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蠡县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8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蠡县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8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河北省蠡县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8月)月考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 ‎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 ‎③“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有学派认为:“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然则崇此害亦何哉?以不相爱生。”为此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 )‎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B.既以非之,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C.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 D.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3.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 A.“君舟民水”主张 B.“大一统”的思想 C.“民贵君轻”主张 D.“无为而治”主张 ‎4.有学者指出:“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与“文化上结束战国”密切相关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 C.董仲舒 D.朱熹 ‎5.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 A.《易经》 B.《论语》 ‎ C.《孟子》 D.《春秋》‎ ‎6.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  ) ‎ A.霾是灾难的象征 B.君权神授 ‎ C.天人感应 D.自然规律 ‎7.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也层出不穷,《四书章句集注》和《孔子改制考》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两者都(  )‎ A.冲击了传统教育 B.得到统治者的推崇 ‎ C.受外来文化影响 D.再现孔子思想精髓 ‎8.《礼记·中庸》记载:“君子尊德性而道学,致(学识)广大而尽其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后世儒家真正达到“致(学识)广大而尽其微”的是(  )‎ A.提倡浩然之气的儒家 B.宣扬君权神授的儒家 C.主张格物致知的儒家 D.践行经世致用的儒家 ‎9.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10.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  )‎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 C.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 D.激发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 ‎11.“理学家虽然以政治主体的‘共治者’自待,但毕竟仍旧接受了‘君以制命为职’的大原则”(摘自余英时著《朱熹的历史世界》)作者在此强调的是宋明理学(  )‎ A.维护专制统治的本质   B.确立三纲五常的地位   ‎ C.突出格物致知的目的   D.弘扬儒家思想的精神 ‎12.王阳明曾说:“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天下之公也,公言之而已矣。”在此,王阳明(  )‎ A.向往孔子“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B.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朱子学说 C.主张“致良知”是“天下之公道”‎ D.强调理性对待儒家经典和程朱理学 ‎13.某位思想家放弃了正统的儒家观念,重视物质也重视功利,认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这位思想家是(  )‎ A.朱熹 B.王守仁 C.李贽 D.黄宗羲 ‎14.‎ 明末清初学者唐甑在《潜书》中说“二千年来皇帝皆盗贼”,下列思想家中政治主张和他相似的是(  )‎ A.徐光启 B.李贽 C.黄宗羲 D.魏源 ‎15.明清以来,一些文人学者认识到空疏的理学是于事无补之学,转而研求农政、刑名、河工、漕运、币制、战守、舆地等学。下列著作不能体现这一治学风格的是(  )‎ A.《四书集注》 B.《日知录》 ‎ C.《天下郡国利病书》D.《海国图志》‎ ‎16.《传习录》载:“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该材料体现了这位思想家(  )‎ A.反对迷信权威    B.反对封建礼教     ‎ C.抨击君主专制    D.提倡经世致用 ‎17.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的到来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中国科技成就是(  )‎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 ‎18.在筑城技术方面,宋以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明代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这种变化反映了(  )‎ A.民族矛盾推动中原防御体系的升级 ‎ B.火药用于军事导致筑城技术的改变 C. 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的浮华之风  ‎ D. 工商业发展刺激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19.东汉时,中医发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而巴比伦、埃及、希腊在更早也有同样记载,但直至19 世纪,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水杨酸,才最终明了其原理,后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决了水杨酸严重伤胃的缺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中医曾长期领先欧洲医学 ‎ B.中医对发现阿司匹林具有重要启发作用 ‎ C.传统医学具有经验性特征 ‎ D.近代医学重视通过定性研究而深入本质 ‎20.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 ‎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唐代僧一行预言过两次日食(发生于公元724、725年),当其没有被观察到时,他不是去检查修正所依据的大衍历,而是去颂扬唐玄宗的德行感动了上天。这一故事说明(  )‎ A.伦理中心主义影响了科学家判断 ‎ B.佛教思想在唐代占据着主导地位 C.天文观测技术落后导致迷信泛滥 ‎ D.君主专制阻碍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22.以下图表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  )‎ A.技艺先进 B.实用性强 C.体系完整 D.注重实验 ‎23.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  )‎ A.“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B.“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 C.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 D.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24.有关“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符合史实的有(  )‎ ‎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 ‎ ‎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 ‎③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 ‎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25.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文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命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究天文书籍被严厉禁止。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造成古代天文学长期落后 B.天文知识有利于农业发展 C.观测天文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D.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26.某人生活在明朝,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 )‎ ‎ ①喜欢画山水画 ②读带插图的小说 ③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 ④喜欢听京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7.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 ‎28.北朝碑刻风气始于北魏孝文帝。魏碑书体,承汉碑法度、隶书遗意,多用方笔,笔画沉毅雄拔,其流风所及,直导隋唐。这说明魏碑(  )‎ A.在当时盛行于南北 B.开启了刻石纪功的传统 C.创立了楷书书体形式 D.承隶启楷,书体别具一格 ‎29.对中国古代书法,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的总结,以下理解不准确的是( )‎ A.“晋人尚韵”从本质上体现了东晋士人超然心态及对空灵境界的追寻 B.“唐人尚法”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 C.“宋人尚意”是城市变化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文人们惬意心境的反映 D.“元明尚态”为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时代文人们缺乏创新的一种体现 ‎30.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 ‎31.近代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陈衡恪先生在论及中国古代某一画派时,认为该画派的风格是“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功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 A.山水画 B.花鸟画 C.人物画 D.文人画 ‎32.以下是清代的观台楹联:“乐备礼明真富贵,臣忠子孝大文章”、“奸雄百计得便宜难免当场唾骂,忠贞一时受困苦须知后世称扬”等,这主要体现出古代戏曲的(  )‎ A.教化功能 B.娱乐功能 C.程式化特点 D.虚拟性特征 ‎33.2013年,中央电视台“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引起广泛关注。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字与书法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秦汉时期出现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B.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自觉的书法艺术 C.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 D.两宋时期出现追求书法个性的书法家 ‎34.“一只船桨能翻出万顷波涛,一支鞭高扬走进金戈沙场,空荡荡的舞台能穷尽十八相送,一个圆场,一场趟马,就是‘人行千里路,马过万重山’”。这种表现形式属于( )‎ A.小说的浪漫风格 B.戏曲艺术的虚拟化 ‎ C.说书人的随性夸张 D.绘画的意象化 ‎35.张炎在《词派》中评价宋词中的某流派时说:“簸弄风月,陶写性情.盖声出于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这表明该流派词作 A.构思深细缜密,意境婉媚轻柔 B.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 C.视野雄奇广阔,气象恢弘奔放 D.题材狭隘空虚,缺乏意境创造 ‎36.《文心雕龙·辨骚》认为“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这一评论反映的作品( )‎ A.展现了大一统时代文化气度 ‎ B.句式灵活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C.强调表现个性追求抒情写意 ‎ D.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 ‎37.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盛誉元杂剧:“元剧自文章上言之,优足以当一代之文学。又以其自然故, 故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 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不少。”王国维积极肯定元杂剧的主要依据是(  )‎ A.元杂剧反映时人的思想观念和世态民风 ‎ B.真实记载了元朝政治黑暗的历史 C.深刻体现了元朝社会各阶层的政治主张 ‎ D.元剧是元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38.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里的“荒唐言”反映出(  )‎ A.《红楼梦》极大地冲击了统治秩序 ‎ B.封建社会将为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 C.《红楼梦》与当时的主流思想不符 ‎ D.封建伦理道德在当时已无积极影响 ‎39.有学者认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始终与中国固有的以儒道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处在相互冲突和相互交融的复杂关系中。”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中,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印痕有着淋漓尽致体现的是(  )‎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40.在民间文化中,历史是《封神榜》《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说唐》《杨家将》《包公传》《大明英烈传》等一系列的故事,它们往往以个人恩怨与因果报应解释历史的变化。这些故事(  )‎ A.传播了佛教的观念,反映了思想的进步 ‎ B.还原了历史的细节,增加了历史的真实 C.代表了民间正义观,影响了百姓的行为 ‎ D.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扩充了历史的内涵 ‎41.下列著作中最可能出现蒸汽机示意图的是(  )‎ A.《农政全书》      B.《海国图志》‎ C.《天朝田亩制度》  D.《各国律例》‎ ‎42.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43.“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这说明维新思想(  )‎ A.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 ‎ B.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C.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 D.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44.“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钱穆的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 A.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 C.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 D.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 ‎45.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早期维新思想 C.设议院、开国会 D.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46.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  )‎ A.彻底废除旧制度 B.民主和科学 C.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民主和共和 ‎47.《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  )‎ A.借助天演论宣传变法思想 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 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 D.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48.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  )‎ A.救亡图存 B.维新变法 ‎ C.实业救国 D.追求民主 ‎49.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译载了《玩偶之家》,这部剧作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后离家出走的自我觉醒过程。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 A.提倡民主科学 B.提倡新道德 C.提倡新文学 D.传播马克思主义 ‎50.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表示“劳动阶级的枷锁镣铐分明是自由主义带上的,若仍旧妄想否认政治是彻底的改造,迷信自由主义万能,岂不是睁着眼睛走错路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陈独秀倾向于改良主义 B.陈独秀主张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C.陈独秀反对民主自由 D.陈独秀转向“以俄为师”‎ 第Ⅱ卷(主观题,共25分)‎ ‎51.2015年1月《人民论坛》提出“文化是一种生产力,是当代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成为我国一项长期的文化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礼记•大学》‎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 ﹣﹣老子《道德经》‎ 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 ﹣﹣《墨子》‎ ‎(l)依据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当时的思想家为什么不约而同地倡导“和”?在实现“和”的途径方面有哪些不同?(6分)‎ 材料二、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聆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贵虚,陈骄贵齐,阳生贵己,孙殡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 ﹣《吕氏春秋》(战国末年秦国承相吕不韦集合而成)‎ 材料三、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汉书•董仲舒传》‎ ‎(2 )依据材料二、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6分)‎ 材料四、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彼当;恒古恒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扎》‎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百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 ﹣﹣(明)李赞《藏书卷》‎ 材料五、然秦后两千年来,其政体为君主专制,养成大多奴颜脾膝之国民。子弟受大家族之庇荫,依赖父母,久成习惯。学术上既受文字束缚之苦,又标“受用”“默识”之旨,故缺少伦理学之训练,而理智极不发达。此乃吾族之受病处。‎ ‎ ﹣﹣张君劝《明日之中国文化》‎ ‎(3 )据材料四,指出李赞的观点同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材料五认为儒家思想的缺陷是什么?(6分)‎ 材料六、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 ﹣﹣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4)依据材料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中国近代社会“四次转型”中后三次转型的表现。(7分)‎ 高二历史8月月考答案 ‎1-5BBBCD 6-10CCCCD 11-15ADCCA 16-20ADBCC 21-25ABBDD ‎26-30DCDCA 31-35DAABA 36-40DACAC 41-45BBCDA 46-50CBABD ‎(1)当时思想家倡导“和”的时代背景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人们要求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奴隶制瓦解,各国统治者都在寻找治理国家的方法;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加深,对不同思想文化的态度趋于包容。在实现“和”的途径方面,儒家倡导“仁”和“仁政”;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墨家主张“兼爱”‎ ‎(2)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历史因素: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汉武帝为强化中央集权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朱熹认为儒家思想是不可改变的;李赞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为衡量是非的标准.缺陷:个人独立意识淡薄;伦理思想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感情为主,缺乏理性 ‎(4)表现:经济起步﹣﹣洋务运动;近代工业兴起.‎ 政体变革﹣﹣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制.‎ 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传播民主和科学思想;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