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2-17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2020 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对 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 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 在一起进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常见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 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 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 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 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欲抑先扬 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 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 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 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 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一、【2019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9~10 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9.“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 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解析】9.本题考査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 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 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 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 法勾勒精卫形象。已经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 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的 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抱寸诚” 的决心“衔细石”的举动与“海波平”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 的心诚志坚。 二、【2019 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9~20 题。(8 分)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20.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 分) 【答案】20.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 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用衬托,用 “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 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解析】20.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 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诗歌前两联属 于环境描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宁 谧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数茎竹”“一架书” 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 涵养。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描写。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吟哦”“ 任狂疏” 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 欲立功勋恐”写出了李将军的 远大理想和追求。总之,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位情趣高雅、 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三、【2018 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 2 个小题。 送王昌龄 李 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20.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答案】20.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 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③结尾“叹息 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手法的把握。考生首先要明确何为“点染手法”,再结合诗歌具 体内容进行分析。诗歌标题点明该诗为离别诗,第一句“送君多暮情”点明伤别之情。接 下来详细地描写了景物,把暮景层层铺开,渲染了幽淡惆怅,烘托了离别之情。诗歌最后 “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依依不舍。 四、【2017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 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 分) 【答案】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 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 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 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任选一种)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的艺术手法。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分析,尾联为写景句, 表现出作者的闲适,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从“更待”两字分析,所写之景 应为想象之景,故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五、【2017 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8 分)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 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 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6 分) 【答案】20.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 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解析】从叙述的角度来看,本诗题为“采地黄者”,正文是采地黄者对当时年景、生活窘迫、 采地黄的艰辛、卖地黄的悲戚遭遇的讲述,诗歌通篇都是自述,这种叙述方式使故事更具 有真实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采地黄者对自己辛酸遭遇的叙述也就更能给读者深刻的 感受。从叙述的顺序来看,诗歌先写采地黄,再写卖地黄,属于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这 种叙述顺序的好处是使所叙述事件逐层深入,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从叙述的特点来看, 全诗没有能够直接体现情感的词汇,属于纯客观叙述,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深刻 地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连马食都吃不上的悲惨遭遇,有力地抨击了豪门大户对农民剥 削的残酷性。诗中对比手法运用比较明显,首先是采地黄者与买地黄者的对比,一个是生 活于农家,以采地黄度日的农民,迫切需要卖掉地黄来谋生,一个是生活在“朱门”的白 面郎,买地黄来喂马,还要讨价还价;其次是人与马的对比,采地黄者受饥挨饿,而“朱 门”的马却以地黄为食,通过对比揭露出人不如马、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批判的 主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 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 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解析】审题干,可知是问描写手法,所以思考时要从描写手法入手。解题时可知,这首 诗没有对梅花的正面描写,而是写了梅花的生长环境和作者的感受。所以是用了烘托和渲染的 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2.阅读下面这诗,完成试题。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答案】 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第一步)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 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景象清新。(第二步)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第三步)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审题干,题干中“情景关系的角度”,提示我 们应该选择抒情技巧中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明确之后,再结合前两联诗句进行分析,进 一步确定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是何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 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 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诗歌第三联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答案】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诗人伫立白马江头,目送韩十四登船解 缆,扬帆远去,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他还在凝想入神。韩十四走的主要是长江水路,宜 昌西面的黄牛峡是必经之地。这时诗人的耳际似乎响起了峡下黄牛滩的流水声,其中白马江头 的景色乃是实景,而黄牛峡则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虚景,虚实相生,饱含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解析】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最后分析艺术效果。 如此题考查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注意答出实景“白马江”头的景色和虚景“黄牛峡”,然后 分析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 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 风。 注:蛩:这里指蟋蟀。 槎: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问:本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试举其中两例加以赏析。 【答案】①借景抒情。如“草际鸣蛩,惊落梧桐”句,寒蛩哀鸣,梧桐叶落,借这凄凉之景, 奠定了感伤的基调。又如,借描写天上牛郎、织女分离之景,抒发自己的离愁。②反复。上片, 连用两个“浮槎”,写有情人划着木筏,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下片,连用三个“霎儿”, 写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大概牛郎织女还在分离吧,将离别的幽怨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 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 果。如此题考查的是借景抒情和反复的手法,借凄凉之景抒离别之情;用重复的词语更深刻地 将自己地情感体会出来。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王 维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谿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诗歌后两联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动静结合。颈联上句为静景,丛丛盛放的野花,特别好看;下句为动景,山谷中鸟 儿不时传来婉转的鸣叫声,更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动静结合,使景物的描写更具画面感。②借 景抒情(融情入景)。诗人夜晚静坐于空灵的山林,赏花听鸟鸣,感受清风在松林 中穿梭。作者 借寂静清幽的山林之景,表达了对感化寺景色的喜爱,对闲适、恬淡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后两联写景,所以手法可从景情之间的关 系和写景技巧的角度分析。从景情关系上,寓情于景,诗人在寂静的山林中赏花听鸟鸣,写出 了作者的闲适之情,以及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从写景技巧的角度,可从听觉“鸟鸣”和视 觉“野花”的角度分析,视听结合,写出了山谷中景物的清幽,写出作者的闲造之感。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杜鹃花得红字① 真山民②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亦即须押此韵。②真山民, 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 这首咏物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杜鹃花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虚实结合。首联从虚处着笔,哀怨动人的传说给杜鹃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第二联由 虚到实,杜鹃鸟啼血染红千山万里,开出满山的红杜鹃花,景象悲壮,遗恨尤为沉重。第三联 前句写实,写月下杜鹃花翠烟笼罩枝条;后句虚写,写杜鹃精魄早已乘昔日和暖的东风飞回朝 思暮想的锦水之滨,意象凄美动人。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赏析表现手法的能力。答题时结合诗句,注意“往事”“旧”“至今”等 词语,从每一联着手,不难得出答案。 7.阅读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神子·初至休宁冬夜作① 葛胜仲 昏昏雪意惨云容。猎霜风。岁将穷。流落天涯,憔悴一衰翁。清夜小窗围兽火②,倾酒绿, 借颜红。 官梅疏艳小壶中。暗香浓。玉玲珑。对景忽惊,身在大江东。上国故人谁念我,晴嶂远, 暮云重。 注:①此词是词人刚被贬官休宁(今安徽休宁县)时所作。 ②“兽火”指炉火。 结尾“上国故人谁念我,晴嶂远,暮云重”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妙处? 【答案】结尾处情景交融(以景结情),在远山阻隔、暮雪重重的意象中,既有词人对自己被 贬官后,友人疏远、人情淡薄的感叹,也有知己虽念旧,但关山重重,路途遥远,难相安慰的 无奈。这结尾实则是词人对至交的怀念,然而却从对方入笔,更见情之深切。 【解析】最后三句,在感情上又是一个转折。由梅花想到自己“身在大江东”,由“大江东” 又想到自己远离“上国”(即京师),想到故人。结句写“清嶂远,暮云重”,以景结情。在关 山阻碍,暮霭重重的意象中,既有对自己被贬官后,友人疏远,人情淡薄的感叹,也有知己虽 念旧,但关山重重,路途遥远,难相慰安的怀念。这结句实则是自己对至交的怀念,然却从对 方入笔,此更见情之深切。 本词构思巧妙,以景托情,以景结情,情景交融,首尾圆合。景的描写富有变化,从而揭示了 情的变化──由昏雪、愁云、霜风转而写暗香冷艳的梅花,又写到“嶂远、云重”,使情也随 之悲而喜,喜而悲。景的无穷变化,情的跌宕繁复,使全词意象鲜明,感人至深。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虞美人 舒 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 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②赠我江南春色一 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 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本词是如何表现词人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①词人直抒胸臆,“浮生”一句写光阴荏苒,自己寂寥寡欢,只能借酒浇愁,孤独一 生。②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借日暮时分登楼所见的花残香消、烟波荡漾与双燕分飞来寄托内 心的孤寂。③用典,化用陆凯折梅相赠的典故,希望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能给“雪满长 安”的自己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表达渴望得到友人慰问的心情。④虚写(或虚实结 合、从对方落笔、想象),下阕后两句设想友人想念自己,登上高台眺望,即使道远雪阻也会 寄给我江南一枝梅,更能显出迟暮怀人的深深情谊(念友情深)。.Com] 【解析】为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用典 等。作答时,先指出手法,再结合词句分析表达效果。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赋得,分题赋,分到的什么题目,祢为“赋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 称“赋得暮雨”。 15.诗人虽为分题赋诗,但写景抒情不流于斧凿,请结合颔联赏析“景”“情”相融的巧 妙之处。 【答案】15.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 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描 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渲染了浓浓的离愁别绪。 【解析】此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我们可以从修辞、炼字、语言风格、表现手法、 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诗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有怎样的深刻含义;也可以分析诗句中哪些字用得比较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还可以整体分 析诗句的语言特色。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这是写景。冥冥暮色,霏 霏烟雨,帆的形象寄托了作者的遥念,羽湿行迟的去鸟,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渲染出昏暗沉 重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沉重的心境,渲染了浓浓的离愁别绪。 10.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各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词人在下阕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答案】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空城、黑夜、筛声呜咽,使词人更感孤独萧索, 引发其思乡之情。②直抒胸臆。“秋梦不归家”一句直接点出深沉悲枪的思家之念。③以景结 情。“残灯落碎花”写残烛燃尽,灯花纷落,词人归梦不成,辗转难眠,思家之愁在这漫漫长 夜愈深愈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 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 中作用。题干问的是“词人在下阕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的”,需要结合下阕内容分 析抒情方法。结合“笳声”“夜”“空城”等分析,借景抒情,所写之景充溢着一片悲凉的情调, 引发其思乡之情。“秋梦不归家”是抒情,是感叹,直抒胸臆,道出了深蕴的悲怆孤独的思乡 之情。“残灯落碎花”是写眼前实景,诗人“归家”而不得,希冀于梦中,又不能入睡,就只 能在“残灯”独坐了。将词人的思乡梦不成与眼前的残灯结合,簌簌而落的灯花是词人心碎的 隐喻。以景结情,思家之愁越来越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