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考点07 劳动者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政治考点07 劳动者

1 考点 07 劳动者 知识整合 (一)劳动和劳动者 1.含义: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 2.作用:劳动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劳动是我们取得收入 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 3.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 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二)就业问题 1.千方百计的解决就业问题的原因: (1)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有利于满足人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有利于解决我国主要矛盾。 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③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 ④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社会 和谐稳定。 ⑤有利于增加劳动者的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拉 动经济增长。 ⑥有利于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 ⑦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⑧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2 (2) 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 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劳 动者就业观念不正确。 2.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1)国家(政府): ①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②为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 的利益问题,坚持就业优先发展战略,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破除妨碍劳动力 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老公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③正确处理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在推动科技进步,提高产业技术的同时,大力发 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支持和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大力 发展乡镇企业和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④开展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⑤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人才信息的流通。 ⑥发挥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提供保障措施。 (2)企业:①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②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创造良好工作 环境。③建立劳动者培训机制和发展机制,促进劳动力合理再生。④发展壮大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3)劳动者:①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②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坚持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③树立自主创业观念,提高自主创业能力。 3 (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原因: ⑴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⑵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各项权利,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实现平等就 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 ⑶有利于增加收入,拉动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⑷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稳定。 ⑸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⑹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 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2.内容: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 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 的其他劳动权利。 3.措施: ( 1)国家:[来源:ZXXK] ①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 谐劳动关系。 ②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完善劳动法律法规。规范劳动合同制度,依法惩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④加强社会宣传,增强全社会的权益意识和法律意识。 (2)企业: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3)劳动者: ①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③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采用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 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 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正确认识“用工荒” 1.含义:“用工荒”是指用工短缺的现象。 2.原因 : 4 (1)劳动者:第一,劳动者素质与企业需求不相适应。第二,劳动力结构失衡,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 观念影响其就业选择。 (2)企业:第一,我国整体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生产状况明显改善,劳动力需求增多。第二,产业升 级换代提高了对用工技能的要求。第三,农民工工资偏低,没有完善的医疗、工伤保险等。 (3)国家:第一,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吸引农民工就近务工。第二,政府的惠民政策,农业自身发展 等增加 了务农收益。第三,统筹区域发展,中西发展差距缩小,西部用工增加。第四,就业信息不畅通, 就业市场不完善,缺乏科学的就业指导。 3.解决措施:①要从教育制度上着手,既培养普通教育人才,也需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以解决高级 技术人才缺乏问题。②相关部门要完善信息发布制度,企业要善于利用信息发布平台。③企业要推动建立 合理分配制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用工依赖。④劳动者要加 强学习,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和素养。 重点考向 考向一 解决就业问题 1.就业与创业的准备 (1)转变就业观念,学会作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善于展示自己的风采。 (2)要具备创新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 (3)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道德品质,丰富 的专业知识、综合性知识和技能,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实现职业理想必不可少的因素。 2.解决就业的方针、途径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解决就业问题归根结底要靠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措施。政府要坚持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通过发展经济促进就业,通过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要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要建 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失业保险制度。 ★措施解决就业难问题,靠单一措施是不行的,需要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广开门路,多渠道努力, 尽可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这些思路和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既要推动经济发展,又要实现就业增长。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调整产业结构,使其在促进经 济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就业。 5 二是既要安置帮扶就业,又要鼓励自主创业。政府要注重多培养创业型人才,变安置型就业的努力为 开发型就业的努力,这是解决就业难题的关键。创业是最大的就业,也是富民之源。 三是既是靠政府促进就业,又要靠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主要是制定就业政策,开发就业岗 位,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对特殊困难对象给予就业援助,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提供就业服务和完善社 会保障体系。 四是既要实行稳定就业,又要发展弹性就业。引导人们转变就业观念,从政策上鼓励无业人员从事社 区服务、接送儿童、季节工、临时工、小时工等弹性灵活的工作,是今后解决就业出路的一个重点。 五是既要加强职业培训,又要搞好就业指导。推进人力资源专业培训,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之策。 组织职业生涯设计、素质拓展训练、创业技能大赛,开展就业中介服务、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活动,都是 促进就业的创新举措,对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能力、指导大中专毕业生掌握求职技巧和转变择业观念 等都有积极作用。 【典例 1】“失业怪圈”(家庭成员失业→家庭贫困→家庭教育支出减少→家庭成员科学文化素质和劳 动技能低→引发新一轮就业困难)的破解成为政府特别关注的问题。如果请你为政府撰写破解“失业怪圈” 的建议,你的观点可以包括 ①发展经济,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 ②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③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 ④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 A.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考向二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在社会中,就业职位的层次分布是呈三角形的,从顶端向下,各职位层次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逐渐下 降,数量逐渐增多。“供需矛盾”决定着毕业生就业职位的分布与就业层次、薪酬水平等状况。在今后相 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 GDP 增长将保持在 7%左右的水平,每年能够提供的新增职位数在 600 万—900 万 6 之间,而每年新增劳动力和需要就业的人数远远高于新增职位数,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将向 社会职位的“三角形”靠近底端的方向移动,大学毕业生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已势在必行。 自我分析,合理定位,明确就业目标。 就业目标是为实现职业目标的一个准备,在现阶段,就业目标要实事求是,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的结 果必然是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因此,结合自身的综合实力和专业特色制定一个适中的就业目标显得尤为 重要。 面向基层就业,牢固树立基层服务意识。 基层是一个大概念,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 也包括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括自主创业,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基层还是一种意识,做 任何事情都需要从一点一滴的基础性工作做起,都需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工作态度。面向基层就业, 是时代的召唤和国家的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必然的选择。 总之,面对越来越难的就业形势,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只有学会根据主客观 条件的变化,审时度势,脚踏实地,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够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 【典例 2】剑桥大学博士小彭辞去投资银行的高薪工作,回归大山做农民,在家乡创立了自己的脐橙品 牌,短短一年多就实现销售收入近 4000 万元,并带动 600 余户果农增收致富。小彭的职业选择体现了 ①竞争就业观 ②自主择业观 ③职业平等观 ④利己主义就业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剑桥大学博士小彭辞去投资银行的高薪工作, 回归大山做农民,在家乡创立了自己的脐橙品牌,短短一年多就实现销售收入近 4000 万元,并带动 600 余 户果农增收致富。小彭的职业选择体现了自主择业观和职业平等观,②③适合题意;①材料没有体现,排 除;④是错误的观念,不合题意;故本题选 C。 考向三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角度 阐释 国家 ①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②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 障体系;③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维 护劳动者权益 7 企业 遵守相关规定,自觉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劳动者 ①明确享有的权利,履行劳动者义务;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 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③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 身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 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典例 3】某市环卫队逼迫环卫工签下“生死状”,要求环卫工人承诺:若在工作中出现意外,由环卫工 人自己承担责任,与用人单位无关。部分环卫工因为害怕丢掉工作而选择忍气吞声。对上述行为理解正确 的是 ①劳动者应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②有利于劳动者增强劳动安全意识 [来源:ZXXK] ③损害了劳动者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④不利于保障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D 考点冲关 1.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规定:“劳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有劳动能 力的公民的光荣的事情。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十三五”规划建议中 25 次提到就业。就业对于劳动者意 义重大,因为 ①就业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②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③就业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④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8 年,在政府推动下,W 市“互联网+”继续深入发展,该市通过互联网为“大众创业、万众创 8 新”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催生了一大批新业态,如微商、专车和共享单车等,让万千居民体验到互联网经 济发展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居民从互联网经济中得到的好处有 ①实现生产经营各环节有机结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②实现闲置资源再续利用,在增加收入的同时提高生活水平 ③更加精准掌 握市场信息,实现就业创业梦想 ④在便利生活的同时,扩大消费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德国人秉承财富创造以倾情投入、勤劳实干为本,职业技能注重实践,经验传承与科技创新相辅相 成,这些特质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持续的能量。一批德国“农二代”从父辈手中接过“最接地气” 的产业,100 万农民创造了 500 亿欧元产值、人均产值 5 万欧元的奇迹。这表明 ①劳动者是生产劳动的主体,是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 ②劳动者技能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③农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④劳动者自身素质是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签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市场上确实有许多“黑心”老板有意克扣或拖欠工人的工 资;但也有另一类现象:企业愿意签订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农民工工资,而农民工却不“领情”,工资要到 年底扎堆领,合同不看就签名或找人代签,多数农民工维权意识淡薄。下列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农民工有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自由,企业方不能强迫 B.劳动者履行了劳动义务,有权不签订劳动合同,法律要予以保护 C.农民工要增强权利意识,自觉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D.我国法律规定,企业方可以单方面签订劳动合同 5.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 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制 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并作出工作部署,取得了积极成效,总体保持了全国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 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③劳动关系问题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9 ④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根据漫画,面对就业中遇到的不公平现象,劳动者应该 ①增强权利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健全监督机制,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③通过投诉、协商、向法院起诉等途径维权 ④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树立竞争就业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下图为“职业规划三圈理论图”。这一图示启示我们 A.要树立自主择业观,积极自主创业 B.要尽量选择去中小企业,这样就业机会较多 C.要把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D.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从业能力,增强 法律意识 8.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 10 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是因为 ①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 ②劳动者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报酬 ③劳动是劳动者脑力和体力的支出 ④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2018 年 2 月 26 日,国新办举行就业和社会保障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介绍,2017 年全国城 镇新增就业达到 1351 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 558 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177 万人,均超额完成 全年目标任务。就业目标提前完成主要得益于 ①经济的稳步增长,为平稳就业提供支持 ②积极的就业政策,激发创业创新的活力 ③就业观念改变,大学生“慢就业”盛行 ④合理的分配制度,为就业提供制度保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中国制造 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 2025”突破 的重点,主要放在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上,加快推动中国工业的“浴火重生”。中国工业要“浴火重 生”,最重要的是 A.扩大企业的资本投入 B.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C.制定合理的营销计划 D.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来源:&网 Z&X&X&K] 11.“在闲暇时间接几张单子,跑几趟活儿,既体验了不一样的生活状态,还能赚一点儿零花钱,何 乐而不为呢?”随着互联网的决速发展,依靠互联网寻求工作机会的求职者越来越多,“零工经济”这种 新的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并渐渐地融人我们的生活。“零工经济”模式的流行 A.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体现按劳分配原则 B.能够降低劳动者就业成本,使国民收入再分配更加公平 C.推动创新经济发展,增加劳动者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比重 D.增强了劳动者就业的灵活性.改变了当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12.公益性岗位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由政府设置的非营利性公共管 11 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近年来,各地为了加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有效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 就业均推出相应政策,促进贫困地区的群众通过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岗位实现脱贫。这体现了 A.政府创设多元化的就业途径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创设更多就业岗位,来统筹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C.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D.通过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直通高考 1.(2018·江苏政治)以电商为代表的经济形式已经成为提升中国经济活力的重要支点。2017 年 7 月 国家实施减税新政,将小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 30 万元提高到 50 万元,海量的中小微网店在更为宽 松的税收新政下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是因为,减税有利于 A.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 B.缩小收入差距 C.激励劳动者自主创业 D.强化财政作用 2.(2017·新课标 3 卷文综)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2016 年我国对 120 万个贫困家庭的新增劳动力进 行职业教育培训,实现一人长期就业,全家稳定脱贫。这一举措的依据是 ①劳动者就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促进就业是我国分配制度的基本要求 ③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 ④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来源:&网] 3.(2015·上海政治)旅游体验师、英语导购、网络课件设计师、农场经理人、宠物美容师……自新 职业信息发布制度建立以来,我国已正式确认 120 余个新职业。事实上,还有大量正在兴起的新职业未被 确认。不断涌现的新职业将 A.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B.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水平 C.导致一些传统职业消亡 D.提高生产者专业化程度 12 4.(2015·重庆文综)“亲,你也可以开店哦。”微店作为科技时代新产物,只需手机号码即可开通。 如果说淘宝像商场,大而全,微店就像路边小店,胜在方便,它们各有市场。微店的兴起表明 A.微店比淘宝更符合社会需求 B.微店代表了更高生产力水平 C.科技进步可以促进大众创业 D.企业微型化是未来发展趋势 5.(2015·天津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 年至 2014 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 别是:10.3%,9.2%,7.8%,7.7%和 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 年我国劳动年 龄人口 9.2 亿,之后几乎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 1600 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 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1)结合材料,根据《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稳增长、保就业”。 (2)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三个最重要环节的角度,谈谈如何促进就业。 参考答案与解析 【考点冲关】 1.D 【解析】题目中,要求考生回答就业对劳动者的意义。通过 就业,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③④选项表述 正确入选。①②选项均不是对劳动者而言的。选 D。 13 4.C 【解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就要签订劳动合同,故 A 说法错误;不签订劳动 合同,法律不能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故 B 错误;企业方 不能单方面签订劳动合同,故 D 错误;材料中 工资要到年底扎堆领,合同不看就签名或找人代签,多数农民工维权意识淡薄,这强调了农民工要增强权 利意识,自觉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故 C 符合题意。 5.C 【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并非劳动关系决定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①③错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劳动关系属于生产关系的一部分,必然会制约生 产发展、社会进步,故②正确;正确解决劳动关系,有利于减少社会不和谐的因素,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可见④正确。答案选择 C。 6.C 【解析】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 的原则。面对就业中遇到的不公平现象,劳动者应该增强权利意识,通过投诉、协商、向法院起诉等途径 维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①③适合题意;②不是劳动者的职责,排除;④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 现,排除;故本题选 C。 7.C 【解析】材料中的图表告诉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根据市场的 需求选择职业,进行职业规划,所以启发我们要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为社会需要服务,选 C。A 强调了 自主创业,不选;B 强调了去中小企业,不选;D 强调了法律意识,与题意不符。 8.D 【解析】之所以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 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是因为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 中起主导作用,①④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重视劳动者的原因,而不是要求回答劳动的概念以及劳动 者如何获得报酬,②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 D。 9.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就业的有关问题。就业目标提前完成主要得益于:一方面我国经济的稳步 发展,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所在,一方面是国家连续不断地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大众创业万众 创新,故①②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大学生“慢就业”盛行不利于就业目标提前完成;④不符合题意, 分配制度与就业的解决无关。故本题选 A。 10.B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制造 2025”突破的重点,主要放在与“互联网+”的融合发 展上,因此实现中国工业要“浴火重生”,需要掌握一定科技的高素质人才,需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故B 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B。 14 12.A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各地为了加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 理,有效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均推出相应政策,促进贫困地区的群众通过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岗位实 现脱贫。这体现了政府创设多元化的就业途径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A 适合题意;统筹安排就业困 难人员实现就业过于绝对,排除 B;更高质量的就业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C;D 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直通高考】 1.C 【解析】本题考查解决就业的措施。国家实施减税新政,将小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 30 万 元提高到 50 万元,意味着中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减轻,有利于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从而有利于 激励劳动者自主创业,C 符合题意。国家减税新政目的是鼓励和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鼓励就业,ABD 不符合题意。选 C。 2.D 【解析】本题强调劳动就业对于脱贫的重要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 错误;促进就业是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但不是我国分配制度的基本要求,②错误;就业是民生之本, 通过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稳定脱贫,最终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 质要求。③④符合要求。故选 D。 3. D 【解析】就业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不断增加,可以促使劳动者更加灵活地选择职业,还可以 通过各种途径选择职业,实现就业。不断涌现的新职业将会提高生产者的专业化程度,D 符合题意;A、B 材料未体现;C 说法错误,新职业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产业的消亡。 5.【答案】(1)①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要大力发展生产力;面对经济增长下行压力, 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15 ②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就业压力大的形势下,保就业就是保民生。 ③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确保居民就业的基础;保就业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从而扩大消费,拉 动经济增长。 ④“稳增长、保就业”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 (2)①在市场主体方面,劳动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企业要不断发展壮大,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②在市场体系方面,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③在宏观调控方面,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努力为增加就业创造条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