,B错误;通过模拟实验可以看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所以细胞体积越小,其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越大,C正确;细胞体积小,相对表面积越大,有利于完成各项生命活动,D错误。‎ ‎33. 质膜具有识别功能而导致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出现排异反应。这种识别功能依赖于( )‎ A. 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 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质膜具有磷脂 D. 质膜具有糖蛋白 ‎【答案】D ‎【解析】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糖被与细胞膜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故选D。‎ ‎34. 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共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 A. 4 B. 6 C. 10 D. 12‎ ‎【答案】D ‎【解析】一分子的CO2‎ 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组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至少需要穿过线粒体内膜和外膜、细胞膜、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膜、叶绿体外膜和内膜共6层生物膜,因此共穿过12层磷脂分子,故选D。‎ ‎35. 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代谢等活动又能恢复,这说明了细胞核是( )‎ A. 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 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 C. 细胞遗传性状的控制中心 D. 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答案】D ‎【解析】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与题干信息无关,B错误;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与题干信息无关,C错误;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说明细胞核与新陈代谢和运动有密切关系,是细胞生命括动的控制中心,D正确。‎ ‎36. 田间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农作物枯萎变黄,俗称“烧苗”,其原因是( )‎ A. 根细胞吸收无机盐过多,引起茎叶细胞失水 B. 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根细胞不能吸水 C. 土壤溶液学度过低,根细胞不能吸水 D. 蒸腾作用旺盛,水分散失过多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一次施肥过多,土壤溶液浓度过大,导致农作物根细胞吸水减少,甚至不能吸水,导致农作物因缺水而枯萎变黄。‎ 考点:本题考查水的吸收方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考纲识记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水的吸收方式是渗透作用,与膜内外溶液浓度有关。‎ ‎37. 淀粉酶能迅速将大量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却对麦芽糖的继续水解不起作用。这种现象说明酶具有( )‎ A. 高效性和多样性 B. 高效性和专一性 C. 专一性和多样性 D. 稳定性和高效性 ‎【答案】B ‎【解析】淀粉酶能使淀粉在很短的时间内水解成麦芽糖说明酶的效果明显,其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体现出酶的高效性;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而对麦芽糖的水解不起作用说明淀粉具有专一性,故选B。‎ ‎38. 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 ‎①都在线粒体进行 ②都需要酶 ③都需在氧 ④都产生ATP ⑤都产生丙酮酸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答案】D ‎【解析】需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厌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①错误;厌氧呼吸和需氧呼吸都是酶促反应,需要酶的催化作用,②正确;需氧呼吸需要氧气,厌氧呼吸不需要氧气,③错误;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都释放能量,合成ATP,④正确;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⑤正确。因此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相同点是②④⑤,故选D。‎ ‎39. 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的部分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分呈蓝色。本实验证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 ②⑤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此实验中,遮光的部分叶片由于没有见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故不能制造淀粉,所以不变蓝;不遮光的部分由于见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所以叶片变蓝色。因此把某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再把某植物的一片叶子的一部分用不透明的锡箔覆盖,光照24小时,取下叶片,酒精脱色,冲洗,滴碘液,发现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这个实验说明了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故选A。‎ ‎【点睛】本题可以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在阳光照射下植物主要发生光合作用,在缺少光照的条件下,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碘遇淀粉变蓝色;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0. 下列现象中属于细胞凋亡的是( )‎ A. 脑细胞因缺血而死亡 B. 烫伤引起大量皮肤细胞死亡 C. 病毒侵染使大肠杆菌裂解死亡 D. 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尾部细胞的死亡 ‎【答案】D ‎【解析】脑细胞因缺血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A错误;烫伤引起大量皮肤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B错误;噬菌体侵染使大肠杆菌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坏死,C错误;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尾部细胞的死亡是生理性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二、非选择题 ‎41. 图中表示生物体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______,其基本单位是______。‎ ‎(2)组成Y的基本元素除了C、H、O以外,还有______两种,Ⅱ代表的生物大分子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_。‎ ‎(3)Ⅲ为蛋白质,则其其本单位Z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请列Ⅲ举出的功能__________(只要写出一点即可)。不同的Ⅲ的多样性差异体现在__________。‎ ‎【答案】 (1). 淀粉 (2). 葡萄糖 (3). N、P (4). DNA (5). RNA (6). (7). 结构物质、催化功能、调节功能、运输功能、免疫功能等 (8). 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Ⅰ是生物体的能源物质,表示糖类,组成元素为C、H、O;X表示葡萄糖是,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在小麦中的多糖主要是淀粉;Ⅱ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表示DNA或RNA,基本单位Y表示脱氧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Ⅲ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表示蛋白质,基本单位Z是氨基酸,组成元素至少为C、H、O、N。‎ ‎(1)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为糖类,图中X是单体为葡萄糖,Ⅰ是多糖,在植物细胞中的主要是淀粉。‎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Y是核苷酸,组成元素是C、H、O、N、P;Ⅱ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表示DNA或RNA。‎ ‎(3)Ⅲ为蛋白质,Z是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蛋白质的功能包括:结构物质、催化功能、调节功能、运输功能、免疫功能等;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具备结构决定功能的基本观点,根据功能推断生物大分子的种类,进而推断基本单位和组成元素的种类。‎ ‎42. 如图为某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①]是______的主要场所。‎ ‎(2)[④]表示__________,主要动能是__________。‎ ‎(3)[ ]__________与动物细胞的增殖相关。‎ ‎(4)[③]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无)生物膜结构。‎ ‎(5)[⑤]的功能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 ‎【答案】 (1). 线粒体 (2). 高尔基体 (3). 蛋白质的加工和分拣 (4). ②中心体 (5). 核糖体 (6). 无 (7). 选择透过性 ‎【解析】试题分析:图示为某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①表示线粒体,②表示中心体,③表示核糖体,④表示高尔基体,⑤表示细胞膜,⑥表示内质网。‎ ‎(1)图中①表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④表示高尔基体,与动物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功能是蛋白质的加工和分拣。‎ ‎(3)②表示中心体,与动物细胞分离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 ‎(4)③表示核糖体,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5)⑤表示细胞膜,其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准确判断动物细胞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细胞结构的名称,并根据这些结构的功能分析答题。‎ ‎43. 如图是细胞膜局部放大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2代表__________。‎ ‎(2)若该细胞表示人的白细胞,它所具有的吞噬功能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有关。‎ ‎(3)若该细胞表示人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它从肠腔中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__________,需要图中的__________协助运输(用图中的数字表示),运输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及箭头表示)。‎ ‎【答案】 (1). 磷脂双分子层 (2). 流动性 (3). 主动 (4). 1 (5). B (6). A ‎【解析】细胞膜符合流动镶嵌模型,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蛋白质镶、嵌、贯穿于磷脂双子层,故2表示磷脂双分子层,1表示蛋白质,3表示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负责信息交流,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如白细胞的吞噬作用,除此之外,在控制细胞进出方面还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特点,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蛋白质载体,需要细胞提供能量,运输方向由外向内,即由B 向A。‎ ‎【考点定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44. 如图表示苹果果实在不同外界氧浓度下CO2的释放量与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点时,苹果果实进行的呼吸类型是______________;B点时,苹果果实进行呼吸的终产物除了CO2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 ‎(2)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重合,表明从P点开始,苹果果实进行的呼吸类型是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或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_______点所对应的浓度,采取这一措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无氧呼吸 (2). 水和酒精 (3). 有氧呼吸 (4). 吸收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相等 (5). B (6). 此时需氧呼吸强度很低,厌氧呼吸又受到抑制,蔬菜和水果细胞内糖类等有机物分解相对较慢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氧气的吸收曲线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有氧呼吸速率随着O2浓度的升高而加快;二氧化碳释放曲线表示总的呼吸速率随着O2浓度的变化曲线,两条曲线的差值表示无氧呼吸速率随着氧浓度变化曲线,且无氧呼吸强度随O2‎ 浓度升高而减弱;两条曲线相交与P点,表示苹果果实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无氧呼吸完全被抑制。‎ ‎(1)据图分析,A点时,氧气浓度为0,此时苹果果实进行的呼吸类型是无氧呼吸;B点时苹果的呼吸作用最低,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所以进行呼吸的终产物除了CO2以外,还有酒精和水。‎ ‎(2)两条曲线相交与P点,表示苹果果实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等于总的CO2释放量,则P点表示苹果果实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无氧呼吸完全被抑制。‎ ‎(3)贮藏蔬菜或水果时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的B点,此时需氧呼吸强度很低,厌氧呼吸又受到抑制,蔬菜和水果细胞内糖类等有机物分解得很慢。‎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各条曲线以及各个点的特殊含义,明确起点只能进行无氧呼吸,P点以后只能进行有氧呼吸,而两点之间两种呼吸作用都有,大小关系可以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判断。‎ ‎45. 如图是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1958年将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培养成新植株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4]是由[3]中细胞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的愈伤组织,[4]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5]__________,最后发育成__________。‎ ‎(2)这一事实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保持着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也可能通过__________技术培养与该动物类似的个体。‎ ‎【答案】 (1). 胚状体 (2). 完整的植株(长成的萝卜植株) (3). 细胞全能性 (4). 核移植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培养成新植株的过程,其中2表示外植体;3表示外植体分离出的单个细胞;4表示愈伤组织细胞;2→4表示脱分化过程;4→5表示再分化过程;5表示胚状体;6表示新植体。‎ ‎(1)4是愈伤组织细胞愈伤组织,通过脱分化形成5胚状体,最后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2)图示将植物的细胞发育成完整个体,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保持着细胞全能性的特性。‎ ‎(3)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也可能通过核移植技术培养与该动物类似的个体,说明动物体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过程,确定图中各个字母代表的结构名称以及不同的数字之间代表的过程的名称。‎ 三、选择题 ‎46. 图1是某蛋白质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数字代表每条肽链上氨基酸的序号,图2示其中一条肽链上的部分片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1所示的蛋白质有两条肽链,49个肽键 B. 图1中-S-S-键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较大影响 C. 图2中③⑤⑦为肽键,②④⑥⑧为侧链基团 D. 该蛋白质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氨基、4个游离的羧基 ‎【答案】D ‎【解析】图1所示的蛋白质有两条肽链,一条链含21个氨基酸,另一条链含30个氨基酸;所以含有的肽键数目=30+21-2=49个,A正确;图1中-S-S-键使两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较大影响,B正确;肽键的化学式表示为-NH-CO-,图2中③⑤⑦为肽键;②④⑥⑧为侧链基团,即R基团,C正确;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又图2中的侧链基团中含1个游离的氨基和2个游离的羧基,所以该蛋白质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氨基、4个游离的羧基,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脱水缩合过程,能够根据公式计算肽链中的肽键数目、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 ‎47. 下图中①~④表示某动物细胞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①可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H2O B. ②高倍光镜下可见①-④所示结构 C. ③参与此细胞细胞壁的形成 D. ④是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场所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而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A错误;①②③④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B错误;该细胞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C错误;④是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D正确。‎ ‎48. 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酵母菌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②或过程①和④‎ B. 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都能进行过程①‎ C. 动物细胞内,过程②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 D. 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和过程③均产生[H]‎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可知,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途径为①和④,进行有氧呼吸的途径为①和②,故A正确;过程①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途径,人体所有的细胞都能进行呼吸,故B正确;动物细胞内,过程②包括有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远多于第一阶段释放能量,故C正确;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能产生[H],而过程③不产生[H],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9. 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 乙植株在e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C. 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 D. 丙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 ‎【答案】D ‎【解析】a点净光合作用为0,此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甲植株在a点之前进行光合作用,只是a点之前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速率,A错误;乙植株超过18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有机物积累减少,因此18时是有机物积累最多,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bc下降的原因是乙植株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de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逐渐减弱,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数量逐渐减少,C错误;分析题图可知,甲不存在光合午休现象,乙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可能的原因是乙植株气孔关闭,而甲植物气孔无法关闭,D正确。‎ ‎50.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是一种可逆的、持久的变化过程 B. 癌细胞的特征之一是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增多 C. 细胞萎缩,细胞核体积缩小,呼吸速率减慢是细胞衰老的特征 D. 白血病可通过移植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来治疗 ‎【答案】D ‎【解析】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的变化,是不可逆转的,A错误;癌细胞的特征之一是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B错误;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缩小,细胞核体积增大,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C错误;由于骨髓中含有造血干细胞,能够分裂分化形成白细胞,所以白血病可通过移植骨髓来治疗,D正确。‎ 四、非选择题 ‎51. 内质网在真核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广泛的作用。‎ ‎(1)内质网是蛋白质、糖类和__________的合成和加工场所。‎ ‎(2)内质网等细胞器膜与核膜、细胞膜等共同构成细胞的__________系统,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 ‎(3)肌肉细胞受到刺激后,内质网腔内的Ca2+释放到__________中,使内质网膜内外Ca2+浓度发生变化.Ca2+与相应蛋白结合后,导致肌肉收缩,这表明Ca2+能起到__________(填“物质运输”、“能量转换”或“信息传递”)的作用。‎ ‎(4)在病毒侵染等多种损伤因素的作用下,内质网腔内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会聚集,引起右图所示的一系列应激过程:__________与错误折叠或为折叠蛋白结合,后者被运出内质网降解.内质网膜上的IREⅠ蛋白被激活,激活的IREⅠ酶__________HacⅠmRNA的剪接反应,剪接的mRNAy翻译的HacⅠ蛋白作为转录因子通过__________进入细胞核,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Bip基因的表达,以恢复内质网的功能。‎ ‎(5)当细胞内Ca2+浓度失衡或错误折叠、未折叠蛋白过多,无法恢复内质网正常功能时,引起细胞膜皱缩内陷,形成凋亡小体,凋亡小体被临近的吞噬细胞吞噬,在__________内被消化分解。‎ ‎【答案】 (1). 脂质 (2). 生物膜 (3). 细胞溶胶(质基质) (4). 信息传递 (5). Bip (6). 催化 (7). 核孔 (8). 增强 (9). 溶酶体 ‎【解析】试题分析:‎ ‎(1)内质网是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的合成和加工场所。‎ ‎(2)内质网等细胞器膜与核膜、细胞膜等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 ‎(3)肌肉细胞受到刺激后,内质网腔内的Ca2+释放到细胞质基质(内质网外)中,使内质网膜内外Ca2+浓度发生变化。Ca2+与相应蛋白结合后,导致肌肉收缩,这表明Ca2+能引起肌肉收缩,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 ‎(4)图中的Bip与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结合,后者被运出内质网降解。内质网膜上的IRE1蛋白被激活,激活的IRE1蛋白催化Hac1mRNA的剪接反应。剪接的mRNA翻译成的Hac1蛋白作为转录因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增强Bip基因的表达,以恢复内质网的功能。‎ ‎(5)凋亡小体被临近的吞噬细胞吞噬,在溶酶体内被消化分解。溶酶体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52. 请根据下列有关酶促反应的实验操作,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操作 试管 A B C D E F ‎1.质量分数为1%的可溶性淀粉溶液1mL ‎+‎ ‎+‎ ‎-‎ ‎-‎ ‎+‎ ‎-‎ ‎2.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溶液1mL ‎-‎ ‎-‎ ‎+‎ ‎-‎ ‎-‎ ‎+‎ ‎3.稀释200倍的新鲜唾液1mL ‎+‎ ‎-‎ ‎+‎ ‎-‎ ‎-‎ ‎-‎ ‎4.蔗糖酶溶液1mL ‎-‎ ‎+‎ ‎-‎ ‎+‎ ‎-‎ ‎-‎ ‎5.蒸馏水1mL ‎-‎ ‎-‎ ‎-‎ ‎-‎ ‎+‎ ‎+‎ ‎6.酶促水解反应 摇匀,37℃水浴中保温10min ‎7.向每个试管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2mL 摇匀,沸水浴中加热1~2min ‎8.观察并记录各试管内的变化 注:表中“+”为加入,“-”为未加入 ‎(1)A、B、C、D四支试管放在37℃水浴中保温10min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E、F号试管起__________作用。如明E、F号试管也出现砖红色沉淀,可能有很多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用序号表示)__________。‎ ‎①淀粉溶液、蔗糖溶液不纯,混有还原性糖 ‎②淀粉溶液、蔗糖溶液放置的时间太长,其中的微生物将部分淀粉、蔗糖分解成还原性糖 ‎③试管不干净、上面留有还原性糖 ‎④实验操作过程中,胶头滴管混用、错用 ‎(3)如果B试管内呈现轻度阳性反应,怀疑可能是蔗糖酶溶液中混有少量实验所用的某种其它试剂,可能混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请写出证明蔗糖酶溶液中混有何种试剂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能否用KI-I2溶液代替本尼迪特试剂__________(能/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__________号试管能与本尼迪特试剂发生反应生成专红色沉淀,本实验的结论为__________。‎ ‎【答案】 (1). 保证酶在此温度下充分催化反应、保持名试管相同温度 (2).‎ ‎ (空白)对照 (3). ①②③④ (4). 淀粉酶或蔗糖 (5). 在试管中加入1ml实验用的蔗糖酶溶液,再加入本尼迪特试剂沸水浴1-2min,若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混有蔗糖,若未变色,说明混有淀粉酶 (6). 不能 (7). KI-I2溶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产生还原性糖(蔗糖不与KI-I2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蔗糖水解产物也不与KI·I2液发生显色反应) (8). A、D (9). 蔗糖酶只能催化蔗糖水解、唾液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或酶催化具有专一性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和表格中的信息可知,该实验是验证酶作用的专一性实验,AB、CD属于两组对照实验,单一变量是酶的种类,EF试管形成空白对照,其中A、D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1)A、B、C、D四支试管放在37℃水浴中保温10min,以保证酶在此温度下充分催化反应、保持名试管相同温度。‎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E、F号试管为空白对照实验;如果E、F号试管也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试管中出现还原性糖,可能有很多原因:①淀粉溶液、蔗糖溶液不纯,混有还原性糖;②淀粉溶液、蔗糖溶液放置的时间太长,其中的微生物将部分淀粉、蔗糖分解成还原性糖;③试管不干净、上面留有还原性糖;④实验操作过程中,胶头滴管混用、错用,使得试管中生成还原性糖,故选①②③④。‎ ‎(3)B试管加的是淀粉溶液和蔗糖酶,出现阳性反应说明产生了还原糖,因此可能是蔗糖酶溶液中混入了少量的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还原糖,有可能是混入了少量的蔗糖,被蔗糖酶催化产生还原糖。设计如下实验以证明混入的试剂种类:试管中加入1ml实验用的蔗糖酶溶液,再加入本尼迪特试剂沸水浴1-2min,若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混有蔗糖,若未变色,说明混有淀粉酶。‎ ‎(4)KI-I2溶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产生还原性糖,因此本实验不能用KI-I2溶液代替本尼迪特试剂。‎ ‎(5)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A试管中是淀粉和淀粉酶,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形成麦芽糖,麦芽糖是还原糖,可以与斐林试剂反应形成砖红色,D试管中是蔗糖和蔗糖酶,蔗糖在蔗糖酶的作用下水解形成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果糖是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形成砖红色;本实验的结论是蔗糖酶只能催化蔗糖水解、唾液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即酶催化具有专一性。‎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表格中的实验的处理方法,明确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然后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的原则,对实验进行分析、评价,预期实验结果并获取结论。‎ ‎53. 图1是某种植物叶肉细胞的模式图,图2是根据该种植物某项实验结果绘制的曲线图,请结合图1和图2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能产生ATP的部位有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回答);经糖酵解产生的物质甲是__________,在__________条件下物质甲大量进入线粒体;发生在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回答)处的生化反应能产生大量的ATP。‎ ‎(2)光照强度为__________时,a与b(或e与f)过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CO2的走向有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回答)。在昼夜长度相等且白天光照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光照强度超过__________时,植物在一昼夜时间内能积累有机物。‎ ‎(3)影响A点上下移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所以用大棚种植蔬菜时,可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来提高细胞中有机物的积累。影响B点上下移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在A~B段,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4)光照强度为2千勒克司时,该植物固定CO2的速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⑨⑥⑧ (2). 丙酮酸 (3). 有氧(氧充足) (4). ② (5). l千勒克斯 (6). b、h、c (7). 2千勒克斯 (8). 温度 (9). 夜间适当降低温度 (10). CO2浓度(CO2浓度、温度、水分) (11). 光照强度 (12). 0.8mol/h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①表示线粒体外膜,②表示线粒体内膜,③表示线粒体基质,④表示叶绿体外膜,⑤表示叶绿体内膜,⑥表示类囊体薄膜,⑦表示叶绿体基质,⑧表示细胞质基质;图2中A点表示呼吸作用强度,B点表示光饱和点。‎ ‎(1)在图1中,能产生ATP的生理活动有光反应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相应的部位是⑥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薄膜上、②线粒体的内膜和③线粒体的基质以及⑧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因此物质甲是丙酮酸;第二阶段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丙酮酸穿过线粒体进入线粒体基质中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第三阶段发生在②线粒体内膜中,[H]和氧气进行氧化分解为水并释放大量能量,产生大量的ATP。‎ ‎(2)图2中B点是光饱和点,此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刚好相等,即a与b(或e与f)过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对应的光照强度是1千勒克司。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线粒体提供的二氧化碳给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消耗远远不足,还需要细胞外吸收二氧化碳,即CO2的走向有b、h、c;植物在一昼夜时间内能积累有机物,需要一天的净光合作用大于0,光照强度为2千勒克斯时,刚好白天的净光合作用与夜晚的呼吸作用相等,因此光照强度超过2千勒克斯时,植物在一昼夜时间内才能积累有机物。。‎ ‎(3)A点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影响A点的外界因素是温度,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作用。大棚种植蔬菜时,可采用增大昼夜温度差(夜间适当降低温度)的方法来提高细胞中有机物的积累;B点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B点上下移动的外界因素主要CO2浓度、温度、水分;在A~B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强度。‎ ‎(4)光照强度为2千勒克司时,该植物固定CO2的速率是(0.4+0.4)mol/h=0.8mol/h。‎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分析图中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确定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名称,进而分析不同的结构可以发生的代谢过程。‎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