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1-17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1.2分,共72分) 1. 西周立国,以封建制度为支柱,政治秩序仰赖封建制度来维持。我们对于周代封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宗法关系是封建制度的基础 B. 与周王室无血缘关系者,被排除出封建对象之外 C. 诸侯受封以后仍维持与周王室的关系 D. 统治权力与土地依贵族阶级高下而逐层分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指“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与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制度不同,只是分封诸侯国的意思。分封制与宗法制二者互为表里;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分封的诸侯或众子在封国内都享有世袭统治权;都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B表述不正确,西周分封的对象除了王族,还有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因此符合题意。 考点:宗法制与分封制 点评:宗法制与分封制两者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项目 宗法制 分封制 从目的 看 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的地位,保证王权稳定。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本质上是一种国家制度,属上层建筑,解决内部矛盾。 从内容看 周王把同姓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分封的贵族按照爵位高低具有严格的等级和不同的特权,被分封的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必须承担周天子所规定的义务。 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在权利和义务上诸子可获得土地、庶民和奴隶等,但下级贵族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服从于天子,依次形成政治隶属关系。在大宗小宗双方关系上,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血缘上是兄弟关系,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从影响看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王权。 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疆域,传播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动了边远地区的进步。但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步失去原有作用,逐渐出现诸侯割据局面。 二者关系 二者互为表里;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分封的诸侯或众子在封国内都享有世袭统治权;都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在雅典民主制发展过程中,构建民主体制基本框架的是 A. 梭伦改革 B. 克里斯提尼改革 C. 伯里克利改革 D. 屋大维改革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梭伦的民主改革,为民主制的确定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进行彻底的改革,使雅典民主制得以最终确定;伯里克利改革是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统治罗马长达43年。根据题意选择A项。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点评:这种直接提问式的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记忆是否准确,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3.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A. 反对郡县制 B. 主张郡县制 C. 反对宗法制 D. 主张宗法制 【答案】A 【解析】这是秦朝博士淳于越对秦始皇的进谏,他认为商(殷)周统治时间长,是因为分封了子弟功臣的缘故;否则天下大乱时没有诸侯国的救助就会孤立无援。因此他实际是向皇帝进言,实行分封制,反对郡县制。故选A。B与题意相反;C和D与主旨不符。 4. 下图是一幅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A. 西周 B. 秦朝 C. 汉朝 D. 唐朝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可知,图示存在的信息有“济南郡”等郡县制、“胶东国”等封国制,可知是汉朝郡国并行制,C正确;西周只有分封制,没有郡县制,排除A;秦朝只有郡县制,没有分封制,排除B;唐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道,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 5. 宋朝中枢机构中“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的两个机构是 A. 中书门下和三司使 B. 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C. 参知政事和枢密院 D. 枢密院和三司使 【答案】B 【解析】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三司指盐铁、度支、户部,故B正确;其他组合不符史实。 6. 李贽说:“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苦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上述主张 A. 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B. 奠定了“工商立国”思想的基础 C. 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D. 肯定了商人追逐功利的精神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末清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工商皆本”的思想,但并未占据主流,主流思想仍是重农抑商,排除C项;这只是思想的萌芽,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所以并没有奠定“工商立国”思想的基础,排除B项;A项说法与题干无关;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 7. 现代史学家陈寅恪认为:韩愈不仅“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而且“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是“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韩愈在文化学术上的贡献在于 A. 致力于复兴儒学 B. 主张儒、佛、道并重 C. 创立了理学体系 D. 提出“致良知”学说 【答案】A 【解析】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故A正确; B 不对,与韩愈的主张相反;C 不对,这是“程朱”即北宋的“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D不对,这是明代王阳明心学的主张。 点睛:表述类型选择题是选择题中最简单且使用较多的一种题型。它要求考生按照题意在几个选项中选出应该肯定的一项。相对于逆向型否定类型选择题而言,也可以认为是肯定类型的选择题,它的几个选项同属于一个层次或具有相同的属性,具有一定的迷惑性。由于表述类型选择题主要考查的是再认再现哲学、经济、政治、历史、时政知识的能力,但基本上着眼于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基础上的再认再现。因此就要求学生必须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与历史人物等的原因、性质、内容、特点、结果、影响等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掌握。 8. 顾炎武认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下列对顾炎武这一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反对君主制度 B. 倡行“郡国并存”制度 C. 主张削弱君权 D. 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主张削弱君权,反对君主专制。因此选C。D.体现近代民权思想,错误,近代民权思想属于资产阶级思想,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顾炎武思想 9.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这反映出明代出现 A.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思想 C.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孙悟空是反封建的典型人物,紧箍咒象征着封建礼教,由“自由自在、打个粉碎”分析可知,反映明代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A项正确。CD项是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故应排除。B项是程朱理学的内容,与材料不符。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西游记》 10.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 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B. 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C.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火药在欧洲的应用和发展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为资产阶级开辟广阔的活动天地提供了条件,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将世界连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故这四大发明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推动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B项正确。A项属于对中国的影响,与材料对世界的影响不符,排除。材料主要强调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而不是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排除C。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仅仅是指南针的作用与影响,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1. 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B. 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官僚机构 C. 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分散丞相权力 D. 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废除丞相 【答案】D ......................................................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相权 12. 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 皇权专制日益得到强化 B.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C. 相权重新得以恢复 D.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 【答案】A 【解析】由于明太祖时期已经废除丞相制度,因此不再存在相权与皇权之间的矛盾问题,故排除BCD两个选项。军机处的设置,是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即皇权空前强大的体现。故答案为A 13.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 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解答题目要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词语“本质”,明清时期内阁的设置,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皇权,原有制度不能正常稳固统治秩序而采取的这些措施,正是明清时期封建制度逐步衰落的表现,所以正确的是B项,CDA项不符合题干中“本质”的要求。 14.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 与皇帝“共治国事” B. 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 “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 掌审议,负责 审核政令 【答案】B 【解析】材料引文是对清朝军机处职能的形象评述,从材料中的“依样画葫芦”到小心翼翼把“葫芦仔细看”就可以判断军机大臣只能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行事,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回顾已学史实可知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中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因此A、D选项不合题意,C选项也不可能全国所有的事都由军机大臣来办。故本题选择B选项。 15. “雅典公民帕帕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通过抽签来到法庭,参加审判苏格拉底。尽管许多问题听不懂,但最后举手投票时,帕帕迪投苏格拉底有罪!”(《苏格拉底之死》)以上描述不能说明的是 A. 雅典民主制度较大限度地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B. 雅典民主创造了抽签制、投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C. 雅典民主使所有雅典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D. 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误用 【答案】C 【解析】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原始的小国寡民的产物的直接民主,范围狭小,只是成年男性公民, 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公民权和政治权利,所以C项明显错误,应选C项。A、B、D从材料和教材知识可知是《苏格拉底之死》反映的问题。 16. “梨园”的引义在唐中叶就有记载,最早可见于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写就的《观云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在这里。杜甫将“梨园”作为哪项艺术的代名词 A. 昆曲 B. 乐舞 C. 元杂剧 D. 京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结合所学可知,乐舞荟萃历代歌舞所长,兼收西域众多少数民族及国外文化之精华,充分体现了盛唐王朝百国朝贺、民族交融的鼎盛景象和风土人情;元曲和杂剧盛行于元朝;京剧出现在清朝道光年间。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的戏曲•乐舞 17. 中国近代史上,有人写了这样一幅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信息“白话通神……古文讨厌”说明作者倡导白话文,而反对古文创作。结合史实可知,这种现象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答案选D。A、B、C三项重要变革运动都没有涉及文学改革。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8. 魏源著《海国图志》印刷近千册不久被列入禁书;《瀛环志略》一书在作者徐继畲被罢官后也被查禁。造成其相同归宿的原因是 A. 清朝沉醉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 B. 书中作者的观点触怒清帝 C.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惨败 D. 作者的罢官经历决定其归宿 【答案】A 【解析】《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都是介绍西方地理等文明的著作,和当时清朝“天朝上国”的思想格格不入,所以导致封禁,故A正确;书中并没有涉及触怒皇帝的言论,故B错误;这些书都是鸦片战争后学习西方的书,故C错误;魏源没有被罢官的经历,故D错误。 19.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李鸿章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郑观应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章太炎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梁启超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 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B. 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 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 D. 启蒙与救亡并重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李鸿章到郑观应到梁启超共同诉求是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故A正确。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不符合李鸿章,故B错误。自强求富,只符合李鸿章,故C错误。启蒙与救亡并重,只符合材料中梁启超观点,故D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过程特点 20. 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 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C. 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 D. 体现了“耕者有其田”思想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是关于民生主义的论述,体现了孙中山 “耕者有其田”思想,D项正确。题干无法体现空想性和革命性,排除A。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排除B。孙中山主张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21. 遵义会议以后是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的阶段,其理由是遵义会议 A.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 B.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答案】B 【解析】遵义会议是中共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领导地位,故B正确;A是井冈山时期;C是抗战时期;D是建国前后。 22.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 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 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 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 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考点:据材料“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与事稳便,方可奏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他主张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故A项正确。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君权与相权不可能相互制衡,故B项错误;中央权力重心应当在皇帝,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统治是本质特征,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制 23. 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 秦代 B. 汉代 C. 唐代 D. 宋代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秘阁”“通判”和所学知识可知,两者官职属于宋代,D项正确。秦代、汉代、唐代没有设有“秘阁”“通判”等官职,排除AB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关键信息“秘阁”“通判”等,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是宋朝时设立。 24. 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A. 实行了内阁制 B. 设立了军机处 C. 实行了分封制 D. 郡县制受到挑战 【答案】C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削藩”,“藩”是指地方割据势力或者地方存在的对中央构成潜在威胁的势力,C项符合题干要求。 25. 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A. 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 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 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 D. 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 【答案】B 【解析】据题干“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相权一分为三,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这与唐朝相同,故B项正确;原来的三省六部成为闲职,故“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只符合唐朝,不符合宋朝,故A项错误;宋朝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合称“二府”,没有“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的制度,故C项错误;宋朝户部、盐铁、度支管财政,称“三司”,这些与唐朝都不同,故D项错误。故选B。 26. 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这篇文章应发表于 A. 五四运动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材料中文字表述出自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与1940年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书中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明确的方向和前途,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时间特征与上述史实不符。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27. 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需要而提出的是 A.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B. “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 “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设问,为适应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需要而提出的教育指导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符合这个时期,即1956年至1966年。故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易错警示】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属于冷门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思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思想;“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属于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教育思想。学生应该结合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判断教育思想。 28.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 “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 “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 籼型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①时期的科技发展主要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两弹一星”是在③时期和④时期取得的,其中原子弹是在③时期取得的,导弹和人造地理卫星是在④时期取得的,杂交水稻也是在④时期取得的,此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综合分析,只有A选项正确。故答案选A。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新中国的科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29.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上材料体现的思想,其共同本质是 A. 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 B. 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C. 执政党的首要任务是走群众路线 D. 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答案】D 【解析】四位领导人思想的共同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故D正确;其他不是四者共同本质,排除。 30. 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该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是 A.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 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C. “文革”期间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来的,A项是在1953年到1956年进行的,故选A。B项是在1958年;C项是从1966年开始的;D项是在1978年后。 考点:“双百方针” 点评: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和学术问题“百家争鸣”。目的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文学和艺术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 31.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 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 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 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D. 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材可知“理性”是指看待社会与自然现象的一种科学态度这就是实事求是独立思考追求真理谦虚务实。罗马法是指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法典为总结的法律的总称。这些法律的制定不是基于过去的习惯法材料里的习俗而是为了解决国家的实际问题《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为了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查士丁尼法典的制定也是出于稳定秩序、维护统治的需要。罗马法与时俱进的品质是其理性的体现。故选C。罗马法并未完全摒弃习惯法的影响,如《十二铜表法》仍保存大量的习惯法的内容,故A错误;其维护阶级统治的实质使其不会主张消除阶级压迫,D项错误;B项只是说的体系完备,并非理性的体现。 考点:古代西方雅典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法·罗马法的影响 32. 有人说:“如果没有韦石之变或当时全军北伐,太平天国革命本可成功。”这种观点的错误主要是 A. 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B. 仅看到现象没有抓住本质问题 C. 片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 D. 缺乏阶级分析的观点 【答案】A 【解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农民阶级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的,而韦石之变只不过是这种局限性的一个具体表现,只是一个偶然因素。即便是没有韦石之变,太平天国运动也会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而失败,故A正确;其他说法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点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主观原因: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贪图享乐,特权思想膨胀,勾心斗角,争权夺利,造成人员分裂、政局混乱。二是战略上的失误。独师北伐,无后勤保障,犯兵家大忌。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太平天国。清廷有强大的地主武装、帝国主义有先进的武器,太平天国很难抵挡。 33.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是 A. 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 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 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D. 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材料用形象的文学语言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上地方阶级(林则徐)、农民阶级(洪秀全)、康有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三个阶级四个派别的杰出代表的活动,体现出国人近代化探索,故C正确;而A项过于绝对;B项中的地方阶级(林则徐)、农民阶级(洪秀全)没有起到这一作用;而D项中四者的共同的斗争对象是外国侵略者,而其中的洪秀全与孙中山又明确把矛头指向封建的清政府,斗争的方式有的是暴力革命,有的是变法革新。 34. 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 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 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 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共“二大”的内容。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大会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一大”并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中共“二大”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和对象。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党认识到了农民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认识到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提出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二大 35. 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段话的核心主张是 A.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B.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C.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D.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晚年对三民主义进行了修改,在十月革命和中共的影响下,孙中山认识到了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他接受了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建议,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根据材料“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民众”即中共和农民、工人,“平等待我之民族”,即苏联,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材料中未涉及反对帝国主义,排除A。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早期革命纲领,不符合题意,排除C。“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是孙中山的遗言,与此题无关,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绘画领域兴起,这一流派的画家们主要是一些青年画家组成,他们借助当时光学研究的新成就,探讨如何用光和色彩来描绘外部世界,这是哪一美术流派 A. 古典主义美术 B. 浪漫主义美术 C. 现代主义美术 D. 印象画派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关键信息“他们借助当时光学研究的新成就,探讨如何用光和色彩来描绘外部世界”,结合所学可知,印象主义将光与色作为研究的中心,故D项正确;ABC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印象主义美术 37. 下列四幅作品从创作风格上判断,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①《自由引导人民》 ②《日出·印象》 ③《格尔尼卡》 ④《向日葵》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是浪漫主义;②是印象主义;③是现代主义;④是印象主义,故B项正确。 38.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全球实况转直播,报道指出,此次开幕式将是史上收视人数最多的电视节目,能够看到实况的观众人数将达23亿。这说明 A. 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B. 电视作为大众媒体,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方式 C. 观众必须通过电视才能了解奥运会 D. 电视给观众带来更具冲击力的视觉享受 【答案】B 【解析】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收看实况属于电视作为传媒的获取资讯的功能,故B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C中必须说法绝对;D中不符合材料直播视角。 39. 右边这幅图片反映了怎样的时代 A. 默片时代 B. 有声片时代 C. 黑白电视时代 D. 彩色电视时代 【答案】A 【解析】右边这幅图片反映了怎样的时代 A. 默片时代 B. 有声片时代 C. 黑白电视时代 D. 彩色电视时代 图片是卓别林作为电影默片时代的代表,故A正确;B是20世纪20年代;C和D属于电视艺术。 40. 中国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常说,“三C”影响了我一生,就是孔子(Confucius)、基督(Christ)和苦力(Coolies),其中首推来自本土的儒家民本思想。下列言论属于孔子的是 A.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审题注意抓住关键,选择孔子的言论,且体现儒家民本思想,纵观四选项都体现了儒家民本思想。所以分清各言论的出处很重要。A属于荀子(唐太宗也多次引用舟水关系),B为孟子的仁政思想,C为孔子的德政思想,D为明清时期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应为黄宗羲的言论。故答案为C 考点:儒家民本思想 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有助于全面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从做题角度看只是考查了孔子的言论,但是需要对儒家民本思想有全面的理解,并且了解各思想家的主要言论,对学生既有广度又有细节的要求。还可以考查儒家思想不同时期不同内容。 41.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 共和制 B. 联邦制 C. 分权制 D. “权力制衡”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它反映了州的权力受到了中央政府和国会的限制,这反映了联邦制和中央集权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B。A、C、D从题中无法体现。 42. 奥巴马和奥朗德是当今美国和法国总统。穿越时空的隧道,如果让他们回到1876年,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 拥有行政权 B. 是军队最高统帅 C. 是国家元首 D. 由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 【答案】D 【解析】美国总统由间接产生,不是对议会负责,而是对宪法负责;法国总统是由国民方议会选举产生,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总统与内阁共同对议会负责,D项不是两国的共同之处,故答案选择D项。 43. 保罗·肯尼迪说,统一后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他所说的德国是 A. 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国家 B. 有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 C. 封建君主统治下的资本主义国家 D. 工业高度发达的封建军事大帝国 【答案】B 【解析】“东方帝国专制独裁”说明德意志是一个典型有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故B正确;此时德国不是法西斯国家,故A错误;德国此时是资本主义国家,故C错误;工业高度发达不符合此时德意志特点,故D错误。 点睛: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完善的代议制。君主制被保留下来,容克地主的政治经济地位没有被触动,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这都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 44.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称:“任何政府的正当权利,均由人民同意而产生”;法国大革命初期,各地人民组织自治政府,政权落人国民会议手中。以上史实体现的政治主张是 A. 主权在民 B. 三权分立 C. 议会制度 D. 社会契约 【答案】A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民主政治的扩展·主权在民思想 45. 中国古代和世界近现代都很注意用权力制约权力,以下关于隋唐三省职权的牵制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中的三权制约最根本的不同是: A. 三权内容不同 B. 本质目的不同 C. 制约方式不同 D. 对社会影响不同 【答案】B 【解析】隋唐三省职权的牵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皇权,而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中的三权制约的根本目的在于防止专制,故B正确;其他均不是最根本的不同点。 46. 路透社报道说,“……在当地时间9点整从戈壁沙漠地区发射升空,在发射10分钟之后进入预定轨道。她肩负着带领中国跨入由前苏联和美国垄断40多年的太空俱乐部的任务。”,这里的她是指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 中国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D. 神舟5号成功升空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半个多世纪以来,美俄(前苏联)一直是人类航天舞台上的两大主角。但近年来,中国异军突起,打破美俄分庭抗礼的太空战略均衡格局,从而使载人航天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材料所述是指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的实现,故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航天科技。 47. 毛泽东的下列文章,按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新民主主义论》 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②③ C. ②③①④ D. ①④②③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发表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延安时期,即1937-1945年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发表于1957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发表于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所以按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文章。 48.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 A. 墨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答案】A 【解析】材料中“贤者”指有才能的人,有才能的人通过推举可以成为官长;“不肖者”指的是没有才能的人,没有才能的人只能是贫穷的人。联系诸子百家的主张,这是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的“尚贤”思想,故A项正确;B项强调仁政;C项强调无为而治;D项强调建立中央集权。故选A。 49.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学强调“道生法”,主张“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下列有关黄老之学的介绍,不正确的是黄老之学 A. 适应了西汉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B. 对西汉迅速恢复元气起了推动作用 C. 内容包括“养身”“治国”两方面 D. 不仅包括道家理论,还融入了儒、墨、法等各家内容 【答案】A 【解析】适应了西汉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的是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50.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民为根本 C. 天下为公 D. 民贵君轻 【答案】C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学校教育(或人民大众)有判断是非的权利,天下事不再是天子个人的事,是天下人的事。故答案为C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属于顾炎武的思想,排除A项;本题材料没有强调君民关系(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地位),排除BD项。 点睛:本题考查黄宗羲的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公的思想。与材料精神实质最为接近实际上也就是对材料主题的概括提炼,故本题可通过对材料中的“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等信息的分析得出。 51.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A. 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C. 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 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答案】D 【解析】《天朝田亩制度》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分配上,通过建立圣库制度实行分配,故D正确;A是分配的标准;B只是目标,并没有实现;C属于社会救助措施。 点睛:平均分配土地并不一定会带来财产的平均,因小农经济必然很快产生贫富分化,只有平均分配产品才能体现绝对的平均主义。平均分配土地是承认小农私有制,平均分配产品是“共产”制,是绝对平均主义的最充分表现。 52. 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的失败,最重要的标志是 A. 被反动势力篡夺革命果实 B.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C. 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 工农运动陷于低潮 【答案】B 【解析】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失败主要是这两次革命都没有完成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任务以及改变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故B正确;A和C不适合国民大革命;D不适合辛亥革命。 53. 英国在18世纪中期的对华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其主要原因在于 A. 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B. 英国对华输入的商品较少 C. 英国商品价格比较低廉 D. 中国对英国输出商品较多 【答案】A 【解析】中国自然经济属于封闭经济,不需要太多喝外界交换,英国在18世纪中期的对华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主要是商品难以攻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故A正确。其他均不是导致材料中现象的原因,排除。 点睛:出超即贸易顺差,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其出口值大于进口值而形成的顺差,又称贸易盈余。入超刚好相反。 54.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 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商的利益 B. 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 C. 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 D. 清王朝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A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C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提供可能性,D也不是根本原因;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为了扩大原料产地、商品市场,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因此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 55. 下列关于《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哪项不符合史实 A. 宪法规定德国为联邦制的君主国家 B. 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巨大权力 C. 帝国宰相主持政府工作,由议会选举产生 D. 两院制的议会为立法机构 【答案】C 【解析】德国宰相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故C错误,符合题意,其他均是正确表述。排除。 点睛: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完善的代议制 56.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A. 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 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 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 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恩格斯的关于人类进化的唯物史观科学理论适应了新中国无产阶级专政的意识形态,故成为指定教科书,故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早在中共诞生时已经确立,故B项错误;全国各高校指定教科书的政策主要目的不是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故C 项错误;指定教科书和科学知识展览会不属于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故D项错误。故选A。 57.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欧洲急风暴雨般的革命与波澜起伏的改革,直接促进了下列哪些文学流派的兴起和发展 A.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B. 古典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 C. 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 D. 批判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不难得出,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等问题,引发了浪漫主义对现实的愿望,批判现实主义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揭露,故,C.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符合史实和题意;古典主义出现在17世纪,A错误;现代主义出现在19世纪80年代,BD错误。综上,故正确答案选C。 考点: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浪漫主义文学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58. 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理念论 C. 逻辑三段论 D. 美德即知识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古希腊哲学家”“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可知这位哲学家是柏拉图,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其另一个重要思想是“理念论”。故选B项。 59. 孙中山说:“如果我们从中华民国存在之日起就不去考虑如何防止资本主义在最近将来的孽生崛兴,那么等我们的就是比清朝专制暴政还要酷烈百倍的新专制暴政。”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 A. 通过民族革命,推翻清朝政府,确立中华民国 B. 通过政治革命,确立共和政体,防止帝制复辟 C. 通过社会革命,追求经济平等,防止富人专制 D. 坚持三民主义,追求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的认识。由材料关键信息“资本主义在最近将来的孽生崛起”、“比清朝专制暴政还要酷烈百倍的新专制暴政”,材料主旨体现的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节制资本,C符合题意。A项错误,此时中华民国已经成立。材料没有涉及政体问题,排除B。D项与“节制资本”不相符合,排除D。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 60. 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其根本目的是 A. 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B. 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统治 C. 提高民众的参政议政意识与能力 D. 赋予传统儒学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判断和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维新派”、“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等,本题主要考查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中国各个阶层都掀起了救亡图存的运动。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其根本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其余BCD三项表述均不正确。所以答案选A。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康梁等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二、材料分析题:(61题28分、) 6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在1787年宪法中,联邦政府是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 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 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现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 ——1787年《美国宪法》 材料三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四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为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旧势力再煽动民族情绪,挑起对外战争,结果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政体和世界分别带来怎样的影响? (5)到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这一制度的一般模式是什么?其确立,对资本主义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答案】(1)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2)联邦制原则(中央集权、地方分权的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共和原则。 (3)通过1875年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根源: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4)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建立了由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的君主立宪制,使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 (5)一般模式:议会、宪法、政党等形式或选举制度、议会制度、政党制度等制度,参与、制衡、法制等机制;积极意义: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 【解析】抓住“和平、渐进方式”可以从“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与完善的事件进行回答。 结合所学1787年美国宪法从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以及共和原则回答。 (3)抓住事件“1870年后”法国通过了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宪政,其根源要从当时法国的经济变化分析。 (4)普鲁士的容克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在这过程中资产阶级被容克的威力所震慑,容克也夺得了国家领导权,使得德国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色彩。德国完成统一后经济迅速发展急需扩展殖民地和原料市场因此德国积极向外扩展。 (5)此问较为灵活,第一小问结合西方代议制特点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缓和社会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统治角度回答。 点睛:美国共和政体体现的政治理念 (1)民主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 (2)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3)中央集权原则:一个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即总统;一个全国性的议会,掌管着统一的联邦财政;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 2020学年第二学期小学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
- 妇产科主治医师模拟题2018年(2)
- 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
- 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选择题必考专题四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第7讲 生物的变异学案
- 2020幼儿园食堂管理制度
-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葡萄沟》课件 (20)
- 【医学考试】主管护师模拟题2018年(26)
- 2020高中化学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三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课后提升练习含解析鲁科版必修2
- 2018-2019学年江西省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