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实验班)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实验班) Word版

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 历史试题(实验班)‎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场、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2.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 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并对应相应的颜色,也称为“颜色革命”。“颜色革命”实质上宣扬的是 A.倡行仁政,以德治国 B.阴阳五行,变化有常 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D.政权统治,合法正统 ‎2.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旧贵族阶层不断遭到打击。下列对其权益有较强冲击作用的是 A.“民贵君轻”思想、焚书坑儒 B.“有教无类”思想、中朝的设立 C.“有教无类”思想、郡县制 D.“礼”的思想、郡县制 ‎3.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而董仲舒则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的主张,董仲舒的主张 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修改了儒家的君臣关系理念 D.适应了民族自治的需要 ‎4.产生于战国时期的游侠,继承了儒、墨两家的一些特点,形成了其独特的侠义精神。西汉初期,游侠对乡里秩序的稳定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受到平民的欢迎。汉武帝之后,游侠精神逐渐衰弱。游侠精神衰弱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稳定 C.儒墨思想的没落 D.大一统政府体制的影响 ‎5.朱熹专以士为施教的直接对象。陆九渊则针对士和一般民众施教。施教对象的变化主要说明 A.儒学理论的世俗化大众化趋势 B.理学强化了儒学理论的思辨性 C.重建儒家信仰的任务基本完成 D.程朱理学与心学求理途径不同 ‎6.宋末元初人金履祥提出:“国,天下之国;家,天下之家也。君之者,长之而已,固非其所得私也,况可专其利以自私哉?”南宋思想家叶适也说:“有民而后有君,有天下而后有国。有国有君,而后有君与国之用。”这些思想主张是 A.宋朝经济新气象的反映 B.不同学派对程朱理学的严厉抨击 C.社会各界思想大解放的体现 D.文人学士对家国命运的深度思考 ‎7.南宋的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明清之际王夫之也提出“气者,理所依也。”两人提到的“理”:‎ A.天下兴亡的道理 B.前者指统治秩序,后者指客观规律 C.前者指客观规律,后者指统治秩序 D.前者是物质实体,后者是客观规律 ‎8.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代“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嫁、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这种现象 A.加剧了思想专制和文字狱 B.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 C.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D.彻底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9.有学者认为,科学的进步应具备的条件之一就是“闲暇”,不为生活而奔波。而中国古代生活上有保障的富人不屑于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真正从事这一工作的人是工匠、失意的文人。按该学者的理解,古代科技存在的不足是( )‎ A.社会环境相对紧张 B.知识阶层的贫困化 C.主流意识认识不足 D.生产力发展较落后 ‎10.中国古代绘画和戏曲艺术异彩纷呈。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元明清文人画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B.风俗画是两宋画坛最大亮点,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 C.道光年间京剧艺术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D.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11.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说法有错误的是 A.“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它最早得名于宋朝的朱熹。‎ B.西汉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C.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讲究借物抒情和追求神韵意趣。‎ D.清朝《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佳作。‎ ‎12.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指出,“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下列史实中,与上述材料表述不符的是(  )‎ A.词成为当时文学主流形式和标志 B.民间兴起抒情叙事兼长的散曲 C.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D.书法开始兼具审美与实用的功能 ‎13.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他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 A.缺少近代化色彩 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 C.不够系统和完善 D.继承了封建专制思想 ‎14.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A.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 B.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 C.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 D.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 ‎15.19世纪40﹣60年代,从魏源、徐继畲到洪仁玕、冯桂芬都对美国式的民主共和制度进行浪漫式的赞美。70﹣90年代,从郑观应、王韬到康有为、梁启超却极力称道英国君主立宪制度。这一认知的变化是基于 A.中国与英国政治文化传统相近 B.民众对民主共和制度缺乏了解 C.美国成为侵华的最主要凶手 D.君主制度仍然有坚实的基础 ‎16.胡适在倡导“整理国故”运动时说:“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这表明胡适 A.认为传统思想文化没有系统化 B.与新文化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 C.反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 D.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17.19世纪末以来,中国民主发展过程中,既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 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和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究竟在中国采取 怎样的政治体制,一直存在着争论。近代出现的这些争论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人 A.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B.对政治民主化的不懈求索 C.认清了西方民主政体的利弊 D.民主思想观念的形成艰难 ‎18.下表据陈大伙《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复兴”的思想理路》相关内容编制。‎ 时期 阶段 思想理路 思想内容 清末民初 萌芽 屈辱中觉醒 ‎①在屈辱中寻求民族自信:“师夷”、“仿行”、“爱国”,“中华民族”观念正在形成之中 抗战时期 成长 救亡中勃发 ‎②“民族复兴”意识勃发,中共提出 “民族复兴”的终极指向和道路选择 新中国时期 升华 奋进中超越 ‎③民族独立,社会变革,解放思想,中国特色,科学发展,全面小康,“民族复兴”空前自信 对表格中的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①②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B.②③思想相互对立和冲突 C.①③其目标任务基本相同 D.②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京师同文馆创办之初,入馆学生“按等给予膏火薪水。……肄习洋文者,月给膏火三两,俟学有成效,选拔前馆,月给膏火六两;越数年课业颇有进益,则增至十两;更择其优长者举充副教习,月给薪水十五两。”当时,一个翰林给中堂尚书家教读,每月最多也不过八两银子。这从侧面反映了 A.清政府重视教育 B.新式教育已成主流 C.官办学堂待遇更好 D.新式学堂招生艰难 ‎20.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师”,甚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亦如此。这一变化反映了 A.辛亥革命影响日益广泛 B.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C.新文化运动推动的结果 D.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地形成 ‎21.新三民主义划定了享有民权的社会群体范围,把间接民权发展到直接民权,较之以前的小范围的“功臣民权”“党派民权”“阶级民权”实是进了一大步。这一做法意在 A.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B.要求实行直接民主 C.扩大革命的群众基础 D.彻底实现人民权利 ‎22.1935年10月到1948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了统一战线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和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这说明毛泽东思想 A.开始形成 B.是指导中国革命的唯一理论 C.与时俱进 D.根植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 ‎23.有学者认为,邓小平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采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说法,为支持继续扩大市场的实用主义政策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其中“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合法性”是指 A.主张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B.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强调意识形态居于首要地位 D.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4.一位学者在研究中国共产党1977年至2007年30年间中共代表大会报告的词汇变迁时发现,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中的新词语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出现率高居所有实词第一位 ‎④报告中“邓小平理论”成为高频词语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①③④②‎ ‎25.在历史探究课上,几位同学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展开了讨论。下面四位同学的观点正确的是 A.甲:“双百”方针是指在学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艺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B.乙:“双百”方针的实施过程历尽曲折 C.丙:“百家争鸣”就是学者可以自由发表任何言论 D.丁:“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与春秋战国时极为相似 ‎26.‎2013年1月18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郑哲敏、王小谟两位院士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个奖项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这说明 A.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一项重要国策 B.应该坚持把科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C.知识和科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 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尊重知识和人才 ‎27.“两弹一星”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 A.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B.使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8.在1958年夏天,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提出把蛋白质人工合成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在上海和北京的几次科技展览会上,党中央和上海市委希望他们加速实现该项目,在研究所内部,青年同志也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对象(1965年最终合成)。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 B.科学大跃进在全国掀起高潮 C.新中国的科研力量主要是青年 D.大跃进时政府加大了科研投入 ‎29.“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文成公全书》卷三)。材料中先生的观点与谁的相类似 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30.苏格拉底在受审时说:“如果你们指望用死刑来制止大家公开谴责你们错误的生活方式,那你们就错了……尽善易行的方式不是堵住别人的嘴巴,而是要尽力向善。这是我对你们投票判我有罪的最后告诫”。这段话体现了苏格拉底 A.反对雅典民主制度 B.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C.主张维护法律尊严 D.捍卫言论自由原则 ‎31.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 B.西欧人不再信仰宗教 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 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 ‎32.“它在注重重新审视、发现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材料中的“它”‎ A.萌发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 B.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C.摧毁了罗马教会神权统治 D.设计出资本主义社会蓝图 ‎33.马丁·‎ 路德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产生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B.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34.马丁·路德提出:“让每一个知道自己是基督徒的人确知:我们都是祭司,我们彼此没有分别,即是说,我们对圣道和一切圣礼都有同等的权利。”这一主张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在于 A.提高了世俗封建主的地位 B.顺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C.有利于各民族国家的形成 D.否定了天主教会和教皇的特权 ‎35.罗素在《西方哲学史》说道:“我们总得承认他作为一个社会力量有极重要的地位。这种重要地位主要来自他的打动感情及打动当时所谓的“善感性”的力量。他是浪漫主义运动之父,是从人的情感来推断人类范围以外的事实这派思想体系的创始者,还是那种与传统君主专制相反的伪民主独裁的政治哲学的发明人。”材料中的“他”主张 A.君主立宪制 B.人生而自由 C.启蒙运动核心是理性 D.三权分立 ‎36.康德说,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 “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康德意在说明 A.人的社会价值没有得到认可 B.启蒙运动一直会延续 C.人的主体地位并未真正确立 D.理性是启蒙时代核心 ‎37.1883年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所写《力学及其发展的批判历史概论》一书中对牛顿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加以批判以及对惯性的理解,对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起过积极的作用。这说明 A.马赫思想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 B.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 C.马赫思想是对经典力学的彻底否定 D.牛顿的力学体系缺乏科学性 ‎38.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极大地推动了工厂的广泛建立,它对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影响是 A.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B.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C.使英国工场手工业时代终结 D.促进了英国重工业部门的发展 ‎39.学校举办一次文艺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讲题包括:歌德的诗歌创作、拜伦与希腊独立运动、雨果的小说艺术等,还安排了一个音乐会,由钢琴家表演一场“‎ 舒伯特之夜”。这次文化活动的主题,应当定为 A.启蒙运动的学术成果 B.浪漫主义的文学艺术 C.印象派的文化风格 D.现代主义的艺术流派 ‎40.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艺术的变化日新月异,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 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的概括一点,甚本上可以说是 A.主观因素完全取代了客观因素 B.客观因素逐渐压倒了主观因素 C.客观因素部分取代了主观因素 D.主观因素逐渐压倒了客观因素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3小题,41题16分,42题9分,43题15分,共4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到了春秋,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本理论。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本思想体系。此外,这一时期的儒家还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民同乐”“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取于民有制”“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材料二 梁启超在他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提出政为民政、政以为民,他认为先民徒言“民为邦本,政在养民,而政之所从出,其权力乃在人民之外,此种无参政权的民本主义……是我国政治论之最大缺点”。孙中山主张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重民思想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下为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具有浓厚重民色彩思想十分称道,并按近代民主观念加以诠释,主张把政权公之于天下,让人民当家作主。‎ ‎——摘编自韩丽雯《近代中国民本思想演变的机缘和桥梁》等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并分析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孙中山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并分析其影响。(8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 明清之际的民本思想家所强调的,是人民百姓作为人的权利,由是批判了几千年的封建主义制度是违背人性,压抑民权的制度。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他们不是站在君的立场上调和君民关系,而是站在民的立场批判君民关系的颠倒,他们强调的不是民生与民用,而是民权,并以此批判君主。它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最高阶段。我国近现代思想家的民主思想,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张祥浩《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启蒙思想关于改革提出了许多建议,如在政治上实行“主权在民”的理论,各级官吏都是人民公仆,一旦政府压迫人民,人民就有权利推翻它。这些建议的出发点,便是天赋人权的观念,即每一个人都是自由平等的,自由平等的权利是天赋的,任何人都不能剥夺这些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启蒙思想家一般地都是以全人类代言人的姿态出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 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中、西民主理念上的异同。(6分)‎ (2)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启蒙思想的政治影响。(3分)‎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显德二年(955年)二月,周世宗柴荣认为自己“涉道犹浅、经事未深、常惧昏蒙,不克负荷”,因此要求“内外文武臣僚,今后或有所见所闻,并许上幸论谏。若朕躬之有阙 失,得以尽言;时政之有瑕疵,勿宜有隐”。这年四月,更下诏明确要求“翰林学士承旨徐 台符已下二十余人,各撰《为君难为互不易论》《平边策》各一首”这种大面积命题对策在 历史上是很少见的。大臣王朴上了一篇《平边策》,纵论大势,从内政到外事,从战略到战 术,无不鞭辟入里、入木三分。足以堪称五代之“隆中对”,从此成为柴荣乃至赵匡胤后来 统一中国的基本蓝图。‎ ‎——摘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世宗维护统治的举措,并说明其举措出台的背景。(9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世宗的上述举措的影响。(6分)‎ ‎ ‎ ‎1-5 D C C D C 6-10 D B B B C 11-15 D D B C A 16-20 D A D D D ‎21‎-25 C C B B B 26-30 D A A A D 31‎-35 A B C D B 36‎-40 C A B B D ‎41.(1)关注重点:重民;仁政;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富民。(每点1分,共2分)‎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林立纷争,各国统治者为争夺霸主地位寻找治国理念,为民本思想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随着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逐步形成;针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儒家深化和发展了前人的民本思想。(每点2分,共6分)‎ ‎(2)发展:人民要有参政权;主权在民;三民主义。(每点1分,共2分)‎ 影响: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促进了民众思想解放。(每点2分,共6分)‎ ‎42(1)同: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基本民权。‎ 异:中国民本思想重在满足人性、推崇伦理政治;强调人的社会价值。‎ ‚西方启蒙思想重在肯定人权、提倡民主政治;宣扬人的个体价值。‎ ‎(2)影响:成为西方近代民主革命和政权建设的理论基石;‎ ‚深刻影响近代世界各地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ƒ成为近代少数国家政局不断动荡的思想诱因。‎ ‎43.(1)举措:鼓励官员上谏,指出皇帝和政治的得失;允许官员对国家政治发表看法和主张。(4分)‎ 背景:国家分裂;政权林立;统一趋势日益明显。(每点2分,共5分)‎ ‎(2)周世宗的举措有利于实现政治的清明;增强后周政权的实力;为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奠定了一定基础。(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