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刷题精选模块一弱项提优卷6正确鉴赏小说的文学形象的特点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刷题精选模块一弱项提优卷6正确鉴赏小说的文学形象的特点含解析

弱项提优卷6 正确鉴赏小说的文学形象的特点 ‎『提优利器』‎ 形象是小说的中心要素,作者要通过典型环境去刻画形象的典型性格,由形象的遭遇和命运去承载和揭示作者的意图和小说的主题。小说形象一般分为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鉴赏小说的文学形象的特点作为阅读小说的必考内容,是对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解答此类试题,学生仍然存在鉴赏标准不一致、回答混乱和概括不全面、用语不准确的问题。在训练中,学生只有正确把握性格用词的含义,坚持由外而内、由性格特征到精神品质的分析思考,才能正确鉴赏小说的文学形象的特点。熟能生巧,同学们,来练一练吧!‎ ‎『小试牛刀』‎ 一、(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赏析形象特点的过程)‎ 理水(节选)‎ 鲁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2),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2),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2)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2)‎ - 12 -‎ 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2)‎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2)‎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2)‎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 ‎“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禹微微一笑(2):“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2)。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2)!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 12 -‎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水乡沿途的风景”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 B.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汗”,与写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人”,是以所谓“孝”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D.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错误,鲁迅从反顾历史和讽喻现实的目的出发,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在上古时代的神话世界里插入大量的现代人事,使作品逸出了传统历史小说的范围,呈现出鲜明的怪诞性和喜剧讽刺性。‎ ‎2.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 答:  ‎ ‎ ‎ 答案 ①外貌描写。作者描写了“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写他黑瘦的面目、粗手粗脚,突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②语言描写。简短有力的语言,突出人物的朴素、沉着、坚定、务实和富于远见卓识。③对比手法。通过大禹和大臣们的对比来刻画形象,突出大禹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和勇于改革的胆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指明小说运用的艺术手法,而后要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中的体现,最后要点明这样的手法突出了人物形象怎样的特点。作者在写作本文的过程中,用到了外貌、语言、对比的手法,赞颂了大智大勇、吃苦实干、公而忘私的大禹,意在借古代的英雄人物及其所代表的民族精神,激励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强意识。‎ ‎3.《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答:  ‎ - 12 -‎ ‎ ‎ 答案 ①从内容上说,这篇小说取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但是作者虚构了很多原故事中不存在的人物和情节,推陈出新。作品考查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词语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③这篇小说以传说为基础,以新编为手法,体现出一种创新思维。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关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特征的能力。本题可换一个问法,“本文是如何使‘故事’变成‘新编’的?”,这样就好理解了,涉及作者如何处理“故事”,是照搬还是改编?具体可从选取构思特点、艺术手法运用、思想特点、结构特色、语言特点等考虑。①选材构思方面,本文显然采用“大禹治水变堵为导”的基本故事框架,于史有据,富有历史韵味;②艺术手法方面,“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现代词语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③思想方面,作者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的观照,经过对“故事”进行“新编”,使小说在主题上具有讽刺现实的功能,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二十年后 欧·亨利 纽约的一条大道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他边走边一家家打量,还不时转过头,用警惕的目光向平静的大道两头远望。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了。‎ 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 ‎“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你听了觉得稀奇,是吗?好吧,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 ‎“那餐馆5年前就被拆除了。”警察接上去说。‎ 男子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20年前的今天晚上,”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们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从孩提时候起,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们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们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 - 12 -‎ ‎“这听起来倒挺有意思的。”警察说,“你们分手以后,你就没有收到过你那位朋友的信吗?”‎ ‎“哦,收到过他的信。有一段时间我们曾相互通信。”那男子说,“可是一两年之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你知道,西部是个很大的地方。而我呢,又总是不断地东奔西跑。可我相信,吉米只要还活着,就一定会来这儿和我相会的。他是我最信得过的朋友啦。”‎ 说完,男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小巧玲珑的金表。表上的宝石在黑暗中闪闪发光。“九点五十七分了。”他说,“我们上一次是十点整在这儿的餐馆分手的。”‎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 ‎“当然啰!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们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假如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 ‎“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他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官先生。”‎ ‎“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 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住了耳朵。‎ ‎“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 ‎“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 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不错,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啧,啧,啧!20年是个不短的时间啊!你看,鲍勃!原来的那个饭馆已经不在啦!要是它没有被拆除,我们再一块儿在这里面共进晚餐该多好啊!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 ‎“我已经设法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你的变化不小啊,吉米。我原来根本没有想到你会长这么高的个子。”‎ ‎“哦,你走了以后,我是长高了一点儿。”‎ ‎“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 ‎“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叙叙往事。”‎ 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 ‎“你不是吉米·维尔斯。”他说,“20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面目全非。”从他说话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在怀疑对方。‎ - 12 -‎ ‎“然而,20年的时间却有可能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你被捕了,鲍勃。芝加哥的警方猜到你会到这个城市来的,于是他们通知我们说,他们想跟你‘聊聊’。好吧,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条子,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 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便条上写着:‎ 鲍勃: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寒冷寂静的夜晚,“夜间10点”“寥寥无几”“一阵冷飕飕的风”,环境的幽冷、夜晚的凄清成为情节展开的标记,故事空间进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 B.第五段刻画出鲍勃的容貌及性格,并用“伤疤”暗示了其在西部的经历。从后文“表上的宝石在黑暗中闪闪发光”可推测出鲍勃的经济状况,一定是在西部发了财。‎ C.小说中出现两次对“一阵冷飕飕的风”的环境描写;第二次渲染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也成为情节转换的标志。这如同影视作品中的背景音乐一样,对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暗示作用。‎ D.小说把警察与罪犯这一对最不可调和的矛盾摆到友谊面前,让警察深陷在职业操守与私人情感的深渊中挣扎。是继续保持对挚友的忠诚,还是履行自己作为警察的职责,吉米最终选择了后者。‎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项,“轻松和谐的气氛”错误,应该是渲染了一种沉寂尴尬的气氛,此时吉米已经发现鲍勃的罪犯身份,并且准备离开找人逮捕他。此处环境描写,为后文吉米的离开,另一警察现身准备逮捕鲍勃的情节转换埋下伏笔。‎ ‎5.小说成功地刻画了吉米的人物形象,请概括并分析。(6分)‎ 答:  ‎ ‎ ‎ 答案 ①尽职尽责。在寒冷凄清的夜晚,吉米认真地执勤,“边走边一家家打量,他还不时转过头,用警惕的目光向平静的大道两头远望”都表现了他的尽职尽责。‎ ‎②机警理智,冷静善思。吉米正直的个性与警察的历练让他冷静面对犯罪朋友。他没有暴露身份,而是理智、冷静地观察,寻找对策。‎ ‎③忠于职守,不徇私情。吉米在“情与法”的对抗中交战,他不忍心亲自逮捕自己的朋友,又不能徇情枉法,最终让一个便衣警察逮捕鲍勃,既避免了亲自逮捕朋友的尴尬,也恪尽职守,履行了一个警察的责任。‎ 解析 ‎ - 12 -‎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在文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从文中来看,小说中的吉米是一个优秀的警士,他在寒冷的夜晚,认真地执行自己的任务,“边走边一家家打量……”,这些表现出吉米的尽职尽责;当站在店铺门口的男子引起吉米注意后,吉米“认真地看了他一眼”,说明吉米观察仔细,可能已经发现端倪,但他稳重谨慎,不动声色,以一名警士的身份与老朋友交谈,没有马上兴奋得揭露自己的身份,这表现出吉米的理智冷静;当吉米发现老朋友是要被缉捕的人后,吉米理智战胜了情感,暗中通知了便衣警察,这说明吉米有正义感,不徇私情。‎ ‎6.小说虽然简短,情节也不是很复杂,然而仔细品读,有很多人性的冲突反映在小说里。你认为小说中人性的冲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答:  ‎ ‎ ‎ 答案 这些冲突有真与伪的冲突,有善与恶的冲突,有情感与理智的冲突。‎ ‎①吉米·维尔斯与鲍勃体现出真与伪的冲突。鲍勃为赴二十年前之约而来,自始至终看到的是一个很“真”的鲍勃。吉米则伪装了他的身份,以一种“假”呈现给鲍勃。‎ ‎②善与恶的冲突体现在两位主人公身上。鲍勃是恶的代表,吉米是警察,正义的化身。善与恶同时也体现在鲍勃身上,作为恶人的鲍勃,对友谊却是珍视与忠诚的。‎ ‎③情感与理智的冲突体现在吉米身上。是为正义抓捕,还是为友情放过一马。这种理智与情感的冲突在吉米内心争斗着,给读者留下了更深刻的思考空间。‎ 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中人性的冲突体现在哪里”,然后理解“人性”这一词语,再看小说中设置了哪些人物形象,都表现出怎样的人性,这些人性存在怎样的冲突。“人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从文中来看,小说中主要设置了两个人物形象,即警察吉米和罪犯鲍勃,小说主要写鲍勃赴二十年前之约和抓捕鲍勃这两件事情,其中警察吉米无疑是正义的化身,而罪犯鲍勃则是恶的代表,这二人之间存在善与恶的冲突;从鲍勃本身来看,也存在善恶,鲍勃犯罪是恶,而他遵守二十年的约定来赴约,这是对友情的珍视和忠诚,这是善;从吉米来看,吉米是警察,鲍勃是罪犯,这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这二人又是曾经的挚友,这让警察吉米深陷在职业操守与私人情感的深渊中,是继续保持对挚友的忠诚,还是履行自己作为警察的职责,在吉米的身上呈现出情感和理智的冲突;鲍勃是赴约而来,他展现出的是真实的一面,而吉米面对罪犯隐瞒了自己的身份,呈现给鲍勃的是假的一面,这里又存在真与伪的冲突。‎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刀锋战士 衡德宏 - 12 -‎ 余波是一位八路军战士,原本负责反战同盟中日军士兵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这天接到命令,赶到日寇盘踞的城市,从事地下工作。余波虽然更希望在正面战场上狠狠杀敌,但他知道情报工作同样重要,于是愉快地脱下军装,化名为“剃刀”,从此成为一名时时刻刻行走在刀锋上的情报人员。‎ 这天余波接收到密电码:明日午后两点,在灵应禅寺大雄宝殿与我党地下人员接头,他叫“深谷”,你的任务是取回“深谷”手中的重要情报。‎ 第二天午后两点,大雄宝殿里香烟缭绕,木鱼声诵经声不绝于耳,香客们人头攒动。这里热闹又不失幽静,倒是接头的好地方。化妆成香客的余波正想着,忽然一丝若有若无的危险气息隐隐飘来,心头顿时一凛!敏锐的第六感曾无数次帮助他涉险过关,难道现在……‎ 就在这时,佛祖面前的蒲团上跪下一人。那是个精瘦的中年人,他声音不高也不低地虔诚祈祷:“佛祖啊,我外婆病了,外公也病了,求求佛祖保佑他们吧!”‎ 来不及多考虑了,余波当即在中年男人旁边的蒲团上跪下,并不看那人一眼,面对佛祖祈祷的声音同样不高也不低,刚好让他听到:“佛祖啊,我家猪病了,牛也病了,求求佛祖保佑它们吧!”‎ 余波祈祷完头也不回,掉头就走,一直走到一间幽静无人的偏殿内。不出所料,那精瘦的中年人跟了进来,因为刚才两人的祈祷词即为接头暗语。男人伸出手说:“我是深谷!”‎ 余波一把握住对方的手,用力握了握,心里一阵发烫。可现在不是诉说的时候,只回应了一句:“我是剃刀。情报呢?”‎ 深谷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显然在这儿遇到同志同样令他兴奋,但他摇摇头,低声说:“情报在我身上,但不能交给你,我得亲手交给你的上线。这是刚刚接到的命令,因为队伍中出现了叛徒,上级指示必须减少传递环节!事关重大,绝不能耽搁,请立即带我去!”‎ 难怪刚才嗅到一丝危险的气息,余波说道:“行,跟我来!”‎ 余波当即就往外走,身后深谷不远不近地跟着。当来到大雄宝殿外空旷的大院里时,刚才那种危险的第六感再次袭来,并且压迫感极强。余波蹲下身佯装系鞋带,眼波一扫,四面八方有几个精干的人正从香客中慢慢逼近。再猛一回头,正看到深谷跟在后面,一脸的深不可测,但没有紧张之色。两人眼光一触即分。‎ 此时余波身边全是香客,电光火石间,突然一声脆响,随即有人大叫一声,人多声杂,也不知叫的什么,但余波看到那几个精干的人忽然趴到了地上,动作迅捷,绝对训练有素!‎ 余波的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但转瞬即逝,忙迈步来到寺庙外。身后深谷还是不远不近地跟着,余波不用看也知道,深谷的身后依旧跟着那几个精干的人。‎ 这时恰好有个卖零食的小贩打眼前经过,余波忙叫住他,掏钱买了一包花生。刚走两步,回头一瞧,那可怜的小贩已被两人一把拖到了旁边,这两人正是跟踪者,而深谷恍若未见。‎ - 12 -‎ 余波继续往前走,领着深谷左一弯右一绕的,其间到一家书店买了一本书,还叫住一个卖香烟的小贩买了一包烟,不用说书店老板伙计和卖香烟的小贩也被身后跟踪的人严加审讯一番,他们这是怀疑那三位做生意的是余波的同伙,怕余波借机传递情报。不过余波知道,他们肯定一无所获。‎ 在一座破旧的四合院前,余波终于停下了脚步,再一回头,示意深谷稍停一下再进来,而不远处跟踪的人一闪即逝。然后余波推开门走了进去。‎ 过了片刻深谷不见余波出来叫他,忙大步进去,却见偌大的院子内空无一人。这时身后一直跟着的人冲了进来,四下一搜,不好,还有一个小小的后门,余波人不见了。‎ 几个人一起惊叫起来,他们说的竟是日语!刚要冲出那个后门追余波,“轰”的一声,脚下突然惊天动地般爆炸起来……‎ 在一处秘密场所,上级问余波:“剃刀同志,我们从另一条暗线得知,正如你所料,叛变的正是深谷,你是怎么知道的?”‎ 余波说:“当我在大雄宝殿外觉察到有人跟踪时,意外发现深谷一点也不意外,我就知道不妙,但还不能确定,说不定那些人还是我们的同志。就在这时香客中估计有调皮的小孩燃着了一个鞭炮,我灵机一动,大喊了一声‘卧倒’。香客们倒是纹丝不动,可跟踪的人趴下一大片,我这时才确定他们是日本特工,深谷有问题。”‎ 上级听了有些不解:“为什么可以确定?”‎ 余波一笑:“因为我是用日语喊的,不要忘了我曾在反战同盟中工作过。”‎ 上级一脸赞许,余波继续说:“而当我在路上先后买了零食、书本和一包烟后,我注意到这三个生意人全被日本特务拖到一旁严加审讯,其间身后的深谷对这一切视若未见,这不是一名我党地下工作者应有的反应。这下终于可以确认,他叛变了,日本特工是他带来的。”‎ 上级点点头,继续问道:“那你又是怎么通知同志们设下埋伏的?”‎ 余波说:“那三个生意人中的一个确实是我们的同志,当我买东西时,我把钞票折叠了四个角给他,这就意味着我遇到了危险,并将去那个我们早就约定好的四合院。他收到钞票后明白了我的意思,再发出信号通知他的下线,一个手势就足够了,他们再火速埋下炸药,并伺机引爆。”‎ 余波最后说:“我不能说出那三个生意人中哪一位是我们的同志,这是纪律。”‎ 上级吐口气,感慨地说:“是啊,在鬼子的心脏里,有多少我们的同志日日夜夜行走在刀锋上啊!我们要向跟你一样无畏的刀锋战士,致敬!”‎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篇对余波的介绍,既点明了他的身份,也为下文写他用日语喊出“卧倒”的情节埋下伏笔,可谓别具匠心。‎ B.“余波一把握住对方的手,用力握了握,心里一阵发烫”,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出余波在敌占区见到同志时的兴奋。‎ C.小说主要用旁观者视角讲故事,但也有视角的转换。“深谷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显然在这儿遇到同志同样令他兴奋”,就是亲历者余波的视角。‎ - 12 -‎ D.小说最后设置余波不说出三个生意人中哪一位是我们的同志的情节,目的是表明在恐怖弥漫的环境中,上级也不能完全信任。‎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和鉴赏的能力。D项,“上级也不能完全信任”错误,这表明余波严守地下工作纪律。‎ ‎8.请简要概括余波形象的主要特点。(6分)‎ 答:  ‎ ‎ ‎ 答案 ①谨慎警惕,对敌斗争经验丰富。②机智灵活,处理危机果断。③勇敢无畏。④严守组织纪律。‎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分析人物形象要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如本文开头写余波接到上级的任务后“于是愉快地脱下军装,化名为‘剃刀’,从此成为一名时时刻刻行走在刀锋上的情报人员”表现了他服从命令;当第二天午后两点他去大雄宝殿里和接头人接头的时候,“忽然一丝若有若无的危险气息隐隐飘来,心头顿时一凛!敏锐的第六感曾无数次帮助他涉险过关,难道现在……”表现了他的谨慎警惕,对敌斗争经验丰富;当他意识到有危险的时候“来不及多考虑了,余波当即在中年男人旁边的蒲团上跪下,并不看那人一眼,面对佛祖祈祷的声音同样不高也不低,刚好让他听到”“余波祈祷完头也不回,掉头就走,一直走到一间幽静无人的偏殿内”可见其机智灵活,处理危机果断;当他发现有敌人跟踪后仍想方设法地通知到他的同志,可见其勇敢无畏;他在和上级汇报工作时仍不能说出那三个生意人中哪一个是我们的同志,可见其严守组织纪律。‎ ‎9.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结合三处画横线句子中的“危险”具体分析。(6分)‎ 答:  ‎ ‎ ‎ 答案 ①第一次“危险”是余波接头前的感受,使气氛趋于紧张,造成悬念,陡生波澜。②第二次“危险”是余波感觉事情还有转机,暂时缓解了紧张气氛,这使情节趋缓。③第三次“危险”是余波感觉危险再度来袭,近在咫尺,情节再生波澜。‎ 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艺术魅力的能力。要紧紧围绕“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来具体分析,意思对即可。①“忽然一丝若有若无的危险气息隐隐飘来,心头顿时一凛”中“危险隐隐飘来”,形势变紧,危险近身;②“难怪刚才嗅到一丝危险的气息”中“刚才嗅到”,危险看似已经过去;③“刚才那种危险的第六感再次袭来,并且压迫感极强”中“再次袭来”,危险又至,局势更加紧张。‎ ‎      『提优点拨』(教师独具内容)‎ ‎1.通过描写语句去分析对象的特点 - 12 -‎ 人物描写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在全文阅读过程中,要勾画出描写人物形象的语句,便于集中分析把握。人物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从中可以看到小说人物性格的各个侧面。从环境描写入手,看人物性格成长变化的背景,小说中的环境可以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 ‎2.借助旁人的情感态度抓取对象的精神 ‎①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要感受到作者倾注在人物上的爱憎感情,留意体现作者对形象的态度和感情倾向的重要语句。②注意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关系。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人物之间的主次关系,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相互印象中,把握对象人物的性格特征。‎ ‎3.在情节发展中深入把握形象的内涵 从情节入手,看人物性格特征与发展变化。一方面要抓住故事情节的矛盾冲突来看人物性格的内涵;另一方面要关注重要场面和精彩细节中人物形象的表现。‎ ‎4.区分题干要求,解答要全面 ‎“概括”题只要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内容分析。在答题时要对性格特征进行分类归纳,内与外分开,性格层面与精神层面分开等,答案会更加清晰。‎ ‎5.要立足文本,具体分析 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有的小说人物生活时代距今较远,有的还是外国人物,这就要求考生不要用现代的眼光和思维去思考,一定要结合历史时代特点去阅读,用所在国家的文化观念和生活习惯去审视,方能正确归纳。‎ ‎『回顾提升』‎ 学而不思则罔,想一想刚才做题中运用的阅读和解题技巧并写下来,感知提优利器的美好。‎ ‎①阅读选择题:  ‎ ‎ 。‎ ‎②形象归纳题:  ‎ ‎ 。‎ - 12 -‎ - 1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