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人教新课标第3单元测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语文下人教新课标第3单元测试卷

语文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19分) ‎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3分)‎ A.迁徙(xǐ) 棘(jí)手 媲(pì)美 挑衅(xìn)‎ B.缄(jiān)默 贪婪(lán) 徘徊(huái) 干涸(hé)‎ C.狩(shǒu)猎 哂(shěn)笑 啮(niè)齿 戈壁 (gē)‎ D.牟(móu)取 铆(mǎo)钉 笃(dǔ)信 咫尺(zhǐ)‎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任劳任怨 缄默 胸有成竹 B.自不量力 雾蔼 鼠目寸光 C.苍海桑田 迁徒 相辅相成 D.前仆后继 箫瑟 目空一切 ‎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汉书·西域传》记载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无边无垠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B、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C、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D、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不知为什么今天来看足球赛的人数比上次几乎少了一倍。‎ ‎ B.中学生是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阶段。‎ C.谁也不会否认李老师的讲课水平在全校是出类拔萃的。‎ D.桂林的阳春三月更加显示出这个美丽的旅游城市。 ‎ ‎5、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爱雨的人是不想躲开雨的,让那清凉的雨丝,   ,让那安闲的雨丝,   让那多情的雨丝,   让那无声的雨丝,    。‎ ‎①抹去你思维上的俗  ②诉说你心中的爱 ③洗去你心灵上的尘  ④拨动你的心底的弦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③④②①‎ ‎6、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4分)‎ ‎①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    )‎ ‎②我怎么也笑不住,陷入了迷惘的沉思。(    )‎ ‎③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    )‎ ‎④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    ) ‎ 二.阅读理解( 41分) ‎ ‎(一)、(16分)‎ ‎①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祼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②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③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④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⑤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⑥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 ‎7.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8.“悲剧”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 (2分)‎ ‎9.“这出悲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2分) ‎ ‎10、“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中“痛苦”和“无奈”分别指什么?(3分)‎ ‎                                      ‎ ‎ ‎ ‎11、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                                      ‎ ‎ ‎ ‎12、文中的两个感叹句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2分)‎ ‎  ‎ ‎                                   ‎ ‎13、第⑥段中列举青海湖和月牙泉的例子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                                       ‎ ‎ ‎ ‎(二)撒哈拉的变迁13分 ‎“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荒漠”。人类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最早提及“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430年。当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文献里第一次把“撒哈拉”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与2000多年前没多大改变:沙海茫茫,无路可寻;             。‎ 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可以得到证明。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这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 这片一度丰腴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据科学家考察研究,这首先缘于“季风雨”的变化。大约在史前期的后期,季风雨从非洲本部及中部把水分带到撒哈拉。公元前1万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积也越来大。可是,从这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却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降下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水分难以积存,江河湖泊日益干涸。撒哈拉大草原就在这种湿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漠。‎ 当然,撒哈拉的变化也无不与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种、乱伐森林、践踏植被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这样经过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从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成沙漠。‎ 撒哈拉的变化给人类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14.第1段末尾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炎热的气候,行人很少。 B.奇热的气候,少人问津。‎ C.气候炎热,谁还去问津呢?  D.气候奇热,人迹罕至。‎ ‎15.从全文看,撒哈拉沙漠形成的过程是: (3分)‎ ‎( )——( )———( )——沙漠 ‎16.第4段中“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一句话具体含义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请你分析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的原因。(4分)‎ ‎(1)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 ‎ ‎ ‎ ‎(2)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 ‎ ‎ ‎(三) 动物的骗术(12分)‎ ‎①自然界一些动物为了生存竞争、繁衍子孙,常会弄虚作假,玩弄骗术。其技巧之高超,简直令人难以想像。‎ ‎②装死是动物的一大伎俩,椿象、金龟子只要稍动它一下,立刻会装死从农作物上掉落地面,过会儿又活动开来。鸭子似乎是傻乎乎的,但当其被红狐追捕时,会翻着白眼装死。有人曾做试验,用红狐追铺养鸭场的50只鸭子,竟有29只只在狐爪下逃生。‎ ‎③蟹、虾、蛇、壁虎、水螅等能施用分身术,迷惑对方,保护自己。人们有时会发 现有些蟹或虾的螯足一大一小,有的蛇或壁虎的尾巴粗细与身子相差悬殊,这决不是先天的畸形,也不是什么稀有品种,而是当它们遇到了强敌,使出断足截尾的绝招,来一个“舍车保帅”,新的足还未长成原来大小的缘故。水螅的分身术更高出一筹,它被切成数段之后,每一段都可像蚯蚓那样,长出新的完整的个体来。‎ ‎④变色法是动物的又一招式。栖息在北极圈的白狐、北欧山区的雪兔、日本北部的高山兔和我国新疆阿尔泰山区的雷鸟,能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颜色。如雷鸟,到白雪皑皑的时候,便银装素裹;当春暖花开时,又着上淡黄色的“春装”;盛夏炎暑,浑身又换成粟褐之色;当秋风萧瑟的时节来到,双穿上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暗棕色羽裳。‎ ‎⑤见过竹节蝗、枯叶蝶的人,无不为它们的形态与所附着的茎叶是那么相似而叫绝,这是一种生就的拟态。生活在澳州的叶海马,其体态能模拟周围物体,全身生出许多叶形突出物和丝状物,好似马尾藻一样,在海水中缓缓飘荡,使对手极难辨别。‎ ‎⑥有的动物甚至会“诈术”。一位学者曾发现,一只苍鹭为觅食一条小鱼,颇费了一番脑筋:它嘴叼一根小羽毛,在小溪岸边踱着方步,两眼扫视着浅浅的溪水。随即突然止步,有意让羽毛掉进水里面;小鱼误以为是饵料,游近羽毛,苍鹭便便以闪电般的动作扑向水面,吞食美味。‎ ‎⑦动物在面临它的对手或要达到某一目的时,决不是简单地屈从或毫不掩饰其真面目。人们在认识和利用动物时,务必要注意到这点。‎ ‎18、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2分)‎ ‎       ‎ ‎19、认真阅读短文,可以看出动物玩弄骗术的方式有          等几种。(2分)‎ ‎20、文章说明了动物“弄虚作假”的方式,采用了     的方法,从局部看,则主要用举例子的方法,生动而形象地说明了                。(4分)‎ ‎21、摘录原文语句回答,加点为“这点”是指                   ‎ ‎                                。(2分)‎ ‎22、加点词“似乎”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 三.作文:40分 ‎23..以“我生活在      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 答案:‎ ‎1.C 2.A 3、A  4、 5.A 6、说明,描写、议论、抒情 ‎ ‎(一)7.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内心既痛苦、沉重而又忧患的情怀。8.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9.罗布泊消失这件事10、“痛苦”是指仙湖遭到人为的破坏后人们内心的自责,“无奈”是指人们面对大自然的报复束手无策。 11、比喻、拟人。形象具体地展示这片美丽的绿洲被人类无情破坏后的悲惨景象,表明了作者的痛心。 12、表明了作者对制造罗布泊现状的人们的盲止和愚昧的强烈谴责。  13、提醒人们罗布泊消失的悲剧还在没有停止。 ‎ ‎(二)14.D 15.绿茵时代或青葱草原——稀树草原———干旷草原 16.指降雨量和蒸发量的比例失调,降雨量少于蒸发量的趋势不可改变。 17.(1)自然原因,由于季风雨的变化使撒哈拉大草原在湿润期与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最后处于长期干旱而形成沙漠。(2)人为原因,人类对撒哈拉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加速了撒哈拉大草原的沙漠化。 ‎ ‎(三)18、一些动物具有高超的伪装手段和诱骗技巧 19、装死,分身术,变色法,拟态,行“诈术” 20、分类别。各种动物在伪装和行诈时的具体情形 21、动物在面临……真面目  22、“似乎”一词表达了“傻乎乎”的否定意味,与上下文连贯一致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