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1-07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历史(文) Word版
2017-2018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历史(文) 命题人:张友 张琦 校对人:李晨 2018.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史料记载:“殷民六族”、“怀姓九宗”等原属于周王室的臣民,被分封给鲁、卫、晋等,成为诸侯的臣民,但同时他们依然为周王臣民。原属诸侯、贵族之臣也普遍成为周王之臣。这改变了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只属于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的局面。“王臣”范围的扩大: A.有利于周王天下共主的形成 B.逐步巩固了周王臣民的地位 C.强化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 D.扩大了诸侯国君的统治范围 2.西汉后期大臣王嘉称赞道:“孝文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东汉初年大臣朱浮也赞叹其时的做法“吏皆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这主要体现了汉文帝时期: A.宗法与皇权结合促进了国力强盛 B.官僚队伍的稳定增强了中央权威 C.官吏任用制度化形成良好的吏治 D.官员久任其职推动国家长治久安 3.初唐科举考试分为“秀才”“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和“进士”六科,除了最后的进士一科外,皆可以上溯至汉代,只是以前是察举,现在改用考试登进而已。汉唐的这些科目设置: A.体现了政权的社会基础在不断扩大 B.说明了科举制对察举制的完全继承 C.印证了古代选官标准重专业技能 D.反映出汉唐的选材标准较为宽泛 4.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士大夫不是那种作为君主权力工具的单纯的官僚,他们横亘于君主和庶民之间,维系着相对独立的道统,并构成了以独特机制约束政统的权力。我们不能夸大,但也决不能忽略这种约束。”上述政治形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贵族政治解体和官僚政治形成 B.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D.夏商周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5. 明朝中央的正式司法机关有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审判专属刑部,大理寺专管复核,两者都须接受都察院的监督。凡遇有重大或疑难案件,三个部门组成“三法司”,进行三司会审,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反映出明朝 A.司法权力由皇帝直接控制 B.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 C.司法制度开始向近代转型 D.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 6. 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承旨书谕”,上谕下发有“明发”和“廷寄”两种。“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宣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加急传递。这表明: A.军机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 B.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 C.“廷寄”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 D.“廷寄”减少了中央决策的失误 7.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张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前者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后者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钦?”这反映出当时: A.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 B. 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 C. 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 D. “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 8.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士大量进入中国传播洋教,民间随之出现了大量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当时上海等城市流传的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远远多于乡村社会,但是乡村社会的教案却远远多于上海等城市。乡村社会教案更加频繁是因为: A.乡村社会出现洋教与传教士 B.当时乡村自治体系根深蒂固 C.城市里洋教与传教士比较集中 D.城市里信息传播速度非常慢 9.孙中山曾说:“我们一定要在非满族的中国人中间发扬民族主义精神,这是毕生的职责。”据此可知,孙中山对“民族主义”的解读: A.具有一定的狹隘色彩 B.体现了民权主义思想 C.是为完成反帝的任务 D.借鉴了欧美民族学说 10.中国代表团最终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这一大声说“不”的举动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十分罕见,它摆脱了以往中国外交始争终让的规律。中国政府没有签字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实力强大,坚持反帝立场 B.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 C.国内人民反帝斗争的强大浪潮 D.国际社会的同情支持 11. 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一份革命纲领的节录:“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这一纲领: A.模糊了中国革命发展中的两个阶段 B.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目标 C.提出了实现革命目标的具体步骤 D.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12. 西南军阀中的一部分人曾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或护国战争,有的人还曾参加过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充当过革命的角色。但在同北洋军阀的武力对抗和纵横摆阖中,他们自身也变成了军阀。这一状况根源于: A.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瓦解 B.传统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C.同盟会内部的争权夺利 D.近代教育的半殖民地性 13. 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 A.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指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C.体现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D.说明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14.英国某记者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一般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持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该记者的看法: A.揭示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意义 B.揭示了当时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 C.带有美国人的意识形态色彩 D.反映了抗日政权具有人民民主性 15.美国学者波内克斯说:古欧洲有好几个里程碑式的变革,智者学派恰好产生于这些变革中期的希腊文化背景之中。这些变革包括伯里克利民主改革,这次改革把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统治的规则转变为多数人统治的规则,雅典由此从一个小城邦变为一个海洋帝国。材料表明: A.雅典成为地跨欧亚非大帝国 B.思想变革得益于政治民主化 C.智者学派的产生植根于经济 D.伯里克利改革完善民主政治 16. 20世纪30年代日本某法学家在研究古代中国法律后说:“耶林说过,‘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用武力,第二次是用宗教,第三次是用法律’。然而,大体上可以说,中国亦是一以武力,二以儒教,三以法律支配东部亚细亚的(包括日本)。”该法学家旨在揭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 A.都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 B.具有相同的历史命运 C.都促进了近代日本发展 D.都包含自然法的理念 17. 公元前390年,高卢人攻占罗马。情况危急,罗马人决定请卡米卢斯回来带兵作战。他们派出一名使者冒险穿过敌人的包围,回城征求元老们的意见。元老院取消了对卡米卢斯的放逐,命其为独裁官。卡米卢斯才能够名正言顺地回来带领众人打败了入侵者。卡米卢斯的这一人生转变表明: A.罗马贵族垄断司法权欺压民众 B.万民法巩固了罗马的共和政权 C.古罗马公民注重遵守法律程序 D.民族矛盾激化了罗马阶级矛盾 18.英国革命期间,议会中有人说:“如果我们击溃了国王99次,他和他的后代依然是国王;而如果国王击败我们,哪怕是一次,所有的人都要被绞死,我们的子孙一定要沦为奴隶。”这种思想是当时革命队伍中相当多的人所共有的。即无论如何,英国不能没有国王,而以议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无论如何不能成为国王的阶下囚。这说明当时英国: A.希望保留君主专制制度 B.君主立宪制有群众基础 C.欲为革命披上合法外衣 D.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19.“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1787年被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这主要说明: A.分权会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 B.分权会带来各权力之间的摩擦 C.分权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D.分权以效率为代价来保障民主 20.马克思正是这样一个时代的见证人、分析人和批判大师,他的思想不仅赢得了大批追随者,甚至也获得了他的敌人的尊重。这主要原因是马克思主义: A.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优秀成果 B.形成了内容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 C.提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正确理论指导 D.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21.有人评价周恩来的某项外交成就时说:“ 周恩来的努力明显地展现出新中国从朝鲜战争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当他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而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时,既反对和防止敌对的大国在接近中国的国家和地区部署军事力量,也绝不再被盟国拖入与美国的战争。”材料中的“外交成就”是指: A.朝鲜战争结束,通过谈判签订停战协定 B.日内瓦会议的成功有利于中国经济建设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 D.1955年万隆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2.麦克阿瑟主导的对日改革,以1948年为界,前一阶段以激进为主,包括农地改革,解散财阀,刷新内政等一系列民主化措施;1948年后减缓了政治改革,转向经济复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新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B. 战后经济急需恢复和发展 C. 美国和苏联冷战冲突加剧 D. 配合马歇尔计划正常实施 23. 1962年11月,赫鲁晓夫决定在边疆区和州的党组织中设立领导工业生产的党委会和领导农业生产的党委会,各自成立自己的一套领导机构,以保证对工农业生产的更具体的领导。这一措施: A.从根本上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B.使苏联的农业形势有所好转 C.混淆了党政机关和经济组织的职能 D.有助于实现扩大企业自主权 24.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欧洲民族主义情绪上升。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随后,意识形态的前哨国家西德也违反美国意愿,缓解了与东德的关系,实施“新东方政策”。这表明当时: A.西欧离心倾向冲击了两极格局 B.法德外交政策已脱离冷战轨道 C.法德两国已足以与美国相抗衡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25. 学者文安立说,“美苏干涉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和国内结构,第三世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则孕育其中,若非冷战,当今的非洲、亚洲甚至拉丁美洲恐怕不会是这个样子。”该学者的核心观点是: A.冷战是美苏之间的全方位较量 B.冷战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C.美苏霸权遭到第三世界抵制 D.美苏冷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二、非选择题:2个小题,每个25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古代中国,几乎从来没有受到过真正强大的文明挑战,始终相信自己是天下的中心,凡是周围的国家,中国人就相信他们文明等级比我们低,应当向我们学习、进贡、朝拜。天朝只看重藩属是否归顺,而轻视疆土划分。 历代王朝认为模糊波动的边界反而有助于鼓励蛮夷的慕化之心,清晰稳固的边界却会阻断华夏文明价值的扩张,疆域往往中心清晰而边缘模糊。“朝贡体系自汉末就得到了确认,并在此后成为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定制,一直沿用到19世纪中后期。”中国近代之前主要以列封藩邦属国的形式巩固边关。 ——摘编自葛兆光《关于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远源》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后,清王朝面临强敌窃边的边疆危机。1865年,薛福成先后追随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担任其幕僚,长期办理洋务外交,得以了解和学习西方外交理念及其运作方式,外交思想逐步近代化,在与英国进行西南边界勘定和界务谈判中,明智而务实的薛福成抛弃传统的“天下——王土”观念,代之以“寸土必争”的领土主权意识。1892年,薛福成与英国就滇缅边界划分进行了多次谈判,援引国际公约,收回了滇边部分领土和权益,他还力请朝廷选将练兵,切实加强西南边境的军事防卫。西南地区从王朝国家的“藩篱”,变成了与内地“唇亡齿寒”的边防要地。中法战争后,清王朝分别与法、英勘定滇缅、滇越、粤越以及西藏与尼泊尔、东北与日朝之间的边界线,这些较为清晰的现代民族国家间的边界线,意味着传统的属国或朝贡关系最终裂变。 ——摘编自林开强《清王朝国家疆域边界意识简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与近代中国两种疆域边界观念的不同,并说明原因。(1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国家疆域边界意识的积极意义。(9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但自(美国1783年与英国)缔结和约以后,最初立法的缺点便立即暴露出来:国家好像一下子就解体了。每个殖民地都成了一个独立共和国,都要求享有完全的主权。邦联政府被它的宪法弄得软弱无力,不再有共同的危险感作为它的支柱,眼看着船舶上悬挂的国旗被欧洲大国凌辱而毫无办法,而且当时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对付印第安人和支付独立战争时期所举债款的利息。在邦联政府就要毁灭时,它正式声明自己无能为力,并向宪制权呼吁。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二 以后中国当大分裂,大糜烂,武人更横行,政治更腐败。然在这当中必定要发生一种新现象。什么新现象呢?就是由武人、官僚的割据垄断,变为各省人民的各省自治。各省人民,因受武人、官僚专制垄断之毒,奋起而争自由,从湘人自决、粤人自决、川人自决以至直人自决、奉人自决,这是必至之势。如此者十年乃至二十年后,再有异军苍头特起,乃是彻底的总革命。 湖南人啊!我们的使命实在重大,我们的机会实在佳胜,我们应该努力,先以湖南共和国为目标,实施新理想,创造新生活,在潇湘片土开辟一个新天地,为二十七个小中国的首唱。 ——1920年,毛泽东《湖南受中国之累以及历史及现状证明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对美国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0年毛泽东倡导的各省“自决”设想与1787年宪法颁布之前美国社会现实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二者的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经济根源。(17分) 高二历史月考答案 (文) 2018.5.24 一. 选择题: ABDBD CDBAC ABCBB ACBDB BCCAB 二.材料题 26.观念:古代中国:历代王朝轻视疆域划分,没有清晰稳固的边界;对边疆地区实行封藩邦国的间接管理形式。(4分) 近代中国:逐渐接受近代疆域边界观念,明确了领土主权意识;通过外交谈判划分边界;加强边界防卫和对边疆地区的管理。(4分) 原因:古代中国:坚持天朝上国观念;中华文明长期居于领先地位。(4分) 近代中国: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西学东渐,逐步接受近代化理念,促进外交与国际接轨。(4分) 意义:疆域边界意识的增强,有利于摆脱陈腐的观念束缚,推动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促进了外交近代化;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有利于巩固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9分) 27.(1)作用:把美国从由十三州组成的松散的邦联,改建为各州紧密联系的联邦;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通过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千对内稳定社会,对外维护美国的利益;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8分) (2)相同之处:都是地方政府拥有很大的权力。(3分) 不同之处:美国是北美的13块殖民地宣布独立,经过独立战争之后13个州共同决议组成一个邦联,13个州各自保留了诸多权利。中国毛泽东的各省“自决”设想是通过反各地军阀割据斗争建立各省的民主自治权,将来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性的民主政府。(8分) 经济根源: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资产阶级力量较为雄厚,民主力量比较强大。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较晚,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封建专制势力较为强大,民主发展需要逐步推进。(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