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30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六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汽车区六中高二年级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试卷 历史学科 命题人: 审题人: 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涂卡。 2.考试完毕交答题卡。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曰:“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由此可知,三者都 ( ) A.体现了蔑视天地的无畏精神 B.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C.认为自然是可以被人认识的 D.认为自然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上写有“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告诉了我们孔子三十岁时的准确纪年。由这一时间节点可以推算出孔子出生于鲁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这一记载比《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的孔子出生时间早十五年。由此可见( ) A.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接近历史真相 B.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伪 C.历史真相需要多种方式去研究 D.《史记》记载的孔子出生时间不准确 3.有学者借用数据库方法,统计了两汉时期反映社会观念的一些关键词在汉代代表性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取前七位,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西汉是“道”“义”“礼”“平”“利”“法”“孝”,东汉是“道”“平”“礼”“法”“义”“孝”“信”。这一现象说明两汉社会( ) A.以孝选官保证了政府的人才需求 B.道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信仰 C.礼法并用教化为重 D.公平观念导致功利思想消亡 4.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思想流派时说:“这种思路把知识领域的事情,都归入了人格涵养和心灵境界,于是更加强化了传统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一个传统,即学术的终极意义在于‘为己’,因此它也特别影响了中国士人对于形而下的、自然现象世界的无端轻蔑和对形而上的、道德理想世界的过度崇尚。”此学者论述的应该是( ) A.孔孟儒学 B.老庄道学 C.董仲舒儒学 D.程朱理学 5.中国古代一思想家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可能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6.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柳宗元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B.两种观点恰好相反,后者正确 C.二人观点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 D.黄宗羲继承和发展了柳宗元的思想 7.王阳明提出“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黄宗羲提出“君之与臣,名异而实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黄宗羲思想是对王阳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B.黄宗羲思想是对王阳明思想的批判与否定 C.二者都破除了权威崇拜,意味着思想启蒙 D.二者都质疑程朱理学,但所属的范畴不同 8.“究天人之际”是思想家们永恒的追求,在同一时代的中国和希腊都出现过飞跃,下面是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从上述材料反映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 ) A.都重视对人和自然的研究 B.都重视对自然和客观世界的研究 C.都重视对人性和人的道德品质研究 D.都重视对人类自身或人性的研究 9.古希腊一则寓言:“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 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朋友熊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蚊蝇。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 不离去。熊被激怒了,当这只苍蝇再次落在隐士的头上时,熊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了下去……,”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 A.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 B.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无知是导致罪恶之因 C.世间上根本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D.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10.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 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D.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11.马克思说:“的确,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对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指出了路德思想的双重作用 B.批判了路德背离人文主义精神 C.肯定了虔诚信仰灵魂便获救的主张 D.说明了路德使人摆脱了教会束缚 12.16世纪,马丁·路德说:“善功不能造就善人,但是善人行善功。邪恶之行不能制造邪恶之人,但是邪恶之人行邪恶之事……善功不是凭借着上帝之言,也不是出自于人的内心,只有信仰与上帝之言才能对人的内心加以改造。”马丁·路德此话的主旨是( ) A.肯定基督教礼拜仪式的作用 B.善功是信仰的前提而非结果 C.灵魂救赎的关键是自我的信仰 D.强调善功对于灵魂救赎的意义 13.翟振明在《启蒙反思的可能误区》里这样认为:真理没有被理解是没有价值的……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去把握生活的真谛,首先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把握直接就使人们的生活更有意义,而不是因为它会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造成更好的结果。材料意在强调( ) A.理性会影响历史的进程 B.社会进程影响理性产生 C.理性使人们生活更幸福 D.要用理性思考社会问题 14.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 A.促进思想解放 B.批判宗教神学 C.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D.提出民主制度构想 15.卢梭说:“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可见,卢梭主张( ) A.人非工具 B.主权在民 C.天赋人权 D.社会契约 16.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君药”分量最多且起主要疗效,“臣药”次之,“佐药”又次之,“使药”再次之。唐代某太医令为皇帝配药时没有拘泥这一原则,擅自加了三味药,被判绞刑。据此可以推知( ) A.理学观念主导古代司法 B.中医临床固守辨证施治 C.专制体制影响医学发展 D.传统科技遵循自然和谐 17.下面是明清时期出现的主要农书简表。该表可以说明明清时期( ) 农书名 作者 地区 主要内容 《宝坻劝农书》 袁黄 天津宝坻 包括天时、地利、田制、播种、耕治、灌溉、粪壤、占验等八篇 《农桑经》 蒲松龄 山东淄博 蚕桑 《梭山农谱》 刘应棠 江西奉新 记叙了从种到收的水稻生产全部过程 《三农记》 张宗法 四川什邡 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 《浦泖农咨》 姜皋 上海松江 水稻栽培管理的技术和经验 《马首农言》 祁俊藻 山西寿阳 内容包括地势气候、种植、农器、农谚、占验、方言、五谷病、粮价物价、水利、畜牧、备荒、祠祀、织事、杂说等14篇 《农言著实》 杨秀元 陕西三原 关中旱塬地区农业生产技术 A.农耕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B.传承了总结农业生产经验的传统 C.政府推广使水稻种植遍及东西南北 D.农业呈现出东西部均衡发展的态势 18.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慢慢消失了。这表明了当时( ) A.轻视科技发明 B.雇佣制广泛存在 C.文化需求低迷 D.劳动力过剩 19.13世纪,“金元四大家”对医学进行体系化建设,将身体内部各种机能和病理进行统一的、整体的说明。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处于巅峰期 B.儒学哲理化推动科学体系构建 C.印刷术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D.民族政权并立有利于文化交流 20.《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民主进步思潮产生 B.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 C.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D.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21.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 A.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D.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22.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帝”的字意演变说明( ) 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 B.皇权源于宗教祭祀 C.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 D.汉字是文明的载体 23.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 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知行合一 D.情景合一 24.有学者认为:“ 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 A.汉赋和唐诗 B.风俗画和文人画 C.话本和小说 D.元曲和傩戏 25.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种表现形式属于( ) A.小说 B.说书 C.绘画 D.戏曲 26.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并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由此可见,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 ) A.艺术审美价值更高 B.内容贴近民众生活 C.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D.符合晚清政治潮流 27.19世纪中期有人曾这样说:“当我读着您的著作的时候,我感到痛苦多于愉快……因为我认为这些是完全错误的,而且是令人难堪的恶作剧。我一向把因果关系称为上帝的意志,并且我能够证明,上帝是为了它所创造的万物的利益而有所作为的,上帝也是依据我们能够研究并且理解的法则而行动的。”这个人读的著作是( ) A.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B.伏尔泰的《哲学通信》 C.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28.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C.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D.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29下表反映出( ) 17世纪以来主要科技成果情况表 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B.三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结合 C.新的科技成果都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基础 D.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30.魏源将传统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儒家公羊学派作了改造,将公羊“三世”说解释为太古、中古、末世三世,认为“三世”气运循环,社会历史由“淳朴”的太古递嬗为中古,再由中古递嬗为“弊极”的末世。末世之后,“气运再造”,历史就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太古”境界。材料表明魏源( ) A.认为历史是周期循环的 B.具有历史进化论史观 C.倡导变革社会政治制度的主张 D.对封建社会的兴衰原因做了客观分析 31.《一代风流人物的登场》一文指出,1894年,未来中国的主导者开始崛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他们因甲午战争改变了命运,更改变了人生态度和政治理念,中国历史则从此进入“快进”模式。他们主导的“快进”模式以( ) A.美国的政治制度为蓝本 B.西方学说代替传统儒学 C.资产阶级代议制为目标 D.实业救国为主要途径 32.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学约》中说:“取六经义理制度微言大义,一一证以近事新理以发明之,然后孔子垂法万世、范围六合之真乃见。”而其老师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则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两者的共同目的是( ) A.驳斥“中体西用”思想 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 C.为维新变法创造历史依据 D.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复兴传统文化 33.在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60年里,中国先后出现了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的主张虽有不同,但都( ) A.极大地动摇了清政府统治 B.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变化 C.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 D.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34.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这部剧主要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 丈夫到与丈夫决裂,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后离家出走的自我觉醒过程。这 表明,新文化运动( ) A.提倡民主科学 B.提倡新道德 C.提倡新文学 D.传播马克思主义 35.胡适认为:“我们思想新、信仰新,我们在思想方面完全是西洋化了;但在安身立命之处,我们仍旧是传统的中国人。”这反映了( ) A.新文化运动彻底失败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中西文化融合日益加强 D.传统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36.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 A.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的国情 B.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良方 C.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时代潮流 D.中共的政治影响不断扩大 37.“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革命家吴玉章为1959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的题诗,主要是指李大钊( ) A.是《新青年》的撰稿人 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C.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D.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3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节选》中写道:“(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材料试图说明( ) A.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B.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 C.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 D.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全面批判 39.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 B.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 C.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 D.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 40.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表明( ) A.民族革命是辛亥革命的首要任务 B.实现民主政治为革命派政治目标 C.孙中山三民主义顺应了时代潮流 D.革命派对三民主义做了全新解释 第Ⅱ卷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4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 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奠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8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时间 主要活动 1895年 因中日战争爆发,随母离台湾回上海。 1905年 读了严复译的《天演论》和《群己权界论》等书。 1910年 考取清华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官费生,因用“胡适”的名字报考,此后就 正式叫胡适。 1916年 与陈独秀等讨论文学革命问题,并作白话诗。 1917年 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 ——摘编自胡适年谱 材料二 与新文化运动诸同仁一样,胡适的动机和目的是要从他们认为是最根本的文化上制造中国不亡的原因,即为中国“再造文明”,以达到中国在世界上各方面不落后于人。实际是要复兴中国文明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这就是胡适将他所参与并认同的运动命名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的深意。 ——罗志田《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 (1)依据材料一,说明胡适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6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的文艺复兴”与西方近代的“文艺复兴”的异同点。(16) 汽车六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历史期中测试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C D D C A D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D D C C B D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D B D C A C A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C C B D B D B C B 41. 【答案】 (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10分) (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8分) 42. 【答案】 (1)背景: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辛亥革命后,面对复古逆流,新思想传播,开始新文化运动。(6分) (2)同:都是利用文化为现实服务;都促进了思想解放。(4分) 异:内涵:中国的文艺复兴指的是复兴中国文明在世界的地位,以西方内容为主;西方的文艺复兴指的是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文化。 目的:中国的文艺复兴是为了民族救亡服务;西方是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服务。 结果:中国的文艺复兴没有最终实现中国文明的在世界的领先;西方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人文主义的传播。(1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