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数学(文)(PDF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数学(文)(PDF版)

- 1 - 长春外国语学校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开学考试 高三年级 数学试卷(文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4 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 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 ,a b R ,复数 2 1 ia bi i , ab( ) A. 2 B.1 C.0 D. 2 2. 已知集合  2 2M x x x   ,  N x x a,若 MN ,则 a 的取值范围为( ) A.  ,1  B.  ,2 C. 2, D. 1,  3. 已知向量 a (1,2) ,b ( , 1)m,若 a∥b,则实数 m 的值为 ( ) A. 3 B. 3 C. 1 2 D. 1 2 4. 若 4cos 5  ,且 为第二象限角,则 tan ( ) A. 4 3 B. 3 4 C. 4 3 D. 3 4 5. 在等差数列 na 中,若 3453a a a   , 8 8a  ,则 12a 的值是( ) A. 64 B. 31 C. 30 D.15 6. 函数 y=xsin x+1 x2的部分图象大致为( ) - 2 - 7. 已知平面 ,  和直线 a ,b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 ∥ , ∥ ,且 ∥ ,则 ∥ B. 若a  , b  ,且 ∥ ,则 ∥ C. 若a  , b  ,且 ∥ ,则 ∥ D.若 , , ,则 ab 8. 数学猜想是推动数学理论发展的强大动力, 是数学发展中最活跃、最主动、最积极的因素 之一,是人类理性中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1927 年德国汉堡大学的学生考拉兹提出一个猜想: 对于每一个正整数,如果它是奇数,对它乘 3 再加 1,如果它是偶数,对它除以 2,这样循 环,最终结果都能得到 1.下面是根据考拉兹猜 想设计的一个程序框图,则输出的i 为 ( ) A. 5 B. 6 C. 7 D. 8 9. 已知实数 x , y 满足 :p 22( 1) ( 1) 1xy    , :q 实数 , 满足 1 1 1 xy xy y      ,则 p 是q 的( ) A.充要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不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0. 在四面体 ABCD 中,若 AB=CD= 3,AC=BD=2,AD=BC= 5,则四面体 ABCD 的外接球的表面 积为( ) A. 2 B. 4 C.6 D.8 11. 已知双曲线 :C 22 221xy ab ( 0, 0)ab的左焦点为 1F ,离心率为 5 2 ,P 是双曲线C 的右支上的 动点,若 ( ,2 )Q c a ( c 为焦半距),且 1PF PQ 的最小值为8 ,则双曲线 的方程式 ( ) - 3 - A. 2 2 12 yx  B. 2 2 12 x y C. 2 2 14 yx  D. 2 2 14 x y 12. 已知函数 ln() xfx x ,若方程 2( ) ( ) 1f x tf x   有四个不同的实数根,则实数t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 )e  B. 1( , )e e   C.( , 2)  D. 1( , 2)e e  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 13. 点 )2,3(A 是圆 9)1()2( 22  yx 内一点,则过点 A 的最短弦长为 . 14. 函数 ( ) sin 3cosf x x x ( 0)  的图像在 y 轴右侧的第一个最低点的横坐标为11 12  ,则实数   . 15.在区间 1,1 上随机取一个数 k ,则直线 ( 2)y k x与圆 221xy有公共点的概率为 . 16. 在△ABC 中,已知AB→·AC→=9,sin B=cos A·sin C,S△ABC=6,P 为线段 AB 上的点,且CP→=x·CA→ | |CA→ + y·CB→ | |CB→ ,则 xy 的最大值为 . 三、解答题:本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一)必考题:共 60 分。 17.(12 分)已知数列 na 是公比大于 1 的等比数列, nS 是 na 的前 n 项和.若 21,4 32  Sa . (Ⅰ)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Ⅱ)令 14log  nn ab ,求数列       1 2 nnbb 的前 项和 nT . - 4 - 18. (12 分)如图,在三棱锥 P-ABC 中,PA ⊥AB,PA⊥BC,AB⊥BC, PA=AB=BC=2,D 为线段 AC 的中点,E 为线段 PC 上一点. (Ⅰ)求证:PA⊥BD; (Ⅱ)求证:平面 BDE⊥平面 PAC; (Ⅲ)当 PA∥平面 BDE 时,求三棱锥 E-BCD 的体积. 19.(12 分)某机构组织语文、数学学科能力竞赛,每个考生都参加两科考试,按照一定比例淘汰后,按学 科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现有某考场的两科考试数据统计如下,其中数学科目成绩为二等奖的考生 有12人. (Ⅰ)求该考场考生中语文成绩为一等奖的人数; (Ⅱ)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获得数学和语文二等奖的考生中各抽取 5 人,进行综合素质测试,将他们的综 合得分绘成茎叶图(如图),求两类样本的平均数及方差并进行比较分析; (Ⅲ)已知该考场的所有考生中,恰有 3 人两科成绩均为一等奖,在至少一科成绩为一等奖的考生中,随 机抽取 2 人进行访谈,求两人两科成绩均为一等奖的概率. 数学二等奖 学生得分 语文二等奖 学生得分 7 9 1 4 8 9 4 7 6 2 0 3 9 频率 等级 一等 二等 三等 16.0 38.0 科目:语文 淘汰 O 频率 等级 一等 二等 三等 10.0 26.0 40.0 科目:数学 淘汰 O - 5 - 20. (12 分)已知两点 A(- 2,0),B( 2,0),动点 P 在 y 轴上的投影是 Q, 且 2PA→·PB→=|PQ→ |2. (Ⅰ)求动点 P 的轨迹 C 的方程; (Ⅱ)过 F(1,0)作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分别交轨迹 C 于点 G,H 和 M,N,且 E1,E2 分别是 GH,MN 的 中点.求证:直线 E1E2 恒过定点. - 6 - 21.(12 分)已知函数 ( ) lnf x x a x , 1( ) , ( R).ag x ax    (Ⅰ)若 1a  ,求函数 ()fx的极值; (Ⅱ)设函数 ( ) ( ) ( )h x f x g x,求函数 ()hx的单调区间; (Ⅲ)若在 1,e ( e 2.718... )上存在一点 0x ,使得 0()fx  0()gx 成立,求 a 的取值范围. - 7 - (二)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在第 2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2.(10 分) 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以原点 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已知曲线 C1 的极坐标 方程为 2 2 3 1 2cos   ,直线 l 的极坐标方程为 4 sin cos   . (Ⅰ)写出曲线 C1 与直线 l 的直角坐标方程; (Ⅱ)设 Q 为曲线 C1 上一动点,求 Q 点到直线 l 距离的最小值. 23.选修 4-5: 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 ,1 () 1 , 0 1 xx fx xx    , ( ) ( ) 2 ,g x af x x a R    . (Ⅰ)当 0a  时,若 ( ) 1g x x b   对任意 (0, )x   恒成立,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 (Ⅱ)当 1a  时,求函数 ()y g x 的最小值. 数学试卷(文科)参考答案 - 8 -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A D B D A C B C C D B 二、填空题 13. 27 14. 2 15. 3 3 16. 3 三、解答题 17. 【解析】Ⅰ由题意,设公比为 ( 1)qq> ,则         211 1 4 3 1 1 q qa qa ………………2 分 解得      4 11 q a 或      4 1 161 q a (舍) ……………………………………………………5 分 所以 14n na -= …………………………………………………………………………6 分 Ⅱ由题意, 4log 4n nbn==, 所以 1 2 2 1 12( 1) 1nnb b n n n n+ = = -++ ( ) ………9 分 所以 1 2 3 4 1n n nT b b b b b b-= + + + + + + = 1 1 1 1 1 1 1 1 1 1 121 2 2 3 3 4 4 5 1 1n n n n- + - + - + - + + - + --+ ( ) = 121 1n- + ( )= 2 1 n n + ……………………………………………………12 分 18. 【解析】(1)证明 因为 PA⊥AB,PA ⊥BC,AB∩BC=B,AB,BC⊂平面 ABC,所以 PA ⊥平面 ABC. 又因为 BD⊂平面 ABC,所以 PA⊥BD. (2)证明 因为 AB=BC,D 是 AC 的中点,所以 BD⊥AC. 由(1)知 PA ⊥BD, 又 AC∩PA=A,AC,PA⊂平面 PAC,所以 BD⊥平面 PAC. 又 BD⊂平面 BDE,所以平面 BDE⊥平面 PAC. (3)解 因为 PA ∥平面 BDE,平面 PAC∩平面 BDE=DE,所以 PA ∥DE. 因为 D 为 AC 的中点,所以 DE=1 2PA=1,BD=DC= 2. 由(1)知 PA ⊥平面 ABC,所以 DE⊥平面 ABC, 所以三棱锥 E-BCD 的体积 V=1 3DE·S△BDC=1 6BD·DC·DE=1 3. 19. 【解析】(Ⅰ)依题意:获数学二等奖的考生的比例是 24.04.026.01.01  , 所以考生总人数 - 9 - 为: 5024.0 12  (人). ………………………………………2 分 所以该考场考生中语文成绩为一等奖的人数为: 4)238.016.01(50  (人). ………………………………………3 分 (Ⅱ)设数学和语文两科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1x 、 2x 、 2 1s 、 2 2s , 885 9290938481 1 x ,…………………………………………4 分 855 8786848979 2 x ,…………………………………………5 分 225 42547 22222 2 1 s , ………………………………………6 分 6.115 11246 22222 2 2 s . ………………………………………7 分 所以数学二等奖考生较语文二等奖考生综合测试平均分高,但是稳定性较差. ……………………………………8 分 (Ⅲ)两科均为一等奖共有3 人,仅数学一等奖有2 人,仅语文一等奖有1人 ………………………………………9 分 设两科成绩都是一等奖的3 人分别为 1A 、 2A 、 3A ,只有数学一科为一等奖的2 人分别是 1B 、 2B , 只有语文一科为一等奖的1人是C ,所以随机抽取两人的基本事件为: 21 AA 、 31 AA 、 11BA 、 21BA 、 CA1 、 32 AA 、 12BA 、 22BA 、 CA2 、 13BA 、 23BA CA3 、 21BB 、 CB1 、 CB2 共 15 种. …………………………………10 分 而两人两科成绩均为一等奖的基本事件为: 、 、 共3 种.……11 分 所以两人的两科成绩均为一等奖的概率 5 1 15 3 P . …………………………12 分 20. 【解析】(1)解 设点 P 的坐标为(x,y),∴点 Q 的坐标为(0,y). ∵2PA→·PB→=|PQ→|2,PA→=(- 2-x,-y), PB→=( 2-x,-y),|PQ→|=|x|, ∴2[(- 2-x)( 2-x)+y2]=x2, 化简得点 P 的轨迹方程为x2 4+y2 2=1. (2)证明 当两直线的斜率都存在且不为 0 时, 设 lGH:y=k(x-1),G(x1,y1),H(x2,y2), - 10 - lMN:y=-1 k(x-1),M(x3,y3),N(x4,y4), 联立   x2 4+y2 2=1, y=kx-1, 消去 y 得(2k2+1)x2-4k2x+2k2-4=0. 则 Δ>0 恒成立. ∴x1+x2= 4k2 2k2+1,x1x2=2k2-4 2k2+1. ∴GH 中点 E1 的坐标为   2k2 2k2+1, -k 2k2+1 . 同理,MN 中点 E2 的坐标为   2 k2+2, k k2+2 , ∴ 12EEk = -3k 2k2-1, ∴ 12EEl 的方程为 y- k k2+2= -3k 2k2-1   x- 2 k2+2 , 即 y= -3k 2k2-1 x-2 3 , ∴直线 E1E2 恒过定点 2 3,0 ; 当两直线的斜率分别为 0 和不存在时, 的方程为 y=0,也过点 2 3,0 . 综上所述, 过定点 2 3,0 . 21. 【解析】解:(Ⅰ) ()fx的定义域为 (0, ) , ……………………1 分 当 1a  时, ( ) lnf x x x , 11( ) 1 xfx xx     , ………………2 分 所以 ()fx在 1x  处取得极小值1. ………………3 分 (Ⅱ) 1( ) lnah x x a xx    , x (0,1) 1 (1, ) ()fx — 0 + ()fx 极小 - 11 - 2 2 2 2 1 (1 ) ( 1)[ (1 )]( ) 1 a a x ax a x x ahx x x x x             ………………4 分 ① 当 10a 时,即 1a  时,在 (0,1 )a 上 ( ) 0hx  ,在(1 , )a  上 ( ) 0hx  , 所以 ()hx在 上单调递减,在 上单调递增; …………………5 分 ②当10a,即 1a  时,在 (0, ) 上 ( ) 0hx  , 所以,函数 在 上单调递增. ……………6 分 (III)在 1,e 上存在一点 0x ,使得 0()fx  0()gx 成立,即 在 1,e 上存在一点 ,使得 0( ) 0hx  ,即 函数 1( ) lnah x x a xx    在 上的最小值小于零. …………………7 分 由(Ⅱ)可知 ①即1ea,即 e1a 时, 在 1,e 上单调递减, 所以 ()hx的最小值为 (e)h ,由 1(e) e 0e aha    可得 2e1 e1a   , 因为 2e1e1e1   ,所以 ; ……………………8 分 ②当11a,即 0a  时, 在 1, e 上单调递增, 所以 ()hx最小值为 (1)h ,由 (1) 1 1 0ha    可得 2a  ; ……………………9 分 ③当1 1 ea   ,即 0 e 1a   时, 可得 ()hx最小值为 (1 )ha , 因为 0 ln(1 ) 1a   ,所以, 0 ln(1 )a a a   故 (1 ) 2 ln(1 ) 2h a a a a      此时, (1 ) 0ha不成立. …………………11 分 综上讨论可得所求 a 的范围是: 或 . ……………………12 分 22. 【解析】解:(1)C1:3x2+y2=3,l:x+y=4. (2)法 1:设 Q(cos θ, 3sin θ),则点 Q 到直线 l 的距离 d=|cos θ+ 3sin θ-4| 2 =   2   1 2cos θ+ 3 2 sin θ -4 2 =   2sin    θ+π 6 -4 2 ≥ 2 2 = 2当且仅当 θ - 12 - +π 6 =2kπ+π 2 ,即 θ=2kπ+π 3 (k∈Z)时,Q 点到直线 l 距离的最小值为 2. 法 2:设 Q(x,y),直线 l:x+y=c 与椭圆方程联立,利用直线与椭圆相切求出 c,则 Q 点到直线 l 距 离的最小值为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23. 【解析】解:(1)当 a=0 时,g(x)=-|x-2|(x>0),g(x)≤|x-1|+b -b≤|x-1|+|x-2| |x-1|+|x-2|≥|(x-1)-(x-2)|=1,当且仅当 1≤x≤2 时取等号,实数 b[-1,+∞). (2)当 a=1 时,g(x)=  1 x+x-2, 02 ,当 02 x·1 x-2=0;当 x≥1 时,g(x)≥0,当且仅当 x=1 等号成立;故当 x=1 时, y=g(x)取得最小值 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