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 分值:100分 出题人:颜慧)‎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里孔子强调的是 A. 以刑罚威慑民众,使其不犯罪 B. 以德引导民众,以礼规范民众 C. 统治者应多管齐下,恩威并施 D. 用社会规范和刑罚约束民众行为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故说明孔子提倡用道德引导民众,用礼规范民众,B项正确。A项说法与材料“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矛盾,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统治者多管齐下,恩威并施,而是强调以德引导民众,以礼规范民众,排除C。D项说法错误,孔子反对刑法,主张以德引导民众,以礼规范民众,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2.据《左传》:鲁桓公六年,楚武王伐随。随侯认为自己祭神的物品丰富、干净,有神明保佑则不惧楚国。大夫季梁却说“夫民,神之主也”,若君主不能使百姓安居,将无法得到神灵保佑。季梁的言论 A. 体现了唯物主义 B. 可见思想领域“百家争鸣”‎ C. 体现了人文精神 D. 否定了祭祀制度的合理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随侯强调神明的作用,而季梁提出“夫民,神之主也”的观点,强调民众的作用,关注点由“神”转向“人”,体现了对“人事”的重视,体现了人文精神,故C项正确;随侯与季梁都认可“神灵”,并非唯物主义思想,A项错误,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百家争鸣”,B项错误,故排除;季梁强调使民众安居的重要性,但并未否定祭祀制度的合理性,D项错误,故排除。‎ ‎3.有学者认为,董仲舒精心构筑的“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正是把一切都秩序化、合理化了,正是为汉朝统治者巩固其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服务的,也由此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局面。董仲舒的思想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 A. 孔子的思想 B. 孟子的思想 C. 荀子的思想 D. 朱熹的思想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一方面吸收法家专制思想,同时又强调儒学的统治艺术,既要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又能缓和社会矛盾, 这与荀子“礼法并施”的思想最为接近,因此是荀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C正确。材料主要说明了董仲舒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主要体现法家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无关,A项错误。孟子主张“仁政” 和“民贵君轻” 的思想,与材料中的中央集权思想不符,故B项错误。朱熹是南宋时期的人物,而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人物,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4.汉代董仲舒曾提出“屈君而伸天”的主张。这表明他主张 A. 用天来限制皇权 B. 用天来加强君权 C. 加强中央集权 D. 使儒学处于独尊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体现董仲舒主张要用“天”的权威限制皇帝的权威,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加强君权与“屈君”矛盾,C项材料没有体现,材料没有体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项不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思想 ‎5.“天理”在朱熹的哲学思想中包含道理、规律、秩序、准则、规定性,“天理”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还是人之道理的观念系统。现在有人做了坏事,仍被称为“伤天害理”或“天理难容”。朱熹认为要想知道“天理”何在,必须 A. 内心反省 B. 考察事物 C. 消灭私欲 D. 遵守三纲五常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是问探寻“天理”的方法,程朱理学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即“考察事物”,故B项正确。心学强调内心反省,与程朱理学不符,排除A。朱熹主张格物致知以求理,而不是消灭私欲,排除C。朱熹主张格物致知以求理,而不是遵守三纲五常,排除D。‎ ‎6.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有 ‎①都强调宇宙万物的本原;‎ ‎②都倡导加强道德修养;‎ ‎③都是唯心主义的思想;‎ ‎④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从哲学角度强调宇宙万物的本原问题,故①正确;两者都倡导加强道德修养,理学主张格物致知,心学主张致良知,故②正确;两者都是唯心主义的思想,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故③正确;作为唯心主义思想,两者不可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故④错误。故①②③组合正确,故A正确,BCD排除。‎ ‎7.顾炎武说:“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圣训”。此言论实际上批判了 A. 程朱理学 B. 孔孟儒学 C. 黄宗羲等人的新儒学 D. 李贽的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反映了顾炎武承认人固有的私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属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批判了程朱理学,故A正确;“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圣训”说明顾炎武不是批判孔孟儒学,故B错误;黄宗羲等人与顾炎武都属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故C错误;李贽也主张人的私欲的合理性,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的主张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8.周作人在《关于卢奇安》中认为,“演说在雅典民主时代特别发达,因为它在那时政治上很有实用,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在法庭里,两造曲直所由分,全得需要辩论;其次是在议会里,一场演说苟能抓得人心,立即大见成功。”下列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智者学派的崛起得益于雅典民主制度的推动 B. 演说功用在于蛊惑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判决 C. 全体城邦居民具备表决权彰显“人民主权”‎ D. 演说术的兴盛使希腊法庭与议会迷失了正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全体城邦居民具备表决权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一是在法庭里,两造曲直所由分,全得需要辩论”体现了演说术的功用主要是有利于民主,故B项错误;奠定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是宽松的社会环境和城邦政治,智者学派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结果,故C项错误;雅典演说术盛行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在需求,故D项正确。‎ ‎9.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可以用以思考推理的灵魂的理性部分,另一个是用以感觉到爱、饿、渴等物欲之骚动的心灵的无理性部分。灵魂中的这两种品质决定人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奴隶”。这反映出古典人文主义强调 A. 确立城邦正义的道德标准 B. 运用感性力量控制人的欲望 C. 追求节制适度的幸福生活 D. 通过教化提高公民的素养 ‎【答案】C ‎【解析】‎ ‎“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奴隶”说明对于自己的欲望要有节制,体现出人文主义的思想特点,故C正确;材料中是个人思想的节制,与正义思想无关,故A错误;材料中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故B错误;个人欲望不涉及到公民素养的提升,故D错误。‎ ‎10.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的产生不能脱离中世纪在各个领域内所取得的成就,当然它并不是这些方面的简单的数的增长,而是有了质的变化。”这里的“质的变化”是指 A. 弘扬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与文化 B. 复兴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C. 宣扬了中世纪天主教会的思想 D. 宗教信仰与抨击专制相结合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帜来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这有别于封建传统文化,故A项正确。B项只是其表面现象;C项违背了文艺复兴的内容;文艺复兴时期尚未抨击专制制度,D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11.宗教改革是指16世纪至17世纪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马克思谈到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 赎罪券和《圣经》‎ B. 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C. 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D. 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枷锁意味着专制,“外在的枷锁”,是指宗教改革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人的灵魂只要依靠个人虔诚的信仰就可得救,蕴含着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因素。“心灵套上了枷锁”,指的是宗教思想对人们精神的束缚。‎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宗教改革•影响 ‎12.他们不再以宗教辅助文学与艺术复兴,而是力图以经验加理性思考而使知识系统能独立于宗教的影响,作为建立道德、美学以及思想体系的方式。由此可见,“他们”是要 A. 用理性主义证明旧秩序的不合理 B. 强调凡事都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 C. 用民主和法制的思想对抗专制暴政 D. 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非理性的时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是以宗教为辅助的,所要复兴的文学艺术即古希腊罗马文化,而“他们不再以宗教辅助文学与艺术复兴”可知是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用理性主义去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A正确;B项强调凡事都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表述过于绝对,排除;用民主和法制的思想对抗专制暴政是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的主要观点,但与材料中“他们不再以宗教辅助文学与艺术复兴”的意思不符,排除C;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非理性的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所以选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易错警示】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 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都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它崇尚理性,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 ‎13.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研究医学,旨在“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唐代孙思邈也在所著《备急千金要方》“本序”中指出:“君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这体现出古代医学研究 A. 在战乱时期更为发达 B. 在众多领域均有建树 C. 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 D. 注重运用辩证施治方法 ‎【答案】C ‎【解析】‎ ‎ 由“上以疗君亲之疾”“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说明古代医学研究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故选C;古代医学研究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古代医学研究的领域,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古代医学方法问题,排除D。‎ ‎14.有人说“强盗——殖民经济”引发了工业革命。这样说是强调了工业革命产生需要的重要条件是 A. 充足的资金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B. 巨额的财富和生产技术的提高 C. 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D. 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强盗——殖民经济”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财富和海外殖民地市场,故A正确;“强盗——殖民经济”无法体现生产技术的提高,故B错误;材料与国内市场无关,故C错误;材料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没有直接联系,故D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强盗——殖民经济”,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资金和海外市场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5.“中体西用”的阴魂总是笼罩在人们心头,在中体的框架下,中国传统文化的腐蚀力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正因为如此,当年的思想先驱或许就蜕变成了明日的保守派,康有为晚年逆历史进步潮流而动不过为其中一例而已。”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A. “中体西用”并非专属于洋务派的主张 B. 中国传统文化制约了先进中国人的探索步伐 C. 近代社会急速变革淘汰一批批时代先锋 D. 康有为等人的保守表现为不敢改变专制政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主要是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B项正确。“中体西用”的阴魂,与“中体西用”的主张不是一个概念,近代中国许多人并不公开主张“中体西用”,但在思想深处,仍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其优越性,从而在学习西方文化时放不开,如维新派就曾公开批评过“中体西用”,但在戊戌变法过程中,还是不能 主张较为彻底地改革,向封建势力妥协了,A项排除;中国近代社会变革很难用“急速”来形容,这一表述本身不合适,C项排除;“中体西用”的体,不仅仅指专制政体,D项对此理解是片面的,排除。 ‎ ‎16.康有为、梁启超在日本避难期间,恰逢孙中山也在日本,孙中山以康梁亦为满清压迫,经此惨祸当能自省,乃请人约见。但康有为等人却坚持以“大清子民”为念,要死保光绪帝,将孙中山看作乱党,拒绝合作。这表明 A. 双方在代议制的具体方案上存在分歧 B. 康梁与孙中山之间无共同利益 C. 康梁极力维护清朝的君主专制 D. 孙中山希望康梁能够加入革命党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康梁维新派的主张。康梁和孙中山都主张改革清朝政体,存在共同利益,故排除B项;康梁极力维护的是君主立宪制,而非君主专制,故排除C项;孙中山是约见康梁,并非邀请康梁加入革命党,故排除D项。根据康梁“死保光绪帝,将孙中山看作乱党”可知,康有为和孙中山虽然都主张改革清朝政体,但康有为主张的是君主立宪制,不同于孙中山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故选A。‎ ‎17.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称:“中国的书写文体,一向是上层阶级借以独享中国文化成果并维护其社会统治地位的工具之一,文体改革以及改革后可能办到的普及识字便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问题。”为此 A. 维新派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B. 维新派主张社会改良力图救亡图存 C. 激进派提倡新文学注重思想启蒙 D. 激进派发动文学革命批判复古思潮 ‎【答案】C ‎【解析】‎ 根据“文体改革以及改革后可能办到的普及识字便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问题”,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时,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倡新文学,促进文化的普及,促进思想启蒙,故C正确;维新派没有涉及“文体改革”“普及识字”,排除AB;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文学革命,主要是文学形式上提倡白话文,并非批判复古思潮,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文体改革以及改革后可能办到的普及识字便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问题”,联系所学新文化运动期间的文学革命分析解答。‎ ‎18.李大钊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他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A. 《敬告青年》‎ B. 《文学改良刍议》‎ C.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故D正确;《敬告青年》是陈独秀所作,故A错误;《文学改良刍议》是胡适所作,故B错误;《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李大钊所作,主要是热烈欢呼十月革命的胜利,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19.民国十三年,孙中山谈道:“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 A.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 B.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 C. 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指导国民革命 D. 中共接受民生主义的主张,开展土地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民国十三年”可知此时间为公元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不是第二次国共合作;B选项错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1921年,不是1924年;依据材料内容可知,孙中山指出民生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好朋友”关系,按照时间来看,1924‎ 年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重新诠释了三民主义,而这次大会的召开也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始,新三民主义成为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因此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不是在1924年,也不是受到民生主义的影响才开展的土地革命;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0.英国作家迪克•威尔逊在其著作《毛泽东》中写道:“遵义会议的一些与会者之所以会考虑在非常时期转向毛,希望毛出来领导,是有实际原因的。此时他们已深入中国内地,在那里,以前那些受外国训练和只有城市经验的领导人是不适应的。他们需要一个来自人民之中的人,一个天才的农民领袖来领导。”这表明作者认为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 A. 在中共高层形成共识 B. 成为唯一被接受的理论 C. 适应了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 D. 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矛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他们需要一一个来自人民之中的人”可知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来自于人民,适应了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故C项正确。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并不是中共高层形成共识,A错误。B中唯一的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比较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关系,D错误。‎ ‎21.“很清楚,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的这段论述应出自 A. 《论十大关系》‎ B. 《新民主主义论》‎ 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很清楚,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反映了中国革命分为两个步骤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新民主主义论》的主要思想,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排除,因此选B。‎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论》‎ ‎22.有学者认为:“1992年,中国似乎又到了一个发展中的关键时间点。尽管经济增长从1978年以来早已变得深入人心,然而社会层面和政治层面种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新现象却成为困扰人们内心的新问题--每当宏观经济出现波动,‘意识形态’的武器会被习惯性地再度拿起来。…邓小平南巡讲话打破‘僵局’再次掀起改革开放和建设的新高潮。”邓小平南巡讲话对打破‘僵局’起关键作用的是 A. 明确“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 明确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 C. 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号召“步子再快一点,胆子再大一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南方谈话”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高度,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邓小平理论 点评: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2.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3.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指导,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23.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相继取得了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药物、杂交水稻技术等领先世界的生物学和医学成就。这说明 A. 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条件 B. 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力 C. 自力更生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 D. 科学研究只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成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愚弄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力;ABD项都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科技技术发展的原因 ‎24.有一幅画把事物从日常的伦理中分离出来,创造了一种恍如梦境的画面:本来喧闹非凡的广场上空无一人,广场的醒目位置横卧着一个石膏人,标志着19世纪新技术的大钟与火车,却与久远的古典建筑物连在一起。这是一种形而上的整体性意念关系的生动描绘,表现的是奇怪、忧伤、恐惧、隔绝之感,并暗示画家思念故乡之情。该画的风格应该属于哪一流派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印象画派 D. 现代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把事物从日常的伦理中分离出来,创造了一种恍如梦境的画面”“奇怪、忧伤、恐惧、隔绝之感”体现出艺术家的主观感受,表现出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符合现代主义绘画的特点,故D项正确;浪漫主义美术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色彩鲜明,笔法奔放,强调画面的整体感,与题干的特点不符,排除A;现实主义画派取材于下层民众的生活现状,体现真实,批判社会现实,与材料中的特点不符,排除B;印象画派注重捕捉色彩光线变化的“华丽”瞬间,与材料中的特点不符,排除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5题13分,第26题11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5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庄子》中写道:“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庄子所说的“内圣外王”之道,后世学者无一例外将其归于儒家的主要思想,其内涵通俗的讲,“内圣”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的统一就是儒学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材料二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请在孔子、孟子、荀子中任选两人的主张说明材料一所说的“内圣外王之道,后世学者无一例外将其归于儒家的主要思想”。‎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 ‎(3)概括材料三中黄宗羲思想形成的原因。‎ ‎【答案】(1)孔子:“内圣”表现为仁的学说,“外王”表现为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孟子:“内圣”表现为人有四德:仁、义、礼、智,“外王”表现为“仁政”和“君轻民贵”;荀子“内圣”表现为“仁义”“外王”表现为“君舟民水”。(任选两人)‎ ‎(2)原因: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被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 ‎(3)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儒家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 ‎【解析】‎ ‎【详解】(1)说明,据材料一“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孔子的“仁”、以德治民,孟子的四德、“仁政”,荀子的“仁义”、“君舟民水”等方面说明材料一所说的“内圣外王之道,后世学者无一例外将其归于儒家的主要思想”。‎ ‎(2‎ ‎)原因,依据材料二“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的二重性、董仲舒的改造和发展、汉武帝强力推行等方面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 ‎(3)原因,据材料三“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制度衰落、儒家思想蜕变等方面概括中黄宗羲思想形成的原因。‎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重要特征和核心内容就是看重人的尊严、重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但更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却在于随之而来的人的力量、潜能、人的创造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的被认识和被发现、从而认识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的关系,这正是人文精神之精髓所在、是其深层内涵。这是一种由对于感性生命的追求、过渡,上升到理性精神的升华,是人类追求的结果,这也正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同古希腊人本主义的最大区别。‎ ‎——邹丹《文艺复兴:人性的张扬与反思》‎ 材料二18世纪上半期,随着启蒙运动从英、法向整个欧洲的扩散,德国思想文化界的精英们也汇入启蒙运动的洪流之中。但是,德国的启蒙运动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为:一方面,它高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思想大旗,从迷信和传统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它还针对德国分裂落后的现状,将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融合起来,在宣扬理性等启蒙观念的同时,伴之以浓烈的民族情感,最终形成了启蒙思想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共生。由于这一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成长的过程也成了德意志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过程,它不仅构成了德意志民族的自信,而且最终催生了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贵族文化史》‎ ‎(1)据材料一,归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并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与古希腊人本主义的不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民族主义”的内涵。‎ ‎【答案】(1)核心内容:看重人的尊严,重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不同:文艺复兴由对于感性生命的追求、过渡,上升到理性精神的升华。‎ ‎(2)背景:启蒙运动的扩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德意志国家分裂阻碍。‎ 内涵:宣扬科学、民主、理性、宽容、进步、文明、民族情感;民族意识与民族文化相伴共生,共同发展。‎ ‎【解析】‎ ‎【详解】(1)内容,据材料一“看重人的尊严、重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的尊严、人生的价值等方面归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不同,据材料一“这是一种由对于感性生命的追求、过渡,上升到理性精神的升华,是人类追求的结果,这也正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同古希腊人本主义的最大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理性精神的升华的角度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与古希腊人本主义的不同。‎ ‎(2)背景,据材料二“随着启蒙运动从英、法向整个欧洲的扩散,德国思想文化界的精英们也汇入启蒙运动的洪流之中……它还针对德国分裂落后的现状”,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启蒙运动的扩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推动、德意志国家分裂等方面分析德国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时代背景。内涵,据材料二“它高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思想大旗,从迷信和传统中解放出来……宣扬理性等启蒙观念的同时,伴之以浓烈的民族情感”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理性文明、民族情感、民族意识等方面概括“文化民族主义”的内涵。‎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中期以后,西洋数学、天文地理学、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逐渐进入中国,引起士大夫的注意和尊重,意大利人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了《几何原本》。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还专门介绍了西方水利技术。清初,很多外国人任职于宫廷,主持历法修订并为康熙帝讲授科学知识,一些知识分子认为西学在我国古已有之,只是后来失传。西学实际上源于中学;或者认为西学还不如中学。还有人强烈反对西人主持的历法,理由是“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各国传教士将施医散药作为在中国布道传教的主要方式,在中国开办医院、设立诊所、翻译西医书籍和兴办医学教育,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我国,至19世纪末形成了中医学与西医学并存的局面。李鸿章认为:“泰西医学有专官有学堂,西药化学格物微眇、务尽实用,物性由尤中土医工所束速者。”时人称“西人东渐,余波荡憾,侵及医林,此又神农以后四千年来未有之奇变也”。在19世纪末,中医界兴起一股汇通中西医的潮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中国文化领域出现的西学东渐新现象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传统医学面临“四千年未有之奇变”的背景,并指出面对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我国传统医学的应对措施。‎ ‎【答案】(1)特点:通过传教士传播;主要集中于自然科学领域;在中国的影响局限于宫廷和士大夫阶层;遭到保守观念和力量的强烈抵制。‎ ‎(2)背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西方的科技文化对传统的“中学”形成冲击;外国传教士的活动将西方近代医学传入中国,逐渐形成中西医并存的局面,传统医学面临严峻挑战。‎ 措施:近代以来,传统医学提出中西汇通的思想并著书立说;中医积极吸收西方医学的优点,借鉴西方医学弥补不足,开办中医学堂培养中医人才;创办学会并借鉴西方近代科学研究方法改造传统医药理论和方法;仿效西医药物方法改良传统医药。‎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引起士大夫的注意和尊重……很多外国人任职于宫廷,主持历法修订并为康熙帝讲授科学知识,一些知识分子认为西学在我国古已有之……还有人强烈反对西人主持的历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传教士传播、自然科学领域、局限于宫廷和士大夫、保守力量抵制等方面概括明清时期中国文化领域出现的西学东渐新现象的特点。‎ ‎(2)背景,根据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各国传教士……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我国”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鸦片战争的影响、西方科技文化冲击、外国传教士活动等方面简析传统医学面临“四千年未有之奇变”的背景。措施,据材料二“医学著作、中医学堂、医学研究”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提出中西汇通的思想、吸收西方医学优点、开办中医学堂、借鉴西方研究方法、改良传统医药等方面指出面对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我国传统医学的应对措施。‎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俄罗斯帝国历史上,只有两个皇帝获得了“大帝”的名号:其中一个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至1796年在位)。她上台处于俄国农奴制经济初步瓦解和阶级矛盾尖锐化的时候,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对内政策方面,大力强化专制制度、中央集权制和贵族特权,稳定国内局势,力图加强贵族官僚的国家机器,扩大贵族特权,维护和发展农奴制,颁布一系列法令,加强了贵族在各地的权力;在被征服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强制的俄罗斯化政策。维护农奴主利益,并且她将农奴制度发展到顶点。在国家以农奴制为统治基础的时候,又明智地宣布工商业自由,取消对贸易的限制,鼓励向国外出口俄国的农副产品。称自己统治为“开明专制”(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俄国实行“开明专制”,既是受欧洲宫廷的政治风气影响,也是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推动所致)。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时期,俄国的工商业获得较为迅速的发展。俄国的手工工场的开工数目从1762年的984家增加到1796年的3161家。俄国的生铁产量从1760年的6万吨增加到1800年的16万吨。‎ 在对外政策方面,为实现其夺取世界霸权的计划,对土耳其发动了两次战争,打通了黑海口,完成了彼得大帝始终没有完成的心愿。侵占黑海北岸广大地区。同瑞典进行了战争,伙同普鲁士、奥地利3次瓜分波兰。侵占了周边领土,使俄国版图由此扩大了67万平方千米。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力图组织反法联盟,积极参与欧洲君主国镇压法国大革命,在俄国历史上开创了干涉欧洲革命的先例,使俄国成为欧洲宪兵。‎ ‎(1)分析材料,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措施中为何既要强化农奴制又要发展资本主义?‎ ‎(2)概括叶卡捷琳娜二世改革对俄国的影响。‎ ‎【答案】(1)强化农奴制的原因:农奴制是俄国中央集权统治的基础,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的巩固。‎ 发展资本主义的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已成为历史的潮流;启蒙运动的影响;个人相对开明。‎ ‎(2)积极: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增强了国力,提升了俄国的国际地位及影响;“开明专制”顺应了欧洲的政治潮流,在客观上促进了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 消极:对农奴制的推崇,短期有利于加强统治,长期加剧了社会阶级矛盾,最终成为俄国社会的顽疾,阻碍了俄国的长远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她上台处于俄国农奴制经济初步瓦解和阶级矛盾尖锐化的时候...从18世纪风行欧洲大陆的政治思潮...也是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推动所致...为实现其夺取世界霸权的计划”再结合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史实即可分析既要强化农奴制又要发展资本主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大力强化专制制度、中央集权制和贵族特权,稳定国内局势力图加强贵族官僚的国家机器...又明智地宣布工商业自由,取消对贸易的限制,鼓励向国外出口俄国的农副产品...俄国的工商业获得较为迅速的发展...在俄国历史上开创了干涉欧洲革命的先例”即可概括出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对俄国的影响。‎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