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29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山江湖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山江湖”协作体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卷 (自招班统招班共用)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最近,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出色的英语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是“比比皆是”。 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了汉语的处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言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 24 -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会再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我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让守护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了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1. 联系文章,下面对“汉语的处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海举行的一次翻译大赛,不仅缺乏最好的译文,评不出一等奖,而且二等奖还被外国选手拿走,这种尴尬局面让人反思。 B. 国内选手相当多的翻译作品言不达意,其中文字符号的小错误“更比比皆是”,这种现象反映出我们民族的母语面临危机。 C. 虽然全球“汉语热”不断升温,我们的后人也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汉语危机”不断的呼声却使我们不能尽展欢颜。 D. 与“全民学英语”热潮相比照,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 严重退化,这说明对于母语的忽视。 2. 作者感叹“语词破辟处,万物不复存”,下列不能作为这句话的论据的一项是( ) A. 方块字横平竖直,风格独特,而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必难以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B. 100多个国家开了汉语课,但在汉语的故乡和高学历的青年中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主单调的状况。 C. 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若这样,就会失去东方民族的含蓄美。 D. 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那些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不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就让作者百感交集,忧心不平,看来作者思索这种问题已有时日,显示出作者的文化责任心。 - 24 - B. 由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词藻用语要丰富多彩,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 C. 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说明汉语独特的魅力;古希腊文、拉丁文基本死了,说明活着的汉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D. “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受到冷落,产生危机,因此,我们应把对母语对外语的重视程度颠倒过来。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D项中“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在文中只是一种假设,与后文构成让步转折关系,本项将“纵然”置换为“虽然”,是把未然说成已然了。 点睛:解答“小阅读”的基本思路:泛读全文→采集有效信息→比照题干要求→判断选项正误。现代文阅读的选择题,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运用“似是而非”的手法,即在语言形式上靠近文本原句,而在表达意义上与原句悖离。综观历年高考试卷,我们可以发现,命题者将选项的干扰点基本设置在如下十大“雷区”,只要充分了解这些“雷区”的特点,巧妙避开它们,就能大大提高得分率。 1、部分与整体;2、已然与未然;3、或然与必然;4、先期与后期;5、主要与次要;6、原因与结果; 7、言此与言彼;8、言多与言少;9、客观与夸大(或缩小);10、有据与凭空。 【2题详解】 C项不能说明汉语“语词”表达特点及功能与“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3题详解】 B项汉语和英语并非此起彼消、相互对立的关系,重视母语,并不意味着排斥外语。 点睛:筛选整合信息,答题策略:①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 24 - 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②要有切层分层意识: 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 相属关系取其”属”; 相并关系取其”和”; 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③要有全文整体意识: 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 ①采用摘句法: 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② 采用合并法: 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③采用提炼法: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材料一: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披露了一件以在校大学生为作案对象的“校园贷”“套路贷”案件,现阶段共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1人。被害人因沉迷网络赌博,不仅花光了父母给的生活费,还欠下不少债务,在同学的介绍下到校外某贷款公司借钱,后因无法及时偿还贷款,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欠款数目从6000元累积到10余万元,翻了近20倍。 另一名被害人因想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通过同学找到贷款公司借钱,自2015年起,从最初借贷的1.3万元逐步累积到欠款100余万元,翻了将近100倍。 (摘编自《高校学生陷“校园贷”,借1.3万欠100余万》, 《法制日报》2018年5月2日) 材料二: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一些不良校园贷机构利用虚假宣传,诱骗在校大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小贷”滚成“巨债”,并采取威胁、恐吓甚至暴力方式催贷。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再次提醒广大学生务必“提高警惕”“找准组织”“理性消费”。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表示,不良校园贷机构往往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以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为诱饵,诱骗学生过度消费,其本质就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广大学生要提高警惕,对广告中的“免费”“优惠”“打折”要多留一份心眼、多打几个问号。平常要多学一些金融常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身对网贷业务甄别、抵制的能力,切勿盲目信任。而学校和家长作为监护的责任主体,则需在思想引导、风险教育上下功夫。 (摘编自《不良校园贷“免费”套路藏风险》,《北京晚报》2018年5月2日) 材料三: - 24 - 校园贷沦为“校园害”的背后,既有社会层面的问题,也有容易被忽略的教育问题。正如有人所言,我们的大学生还缺少财商教育。例如,金融被举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金融理财能力被称为“公民实现富裕幸福生活的基础”,金融常识这堂课应该在大学生中普及,尤其是在网上借贷流行、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试想,如果高校能够与时俱进,多进行一些金融常识方面的教育,在普及知识中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在剖析案例中提升学生的防骗能力,在培养财商中提升学生的理财能力,那么学生哪怕看不穿校园贷的套路,也会有所警惕。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视金融知识教育,加强对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这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非法校园贷走了,但换个马甲的新骗局还可能登场。加强财商教育,就相当于为大学生披上抗击诈骗的盔甲。 业内人士认为,非法校园贷潜滋暗长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借贷机构用较低的门槛诱骗学生上当;二是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三是虚荣心所致。就此而言,大学生在学习金融常识的同时,也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当收入满足不了消费、能力撑不起欲望,该怎么办?面对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是否非要进行超出自身能力的高消费?这就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驾驭和自我克制。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如果不善于自我管理,最终就会迷失自我。“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贷款消费已成时代潮流,不应再被妖魔化。当非法校园贷被禁绝,也应增加合法借贷资源的供给。据报道,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小额信用贷款的业务。 (摘编自《别让校园贷成为“校园害”》,《人民日报》2017年9月8日) 材料四: 近日,湖北省公安厅联合相关单位开展2018年防范和处置非法校园贷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经历全面深刻的警示教育。文艺会演将宣传防范非法校园贷等金融知识融入歌舞、小品、快板等节目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自觉抵制非法校园贷。 (摘编自《湖北开展防范非法校园贷活动》,《人民公安报》2018年12月25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些不良校园贷从“小贷”滚成“巨债”,这与个别大学生轻信不良校园贷机构虚假宣传、不识其套路陷阱有关。 B. 当代大学生消费需求旺盛,爱好时尚和潮流,追求超前消费,为非法校园贷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所以要对大学生加强财商教育。 C. 在网上借贷、网络支付流行的今天,缺乏金融常识是大学生易上当受骗的原因之一。 D. 校园贷沦为“校园害”,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长和学校都有责任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加强防范意识。 - 24 -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通过具体案例对某类非法校园贷的形成进行了报道,材料二则介绍了非法校园贷的一些具体形式并对学生做了提醒。 B. 不良校园贷机构采取“免费”“打折”等虚假宜传,隐瞒了其诈骗意图,这是某些大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的原因之一。 C. 校园贷的本质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其暴力催贷方式对在校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所以应严厉禁止。 D. 大学生成长成才关键是要学会自我管理,如果学生自己不能提高警惕、抵制诈骗,即便非法校园贷没有了,还可能会有新骗局出现. 6. 从政府角度考虑,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防止非法校园贷事件的发生?请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C 6. (1)政府联合公检法等部门加大对非法校园贷机构的惩处力度,增强法律法规的震慑力。 (2)政府相关部门应要求高校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加强防诈骗教育宣传。 (3) 政府主管部门要大力整顿针对大贷市场,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合法借贷的途径。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B项,“当代大学生消费需求旺盛,爱好时尚和潮流,追求超前消费,为非法校园贷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所以要对大学生加强财商教育”说法错误。首先材料未提及“爱好时尚和潮流”;其次材料三中虽提及“贷款消费已成时代潮流”,但材料中观点对此持肯定态度,文意强调的是合法借贷;还有不能说“当今大学生”,范围太大,只能是部分大学生。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 24 - C项,“校园贷的本质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其暴力催贷方式对在校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所以应严厉禁止”说法错误,混淆概念。注意材料二第五行代词“其”,指代“非法校园贷”。此题混淆了“校园贷”和“非法校园贷”的概念,另外这几则材料报道的都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之实的非法校园贷,应该严厉禁止的也是非法校园贷。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回答这道题,第一步,通读材料,概括四个材料的中心:材料一,高校学生陷“校园贷”;材料二,不良校园贷“免费”套路,以及学生自身该如何防范;材料三,非法校园贷反映出来的问题以及潜滋暗长的原因;材料四,湖北开展防范非法校园贷活动。明确四则材料后,第二步,寻找出政府可以插手管理非法校园贷的区域:材料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现阶段共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1人”;材料三“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视金融知识教育,加强对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这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当非法校园贷被禁绝,也应增加合法借贷资源的供给。据报道,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小额信用贷款的业务”;以及材料四“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校园贷系列主题活动”。第3步,整理答案:依据材料一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现阶段共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1人”,可以倡议政府联合公检法等部门加大对非法校园贷机构的惩处力度,增强法律法规的震慑力;依据材料三“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视金融知识教育,加强对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这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材料四,可以看出,政府相关部门应要求高校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加强防诈骗教育宣传;依据材料三“当非法校园贷被禁绝,也应增加合法借贷资源的供给。据报道,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小额信用贷款的业务”,,政府主管部门要大力整顿针对大贷市场的基础上,应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台法借贷的途径。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 ,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 24 -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 ,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多雨的夏天 郭震海 这似乎是一个多雨的夏天。 不紧不慢的小雨就像生了根,断断续续下了三天,没有停的迹象。侯东升醒来后,听着外面滴滴答答的雨声,有些烦闷。 他裹着一条毛巾被,眼睛迷茫地瞪着屋顶。简易的屋顶用横七竖八的施工模型板撑着,上面覆盖着几层黑糊糊的油毡。简易的大宿舍内散发着一股刺鼻的霉味,半碗隔了夜的剩饭放在墙角,已经变质。裸露的砖墙,湿漉漉的,似乎能挤出大把的水来。地上铺着红砖,红砖上撒了薄薄的一层白石灰。十几双黄胶鞋,没有规则地摆放在床铺下。 “天塌了吧!”一名工友坐起来嘟哝了一句,扑腾一声又躺下了,几根木棍支撑的大床铺发出吱吱呀呀的怪叫。 “你找死啊!”工友躺下的动作用力过猛,压住了另一位工友的胳膊,后者向他提出强烈的抗议,骂骂咧咧地抽回了胳膊。 侯东升起身,去床铺头找自己的衣服,想出去走走。他从墙角找出一把破旧的雨伞,走出了工棚。 外面的雨下大了,一栋高楼起了半截,无数的、长长短短的钢筋头直冲云霄,在雨中显得亮晶晶的,有点刺眼。如果不下雨,这栋起了半截的楼上肯定站满了人。无数顶安全帽,无数双劳作的手。在轰轰隆隆的机械声中,他们完全可以站在高墙上,边劳作边唱信天游。有的工友已经在城里待了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他们就像一群特殊的候鸟,每年开春告别妻儿老小,来到城里,冬天又会回到乡村。他们没有走进过KTV,但一步步升高的楼顶上,就是他们的乐场,他们可以怒吼,可以咆哮,可以唱着哭,也可以唱着笑。只要手不闲着,至于嘴,爱干吗就干吗,就是站在墙头上像一个英雄般的去演说,也没有人注意,更没有人管。他们的声音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显得异常微弱,微弱得站在楼下就完全听不到了。 - 24 - 半夜里,无数盏大灯会将整个工地照亮,高楼一天不封顶,热闹的景象就一天不减,唯有雨能阻断这喧闹的一切。侯东升和大多工友一样,既盼雨,又恨雨。为什么呢?盼雨,是因为下雨了他们可以美美地睡个懒觉,无休止的劳作可以得到短暂休息;恨雨,是因为下雨就意味着他们会没有工,工是什么,就是钱。他们从四面八方拥进这座陌生的城市,就是想多挣点工,年底多拿点钱。 侯东升撑着伞,不知道该去哪里,更不知道该干什么。路过一座天桥,桥下积满了水,飞驰而来的车辆迅速通过天桥,激起很高的水花。 “你找死啊!”一个撑着小花伞的女人,被车辆激起的泥水溅了一身,她怒气冲冲地骂道。侯东升突然觉得,城里人说话和他们其实没有区别,就比如这句“找死啊!”他这样说,工友们这样说,城里人也这样说。 在一个玻璃橱窗前他看到一则大大的广告:“家,温馨的港湾。”城市里到处都是这样的广告。侯东升觉得每一则广告都与他们有关又无关。他们一年四季就像蚂蚁一样在钢筋与水泥的森林中不停地修筑城市里的家,城市在一天天长高变大,而他们没有家,他们的家在乡下。 侯东升给乡下的妻子打了一个电话,妻子开心地说,真好,庄稼灌浆了,下了一场难得的透雨。侯东升在电话里骂,好个屁。妻子说,你个鞭打的侯东升,你个不要脸的侯东升,你变了,变得不再爱惜庄稼,变得像城里人了,变得…… 我真的变了吗?放下电话,侯东升想,我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他抬头望着灰蒙蒙的天……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文章描写那一步步升高的楼顶上,就是他们的乐场,他们爱干嘛就干嘛,没人注意,更没有人管。目的是为了表现农民工平日生活的单调和无人关注的生活状态。 B. 作品中的一个工友躺下时压住了另一位工友的胳膊,后者就提出“强烈抗议”,“骂骂咧咧”,可以看出这些农民工自身素质确实很低。 C. 文章第三自然段简省地勾勒出侯东升及其工友的居住环境,突出其居住环境的简陋、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 D. 农民工们恨雨,因为下雨就意味着他们会没有工钱,而他们拥进城市,就是想多挣钱,恨雨表现出这些农民工一心向钱看的心理。 8. 文章中多次写到“雨”,请谈谈“雨”在全文中的作用。 9. 文章以侯东升的困惑“我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结尾,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 24 - 【答案】7. A 8. (1)结构上多次写雨 ,照应标题“一个多雨的夏天”。雨是全文的叙事线索。作品写侯东升因雨而停工,因雨而心生烦恼想出去走走的所思所想,工友们盼雨而恨雨的矛盾的心理,因雨和妻子的争论,全文都是围绕“雨”而展开。(2)“雨”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农民工让人心酸的现实处境。(3)雨凸显主题,写工友们盼雨又恨雨的心理表现了农民工工作的辛劳,侯东升和妻子关于雨的争论表现了这些农民工的“边缘化”的生存状态。 9. (1)艺术效果上,以侯东升的疑问作结,留有空白,引人思考,耐人寻味。(2)人物形象上,表现侯东升的内心的困惑,以及对前途的迷茫。(3)小说主题上,表现了农民工边缘化的生存状态,深化了文章主旨。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核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类试题答题时要注意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要注意对比答案选出一个最合适最明显的选项。 B项,“可以看出这些农民工自身素质确实很低”有误,文中并没有这样的说明,这属于过度推测。 C项,“简省地勾勒出”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三段几乎都是在描写居住环境,如“简易的屋顶用横七竖八的施工模型板撑着,上面覆盖着几层黑糊糊的油毡。简易的大宿舍内散发着一股刺鼻的霉味,半碗隔了夜的剩饭放在墙角,已经变质。裸露的砖墙,湿漉漉的,似乎能挤出大把的水来。地上铺着红砖,红砖上撒了薄薄的一层白石灰。十几双黄胶鞋,没有规则地摆放在床铺下”,故应是“细腻地表现了”,目的是为了表现这些农民工平日生活单调,以及被边缘化的生活状态。 D项,“恨雨表现出这些农民工一心向钱看的心理”有误,打工挣钱是农民工背井离乡的重要原因,由此说他们一心向钱看有失偏颇。 故选A。 【8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解答本题可从文章结构、内容、主题等方面进行思考,注意答题术语,结合文本分析。本题需要关注题干中“多次”这一暗示,找出文中写“雨”的内容,再从各个角度思考答题。首先从全文看,第一段“这似乎是一个多雨的夏天”,第二段“不紧不慢的小雨就像生了根,断断续续下了三天,没有停的迹象”,第七段“ 外面的雨下大了,一栋高楼起了半截,无数的、长长短短的钢筋头直冲云霄,在雨中显得亮晶晶的,有点刺眼”,由这些内容可以看出,“雨”贯穿全文并且和文章的题目“一个多雨的夏天”相照应,可以说“雨”是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全文因“雨”展开故事情节,这是情节结构方面的作用。其次,根据文本对工友在雨天语言、动作的描写,反映出进城务工人们的生活环境。另外,根据文本中工友们对“雨”盼和恨,“侯东升和大多工友一样,既盼雨,又恨雨。为什么呢?盼雨,是因为下雨了他们可以美美地睡个懒觉,无休止的劳作可以得到短暂休息;恨雨,是因为下雨就意味着他们会没有工,工是什么,就是钱。他们从四面八方拥进这座陌生的城市,就是想多挣点工,年底多拿点钱”,表现了农民工工作的辛劳,倒数第二自然段侯东升和妻子的对话,可以看出当今进城务工的工人们处在既不熟悉农村生活也对城市生活陌生的生活处境。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通读全文,理解题干要求,结合文本从结构、主题等角度思考作答。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熟悉文本内容,了解“侯东升”这个人物形象对自己生活的看法。其次,可以从侯东升内心的困惑来进行分析,如文本第十段“侯东升突然觉得,城里人说话和他们其实没有区别,就比如这句‘找死啊!’他这样说,工友们这样说,城里人也这样说”,可从侯东升对城里人和工友及农村人的理解分析,文本“侯东升觉得每一则广告都与他们有关又无关,他们一年四季就像蚂蚁一样在钢筋与水泥的森林中不停地修筑城市里的家,城市在一天天长高变大,而他们没有家,他们的家在乡下”,如“侯东升在电话里骂,好个屁。妻子说,你个鞭打的侯东升,你个不要脸的侯东升,你变了,变得不再爱惜庄稼,变得像城里人了,变得……”,结合这些内容,在人物形象上可以知道“我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表现了侯东升的内心的困惑,以及对前途的迷茫。结尾往往有揭示主旨的作用,前文这些内容在主旨上可以看出结尾侯东升的困惑表现了农民工既不属于城市,也不像庄稼人盼望下雨的边缘化的生存状态。以侯东升的疑问作结,艺术效果上,留有空白,引人思考,耐人寻味。 - 24 - 【点睛】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如下: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映衬人物心情,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发展;④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人物命运,衬托主题。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要点回答。一般的答题模式为:……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揭示人物心境,……体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 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 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 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 24 -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 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 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 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聘史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 许将善于治理。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 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 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答案】10. D 11. C 12. A 13. (1)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 (2)章惇做了宰相,与蔡卞一起大肆搜罗编造罪名,来贬谪元祐诸臣,上奏皇帝要开掘了司马光的坟墓。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止,故意刁难。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先”“次”,表顺序;“南曹”,官职;“(许)将”,人名。故选D。 【11题详解】 - 24 - 试题分析: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C项,“近侍”职位并不高。故选C。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A项,“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错误,原文没有这一信息,事件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籍”,登记;“系狱”,关入狱中、囚禁于牢狱;“是”,这;“绝”,断绝。第二句得分点:“为”,做;“肆”,大肆;“罗织”,搜罗编造(罪名);“发”,打开、开掘。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24 - 许将字冲元,是福州闽县人。考中进士第一。神宗召他入对,任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止,故意刁难。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每年宋方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在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不对他们驳斥,就会伤害国家大体。”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道:“看看南朝的状元。”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还不行吗?为何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第二年,担任秦州知州,又改任郓州知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都把他们释放,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了。父老感叹道:“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又看到监狱空了。”郓州的俗人士子喜欢聚集诽谤官方,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他们的风俗自动改变。征召担任兵部侍郎。上疏说:“治理军队有规章,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让万众像一人一样。”对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询问枢密大臣,却回答不上来。绍圣初年,入朝任吏部尚书。章惇任宰相,和蔡卞一同大肆罗织罪名,贬谪元祐时的大臣,上奏挖司马光的墓。哲宗拿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墓,不是高尚品德的人所做的事。”担任颍昌府知府,又调任到大名府,在大名府六年,多次告老还乡,被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年,去世,年七十五岁。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文定。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宿州上元 苏轼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①,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注] ①“江东归老客”,用范蠡弃官归隐典。②“白云乡”,《庄子》:“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千骑试春游”写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但蛰居已久的人们,按捺不住,便争相 骑马乘车到郊外观赏春光。 B. “小雨如酥落便收”中的“收”,写春雨绵软细微,洒在干涸的土地上,即刻就吸收尽净,用字极为传神。 C. “飞火乱星球”写想象之景,烟花腾空而起,如同团团星球迭相灿烂进发,“乱” 字透出目不暇接的热闹。 D. “浅黛横波翠欲流”写眼见之景,山如着了一抹淡青色画眉,春水荡漾,山水青翠 15.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 24 - 【答案】14. C 15. ①雨中春游的欣喜之情;②厌倦仕途的归隐之情;③佳节风物美景的赞赏之情;④遭遇朝廷冷落的伤感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想象之景”错误,是作者在上元佳节所见实景。“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两句分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观。仰望天空,火炮礼花,腾空而起,如同迭相进发的团团星球。一个“乱”字,点出星火灿烂、目不暇接的热闹景象。故选C。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词的标题、注释和词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上片开头两句写宿州人们在节日里雨中春游。潇潇春雨中,人们骑马乘车到郊外观赏春光。上片最后三句是作者的感受。游客如云,小雨如酥,已令人消魂。加上还有清润可口的美酒供作者开怀痛饮,此情此景,不禁叫人留连忘返。“江东归老客”,大约是用范蠡弃官归隐的典故,作者以此自况,暗含着作者厌倦仕途、向往人间清景的情愫。“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两句分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观。对佳节风物美景的赞赏之情。“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两句,是极言宿州上元春日风光佳丽,胜似仙乡,而且比神仙居住的地方还要温煦可人。“白云乡”是用典。最后这几句,表面看是盛赞宿州,实则有双关意。“白云乡”也暗指朝廷所在的地方。这里流露了作者对在朝中被排挤、被冷落的伤感。言在此意在彼,是深有寄托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以粗俗的乡野音乐来反衬琵琶女技艺高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 - 24 - 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岂无山歌与村笛 (2). 呕哑嘲哳难为听 (3). 潦水尽而寒潭清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5). 悟已往之不谏 (6). 知来者之可追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嘲哳”“潦”“凝”“暮”“悟”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红楼梦》的情节主线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幼稚、肤浅,进而把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 《红楼梦》不仅思想深邃,在艺术上也令人 ,这首先表现在作者善于刻画人物上。在描写贾府没落过程中,曹雪芹充分展示了贾氏几代人不同的精神面貌,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贾宝玉的性格最突出的表现是,他不愿按照贵族家庭为他安排好了的道路 地生活,十分鄙弃功名富贵及其相关的世俗观念。他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好好的清白女子,不应学得沽名钓誉。而王熙凤有着出众的才干和权术,“协理宁国府”就表现了她非凡的治家本领,她 ,事无巨细,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妥帖得体。在她的性格中,既有心狠手辣的一面,如以阴险狡诈的方法逼死尤二姐等;也有爽朗大度的一面,以其 赢得了老少尊卑的喜悦。 - 24 - 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结合,是这部小说艺术魅力的重要表现。从叙事的角度说,《红楼梦》特别令人赞叹的是其中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更值得称道的是,《红楼梦》没有停留在琐屑的生活细节的描写中,而是深入挖掘了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使整部作品始终洋溢着充沛的抒情性。( )用脂评的话说,就是“此书之妙皆从诗词句泛出者”。曹雪芹创造性地吸收和运用了中国古代诗歌、绘画等艺术手法,使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 博大精深的《红楼梦》,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也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邃,艺术之精妙,都不是轻易能够领会的。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叹为观止 墨守成规 不孚众望 谈笑自若 B. 瞠目结舌 循规蹈矩 不负众望 谈笑自若 C. 叹为观止 循规蹈矩 不负众望 谈笑风生 D. 瞠目结舌 墨守成规 不孚众望 谈笑自若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幼稚、肤浅,把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对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 B. 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幼稚、肤浅,而是把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 C. 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幼稚、肤浅,把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 D. 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幼稚、肤浅,而是把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对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种抒情性不仅表现在它对传统诗学理想的汲取,更表现在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韵散结合手法的娴熟运用上。 B. 这种抒情性不仅表现在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韵散结合手法的娴熟运用上,更表现在它对传统诗学理想的汲取。 C. 这种抒情性不仅表现在它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更表现在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韵散结合手法的娴熟运用上。 D. 这种抒情性不仅表现在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韵散结合手法的娴熟运用上,更表现在它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 【答案】17. C 18. D 19. B - 24 -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瞠目结舌:瞠: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墨守成规: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循规蹈矩: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不孚众望: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不负众望: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谈笑自若:自若:跟平常一样。指能平静地对待所发生的情况,说说笑笑,不改常态。谈笑风生: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第一空根据前文“《红楼梦》不仅思想深邃,在艺术上也令人”可知是对《红楼梦》的赞美,所以选“叹为观止”合适。第二空根据“他不愿按照贵族家庭为他安排好了的道路……”强调的是“安排好”的,所以选“循规蹈矩”。第三空是对王熙凤的赞美,选“不负众望”合适。最后一空根据前文的“爽朗大度”可知选“谈笑风生”合适。故选C。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首先所给的句子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但……进而”搭配不当,应该是一个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可改为“但……而是”。排除AC。再看BD两项,B项充分残缺,应该是“对……的刻画”“对……的反省”。故选D。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语境补写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抒情性和诗词的关系,从所给的四个句子来看,“不仅……更”是一个表示递进的关联词,所以前后两个句子的内容有个递进的关系,所以应该是先表现在手法的娴熟运用上,再表现为内容、细节等的内容上。所以排除AC。根据文章内容“就是“此书之妙皆从诗词句泛出者”。曹雪芹创造性地吸收和运用了中国古代诗歌、绘画等艺术手法,使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可知这种抒情性表现在它对传统诗学诗歌、绘画等艺术手法上。所以选B。 - 24 - 【点睛】语境补写答题技巧: 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 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 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 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0.下面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 能作为学生代表在高三年级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十分荣幸。三年前,我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来到这里,怀揣梦想;今天,作为恩师的高足即将腾飞。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垂念师恩,挂念母校,如果母校需要,我一定会鼎力相助。最后,希望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 【答案】①“莘莘学子”改为“学子” ②“高足”改为“弟子” ③“垂念”改为“感念” ④“鼎力相助”改为“略尽绵薄” ⑤“希望”改为“祝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本题,题干指出语段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有五处用语不当”,要求“找出并做修改”。通读语段,莘莘学子:众多的样子。指众多的学生。“我”是一个学生,可改为“学子”。高足:指对别人的学生的敬称,不能用于自己,可改为“弟子”;垂念:敬辞。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此处是说自己不忘师恩,表达不得体,可改为“感念”;鼎力相助:鼎力:大力 。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用此处表达不得体,可改为“略尽绵薄”;希望: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这里“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显然是祝福的话,可改为“祝愿”。 - 24 -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的得体,具体说,就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同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合乎听话人和说话人相互关系的要求。是运用语言的一项重要要求。语言的运用受“语境”的制约。“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 21.请在所提供的形象中任选一个,以“理想”开头拟写句子。要求在内容上能体现与人物相关的信息,句式、修辞等与例句基本相同。 例:写给“荆轲”:理想是你以自己的生命换来兵戈止息,现实却是易水河畔慷慨悲壮的歌声。士皆嗔目,壮士不返,天地为之动容。 形象:李白、杜甫、苏轼、陆游、林黛玉、贾宝玉、项羽、诸葛亮。 写给“ ”: 【答案】①写给“林黛玉”:理想是你以自己的真情换得木石姻缘,现实却是大观园里零落的泪水。手把花锄,红消香断,世人为之叹惋。 ②写给“项羽”:理想是你宁愿自刎乌江也不失做人的尊严,现实却是被围垓下悲壮的吟唱。霸王别姬,乌骓不逝,英雄为之扼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仿用句式”考点,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仿写题,先明确仿写要求,后分析例句特点。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方法相同,内容有意蕴。修辞为:表达形式(结构)和字数应该是相等的。仿写时,一定要注意形似和神似两方面,即仿修辞,仿句式,仿内容。本题中,依据题干要求和例句可以得出仿写的句式应是“理想就是你……现实却是……为之……”,修辞上要使得理想和现实的句子形成对比。其次,根据题干要求“在所提供的形象中任选一个”,应对人物形象特点有所了解,选一个自己最了解的人物进行仿写。如杜甫渴望国泰民安、生活安定,可现实上却是战乱流离的生活;陆游欲要收复国土,北定中原,然而南宋一直屈辱求和,北伐失败,他含恨离去等。仿写时注意尽量与例句字数相等。 四、写作 22.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24 - 每到秋冬季节,都是落叶飘零的时候。为了加强城市的管理,有的地方甚至是让环卫工人24小时连续工作,相同的地点组成四个小组,轮流值班,坚守在“落叶第一线”;有的城市还喊出了口号“确保地面没有一片落叶”,确保生活环境的干净清洁。但《北京青年报》记者11月16日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市属公园首次尝试不立即清扫景区落叶,打造出了20处“最美落英缤纷”赏秋景点,引来无数市民前往拍照留念。 对此,你怎么看待?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或体验?请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谁说落叶非胜景 江山之美,妙在多维。近日,某市在特定路段于特定时间段、适合的天气情况下保留路面落叶,营造落叶景观,引发热议。对此,我的看法是,适当地保留落叶景观有助于城市名片的建立,落叶应当保留。 对于传统观念持有者来说,落叶是一定要扫去的。落叶堆积在路面上易使汽车打滑,造成安全隐患。半腐殖质堵塞城市下水道系统,清理起来麻烦费力。若是遇上下雨天,落叶对还成了窝藏细菌、病毒和四害的天堂。可见,即使如此,该市也没有放弃保留落叶。 落叶应当被保留下,恐怕不是因为客观和理性。周国平说,城市的颜色隐藏得很深,因为那根源是千年来无人有资历评说的历史;又隐藏得很浅,浅到一枝早春的嫩叶,一声巷弄里的吆喝就足以窥见一二。是啊,雪儿一落下来,北京就成了北平。他在《城市颜色》中写道:“北京的颜色大概是一片风霜下的,肃穆的青灰色”,我想,那大概是大雾迷蒙后迟睡的美人眼垂下的阴影,是她背后雪中屹立不折的梧桐。北京的颜色就从那梧桐叶里流淌出来,从那大雾大雪中弥漫出来。保留落叶,旨在守护这座城市的颜色,保留几处胜景。 一念废物,一念胜景。一位老作家在上世纪90年代去伦敦游赏,回来后却公开写文章批评伦敦的下水道系统。要知道,伦敦常年阴雨连绵,促使政府修建了世界上最先进、最精巧的下水管道系统。原来,下水道分布密集,雨水难以在地上集聚。“伦敦的雨天总少一点触感”,虽然免去湿鞋之苦,却也少了许多乐趣和独特的美。谁说落叶不是胜景呢?都是千篇一律的整齐干净,就真的美丽吗?换一个角度思考,事情会更明晰全面。 落叶的隐患仍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做出改进措施:加装落叶过滤网,在特定路段放指路牌提醒司机小心打滑等。只要用心相待,它也会报之以温情。 落叶是城市的废渣,也是城市的宝物。落叶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树立城市良好形象,把难题变成美景。更重要的是安放那些不知该看向何处的目光,那些有些疲累的心灵,那些漂泊者难以归根的相思。 - 24 - 看窗外风拂过落叶潇潇洒洒,但留得秋味缕缕丝丝。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作文材料为两部分,即对待落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是“确保地面没有一片落叶”,后者是“不立即清扫景区落叶”。这两种态度的出发点也不一样:前者是为了“加强城市的管理”,后者是为了打造“最美落英缤纷”赏秋景点。连接两部分的关键词是一个“但”字,这一转折,既表明前后态度和行为的对立,也表明后者更是材料的关注点。材料陈述的是现象,对材料的理解,要透过现象去看,去悟。从两者的行为来看,是如何对待自然的问题。前者在于战胜自然,对待自然是对立态度,后者在于用自然来美化生活,对待自然是互融态度。从两者的出发点来看,不是对错的问题,是看待事物的视角问题。前者从净化与安全的角度出发,从管理的便利角度出发,是实用主义视角;后者从美化与诗意的角度出发,从管理的人性化角度出发,是浪漫主义视角。立意角度:(1)肯定尽扫落叶的做法;(2)肯定保留落叶的做法;(3)寻找两者平衡点的辩证观点。参考立意如下:(1)用管理和制度来保护我们生活环境的干净清洁安全;(2)从净化到美化体现的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升级;(3)让生活多一点诗意;(4)管理需要更多的人性化,管理者需要有人文情怀;(5)留住城市里的自然之美,让城市多一点个性和张扬;(6)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市政管理服务理念也应该日益进步;(7)从“确保没有一片落叶”来看简单粗暴一刀切的管理就是一种庸政、懒政(8)对待落叶的态度要兼顾干净清洁安全与诗意美好浪漫,考验的是管理者的智慧;(9)尽在一个“容”字上——谈保护市容与对落叶宽容;(10)实用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共存互生。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另外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可能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由于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 24 - - 2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