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2-13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2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无为”和“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3.思想家在世时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等。导致孔子如此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他的宣传方式不得法 B.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 C.他的思想不利于统治阶级稳固统治 D.他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保守 4.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5.下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张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民贵君轻 B.兼爱尚贤 C.中央集权 D.无为而治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7.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 8.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 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 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9.“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10.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曾在此地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双方辩论的焦点应是 A.穷理的方法问题 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C.理气的关系问题 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 11.“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12.“二程”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是气化而生的,不可避免地受到“气”的侵蚀,产生弊端,因而具有恶的因素。这反映了“二程”继承并发展了 A.孟子的性善论 B.孔子礼的思想 C.荀子的性恶论 D.佛教的天命观 13.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妇女有财产继承权,法律也允许妇女改嫁、离婚,甚至丈夫外出三年不归,女方就可以主动提出离婚。这说明宋代 A.妇女地位逐步提高 B.理学影响范围有限 C.三纲五常尚未出现 D.儒家伦理已法律化 14.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15.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B.提出“工商皆本” C.主张“经世致用” D.批判君主专制 16.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写道:“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材料认为黄宗羲的思想 A.继承儒家民本思想 B.继承并发展儒家思想 C.具有现代民本思想的特征 D.儒家思想与现代民本思想结合 17.以下是某一学派对法律本质的论述:“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这一学派是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学派 C.启蒙思想家 D.自然哲学家 18.苏格拉底把古希腊哲学从“天上带到人间”。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提出“认识你自己”,把思考重点从自然引向自我 ②提出“美德即知识”,启发人们去追寻人生真谛 ③把古希腊哲学发展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科 ④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 A.抨击愚昧 B.倡导平等 C.讽刺贪淫 D.推崇人性 20.著名史学家钱乘旦对欧洲近代某一思想解放运动有过这样的评价:“它促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和西方支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格局的形成。几个世纪以来,它被誉为西方文化的世俗化决定性阶段和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的发展的起点。”下列有关这一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 B.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 C.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 21.威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22.“人文精神”即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内涵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C.“灵魂得救在于心中信仰” D.“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23.下列关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不正确的是 选项 叙述 历史时期 A 从自然哲学走向人文哲学 古代希腊 B 以神为本转为以人为本 文艺复兴 C 从简化宗教仪式到取消宗教仪式 宗教改革 D 从自然法则走向道德法则 启蒙运动 24.培根曾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改变了整个世界……如此之大,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发现了。”这里所说“影响”主要是指 A.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B.使世界由分散走向了整体 C.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是欧美工业革命开展的根本原因 25.《齐民要术》中强调“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功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这句话所反映的农学思想是 A.顺应天时,多种经营 B.工商皆本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重农抑商 二、非选择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孔子曰:“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材料二 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材料三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编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四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之处?(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和宋明理学家对“人性”的认识有何不同?(4分) (3)通过以上对东西方思想文明的对比,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2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6分) (5)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4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池,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外元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如此知一切可见不可见的事物,都在心中,便知心量之广大无边,放之则弥六合,退之则藏于密。” ——《传习录》 材料三 “心学”是一种高扬“心”亦即人的主体性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作为理学家,王阳明与朱熹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为目标,同样鼓吹“明天理去人欲”。然而,朱子与王阳明的思维走向却大不一样:程朱以“理”为本体,充分肯定“理”的客观性和人理性认识客观的“理”的可能性。但是,“理”哲学更多地突出了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规范,而没有给人以应有的地位。对于它来说,人是受外部的天理或自身的人欲支配的客体,而不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主体。而“心”哲学则以心为主体,从而导出了人的主体性这一主调。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的主要观点。(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异同。(10分) 28.自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纸一直是人类交流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更是所有科学和文化进步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造纸术西传过程一览表 时间 重大事件 时间 重大事件 793年 大马士革开办了造纸厂 1405年 由法国传 入比利时 900年 造纸术传入埃及 1494年 传入英国 1150年 阿拉伯人渡过地中海,在西班牙的沙堤瓦城建起了一座造纸厂 1567年 传入俄国 1189年 由西班牙传入法国的耶洛城 1586年 传入荷兰 1276年 阿拉伯人通过地中海,经西西里岛在意大利建立了造纸厂 1694年 由荷兰传 入美国 ——根据王连科的《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编制 材料二 18世纪之后,欧洲各国的纸张生产,逐步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械操作过渡,改进了工艺,提高了效率和质量,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但是我国在纸发明以后)1 700年内一直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直到1881年(清光绪七年)在上海成立了由美商出面经营的华章造纸厂,中国才有了第一家机器造纸厂。 ——王连科《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 (1)请指出材料一中一处明显的史实错误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纸术对欧洲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6分) (2) 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18世纪之后欧洲“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而中国却长期“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的原因。(8分) 吉化一中高二月考历史试卷 1、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是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所以在当时最典型的是“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项是秦朝时期;C项是汉朝时期;D项是唐朝时期。 答案:A 2、解析:依材料信息:绝弃圣智、仁义、巧利。这是反对儒家和墨家的思想;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是小国寡民的思想。 答案:C 3、解析:解答本题需要了解诸子百家中儒家的主要思想主张。当时统治者对儒家思想兴趣不大,主要在于儒家的思想主张不符合诸侯争霸的需要。 答案:B 4、解析:孟子“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大意是:眼中没有父母、君上的人(违反儒家礼仪道德的人),犹如畜生豺狼。司马迁“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大意是:如果天下都按这些思想来做,那么就没有尊卑差异了。他们都在批判墨家的“兼爱”思想。 答案:B 5、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法家“中央集权”的思想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A属于孟子的思想,B属于墨子的思想,D属于道家的思想。 答案:C 6、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秦朝之后建立汉朝,汉初以道家思想为治国理念,“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一句说明到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是思想上的大一统、专制的体现。B、C、D说法错误。 答案:A 7、解析:本题考查对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比较。该题较容易,回答中需注意“根本着眼点”,应选D项“加强君主专制”。B、C项明显错误,A项是表面现象。 答案:D 8、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董仲舒认为,“善”出自人性,但人性不一定是“善”的,因为需要君主来完善人性,这是天意,说明董仲舒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根据题干中“性比于禾,善比于米”分析,认为人性本善属于孟子观点,根据“此天意也”分析,认为君主的权力来源与“天”属于“君权神授”的体现,因此应选B项。荀子主张性恶论,题干中没有C、D项的表现。 答案:B 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材料、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扣住题干中心词“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即可知对应反映的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局面,A项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符合题意;B项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是在两汉之际,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与题意无关;而D项绘画风格的写实更是无法体现,只是说明“三教合一”趋势。故选A项。 答案:A 10、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理学、心学的不同的掌握程度。朱熹为理学大师,陆九渊为心学的开山祖师,双方辩论的焦点主要在于双方对探究理的方法的异同,理学强调向外探求,心学强调向内探究,认为“心就是理”。所以答案为A。 答案:A 11、解析:本题考查程朱理学的相关内容。材料反映了程朱理学主张气节、品德和人的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形成了积极的影响。故选D。 答案:D 12、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二程”的观点与孟子的性善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又对孟子的性善论有发展,故A项正确;孔子的“礼”主张克己复礼,故B项错误;“二程”认为“天命之性是至善无疵的”,这显然与荀子的性恶论是背道而驰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天命观的相关涉及,故D项错误。 答案:A 13、答案:B 14.解析:抓住题干中材料“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等信息,结合异端思想家李贽的主张,可以得知李贽主张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反对对孔子的迷信崇拜。 答案:C 15、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本质”和“时代发展”等关键词,本质应该优先从经济基础去理解,民主批判相对应的经济基础应该是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时代发展的要求”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与时代发展要求相对应的思想主张是发展工商业经济。所以,B项提出“工商皆本”最吻合题意,故选B。 答案:B 16、解析:材料的大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省略号之前部分阐述了黄宗羲的思想有对儒家思想继承的一面;省略号之后的部分又表达了不能认为其思想“无新见”,所以通篇体现的观点即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B项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题中材料的观点。 答案:B 17、解析:从材料“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可以看出这一学派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不应强求一致。而与此观点相对应的只有智者学派,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18、解析: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泰格拉的思想,排除④。 答案:A 19、解析:本题以人文主义思想家伊拉斯谟的作品命制,体现了对人性的本质要求,结合文艺复兴时期的情况,可判断为 D 项。 答案:D 20、解析:从材料中“促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 西方支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格局的形成”、“西方文化的世俗化决定性阶段和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的发展的起点”等关键词,可以判断出使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指文艺复兴,这是西方近代文明的开始,之前都是笼罩在宗教神学的阴影当中,各选项说法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是B项。A项指古希腊的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的思想等;C项指宗教改革的影响;D项是启蒙运动的作用。 答案:B 21、解析:宗教改革反对“富有的世俗君主”,体现了它是反封建的政治斗争,故选C。“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表明宗教改革并非是反对教皇的宗教斗争,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宗教改革反对教皇是因为他是“富有的世俗君主”,但这并非民主革命,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族色彩,D项错误。 答案:C 22、解析:“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强调的是理性,符合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内涵,故选B。A项反映的是西方人文精神起源时期的人文精神,错误;C项反映的是宗教改革时期人文精神,错误;D项出自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错误。 答案:B 23、解析:宗教改革并没有改变宗教信仰,只是简化宗教仪式,强调信仰得救,不再以教会为中介,突出人文主义色彩。 答案:C 24、解析: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在于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促进了其社会转型,故选C项。 答案:C 25、解析:由材料可知,《齐民要术》强调“顺天时,量地力”,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否则就会“劳而无获”。 答案:C 26.答案: (1)相同点:都重视道德、知识并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关系;都重视教育的作用。(4分) (2)不同: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 文艺复兴思想家弘扬人文主义,倡导个性解放。(4分) (3)结论: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人类的思想文化发展具有多元性,要客观、辩证看待。(任意一个即可,2分) (4)意 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起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6分) (5)鼓励追求财富;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人文主义。(4分) 27.答案: (1)主要观点:“理”是万物的本源;“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任意两点均可,4分) (2)主要观点:人是世界的主体,人所生活的世界离不开人的主观感受。(2分) (3)相同点:都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都主张维护封建伦理制度。(任意两点均可,4分) 不同点:理学强调“理”是客观外在的,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强调理在心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理学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心学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6分) 28. 答案:(1)错误:“1694年由荷兰传入美国”。理由:因为1776年美国才建国。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创造了条件。(6分) (2)欧洲:18世纪后欧洲社会经济、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造纸术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械操作过渡。中国:封建制度和传统观念阻碍了科技进步;长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使新的生产方式未能得到正常发育,从而使造纸术一直停留在手工业阶段。(8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