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6

高2015级高二(上)期中试题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30个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布哈林这种认识 A.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 B.客观评价了新经济体制 C.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 D.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 ‎2.自1926年到1939年,苏联的城市人口翻了一倍多,其增长率美国需要30年而大多数欧洲国家需不少于一个世纪的时间才能达到。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大战影响了欧美各国人口增长 B.苏联工业化促进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C.经济大危机使美国城市人口增长较慢 D.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使欧洲城市人口增长缓慢 ‎3.下面是俄国(苏联)1913-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表 ‎ ‎ 年份 ‎ 项目 ‎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1926年 ‎ 工业 产量 比重 生产资料生产 ‎ ‎40.7% ‎ ‎43.7%‎ ‎48.1% ‎ ‎43.4% ‎ ‎43.9% ‎ 消费资料生产 ‎ ‎59.3% ‎ ‎56.3% ‎ ‎51.9% ‎ ‎56.6% ‎ ‎56.1% ‎ 以下有关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结论,符合表中信息的是 A. 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稳定增长 ‎ 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基础之上 C.为以后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埋下祸根 ‎ D.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 ‎4.据报道:“几乎所有的新兴国家都优先选择……由美元、欧元和日元组成的基准性货币篮子,不过,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近年来……这三大货币之间的波动超越了人们的想象力,并且毫无规律。很多人开始怀念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厌恶自由浮动时代的黑暗。”对这种“怀念”情感理解正确的是 A.要求规范世界货币金融秩序 B.希望强化美元对世界的作用 C.要求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 D.主张提高欧元的世界影响力 ‎5.1994年《APEC经济领导人共同宣言》提出“不晚于2020年在亚太地区完成我们实现自由和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的目标。执行的时间将考虑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各经济实体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经济不迟于2010年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这一目标。”这表明APEC成员国 A.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B.反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C.坚持互利和互惠的原则 D.通过法律确立长远目标 ‎6.‎2010年4月25日,从美国首都华盛顿传来消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2010年联合春季会议通过的投票权改革方案中,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的整体投票权提高3.13个百分点,由原先的44.06%提高到47.19%。其中,中国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这说明了 A.大国操纵世界银行的局面得到彻底改观 B.会员国缴纳股金的份额与投票权开始脱钩 C.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D.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7.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 B.文化发展呈现出趋同的特点 C.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发展与交流 D.百家争鸣促进了文化的统一 ‎8.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 A.教授诸子经典,以求“通经致用” B.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治基础 C.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 D.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 ‎9.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 A.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 ‎ C.格物致知 D.读万卷书 ‎10.李贽承认个人私欲,“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天尽世道以交”,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商业交易合乎天理。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李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B.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C.封建专制统治己走向衰落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萌发 ‎11.柳宗元说:“浮图(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盛大)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所述反映出当时 A.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显露 B.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 C.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D.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 ‎12.唐诗中“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诗)“健儿宁都死,壮士耻为儒”(杜甫诗)反映出时风对文事的鄙薄.宋代儿童启蒙教育读本《神童诗》开篇却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反映了宋代 A.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B.科举制不断走向公平公正 C.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 D.重文轻武引发价值观念变化 ‎13.“他们关心的只是论辩的效果,至于真假、善恶、是非、曲折,他们是不管的。不但不管,为了赢得更多的学生,他们还有意模糊是非善恶的界限,声称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善恶是非,只要你掌握了论辩的技术,你就是是非善恶的标准。”这句话所能印证的名言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生而平等”‎ ‎14.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500到1400年之间写就的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B.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 C.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 ‎15.1521年,在沃尔姆斯帝国议会上,路德引用《圣经》宣称,“今天的基督福音仍然与古代一样引起纷争与动乱。这是上帝福音的特点,是早巳预定的。耶稣基督曾经说过,我来并不是让人间享太平,而是动刀兵。”路德这番言论意在 A. 谴责德国教派林立纷争不断 ‎ A. B.强调基督教蕴涵着反抗精神 C.赞赏帝国议会保障了普选权 ‎ D.激励新教徒应做上帝的逆子 ‎16.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采取措施: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这表明 A.保罗三世基本支持路德教派的改革 B.天主教会采取适当措施缓解天主教危机 C.天主教走上了与新教相融合的道路 D.禁止出售赎罪券是新教与旧教的共同目标 ‎17.“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为此,法国思想家 A.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B.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C.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D.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 ‎18.在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时,代表议会的审判长布拉德肖说:“…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段话主要体现的是 A.君主立宪的主张 B.自由平等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议会至上的特点 19. ‎《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反映了宋代 A. 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 B.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 C.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 D.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20.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由此可以得出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22‎ ‎25‎ ‎25‎ ‎9‎ ‎25‎ ‎7‎ ‎7‎ ‎8‎ ‎9‎ A.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 B.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 C.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 D.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 ‎21.佣书业是以社会上一个贫穷的、有文化的群体为主力军,受雇为政府、私人、书商、寺观等抄书,以此获取报酬的一种行业。它肇始于汉代,兴盛于六朝,至唐宋时期丧失存在的基础。该行业的命运说明 A.政府政策影响文化行业发展 B.技术进步影响行业兴衰 C.经济发展引起低收入者失业 D.文化氛围导致佣书业消亡 ‎22.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是 A.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B.儒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八股取士禁锢人们的思想 D.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23.中国古代戏剧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所谓的“洞房花烛”模式,“金榜题名”模式和“衣锦还乡”模式,体现了一种“大团圆”主义。此种戏剧模式 A.反映了人民的理想追求 B.说明科举制度得到了大发展 C.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冲破了宋明理学对思想的束缚 ‎24.元曲原本来自“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清朝编撰《四库全书》把元曲斥于之外。元曲的这种遭遇主要是因为 A.元曲语言过于通俗自由 B.统治者传统的华夷观念 C.杂剧过于揭露黑暗现实 D.清政府实行的文化高压 ‎2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26.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27.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的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些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A.摒弃陈旧腐朽的儒家文化 B.改变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 C.提倡全面学习西方的文化 D.顺应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28.1876年当郭嵩焘以公使衔出使英国时,文士们刻薄地讥笑他弃圣贤之帮而追随于洋鬼,郭嵩焘的日记因为赞誉已有两千年历史之西洋文明而被守旧派斥责为异端邪说,他们迫使官府拆毁了该部日记的印版.这反映了当时 A.西学传播缺少良好的社会环境 B.崇洋媚外遭到社会鄙视 C.新旧思想的冲突此起彼伏 D.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愤慨 ‎29.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A.民众普遍认同西方民主政治 B.经济变革向政治变革的转变 C.走立宪道路成为历史的主流 D.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大众共识 ‎30.康有为声称“凡西人所号长技,我中人千数百年皆以有之”;梁启超断定议院、议员及其产生和议事,受中国古制。据此推断康、梁两人 A.意在以复古为旗帜谋求思想解放 B.仍然未突破“中体西用”的桎梏 C.所秉持的主要思想存在本质不同 D.借“西学中源”说弘扬传统文化 二、单项选择题(3个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据《大国崛起》整理 材料二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初衷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1900-1981年世界贸易增长率比较表 年份 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 ‎1900-1913‎ ‎3.75‎ ‎1913-1929‎ ‎0.72‎ ‎1929-1938‎ ‎-1.15‎ ‎1938-1948‎ ‎0.00‎ ‎1948-1981‎ ‎6.80‎ ‎——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1)材料一中列宁所说的俄国 “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又得益于什么政策?(1分)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4分)‎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经济全球化发展角度分析1948-1981年世界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4分)‎ ‎32、东西方文明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冲突也有融合。‎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  ‎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关于启蒙运动的研究成为后世很多学者的学术追求,看下表书目:‎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熊月之 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加林 三联书店 ‎《法国革命论》‎ 柏克 商务印书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和孟子观点的异同。(4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和卢梭思想的异同。(6分)‎ (3)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4分)‎ ‎(4)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在上表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出你的理由。(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往往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故事时间:15世纪 地点:意大利 薄伽丘《十日谈》第六天故事第七则《菲莉芭胜诉》故事梗概:美貌多情的少妇菲莉芭因犯通奸罪被押上审判台,按法律她应该被处火刑,但她在法庭上侃侃而谈,以满足生理需求为理由进行申诉,成功地为自己辩护,并且指责法律对妇女不公平。她逃脱了惩罚,那条残酷的法律也得到修改,规定只有因贪图金钱而背叛丈夫的行为才受制裁。这才是一个“人性的法庭”,菲莉芭胜诉是对人性的尊重。‎ 从上述故事中提炼出其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对其进行解读。(要求:结合时代背景,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