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公安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公安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卷

‎2018年公安三中高二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考试 历 史 试 卷 出题:熊家德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 一、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经典物理学所面临的危机,终于在20世纪初被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两场伟大的革命所解决。这两场革命使人类(  )‎ A.拥有了研究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理论体系 B.放弃了经典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理论 C.否定了此前物理学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D.转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交方式 ‎2、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居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在此,朗之万(  )‎ A.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 B.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 C.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 D.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 ‎3、1727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 科学团体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 ‎ B.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 C.18世纪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 D.18世纪早期法国思想自由度逊于英国 ‎4、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5、“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6、马克思说,在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以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这说明(  )‎ A.纺纱工珍妮同时纺出两根纱 B.珍妮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C.18世纪纺纱效率亟待提高 D.珍妮纺纱机不再使用人力 ‎7、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 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 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8、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工业所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他所描述的现象反映了(  )‎ A.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B.垄断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C.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 D.国家全面干预科学研究 ‎10、互联网的产生和迅速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下面三幅图片主要反映了互联网(  )‎ A.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B.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 C.增加了人们的生活乐趣 D.推动了“新经济”的产生 ‎1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具体表现为(  )‎ A.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 B.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学科越来越少且分工越来越细 D.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12、《海国图志》中说:“古之圣人刳舟剡楫,以济不通;弦弧剡矢,以威天下;亦岂非形器之末……岂火轮火器不等于射御乎?……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魏源此言意在强调(  )‎ A.传统的舟船弓箭是有用之物 B.向西方学习要转变传统观念 C.坚船利炮是西方之长技 D.学习西方是为了战胜西方 ‎13、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  )‎ A.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 B.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 C.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4、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15、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16、“《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 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B.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C.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D.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17、20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翻着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该学者旨在(  )‎ A.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 B.提倡使用白话文 C.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 D.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 ‎18、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19、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 A.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深远 B.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药方 C.马克思主义理论被知识分子普遍接受 D.新文化运动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 ‎20、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吗?”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21、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之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22、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23、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24、2017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6周年,历经90多个春秋,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心中之所以伟大,最根本的原因是(  )‎ A.从根本上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B.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C.引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走向繁荣 D.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纠正所犯错误 ‎25、1964年10月19日,《参考消息》援引合众国际社东京十七日电:“红色中国……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 这说明当时中国(  )‎ A.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 B.具有了远程打击敌国的实力 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 D.科教兴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26、对下面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新中国导弹研制进度表 ‎1960年11月5日 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1962年3月初 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导弹运往酒泉发射场 ‎1962年3月21日 导弹发射失败 ‎1964年6月29日 修改设计后的导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新型号中程导弹的研制工作 ‎1966年底进行首次飞行试验,仅用了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 A.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B.为“一五计划”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C.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 D.苏联专家对华援助取得巨大成就 ‎27、据有关统计,1956年一年中全国性学术会议达50多次,学术论文和报告也达2000篇,都超过以往任何一年。此现象(  )‎ A.是“双百”方针推动的结果 B.说明我国科技发明硕果累累 C.体现了教育对科研的促进 D.是苏联科研模式影响的结果 ‎28、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 A. 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来求慰藉的心态 ‎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 ‎29、2014年2月,美国著名电影明星秀兰·邓波儿去世。在20世纪30年代危机最深重的时候,她在多部影片中的表演给沮丧、绝望的美国人带来了希望、勇气和乐观。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公开宣称:“只要我们有秀兰·邓波儿,我们的国家就没事。”材料主要说明了()‎ A.电影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B.电影诞生在危机中的美国 C.罗斯福借助电影实施新政 D.电影艺术影响着社会生活 ‎30、电影是继建筑、音乐、美术、雕塑、诗歌、舞蹈这几种艺术后的一种新兴艺术,它是把所有这些艺术加以综合而成的“第七种艺术”。促使电影艺术迅速发展的主要社会物质条件是(  )‎ A.社会剧烈动荡,人们对现实生活感到迷惘 B.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为电影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物质支撑 C.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对艺术享受产生了新的需求 D.传统艺术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第Ⅱ卷 二、本卷共4小题,其中31题10分,32题15分,33题15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  材料一 科举制发展大事记 时间 科举大事件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 设置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 唐高宗主持科举史上第一次“殿试”‎ 唐武則天长安二年(702年)‎ 始置武举考试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 殿试实行封弥(糊名)‎ 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 南方北方分卷考试 ‎  材料二 19世纪三十到五十年代,中国近代新式学校教育兴起:外国传教士在广州、香港、上海、福州等地开办教会学校,开有《圣经》、四书、算术、地理、历史、科学、生物等诸课3清政府开办的新学堂,首推京师同文馆,是一所文理综合的专门学堂……民国时期,高等考试之分科,有外交官、领事官、教育、卫生、财务、行政人员,司法官、监狱官、律师,西医师等。‎ ‎——据冯天瑜《中华文化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科举制进行简要评价?(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新式学校教育兴起的原因。与材料一相比,近代教育有哪些新发展?(8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    材料一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  材料二 古今万国,政体不齐,治乱各别。其拨乱为治者,罔不舍旧谋新,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此所谓立宪制之潮流,此所谓世界系之轨道也。吾国既不克闭关自守,即万无越此轨道逆此潮流之理。进化公例,适者生存。凡不能应四周情况之需求而自处于适宜之境者,当然不免于灭亡日之与韩,殷鉴不远。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原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8分)‎ ‎2.据材料二,归纳陈独秀的主要思想。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康有为、陈独秀思想的共同之处。(6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  材料 钟表的演变 古代 日晷被成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 中世纪末期 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的机械钟只有时和刻。‎ 近代早期 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准度提高,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 ‎1850年前后 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 ‎20世纪初 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 ‎20世纪50年代 根据原子物理学原子制造出原子钟,精准度可以达到每100万年误差1秒。‎ ‎21世纪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8年高二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考试 历史答案 ‎1.答案:A。【解析】注意时间“20世纪初”,这两场革命分别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分别使人们对宏观和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故A项正确。‎ ‎2.答案:C。【解析】从题干材料看,爱因斯坦作为伟大的科学家,其移居美国的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说明朗之万意识到了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故排除。‎ ‎3.答案:B。【解析】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参加牛顿的葬礼,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而伏尔泰又通过著作使苹果坠地的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说明跨国文化交流可以促进科学思想的传播,故选B项。A、C、D三项不能在材料中反映出来,排除。‎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哥白尼日心说和达尔文进化论的共同意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是人文主义宣扬的内容,故A项错误。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形成的是牛顿的经典力学,故B项错误。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基础的是启蒙思想,故D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哥白尼的日心说冲击了天主教宗教神学的传统观念,达尔文的进化论则否定了宗教的神创论,两者都引导人们摆脱宗教的束缚,从新的科学的角度来观察世界,故C项为正确答案。‎ ‎5.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它弥补了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A项是伽利略的成就,B项是牛顿的贡献,D项指的是量子力学,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6.答案:C。【解析】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是英国纺织工哈格里夫斯,但这种机器依然是使用人力,A、B、D三项错误。马克思的意思是当时社会的发展客观上急切要求生产力的提高,纺纱效率亟待提高是其中的一个表现。故C项正确。‎ ‎7.答案:B。【解析】材料中说的是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支配地位,这一地位确立是工业革命开展的结果,而工业革命扩展的基础是蒸汽机的推广使用。故资产阶级对世界支配地位的确立是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的结果,故选B项。‎ ‎8.答案:D。【解析】“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说明科学理论对技术的推动作用,科学起到关键作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前,故错误。‎ ‎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反映的是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之间的断层关系;“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工业”和商品。故A项正确。‎ ‎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互联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他的影响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A选项只是从商业角度来分析;B选项涉及的领域很宽,符合题意;C选项只是针对个人,不具有代表性;D选项强调的过于狭隘。‎ ‎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A、B两项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已经出现,不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发展趋势。C项的说法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故选D项。‎ ‎12.答案:B。【解析】魏源认为西方先进技术是“有用之物”“而非淫巧”,这是中国人观念上的重大变化,即由“鄙夷”到“师夷”,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因此选B项。‎ ‎13.答案:A。【解析】无线电通讯业务在英国起步的同一年,中国进口、安装了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并投入使用,说明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A正确;中国是引进而不是发明无线电报机,故不能说明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B不正确;当时中国向西方的学习已进入制度阶段,C不正确;世界市场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D不正确。故C项符合题意。‎ ‎14.答案:B。【解析】19世纪,中国已出现近代报刊,如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A项错误;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国内外采访,表明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B项正确;虽然材料中提到了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但并不能据此推断出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C项错误;对国内的采访“偏重于北方各省”并不能说明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D项错误。‎ ‎15.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中改革科举制的相关问题。A项是读书人反对梁启超主张废八股的原因,而不是事件本身产生的影响,所以A项错误。梁启超等人也是知识分子,不能说明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故C项错误。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说法错误,如康有为将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故D项错误。由题意可知,梁启超因主张废除八股取士而遭到参加会试的大多数举人敌视,恰恰说明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所以B项为正确答案。‎ ‎16.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反映出革命者没有发动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对革命及革命者漠不关心,故需要解放人民群众的思想。B项正确。‎ ‎17.答案:B。【解析】解读题干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张三李四为同时人,却用古典来做古文,“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结合“20世纪初”这一时间信息,迁移所学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相关知识可知,该学者旨在提倡使用白话文,故选B项。A、C、D三项均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意在考查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20世纪初”“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可知该思想家为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家,B、C两项错误;由“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可知该思想家认为打破保守的观念,方能实现国家振兴,A项正确,D项错误。‎ ‎19.答案:B。【解析】各种社会思潮的出现,说明当时的中国迫切需要对社会进行改造的良方。所以应选B项。‎ ‎2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对社会主义“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可知,被调查人群的多数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C项正确;1926年,在国共合作实现的基础上,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A项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由对资本主义“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可知B项错误;1923年,斯大林模式尚未确立,D项错误。‎ ‎2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对民主共和思潮的影响。材料中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孙传芳标榜三爱,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反映出各界思想有明显差异,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看出何种势力威胁到军阀统治,需要他们通过标榜主义来自保,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三爱、三权等并不是对三民主义的理解,故D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三民主义、三爱、三权,均体现了民主理念,军人纷纷提出各种主义来标榜,正反映了民主思想已成为社会重要潮流。故C项为正确答案。‎ ‎22.答案:C。【解析】孙中山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贫富分化严重的问题,实行民生主义是为了防止社会财富为富有者“独享”,实现社会财富为全体人民“共享”的目标,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从“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 说明B项错误。孙中山认为实现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是实现民生主义的政治前提,民生主义也不是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D项错误。‎ ‎23.答案:D。【解析】根据“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可知,毛泽东注意分析中国的国情,故D项正确。根据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一实质即可排除A、B、C三项。‎ ‎24.答案:A。【解析】中国共产党诞生90多年来,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以及能够不断纠正自身错误,提升自身修养,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故选A项。‎ ‎25.答案:C。【解析】A项材料无法体现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排除;B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并不意味着具有远程打击敌国的实力,还没有发展出核弹头运载工具以及解决核弹头小型化问题,排除;C项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正确;D项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排除。故选C。‎ ‎26.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是1953年至1957年,晚于题干时间,排除B项;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在导弹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是中国科学家独立自主研究的成果,排除D项;中国导弹技术所取得的成就,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核威慑,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故选C。‎ ‎27.答案:A。【解析】A项,是“双百”方针推动的结果,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正确;B项,材料无法说明我国科技发明硕果累累,排除;C项,体现了政府政策对科研的促进,排除;D项,是“双百”方针影响的结果,排除。故选A。‎ ‎28.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正是资本主义经济世界的“经济大危机”时期,这次大危机是一战后二战前持续时间长、破坏性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危机,其影响也十分大,整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出现了危机,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质疑,对资本主义失去了信心,所以ABD三项错误。故选C。‎ ‎29.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在20世纪30年代危机最深重的时候”、“给沮丧、绝望的美国人带来了希望、勇气和乐观”、“只要我们有秀兰·邓波尔,我们的国家就没事”等,可知电影在经济危机中给美国人民带来了信心、勇气,影响了美国人民的生活,D项表述客观,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ABC三项的表述均与史实相悖,不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排除。故选D。‎ ‎30.答案:B。【解析】A项是政治方面的内容,排除;B根据材料的题干要求“主要社会物质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为电影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物质支撑,B正确;C项是精神领域的条件,排除;D项是人才方面的条件,排除。故选B。‎ ‎31.答案:1)特征:科举制以考试为核心,进行公开选拔;考试中分设科;公平竞争;考试做到了兼顾地区平衡。评价: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提髙了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原因:挽救民族危亡,富国强兵的需要;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西学东渐的影响;政府的引导重视发展:出现了教会学校;增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课程;考试分科细致;注重选拔适应近代化的实用人才。‎ ‎【解析】1)特征”直接依据材料信息整合回答;结合科举制选拔人才、打破特权垄断、扩大统治基絀等展开评价。‎ ‎2)“原因”从政治时局、西学传入、资本主义发展等方面展开分析;“新发展”‎ 从办校群体、课程、科目等方面来对比作答 ‎32.答案:1)原因:君主专制(专制政体)。‎ 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行宪法、开国会);三权分立。‎ ‎2)主要思想:认为民主取代专制是时代潮流;中国要生存,须弃专制政治,而代之以民主政治。‎ 共同之处: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建立民主政治;救亡图存。‎ ‎【解析】1)第1问,“主要原因”可据材料“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中得出;“强国的具体主张”可从“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中概括得出。‎ ‎2)第2问,可据材料“吾国既不克闭关自守,即万无越此轨道逆此潮流之理”归纳回答;可从背景与内容两方面归纳二者相同点,‎ ‎33.答案:论题:科技的进步与钟表的演变 古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人们的计时工具普遍使用日晷,依靠自然现象来作判断。文艺复兴后,近代自然科学产生,钟表的精确度大大提高,但价格昂贵使钟表并未普及。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化生产使钟表价格下降,得到普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钟表精确度大大提高。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表出现,功能增多。综上所述,科技的进步推动了钟表的演变,使钟表得以普及,精确度提高,功能增强。‎ ‎【解析】本题以钟表的演变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首先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拟出一个论题,然后对所拟论题有理有据地进行说明。考生可以从钟表精确度变化、钟表应用范围的变化、钟表普及程度等角度拟定一个论题,然后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