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成分 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空气的成分 教案

‎ ‎ 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 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 2、结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通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 增强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 4、在分析空气组成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二、 重点难点:‎ ‎ 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 ‎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三、 教学内容分析:‎ ‎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自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四、 教学对象分析:‎ ‎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在满足于小学自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份是怎样测定出来的?空气中的这些成份是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的改变?空气成分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 五、实验用品:‎ ‎ 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铜丝)、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六、教学过程:‎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引言)空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一切生命就无法生存。那么你认识空气吗?你觉得空气是单一成分的物质还是多一成分的物质呢?你知道空气中含有那些物质?请你结合生活经验用事实进行说明 ‎ 1、教师组织学生们的研究讨论和发言,随着学生们的表述,板书出空气中含有的物质。 ‎ ‎ 学生积极、热切地通过多种形式来表述自己对空气的认识。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在日常生活与科学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通过对已有知识经验的运用、改造来学习新知识。‎ ‎ 2、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表述并提出新问题:今天我们的认识需要再深入一步,研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怎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 ‎[活动天地]‎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思路:‎ ‎ 如何将密闭容器中的氧气消耗掉而有不产生新的气体?如何测得消耗掉氧气的体积?‎ ‎ 然后再给学生讲清该实验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操作要领,最后再把学生的思维扩出去:你还能设计那些实验?(这个问题可留做课外作业,学生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 ‎ 学生讨论并表述观点,在明确实验思路及原理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注意操作要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1/5。‎ ‎ 3、教师引导学生以具体的物质如氧气、空气为例,水到渠成地引出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 ‎ 学生在感受空气成分的基础上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而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为纯净物。 ‎ 2‎ ‎ ‎ ‎ 学生初次接触物质分类的知识,对混合物、纯净物的认识不可能非常清晰,教师可多列举一些学生容易辨析的物质让学生进行判断。 ‎ 二、关注空气质量:‎ ‎ 1、[实验探究]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 ‎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 ‎ ●采集气体样品的方法 ‎ ●让学生学会检验二氧化碳 ‎ ●初步学习通过对比实验获得结论的方法。 ‎ ‎ 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或用书上的方法课前采集操场上空气样品,课上采集教室内空气样品,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进行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到现象的不同而亲身感受到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增强环保意识。 ‎ ‎ 通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及一些有害气体,让学生增强环境意识。‎ ‎ 因此,教师发动学生课后尽可能多地采集不同环境中空气样品进行对照实验,使学生获得深切的真实感受。‎ ‎2、[活动天地]认识空气质量日报 ‎ 这一活动可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使学生明确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空气的指量。 ‎ ‎ 学生自学,认识空气质量日报。 ‎ ‎ 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要代替;学生自学能学会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讲。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三、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 组织学生自学,多与社会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处处离不开化学。 ‎ ‎ 学生自学,小组内进行交流,谈自己对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的认识,谈对空气发现史的感受。‎ 课堂小结:‎ ‎ 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和“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两个探究实验,你觉得要研究一个未知问题大致要经过那些步骤? ‎ ‎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论证——讨论与交流——得出结论。 ‎ ‎ 学生学习科学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经历科学活动,在此基础上,再对活动过程进行归纳,就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反思:‎ 对于本课题的学习,学生们也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所以实验思路、反应原理都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由于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有些实验操作还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由于刚刚接触探究活动,对探究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可能估计不足,因此开放的讨论和教师适当的指导很有必要,但总的探究过程可以放开让学生大胆去做。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成为化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设计本节课教学时的基本思想。探究的动力源于问题,探究的功效在于教师的恰当引导。‎ ‎ 北郊中学 乔成军 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