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课时优案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课时优案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4课 蜀道难 课时优案1‎ ‎1.读准字音 ‎①鱼凫(  ) ②扪参(  )‎ ‎③抚膺(  ) ④砯崖(  )‎ ‎⑤喧豗(  ) ⑥猿猱(  )‎ ‎⑦石栈(  ) ⑧巉岩(  )‎ ‎⑨咨嗟(  ) ⑩崔嵬(  )‎ ‎⑪吮血(  ) ⑫狼与豺(  )‎ 答案 ①fú ②mén ③yīnɡ ④pīnɡ ⑤huī ⑥náo ‎⑦zhàn ⑧chán ⑨zī jiē ⑩wéi ⑪shǔn ⑫chái ‎2.古今异义 ‎(1)可以横绝峨眉巅 古义:                             ‎ 今义:能够,行。‎ ‎(2)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古义:                             ‎ 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答案 (1)两个词,可,可以;以,凭借。 (2)这样以后。‎ ‎3.一词多义 ‎(1)危 ‎(2)当 ‎(3)绝 ‎(4)坐 ‎1.梳理文章结构脉络,完成填空。‎ 5‎ 答案 烘托 安居难 ‎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把实写、虚写和想象、夸张结合起来刻画山的高险,突出了蜀道之难。‎ B.李白擅长写乐府体裁,是因为乐府格律较严,也较讲究韵律,能体现高超的艺术手法。‎ C.诗歌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D.诗人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的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 答案 A 解析 B项,强加因果,且乐府形式自由、活泼。C项,“悲凉的基调”错误,应是“奠定了雄浑的基调”。D项,应是“浪漫主义色彩”。‎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B.以手抚膺坐长叹 C.剑阁峥嵘而崔嵬 D.所守或匪亲 答案 D 解析 “匪”通“非”,不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当太白有鸟道     当:对着,向 B.青泥何盘盘 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5‎ C.所守或匪亲 或:有的(人)‎ D.以手抚膺坐长叹 膺:胸口 答案 C 解析 或:倘若。‎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问君西游何时还?‎ ‎②青泥何盘盘 B.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C.①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②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D.①危乎高哉!‎ ‎②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答案 D 解析 A项,何:①疑问代词,什么;②副词,多么。B项,之:①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C项,与:①介词,跟,和;②连词,和。D项,乎:语气助词,无实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西当太白有鸟道 B.朝避猛虎 C.砯崖转石万壑雷 D.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答案 C 解析 C项,名词作动词,冲击。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5.下列句子中,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不然,籍何以至此 C.但见悲鸟号古木 D.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答案 B 解析 B项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例句“胡为”即“为胡”,B项,“何以”即“以何”。A项,状语后置句,“于上青天”后置。C项,省略句,“号”后省略介词“于”。D项,省略句,“啼”后省略介词“于”。‎ 二、精段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5‎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使……凋谢 B.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离开 C.砯崖转石万壑雷 转:转动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胡:哪里 答案 A 解析 B.距离;C.使滚动;D.何,什么。‎ ‎7.对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于:比 B.但见悲鸟号古木 但:只 C.其险也如此 其:加强语气,无义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乎:语助词,无义 答案 C 解析 C.其:代词,它的。‎ ‎8.下列对第二段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开始,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途愁苦,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 B.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途愁苦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C.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逶迤千里的蜀道的奇险风光:“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D.在这段文字中,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惊险万状,目不暇接,造成一种排山倒海之势。‎ 答案 C 解析 C.“虚实结合”的说法错误,因为只有实写,且运用了夸张、衬托的手法。‎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译文:                              ‎ ‎                                   ‎ ‎(2)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5‎ 译文:                              ‎ ‎                                   ‎ 答案 (1)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猿猱想要翻过也愁于攀援。‎ ‎(2)又听到杜鹃在悲啼夜空中的明月,哀愁充满了空山。‎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