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诊断考试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诊断考试化学试题

天水一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诊断考试 化学 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Al-27、P-31、S-32、Cl-35.5、Zn-65‎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抗击“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中,大量防护和消毒用品投入使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新型冠状病毒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 聚丙烯和聚四氟乙烯为生产防护服的主要材料,二者均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 二氧化氯泡腾片和酒精均可杀灭新型冠状病毒,二者的消毒原理相同 D. 84消毒液是以NaClO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与医用酒精混合可以提升消毒效果 ‎【答案】B ‎【解析】‎ ‎【详解】A.新冠病毒含有蛋白质和RNA,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C,H,O,N,P元素,此外还可能含有其他元素,A项错误;‎ B.聚乙烯和聚四氟乙烯都是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B项正确;‎ C.二氧化氯杀菌消毒,利用的是其强氧化性,酒精不具备强氧化性,但仍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失活,所以也能杀菌消毒,C项错误;‎ D.84消毒液中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医用酒精中的乙醇与其混合可能会发生反应,从而使两种消毒剂均失去消毒效果,D项错误;‎ 答案选B ‎2.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00g质量分数为17%的H2O2水溶液中含氧原子数目为NA B. 0.1molH2(g)与0.1molI2(g)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HI(g)后,其分子总数小于0.2NA C. 8.0gCH4与足量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HCl分子数最多为2NA D. 标准状况下,将‎54g铝片投入足量冷的浓硝酸中生成134.4LN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100g质量分数为17%双氧水,其中H2O2的质量为‎17g,即0.5mol,仅H2O2中就含有1NA个氧原子,此外,还有‎83g水中含有的氧原子未计入,A项错误;‎ B.H2与I2的反应方程式为:,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所以0.1molH2与0.1molI2混合后反应,容器内分子数始终为0.2NA,B项错误;‎ C.CH4与Cl2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每有一个CH4中的H原子被Cl原子取代,同时就会生成一个HCl分子,8.0gCH4即0.5mol,总共含有2NA个H原子,所以最多可以生成2NA个HCl分子,C项正确;‎ D.铝遇到冷的浓硝酸或浓硫酸均会发生钝化现象,只是Al的表层被氧化为致密的Al2O3薄膜,而内部的Al得到有效地保护,无法被氧化,D项错误;‎ 答案选C。‎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Ca(HCO3)2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B. 用铜作电极电解食盐水:2Cl-+2H2O2OH-+H2↑+Cl2↑‎ C. 向氧化铁中加入氢碘酸:Fe2O3+6H+=2Fe3++3H2O D. 向一定量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多: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与Ca(HCO3)2反应的NaOH是少量的,所以Ca(HCO3)2溶液中的仅有一部分发生反应,与Ca2+的化学计量系数比小于2:1,所以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项错误;‎ B.铜电极是活性电极,用活性电极电解时,阳极处是电极材料Cu发生氧化反应而非Cl-被氧化,B项错误;‎ C.氧化性Fe3+>I-,所以应该生成Fe2+与I2,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C项错误;‎ D.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当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多时,,此时明矾溶液中的Al3+恰好完全沉淀,而尚有剩余,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判断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可以验证少量的物质,其参与反应的各类离子的化学计量系数比应与化学式组成相符;此外,判断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有时也可从是否符合实际的角度进行判断。‎ ‎4.用下列图示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①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B. 用装置②分离碘与氯化铵的混合物 C. 用装置③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D. 用装置④从苯和溴苯的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溴苯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互不相溶,故A项符合题意;‎ B、加热时碘升华,NH4Cl分解,冷却时,碘凝华,NH3和HCl又化合生成氯化铵,仍混在一起,故B项不符合题意;‎ C、无水氯化钙会与氨气形成CaCl2·8NH3,故C项不符合题意;‎ D、温度计位置不正确,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l)═2H2(g)+O2(g)△H1=+571.6kJ/mol ‎②焦炭与水反应制氢:C(s)+H2O(g)═CO(g)+H2(g)△H2=+131.3kJ/mol ‎③甲烷与水反应制氢:CH4(g)+H2O(g)═CO(g)+3H2(g)△H3=+206.1kJ/mol A. 反应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C. 反应CH4(g)═C(s)+2H2(g)的△H=−74.8kJ/mol D. 反应③使用催化剂,△H3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气,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A项错误;‎ B.焦炭与水制取氢气的反应>0,所以为吸热反应,B项错误;‎ C.根据盖斯定律,该反应的,C项错误;‎ D.催化剂改变的是反应的活化能,而对于反应的焓变无影响,D项正确;‎ 答案选D。‎ ‎6.下列实验操作与现象不相匹配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向盛有Ba(NO3)2溶液的试管中通入CO2‎ 产生白色沉淀 B 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氯水和CCl4液体,振荡 下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C 向盛有Na2S2O3溶液的试管中先滴入酚酞溶液,然后滴加盐酸,边滴边振荡。‎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有气泡产生并出现浑浊 D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先加入足量锌粉,充分振荡后加2滴K3[Fe(CN)6]溶液 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3[Fe(CN)6]溶液产生深蓝色沉淀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向盛有Ba(NO3)2溶液的试管中通入CO2,相当于讨论H2CO3与Ba(NO3)2‎ 复分解反应能不能发生?用弱酸不能制强酸,不反应无现象,A项实验操作与现象不相匹配, A项错误;‎ B.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氯水和CCl4液体, Br2+2KI =I2+2KBr,I2易溶于CCl4 显紫红色,B项操作与现象相匹配,B项正确;‎ C.由于硫代硫酸根离子水解溶液呈碱性,滴入酚酞溶液先变红,然后滴加盐酸溶液,发生反应 Na2S2O3+2HCl=SO2↑+S↓+2NaCl+H2O,反应后溶液呈中性,红色褪去,C项操作与现象相匹配,C项正确;‎ D.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先加入足量锌粉,发生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三价铁变二价铁溶液,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3[Fe(CN)6]溶液产生深蓝色沉淀,D项操作与现象相匹配,D项正确;‎ 答案选A。‎ ‎7.螺环化合物(环与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M在制造生物检测机器人中有重要作用,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式为C6H8O B. 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C. 是环氧乙烷()的同系物 D. 一氯代物有2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子式为C5H8O,A错误;‎ B.两个环共用的碳原子与4个碳原子相连,类似于甲烷的结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B错误;‎ C.环氧乙烷()只有一个环,而M具有两个环,二者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C错误;‎ D.三元环和四元环中的一氯代物各有1种,D正确; ‎ 故选D ‎8.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合物XZ2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B. 已知含氧酸的酸性:H2ZO3>H2XO3,则Z的非金属性强于X C. 若单质W失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 通常采用电解法制备单质Y及其同周期的金属单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短周期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W是Li元素,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X为C元素,元素Y 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Y是Al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Z是S元素。‎ ‎【详解】A.由CS2的结构式S=C=S可知,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故A正确;‎ B.已知酸性:H2SO3>H2CO3,但H2SO3不是S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所以不能说明S的非金属性强于C,故B错误;‎ C.Li属于碱金属元素,和Na性质相近,常温下可以和水反应,在加热时也可以和CO2反应,所以Li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水扑灭,故C正确;‎ D.Na、Mg、Al的性质活泼,通常采用电解熔融化合物的方法制备Na、Mg、Al单质,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关系,根据题中信息正确推断元素类型是解题的关键,试题难度中等。本题的易错点是B项,注意H2SO3不是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用于判断硫和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9.分子式为C5H9ClO2,且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共有()‎ A. 10种 B. 11种 C. 12种 D. 13种 ‎【答案】C ‎【解析】‎ ‎【详解】通过分析可知,分子式为C5H9ClO2符合要求的结构中含有一个羧基和一个氯原子,其余结构都是饱和的;所以符合要求的有机物可认为是丁烷中的两个H原子,一个被羧基取代,一个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一共有12种结构,分别为:,‎ ‎,,,,,,,,,,;C项正确;‎ 答案选C。‎ ‎10.科学工作者研发了一种 SUNCAT的系统,借助锂循环可持续,合成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过程I得到的Li3N的电子式为 B. 过程Ⅱ生成W的反应为Li3N+3H2O=3LiOH+NH3↑‎ C. 过程Ⅲ涉及的阳极反应为4OH--4e-=O2↑+2H2O D. 过程I、Ⅱ、Ⅲ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 Li3N是离子化合物,Li+与N3-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电子式为,A正确;‎ B.Li3N与水发生反应产生LiOH、NH3,反应方程式为:Li3N+3H2O=3LiOH+NH3↑,B正确;‎ C.在过程Ⅲ中OH-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阳极的电极反应为4OH--4e-=O2↑+2H2O,C正确;‎ D.过程Ⅱ的反应为盐的水解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11.室温时,用0.0200mol/L稀盐酸滴定20.00mL0.0200mol/LNaY溶液,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随所加稀盐酸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滴定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或密度变化),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K(HY)=5.0×10-11‎ A. M点溶液的pH>7‎ B. M点,c(Na+)=c(HY)+c(Y-)+c(Cl-)‎ C. 可选取酚酞作为滴定指示剂 D. 图中Q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小,Kw<10-14‎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NaY是强碱弱酸盐,向其溶液中加盐酸,会发生强酸制弱酸的反应,生成HY;当加入的盐酸是NaY物质的量的一半时,即V(HCl)=10mL时,充分混合后,溶液可认为是等浓度的NaY和HY的混合溶液,当然溶质还有NaCl;当加入的盐酸与NaY物质的量相等时,即V(HCl)=20mL时,充分混合,溶液可认为是HY的溶液,当然溶质还有NaCl;若V(HCl)>20mL,那么溶液中的溶质组成为HY和NaCl以及HCl。‎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M点的溶液可认为是等浓度的NaY和HY的混合溶液,又因为,那么室温下,,所以NaY的水解程度比HY的电离程度更大,溶液显碱性,A项正确;‎ B.无论加入的盐酸体积是多少,均有物料守恒关系式为:;M点加入的盐酸体积不为0,所以有:,B项错误;‎ C.当加入的盐酸与NaY物质的量相等时,达到滴定终点,此时溶液可认为是HY的溶液,当然溶质还有NaCl;所以终点时溶液显酸性,因此应当用甲基橙作指示剂,C项错误;‎ D.Q点时,V(HCl)>20mL,溶液中的溶质组成为HY和NaCl以及HCl ‎,相比于图像中的其他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小,但是只与温度有关,所以室温下,仍为10-14,D项错误;‎ 答案选A。‎ ‎【点睛】对于混合溶液的粒子浓度大小判断的题目,可以先考虑混合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将混合后的溶液溶质组成简化后,再结合电离和水解的相关理论进行判断。‎ ‎12.聚苯胺是一种在充放电过程中具有更优异可逆性的电极材料。Zn一聚苯胺二次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放电时,外电路每通过0.1NA个电子时,锌片的质量减少‎3.25g B. 充电时,聚苯胺电极的电势低于锌片的电势 C. 放电时,混合液中的Cl-向负极移动 D. 充电时,聚苯胺电极接电源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放电时,外电路每通过0.1NA个电子时,锌片的质量减少0.05mol×‎65g/mol=‎3.25g,A正确;‎ B. 充电时,聚苯胺电极为阳极,其电势高于锌片(阴极)的电势,B错误;‎ C. 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混合液中的Cl-(阴离子)向负极移动,C正确;‎ D. 充电时,聚苯胺电极为阳极,接电源的正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D正确;‎ 故选B。‎ ‎13.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Ni(s)+4CO(g)Ni(CO)4(g)。‎23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10−5。已知:Ni(CO)4的沸点为‎42.2℃‎,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 第一阶段:将粗镍与CO反应转化成气态Ni(CO)4;‎ 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230℃‎制得高纯镍。‎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增加c(CO),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B. 第一阶段,在‎30℃‎和‎50℃‎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50℃‎ C. 第二阶段,Ni(CO)4分解率较低 D.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生成[Ni(CO)4]=4v生成(CO)‎ ‎【答案】B ‎【解析】‎ ‎【详解】A.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故A错误;‎ B‎.50℃‎时,Ni(CO)4以气态存在,有利于分离,从而促使平衡正向移动,故B正确;‎ C‎.230℃‎时,Ni(CO)4分解的平衡常数K逆=1/K正=1/(2×10−5)=5×104,可知分解率较高,故C错误; ‎ D.平衡时,应该是4v生成[Ni(CO)4]=v生成(CO),故D错误;‎ 正确答案:B ‎14.25℃‎时,下列对于Na2SO3与NaHSO3的混合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存在‎3c(Na+)=c(HSO3−)+c(SO32−)+c(H2SO3)‎ B. 一定存在c(Na+)+c(H+)=c(HSO3−)+c(SO32−)+c(OH-)‎ C. 若混合溶液中n(Na2SO3)=2n(NaHSO3)时,溶液呈碱性,则有c(Na+)>c(SO32−)>c(HSO3−)>c(OH−)>c(H+)‎ D. 若混合溶液中n(Na2SO3)=n(NaHSO3)时,溶液呈酸性,则有c(Na+)>c(HSO3−)>c(H+)>c(SO32−)>c(OH−)‎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溶液为Na2SO3和NaHSO3的混合溶液,所以溶液中的钠元素总量一定大于硫元素总量,所以一定不存在,A项错误;‎ B.混合溶液无论Na2SO3和NaHSO3比例是什么,均有电荷守恒式:成立,所以选项中的等式一定不成立,B项错误;‎ C.由于n(Na2SO3)=2n(NaHSO3),所以溶液中钠离子浓度最大,由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的水解平衡进行的程度都十分微弱,所以和的浓度依次排在第二和第三,由于溶液显碱性,所以浓度大于浓度,C项正确;‎ D.由于n(Na2SO3)=n(NaHSO3),并且混合溶液呈酸性,所以的电离程度大于的水解程度,即相比于,消耗的更多溶液中剩余的更少;又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的水解平衡进行的程度都十分微弱,所以有:,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在比较溶液中各类粒子浓度大小时,一般认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的水解平衡进行的程度都十分微弱,所以由于发生电离和水解而消耗的量很少。‎ ‎15.25℃‎时,向NaHCO3溶液中滴入盐酸,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25℃‎时,H2CO3的一级电离K(H2CO3)=1.0×10-6.4‎ B. 图中a=2.6‎ C. ‎25℃‎时,HCO3-+H2OH2CO3+OH-的Kh=1.0×10-7.6‎ D. M点溶液中:c(H+)+c(H2CO3)=c(Cl-)+‎2c(CO32-)+c(OH-)‎ ‎【答案】D ‎【解析】‎ ‎【详解】A.‎25℃‎时,在N点,pH=7.4,则c(H+)=10-7.4,lg=1,则=10, H2CO3的一级电离K(H2CO3)==10-7.4×10=1.0×10-6.4,A正确;‎ B.图中M点,pH=9,c(H+)=10-9,K(H2CO3)==1.0×10-6.4,=102.6,a= lg=2.6,B正确;‎ C.‎25℃‎时,HCO3-+H2OH2CO3+OH-的Kh= ==1.0×10-7.6,C正确;‎ D.M点溶液中:依据电荷守恒,c(H+)+c(Na+)=c(Cl-)+‎2c(CO32-)+c(OH-)+ c(HCO3-),此时溶液为NaHCO3、NaCl的混合溶液,则c(Na+)>c(H2CO3) + c(HCO3-),所以c(H+)+c(H2CO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