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得)之体育课程改革 学生角色转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体育(心得)之体育课程改革 学生角色转变

体育论文之体育课程改革 学生角色转变 ‎ ‎  摘要:在体育课程改革中教师需要重新定位,同时如何改变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也极为重要,因此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关于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的角色进行探讨。‎ ‎  关键词:体育  改革  学生  角色   转变 ‎  前言 ‎  1996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根据“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生体育”的思想现行体育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如体育观念相对滞后,况技体育观、阶段体育观、体质体育观,还比较盛行,已不适应时代与教育的发展;体育课程内容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需要;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也终生体育脱节;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以竞技运动为中心,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中心,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难以发挥;体育课程学习评价过分注重学生的体育和运动技能,对于其他方面比较忽视,而评价标准“一刀切”‎ ‎,采用绝对性评价,导致一些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害怕,甚至厌恶情绪,并使大多数学生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增高,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中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人越来越多,学生的体质水平明显下降,因此现行的体育课程改革不仅意味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还意味着学生角色的重新定位。‎ ‎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  1目标的作用 ‎  体育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评价功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是体育教学转变学生角色的前提,如果学生不明确目标,那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必然是盲目的、被动的,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就必须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角色重新定位。‎ ‎  1、2目标的意义 ‎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实际是交往,因此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观论”和“主导主体论”‎ ‎,而且在实践中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对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或称课的任务)一般偏向于教的一面且较抽象的描述。如蹲踞式跳远教材的课堂教学目标,一般为“通过学习蹲踞式跳远,初步掌握踏跳、腾空技术”等,这种表述:一是过于抽象,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二是不利于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没有明确的目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就难以得到发挥。因此使学生明确学生目标显得尤以重要。‎ ‎  1、3目的的方向 ‎  一个完整、规范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一般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作、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行为主体教学既教学对象,体育教学目标应描述的学生的行为,而不是体育教师的行为。如在50米快速跑教学中可设“学生每次不低于9秒的速度完成3-5个50米跑练习”,这样学生明确了课的目标,而且通过努力可以主动积极地实现学习的目标,而不至于盲目被动的学习。‎ ‎  2、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材内容 ‎  在体育课程中,所设置的教材内容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需要,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学生和学习兴趣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与终生体育脱节,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课堂中角色转变一个重要因素。如根据学校的条件选用一些令学生感兴趣的球类运动,跳绳健身操、体操、爬山、游泳等项目。同时介绍一些简便易行和有效的练习方法,使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得到积极锻炼,使学生在课外也得到锻炼,从而提高自己科学健身的水平来提高自己的课余生活,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标。在课堂上,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  3、采用主题式教学形式 ‎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多采用一课两教材模式,这样一节课活动的时间最多不过15分钟。作为促进体能提高的活动时间,还要区别上下肢的运动负荷,很显然,这并无真正科学依据和实效的。所以传统的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学生也往往不能适应这种突然的转变,无论是情绪还是活动,都显得别扭。因此主题式教学成为主流,它具有完整的情节,符合学生直观思维方式,在教学中,随着情节的演进,主体的情绪,活动也能随之而展开。例如:采用主题式教学形式,以教学内容为快速跑的体育与健康课上,教师除了可以选择加速跑这类练习之外,会更多地考虑选择跑的各种游戏来发展学生快速跑的能力,如追捉游戏或者接力游戏等学生喜欢进行的内容去实现这个教学目标。采用这种方法,给体育教学留下很大的空间,既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又给学生课余活动增添了许多内容,既改变了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中传统的角色,又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  4、采用合理的教学评价 ‎  以往体育课程学习评价过分注重学生体能与技能,对于其它方面比较忽视。而且评价标准“一刀切”‎ 采用绝对性评价,导致一些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害怕,甚至厌恶情绪,并使大多数学生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因此在体育课程中教师应发掘新的课程评价方法,从而改变以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被动的角色。‎ ‎  教学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标准》形式下,力求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择功能而强化其激励,发展功能。所以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可采用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价,既注重终结性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评价;既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自评和互评。在评价内容上(对学生而言)既包括对学生体能与技能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态度、心理、行为的评价,努力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这样便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使学生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得到重新定位。‎ ‎  结束语:1、体育课程改革标志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  2、体育课程改革标志着学生角色的重新定位。‎ ‎  3、体育课程改革意味着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改变以往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建构知识的主体。‎ ‎  参考文献:1、《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 ‎  2、《中国学校体育》2002.2‎ ‎  3、《中国学校体育》2002.4‎ ‎  4、《上海体育》2001.2‎ ‎  5、《体育与健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