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人教版通用生物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版高考人教版通用生物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 Word版含答案

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 ‎ ‎1.垂直结构:‎ ‎(1)植物的垂直结构。‎ ‎①具体表现:植物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 ‎②影响因素: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如图所示)。‎ ‎(2)动物的垂直结构:主要原因是植物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盐碱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 【高考警示】‎ 分析群落空间结构的三个关键 ‎(1)垂直结构涉及的群落中“不同物种”在空间垂直方向上呈现“分层”现象,切不可将“同种生物”的高矮差异视作垂直结构。‎ - 14 -‎ ‎(2)各个种群间要形成不同的种间关系,如捕食、竞争等。通过各种不同的种间关系,使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形成群落的空间结构。‎ ‎(3)要存在形成分层现象的环境条件,如光照、温度、食物、栖息场所等。 ‎ ‎ ‎ ‎【典例】(2020·郑州模拟)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群落有空间特征(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 B.森林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光照有关 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解析】选D。种群和群落都有空间特征,种群的空间特征有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三种,A错误;森林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食物有关,B错误;种群密度反映某一区域种群数量的多少,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是年龄组成,C错误;不同的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不同,因此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D正确。‎ ‎ ‎ ‎(1)不同种群的分层分布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植物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环境因素)有关。‎ - 14 -‎ ‎(2)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分层现象。‎ ‎ 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衣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物种比例和丰富度 ‎【解析】选A。森林群落中垂直方向上分布着不同的植被,水平方向上植物种类也有差别,这体现了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加固训练】‎ ‎1.将一荒地改建成(复合种植的)果园后,该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果园中果树生长整齐,但该群落也有垂直结构 B.将荒地建成果园,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该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对果树的产量没有影响 - 14 -‎ ‎【解析】选D。果园中有各种生物,此群落存在垂直结构,A正确;人类活动往往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正确;该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C正确;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可能对果树的产量产生影响,D错误。‎ ‎2.为解决合肥市民饮用水源而建设的大房郢水库已经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大房郢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C.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解析】选B。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同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种群,故生活在水库的全部鲫鱼为一个种群,由于鲫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所以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生物分布不同,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动物的垂直分层由植物的分层决定,因为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 考点二 群落的种间关系 ‎ ‎ - 14 -‎ ‎1.四种常见种间关系比较:‎ 关系 名称 数量关系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互利 共生 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增同减”的同步性变化 大豆与 根瘤菌 寄生 对宿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独立生存,而宿主会生活得更好 蛔虫与人、T2噬菌体与被侵染的大肠杆菌 竞争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1所示;两种生物生存能力相同,如图2所示 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 捕食 数量上表现为被捕食者“先增加先减少”,捕食者“后增加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狼与兔、青蛙与昆虫 ‎2.捕食关系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技巧 ‎(1)若两种生物的最大数量有明显差异,一般数量多的为被捕食者,如图1中A为被捕食者。‎ - 14 -‎ ‎(2)若两种生物数量相当,则从变化趋势看,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如图2中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 ‎ ‎ ‎【典例】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种间关系的判断。A项中,稻田中青蛙数量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正确。B项中,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之间不是竞争关系,错误。C、D项中,病毒V与青蛙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和水稻之间是寄生关系,C、D均错误。‎ ‎ ‎ ‎(1)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它们不能(填“能”或“不能”)构成竞争关系。原因是菜粉蝶幼虫吃叶片,而蜜蜂采食花蜜。‎ ‎(2)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两种绿藻,因争夺阳光、养料等,导致一种数量增多,一种数量减少,则两种绿藻属于竞争关系。‎ - 14 -‎ ‎ ‎ 如图表示狼袭击麝牛群时的成功率与麝牛群大小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能正确说明图中所表示的含义的是 (  )‎ A.狼与麝牛间构成捕食和竞争关系 B.狼与麝牛间构成互利共生关系 C.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D.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减弱 ‎【解析】选C。麝牛是被狼捕获的对象,所以两者是捕食关系,A、B项错误;从题图中可以看出随着麝牛群数量的增加,狼捕获麝牛的成功率会降低,说明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C项正确;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增大,D项错误。‎ 考点三 群落的演替 ‎ ‎ ‎ ‎1.群落演替的类型比较:‎ 类型 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 14 -‎ 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时间 经历时间漫长 经历时间短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 森林砍伐地、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2.演替的方向:‎ 演替一般朝着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能量越来越多,稳定性越来越高的方向进行。‎ ‎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有利于群落演替的人类活动,如退耕还林等。‎ ‎(3)不利于群落正常演替的人类活动,如填湖造地等。‎ ‎ ‎ ‎【典例】(2018·江苏高考)如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Ⅰ与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 14 -‎ ‎【解析】选D。从沙丘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A项错误;任何群落都有垂直结构,B项错误;阶段Ⅱ群落是由阶段Ⅰ群落演替而来,其中仍有阶段Ⅰ中的植物种类,C项错误;阶段Ⅲ相对于前两个阶段,其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营养结构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项正确。‎ ‎ ‎ ‎(1)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它与冰川泥上所发生的演替的根本区别在于起始条件不同。‎ ‎(2)演替能否形成森林与当地的环境条件有关,而与演替类型无关。‎ ‎ ‎ 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 ‎【解析】选A。甲地植被消失,地下部分保留,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生物全部消失,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甲地因气候适宜,若没有外力干扰,可重现森林,B正确;初生演替最先定居的是地衣,然后是苔藓,C正确;演替的最终结果是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D正确。‎ - 14 -‎ ‎ ‎ 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 ‎(1)从起点上判断。‎ ‎①起点是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的环境是初生演替。‎ ‎②起点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还保留土壤的环境是次生演替。‎ ‎(2)从时间、速度上判断。‎ ‎①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的是初生演替。‎ ‎②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 ‎【加固训练】‎ ‎  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群落中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 B.保留植物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C.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D.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解析】选A。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考点四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 ‎ ‎1.实验原理:‎ ‎(1)土壤条件: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2)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 14 -‎ ‎(3)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采集小动物所用到的仪器:‎ ‎(1)诱虫器(A图):诱虫器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诱虫器利用土壤动物具有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使土壤动物远离光源、热源。‎ ‎(2)吸虫器(B图):吸虫器中纱布的作用是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便于将其收集在试管中。‎ ‎【高考警示】 ‎ 做好该实验的五个注意事项 ‎(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从同样营养环境中采集的样本,多组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 ‎(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 ‎ ‎ - 14 -‎ ‎【典例】在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 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 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解析】选D。采集的原理应是利用土壤动物的避光、避高温、趋湿的生活习性,A项错误;灯罩的功能是保证更多的光线和热量集中到土壤样品,B项错误;一些小动物正是通过金属筛网向下移动进入广口瓶的,C项错误;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作用是杀死样本,并进行防腐处理,D项正确。‎ ‎ ‎ ‎(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采集的原理利用土壤动物的避光、避高温、趋湿的生活习性。‎ ‎(2)统计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 ‎ ‎ (2020·长沙模拟)下列有关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一般不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 14 -‎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应取表层土进行采集、调查 C.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 ‎【解析】选B。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A正确;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应去除表层土后利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B错误;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正确;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D正确。‎ ‎【加固训练】‎ ‎1.某地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表,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土层 物种数 个体总数 ‎0~5 cm ‎11‎ ‎79‎ ‎5~10 cm ‎4‎ ‎20‎ ‎10~15 cm ‎3‎ ‎13‎ A.表中的信息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B.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无关 C.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都是消费者 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也随之下降 ‎【解析】选A。表中的信息说明不同的土层中分布有不同的生物,体现了群落具有垂直结构,A正 - 14 -‎ 确;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有关,B错误;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有些是消费者,有些是分解者,C错误;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说明该种群数量下降,物种丰富度并未下降,D错误。‎ ‎2.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装置的花盆壁m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乙装置中纱布的作用是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 ‎【解析】选C。由题图可知,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其中的花盆壁m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便于小动物的采集;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乙装置中纱布的作用是防止将土壤中小动物吸走。‎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 1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