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2-04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学科期中考试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演说家 契诃夫 一天早上,基里尔·伊凡诺维奇下葬。 他死于俄国广为流行的两种疾病:老婆太凶和酒精中毒。在送殡行列离开教堂前往墓地的时候,波普拉夫斯基坐上出租马车,去找他的朋友扎波伊金。这个扎波伊金,诚如许多读者知道的那样,具有一种罕见的才能,他擅长在婚礼上、葬礼上、各种各样的周年纪念会上发表即兴演说。他任何时候都能开讲:半睡不醒也行,烂醉如泥也行,发着高烧也行。他的演说,好似排水管里的水,流畅、平稳、源源不断。他总是讲得娓娓动听,长而又长,所以有的时候,特别是在商人家的喜庆宴席上,为了让他闭嘴,不得不求助于警察。 “我呀,朋友,找你来了!”波普拉夫斯基正碰到他在家,开始说,“你快穿上衣服,跟我走。要是死个把小人物,我们也不会来麻烦你,可要知道这人是秘书……” “啊,秘书!”扎波伊金打了个哈欠,“是那个酒鬼吧?” “没错,就是那个酒鬼。这回有煎饼招待,还有各色冷盘……你还会领到一笔车马费。走吧,亲爱的!到了那边的墓地,你就天花乱坠地吹他一通,讲得比西塞罗还西塞罗,到时我们就千恩万谢啦。” 扎波伊金欣然同意。他把头发弄乱,装出一脸的悲伤,跟波普拉夫斯基一起走到了街上。 “我知道你们那个秘书,”他说着坐上出租马车,“诡计多端,老奸巨滑……” “得了,格利沙,骂死人可不妥啊。” “那当然。对死者要么三缄其口,要么大唱赞歌。不过他毕竟是个骗子。” 两位朋友赶上了送殡的行列,就跟在后面。灵柩抬得很慢,所以在到达墓地之前,他们居然来得及三次拐进小酒馆,为超度亡灵喝上一小杯。 在墓地上做了安魂祈祷。死者的丈母娘、妻子和小姨子遵照古老的习俗痛哭一阵。当棺木放进墓穴时,他的妻子甚至叫道:“把我也放在他身边吧!”不过她没有随丈夫跳下去,多半是想起了抚恤金。等大家安静下来,扎波伊金朝前跨出一步,向众人扫了一眼,滔滔不绝起来。 - 24 - 扎波伊金继续说下去,听众却开始交头接耳。他的演说差强人意,也博得几滴眼泪,但是其中许多话令人生疑。首先,大家弄不明白,为什么演说家称死者为普罗科菲·奥西佩奇,死者明明叫基里尔·伊凡诺维奇呀。其次,大家都知道,死者生前一辈子都同他的合法妻子吵架,因此他算不得单身汉。最后,他留着红褐色的大胡子,打生下来就没有刮过脸,故而不明白,为什么演说家说他的脸向来刮得干干净净的。听众都莫名其妙,面面相觑,耸着肩膀。 不久,听众开始发现,就连演说家本人也发生了某种奇怪的变化,他定睛瞧着一个地方,不安地扭动身子,自己也耸起肩膀来了。突然他打住了,吃惊得张大了嘴巴,转身对着波普拉夫斯基。 “你听我说,他活着呢!”他惊恐万分地瞧着那边说。 “谁活着?” “普罗科菲·奥西佩奇呀!瞧他站在墓碑旁边呢!” “他本来就没有死!死的叫基里尔·伊凡诺维奇!” “可是你刚才亲口说的,你们的秘书死了!” “基里尔·伊凡诺维奇是秘书呀。普罗科菲·奥西佩奇,这没错,是我们的前任秘书,但他两年前就调到第二科当科长了。” “咳,鬼才搞得清你们的事!” “你怎么停住了?接着讲,不讲可不妙!” 扎波伊金又转身对着墓穴,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继续致中断了的悼词。墓碑旁果真站着普罗科菲·奥西佩奇。一个脸刮得干干净净的年老文官。他瞪着演说家,气呼呼地皱着眉头。 “不好呀,年轻人!”回去的路上,普罗科菲·奥西佩奇埋怨道,“您的那些话说死人也许合适,可是用来说活人,这简直是讽刺挖苦,先生!天哪,您都说了些什么话?什么无私呀,不被收买呀,不受贿赂呀!这些话用来说活人简直是侮辱人格,先生!” 1. 小说中的“扎波伊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 结尾部分画线句说“他瞪着演说家,气呼呼地皱着眉头”。普罗科菲·奥西佩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赏析。 3. 小说要讲虚构,而对于本篇小说,有人认为它构思奇特,立意深刻,也有人认为它故事荒诞,主旨多面,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1. 巧舌如簧,长于言辞;肆意吹捧,不讲原则;逢场作戏,善于表演,心中有是非善恶之分,话语又模糊是非善恶之别。 2. ①因为 - 24 - 他当时异常气愤,演说家竟把他这个活人当做死人来致悼词;②并且他认为人都不是无私的,不被收买不受贿赂的,用无私、不被收买、不受贿赂这些话来说他,把他说得像一个人格非常高尚的人,这是讽刺挖苦,是侮辱人格;③这样写突出了演说内容之虚假,也表现了当时社会道德的低下,强化了小说的讽刺效果,深化了小说主旨。 3. [示例1]我同意“构思奇特,立意深刻”的说法。为了突出演说内容之虚假,本文选取了给活人致悼词的题材,构思不可谓不奇特;不仅如此,作者还巧借误会和铺垫,使出人意料的情节又合乎人之常情。基里尔•伊凡诺维奇和普罗科菲•奥西佩奇,都是秘书,都是酒鬼,而且品行相近,所以演说家的问和波普拉夫斯基的答就产生了误会,有了这样的误会,后面的情节就显得自然合理。这样奇特的构思,含蓄地批判了人与人之间相互欺骗,情感淡漠至极的社会现实。 [示例2]我同意“故事荒诞,主旨多面”的说法。故事荒诞典型地表现在“给活人致悼词”和“普罗科菲的埋怨”这两个情节片段上。但这样荒诞的情节,的确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演说家为了利益,不顾演说内容的真假,甚至故意以假话欺骗民众;而社会民众不追求理想高尚的人格,只是追求物质财富的占有和享乐,所以“普罗科菲的埋怨”看似另类,实则是大众心态的普遍反映。 “主旨多面”是说本篇小说讽刺的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类人,而是当时的整个社会。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中的‘扎波伊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 - 24 - 从文中来看,扎波伊金“擅长在婚礼上、葬礼上、各种各样的周年纪念会上发表即兴演说。他任何时候都能开讲:半睡不醒也行,烂醉如泥也行,发着高烧也行。他的演说,好似排水管里的水,流畅、平稳、源源不断。他总是讲得娓娓动听,长而又长,所以有的时候,特别是在商人家的喜庆宴席上,为了让他闭嘴,不得不求助于警察”,由这些内容可以看出他擅长言辞,可谓巧舌如簧;从“我知道你们那个秘书”“诡计多端,老奸巨滑……”“那当然。对死者要么三缄其口,要么大唱赞歌。不过他毕竟是个骗子”可知,扎波伊金明知道死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却依然大肆吹捧,可见他是不讲原则的;当他发现说错了之后,“扎波伊金又转身对着墓穴,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继续致中断了的悼词”,可见他是善于逢场作戏,且善于表演,且从最后“您的那些话说死人也许合适,可是用来说活人,这简直是讽刺挖苦,先生!天哪,您都说了些什么话?什么无私呀,不被收买呀,不受贿赂呀!这些话用来说活人简直是侮辱人格”可以看出,扎波伊金虽然大肆吹捧死者,但心中对死者有正确的衡量,可见他的心里是有善恶之分的。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把握文章情节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尾部分画线句说‘他瞪着演说家,气呼呼地皱着眉头’。普罗科菲•奥西佩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里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分析小说中人物普罗科菲•奥西佩奇的反映,这就需要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来分析,从文中来看,“为什么演说家称死者为普罗科菲•奥西佩奇,死者明明叫基里尔•伊凡诺维奇呀”“为什么演说家说他的脸向来刮得干干净净的”“普罗科菲•奥西佩奇呀!瞧他站在墓碑旁边呢”,由此可知,他当时异常气愤是因为演说家竟然把他这个活人当作死人来致悼词。第二个问题是考查这样结尾的好处,这就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思考。内容上除了要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分析之外,还要关注小说的主题,文中演说家把他这个活人当作死人来致悼词,并且把他说得像一个人格非常高尚的人,这是讽刺挖苦,是侮辱人格,这样的结尾在内容上就突出演说内容的虚假,由此也表现出当时社会道德的低下,强化了小说的讽刺效果,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构思和主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明确探究的方向,如本题“小说要讲虚构,而对于本篇小说,有人认为它构思奇特,立意深刻,也有人认为它故事荒诞,主旨多面,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然后明确自己的观点,即认可哪种看法,如“我同意构思奇特,立意深刻”或“我同意故事荒诞,主旨多面”,然后结合情节结构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主旨的设题来陈述理由。 从文章的构思来看,小说本是写给死人致悼词,结果变成给活人致悼词,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误会,是因为两者都是秘书,都是酒鬼,而且品行相近,所以在演说家和介绍人的问答之中就产生了误会,这也就让下文的情节理所当然起来,可谓是构思奇特;之所以说荒诞,是小说竟然设置给活人致悼词这样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尤其是结尾部分普罗科菲的埋怨,这些内容显得极为荒诞,但荒诞的背后却折射出社会的现实,为了钱财,演说家可以随意演说,为了财富,民众抛弃理想高尚的人格,由此可以看出,本文的立意是深刻的,且指向可以说是多向的。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于仲文,字次武。少聪敏,髫龀 - 24 - 就学,耽阅不倦。九岁,尝于云阳宫见周太祖,太祖问曰:“闻儿好读书,书有何事?”仲文对曰:“资父事君,忠孝而已。”太祖甚嗟叹之。其后就博士李祥受《周易》《三礼》,略通大义。及长,倜傥有大志,当时号为名公子。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高祖为丞相,尉迟迥作乱,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迥又遣宇文胄、宇文成复攻仲文。贼势逾盛,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檀让拥众数万,仲文以赢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檀让以余众屯城武,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飨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未几,其叔父太尉翼坐事下狱,仲文亦为吏所簿,于狱中上书。书曰:“当群凶问鼎之际,黎元乏主之辰,臣叔翼总驭燕、赵,南邻群寇,北捍旄头,内外安抚,得免罪戾。伏愿下降云雨之施,录涓滴之功,则寒灰更然,枯骨生肉,不胜区区之至。”上览表,俱释之。 (节选自《隋书·于仲文传》)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B. 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C. 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D. 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仲文少年聪慧,深得太祖赏识。他从小沉迷读书,认为读书能帮助父亲、侍奉君王,行忠尽孝,周太祖非常赞叹。 B. 于仲文坚守大义,不与叛军为伍。他拒绝了尉迟迥的引诱,多次受到攻击,在敌人强大的攻势下死战得以脱身,到达京师。 C. - 24 - 于仲文精于谋略,多次获得胜利。他趁檀让懈怠,攻取武城;夺取金乡,斩杀徐善净;俘获檀让,平定黄河以南。 D. 于仲文勇于自辩,获得皇帝宽宥。他主动向皇帝上书,力陈自己的叔父于翼在动乱的时局中立下了功劳,最终和叔父一起被释放。 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2)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答案】4. B 5. C 6. (1)(于仲文)冲破包围逃走,被贼人追赶,边战斗边逃跑,跟随他战死的骑兵有十之七八。 (2)项羽于是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脑袋,我送你个人情吧”。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仲文”做“伪北”的主语,二者不能断开,故“仲文”前断句,排除选项CD。 根据文意,“大败让军”意思是“使檀让的军队大败”,“让军”是“败”的对象,所以“大败让军”中间不能断开, “让军”后断句,排除选项A。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斩杀徐善净”错误,原文“仲文执之,遂取金乡”,只是说于仲文捉拿住徐善净,于是夺取了金乡,并没有说斩杀他。 故选C。 【6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溃”,冲破;“遁”,逃走;“为……所”,被动句;“且……且……”,边……边……;“所从骑死者”,跟随他战死的骑兵;“十七八”,十之七八。(2)中,“购”,悬赏;“为”,动词,成就;“若”,你的;“德”,功德;“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定后句,状后句,应是“以千金,万户邑购我头”。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参考译文: 于仲文,字次武,幼年就聪明灵活,小时候上学,就沉迷书中而不知疲倦。于仲文九岁时,曾经在云阳宫拜见周太祖,太祖问他:“听说你爱读书,书中都讲些什么事?”于仲文答道: - 24 - “帮助父亲,侍奉君主,只是些忠孝之事罢了。”太祖非常赞叹。于仲文后来跟随博士李祥学习《周易》《三礼》,大概知晓书中的要义。等到长大之后,胸怀大志,气度超凡,被当时的人称为名公子。从家中被征召出来做官,担任赵王的属官,不久升迁为安固太守。隋高祖任北周丞相时,尉迟迥发动叛乱,派人诱招于仲文,于仲文拒绝了他。尉迟迥对他不听从自己非常愤怒,派遣宇文威进攻他。于仲文迎战,大破宇文威的军队,尉迟迥又派遣他的部将宇文胄、宇文成、又进攻于仲文。贼人的势力更加旺盛,于仲文估计自己支撑不住,就扔下妻子儿女,率领六十多个骑兵,打开城池西门,冲破包围逃走,被贼人追赶,边战斗边逃跑,跟随他战死的骑兵有十之七八。于仲文仅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檀让拥有数万军队,于仲文用瘦弱的士兵来挑战。檀让全军出动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的军队很骄傲轻敌。于是于仲文派遣精锐部队从左右两侧夹击贼兵,使檀让的军队大败,活捉了五千多人,斩杀了七百人。檀让率领残余的军队驻扎在城武。于仲文假意下发公文到各州县说:“大将军来了,应多多聚集粮食。檀让还认为于仲文不可能马上就到,正在杀牛犒劳士兵。于仲文知道他松懈了,于是挑选精锐的骑兵袭击他,一天便赶到了,于是攻占了城武。尉迟迥的部将席毗罗,拥有十万军队,驻扎在沛县,他的妻子儿女在金乡。于仲文派遣人假称是席毗罗的使者,对金乡城的守将徐善净说:“檀让明天午时到达金乡,将要宣布蜀公的命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认为真的这样。于仲文挑选精锐士兵,假竖起尉迟迥的旗帜,兼程前进。徐善净望见于仲文的军队将要到达,还以为是檀让到了,于是出城迎接谒见。于仲文捉拿住他,于是夺取了金乡。俘获了擅让。用囚车把他送到京师,黄河以南地区全部平定。不久,他的叔父、太尉于翼因事犯罪被关进监狱,于仲文也被官吏收押,他在狱中,上书。书中说:“正是群雄图谋夺取政权的时候,百姓缺乏主君的时候,我的叔叔太尉于翼-起抵御燕、赵两国,南面和群贼相邻,北面捍卫外族入侵者,内外一起安顿抚慰,应该免了他的罪过,我希望陛下能降云雨的恩施,记录下这小小的功劳,那么死灰都会再次复燃,枯骨都能长肉,我不胜感激。”皇上看了他的奏表,一起释放了他和他叔叔。 古文实词习题 7.联系“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乎”这一句中“察察”的含义,推出“汶汶”的解释应该是哪一项( ) A. 玷辱 污辱 B. 糊涂 C. 水大的样子 D. 清爽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联系‘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乎’这一句中“察察”的含义,推出‘汶汶’的解释应该是哪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 24 - 解答本题,考生要先理解“察察”的意思,再借助语境和位置来推测“汶汶”的意思。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乎”的意思是“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察察”意思是“洁净,洁白,干净”,由此可知后面的“汶汶”应与之相反,意思是“玷辱,污辱”。 故选A。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中的“曾”和“曾几何时”中的“曾”意思相同,都可以翻译成“曾经”。 B.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与文天祥的“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中的“爱”意思相同。 C. “贪与吝,此二者,交友之殆物也”与“受命不殆”中的“殆”的意思相同。 D. “既来之,则安之”中的“安”字与“贵远鄙近”中的“鄙”字词类活用的形式相同,都是使动用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和‘曾几何时’中的‘曾’意思相同,都可以翻译成‘曾经’”错误,“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意思是“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曾”意思是“竟然”,“曾几何时”意思是“才多久啊”,“曾”意思是“才”,故不一样。 C项,“贪与吝,此二者,交友之殆物也”意思是“贪婪和吝啬这两者是交友时候的危险之物”,“殆”意思是“危险”;“受命不殆”中“殆”意思是“懒惰”,故二者不同。 D项,“既来之,则安之”中的“安”字是使动用法,让……安定,“贵远鄙近”中的“鄙”是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故二者不同。 B项,两个“爱”都意思是“吝惜,舍不得”。 故选B。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 A 苍山被雪 被:遭受 - 24 - B. 本末倒置 本:自己的 C. 兵出无名 兵:兵器 D. 习焉不察 察:觉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苍山被雪”意思是“青山上覆盖着白雪”,“被”意思是“覆盖”。 B项,“本末倒置”意思是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本”,根本。 C项,“兵出无名”意思是出兵没有正当理由,“兵”,出兵。 故选D。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过郑山人所居 刘长卿 一径人寻谷口村,春山犬吠武陵源。 青苔满地无行处,深映桃花独闭门。 送陈靖中舍①归武陵 王安石 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 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 (注)①陈靖:北宋时期人,做孝感令时,因公事忤逆了郡太守,遂弃官,最后以太子中舍身份致仕。 10.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诗中“春山”句以声衬静,以犬吠反衬春天山林的安静,写出了陈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 B. 刘诗“无行”和“独闭”照应,写出郑山人所居之地人迹罕至,表现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 C. - 24 - 刘诗全诗用白描手法描绘景物并抒发情感,语言自然清新,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让人回味无穷。 D. 王诗中“水自东流人自西”一句暗喻时光、精力的匆匆流逝,也暗示友人逆势而行,自有追求。 11. 两首诗同为送别诗,都运用了“武陵”和“桃花”,请据此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10. C 11. 不同之处:刘诗通过描写郑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人迹罕至,来表现对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状态的欣赏。王诗则在送别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保持独立人格寄望与期许。友人到武陵时也许桃花已谢,但是一个不会为花而迷的人,自然也不会迷乱于尘世之中。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刘诗……全诗淡雅沉郁……”中“沉郁”一说错误,刘诗利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郑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语言清新淡雅,表现了作者对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状态的欣赏,而没有“沉郁”之感。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诗人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两首诗同为送别诗,都运用了‘武陵’和‘桃花’,请据此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这是以比较阅读的形式来考查诗歌情感,考生需要结合诗歌的注释、诗歌中的景以及直接表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情感。 先看第一首,《过郑山人所居》主要注重对郑山人居处进行描写,前两句中“春山犬吠”以声衬静,用“犬吠”反衬春天山林的安静,借以写出了陈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后两句写路、桃花以及关闭的门,因满是青苔而“无行”,桃花映衬之下门扉“独闭”,写出郑山人所居之地人迹罕至,表现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字里行间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现对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状态的欣赏。 - 24 - 再看第二首,《送陈靖中舍归武陵》则重在临别时的嘱托,“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第一句点明友人要去的地方,即“武陵溪”,结合注释“因公事忤逆了郡太守,遂弃官,最后以太子中舍身份致仕”可知友人归隐武陵的原因,接着诗人以“水自东流人自西”一句暗示友人逆势而行,应该自有追求;第三句是猜测友人到了武陵之后的情形,并猜测“想君应不为花迷”,“不为花迷”的“花”既是桃花,也指世事,这句话表明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希望友人能够保持独立的人格,不会迷乱于世俗之中。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12.情景默写,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他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2)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总结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5)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写宫女头发浓密而乌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一肌一容 (2). 尽态极妍 (3). 二川溶溶 (4). 流入宫墙 (5). 奈何取之尽锱铢 (6). 用之如泥沙 (7). 各抱地势 (8). 钩心斗角 (9). 绿云扰扰 (10). 梳晓鬟也 【解析】 - 24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言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妍、溶、锱铢、钩、扰、鬟。 语言文字应用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对甘地的许多观点,泰戈尔不仅不赞一词,而且苛评有加。然而,他对甘地的品格却极为钦佩。我们从他们的友谊中看到了什么是伟大的情怀。 B. 大雪封山,汽车深陷雪中,我们只好安步当车,一步步走到这个座落在深山老林中的小村。 C. 政府安土重迁,拨给搬迁到外省的移民一大笔搬迁费,使他们在建好新的家园之后,还有足够的生活费用。 D. 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我省杂技团,当仁不让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A项,“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加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从语境来看,语境是说泰戈尔对甘地的观点不认可,误把“赞”理解为“赞美”,望文生义,此处应为“未加赞赏”。 B项,“安步当车”,慢慢地走,当作坐车,形容行人悠闲、自得。语境是形容“大雪封山,汽车深陷雪中”“一步步走到这个座落在深山老林中的小村”,并无悠闲之感,不合语境。 C项,“安土重迁”,安于故土,不愿轻易迁居他乡;语境形容“政府”,对象不当。 D项,“当仁不让”,遇到该做的事情,主动去做,不推辞。使用正确。 故选D。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日渐盛行的瘦身潮流中,水果饮食减肥方法备受青睐。在各类水果中,苹果、柠檬首当其冲。 B. 影视创作者将过多精力放在如何利用互联网融资、发行、宣传等外围层面,而对编剧、摄影、特效等内容层面的投入少之又少,实属舍本逐末。 C. 王力宏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反复揣摩,使其音乐基础尤为扎实,可以说是十“八般乐器”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D. - 24 - 一名身着熊猫服游客从围栏外观察园中的熊猫,熊猫单手抓盆喝水、吃苹果的萌态令他乐不可支,而在其他人看来,围栏内外这两只“熊猫”相得益彰。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A项,“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遇到灾难,而语境是说在水果饮食减肥方法重,苹果柠檬最受青睐,并不是灾难,不合语境。 B项,“舍本逐末”,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形容轻重倒置。使用正确。 C项,“朝歌夜弦”,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贬义词,而语境是肯定王力宏的勤奋练习,是褒义的语境,情感色彩不当。 D项,“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而语境是说两只“熊猫”共处的画面非常和谐,都是一样可爱,不合语境。 故选B。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B. 这算得了什么,以后要是再有困难,可以继续到府上来找我。孙大款慷慨地说。 C. 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望你钧裁。” D. 请留步,足下就此告别。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表达得体的一句”,然后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是否得体。 - 24 - B项,“府上”使用错误,“府上”是敬辞,称对方的家,而句中说“找我”,应该是说自己家,故错误; C项,“钧裁”使用错误,“钧裁”,指对上级裁决的敬称,也指恭请做出决定,句中是长辈给晚辈写信,故错误; D项,“足下”使用错误,“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而句中是说自己,故错误。 故选A。 16.春华中学举行“全校师生读书月”徽标征集活动,下列是各徽标及推荐理由,其中最切合活动主题的一项是( ) A. ①以学生作为画面主体,展现当代青年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定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B. ②画面洗练风趣,猫头鹰专心读书的神态启迪学生读书要专注,给学生方法的指导。 C. ③众人开卷阅读的画面,既突出了读书的主题,又强调了此次活动“全体性”的特点。 D. ④人形的树表达了读书助人成长的寓意,地球图案传达了读书人要行万里路的理念。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徽标图画的分析把握以及征集语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考生要紧抓题干要点,全面把握徽标和征集语内容。根据题目,活动以“全校师生读书月”为主题,所以徽标和征集语中应以“师生” 为主体,以“读书”为主要活动。不能只强调一方,因此排除A和B选项,“地球与行万里路”与主题无关,因此排除D选项。故选C。 17.下列语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 六王毕,四海一 B.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C.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D.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答案】D 【解析】 - 24 -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这是针对词类活用设题。考生需要先明确词语本来的词性,再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和担当的词性来辨析活用类型。 A项,“六王毕,四海一”意思是“六国的君主灭亡了,全国(为秦所)统一”,“一”是数词活用为动词,统一。 B项,“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意思是“辞别六国的宫楼,走下六国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辇”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来于秦”的方式,即乘辇车。 C项,“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意思是“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王”是名词作动词,称王。 D项,“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意思是“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没有词类活用。 故选D。 【点睛】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做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用做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的使动用法。辨别词类活用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成分分析,就是把句子的成分先画出来,然后看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B. 所见无非牛者 C. 项王瞋目而叱之 D.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这是针对古今异义设题。解答此题,考生可以把词语的今意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如能讲得通,则不是古今异义,如讲不通,则为古今异义。、 A项,“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中“父兄”古意“父老乡亲”,今意“父亲和兄长”。 B项,“所见无非牛者”中“无非”古意“没有不是”,今意“只,不外乎”。 C项,“项王瞋目而叱之”中“瞋目”古今都指瞪大眼睛,表示愤怒。 D项,“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 - 24 - 不齐”中“气候”古意指天气(雨雪阴睛),今意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故选C。 19.下列语句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 虞兮虞兮奈若何! B.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C.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D.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语句不是倒装句的一项”,然后回顾倒装句的类型和标志,再根据要求进行选择。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 A项,“虞兮虞兮奈若何”意思是“虞姬虞姬啊,可把你怎么办啊”,不存在倒装,“奈……何”是固定句式。 B项,“骑能属者百余人耳”是定语后置句,“能属者”是“骑”的后置定语。 C项,“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是状语后置句,“于机上之工女”是“多”的后置状语。 D项,“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是宾语前置句和状语后置句,“是以”应为“以是”,“于硎”是“发”的后置状语。 故选A。 20.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找出并改正。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65周年校庆公告 南依历山,东临安邦,弦歌不辍,薪火相传,2019年7月6日,双鸭山一中将迎来建校65周年华诞。作为龙东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学校坚持实验性示范性,在龙东文化的深厚滋养中,广育英才,名盛华夏。为办好此次校庆活动,特面向各届校友征集在校期间惠存的校徽、校服、奖章、笔记和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并借此向您们发出诚挚邀请:欢迎拨冗光临此次盛会,共商实验发展大计。 特此公告,敬祈传达。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 2019年7月6日 - 24 - 【答案】①“示范性”后加“办学特色”;②“惠存”改为“珍藏”;③“和”改为“等”;④“您们”改为“你们”;⑤“敬祈传达”改为“敬祈周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找出并改正”,然后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分析是否得体,并进行改正。 第一处,“学校坚持实验性示范性”成分残缺,“坚持”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词“……的办学特色”。 第二处,“特面向各届校友征集在校期间惠存……”中“惠存”使用不当,“惠存”是敬词,意思是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此处这些物品是校友自己收藏或珍藏的东西,应改为“珍藏”。 第三处,“校徽、校服、奖章、笔记和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并列不当,“校徽、校服、奖章、笔记”都是“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故不能并列,可以把“和”改为“等”。 第四处,“借此向您们”中“您们”使用不当,一般不使用“您们”这一词语,且此处是学校向校友发出的邀请,不必使用“您”。 第五处,“敬祈传达”中“传达”不当,“传达”,把一方的意思告诉给另一方,此处是直接告知校友,故改为“周知”。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巧字。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屡见不鲜。然而,① - 24 - ________,也引发了一些信息安全方面的担忧。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②_________,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方兴未艾的当下,相关部门必须未雨绸缪、多管齐下,③________。 【答案】 (1). ①新技术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 (2). ②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被泄露) (3). ③充分重视(切实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句衔接能力。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此题: 第一处:根据前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屡见不鲜。”说明新技术给人们带来便利,“然而”一转折,说明同时还存在着问题,所以应填“新技术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 第二处:根据前文“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后文又有“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的结果,可以推知,此处是假设的一个原因,所以应填“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被泄露)”; 第三处:根据前文所有的内容,最后得出“相关部门必须未雨绸缪、多管齐下”,下文顺应是如何做?采取什么措施?等,所以应填“充分重视(切实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点睛】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小猪在稀泥里打滚/也不为讨人欢心/而改变自己的模样 - 24 - 鱼儿不羡慕兔子在岸上蹦跳/它只是喜欢水 大象也不想学鸟儿飞到树上/它有长长的鼻子/够得到天堂的树叶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注意)①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文体明确;③800字左右。 【答案】因为自我,所以欢愉 正如电影中所说:“我们一路奋斗,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的确,世界何其纷扰,一句“做自己”便成了最有力的呼号。 当今社会,总是有人刻意追逐着时代的潮流,妄图融身其中,继而成为他人仰视的对象。于是乎,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外貌、喜好乃至性格,只为获得他人的一句点赞与追棒。 他们曲意逢迎,只为他人的认可;他们矫揉造作,只求他人的羡慕。他们或许能够拥有丰富的物质,可他们丢失了自我,再也找不回令人见之忘俗的眼神。而究其本质,不过是内心的极度自卑,进而催生出对所谓成功的扭曲的渴望。而一旦处理不当,便会成为失去灵魂的木偶,只能在他人的声音中活动自己僵硬的躯体。 其实,较之于他人的欢心,只有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海桑的那句“连枯枝败叶都是好的”。 自我,是大千世界中普通却独特的个体。做自己,便是在繁华世界中的自我认知。就像不期待石头会开花一样,做自己便是不期待去达成力所不及的目标。泰戈尔曾言:“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弹一个它力不能胜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做自己,便是明白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从而规避风险。从狭义上理解,便是自知之明。 只有当一个人真正了解自己时,他才能正确发挥自己的作用。不必在意他人的目光,在自己喜爱的领域风生水起,未尝不是一种快乐。 与此同时,做自己更是在繁忙社会中的自我救赎。正如《奇葩说》中的辩手姜思达那样,他敢于穿戴标新立异的服饰,敢于公布自己的与众不同,更敢于临时发起百人夜跑,邀请艾滋病人共进晚餐。他的举动自然要顶着方方面面的压力,但他活得恣意洒脱,毫不顾忌他人的目光。他在别人的称赞抑或鄙夷之声中,完成了自我的救赎,也实现了生命的突围。 做自己,是敢于亮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更敢于暴露内心的自卑与阴影;而与此同时,心底的最后一丝阴暗也会消弥,人格也会与心灵一同升华。 做自己并不意味着困守一隅,妄自尊大;更不是像慕容复那般为了遮掩自己的不堪,最终栽在自己可悲的伪自尊上。真正意义上的“做自己”实质上便是扬长避短,在自己的天空自由翱翔。 - 24 - 亨利·詹姆斯曾说:“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的确如此,无论光鲜与否,每个自我都是独特而迷人的存在,只因自我而欢愉。 愿你眼中总有光芒,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做自己吧,我在心中暗暗发誓。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这是一道含有寓意的材料作文,考生需要理解材料的寓意,然后找到最佳的立意方向。 【审题】材料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小猪在稀泥里打滚/不为讨人欢心/而改变自己的模样”,关键词“不为讨人欢心”“改变模样”,小猪不为取悦别人而改变自己;第二句“鱼儿不羡慕兔子在岸上蹦跳/它只是喜欢水”,关键词“不羡慕”“只喜欢”,鱼儿不因羡慕别人的优点而改变自己的喜好,这是强调“做自己”;第三句“大象也不想学鸟儿飞到树上它有长长的鼻子够得到天堂的树叶”,关键词“不想学”“它有……”,这是说大象不效仿别人,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长处,这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其实,万物都因着自然的规律,如此生长,如此存在。如果说万物是因自然法则如此,这“方式”是自然使然,无可更改,便安然地享受这自然而有序的“方式”而“自由自在”却是人类自我内心的外化,这里的方式指“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特有的方式”,这“方式”,各有不同,各有其用,无论贫富,无论贵贱,独特而有价值,只要在这世间占着一份位置,接受自己,清楚地定位自我的价值,认清并发挥自己的本能和天赋,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按照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绽放自己的价值和光彩,实现自我的价值,便都是一份自我独特的呈现。明确了这些内容,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点进行立意。 参考立意:相信自己;认可自我的价值/生活方式/个性特点;正确认识自我,不盲从。 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的题目,比如“因为自我,所以欢愉”。然后列举了当今社会些人“丢失自我”的行径,从反面论述为什么要“做自己”,接着分“自我认知”和“自我救赎”两个层次,论述怎样“做自己”,最后发出“做自己”的呼吁。 素材: 1.庄子与惠子关于“知鱼之乐”的探讨。 2.杨绛先生人生态度: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 24 - 3.耶鲁村官秦玥飞的故事,26岁的秦玥飞从耶鲁毕业后,放弃了光鲜亮丽的高薪工作,来到湖南一个小山村,走上一条进基层、当村官的实干路。 4.梭罗与瓦尔登湖: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天,28岁的梭罗独自一人来到距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建了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过着“物质上简朴至极,精神上丰盈充实”的生活。并完成了影响深远的著作——《瓦尔登湖》,但在同时代人的眼中,他只不过是一个观念偏执行为怪异的人,一个爱默生的追求者而已。一直到世纪之交,他和他的著作才得到了广泛和深刻的认识。 5.三毛与撒哈拉的故事:“一个不欣赏自己的人,是难以快乐的。”“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 6.林黛玉、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对比。为什么林黛玉能走进贾宝玉的内心,而薛宝钗却做不到? 7.新加坡虽没有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日本的富士山,但它有上帝最珍贵的礼物,一年四季普照的灿烂阳光。因此,新加坡政府利用这一优势,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了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国家”。 8.《月亮与六便士》里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在别人盯着满地的六便士的时候,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他原本过着富裕的生活,但是却抛去现实的一切,从头开始学习绘画,去荒岛上追求艺术的理想。最后病逝在荒岛上,他的土著妻子依照他的遗言焚毁了挂满壁画的屋子,甚至没有留下一根木头。 9.王小波,在文学界,他一直是个圈外人,当时有各种所谓的流派,但是多数流于模仿,王小波立志做自由撰稿人、不加入任何流派,这使得他走的路崎岖不堪,他一直只是寂寞地写着,不屑与人为名利争雄,也受不惯传统作家戴着镣铐跳舞式的约束。他的书生前大多未在大陆出版,在香港出版也是销量惨淡。死后,他的作品才开始热销。《三联生活周刊》后来策划过“重找王小波“的活动,就是想找到一个像王小波这样一个专栏写手,但是不了了之。这个世界上只会有一个王小波。 - 24 -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24 - - 2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