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联考(6月)历史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联考(6月)历史试题(Word版)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联考(6月)‎ 历史试题 ‎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 命题学校: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 命题人:施广鑫 校对人:管万君 ‎ ‎ ‎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下表为史书《左传》的相关记载,由此可以推知:( ) ‎ 内容 出处 晋君⋯⋯大其私■,而益(增加)归人田,不夺诸大夫田,则焉取以益此? 《国语·晋语六》‎ 齐桓公“夺伯氏骈邑”(即过剩的邑)三百 《论语·宪问》‎ 晋邢侯与雍子争鄐田。 《左传》昭公十四年 A、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 B、土地兼并严重 C、贵族间经济矛盾激化 D、诸侯夺田出于政治目的 ‎2、围绕皇权的争夺而出现的外戚、宦官的起伏交替专政,是东汉后期封建政权的一个特点。而其形成的制度根源在于( ) ‎ A、三公九卿制度的确立 B、中朝的设立 C、察举、征辟的选官制度 D、郡国并行制度 ‎3、下图为九品中正制的执行流程 ‎ 该种选官模式:( ) ‎ A、使更多的人才被中央选拔出来 B、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C、使社会阶层更加固化 D、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4、唐太宗鉴于儒经文字多有异同,经义师说多门,歧见纷出。乃命额师古统一文字,……颁行学官,恳为科举功令,明经取士悉遵化本,士于奉为宝泉,谨守而莫敢有异议。这种做法( ) ‎ A、是三教并行政策的体现 B、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C、使儒学成为唐初的统治思想 D、为理学的形成奠定基础 ‎5、如以北宋初期太宗、真宗年间的物价指数为基数,到两宋之交的宋徽宗时,作为农产品代表的米价格上涨约11倍,作为手工业品代表的绢价格上涨约2倍。这种差异容易导致(  ) ‎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B.纸币普遍使用导致物价上涨 C.租佃经营占主导地位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6、在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一直都是封建王朝统治的重要命题,秦实行郡县制,东汉实行州郡县制;唐实行道府(州)县制;宋实行路府(州)县制;元则实行省路府州县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这些王朝都对地方实施了绝对控制 ‎ B、三级管理体制优于两级管理体制 ‎ C、各朝地方管理体制因皇帝的好恶而调整 ‎ D、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 ‎ ‎7、中晚明的科学技术出现了新的进步。1637年,宋应星在《论气·气声》中认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或急速运动冲击空气而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同水波相类似。方以智则在《物理小识》中提出:“宙(时间)轮于宇(空间),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提出了时间和空间不能彼此独立存在的时空观。在《物理小识》中正确地解释了蒙气差(即大气折射)现象。民间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制造放大镜、 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这表明当时( ) ‎ A、当时中国自然科学领先西方 B、中国科技有了一定的突破 C、传统科技占统治地位 D、国家重视科学研究 ‎8、在《清世宗实录》内,雍正七年(1729年)到雍正十年(1732年)以前谕旨的发布途径,多为谕“内阁”及“谕议政王大臣、谕大学士等”,雍正十年以后,则常“‎ 谕办理军机大臣等”不少于谕“内阁”次数。这一变化表明( ) ‎ A、清政府内部矛盾尖锐 B、军机处成为执政机构 ‎ C、军机处地位上升 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9、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 ‎ A、 自然经济对英国商品的抵制作用 B、中国的棉纺织技术领先英国 ‎ C、中国在与英国贸易呈贸易顺差 D、英国成为了中国的商品市场 ‎ ‎10.汪敬虞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的4年中,全国各省新开设的资本万两以上的厂矿共62家,资本总额1 246.5万两白银,远远超过甲午前20余年的总数,平均每年设厂数超过甲午前的7倍。这主要得益于(  ) ‎ A.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B.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 ‎ C.实业救国思潮成为主流 D.收回利权斗争的推动 ‎ ‎11、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提出:“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由此推知梁启超( ) ‎ A、与陈独秀的观点是一致的 B、认为国民素质关系国家兴衰 ‎ C、反思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D、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 ‎ ‎12、抗日战争爆发后,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大量内迁。下表是截至1939年沦陷区企业内迁的情况,这种做法(  ) ‎ 钢铁厂 纺织厂 机械厂 食品厂 电器厂 化学厂 文教用品厂 其他 ‎1家 92家 168家 22家 28家 54家 31家 14家 A.表明当时产业结构比效合理 B.改变了西南地区经济落后局面 ‎ C.有利于官僚资本控制民族经济 D.为抗日持久战提供物质保障 ‎ ‎13、下图为红军长征示意图,关于数字标注地点说法正确的是 ‎ ‎ ‎ A、在数字①所示地方,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 B、在数字②所示地方,彻底纠正了左倾错误。 ‎ C、在数字③所示地方,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 ‎ D、在数字④所示地方,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 ‎ ‎14、1936的‎9月20日,法国成立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以“联合全欧侨胞,不分党派、职业、阶级信仰,实行全民团结、抗日救国并增进华侨福利” 为宗旨,率先实现跨国家、跨地区华侨抗日团体的统一,救亡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反映了( ) ‎ A、 日本全面侵华,海外华侨同仇敌忾 ‎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初步形成 ‎ C、全民族抗战思想得到华侨的认同 ‎ D、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 ‎ ‎15、下表为“建国初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变化表” ‎ 年份 1949年 1952年 1957年 所占比重 84.5% 74.5% 62.5%‎ 据此推知,该时期( )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B、国民经济比例日益失调 C、工业化建设成就明显 D、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 ‎16、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我深信所有国家都会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得到好处。”这一声明( ) ‎ A、有助于中美关系改善 B、开始中美关系正常化 C、标志美国放弃支持台湾 D、直接导致中日关系正常化 ‎17、公元前413年,雅典远征西西里失败,很多雅典人不是总结教训反省自身的原因,而是转而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好像他们自己没有表决赞成似的,其出而反尔的手法近乎无赖。这反映了雅典( ) ‎ A、直接民主存在决策风险 B、公民道德素质严重缺失 C、演说术有助于民主决策 D、集体决策成为战败根源 ‎18、西塞罗说,制定法律的目标是为了“保障公民的福祉、国家的繁昌和人们的安宁而幸福的生活”,“法律应成为恶的改造者和善的促进者。”这说明他( ) ‎ A、开始提出自然法思想 B、批判公民法的狭隘 C、主张私法要高于公法 D、认为法律要公平正义 ‎19、法拉第曾经描述他所见到的泰晤士河水,“整条河变成了一种晦暗不明的淡褐色液体……气味很臭,就像街道上散发的臭气一样,印象深刻至极……这时,整条河实际上就是一条臭水沟。”这一现象说明( ) ‎ A、伦敦人口急剧增长 B、重工业是主要污染源 C、曼彻斯特工业水平高 D、工业革命带来环境污染 ‎20、有位政治家这样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在这里,“得益于美国”体现在 ‎ A、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 B、确立了联邦制的国家结构 C、国王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D、行政权领导立法权 ‎21、苏联“二五”计划规定:“轻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将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重工业则由40.1%降为14.5%”。“二五”计划实施的结果,轻工业年增长率为14.8%,重工业则高达19%。材料说明苏联“二五”计划意在(  ) ‎ A.实现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 B.使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C.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D.尝试调整轻重工业发展失衡 ‎22、1963年6月下旬,美国总统肯尼迪访问西柏林,并发表了一段著名的演讲:“两千多年前,人们说的最自豪的一句话是‘我是罗马公民’。今天,在这个自由的世界,最自豪的一句话当属‘我是柏林人’,我也以我是柏林人而感到自豪!”一时间掌声、欢呼声雷动。肯尼迪的演说 ‎ A.给胶着的冷战降温 B.增强了西德冷战的信心 ‎ C.炫耀了其军事实力 D.有意深化与苏联的矛盾 ‎23、‎ 供应学派主张“供给创造需求”,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经济学派别,80年代该学派的理论被里根政府采纳,以应对美国当时的经济“滞胀”。受此学派影响里根政府可能采取的做法是(  ) ‎ A.部分企业国有化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大幅度降低税率 D.增加社会福利开支 ‎24、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将世界经济全球化划分为三阶段:从1492年到1800年为全球化1.0版本,从1800年至2000年为全球化2.0版本,从2000年后进入全球化的3.0版本。下列有关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在1.0版本中国家力量起着主导作用 ‎ B、在2.0版本中世界经济趋向于有序化 ‎ C、在3.0版本中国家疆界意识逐渐淡化 ‎ D、在2.0版本中力量主要源于跨国企业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52分。 ‎ ‎25、.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成为当下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张骞“凿空”、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当时的道路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 ‎ ‎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2》 ‎ 材料二 唐朝丝绸之路畅通,“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局面形成后,丝绸大量输往许多国家,外来物品也纷纷涌入。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秦汉以来,唐马最盛”,“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渴望得到的丝绸,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成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最终使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 ‎ 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西域音乐、舞蹈、绘画,给传统文化注入清新的气息,以外来乐舞为参照,中国古代“功成作乐”的礼仪制度进行了更新改造。敦煌壁画描绘出只交纳商税、不承担政府义务、定居唐朝境内创业的外国商旅,莫高窟珍藏的大量佛门经文,以及融合西方艺术创造出崭新东方美的造像,将人类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经过潜移默化的整合后以艺术形式再现出来。在不同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 ‎ ‎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3》 ‎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影响。(15分) ‎ ‎ ‎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丝绸之路绵延不衰的原因。(10分) ‎ ‎ ‎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   材料  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简表     ‎ 发展阶段 筑路总里程(公里) 综合统计 大事记 肇 兴(1876—1894) 473.4,其中官办占69.3% 全国总里程2.‎3万公里,计‎0.23公里/百平方公里,东北和沿海地区占比94%。‎ 钢轨型号200多种,机车型号120多种,32%的车站无信号设备,货车平均载重800多吨。 1880年,第一家铁路工厂胥各庄机修厂诞生。‎ 第一次筑路高潮 (1895—1911) 9200,其中借外资或列强直接修建占83.5% 1909年,近代中国第一条自建的干线铁路京张铁路建成。‎ 从低谷走向高峰(1912—1937) 11000,在已建成的铁路中列强直接或控制经营占86.7%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进入高潮。‎ ‎——摘编自杨勇刚《中国近代铁路史》 ‎ ‎ ‎ 从上表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12分) ‎ ‎ ‎ ‎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材料 李仁孝(1124年—1193年),即西夏仁宗,十六岁即位。在位期间采取附金和宋之策,稳定外部环境。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设立各级学校,推广教育,实行科举。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建立翰林学士院,‎ 编纂历朝实录。天盛年间,颁行法典《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尊尚佛教,供奉藏传佛教僧人为国师,并刻印佛经多种。 ‎ ‎   1170年,处死权相任得敬,粉碎任得敬分国的阴谋。此后,李仁孝对武官不太信任,政策多重文轻武,导致军备开始废弛,战斗力减弱,西夏晚期的战争屡战屡败,国家于仁宗末年开始走下坡。但总的来说,他统治期间为西夏的盛世,也是金国、南宋的盛世,三国之间战争甚少,因此李仁孝能专心料理国家内政。各汗国羡慕西夏之强盛,纷纷朝贡。西夏文化臻于鼎盛,为党项文化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 ‎1.根据材料,概括李仁孝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 ‎ ‎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仁孝改革的影响(7分)。 ‎ ‎28、【20世纪战争与和平】 ‎ 材料 日本的扩张主义者不仅为经济上的原因所驱使,还对苏联力量的日益增长和蒋介石统一中国的日趋成功感到不安。此外,他们充分意识到当时正引起西方政冶家注意的失业情况和其他问题。………中国东北角上的这个省份与南京的联系松散,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此外,日本已通过过去的条约在满洲获得了可以用来为其侵略行径找借口的某些特权。日本军方于1931年秋断定入侵时机已成熟时,他们正是这样做的。 ‎ ‎ 中国政府根据《国联盟约》向国际联盟求助,国际联盟的李顿调查团提交的报告否认日本人的侵略是正当的自卫手段,但没有任何实际措施………回想起来,满洲事件作为对国际联盟旨在维护现状的整个外交结构——《凡尔赛和约》、华盛顿的协定的第一次沉重的打击。日本毫不费力就获得了大片富饶的新领地,这对意大利和德国的修正主义领导人并不是不起作用的;满洲事件引起了一连串的侵略,这些侵略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 ‎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1)依据材料,指出1931日本发动的侵略事件,并简要分析其原因。(8分) ‎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国际联盟对1931日本入侵中国的反应。(7分) ‎ ‎2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    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盛宣怀涉足“洋务”,毕生的追求是“办大事”, “做高官”。李鸿章对其野心看的很清楚。他对亲信说:“盛杏荪机智敏达,而乏毅力,其条陈固欲办大事、兼作高官。”“挟官以凌商,挟商已蒙官”,上下其手,左右开弓,‎ 是盛宣怀大做“无本生涯”,最终成为清末首富的不二法门。当时清政府财力不济,开办“求富”企业颇多困难,可又不得不办,故采用“招商集资”、“官督商办”的权宜方式。盛宣怀明确提出,举办“求富”企业,“唯有援照轮船招商局官督商办之一法,商集其资,民鸠其工,官总其成”。但企业大权,有官方督办掌管,不能完全由股权说了算。在盛氏的“督办”之下,经营顺手则分享巨利,甚至巧夺豪取,企业亏损则推卸,巧语趋避。但是,纵观盛宣怀一生,他只能操办事关国民经济命脉的垄断性产业,如轮运、电报、铁路、银行、钢轨专卖。他对市场化程度深、竞争激烈的产业则屡战屡败,无一成功,如矿务、棉纺织业等。 ‎ ‎——摘编自卢伯炜《盛宣怀与轮船招商局的改制》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宣怀督办洋务的背景。(8分) ‎ 2. ‎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盛宣怀。(7分) ‎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二联合考试 ‎ 历史试题答案 ‎ 答案: ‎ ‎1、 D 2、 B 3、 C 4、 B 5、 A 6、 D 7、 B 8、 C 9、 A 10、 A11、B 12、D 13、 D 14、 C 15、C 16、A 17、 A 18、D 19、D 20、B 21、D 22、B 23、C 24、C ‎ ‎25、答案 ‎ ‎(1)变化: ‎ ‎①从地域(范围)上看,汉朝丝路从中国出发,主要通向中亚;唐朝丝路覆盖了西亚、南亚乃至非洲东海岸。 ‎ ‎②从内容上看,汉代以商业贸易为主;唐代从商业贸易扩展到文化、民俗、政治、军事、手工业工艺等领域。 ‎ ‎③从对象上看,汉代以西域和中亚地区国家为主;唐朝扩大到南亚、西亚等国。(6分) ‎ 影响: ‎ ‎①稳定了唐朝西北边疆形势,壮大了唐军实力; ‎ ‎②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 ‎③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 ‎ ‎④推动了唐朝手工业工艺的创新与发展; ‎ ‎⑤引领了周边国家地区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文化圈。(9分,回答三点即可) ‎ ‎(2)原因: ‎ ‎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 ‎②国家重视发展对外(丝路)贸易; ‎ ‎③古代中华文明的先进性与开放包容特性对周边国家地区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 ‎④中外商人对丝路贸易的推动; ‎ ‎⑤海陆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每点2分,共10分) ‎ ‎26、答案: ‎ 示例一: ‎ 论题:铁路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展开。 ‎ 阐述:①铁路工业是近代工业的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加强了地区的联系,加速了商品流通,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兴起和发展。 ‎ ‎②同时铁路工业的发展还推进了新兴社会力量壮大、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 结论:铁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助推器,有力推动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 示例二: ‎ 论题:铁路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助推器。 ‎ 阐述:①近代铁路在中国的出现是随着西方侵略而来的,中国近代的铁路多是列强投资修筑,为其直接或间接控制。而且列强还控制着铁路沿线的采矿、行政管理等权立。 ‎ ‎②筑路权是列强在中国争夺的主要目标。铁路成为列强在近代中国掠夺资源、扩张势力的主要工具。 ‎ 结论:近代中国铁路的出现和发展,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程。 ‎ 示例三: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呈现阶段性的特征。 ‎ 示例四: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呈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 ‎ 示例五: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具有数量少、质量差、分布不均匀的特点。 ‎ 选做题 ‎ ‎27、答案: ‎ ‎1、特点:(1)营造和平的外部环境;(2)学习汉族先进文化;(3)发挥儒家思想作用;(4)通过考试(科举制)提高官员文化素养;(5)注重吸收前朝经验;(6)注重法律的作用;(7)对各种文化兼收并蓄;(8)重文轻武。(每点2分,答出4点得满分) ‎ ‎2、影响:(1)促进了西夏政权的进步(封建化进程) ;(2)促进了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 ;(3)巩固了统治;(4)重文轻武政策导致军备废弛,国家衰落。(答出3点可得满分) ‎ ‎28、(1)事件:九一八事变 ‎ 原因:日本陷入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苏联力量的日益增长;蒋介石统一中国趋势的增强;欧美国家陷入经济危机中;中国东北特殊的历史地理状况。(8分) ‎ ‎(2)国际联盟对日本入侵中国东北采取绥靖政策。这一政策牺牲了中国的利益,助长了日本乃至整个德意日法西斯集团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英法等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损人害己,对二战爆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7分) ‎ ‎ ‎ ‎29、答案: ‎ ‎1.(1)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3)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4)买办的支持;(5)清政府统治危机不断加剧(每点2分,答出4点即可满分) ‎ ‎2. 盛宣怀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大买办、大官僚,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者。 他所主张的官督商办模式开创了近代股份公司的雏形;推动了洋务民用企业的开办和发展;增强了清政府抵御外敌的力量;为中国近代化做出了贡献,但他过分强调国家垄断,忽视市场规律,导致洋务企业后期发展艰难,甚至破产。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