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甘肃省秦安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12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甘肃省秦安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12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第I卷  阅读题  ‎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②“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 ‎③“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首先是“一”。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其次是“二”。“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再次是“五”。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 ‎④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 ‎⑤当时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有以下几类。一是生命。铜镜铭文这样的考古资料透露了秦汉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看来当时的人们相信人是可以不死的,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极其困难。如果说铜镜铭文、帛画、画像石中的神仙内容及秦汉方士的求仙寻药炼金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期望和想象,那么很明显,他们也努力地探索过人体的奥秘与医疗技术,张家山汉简中的《脉书》、马王堆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等,就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和忧患。正是在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二是幸福。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富贵”与子孙“繁衍”成了更现实的追求,铜镜铭文中那么多的“富贵”和“宜 子孙”的字样就是明证。三是国家。当诸侯国家日益消亡或削弱,各种文化区域日趋混融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时候,人们开始彼此认同。“天下”一词在当时是一个较纯粹的政治概念,当人们逐渐有了更广泛的地理知识之后,人们认识到自己所熟悉的地域只是天下的一部分,于是又常常使用“海内”一词。“海内”一词在当时成了中国人的文化疆域的代名词,凡是生活在海内的人,凡是有共同语言、习俗、观念与服饰的海内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 ‎ ‎(本文有删改)‎ ‎1.关于秦汉时代人们对“天”的认识,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 B.人类的社会秩序、伦理关系都是以“天”为依据来建立的。如果发生紊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 C.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权贵,都把“天”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依据,认为遵循“天”的规则,效法“天”,能够获得思想和行为的合法性。 ‎ D.“天”是自然的法则,一切知识都与之相关,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的表述显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联,五行、五声、五色、五方、五祀等实际上都体现了“天”蕴含的自然法则与宇宙秩序。   ‎ B.“一”“二”“五”等数字概念表达了“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这些概念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牵连着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   ‎ C.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 D.因为“天”等同于“一”,意味着绝对和神圣,所以,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以显示对唯一的神的崇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汉时代,与“天下”一词作为政治概念不同,“海内”是“文化疆域”的代名词,“海内”的人于文化层面能够彼此认同。  ‎ B.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  ‎ C.秦汉时代,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这样的生死观导致了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对于“富贵”和“宜子孙”的追求即是神仙信仰世俗化的重要表现。  ‎ D.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 ‎【答案】‎ ‎1.C ‎2.D ‎ ‎3.A ‎【解析】‎ ‎1.‎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以“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2.‎ 试题分析:D项“因为……所以……”强加因果。原文是“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即可得到答案。‎ ‎3.‎ 试题分析:B.“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错,原文是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C.张冠李戴。“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说的是人们关心的第一个中心问题“生命”,“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则说的是第二个中心问题“幸福”。D.强加因果,且“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于文无据。‎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 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注意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确定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柳元景,字孝仁,河东解人也。少便弓马。数随父伐蛮,以勇称。寡言有器质。荆州刺史谢晦闻其名,要之,未及往而晦败。雍州刺史刘道产深爱其能,元景时居父忧.未得加命。会荆州刺史江夏王义恭召之,道产谓曰:“久规相屈,今贵王有召,难辄相留,乖意以为惘惘。”服阕,迁义恭司空行参军,随府转司徒太尉城局参军,太祖见又嘉之。‎ 世祖西镇襄阳,义恭以元景为将帅,即以为广威将军、随郡太守。既至,而蛮断驿道,欲来攻郡。酃内少粮。器杖又乏,元景设方略,得六七百人,分五百人屯驿道。或曰:“蛮将逼城,不宜分众。”元景曰:“蛮闻郡遣重成,岂悟城内兵少。且表里合攻,于计为长。”会蛮垂至,乃使驿道为备,潜出其后,戒曰:“火举驰进。”前后俱发,蛮众惊扰,投水死者千余人,斩获数百。郡境肃然。‎ 元景起自将帅,及当朝理务,虽非所长,而有弘雅之美。时在朝勋要,多事产业,唯元景独无所营。南岸有数十亩菜园,守园人卖得钱二万送还宅,元景曰:“我立此固种菜,以供家中啖尔。乃复卖莱以取钱,夺百姓之利邪!”以钱乞守园人。‎ 世祖严暴异常,元景虽荷宠遇,恒虑及祸。太宰江夏王义恭及诸大臣,莫不重足屏气,未尝敢私往来。世祖崩,义恭、元景等并相谓曰:“今日始免横死。”前废帝少有凶德,内不能平,杀戴法兴后,悖情转露。义恭、元景等忧惧无计,乃与师伯等谋废帝立义恭,日夜聚谋,而持疑不能速决。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出门逢弟车骑司马叔仁,戎服率左右壮士数十人欲拒命,元景苦禁之。既出巷,军士大至,下车受戮,容色恬然,时年六十。‎ ‎(选自《南史•柳元景传》,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祖,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者王朝的承上启下的人物的特定庙号,也有作为开基者的,例如三国的曹丕和西晋的司马炎、蒙元的忽必烈等都是世祖的庙号。文中的“世祖”指宋孝武帝刘骏(430年―464年),南朝宋第五位皇帝孝武帝。 ‎ B.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父忧是指遭逢父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服阕,指服丧期满。 ‎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 D.废帝,被废黜的皇帝。前废帝,指宋孝武帝刘骏长子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第六位皇帝。凶残暴虐,滥杀大臣,就连他的叔叔也没能幸免。 ‎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 B.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 C.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 D.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元景自幼学武,多次随其父出征,以勇闻名,荆州刺史谢晦、雍州刺史刘道产闻知其名,皆曾欲罗致帐下,但事情末果。‎ B.柳元景虽出身行伍,却颇有谋略。他被任命为广威将军、随郡火守后,广设方略,斩获数百,郡境肃然,展露了他的军事才能。‎ C.柳元景为人显出非同寻常的厚道。当他得知他家菜园的守园人将吃不了的蔬菜卖掉,得钱二万送给他时,非常生气,将钱送给了守圆人。‎ D.柳元景因世祖生性猜忌严暴,担心突遭横祸,日夜小心谨慎,于是与人合谋策划政变,试图改立刘义恭为帝,因密谋泄漏惨遭杀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久规相屈,今贵王有召,难辄相留,乖意以为惘惘。(5分)‎ ‎(2)元景起自将帅,及当朝理务,虽非所长,而有弘雅之美。(5分)‎ ‎【答案】‎ ‎4.C ‎5.B ‎6.D ‎7.(1)很久就想规劝您屈尊来这里任职,现在贵王相召,难以挽留你,违背了心意感到很失意。(“规”、“屈”、“乖意”、“惘惘”各1分,句意1分)(2)柳元景由将帅起家,等他执掌了朝政,管理政务虽然不是他所擅长的,却有高雅的美名。(“起自”、“当朝理务”、“所长”、“弘雅”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4.‎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在记忆一些文学常识时,我们可以把所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在按照相同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可以按考点分类、风格分类、地位评价分类、文章体裁分类、题材人物分类、等等。 举例:风格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派”“豪放派”等。文章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上述记忆方法并非只能单独使用,在实际记忆过程中,它们往往是综合运用的。既是对文学常识的多角度记忆,又是变化了的反复记忆,其效果自然会更好。如本题即使记忆模糊了,可从理解“举茂才”的“举”来推测,“举”举荐、科举,结合生活常识,是自下而上的,所以也可以选出正确的选项。‎ ‎5.‎ 试题分析:结合上文,可知“发觉”指的是事情被发觉,其后应断开,可排除A项和D项。再结合上下文,弄懂语段的大意,就明白“帝”、“左右”、第二个“元景”都是主语,应当在句首;可排除C项。‎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6.‎ 试题分析:D项由原文最后一段中“前废帝少有凶德,内不能平,杀戴法兴后,悖情转露。义恭、元景等忧惧无计,乃与师伯等谋废帝立义恭……”可知,“与人合谋策划政变”是前废帝时。‎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没有赏析的内容。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一般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有: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言中经常省略主语,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语,区分“人物”,总体关照段首的“时间”、“地点”,区分“事件”表述是否错误等。‎ ‎7.‎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删”“调”“换”“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柳元景字孝仁,河东解县人。柳元景少年时期就熟悉弓马,多次跟随父亲讨伐蛮人,以勇敢著称。他少言寡语,有器识,荆州刺史谢晦听到他的名气,曾经邀请他,还没有来得及去而谢晦失败。雍州刺史刘道产深爱他的能力,元景当时在家为父亲守丧,不能任命。正赶上荆州刺史江夏王刘义恭又召用他,刘道产对他说:“很久就想规劝您屈尊来这里任职,现在贵王相召,难以挽留你,违背了心意感到很失意。”服丧期满,逐步升迁为刘义恭司徒太尉城局参军。文帝见到后又十分欣赏。‎ 孝武帝西镇襄阳,刘义恭推荐柳元景,于是便任命他为武威将军、随郡太守。等到任以后,敌人断绝了驿道交通,要攻打郡。酃县内缺少粮食。武器又缺乏,元景想方设法得到六七百人,分开五百人驻守驿道。有人说:“敌将逼近城池,不应该分开军队。”元景说:“敌军听说郡里派遣重兵,哪里能悟出城内兵马少。况且内外配合攻击,是好的计策。”恰逢敌人逼近,就让驿道的人做好准备,潜伏在他们后面,告诫说:“火把一亮,马上前进。”前后一起出发,敌人惊慌失措,投水死的有千余人,斩杀和俘虏了数百人,郡内治安肃然。‎ 柳元景由将帅起家,等他执掌了朝政,管理政务虽然不是他所擅长的,却有高雅的美名。当时在朝的要人大多经营产业,只有柳元景独自无所经营。江南岸有几十亩菜园,守园人卖菜得了二万钱,送还给家里。柳元景说:“我开这个园子种菜,目的是供家中吃的,却又卖了取钱,是要夺百姓们的利吗?”结果把钱送给了守园人。‎ 孝武帝严厉暴虐无常,柳元景虽然受到了宠幸的待遇,却总是担心遭到祸患。太宰江夏王刘义恭以及各位大臣无不小心翼翼,不敢互相来往。孝武帝逝世,刘义恭、柳元景等互相说:“今天才算免除了横死。”废帝少年而有凶德,内心不能平衡,杀掉戴法兴以后,悖谬之情暴露,刘义恭、柳元景担忧恐惧,便与颜师伯等谋划废除皇帝,立刘义恭,日夜聚在一起谋划,但犹疑不能迅速决断。事情被发觉,废帝亲自率领宿卫兵出阵讨伐,他以诏令的名义召见柳元景。左右的人跑来报信,说兵刃戒备情况反常。柳元景知道灾祸到了,整顿朝服乘上车子,应召出门。遇上弟弟车骑司马柳叔仁穿着军服,左右壮士几十人,打算拒绝服从命令,柳元景苦苦禁止。等出了街巷,军士大批开来,柳元景下车受死,表情十分安静。当时六十岁。‎ ‎ (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客 从 杜 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 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8.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5分)‎ ‎9.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6分)‎ ‎【答案】‎ ‎8.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评分标准:答出故事梗概的,给2分;答出“欲辨不成书”意思的,给2分;答出“哀今征敛无”意思的,给1分。‎ ‎9.“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 评分标准:答出“珠中有隐字”寓意的,给3分;答出珍珠“化为血”寓意的,给3分。两题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8.‎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本题出题的角度新颖,跳出了以往试题中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框框。题干要求简述这个故事,是把杜甫的这首诗当作记叙文来看。既然这样,就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过程去考虑。先逐联分析,理解各句意思;再按事件的过程整合答案。‎ ‎9.‎ 试题分析:此诗大约是公元七六九年(唐代宗大历四年)杜甫在长沙所作。这是一首寓言式的政治讽刺诗。揭露统治者对人民的横征暴敛,便是这首诗的主题。杜甫巧妙地、准确地运用了传说,用“泉客”象征广大的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用泉客的“珠”象征由人民血汗创造出来的劳动果实。关于珠的传说是相当多的,如明月珠、夜光珠等,为什么一定要用泉客珠呢?赵次公说:“必用泉客珠,言其珠从眼位所出也。”(郭注卷十五引)这话很能揭示作者的用心所在。本题解答时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即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赋税之重,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有隐字”“化为血”明确地传达出这些隐情。珠是眼泪变成的,故珠上的“隐字”说穿了便是“泪”字。‎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重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知人论世,借助创作背景去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感受了很多,本诗与之一脉相承。二是要注意结合诗句描述和背景资料。注释中有“泉客珠”和“隐字”的解释,也给了我们思维的方向。‎ ‎ (三) 名句名篇默写:(5分)‎ ‎10.补写下面句子: ‎ ‎①          ,          。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琵琶行》)。‎ ‎②《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 ‎③《送东阳马生序》中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     ,      。‎ ‎【答案】①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②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③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解析】‎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所考的名句,有一定的迷惑性,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因此提倡考生备考中首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然后要立足于“写”,避免会背不会写的情况。‎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 讨 白 李进祥 马亚瑟用了十二年时间,才在一个叫马家大山的村子找到了锁拉西。‎ 锁拉西突然见到了马亚瑟,怔往了,脸上的表情极为复杂,有惊、有喜、有疑惑,也有恐惧。马亚瑟看着,感觉到自己的脸上也一定是同样的表情,脸也一定被那些复杂的表情弄得扭曲了。‎ 两个人对视着,谁也不知道第一句话该怎样开口。‎ 一只苍蝇就叫得很凄凉。‎ 锁拉西先开口:‎ ‎“你到底还是找来了。”‎ ‎“我找了你十二年。”‎ ‎“我等了你十二年,怕了你十二年,想了你十二年。”‎ ‎“我也是!”‎ ‎“你成家了吗?”‎ ‎“没有,成啥家呢,马主席托付的事没办成。”‎ ‎“马主席托付的事,啥事?”‎ ‎“报仇,惩治叛徒。”‎ ‎“我不是叛徒!”锁拉西突然高声说。‎ ‎“可你跑了。”‎ 锁拉西又激动了,连声说:“我没有叛变!我只想安安静静地过几天日子。”‎ ‎“临阵脱逃,和叛变一样。”‎ ‎“不一样。红军走了,自治政府散了,我不跑咋办,等死吗?”‎ ‎“红军走的时候,叫马主席一起走,他走了吗?马主席被抓了,其他人走了吗?”‎ 锁拉西不说话了。‎ ‎“给你三天时间。”马亚瑟侧身望着锁拉西说。锁拉西笑了,不是苦笑而是那种很解脱的笑。‎ ‎“我知道迟早有这一天,我也盼着这一天。人总是要见安拉的,早死早得脱离。要是当时就战死了,那该多好。”锁拉西的语气平静了,但平静中又有伤感。这份伤感马亚瑟也有同感。。‎ 当天下午,锁拉西出去了,说是有些账债要清一清,有些人情要还,不能把账债带到后世里去。‎ 锁拉西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才回来,他一脸的轻松。山窝子里太阳升起的迟,落下去的早。但太阳落下去后,天还亮着。‎ 吃过晚饭,做过了晚礼拜,两个人就在小房子里的炕上睡了。两个人都睡不着,东拉西扯地说了一夜闲话。‎ 第二天一早起来做过了晨礼拜,太阳还没露出脸,锁拉西就张罗着要宰羊,说是过个尔麦里,顺便也给自己念个讨白。‎ 晚上,锁拉西没有和马亚瑟一起住,他说得把他的事跟家里人说说,把后事安顿一下。马亚瑟送锁拉西出门时,山头上有夜猫子的叫声大笑样地响起,叫声在几座山之间来回地滚响了许久还回音不绝,一直响在马亚瑟的心上。‎ 马亚瑟睡不着。‎ 他看到锁拉西和女人先到了儿女住的窑洞,一家人应该是说了许久的话,一盏油灯一直幽暗地亮着。马亚瑟的眼睛也亮着。星星把院子照得冷亮的时候,锁拉西和女人才出了儿女的屋子。女人一手端着灯盏,一手遮挡着一点橘黄色的火苗,像在呵护着一个生命。火苗一闪一闪的,马亚瑟真担心它会熄灭了。它却终于闪进另一个窑洞,马亚瑟才松了一口气。‎ 一声清亮的鸡啼,万籁突然又归于沉寂。所有的声音都跑得一丝不剩。只有空壳还留在马亚瑟的耳边。马亚瑟也成了一具空壳,他的灵魂被听到的那些声音掏出来,挂在三尺高的上方,连他自己都有些认不出来了。‎ 锁拉西突然进来了,在幽暗的晨曦中,他的脸上有少年般的亮光,他双手托着一把刀,就是他曾经用来杀敌的那把刀。刀被重新擦拭过了,冷亮得真像是铁。‎ 锁拉西把刀子递给马亚瑟,急切地说:“天亮以前动手吧!再看到太阳,我会难过的。趁他们这会儿都睡着,快动手。他们看到了也要难过。”‎ 马亚瑟机械地接过刀子,看着锁拉西,他眼中是那只宰杀过了的绵羊。绵羊的眼睛里没有恐惧,没有乞求,空得近乎神圣。‎ 锁拉西面向西方跪着,闭上了眼睛,嘴里小声地念着。【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马亚瑟知道他是在给自己念讨白。马亚瑟有些恍惚。‎ 锁拉西则再一次催促马亚瑟:“快动手吧!你还等啥呢?”‎ 马亚瑟被喊醒了,他这才真切地看到锁拉西。第一缕晨光已透进屋子,马亚瑟的手突然握紧了刀把,举起刀子。刀子在晨光中像月牙一样。月牙慢慢地落下来,“当”的一声掉到地上。‎ 一阵光影乱动。锁拉西的女人,他的儿子尤素夫,还有女儿阿米乃都慌慌地进来了。很显然他们一直在外面听着。‎ 马亚瑟这时候已经拿定了主意,他对仍在跪着的锁拉西说:“那个临阵脱逃的锁拉西已经被我宰杀过了,你起来吧。”说完这句,马亚瑟就走了。锁拉西一家人早呆了,谁也没有送他。‎ 马亚瑟走出大门的时候,大黑狗问询地向他叫了一声。他没有回头,向太阳即将升起的那个山头走去。‎ ‎(选自2015年第5期《小说选刊》,有删改)‎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十二年后马亚瑟终于找到了锁拉西展开故事,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B.锁拉西和马亚瑟是战友,一起参加过革命,可是后来红军走了,自治政府散了,马亚瑟坚持革命,而锁拉西却背叛了革命,娶妻生子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C.马亚瑟和锁拉西两位老朋友相见,前者决心执行命令处死后者,而后者安排家事,念了讨白平静受死。前者看到后者温馨的家庭、真诚的忏悔,于是刀下留人,毅然离去。‎ D.小说没有从正面去描写战争的惨烈、战士的无畏,而是通过马亚瑟的叙述去回顾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2)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和作用。(5分)‎ ‎(3) 作品在谋篇布局上非常巧妙,尤其是小说的结局出乎意料,意蕴悠长。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 ‎(1)(3分)C ‎(2)(5分)我国民间有“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等俗语,常把猫头鹰当做“不祥之鸟”,当做厄运和死亡的象征。(2分)烘托气氛,营造氛围。本文用这恐怖的环境来衬托马亚瑟当时复杂、矛盾的心理。(3分)‎ ‎(3)(6分)从结构安排上看,有欧亨利式的结尾,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马亚瑟执行命令想处死锁拉西,而故事结局陡然一转,猛烈撞击着读者的心灵,可谓是意蕴悠长。(2分)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充分表现了人物内心激烈的矛盾斗争,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2分)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通过这个故事的结局,既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又赞美了人性的真善美。(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属于有意拔高。B项,“而锁拉西却背叛了革命”错,应是“而锁拉西却脱离了革命”。D项,“通过马亚瑟的叙述”错,应是“通过马亚瑟和锁拉西的对话、通过战争背后的故事去回顾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考点定位】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小说中语言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小说中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2)试题分析:本题画线句子从内容上看,属于环境描写,写的是猫头鹰(夜猫子)的叫声,而猫头鹰在中国民间一般被迷信地看作是不祥的鸟,认为它能带来厄运和死亡。作者写用了“大笑”“滚响了许久”“回音不绝”等词来写猫头鹰的叫声,渲染了一种极其阴森恐怖的氛围,烘托出人物内心的烦闷压抑矛盾与纠结。‎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对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进行分析,答题步骤:抓关键词——上下勾连;对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语句,就要抓住它使用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本题所考查句子属于环境描写,还要考虑到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等。‎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 分析谋篇布局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伏笔、照应,选取人称的角度。常用的构思技巧从立意方面看,主要有托物言志、象征、对比反衬、欲抑先扬;从选材组材看,主要有以小见大、形散神聚、巧设线索;从结构安排看,主要有照应、伏笔(铺垫)、悬念、层层深入、总分总结构等等。本题考查小说的结尾的艺术:主要有出乎意料之未却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的空间;和前文的内容形成较大的反差,引起读者的思考;卒章显志直接点明主题;运用环境描写等升华主旨等。‎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谢家麟:创新是没有终点的旅程 吴月辉 ‎2016年2月20日上午8时12分,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谢家麟的生命停止在这一刻,享年96岁。‎ ‎2012年,92岁高龄的谢家麟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当被问及数十年学术生涯中哪件事最值得自豪时,谢家麟笑笑说:“我就是胆子大,什么都不怕!”‎ 正是这种什么都不怕的闯劲,曾让年仅35岁的谢家麟名扬美国。那是1955年,他在美国芝加哥医学中心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电子束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开拓了高能电子束治癌的全新领域。研制这台医用加速器时,还有斯坦福大学4名教授级的专家也接了同样的工作,作为对手,谢家麟无论在资历上还是在可供调遣的人员和资源上,与他们都不在一个量级。因为是医用,这台加速器的要求格外高。“这件事以前没人做过,无例可循。但我觉得这是独当一面、锻炼自己的绝好机会,因此就毫不迟疑地接受了。”‎ 回国后,他又带领一批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耗时8年建成了中国第一台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当时国内几乎没有人了解加速器。面对一个又一个困难,他说:“什么叫做科研工作?做科研工作就是解决困难。没有困难,那就用不着科研了。”【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1979年,已过花甲的谢家麟再一次“大胆”地投入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研制工作中。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世界高等加速器的一次革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难度非常大。有人说,这就好比站在铁路月台上,想跳上一辆飞驰而来的特快列车。如果没有抓住,就会粉身碎骨。然而,由谢家麟带领的团队最终还是跳上了这辆“飞驰的列车”。  ‎ 这一次次因为“大胆”而创造的奇迹,皆源于谢家麟深厚的科学功底和坚持创新的精神。‎ 对于创新,谢家麟终生都在以身作则,即便是在耄耋之年也依然如此。80岁之后,他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多,便将精力投入到了研究如何将低能电子直线加速器小型化的课题上,提出了“创新四部曲”,并最终研制成功。而谢家麟进行此项研究的初衷十分简单,他只是不愿陷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状态之中,希望继续发挥自己的能力做点有益的事情。‎ 谢家麟曾多次公开表达自己对于创新的理解。他认为,在研究的初始阶段,“跟踪”是必须的,假如不 能处于和前人相近的水平,“超过”就无从谈起。然而,谢家麟更强调,要认清“跟踪模仿”与原创性发明是有很大差别的,他常说的一句话便是“原创是人天生的本性”。正是因为有了谢家麟这样的科学家,科研创新之路才永远不会中断,如他的自传书名一般,这是一段“没有终点的旅程”。‎ 谢家麟还十分重视科学实践当中的动手能力。谢家麟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在所有科技创新活动中,特别是实验领域的创新,要自己能够动手,才能掌握第一手的情况,知道关键问题的症结所在,而可做适当调整,最后达到预期目标。如果自己不懂动手,则犹如开车时需要一人观看路面情况,再转告掌管方向盘的人来调整方向。‎ 对于未来,谢家麟有着美好期许。他在自传中如此寄语青年人:“要立志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有良好素质的人,然后才是在科技领域作出伟大的贡献,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这样,自己才会幸福,别人才会因你的存在而幸福,社会才会因你的知识而更美好。”‎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2月22日)有删改 相关链接:‎ 有人问谢家麟,是否后悔当年回国的决定。他的回答永远是:“不后悔,我做了正确的选择,回国使我有机会施展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祖国建设服务。”他曾对自己的孩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不能成为伟大人物,可以原谅,那是机遇和能力的问题。但不能成为一砖一瓦,那是不可原谅的。因为只要把精力放到一件事上,就不会无作为。”无论是科学大师还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梦想。(余建斌《梦想需要加速器》) ‎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A.这篇传记采用倒叙的手法,没有全面叙述谢家麟一生的情况而是截取了他在科技创新路上几个人生片段有侧重地表现其科技贡献与科学精神。‎ B.为了佐证谢家麟在治学观念、研究方法、国际视野、合作胸怀、为人处事等方面的大家风范,作者直接引用了谢家麟自己和熟悉他的人的许多原话。‎ C.谢家麟在科学研究生涯中取得一系列奇迹般的成就,与他一直以来的闯劲、自身的深厚科学功底和比较强的科技动手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D.到了晚年,谢家麟依然坚持科学研究,因为他要以身作则,以便更好地激励青年科学家们;同时,也是为了发挥余热而多做点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 ‎(2) 谢家麟的一生始终围绕着“创新”两个字,他是如何做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3) 谢家麟对青年人的寄语,其实也是他自己的人生写照。对谢家麟对青年人的寄语,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案】‎ ‎(1)(3分)A ‎ ‎(2)(4分)(1)终身以身作则,以创新精神做出很多的科技贡献。(2)‎ 敢于大胆设想,讲究创新方法。(3)重视原创性创新。(4)创新的路上,重视科学实践当中的动手能力。(每点1分)【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3)(5分)谢家麟的寄语要求青年人做到德才兼备,具有优秀的品质(也可以“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有良好素质的人”),而谢家麟自己的一生正是这样做的。(1分)具体表现为:(1)有爱国情怀,主动为国家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2分)(2)有自己的人生梦想,有所作为。在科技创新的路上有闯劲。(2分)‎ ‎【解析】‎ ‎【名师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主人公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他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2)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要仔细审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创新”,通读全文,找到与“创新”相关的信息,逐一筛选,归纳总结出答案。如:“我就是胆子大,什么都不怕!”“对于创新,谢家麟终生都在以身作则”“提出了‘创新四部曲’”“他常说的一句话便是‘原创是人天生的本性’”“谢家麟还十分重视科学实践当中的动手能力”等。‎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传记的分析概括。解答这类题目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首先要仔细阅读题干,找出关键词,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快速通读全文,确定答题区间,再仔细阅读相应文本,依据关键词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归纳整合得出答案。本题的答题区间主要集中在后五段,可逐段筛选再归纳总结。‎ ‎【考点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题目,这是传记类文本常考的题目,此类题的答题步骤是:第一步,仔细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确定题干考查传主的优秀品质还是贡献、成就。第二步,确定信息所在区间,仔细阅读,从文中 筛选关键句子、词语。第三步,分条归纳,得出答案。‎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 ‎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水浒传》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书中的许多段落已深入人心,妇孺皆知。‎ ‎②天津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王平一段《野猪林》中的“大雪飘”,唱得酣畅淋漓,荡气回肠。‎ ‎③复习时要精做题,尤其是要自己先做,此后再与答案对比,以此发现自己答题的缺陷所在。长此以往,现代文阅读能力肯定会有所提高。‎ ‎④他这次犯的错误虽然没有酿成人错,但如果认为它不足为训,不引以为戒,以后会吃亏的。‎ ‎⑤取得了成绩当然值得高兴,但是不能因为成绩就连我们的错误也一笔抹杀了。‎ ‎⑥《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②④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深入人心:指思想、理论、学说、主张等为大家所深刻理解并拥护。使用正确。荡气回肠:使肝肠回荡,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使用正确。长此以往: 指时间久了会有不好的结果。长期这样下去(多指不好的情况)。使用正确。④引以为戒:是指把过去犯错误的教训拿来当做警戒,避免重犯。出自《国语·楚语下》。解释引:用;戒:鉴戒。指把过去犯错误的教训拿来作为警戒,避免重犯。⑤一笔抹杀:偏正式;作谓语。抹杀:涂掉。一笔涂掉。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⑥抑扬顿挫: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抑:也是压抑的抑,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以形容悦耳的声音。‎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采用的是独立辨析形式,指向明确,所选成语皆是常用常见易误成语,难度不大。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古诗词是祖国文化的瑰宝,那里蕴藏着我们需要的大量营养,堪比我们的“文化母乳”,它可以使我们同本壮元,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积累丰厚的底蕴。‎ B.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一直享有盛誉。‎ C.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 D.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都将成为减排重点监管对象。‎ ‎【答案】A ‎【解析】‎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15.请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3分) ‎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自己觉得幸福。 这是一句人人皆知的大白话。 我却知道,有不少人, 很多人并非为自己的感觉,而是为了他人的观瞻而去构建自己的人生与生活。 窥察别人的生活与家庭,便成为我们生活的另一部分。‎ A.也许   但是    而且   因此 ‎ B.如果   而   甚至   因而 C.如果   但是   而且   因此 ‎ D.也许   而   甚至   因而 ‎【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能力,重点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快速阅读整段文字,把握语段的整体意思;然后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句和句之间的关系,看前后句中是否有关联词语;再根据上下文语句内容的关系、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运用什么关联词语,同时还要注意哪些关联词语应是成对出现的,如果在句中使用则必须前后呼应。‎ ‎16.请根据以下语段的内容,在结尾处的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文字,使句意完整。不超过40个字。(5分)‎ 吐槽就是相当于“抬杠”、“揭老底”、“拆台”等,现在社会上对吐槽一词的理解不尽一致,还存在着滥用误用的情况。下面是“吐槽”的一些特点:‎ 一、绝大部分吐槽都是针对被吐槽者离谱的言行而产生的,没有离谱就没有槽点,而吐槽的内容也必须公正客观。比如有人说“果然还是宅在家里一辈子舒服啊”,某网友就会吐槽,“会那样想的只有你吧”。这类吐槽体现了普遍的价值观。‎ 二、吐槽是对他人的言论或行为的回应,对话中第一个发言的不叫吐槽,称不上对话的更不是。‎ 三、吐槽的语言不能艰深晦涩,应该浅显易懂,否则别人就会接着吐槽,“你这谁能听得懂啊?”吐槽一般也就一句话,不会太长。【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四、吐槽的目的,是指出对方话语或行为的离谱之处加以揶揄或感慨,任何包含指责与愤怒的攻击性言论都不算是吐槽,吐槽不存在恶意。‎ 总之,真正意义上的吐槽应是                          。‎ ‎【答案】客观公正地用通俗简短的方式回应被吐槽人离谱的言行,以达到揶揄或感慨目的的言论。‎ ‎【解析】‎ 试题分析:这实际上是一道下定义类的概括压缩试题,其解题的思路是先找出其宾语的中心语,即“言论”,然后再从材料中筛选出能表现其属性或特质的关键词语作宾语的定语即可。“一”中可筛选出“针对被吐槽者离谱的言行”,“二”可筛选出“对他人的言论或行为的回应”,“三”可筛选出“浅显易懂”,“四”可筛选出“目的……揶揄或感慨”。‎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压缩语段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 明确共几段话,每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是一段话,就要明确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筛选重点句子(或词语),归纳主要意思。(注,重点词语可参照:“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结果如何”或“什么怎么样”的模式来寻找。)最后根据字数限制组织语言答题。‎ ‎17.心理学中存在着许多有趣的“倒U曲线”,下图就是表现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倒U曲线”,请根据下图写出关于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两条结论并给出一条建议。(6分)‎ ‎【答案】(6分)结论一:当压力过小或压力过大时,业绩表现较差。(2分)‎ 结论二:适度的压力能提升工作绩效。/压力水平适度时能达到绩效高峰。(2分)‎ 建议:为了提升工作业绩,进行压力管理十分必要。(2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解析】‎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根据图表写结论、提建议是表文转换的常见题型,解答时一定要兼顾表格中的各个要素,首先要读清图表的标题注释,明确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然后分析数据变化,找规律,舍弃次要信息保留主要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总结推断得出结论,再根据结论来提建议。注意,图表类题目解答时用词一定要准确。‎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选择的立场就是继续成为这样一个思考者和批判者,如果可能的话,也想成为一个预警者,无非是盛世危言嘛,我希望被嘲笑,希望自己所有的担心都落空,非常希望。   ——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 做一个建设者,永远比单纯的希望砸烂它取而代之的批判者,更难能可贵。   ——马海祥博客  ‎ 不仅当一个批判者,也要做一个建设者。——《人民日报》‎ 对于“批判者”“建设者”“批判者和建设者”,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答案】例文 为了建设而批判 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说:“不以建设为目的的批判者不是好的批判者。” ‎ 建设者做出事业,为人民服务;而批判者则发现问题,使人警醒。当然,只知建设而不吸取建议是不行的;同样,一味的批评也不可取。如果批判是为了更 好的建设呢?这样的批判者才是最好。 ‎ 魏征为了建设而批判,逼出了照耀历史的贞观之治。不畏圣怒,倒拔龙须,屡次大闹朝堂,毫不退缩。我想,是他的出发点才使他有如此勇气,那出发点就是为了更好地建设。能在死后让唐太宗号啕大哭,而又已开辟盛世,这样的人生已足够。反现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以及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极力批判文化思想,不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国家,而是为了使百姓顺从听话,使自己易于统治,这样的批判者,实在是可恶。 ‎ 梁思成为了建设而批判,才能有我们今天看到的古都北京。解放初期人们激进的愚昧思想,认为凡是和封建社会挂勾的都不是好东西,都应该彻底消灭。在这种狂热的思想下,意义丰富的古都北京已是形势危及。我国著名的建设家梁思成心急了,“拆下北京城一块城墙,就像是在我身上剜去一块肉”。为了建设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北京城,梁思成不畏权势,奋起发声,尖锐地批判那些偏激分子。虽然北京城里的建筑未能全部保住,但留下来的已足以令我们震撼,那是来为了更好地建设以命相搏的批判! ‎ 大卫·斯特思为了建设而批判,打造出举世闻名的体育联盟。从1989年到2004年,大卫·斯特思作为NBA总裁掌管了NBA三十年,三十年的时间,他将岌岌可危的无头苍蝇变成了世界篮球的圣殿,其诸多为了建设的批判功不可没。为了建设良好品牌形象,他严正批判球员观战时嬉哈风的服饰,制定严格的着装令,强硬如乔丹也不得不服从;为了建设成全球知名的组织,他批判教练球探们的人种歧视,将发展的眼光投向美国本土之外,NBA也有了更多不同肤色的明星„„三十年时间,大卫·斯特思炮轰的东西不计其数,事后再想,人们无不佩服他的深谋远虑——所有批判都是为了更好的建设。正因如此,现在的NBA可谓无人不知,他本人也在退休后被选入了祭史密斯篮球名人堂。 ‎ 建设者固然很好,但一个以建设为目的的批判者能发现不足,使人警醒。所以,我愿成为为了建设的批判者。‎ ‎【解析】‎ 试题分析:先要研究三则材料各自的含意。看含意是选择的基础,首先得知道材料的含意,弄清楚了含意,才知道自己更欣赏谁,才能选择。看含意是比较的基础,比较,主要是比较含意,也是自己选择的理由。辨析概念很重要,“批判者”与“建设者”各代表一类人,弄清楚它们的含意,在这基础上比较、权衡,写出更欣赏谁。对于“批判者”和“建设者”,你更欣赏谁?这句话是说在这两者之间选出一个你更欣赏的,可是作文材料给了三种情况:做批判者、做建设者、既做批判者又做建设者。这三种选择哪一种都可以,都是符合题意的。选做批判者最次,因为它只预警无解决办法;选建设者属中等,选做批判者和建设者最好。 作文的基本思路:选择+比较、理由+结论。 主要运用比较思维和因果思维。【;来;源:全;品;高;考;网;】‎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公理婆理众说纷纭,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非全国卷没有这样的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如题干要求“对以上的事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就表明要写成议论文,不能写成记叙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就要求写作时学生有个性化的思考。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本题中“批判者”与“建设者”各代表一类人。弄清楚它们的含意,辨析概念很重要。在这基础上比较、权衡,写出更欣赏谁。写作时,可以选择“批判者”与“建设者”,批判者和建设者中任一种人或其表现谈自己的看法。‎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