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4)新版 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4)新版 人教版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4)‎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晋人书札和小品文中隽句天成,________。陶渊明的诗句和文句的________,也是这“世说新语时代”的产物。陶渊明散文化的诗句又________地影响着宋代散文化的诗派。苏、黄、米、蔡等人们的书法也力追晋人萧散的风致。但总嫌做作夸张,没有晋人的________。‎ A.俯拾即是 巧妙 深深 自在    B.俯拾即是 隽妙 遥遥 自然 C.比比皆是 隽妙 遥遥 自在   D.比比皆是 巧妙 深深 自然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B.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 C.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D.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日前登门拜访阁下,未遇,十分遗憾。如有空,请惠临寒舍一叙。‎ B.凡在本店购物满二百元者,本店将惠赠一份精美礼品,欢迎光临。 ‎ C.竭诚欢迎广大客户和厂商惠顾,愿与国内外客户携手共进,共铸辉煌。 ‎ D.蒙先生惠允,本报首家摘要发表先生大作,在学术界引起极大反响。‎ ‎4.诗人常藉以比喻美丽的女子。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不具此喻意的选项是(3分)(   )‎ A. 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B. 每坐台前见玉容,今朝不与昨朝同。良人一夜出门宿,减却桃花一半红。‎ C. 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 D. 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诗中写得很明白,其中句子如“________”,是写琴声的轻柔细屑,从中可以见出真正的感情;“________”,描写琴声表现了一种精神余溢的气势,这很能动人视听;“________”写琴声的纵横变化,但仍不失于自然;“________”是写琴声的脱颖孤峙,不同于流俗;而“________”则是写琴声的抑扬起伏,不拘于老俗套的表现形式。这些都是描写弹琴的指法技巧,写琴声的妙处,说明韩愈深得鉴赏琴声的奥妙。‎ ① 刬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②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 ‎③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 ‎④ 跻攀分寸不可上 ,势一落千丈强  ⑤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A.②①③④⑤    B.③①⑤②④‎ C.③①②⑤④    D.②③④①⑤‎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也。‎ 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筠为文能压强韵,每公宴并作,辞必妍美。约常从容启高祖曰:“晚来名家,唯见王筠独步。”‎ 昭明太子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其见重如此。‎ 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六年,除尚书吏部郎,迁太子中庶子,领羽林监,又改领步兵。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 ‎ ‎ 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其自序曰:“余少好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自年十三四,齐建武二年乙亥至梁大同六年,四十载矣。幼年读《五经》,皆七八十遍。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广略去取,凡三过五抄。余经及《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并再抄。子史诸集皆一遍。未尝倩人假手,并躬自抄录,大小百余卷。不足传之好事,盖以备遗忘而已。”又与诸儿书论家世集云:“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累世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云崔氏'世擅雕龙'。然不过父子两三世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世者也。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 ‎ (节选自《梁书·王筠传》)‎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时人为之语曰                        为积威之所劫 B.乃欣然就职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C.其见重如此                          杳不知其所之也 D. 不足传之好事                        礼天下之奇才 ‎7.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七岁能属文 属: (2)以母忧去职 母忧: ‎ ‎(3)服阕后 阕: (4)老而弥笃 笃: ‎ ‎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 ‎(1)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3分)‎ ‎ ‎ (2) 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3分)‎ ‎ ‎ ‎9.用斜线(/)给文言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划6处)(5分) ‎ 三、诗歌鉴赏(10分)‎ 临江仙①‎ 陈克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 送老齑盐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④。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本词作于1134年冬,词人时年五十三岁,此前,他曾撰写《东南防守利便》上奏朝廷,力主抗金之议,收复中原,不被采纳。②江城:指建康,今江苏南京。③齑盐:原指切碎了的腌菜,这里指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④吴兴:今浙江湖州市,词人当时意将隐居于此。‎ ‎10(1)词的开头两句“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3分)‎ ‎ ‎ ‎ ‎ (1) 词的结尾“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和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愁绪的方式有何不同?(5分)‎ ‎ ‎ ‎ ‎ (2) 简要概括诗中作者的思想情感。(2分)‎ ‎ ‎ 四、默写(8分)‎ ‎11(1)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3)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菩萨蛮》)‎ ‎(6) ,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浣溪沙》)‎ ‎(7) ,彩笔新题断肠句。(贺铸《横塘路》)‎ 五、现代文阅读(38分)‎ 长杆大碗唢呐震天响 张亚宁 一声长号,穿出沟壑,越过山梁,在空旷无边的陕北高原上激昂回荡。大碗唢呐音色明亮,粗犷悍实。厚铜圆板锤打而成的锣面正中凸出馒头状,低音浑厚,高音挺拔。小巧玲珑的棍子敲打着小扁鼓,高低快慢,铿锵有力。一对锃亮的小镲,毫不落后,有节有奏。‎ 这就是让你听着如痴如醉终生难忘的子长唢呐。欢快时如火如荼,悲凉时如诉如泣。‎ 有时,整个村子都披上彩色的喜装。迎人的送人的喜气满面,前奔后窜的小孩子,拄拐杖的老婆老汉,闪着大花眼的靓婆姨,俏皮的帅气后生,羞羞答答的俊囡囡,都来看热闹沾喜气。长号仰天长啸,鞭炮齐鸣。鼓手奋力地打着红边牛皮鼓,双镲激情相拥,铜锣一锤穿过人心,这时的唢呐手忘记了一切,两腮忽凸忽陷,突如高山之巅,突如万丈深渊。喜气的曲子吹红了新嫁娘的脸,吹笑了二不愣后生。‎ 陕北的正月天热闹非凡。几百个唢呐手组合成一个巨大的方阵,声音宏大,气势壮观。不论婀娜多姿,柔情似水的女子们,还是豪放不羁,激情万丈的男人们都被奔放的舞步、旷达的歌喉、震天的唢呐吸引,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唢呐手放手流失常年劳动的艰辛,双手紧握长杆唢呐,手指如跳跃的珠子,在用于唢呐调音的木杆上灵活舞蹈。他们用一声声震耳欲聋的调子吹出率性豪放的笑脸,用一曲曲欢快委婉的曲子驱走高原亘古的苍凉,用一股股节奏鲜明的声音奏出农家人鲜亮美好的日子。‎ 有时,唢呐人围在一起吹奏,周围来的人去的人潸然泪下。唢呐手是那最后的歌手。一连三四天,唢呐声断断续续,把往日浓浓幸福的小院吹打得凄凉无比。太阳的光线越发黑暗,树杈上的飞鸟,菜畦的鸡鸭,圈舍里的牛羊一一顿然屏息,直到把逝者埋葬在深厚的黄土地里。邻居们不觉期待几天后唢呐的最后一声长号,把所有的悲伤吹响在空旷的天空,慢慢散去,直至无影无踪。‎ 红皮鼓一敲,唢呐手紧随吹起。几十个壮实汉子光着膀子,吹奏着唢呐上山下沟,似乎把心底最大的愿望通过清脆的唢呐声传给远在天境的玉皇大帝。楼轿跑到哪儿,唢呐手紧跟着奔跑吹打,那种叫人叫绝的呐喊声不变。这种独树一帜的祈雨方式在陕北的其它县区难得一见。那种委婉、怜悯的哀求,一声声牵人心肠的声音把上天的风雨雷电神圣一一感动,把恩赐献给这块贫瘠而肥沃的土地,降下甘露,滋润这里最可亲可敬的人们。‎ 枯焦苍凉的陕北大地,如果没有唢呐声的滋养,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何以繁衍生息?在这种看似散漫且集聚的唢呐声中,融汇和聚集了一代又一代的子长人的心声,其实无论沧海桑田,子长唢呐的纯声总是婉转动听,绵绵延长,它把生活的赞歌吹奏到灿烂多彩的星空,激起人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愿望。‎ 魅力无限的子长唢呐,谁听谁醉,谁看谁迷。在陕北浓厚的文化画卷中,子长唢呐添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过去,吹奏唢呐只是谋生的一门行当,被人瞧不起,生活中不与唢呐艺人同席,嫁女不嫁唢呐手。如今,已是受人们青睐的香饽饽。唢呐艺人有着更高的文化水平,唢呐吹奏者由原来的一百余人发展到几千人。唢呐艺人在过去传统的演奏形式上融入了现代舞蹈、西洋乐器,使子长唢呐更加活跃。就是这种烙印着浓厚的民族色彩的乐器吹了几个世纪,吹响了陕北,吹出了国门,像一朵盛开在北洼地里最为鲜艳的山丹丹。‎ ‎12.文章描写了关于吹奏唢呐的哪几个场面?请加以概括。(4分)‎ ‎ ‎ ‎ ‎ ‎13.请赏析文章第四段的表达特色。(6分)‎ ‎ ‎ ‎ ‎ ‎ ‎ ‎14.依据文章,理解文中画线句子“在陕北浓厚的文化画卷中,子长唢呐添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浓墨重彩”一词的内涵。(6分)‎ ‎ ‎ ‎ ‎ ‎ ‎ ‎15.请探究文章题目“长杆大碗唢呐震天响”的作用。(4分)‎ ‎ ‎ ‎ ‎ ‎ ‎ 词汇贫乏制约文化创造 吴先宁 语言是文化创造的基础,词语是语言运用的基础。语言粗鄙,文化创新只是垃圾;词汇贫乏,文化创造也难出精品。这是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但似乎并非众所周知的道理。‎ 有人会说语言或者词语对文学重要,然而综合性艺术就不必如此倚仗语言,比如电影,比如大型的舞台表演。所以我们看到有些表演,作者倾力于声光化电,炫人眼目。但我们要明白,虽然这些技术手段很有必要,然而炫人眼目的声光化电的表演最终需要由词语将其内涵和精蕴点出来。比如,为什么要挂那么大那么红的灯笼?须有一个“囍”字或“寿”字,点明这是在迎亲或是在做寿,否则你自己在那儿笙歌满天,人家只道你在发癫。这就是词语的作用和力量。但现在的问题恰恰就在这“囍”字或“寿”字写不出、写不好,激情潮起而最后一下上不去,该有点睛之笔的地方却只有一个或几个败笔,词语平庸老套,不胜浅薄,甚至庸俗,甚至粗俗。于是,所有那些声光化电都成为一种庞大的不知何意的躯壳,像高温下的冰山,轰然坍塌。‎ 词语是文化创造高下成败的基础。它主要不是文采有无的问题,而是反映了作者把握世界的丰富性、深厚性、多样性、独特性到了怎样的程度。哲学家怀特海引用过柯勒律治《传记文学》一书中的内容。该书谈到一群旅游者看到一个瀑布,纷纷喊道:“多美!”柯勒律治对此甚表不满,他认为“多美”这样俗滥的“退化”的词语,使多姿多彩的整个景象黯然失色。怀特海说:“优秀的文学作品避免显示质的范围广泛的哲学的一般性。它紧扣那种势必掩盖质的一般性的偶然的精确性。”‎ 美的创造如此,对世界事物的理性把握也如此。词语不同,对世界的理性把握也不同,因为思维与语言有天然的共生关系。从严格意义上说,虽则思维并非产生于语言,但人确实主要是以语言来思维,语言深深地渗透和嵌入到思维之中。一个作者、一个群体、一个民族,拥有怎样一套词语,使用怎样的词语,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思维对世界的认知和把握。由此引申可见,新颖的、精确的、丰富的词语带来人们对世界事物认知的扩大和深入,带来新的视角和结论,而退化的、俗滥的、简陋的词语导致对自然和事物肤浅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狭隘的认知。比如,只知道“现实”,不知道“现实”之外还有“制度现实”,所以瞎担忧“老龄化”,以为是不可移易的客观规律,以为是经济发展的障碍。岂不知“老龄”是一个制度规定,它可以是经济发展的障碍,也可以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可见,退化的、简陋的、俗滥的词语使人感觉麻木,认知闭锁,使得普遍接受的思想慢性堕落为没有实际意义的俗套,它就像各色垃圾撒满高速公路的路面,使得思想创造的车辆无法快速前行。又比如,一说文化创造力不足,就想起“体制”这个词语,体制问题固然重要,但毕竟是外在的,内在的因素还在于文化创造者,主要在于文化创造者的词语量。这话听起来好像与日常感觉相悖,但却是真的。‎ ‎(选自2015年《读书》第11期,有删改)‎ ‎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 ‎ ‎ ‎ ‎ ‎ ‎17.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6分)‎ ‎ ‎ ‎ ‎ ‎ ‎ ‎18.为什么说“词汇贫乏制约文化创造”?请简要分析。(6分)‎ ‎ ‎ ‎ ‎ ‎ ‎ ‎19.阅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要求作文。 ‎ 我们匆忙地工作,以为那就是创造;我们匆忙地消费,以为那就是享受;我们匆忙地陪伴亲朋,以为那就是幸福……可是,匆忙的你,幸福吗?‎ 请以“这也是一种幸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春季期末统考参考答案 一、‎ ‎1、【答案】B 试题分析:“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巧妙”指精巧美妙;灵巧高妙。“隽妙”隽永美妙。“陶渊明散文化的诗句”对“宋代散文化的诗派”的影响强调时间跨度,因此用“遥遥”合适。形容书法风格,用“自然”。‎ ‎2、【答案】D 试题分析:D 比喻,其它均为借代。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3、【答案】B 试题分析:B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应改为“敬赠”。‎ ‎4.D ‎ ‎5.【答案】B ‎【解析】111]‎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可以使用排除法。如②句“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显然写的是是写琴声的脱颖孤峙,不同于流俗。而③句“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写的是琴声的轻柔细屑,从中可以见出真正的感情。这样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了。‎ 二、‎ ‎6、C ‎7、(1)七岁能属文 属: 写 (2)以母忧去职 母忧: 母亲丧事 ‎ ‎(3)服阕后 阕: 终了、结束 (4)老而弥笃 笃: 坚定、执着 ‎ ‎8、(1)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 ‎(2)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 ‎9、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 译文:王筠字元礼,又字德柔,山东琅玡临沂人。王筠小时候就机警敏悟,七岁就能写文章了。十六岁时,创作了《芍药赋》,十分优美。等长大了,喜欢清静热爱学习,与堂兄王泰齐名。当时陈郡有个谢览,谢览有个弟弟叫谢举,也都有很好的声誉,当时的人们给他们编赞语(或童谣)说:“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王泰,“养”是王筠,都是他们的小名。‎ ‎(王筠)起初任职是中军临川王行的参谋,后调任太子舍人,又升任尚书殿中郎。琅玡王氏渡过长江(指东晋建国)以来,就没有在郎署任职的人,有人劝(王筠)先观望不要出任,王筠说:“陆机(曾历任平原内史)可以说是东南俊秀,王坦之(字文度,东晋名臣)更是独步江东,我得以与这些前辈并驾齐驱,哪里会有遗憾。”于是兴高采烈地去上任。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王筠作文章(当时主要指赋)能押险韵(生僻少用的韵),每次官宴上一起作赋,(王筠的作品)文辞必定最具鲜妍美妙。沈约常常很平静地启奏高祖(梁高祖武帝萧衍)说:“近年来晚辈中的名家,只见王筠独步文坛了。”‎ 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选《昭明文选》)喜爱文人雅士,常常与王筠、刘孝绰、陆倕(chuí)、到洽、殷芸等在玄圃(建康宫中名园,时作讲经之所)吃喝游乐,太子独独牵着王筠的手抚揽着刘孝绰的肩膀跟他们说:“这正所谓左手拉着浮丘的袖子,右手拍着洪崖(与浮丘、安期生并举为仙人的代称)的肩膀啊”。他被(太子)看重竟到了这样的地步。‎ 普通元年(梁武帝萧衍年号,值520年),(王筠)因为母亲去世要守丧而离职。王筠很有孝顺的天性,为守丧自我毁伤超过了礼制规定的程度,服丧期满后,还因为就此患上的疾病在家休养了很久。中大通二年(梁武帝年号,值530年),调任司徒左长史,中大通三年,昭明太子去世,皇帝命令(王筠)写一篇哀策文(祭文),(这篇文章)又再次令(皇帝或大家)叹服点赞欣赏。‎ 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他在自己的序文中说:“我小时候就喜好书,老来越加执着。即使是偶然看见的或暂时翻看的,都会马上做好标注笔记,后面重新认真思考阅读,欢欣的兴致会越加深浓,渐渐地形成习惯并且性格养成,写文章也就不会觉得笔力不够。从十三四岁起,即前朝齐建武二年(齐明帝萧鸾年号,值495年)乙亥年,到梁大同六年(武帝年号,值541年),已四十六年了。儿时读《五经》,都是七八十遍。喜欢《左氏春秋》,吟咏背诵常常用来充实口头表达,‘广略去取’(魏晋时期流行的“手抄口诵”‎ 读书方法,边读边诵,专拣需记诵的部分,遇虚词及不当处还时有改易)隔三岔五地抄写。”其馀读过的经典比如《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神农本草经》)等都会抄上两遍。诸子、史籍等各种文集都抄一遍。从未请人或借用他人之手,一律亲身自己抄录,大大小小一百多卷。不足以让它流传出去于世有益,只不过用来防备遗忘罢了。”又在写给各个儿辈述论家道世系的书信集中说:“史书上称道安平(今河北安平)崔氏家族和汝南(今属河南驻马店)应氏家族,说他们都世世代代出有才华的文士,所以范蔚宗称汝南崔氏是‘世擅雕龙’(世世代代擅长写文章辞赋,可联想《文心雕龙》)。然而延续不过父子两三代罢了;不是能在七代之中,名望盛德光辉相承,家族爵位世代相继,人人作文成集传于后世,像我们王氏家门 这样的。沈少傅沈约给人们说:‘我小时候就喜好诸子及百家的言论,亲自担任过四代皇帝的史官,自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来没有爵位世世继承,文章才华代代相传,能像王氏家族这么繁盛的。’你们好好恭敬地考察人家的家道门风,想想各自该怎么努力吧。” ‎ 三、‎ ‎10(1)起首两句写兵祸不止,以至于“胡尘直到江城”,这一形势点明词人哀愁、感慨的原因,为全篇奠定基调。‎ ‎(2)陈词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用“夜雨”“孤影”“窗灯”这三个意象,营造了凄凉的氛围,表达内心的愁苦之情;李词直抒胸臆,借助夸张、比喻的手法,表达内心的无限愁苦之情。‎ ‎(3)本诗表达了对金兵入侵的愤慨,对昏庸朝廷的不满,以及与朋友离别的愁绪。‎ 四、默写( 略 )‎ 五、‎ ‎12、娶媳嫁女(迎娶新娘)时的场面(光写办喜事不得分)(1分);正月天时的场面(1分);送葬(办丧事)的场面(1分);祈雨的场面(1分)。‎ ‎13、(1)衬托:用婀娜多姿、柔情似水的女子们和豪放不羁、激情万丈的男人们衬托唢呐演奏的气势宏大。‎ ‎(2)细节(动作)描写:表现唢呐手演奏技艺的高超。比喻,表现唢呐手演奏技艺的高超。‎ ‎(3)排比,表现唢呐手的乐观豪放。‎ 三个角度每个2分,手法1分,分析1分,第(2)点写出一个即可。‎ ‎14、(1)子长唢呐的声音欢快时如火如荼,悲凉时如泣如诉(1分),有着强烈的节奏感(1分);‎ ‎(2)子长唢呐滋养了人们(1分),能激起人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愿望(1分)。‎ ‎(3)子长唢呐融入了现代舞蹈、西洋乐器,更加活跃(1分),吹响了陕北,吹出了国门(1分)。‎ ‎15、作为线索,贯穿全文(1分)。交待写作对象及特征,长杆大碗唢呐,声音震天(1分)。象征了陕北高原人们的豪放乐观(2分)。表达作者对唢呐及唢呐手技艺和品质的赞美(2分)。‎ ‎16.首先,提出词汇贫乏制约文化创造的观点。其次,从综合性艺术和文学的角度论证词语是文化创造高下成败的基础。最后,从思维与语言的共生关系的角度,论证词语对文化创作者的认知和创造力的作用,证明文化创造依赖于词语。‎ ‎17.①紧扣前面所引用的事例,强调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避免使用俗滥的词语,应使用新颖而精确的词语。②证明第三段开头的观点:词语是文化创造高下成败的基础。‎ ‎18.①词语能点出综合性艺术的内涵和精蕴,使其不至在该有点睛之笔的地方仅剩败笔。②词语反映了作者把握世界的丰富性、深厚性等到了怎样的程度,是文化创造高下成败的基础。③词语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对世界的认知和把握。‎ 一、 审题 ‎“也是”:只要能点出来就算合题。(可以是两种都幸福,但不是同一种;也可以是一种不幸福,一种幸福),如果没体现“也是”,则视为偏题,不及格。‎ ‎“一种”:如写多种,没有合成一种,则视为偏题,不及格。‎ ‎“幸福”:如果通篇写幸福,没写出幸福的内涵,42—45之间;如果完全转移话题到其它概念,如理想、责任等,不扣住“幸福”,则视为偏题,不及格。‎ 重点应在精神层面的幸福,如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42—45之间。‎ 二、判分 ‎1.判分等级 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以下。‎ ‎2.切入:47分。‎ ‎3.个案处理 ‎①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 ‎②记叙文或议论文文体模糊不明,视为五类卷;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46分(不满100字,0~‎ ‎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④游戏考试、游戏人生、语言格调很低的“问题卷”,最高不超过40分;凡思想感情庸俗低下,即使切题完篇,最高不超过20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最高不超过10分。‎ ‎⑤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⑥不写作文题目的,扣2分。‎ 特别说明:‎ 即使是偏题作文,也应关注文笔,慎打35分以下的作文。‎ 不一味趋中,60分以上占5%,每人改120篇,要有6篇60分以上,63分及以上慎打,好作文要 经得起品鉴。‎ 严格按照高考评分表解打分,适当拉开差距。‎ 三、‎ ‎【评分表解】‎ 分类 赋分 切题 立意 结构 语言 记叙文 议论文 一 ‎70~63‎ 切 题 独到 深刻 精巧 严谨 精辟 生动 文章的意蕴在材料的核心处,且写作有巧妙而机智的构思,有生动传神的细节,有浓郁而清新的文采,故事有真实感和亲近感。‎ 紧扣“朽”或者“不朽”深入“分析”‎ ‎,对重要概念进行准确界定,论证有合理的逻辑性,或者能敏锐的就材料某一要害处,进行立论,或者反驳,且有相当的思想和写作的智慧。‎ 二 ‎62~56‎ 准确 正确 完整 有特点 准确 恰当 文章的主题在材料的核心处,且写作有构思,有细节,有文采,故事真实,富有生活气息。‎ 能够就某一角度形成自己的正确观点,能对判断中的重要概念进行“分解”和“剖析”。能在论证中进行比较,并能在此基础上得出有一定意义的结论。‎ 三 ‎55~49‎ 基 本 切 题 基本 正确 基本 完整 ‎ ‎ 通顺 平实 文章的主题接近材料的核心,且写作在故事处理或者细节描摹或者真实性、生动性某方面有可圈可点处。‎ 能形成基本正确的观点,或在论证(反驳)或在论据选择和分析上,或在逻辑联系上有某一方面的特色。‎ 四 ‎48~42‎ 略有 牵强 基本 通顺 文章主题基本接近材料核心,有完整的故事演绎,但在行文中反复点题,显得多余;或者故事略显简单或老套,技法上也缺少变化。‎ 观点熟套,仅限常识常理,且说理止于浅表,或论证方法单调,缺少变化,只会一味“例证”。‎ 五 ‎41~28‎ 不 切 题 牵强 贴标签 逻辑层次不清 不通顺有明显语病和多个错别字 主题与材料中心几乎没有关联,且故事虚假,记叙描写能力较弱。‎ 基本没有论证,关键概念“整体打包”,或者一味例证且止于一个层面,缺少逻辑性;或者篇段分离,硬贴标签。‎ 六 ‎27~0‎ 不 正 确 无章 无法 低幼稚嫩、粗俗庸俗。‎ 主题与材料不沾边、胡编乱造,故事低俗,表达能力很差。‎ 完全不会写议论文,无阐说,无论证,没有条理和逻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