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高考化学150天全方案之纠错补缺专题20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学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备考高考化学150天全方案之纠错补缺专题20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学案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备考高考化学150天全方案之纠错补缺专题20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学案含解析 实验测量方法常犯的错误 ‎1.称量固体质量时,中学一般用托盘天平,可估读到0.1 g,精确度要求高的实验中可以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可精确到 0.000 1 g。‎ ‎2.测量液体体积时,一般实验中选用适当规格的量筒,可估读到 0.1 mL,准确度要求高的定量实验如中和滴定中选用滴定管(酸式或碱式),可估读到 0.01 mL。容量瓶作为精密的定容仪器,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一般不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 ‎3.气体除了量取外,还可以称量。称气体的质量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称反应装置在放出气体前后的质量减小值;另一种方法是称吸收装置前后的质量增大值。‎ ‎4.①用pH试纸(测量整数值)或pH计(精确到0.01)直接测出溶液的pH,经过计算可以得到溶液中H+或OH-的物质的量浓度。‎ ‎②用pH试纸可测定氯水的pH为3.1,误认为正确,其实不然,这样的说法有两种错误:一是不能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因为氯水具有漂白性;二是用pH试纸(实验室一般用广范pH试纸)测定的溶液的pH都是整数。‎ 9 / 9‎ ‎5.为了数据的准确性,必要时可以进行平行实验,重复测定,然后取其平均值进行计算,但对“离群”数据要舍弃,如:中和滴定实验中测量酸或碱的体积要平行2~3次滴定。‎ ‎【易错典例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答案】C 不能正确使用仪器和对仪器用途不清楚 ‎1.坩埚与蒸发皿易混淆:坩埚用于加热灼烧固体物质;蒸发皿主要用于加热浓缩溶液。‎ ‎2.酸式滴定管不能装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装酸性及氧化性溶液。‎ ‎3.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更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可加热,瓶塞不可互用。‎ ‎4.烧瓶、烧杯、锥形瓶不可直接加热。‎ ‎5.温度计不能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测液体温度时不能与容器内壁接触。‎ ‎6.用天平称量药品时,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放错托盘。‎ ‎7.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更不能用来加热或量取热的溶液,要依据需要取液体体积选择合适的量筒。‎ ‎【易错典例2】下列实验中均需要的仪器是(  )‎ ‎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②pH试纸的使用 ③过滤 ④蒸发 A.试管 B.胶头滴管 ‎ C.玻璃棒 D.漏斗 ‎【答案】C 9 / 9‎ ‎【解析】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到的仪器有: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以及容量瓶等,转移液体时用玻璃棒引流;②使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表面皿或玻璃片等仪器,用玻璃棒蘸取溶液;③过滤用到烧杯、玻璃棒、漏斗等仪器,玻璃棒引流;④蒸发用到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等仪器,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受热不均造成液体飞溅。以上操作都用到了玻璃棒。‎ 实验操作中的常见“失误”‎ ‎1.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口未紧挨接受器口致使药品外流,标签没向着手心,造成标签被腐蚀。‎ ‎2.使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将滴管尖嘴伸入接受器口内[除制取Fe(OH)2外]。‎ ‎3.检查装置气密性没有形成封闭系统(如关闭活塞、将导管末端浸入水下等)。‎ ‎4.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5.配制溶液定容时没有用胶头滴管或加水过多再用胶头滴管吸出。‎ ‎6.蒸馏过程中忘记加沸石想起后未冷却即加入。‎ ‎7.吸收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忘记防倒吸。‎ ‎8.忽略有毒气体的实验必须处理尾气。‎ ‎9.放出分液漏斗下层液体时,忘记打开上部的塞子。‎ ‎10.试纸不能直接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 ‎11.检查装置气密性:构成密闭体系→改变体系压强→体系内是否出气或进气→通过现象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 ‎12.点燃可燃性气体前没有验纯。‎ ‎13.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等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水。‎ ‎【易错典例3】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操作或叙述,正确的是(  )‎ 9 / 9‎ A.向某溶液中,先加入氯水后滴入KSCN溶液,若溶液呈红色,则说明溶液中含有Fe2+‎ B.用铂丝蘸取待测液放在火焰上灼烧,若火焰呈黄色,则说明待测液中含有钠离子,不含钾离子 C.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后,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入另一个洁净的烧杯中 D.蒸馏时,应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蒸馏烧瓶内的混合液体中 ‎【答案】C 体重新混合而污染,应为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后,换个洁净的烧杯,将上层液体从上口放入烧杯中,故C正确;D.蒸馏时,测定的是蒸汽的温度,因此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D错误。‎ 不能正确保存实验药品 ‎【易错典例4】实验室中经常因为试剂的保存方法不当导致大量药品变质,下列试剂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钠保存在水中 B.溴水放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中 C.硝酸银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并置于阴凉处 D.氢氧化钾溶液保存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答案】C 9 / 9‎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钾、钠、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向NaSiO3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入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C.蒸馏完毕后,应先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停止通水,再拆卸蒸馏装置 D.向Ca(ClO)2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答案】B ‎【解析】A.钾、钠、镁都可以与反应生成易燃易爆的氢气,钾、钠的燃烧产物可以和水以及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所以钾、钠、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应该用沙土灭火,A正确;B.向NaSiO3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生成硅酸沉淀,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硅酸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浑浊不消失,B不正确;C.蒸馏完毕后,应先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停止通水,再拆卸蒸馏装置,C正确;D.向Ca(ClO)2溶液中通入CO2溶液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使溶液变浑浊,同时生成有漂白作用的次氯酸,加入品红溶液,红色会褪去,D正确。本题选B。‎ ‎2.与容积的1/3有关的实验操作是( )‎ A.用红磷燃烧除去钟罩内空气中的氧气 B.给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C.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 ‎【答案】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精密pH试纸测得饱和氯水的pH约为2.2‎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溶液浓度偏小 9 / 9‎ C.在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需用待测液润洗 D.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浓硫酸中 ‎【答案】B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 B.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可以接触试管内壁 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 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导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 ‎【答案】B ‎【解析】A.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使液体顺利流下,正确;B.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可以接触试管内壁,容易造成试剂污染,错误;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可以使残余在滴定管的尖嘴的液体进入到锥形瓶,正确;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用玻璃棒引流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正确。故选B。‎ ‎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50 mL量筒准确量取25.00 mL NaOH溶液 B.除去乙酸乙酯中溶解的乙酸,加NaOH溶液充分振荡、分液 C.向含有CuCl2的FeC1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搅拌、过滤,得纯净 FeCl3溶液 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a2SO3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SO2‎ ‎【答案】D ‎【解析】A项,用量筒不能量取25.00‎ 9 / 9‎ ‎ mLNaOH溶液,因其精确度最高为0.1mL,故A错误;B项,乙酸乙酯能与NaOH反应,所以不能用NaOH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溶解的乙酸,故B错误;C项,铁粉既能与CuCl2反应生成铜和FeCl2,又能将FeCl3还原为FeCl2,所以加足量铁粉后得不到FeCl3溶液,故C错误;D项,SO2密度比空气的大且通常情况下不与空气反应,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SO2,故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仪器的使用、物质制备及分离提纯等,意在考查考生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对于A项,要明确中学常用量器的精确度,如:量筒、托盘天平、温度计一般都是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滴定管、移液管一般都是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而电子天平精确度更高。对于D项,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要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密度、某些化学性质等,难溶于水的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和空气反应的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反之需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洗净的量筒和容量瓶不能放进烘箱中烘干 B.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C.实验时,先装好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利用澄清石灰水吸收尾气中的Cl2‎ ‎【答案】A ‎7.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装置作为制取少量二氧化硫的尾气吸收装置 B.用图2装置进行二氧化碳喷泉实验 C.用图3装置进行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的实验 9 / 9‎ D.用图4装置进行石油的分馏实验 ‎【答案】A ‎【解析】用图1装置作为制取少量二氧化硫的尾气吸收装置,可以防止倒吸,故A正确;二氧化碳溶解度小,不能用图2装置进行二氧化碳喷泉实验,故B错误;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需要加热,故C错误;蒸馏操作时,冷凝水应低进高出,故D错误。‎ 点睛: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使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气压差,利用大气压将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处形成喷泉,图2装置中的水改为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进行二氧化碳喷泉实验。‎ ‎8.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需经过NaOH溶液配制、基准物质H2C2O4·2H2O的称量以及用NaOH溶液滴定等操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图甲所示操作转移NaOH溶液到容量瓶中 B.用图乙所示装置准确称得0.2gH2C2O4·2H2O固体 C.用图丙所示操作排除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 D.用图丁所示装置以NaOH待测液滴定H2C2O4溶液 ‎【答案】C 点睛:本题侧重实验基础知识及实验技能的考查。本题的易错点为B,需要注意托盘天平精确到0.1g,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 ‎9.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一定漏气的是( ) ‎ ‎【答案】C 9 / 9‎ ‎【解析】A.试管受热后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B.液面高度不变,一定不漏气;C.向右拉活塞后,系统内压强减小,若装置不漏气,则外界的空气可以通过长颈漏斗进入系统内,可以看到冒气泡,所以该装置一定漏气,C正确;D.烧瓶受热后水柱升高,说明该装置不漏气。本题选C。‎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称取3.0gNaOH固体 先在托盘上各放一个小烧杯,然后在右盘上添加3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 固体 B 制Fe(OH)3 胶体 将FeCl3 浓溶液滴入沸水中,并不断搅拌 C 除去Cu中混有的少量Si 将固体混合物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D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 ‎【答案】C 9 / 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