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题

高三第三次测试 语文 试卷 第 1 页 共 11 页 哈三中 2015—2016 学年度上学期 高三学年第三次测试 语文 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 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今天,如何穿出中国范儿 周飞亚 《史记》载,赵武灵王‚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 骑射‛,却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纷纷进言,认为‚衣服习俗,古之礼法‛,抛弃自身 传统而改夷狄装束,乃是一种罪过。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项重要 内容即‚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汉服,以达到去除鲜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汉族的目 的。 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中华是礼仪之邦,最重 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历经几千年流变,发展出的服饰文化可谓博大精深。 从汉服、唐装到旗袍、中山装,经典的中华服饰也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然而,在当代中国,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却似日趋式微。最简单的例子便 是,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的时候,脑子里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 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礼服。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民族服饰,于个人,是身份的标签和文化认同感的载体;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 礼仪的体现。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更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放眼世 界,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阿 拉伯国家更是重视。 高三第三次测试 语文 试卷 第 2 页 共 11 页 相比之下,我们的重视程度似乎还不够。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规定外交人员的正装 为中山装。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山装似乎显得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观,因而渐渐退出了 人们的视野,外交官们也开始穿起了西服。但是,西服在很多国家眼中并不算正装,在 最隆重的外交场合,穿西服会被视为过于随便、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所幸的是,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并试图弥补这一缺憾,‚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正 在国内悄然兴起。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就是热潮 中的一股涓流。这次由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会议,以传承和弘扬民族 服饰文化为宗旨,探讨最多的话题就是为什么要有‚国服‛、‚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 的确,如果我们在重大集会、节日庆典与外交场合能穿‚国服‛,有利于在世界上树立 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形象。这就要求‚国服‛具有对普通民众的亲和力,便于普及。它 不仅仅是在设计上加入中国元素那么简单,更应体现中华民族对于衣着的文化理念。 服饰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魏晋风流,士人爱穿敞襟宽袍,以显自由不羁;大唐盛世, 开放自信,服饰因之雍容华贵;在国家崛起之今日,如何穿出中国范儿,看来真不是一 件小事。 (选自《人民日报》2014 年 11 月 13 日 第 24 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赵武灵王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遇到巨大阻力,因为王公大臣认为抛弃 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是一种罪过。 B.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因此作为礼仪之邦的我 们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 C.在当代中国,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好像逐渐衰弱了。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 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中式礼服。 D.民族服饰,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尤其是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 的民族服饰,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与赵武灵王“革衣服之制”的内容相反,魏孝文帝“禁胡服,改汉服”,但他们都由 此达到了融入汉族的目的。 B.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历经流变可谓博大精深。汉服、唐装、旗袍、中山装, 都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C.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比起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 国尤其是阿拉伯国家,我们的重视程度好像还不够。 D.由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是 “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的一种体现。 高三第三次测试 语文 试卷 第 3 页 共 11 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外交官用穿西服取代不太符合当下审美观的中山装,但在最 隆重的外交场合,这种穿着可能会被视为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B.“探讨为什么要有‘国服’、‘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现象可以证明,当下有不少 人正在试图弥补我们没有“国服”的缺憾。 C.我们只有在重大集会、节日庆典与外交场合穿具有中国范儿的“国服”,才能有利于 在世界上树立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形象。 D.大唐盛世雍容华贵之服,彰显开放自信。服饰反映社会,因此在国家崛起之今日, 我们都应该把“如何穿出中国范儿”当成一件大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程骏,字驎驹,少孤贫,居丧以孝称。师事刘延明,性机敏好学,昼夜无倦。延明 谓门人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者,此子亚之也。‛骏白延明曰:‚今名教之儒咸谓老 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 至顺矣。‛延明曰:‚卿年尚幼,言若老成,美哉!‛由是声誉益播。皇兴..中,除高密 太守。尚书李敷奏骏史才,留平城。献文屡引骏与论《易》、《老》义,谓群臣曰:‚朕 与此人言,意甚开畅。‛问骏年,对曰:‚六十一。‛帝曰:‚昔太公老而遭文王,卿 今遇朕,岂非早也?‛骏曰:‚臣虽才谢吕望,陛下尊过西伯。觊天假余年,竭《太公 兵法》之效。‛ 延兴末,高丽王琏求纳女于掖庭..,假骏散骑常侍,赐爵.安丰男,持节如 高丽迎女。骏至平壤城,琏谬言女丧。骏与琏往复经年,责琏以义方。琏不胜其忿,遂 断骏及从者酒食,欲逼辱之,惮魏而不敢害。会献文崩.,乃还。初,迁神主于太庙,庙 中执事官例皆赐爵。群臣咸以为今宜依旧,骏独以为不可,表曰:‚汉祖有约,非功不 侯。未见预事于宗庙,而获赏于疆土。‛书奏,从之。文明太后谓群臣曰:‚言事,固 当正直而准古典,安可依附暂时旧事乎!‛诏曰:‚骏历官清慎,言事每惬。门无挟货 之宾,室有怀道之士。可赐帛六百匹,旌其俭德。‛骏悉散之亲旧。性介直,不竞时荣。 太和九年正月病笃,遗命曰:‚吾存尚俭薄,岂可没为奢厚哉?可敛以时服,明器从古。‛ 及卒,孝文、文明太后伤惜之。赠曲安侯,谥曰宪。 (节选自《北史·程骏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今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 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 B.今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 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 高三第三次测试 语文 试卷 第 4 页 共 11 页 C.今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 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 D.今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 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年号多指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如皇兴、永乐、乾隆、康熙。 B.掖庭是嫔妃居住的地方,在皇宫中帝后寝宫的东西两侧,也泛指皇宫。 C.爵位是君主国家贵族封号的等级,常见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等。 D.崩是古代对诸侯之死的称呼,古代很看重诸侯之死,常用山崩塌来比喻。 6.下列关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程骏聪敏好学,少时就有声誉。他苦学也善于学习,类推能力较强;从小失去父亲, 守丧时就有孝顺的名声,说话老成,受到老师的夸赞。 B.程骏临危不惧,彰显凛然正气。他曾被高丽王断绝酒饭,身处险境,但他凭凛然正气 使高丽王不敢谋害他,他也因此最终安然回到北魏。 C.程骏上表言事,反对依循旧例。神主迁入太庙后要赐给主持太庙工作的官员爵位,他 认为此旧例背离制度不应依照,朝廷支持了他的观点。 D.程骏崇尚节俭,不愿追求荣利。他将朝廷赏赐的几百匹布帛全都分给亲友,不与世人 比较显耀,主张薄葬,他的节俭清正受过朝廷的表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臣虽才谢吕望,陛下尊过西伯。觊天假余年,竭《太公兵法》之效。 (2)骏至平壤城,琏谬言女丧。骏与琏往复经年,责琏以义方。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 8~9 题。 夜泊巴陵① [南朝·梁]朱超 月夜三江②静,云雾四边收。淤泥不通挽,寒浦劣容舟。 回风折长草,轻冰断细流。古村空列树,荒戍久无楼。 【注】①公元 548 年侯景之乱后,巴陵先后两次遭受叛军洗劫,本诗写于梁元帝败亡之 后。 ②三江:指长江、澧江、湘江。 8.五、六两句中哪两个字比较精妙传神?请指出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 分) 9.古人说:“作诗不过情景两端。”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6 分) 高三第三次测试 语文 试卷 第 5 页 共 11 页 (三)名篇名句默写(8 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描写月亮来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的乐曲十分美妙动听的 诗句是:“ 。”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阐述将士们甘愿战死疆场的原因的诗句是:“ 。”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写自己回到故乡,恐怕是恍如隔世的诗 句是:“ 。” (4)李煜在《虞美人》中用比喻来表现自己愁思无限的诗句是:“ 。” (5)杜牧在《赤壁》中议论孙刘联军赤壁之战获胜关键的诗句是:“ 。” (6)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屈原《离骚》) (7)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 (8)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 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 内的小题。如果多选,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弟子 聂鑫森 五十岁的梁林,再一次站在古建筑学家尚成先生的病榻前,已是枫红霜白的深秋。 三个月前,尚成因肝癌晚期而住院,他的一本二十年前的旧著《湘楚木构古建筑考 订》,出版社拟重新付梓,但须补充一些平面图和剖面图。古建筑系的领导,便安排梁 林去做这项工作,因为尚成曾是梁林的博士生导师。梁林高兴地答应了,放下手中为申 报博导正在撰写的论文,来和先生告别。 尚成躺在病榻上,连连摇头说:‚你不能去,你要埋头写好你的论文,这本旧著怎 么能浪费你的时间!‛ ‚先生,这书让许多人引颈期盼,我也正好在实地考察中重新温习,何乐而不为?‛ 一晃就是三个月,风餐露宿,日以继夜,梁林把该做的都做好了,他可以向先生做 个交待了。此刻,他发现先生消瘦得相当厉害,双眼微闭,脸色黄如蜂蜡。 ‚先生,我是梁林,我回来了。‛ 尚成缓缓地睁开了眼睛,然后把目光投向梁林的脸。 ‚梁林,你回来了,辛苦了。你知道不?你一走就是三个月,把申请博导的时间错 高三第三次测试 语文 试卷 第 6 页 共 11 页 过了,我心不安啊。‛ ‚先生,这不要紧,我还年轻,下次吧。‛ 尚成叹了一口气,然后对护士说:‚请你坐在外间的会客室里,别让任何人来打扰, 我想和我的弟子说说话——我大概没有多少日子了。‛ 梁林的眼里忽然盈满了泪水。 ‚梁林,坐下吧,说一说你此行的经过。‛ 梁林坐下来,轻声讲述他从湖南到湖北,对先生书中所涉及的二十余处木构古建筑 的考察结果及心得体会。末了,梁林说道:‚先生二十年前所下的结论,现在看来是经 得起推敲的……‛ 尚成笑了一下,但笑很快便在脸上消逝了。他使劲地摇了摇头,说:‚知吾徒者, 莫若其师。若只是画几张平面图和剖面图,以你之能力,顶多四十天即可,但你用了九 十天,此中一定有你反复勘查反复考证的地方!‛ 梁林的脸猛地红了,火辣辣的。 ‚我早就想再到实地一趟,然后认真修改这本书。这些年总是忙,忙得抽不出身, 可我的脑子里一直想着这本书,怀疑有些结论当时下得过于仓促。现在身染重疴,辗转 病榻,追悔莫及!‛说完,尚成便连连咳嗽。 梁林忙把病床的一端摇起来,让先生成一个半躺半倚的姿势。 ‚先生,安心养病要紧,这本书古建筑界早有定评的。‛ ‚不,因为我年长,因为我是一个什么权威,大家也就不再去细究,我焉能不知? 你是我的弟子,难道也为尊者讳?‛ 梁林低下头,嗫嚅着说:‚先生,我不会的……‛ 尚成冷冷地扫了他一眼,说:‚比如那座建于初唐的湘东大佛寺的‘释迦木塔’,塔 的平面为八角形,外观九层,可用空间实为五层,即‘明五暗四’,采用内外两层环状 柱网,故能抵抗住各种外力的摇撼,历千年而不坍,我曾赞扬备至。但有些构件因当时 缺少科学计算方法,以致上部集中荷载将个别坐斗压偏或陷入梁枋内。为防止梁枋折断, 不得不在梁枋下边加支柱,这显然是应急措施,破坏了整体的结构理念,我却没有深入 论及。还有鄂西文庙中的大成殿,史料记载文庙建于明洪武年间,但大成殿的建筑风格 极为简洁,其斗拱权衡十分硕大,现在想来,大成殿应是五代或宋初就有的,文庙是在 这个基础上扩建的,我却笼统地说它是明时所建的。‛ 梁林脊背后沁出汗来,先生所说的这些疑点,他都注意到了,并做了详细的考证笔 记。但他不想说,因为先生正在病中。 ‚梁林啊,你是不会疏忽这些的,我想,你也一定有了新的发现和求证。这本书重 版时,只增加你所绘的图就可以了。你的考证,可另写成一本书,作为明年申报博导的 材料。记住了吗?‛ 梁林说:‚记住了,先生。‛ ‚你回去吧。不要老往这里跑,一心一意去做你的正事。‛ 高三第三次测试 语文 试卷 第 7 页 共 11 页 梁林站起来,给先生深深地鞠了一躬,满脸泪水地走了。 十天后,尚成魂归道山。 半年后,经过重新修订和配上新图的《湘楚木构古建筑考订》面世,梁林将他的考 查和论证所得,不露痕迹地添加在各章各节,书的署名仍是‚尚成‛。梁林在《后记》 中写道:‚先生于弥留之际,召弟子于病榻前,细说旧著中应当修订之处,目光炯炯, 论说凿凿,我详细记之。一代学人之风范,令人感铭不已。‛ 申报博导的材料一直没有呈报上去,梁林毫无悔意…… (1)下列对本文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 分) A.小说开篇写“五十岁的梁林,再一次站在古建筑学家尚成先生的病榻前”,从中可 以看出这篇小说采用了倒叙的叙述顺序,写发生在一对师徒之间的故事。 B.梁林“放下手中为申报博导正在撰写的论文”,并能高兴地答应了为导师旧著补充 一些图表,其原因是这书让许多人引颈期盼,其学术价值自不待言。 C.梁林说“先生 20 年前所下的结论,现在看来是经得起推敲的”,表明梁林很虚伪, 后文中“梁林的脸猛地红了,火辣辣的”也证明了这一点。 D.小说以先生和弟子的对话为文章主体,语言平实,补充了很多梁林考察研究过程中 的情节,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E.小说以“弟子”为题,讴歌了我们民族古老而伟大的薪火相传的精神,赞美了薪火 相传的过程中耸立着的风骨、标举着的气节和挺拔的人格。 (2)小说在刻画梁林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品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最后一段的具体作用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 分) (4)小说中的先生尚成在为人和做学问上令人敬佩和感动,结合文本说说塑造这一形 象的意义。(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材料一 【新华网】面对最后 5 年的脱贫攻坚决战,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没有出路,必须以超常 规力度实施超常规举措,才能消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记者注意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脱贫‛一词代替‚扶贫‛一词出现的频 率越来越高,此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脱贫攻坚战‛的表述更是格外引人注目。 高三第三次测试 语文 试卷 第 8 页 共 11 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众 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绝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专家认为,面对 减贫严峻形势,中央发出强力动员令,正当其时。 ‚以前关于扶贫开发的考核问责也有很多,但立下军令状,说明中央对于脱贫攻坚 的决心到了空前程度。‛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认为,中央出台 的各项脱贫攻坚政策,最终能不能完成,效果好不好,精不精准,主要靠地方党委政府 特别是县级以下党委政府实施,所以必须增强他们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除财政投入外,金融资金也将成为助力扶贫的一大亮点。根据会议透露的消息,我 国将设立扶贫再贷款并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通过税收优惠、贴息支持、财 政奖补及过桥贷款、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和服 务,引导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管理等各种要素向贫困地区聚集。 ‚政策少了,会不会返贫?一些基层干部心中无底。此次会议明确摘帽不摘政策, 这种‘扶上马,送一程’的超常规退出机制,充分考虑到了贫困县的实际情况,有助于 贫困地区稳步脱贫、避免返贫,具有合理性。‛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党国英说。 在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的时候,‚输血‛固然重要,但从长远来看,要彻底改变 贫困地区的面貌,最终要靠人民群众自身的辛勤劳动。 材料二 【新华网太原记者晏国政】开展脱贫攻坚工程,除了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扶贫举措,增强 贫困群众的‚获得感‛,更要加大教育引导力度,提高其‚参与感‛。 记者近日在部分贫困地区采访了解到,少数群众一味追求物质上的‚获得感‛,视 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扶为‚理所当然‛,在热火朝天的帮扶工作中,自己则‚袖手 旁观‛;还有少数群众不愿意通过自身的勤劳和智慧脱贫致富,坐等‚天上‛掉‚现金‛; 有的甚至恃‚穷‛而骄,为满足自身不当欲望无理要挟,阻碍扶贫工作。 贫困群众既是扶贫攻坚的对象,也是必不可少的参与者。在此背景下,少数贫困群 众‚参与感‛不强,其弊端显而易见。这不仅会导致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白费力气‛, 难以形成扶贫攻坚合力,延缓乃至阻碍扶贫攻坚进程,而且有可能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目标的实现。 少数群众在扶贫攻坚过程中的‚参与感‛不强,与其自身存在的‚等靠要‛等依赖 思想甚至懒惰习惯息息相关,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基层干部的工作缺位。在从事扶贫工作 中,一些基层干部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漫灌‛、‚扶持‛、‚救济‛等思维,习惯扮演‚给 予者‛的角色,没有将贫困群众真正纳入到扶贫体系中,不注重发挥甚至忽视贫困群众 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一些基层干部还表现出工作能力不足。有的干部长期以来擅 长‚管理‛群众,却缺乏新时期下做群众工作、教育和引导群众的能力与方法。 高三第三次测试 语文 试卷 第 9 页 共 11 页 材料三 【张家界在线】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会议强调各 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党委和政府,要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 任。 扶贫工作要求高:精准扶贫;限期脱贫时间紧:5 年时间;扶贫任务重:5000 万人 完全脱贫;背水一战之际不得不采取立‚军令状‛的非常手段来强力督促任务倒逼。各 级干部签下‚军令状‛也是贵在自我加压,不留后路。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实施精准扶贫提高到极其重要的空前高度,摆在更加突出的 位置,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目前,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因此,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头戏。现 阶段,解决 5000 万人左右贫困人口脱贫成为重中之重的大事情,到了立‚军令状‛的 非常时期的非常时间节点了。可见其紧迫性和严肃性。 (1)下列针对新闻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 分) A.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脱贫”一词已经替代了“扶贫”一词,这种变化在本 次中央的会议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B.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实施精准扶贫提高到了极其重要的空前高度,因此,目前, 扶贫开发已经到了冲刺阶段。 C.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中央在此 时发出强力动员,可以说是正当其时。 D.要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从长远来看,“输血”固然重要,但最终还要靠人民 群众自身的辛勤劳动。 E.少数群众在扶贫攻坚过程中的“参与感”不强,有其自身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则 是基层干部的工作缺位。 (2)根据材料一,谈谈作者认为本次国家扶贫会议透露出国家将在未来采取哪些“超 常规的举措”。(6 分)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两篇新闻报道的侧重点各有哪些不同。(6 分) (4)材料三提出了以“军令状”的形式来督促落实扶贫工作,记者认为采取这种形式 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谈谈你是否赞同这一形式,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形式的。(8 分) 高三第三次测试 语文 试卷 第 10 页 共 11 页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从去年八月开始,他沉迷手机游戏,完全不听家长和老师的劝告,长此以往....,在今 年的高考中,他的成绩与理想的大学相距甚远。 B.虽然犯下一些思想上的错误,但这些年来,他勤勤恳恳为企业做了很多贡献,我们继续 支持他也是无可厚非....的。 C.今年,许多大公司在毕业生供需会上增加了业务员的招聘份额。大量岗位虚左以待.... 的情况让面临毕业的大学生们满心欢喜,跃跃欲试。 D.这位青年作家的作品的确优秀,阅读时,读者经常会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细腻的 描写感动,不由自主地拍案而起....,击节赞叹。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3 分) A.广东深圳市工业园发生山体滑坡,附近西气东输管道发生爆炸。截至到 12 月 20 日 19 时,已导致 22 间民宅和厂房被埋,造成 3 人受伤、76 人失联的严重后果。 B.雾霾的形成原因是在没有明显空气活动、风向由北转南、低空有逆温层、无风或微 风等气象条件下,空气不对流,而空气中的悬浮物含量又比较高的情况下产生的。 C.难民潮冲击着欧洲的经济、政治、文化传统和秩序,刺激右翼排外势力抬头。从长 远来看,还可能给不同文明、不同民族间的相互融合和接纳带来更大困难。 D.为确保今年冬季不发生人、车坠江事故,2015 年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江上禁止开展 各种娱乐活动,其中,我市已举办五届的“冰雪欢乐谷”等冬季冰雪游乐活动也将停办。 15.依次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 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 。 。 。 。 。 。 ①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 ②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③他们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 ④他们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 ⑤从某种程度上看,他们是反对音乐的,究其实质,主要是反对艺术形而下的层面,强 调艺术形而上的境界部分 ⑥“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首先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 德责任 A. ②⑥⑤①③④B. ①③④②⑤⑥ C. ②③⑥①④⑤ D.①⑤④②③⑥ 高三第三次测试 语文 试卷 第 11 页 共 11 页 16.取名是一种文化行为,中国人的名字往往会含有文化典故,寓有深刻内涵。像陈省 身的名字便源于《论语》的“吾日三省吾身”,蕴含“严于自省、不断进步”之意。据此, 请你在下面四个名字中任选两个说出其出处的原句并解释其深刻内涵,每一处内涵解释 的字数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李若水 钱谦益 楚图南 任贤齐 (1)名字: 原句: 内涵: (2)名字: 原句: 内涵: 17.学校举行历史经典故事汇报演出,请你在两段串联词中任选其一,适当结合故事内 容为主持人写一段过渡性串联词,将相应的汇演节目串联起来。要求:串联词要生动有 文采,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 80 字。(5 分) 高一·五班的表演——《鸿门宴》 串联词① , 下面请您欣赏高二·十班同学的表演——《失街亭》。 高二·十班同学的表演——《失街亭》 串联词② , 下面请您欣赏高二·十八班同学的表演——《苏武牧羊》 五、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佛家称,放下不放弃。佛学大师圣严法师解释说:‚放下是不想过去、不想未来, 心不执著;放弃是什么都不相信,完全失去信心和勇气。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提放自 如,是自在人。要把众生的幸福提起,要把自我的成就放下,把自我的利害得失放下, 才能有通达天地万物的智慧。若能真正放下一切,就能包容一切、拥有一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